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宗室贵族谥号考

合集下载

议清朝宗室谥号(一)

议清朝宗室谥号(一)

议清朝宗室谥号(一)通常有人会把“谥号”和“庙号”搞混,首先我要解释一下这两个词,举个例子,就拿康熙爷说吧,康熙是“圣祖仁皇帝”其中“圣祖”是庙号,而“仁”是谥号。

谥号笼统的说也就是“盖棺定论”,就是一个很有威望的人或是贵族死后用简短的字词概括此人的一生。

这里我不再说清朝皇帝的谥号了,主要分类讲一些大清宗室的谥号。

这里不仅会说各位宗室的谥号,还会备注上各位的园寝位置。

一、忠“危身奉上曰忠;虑国忘家曰忠;让贤尽诚曰忠;危身利国曰忠;安居不念曰忠;临患不反曰忠;盛衰纯固曰忠;廉方公正曰忠;事君尽节曰忠;推贤尽诚曰忠;中能应外曰忠;杀身报国曰忠;世笃勤劳曰忠;善则推君曰忠;死卫社稷曰忠;以德复君曰忠;以孝事君曰忠;安不择事曰忠;教人以善曰忠;中能虑外曰忠;广方公正曰忠;肫诚翊赞曰忠”多尔衮,睿忠亲王,清太祖十四子,铁帽子王,一生屡立战功:出征察哈尔、东征朝鲜、八旗入关等,都是多尔衮建立的奇功,入关后,封为“皇父摄政王”,帮助年幼的顺治帝治理国家,但顺治帝因怀疑多尔衮有“不臣之心”故削去爵位、宗籍。

还在当时“批判”多尔衮。

后乾隆爷总结多尔衮一生贡献,还写了超长的平反书,恢复宗籍、爵位。

睿忠亲王园寝在东直门外银座东边的西中街附近,经过笔者实地考察,园寝的位置现在就是西中街小学,早已荡然无存。

谥号为忠。

自学英语成才,成为了晚清的“外交家”功不可没。

当过宗人府宗令、管理雍和宫事务、补授阅兵大臣、内大臣、管宴大臣、钦差便宜行事全权大臣、管理总理衙门、议政王、军机大臣,1898年去世。

恭忠亲王园寝在昌平区昌平县城东边的麻峪附近,现在仅存一个牌楼。

谥号为忠。

经过介绍,可见“忠”是个好的谥号。

二、陋“计平生,谥曰陋”——出自启功所自传的《墓志铭》中。

关于“陋”在古文中的意思,最多可以想到宋朝周敦颐写的《陋室铭》中提到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意思就是:虽然居住的地方简陋,但是这里的住户品德高尚。

其他古籍并无记载关于“陋”的解释。

看看清代贵族爵位及“诰命夫人”的等级划分

看看清代贵族爵位及“诰命夫人”的等级划分

看看清代贵族爵位及“诰命夫人”的等级划分清代诰命、敕命(诰敕圣旨)是皇帝封赠官员名号、贵族爵位时使用的诏令文书,是现今民间收藏最多、百姓最为熟悉的圣旨。

它既是帝王荣宠臣下的象征,又是受封人员显赫身份与地位的凭证。

上荣祖考、下荫子孙,家有诰敕圣旨,光宗耀祖,荣耀故里。

清帝对臣下的封号赠爵是给“虚职待遇”帝王封赠制度自古有之。

诰,作为王命文书开始于西周,是周王用以告诫臣工的文书。

秦废不用。

汉代偶用。

唐代大赏罚用制诰。

宋代文武官员的迁改职秩、追赠、贬乏、封赠其祖父妻室始用诰命。

元代封赠文书有宣明和敕牒之分,一至五品官用宣命,六至九品官用敕牒。

清沿明制,封赠制度及所颁凭证文书更加完善。

根据《光绪朝大清会典》记载:覃恩封赠五品以上官员及世爵承袭罔替者,授给诰命;敕封外藩、覃恩封赠六品以下官员及世爵有袭次者,授给敕命。

在《大清太宗文皇帝实录》等清代文献中,敕命亦有敕书之说。

清代的封赠方式及等级名称时有变化。

顺治朝时,官员任职3年考优可申请封赠,每遇朝廷庆典、颁发恩诏时任职两年也可请封。

康熙初年废除任满请封,规定只在国家庆典时御赐封赠。

清代贵族爵位有三个系统清代贵族爵位有皇室、异姓功臣和蒙古三个系统。

皇室爵位男性可封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12个等级;女性有固伦公主、和硕公主、郡主、县主、郡君、县君、乡君、六品格格8个等级。

