农业区位因素教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____3.2 农业区位因素教案___
学段2008-2009学年年级高一学科地理
一、授课时间:2009年3月20日上午第2节
二、授课地点:南教学楼多媒体教室学校高一年级8班
三、执教教师:张晓剑
四、研究课题或本节课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所学知识,结合实例,学会分析影响本地区的主要农业区位因素。
(2)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类农业生产活动与环境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六、教学内容分析:
【教学重点】
理解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发展变化,运用案例阐述其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论联系实际,合理地进行农业区位选择,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2)运用有关图文资料分析各地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七、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建议】
1.联系当前或当地实际,加强案例教学
2.课堂组织好学生讨论,教师分析、归纳、点拔
八、教学用品:多媒体电脑、课件
九、教学过程:
【分组讨论学习】
1.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1组):
2. 完成P60页活动题(2组)。
(图示讲解活动3题)
3. 影响农业生产的农业技术经济因素(3组)。
4. 完成P61页活动题(4组)。
5.
6. 完成P62页活动题(6组)。
【探究思考】
1.有人说:“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区位影响是决定性的”。
对吗?为什么?(1、2、3组)
错误。
如:我国将橡胶生产向北推广到北纬22°,将双季水稻的生产推广到江淮平原,将小麦的种植高限扩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说明:人们通过培育良种、改良耕作制度等技术改革,扩大某种农作物的区位范围。
2. 坡度较陡(大于25度)的山区改造为梯田,你认为是否可行?为什么?(4、5、6组)
不可行。
1、从投入和产出来考虑,投入远远大于产出(也就是“得不偿失”);2、容易引起山区水土流失。
【小结】农业区位因素
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构成了农业的三大区位因素。
一般来说,自然条件是相对比较稳定的,而社会经济条件则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在农业区位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考虑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尤其是市场因素,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从而使农业持续发展。
【拓展延伸】如何进行农业区位(发展条件、影响因素)分析?
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经济基础、开发历史
技术条件:劳动力、生产技术、耕作方式、种植方式、耕作制度
【案例分析】
1、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有利条件:
光热充足;雨热同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不利条件:
水源不足,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严重
2、评价分析东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条件?
优势条件:
自然条件: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平坦辽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协作条件好、农业工业有良好基础,雄厚的农业机械制造业为农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技术经济条件: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
限制性条件:
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生长期短,只能一年一熟。
【课堂限时训练】
1、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
③新疆吐哈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2、影响以下变化情况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①促使我国近年“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以推广
②当代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
A.①自然条件,②政策
B.①市场,②政策
C.①政策,②自然条件
D.①技术,②市场
3、下列农业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的是( )
①水稻种植业②园艺业③乳畜业④游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某地生产的新品种西瓜,第二年种植面积比第一年扩大1倍,第三年又比上一年扩大50%,主要原因是( )
A.当地自然条件适宜种西瓜
B.西瓜产量高,价格便宜
C.西瓜品种好,口味佳
D.西瓜销路好,需求量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北方城郊建有大面积的温室大棚,冬季市民餐桌上常有西红柿、黄瓜等夏季蔬菜、
水果。
据此回答5~6题。
5、用“温室大棚”代替“南菜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价格因素
B.交通运输不便
C.消费者习惯变化
D.气候变化
6、“温室大棚”能反季节种菜,引起变化的因素主要是( )
A.水分
B.土壤
C.热量
D.光照
7、分析渭河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课后阅读讨论】
荷兰特色农业
荷兰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出口国,主要是走专业化、机械化发展的高效农业之路。
土地资源缺乏,种粮食经济上不合算,他们就集中力量发展价值相对较高的蔬菜和鲜花等高效种植业。
从自然条件上看,荷兰并不十分适合花卉栽培,但该国依靠科学技术发展玻璃温室栽培,成为“世界的庭院”。
目前荷兰已建成1.1亿平方米的温室,专门用于种植蔬菜和鲜花。
由于实现了专业化集约生产,花卉品种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竞争力不断增强,荷兰鲜花在世界鲜花市场的占有率已达60%以上。
共有7000多农户从事花卉栽培,培育出了9700多个品种,每天向全世界出口1700万枝鲜花和170万株盆花,每年获得112.5亿美元的收益。
蔬菜和花卉种植业已成为荷兰的主要支柱产业。
以色列的灌溉农业
以色列是个面积只有1.49万平方千米,一半以上国土都是沙漠,人均水资源只有300立方米,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国家,却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
其根本原因就是依靠科技,发展高效农业,并瞄准国际市场,大搞出口创汇。
在农业科研上,他们十分注意与市场的紧密结合,重视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而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比如,根据本国的资源特点,在生物技术、喷滴灌技术、微咸水利用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等方面的研究与利用上独具特色。
以色列农业重视经济上的高效益,重视资源利用上的节约型,重视生产经营上的集约化,着重发展高产高效的罗非鱼、鲶鱼和鳗鱼、番茄、西瓜、花卉等动植物的养殖种植,以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为目标,大力发展设施节水灌溉。
目前以色列的灌溉农业已成为世界上的特色农业。
讨论:我们应如何借鉴荷兰和以色列的农业发展经验因地制宜发展中国农业?