皇室爵位原本只授予爱新觉罗子孙,清朝历史上却有唯一的特例,福康安,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非爱新觉罗子孙却因战功封为贝子爵位,死后追封郡王。

其子德麟,袭封贝勒,德麟子孙递降袭至不入八分镇国公后,世袭罔替。

皇室爵位的承袭,分为“世袭罔替”和“世袭有次”,分别颁赐诰命和敕命。

“世袭罔替”即子孙承袭爵位没有次数限制,只要后继有人就可辈辈相传,除非获罪削爵。

清代先后有礼、睿、豫、郑、庄、肃、怡、恭、醇、庆10个亲王和顺承、克勤两个郡王等12个王爵即为世袭罔替,俗称“铁帽子王”,喻其尊贵的爵位有如铁般坚固。

清朝王爷(亲王、郡王)封号、世系汇总(全)

清朝王爷(亲王、郡王)封号、世系汇总(全)

清朝王爷(亲王、郡王)封号、世系汇总(全)庆亲王奕劻怡亲王胤祥(影视形象)荣亲王永琪(影视形象)按照通常的理解,只要是皇帝的兄弟都能称为王爷,按照清朝的制度,王爷是一种爵位制度,只有被封为亲王和郡王的人才能被称为王爷。

亲王和郡王都是皇室爵位,即与皇室有父系血缘关系的人才能被封为皇室爵位,皇室爵位主要有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

皇室爵位的取得,分为两种,一种是册封,即直接由皇帝册封为某种爵位,另一种是世袭,亲王的儿子世袭为郡王,郡王的儿子世袭为贝勒,每世袭一次降一等,依次类推。

当然还有一种世袭是铁帽子王,也即世袭罔替,所谓世袭罔替就是亲王爵位可以一直世袭为亲王,永远不降级别,是无上的荣耀。

有清一代,封了很多王爷(亲王和郡王),本文搜集资料,汇总了清朝所有的亲王、和郡王的封号,以飨各位读者。

一、景祖(努尔哈赤的祖父)皇长子武功郡王礼敦(崇德元年四月追封)。

二、显祖(努尔哈赤的父亲)皇孙郑亲王济尔哈朗(按济尔哈朗为皇三子舒尔哈齐之子,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十二年卒,谥曰献。

馀见简亲王条下。

世袭。

凡封爵屡经降黜而其后卒复原封者,仍按始封年月书之,后仿此)。

皇曾孙简亲王济度(按济度为郑献亲王二子,顺治十四年五月由袭爵改封,十七年卒,谥曰纯。

乾隆四十三年正月,其裔孙袭简亲王丰讷亨,仍追复郑亲王始封原号)。

皇曾孙敏郡王勒度(按勒度为郑献亲王三子,顺治八年闰二月封,十二年卒,谥曰简)。

三太祖(努尔哈赤)皇子:皇二子礼亲王代善(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五年卒,谥曰烈。

馀见康亲王条下。

世袭)。

皇七子饶馀亲王阿巴泰(顺治元年四月封郡王,三年卒,康熙元年三月追晋亲王,谥曰敏)。

皇十二子英亲王阿济格(顺治元年十月封,八年十月以罪赐死)。

皇十四子睿亲王多尔衮(崇德七年四月封,顺治七年卒,八年二月追削封爵,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复原封,谥曰忠。

世袭)。

皇十五子豫亲王多铎(崇德元年四月封,顺治六年卒,九年三月追降郡王,谥曰通,乾隆四十三年正月追复亲王原封。

清朝宗室亲王列表

清朝宗室亲王列表

清朝宗室亲王列表清朝宗室亲王列表和硕亲王(简称亲王)为清朝宗室的最高爵位。

本条目列出了清朝历史上的宗室亲王,包括追封以及被夺爵的亲王,但不包括外藩亲王。

有关外藩亲王的内容,可参见外藩蒙古王公、回部王公等。

表中人物按生年排序,其中灰色表示此人曾为亲王但后被夺爵或降爵,淡蓝色表示此人在死后被追封为亲王,世袭罔替为铁帽子王。

宗室亲王[编辑]人名封/谥号父亲出生年份逝世年份封爵年份备注舒尔哈齐和硕庄亲王显祖塔克世(三子)1564年1611年1653年追封。

“庄”为谥号。

代善和硕礼烈亲王太祖努尔哈赤(次子)1583年1648年1636年世袭罔替,满达海袭礼亲王爵改巽亲王岳讬和硕成亲王礼烈亲王代善(长子)1598年1638年1636年1636年降爵为贝勒,1639年追封克勤郡王济尔哈朗和硕郑献亲王追封庄亲王舒尔哈齐(六子)1599年1655年1636年世袭罔替,济度袭亲王爵改简亲王人名封/谥号父亲出生年份逝世年份封爵年份备注萨哈璘和硕颖毅亲王礼烈亲王代善(三子)1604年1636年1636年追封阿济格和硕英亲王太祖努尔哈赤(十二子)1605年1651年1644年1651年夺爵费扬武和硕简靖定亲王追封庄亲王舒尔哈齐(八子)1605年1643年1748年追封豪格和硕肃武亲王太宗皇太极(长子)1609年1648年1636年1648年夺爵,1651年追封,世袭罔替,富授袭肃亲王爵改显亲王尼堪和硕敬谨庄亲王广略贝勒褚英(三子)1610年1653年1649年多尔衮和硕睿忠亲王太祖努尔哈赤(十四子)1612年1650年1636年世袭罔替博洛和硕端重定亲饶余敏郡王阿巴泰1613年1652年1649年1659年夺爵人名封/谥号父亲出生年份逝世年份封爵年份备注王(三子)多铎和硕豫通亲王太祖努尔哈赤(十五子)1614年1649年1636年世袭罔替满达海和硕巽简亲王礼烈亲王代善(七子)1622年1652年1649年世袭罔替(第二代),袭礼亲王爵, 1659年降爵为贝勒祜塞和硕惠顺亲王礼烈亲王代善(八子)???追封傅喇塔和硕简惠献亲王追封简靖定亲王费扬武(四子)1625年1676年1748年追封岳乐和硕安和亲王饶余敏郡王阿巴泰(四子)1625年1689年1657年1700年降爵为郡王硕塞和硕承泽裕亲王太宗皇太极(五子)1628年1655年1651年世袭罔替,博果铎袭亲王爵改庄亲王人名封/谥号父亲出生年份逝世年份封爵年份备注济度和硕简纯亲王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次子)1633年1660年1657年世袭罔替(第二代),袭郑亲王爵多尼和硕豫宣和亲王豫通亲王多铎(次子)1636年1661年1649年世袭罔替(第二代),1652年降爵为郡王巴尔堪和硕简亲王郑献亲王济尔哈朗(四子)1637年1680年1752年追封兰布和硕敬谨亲王敬谨庄亲王尼堪(长子)1642年1678年1668年世袭(第三代),1669年降爵为镇国公多尔博和硕睿亲王睿忠亲王多尔衮(嗣子)1642年1671年1650年1651年夺爵,1778年追赐复封博穆博果尔和硕襄昭亲王太宗皇太极(十一子)1642年1656年1655年富绶和硕显悫亲王追封肃武亲王豪格1643年1669年1651年世袭罔替(第二代),袭肃亲王爵人名封/谥号父亲出生年份逝世年份封爵年份备注(四子)尼思哈和硕敬谨悼亲王敬谨庄亲王尼堪(次子)?1660年1653年世袭(第二代)常阿岱和硕巽亲王巽简亲王满达海(长子)1643年1665年1652年世袭罔替(礼亲王第三代),1659年降爵为贝勒,杰书袭巽亲王爵改康亲王杰书和硕康良亲王追封惠顺亲王祜塞(三子)1645年1697年1659年世袭罔替(礼亲王第四代),袭简亲王爵董额和硕豫亲王豫通亲王多铎(七子)1647年1706年1778年世袭罔替(第四代),追封博果铎和硕庄靖亲王承泽裕亲王硕塞(长子)1650年1723年1655年世袭罔替(第二代),袭承泽亲王爵福全和硕裕宪亲王世祖福临(次子)1653年1703年1667年鄂扎和硕豫亲王追封豫宣和亲王多1655年1702年1778年追封人名封/谥号父亲出生年份逝世年份封爵年份备注尼(次子)喇布和硕简亲王简纯亲王济度(次子)1654年1681年1670年世袭罔替(郑亲王第四代),1682年夺爵德塞和硕简惠亲王简纯亲王济度(三子)1654年1670年1661年世袭罔替(郑亲王第三代)(无名)和硕荣亲王世祖福临(四子)1657年1658年1658年追封。

清代宗室贵族的封爵与谥号

清代宗室贵族的封爵与谥号

清代宗室贵族的封爵与谥号
程大鲲
【期刊名称】《兰台世界:上半月》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清代宗室贵族的封爵与谥号□程大鲲清朝作为满洲爱新觉罗家族建立的政权,基本上继承了明以前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但同时又保留着许多自己的民族特点。