【板书设计】
第二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气候、土壤、地形、水源
2.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
3.农业生产技术
十、教学反思
1、地理导学案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1)导学案问题化:
地理导学案存在的重要问题就是导学案问题化。
导学案不杜绝问题,但如果象其他科目一样,单纯题目的罗列,就成了课堂练习题或学生预习题,实质是变相增加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2)导学案简单化:
导学案问题化引起的一个问题是导学案简单化。
单纯问题的罗列,违反了导学案的固有规律,抹煞了导学案的本来面目,失去了导学案所应该具有的功能,也就从实际上排斥、乃至摈弃了导学案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3)思维训练浮泛化:
导学案问题化引起的另一个问题是思维训练浮泛化,它直接影响了导学案教学倡导的“思维训练为主攻”思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现。
从而影响了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提高。
2、地理导学案应注意“导”的顺畅。
(1)“导”得顺畅,关键之一在于导学案导学实施程序的顺畅。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乱。
”实施程序的顺畅,表现在导学案要有相对固定的模式。
现代教育,也要求我们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增强能力,发展智力。
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优化教学过程。
因此我觉得,搞好导学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程序的优化。
地理导学案的内容应该包括: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情感目标、重点难点、学法指导、问题探究、当堂练习和达标测试、课堂质疑、课后小结等。
其中,要特别注意:学法指导应该结合学生喜欢“规律化”的思维记忆习惯,把握和突出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问题探究应该由浅入深,有指导性和启发性。
(2)“导”得顺畅,关键之二在于导学案备课实施程序的顺畅。
①个人钻研教材。
教师利用各种资料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的知识点,写出教案或教学思路。
②集体备课。
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集中个人的备课优势,共同商讨,取长补短。
完成下列内容:
A.排查知识点,确定重难点
B.制定学习总目标及课时操作子目标
C.商讨授课思路,确定课堂结构模式
D.确定电教内容及电教手段
E.筛选、拟定自测题及达标题
③根据集体讨论结果,主编人员编写导学案,并打印。
④个人确定导学案使用方法。
根据本班实际可以对导学案的部分内容作适当调整。
(3)“导”得顺畅,关键之三在于导学案教学原则体现的顺畅。
导学案教学原则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条原则:
①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每节课的导学导学案都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法指导、思维训练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导学案,对照课本,联系生活,独立自主地学习。
这样学生每节课的学习都有目标,有重点,有路可循,有法可用,充分发挥了45分钟的效益。
他们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精力集中地去接受和加工信息,成为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改造自我并获得发展自我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这样,学生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于课下预习时就解决了,疑难问题做下标记,那么,带着问题去听课,自然,课堂效率也就提到了。
并且在题目的旁边设有学法指导,包括学习方法的提示、思路的提示等。
总之,学法指导是紧紧联系导学案内容,根据学生在学习时有可能出现障碍和不知如何下手时而设计的,以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因此,学法指导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它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
②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导学案的设计无论是自学预习,还是课堂的导学导练,直到反馈训练,都是在老师的诱导下进行的。
老师提前备课,查阅资料,把握每一课的重难点,把学生可能不明确或产生疑惑的问题,编成题目,发给学生提前预习,思考,试着解决(参考学法指导),学生在老师的诱导下进行思维训练,同时又可有自己的创见。
③导学案体现思维训练为主动的原则
思维是智力核心,教育竞争就体现在人才培养和智力的开发,因而要注意导学案注重诱导学生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导学案设置的“预习”,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去创设的种种问题情景,让学生巧妙地实现新旧知识的搭桥。
在“导学导练”的过程中,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手段,诱导学生去探究、去认识,起到新旧知识的结合,并进行信息加工,澄清模糊认识,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培养训练,并自主组建新的知识结构。
2、导学案导学中应注意习题的分层、分类。
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就有片面观点,认为地理易学难记,,易懂难会,课堂上似乎懂了,一到做题就“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其实,只要把握了地理“知识杂”“层面多”的两个特点,实施起来就简单多了。
因此,地理教师选编的习题必须注意分层、分类,从而使每节课堂有所得,每组导学案有所得,每位学生有所得。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1)利于克服“劳而无功”的心理。
一部分学生对地理学习悲观失望,自认为基础差,提高有困难,缺少信心和意志。
针对这些学生,有关基础知识的题目设置,可以让他们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2)满足高层次能力训练的要求。
作为学生,大部分是有上进心的,他们思路严谨,具有追求“高难度”为荣的“优秀品质”,愿意显示自己,习题的挑战性、复杂性往往能够吸引他们。
现在是一个创新型的社会,我们学校是一个创新型学校。
目前,我校虽然取得了可人的成绩,但是我们并没有满足。
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和突破口,学校采取了以“导学案”为载体的教学改革。
改革中我们虽然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相信在学校领导带领下,老师们的努力工作下,我们的改革一定能够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