将皇族按支派远近分为宗室和觉罗加以区别对待,可以说是清朝的独创。

清朝初年规定,以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的本支...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程大鲲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06
【相关文献】
1.两晋宗室封爵与地方行政体系变迁略论 [J], 张兴成
2.清代宗室贵族谥号考 [J], 程大鲲
3.略论南明宗室封爵紊乱出现的原因 [J], 徐梓又;王浩淼;王小丰
4.清代的宗室封爵及其等级差别的特殊性 [J], 杜家骥
5.谈清代宗室封爵等级 [J], 雅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清代谥号等级排名

清代谥号等级排名

清朝大臣的谥号等级最高的是“文正”,其次是“文贞”,正、贞之后。

依次与“文”搭配的字为成、忠、献、端、定、简、懿、肃、毅、宪、庄、敬、裕、节、义、靖、穆、昭、恪、恭、襄、清、修、康、洁、敏、达、通、介、安、烈、和、僖、荣、愍、思。

与此同例,与“武”字搭配组成二字谥号的用字依次为宁、毅、敏、惠、襄、顺、肃、靖、信、康、壮、恒、愍、烈、勇、僖。

阿桂是太保正一品武将。

扩展资料:
帝王与群臣之间有严格区别,帝王的谥号,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二字,如西汉的皇帝刘盈谥惠帝、刘恒谥文帝、刘启谥景帝,东汉的皇帝刘秀谥光武帝等即是。

但是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例天宝十三年,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唐后各代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偏长,其中称冠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竟长达二十五个字“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将美言懿语如此堆积,亦为奇葩。

命谥的用字,有特定的规范,不可随意用字,也不可对立谥之字任意解释。

从最早的经典文献《逸周书,谥法解》开始历朝历代的谥法著述在百种以上,载录谥字约四百个,每个字都有特殊限定的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谥号。

清八大铁帽子王

清八大铁帽子王

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家,分别为礼亲王、郑亲王、睿亲王、豫亲王、肃亲王、庄亲王、克勤郡王、顺承郡王。

这八位八位都是其祖先在清朝开国以及入关统一时期立下汗马功劳而受封,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

铁帽子王是对清代世袭罔替的王爵的俗称,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

清王朝建立后,建立了一整套封爵制度,皇族爵位即是这个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

当时确铁帽子王定的皇族爵位共有十二等,依次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

清朝封爵一般有两种,一为臣民在战争中立功而受封,称为功封;另为皇裔受封(正常情况下必封),称为恩封。

袭爵的方式也分为两种:一种是降等承袭,这是一般的惯例,即逢子孙(通常为嫡长子)袭爵时,每代要递降一个等级来承袭。

由和硕亲王递降至奉恩镇国公,多罗郡王递降至奉恩辅国公,多罗贝勒递降至不入八分镇国公,固山贝子递降至不入八分辅国公,奉恩镇国公递降至镇国将军,奉恩辅国公递降至辅国将军,之后就不再递降了,以该爵一直承袭下去。

另一种是原等承袭,即由皇帝颁诏允许,某些爵位逢子孙袭爵时,可以按其父、祖的原等级来承袭,世代相承不变。

若是没有子嗣后代时,则以旁支后代奉始封祖先祀,并承袭该爵。

这就叫做世袭罔替。

在清朝国祚二百六十八年加上在关外时期约近三百年的漫长岁月之中,获此殊荣的满清贵胄仅有十二位王的后人在继承爵位时无需降级,作为皇帝对其功劳的赏赐,称为铁帽子王。

乾隆皇帝按“功封”诏定清朝初年的八位铁帽子王:和硕睿忠亲王多尔衮六位和硕亲王,即,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提到礼亲王代善(1583-1648,努尔哈赤次子,礼烈亲王),应该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二子,生母佟佳氏。

代善从小在军中长大,逐渐成为其父帐下的一员猛将。

清代宗室各等级爵位,所得的“俸禄”都是多少呢

清代宗室各等级爵位,所得的“俸禄”都是多少呢

清代宗室各等级爵位,所得的“俸禄”都是多少呢看过《甄嬛传》等清宫剧的朋友们一定知道,雍正在登基之前,被康熙封作雍亲王,但其实雍亲王的全称应该是和硕雍亲王,即雍亲王是和硕亲王中的一种。

对于清朝的爵位体系,是清朝在入关正式定都北京后才逐步完善的。

清代的爵位体系主要有三大核心系统,分别是由宗室爵位体系、异姓功臣爵位体系和蒙古爵位体系,而和硕亲王就是宗室爵位体系中的第一等级。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关于清代宗室各等级爵位的俸禄问题吧。

作为爵位体系中最尊贵的宗室爵位,也分为两个体系,分别是宗室体系和觉罗体系。

宗室体系和觉罗体系中的人都属于皇族,但宗室体系中的人是清显祖塔世克的直系子孙,称为“黄带子”。

剩下的分支子孙就是觉罗体系的一员,被称为“红带子”。

宗室爵位是可以世袭王爵的,而非宗师爵位体系的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则分为了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等一系列等级。

从宗室和非宗室的承袭和品位待遇我们可以看出,清代的宗室要享有更高的等级和特权,果真是“考得好不如生得好”啊。

对于宗室爵位之下到底分几个等级,根据《清朝会典》和《清史稿》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答案,《大清会典》中将宗室爵位等级分为14种,分别是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工、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等14种,而《清史稿》中则省去了亲王世子和郡王长子,总共有12种,总的来说差别不大。

其中不入八分镇国公以上的爵位都属于“入八分”,即享有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等八种待遇,除此之外,“入八分”更指的是更进一步的政治特权,即可以参加满清前期的议政王大臣会议,享有参与国事处理的权力。

清代的俸禄分为发俸银和禄米两种,既给钱又给粮食,在每年的春秋两个季节分发。

在《清朝会典·禄秩》里有关于宗室爵位的俸银和禄米的记载,宗室爵位按等级所分发的俸禄如下:和硕亲王分发银一万两米五千石;亲王世子分发银六千两米三千石;多罗郡王分发银五千两米二千五百石;郡王长子分发银三千两米一千五百石;多罗贝勒分发银二千五百两米一千二百五十石;固山贝子分发银一千三百两米六百五十石;镇国公分发银七百两米三百五十石;辅国公分发银五百两米二百五十石;而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和奉国将军之中又设品级,分别设为一等镇(辅/奉)国将军、二等镇(辅/奉)国将军和三等镇(辅/奉)国将军等三个等级,一等的俸禄最高,其余依次减少。

清皇室宗亲等级

清皇室宗亲等级

县君:居住京师则俸银50两,禄米5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50两,俸锻6匹;
乡君:居住京师则俸银40两,禄米4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40两,俸锻5匹;
六品格格:居住京师则俸银30两,禄米30斛;下嫁外藩则俸银30两,俸锻3匹。
固伦公主额驸:居住京师则俸银300两,禄米300斛;外藩则俸银300两,俸锻10匹;
四、贝子之女,称为“固山格格”,汉名“县君”;
五、镇国公、辅国公之女,称“格格”,汉名“乡君”;
此外,“公”以下之女,俱称“宗女”。“格格”之称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际,才渐渐终止。
细分:亲王之女封和硕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郡主,侧室所生女为郡君;郡王之女封多罗格格,嫡福晋所生女为县主,侧福晋所生女为县君;贝勒之女封多罗格格,出正室为郡君,侧室为乡君;贝子之女,正室所出封固山格格为县君,侧室生称之方、东北角、西北角之角的意思。
多罗郡王,多罗(doro)是礼、道、理的意思。
多罗贝勒,贝勒是“部落长”、“酋长”的意思,地位低于汗。金朝时候写做“勃极烈”。
固山贝子,贝子本是贝勒的复数形式。固山(gusa)意思是八旗之旗。
1和硕亲王(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以下爵位依次减半)
清朝宗室爵位分:和硕亲王、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等镇国将军、一等镇国将军、二等镇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辅国将军、二等辅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一等奉国将军、二等奉国将军、三等镇国将军、奉恩将军。笔亲王至公均为超品,镇国将军为正一品,辅国将军为正二品,奉国将军为正三品,奉恩将军为正四品。
2多罗郡王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以上四种为高级爵位,贝子是当朝皇子的最低封爵,亲王郡王补服为前后胸加两肩共四团龙,贝勒为前后两团正蟒,贝子为两团行蟒)

清代宗室的爵位共有12个等级,它们分别为...

清代宗室的爵位共有12个等级,它们分别为...

清代宗室的爵位共有12个等级,它们分别为...1、和硕亲王和硕,满语“一方”的意思,和硕亲王为宗室爵位第一等,年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

这个爵位宗室里面唯有皇子、皇帝亲兄弟可以获得。

除了礼、睿、豫、肃、郑、庄、怡、恭、醇、庆这十位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其他亲王均递降袭爵,直至降到辅国将军不再往下降。

和硕亲王的补服为前后加两肩共四团龙。

2、多罗郡王多罗,满语为“礼、道、理”的意思,多罗郡王可以简称礼郡王或理郡王。

多罗郡王为宗室爵位第二等,年俸银5000两,禄米5000斛。

这个爵位皇子、宗室子、外藩可以得封,和硕亲王世袭的,下一代降为多罗郡王。

另外,顺承郡王、克勤郡王为铁帽子王,可以世袭罔替,不用降级。

多罗郡王的补服为前后加两肩共四团龙,与和硕亲王一样。

3、多罗贝勒即金代“勃极烈”的意译,后成为满族贵族称号,为宗室爵位第三等,位次多罗郡王之下,固山贝子之上。

多罗贝勒也用于对蒙古贵族的封赏。

岁俸银2500两,禄米2500斛;多罗贝勒补服图案为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颜色为石青色。

贝勒以上,坐八抬大轿。

4、固山贝子固山即“旗”的意思,贝子原为满语“贝勒”的复数,有王或诸侯之意,在清朝初年用来泛指皇族的诸王、诸大臣。

清太宗崇德元年固山贝子成为皇族正式爵位,为第四级,年俸银1300两,禄米1300斛。

固山贝子都是清朝宗室、其他八旗贵族,获封的途径有世袭、恩封、功封和考封等多种方式。

固山贝子补服图案为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5、奉恩镇国公又称入八分镇国公,即享受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八种待遇的镇国公。

爵位第五级,岁俸银700两,禄米700斛。

在清初,有多位皇子封为或被追封为镇国公,如清太祖的皇四、五、九子、清太宗皇六子等。

奉恩镇国公补服为正蟒方补。

6、奉恩辅国公又称入八分辅国公,享受八种待遇。

爵位第六级,位次于奉恩镇国公、高于不入八分镇国公和不入八分辅国公。

为入八分公当中最低等级的爵位。

清朝皇帝谥号大全

清朝皇帝谥号大全

清朝皇帝谥号大全
努尔哈赤
庙号清太祖
谥号承天广运神功圣德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皇太极
庙号清太宗
谥号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顺治
庙号清世祖
谥号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章皇帝
康熙
庙号清圣祖
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雍正
庙号清世宗
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乾隆
庙号清高宗
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
嘉庆
庙号清仁宗
谥号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武孝恭勤俭端敏英哲睿皇帝
道光
庙号清宣宗
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咸丰
庙号清文宗
谥号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同治
庙号清穆宗
谥号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光绪
庙号清德宗
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宣统
庙号恭宗
谥号愍皇帝。

清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陵号一览表)

清朝历代皇帝庙号、谥号、年号、陵号一览表)

文显武大德弘功至仁纯孝 爱新觉罗福临
顺治
孝陵

1661 年
章皇帝
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

1662 年—
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 爱新觉罗玄烨
康熙
景陵

1722 年
仁皇帝
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

1723 年—
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 爱新觉罗胤 禛
雍正
泰陵

1735 年
宪皇帝
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

1736 年—
1851 年—
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庄俭 爱新觉罗奕 詝
咸丰
定陵

1861 年
显皇帝
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

1862 年—
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明肃 爱新觉罗载淳
同治
惠陵

187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
毅皇帝
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

1875 年—
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 爱新觉罗载 湉
光绪
崇陵

1908 年 [2]

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 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
裕陵

1795 年
纯皇帝
受天兴运敷化绥猷崇文经

1796 年—
武光裕孝恭勤俭端敏英哲 爱新觉罗 颙 琰
嘉庆
昌陵

1820 年
睿皇帝
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

1821 年—
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 爱新觉罗 旻 宁
道光
慕陵

1850 年
成皇帝
协天翊运执中垂谟懋德振

宣统

古代谥号谥法(含谥法表)

古代谥号谥法(含谥法表)

古代谥号谥法(含谥法表)谥号为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包括朝鲜、越南、泰国、日本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赐谥权高度集中于皇帝手中,要取决于“圣裁”。

谥法至迟发轫于商代。

甲骨文中,对当时的帝王均称王,对先王则以“日名”称,如大甲、小甲,而日名则是帝王死后通过占卜而定的祭日(如前面的“甲”),再加上区别字(大、小……)用以区分,后来逐渐把一些溢美之词用作区别字,这就是谥法的开始。

据统计,西汉到清朝末期,历代宗室、百官得谥者共10473人,而明清代两代就有5935人,占总数的57%左右。

帝王的谥号一般是由礼官议定经继位的帝王认可后予以宣布,臣下的谥号则由朝廷赐予。

谥法初起时,只有“美谥”、“平谥”,没有“恶谥”。

善、恶“谥号”则源自西周共和以后,另外还有“私谥”。

谥号的选定根据谥法,谥法规定了一些具有固定涵义的字,供确定谥号时选择。

这些字大致分为下列几类:上谥,即表扬类的谥号,如:“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或“道德博厚”、“勤学好问”的品德;“康”表示“安乐抚民”;“平”表示“布纲治纪”。

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如:“炀”表示“好内远礼”,“厉”表示“暴慢无亲”、“杀戮无辜”,“荒”表示“好乐怠政”、“外内从乱”等。

中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私谥,这是有名望的学者、士大夫死后由其亲戚、门生、故吏为之议定的谥号;“私谥”始于周末,到汉代才盛行起来。

徽号,(皇后之“尊号”即“徽号”。

如清代同治皇帝尊自己的生母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

徽号也可每逢庆典累加,那拉氏的徽号最后积有“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多达16个字,而她的谥号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多达二十五个字)先秦时的谥号以用一个字为常,也有用两三个字的。

考试获封爵——闲话大清宗室爵位

考试获封爵——闲话大清宗室爵位

考试获封爵——闲话大清宗室爵位编者按:历朝历代都是开国皇帝的后代是皇族,但是清朝的规定很奇特,皇族分为宗室和觉罗,范围很大,但是这些天潢贵胄没却不是生来就能获得爵位的,还需要考试!考试!清朝宗室的范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建功立业的时候,皇帝最得力的助手就是自己的子弟。

坐稳了江山,皇帝最信任的人也是自己的子弟;正所谓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就是宗室存在的必要性。

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自称皇帝。

追认父祖曾高四代先人都为皇帝,同时规定以清显祖塔克世的直系子孙为“宗室”,其余伯叔兄弟旁支子孙称“觉罗”。

宗室与觉罗的区分,这种规定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既明确了觉昌安和塔克世父子二人的功绩,以突显出这二人对于努尔哈赤的影响;同时有兼顾了清朝初年女真势力薄弱,非常需要内部团结。

虽然皇太极做了皇帝,但是他把宗室的范围扩大,当时的八旗将领基本上都被纳入宗室,团结了大批满洲贵族。

清朝皇族分宗室和觉罗,宗室腰系黄带子,也被称为黄带子:觉罗腰系红带子,也被称为红带子。

八旗子弟腰带通常为黑色和蓝色。

如上图所示,皇太极高祖父的后代是红带子,觉罗;皇太极祖父的后代黄带子,宗室。

宗室的爵位种类:有宗室就得有爵位,才能体现出宗室的尊贵,宗室爵位等级有两种说法,如下两种说法,是依据史料不同,但是区别不大,仅仅在于多了世子和长子;世子是亲王已经明确承袭爵位的王子;长子是郡王已经明确承袭爵位的王子,就这么点区别。

“入八分”和“不入八分”是表示身分的八种标志:朱轮、紫缰、背壶、紫垫、宝石、双眼、皮条、太监(其中皮条是指车上有皮鞭可驱散挡路的人,背壶是指车上可带暖壶,护眼指双眼雉翎)。

这八样,最初是能够参加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宗室才有的一种政治待遇。

后来清朝中枢机构的变化,议政王大臣会议不复存在,入八分就单单成为了一种生活待遇了。

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的乾隆帝世袭和世袭罔替明朝宗室爵位采取世袭罔替的制度。

简单说就是:一个亲王有10个儿子,其中一个儿子继承父亲的亲王爵位,还是亲王,其他的九个儿子降一等成为郡王。

清朝帝后徽号

清朝帝后徽号

清朝帝后徽号考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清太祖高皇帝(初谥武皇帝):努尔哈赤,年号天命,明嘉靖三十八年生,卒于天命十一年,终年68岁,葬于沈阳东陵之“福陵”。

孝慈高皇后,纳喇氏,叶赫部长杨吉砮女。

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大妃,纳喇氏,乌喇贝勒满泰女。

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清太宗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清太宗文皇帝:皇太极,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年号天聪,天聪十年改女真为满族,改国号大清,改元崇德,明万历二十年出生,卒于崇德八年,享年52岁,葬于沈阳昭陵。

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莽古思女。

孝端正敬仁懿哲顺慈僖庄敏辅天协圣文皇后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寨桑女.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德弘功圣仁纯孝章皇帝清世祖章皇帝:福临,皇太极的第九子,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

崇德三年出生,卒于顺治十八年,享年24岁,葬于孝陵。

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贝勒绰尔济女。

孝惠仁宪端懿慈淑恭安纯德顺天翼圣章皇后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少保、固山额真佟图赖女。

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文育圣章皇后孝献皇后,栋鄂氏,内大臣鄂硕女。

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清圣祖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清圣祖仁皇帝:玄烨,顺治的第三子,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

生于顺治十一年,卒于康熙六十一年,享年68岁,葬于景陵。

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诚恭肃正惠安和淑懿恪敏俪天襄圣仁皇后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一等公遏必隆女。

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孝懿仁皇后,佟佳氏,一等公佟国维女,孝康章皇后侄女也。

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护军参领威武女。

孝恭宣惠温肃定裕慈纯钦穆赞天承圣仁皇后清世宗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清世宗宪皇帝:胤禛,康熙的第四子,生于康熙十七年,卒于雍正十三年,享年58岁,葬于泰陵。

清代宗室亲王之封谥

清代宗室亲王之封谥

作者: 程大鲲
作者机构: 辽宁省档案馆
出版物刊名: 满语研究
页码: 27-36页
主题词: 亲王;皇太极;济尔哈朗;乾隆朝;大清会典;十三年;世袭;郡王;雍正皇帝;多尔
摘要: 和硕亲王为清代宗室封爵的最高等级,他们根据皇帝的旨意官居要职,参加议政,掌握着国家的军政大权,是清代爱新觉罗家族专制统治的坚强支柱。

清代对亲王的册封及予说均有着特殊的规定,初封时要拟加封号,薨逝后要追加记号。

本文根据清代皇族家谱──玉牒的记载,主要介绍有清一代关于宗室亲王的封说情况及册封并予谥时所用的满字与汉字等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族研究2004年 第3期
清代宗室贵族谥号考
程大鲲
(辽宁省档案馆,辽宁 沈阳 110032)
摘要:清代将皇族按支系远近分为宗室和觉罗,对宗室实行特殊的封爵制度。

中国古代,贵族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由朝廷评定一个称号叫做谥号或谥法,清入关后亦继承了这一传统。

本文即根据清代皇族家谱——“玉牒”的记载,对清代宗室贵族的谥法做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清代宗室;谥号考;明确规定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04)03-0079-07
清朝作为满洲爱新觉罗家族建立的政权,基本上继承了明以前封建王朝的政治制度,。

将皇族按支派远近分为宗室和觉罗加以区别对待,便是其独创。

清初规定,以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的本支为宗室,以腰束金黄带为志;而以塔克世的伯叔兄弟为旁支称为觉罗,以腰束红带为志。

清代宗室地位尊贵,其封爵亦有特殊规定。

后金时期,以国语(清语)定爵号,汗的兄弟子侄地位尊贵者称贝勒。

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为分叙诸兄弟子侄军功,始定九等封爵以膺封宗室,一等为和硕亲王(ho sˇo i cin w ang),二等为多罗郡王(do ro i giyūn w ang),三等为多罗贝勒(do ro i beile),四等为固山贝子(gūsai beise),五等为镇国公(gu run be dalire gung),六等为辅国公(gu run de aisilara gung),七等为镇国将军(gu run be dalire janggin),八等为辅国将军(gu run de aisilara janggin),九等为奉国将军(gu run be tuw ak iyara janggin)。

顺治六年(1649年),因当时实行降封制度,于是在奉国将军下面又增加一奉恩将军(kesi be tuw ak iyara janggin),改为十等封爵。

顺治十年,又规定亲王一子封世子,嗣亲王;郡王一子封长子,嗣郡王。

雍正九年(1731年),礼部议准宗室公加封“奉恩”字样,故镇国公、辅国公又称奉恩镇国公(kesi be tuw ak iyara gu run be dalire gung)、奉恩辅国公(kesi be tuw ak iyara gu run de aisilara gung)。

乾隆十三年(1748年),皇帝钦定宗室封爵表,共十四等封爵:和硕亲王、世子、多罗郡王、长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jakūn ubude do si m buhakūgu run be dalire gung)、不入八分辅国公(jakūn ubude do si m buhakūgu run de aisilara gung)、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

中国古代,贵族死后按其生前事迹,由朝廷评定一个称号叫做谥号或谥法,清入关后亦继承了这一传统。

获得朝廷封谥是一件很荣耀的事,有的人死后朝廷发现了他生前的过
失,还要追削他的爵位和谥号。

在清代,对宗室贵族的予谥,均是使用满汉两种文字进行,本文拟根据辽宁省档案馆藏清代皇族家谱——“玉牒”的记载,主要介绍有清一代关于宗室贵族谥号情况及予谥时所用的满字与汉字等问题。

一、清代宗室贵族予谥的特点
清代宗室贵族死后是否予谥,朝廷均作了明确规定。

顺治朝时,辅国将军以上封爵宗室去世,基本上均予谥,由大学士根据其生前事迹酌拟谥号报请皇帝钦定。

康熙四年(1665年)规定:亲王、郡王均予谥,皆于封号下加一字为谥;贝勒以下辅国将军以上应否予谥,提请钦定,如奉旨赐给,以二字为谥。


清代由于有的世袭宗室亲王、郡王死后无子,或其本身犯罪革去爵位,而其爵位系伊祖先军功得封,按照规定以旁支子孙承袭亲子、郡王,同时还要追封新承袭者之三代,在此情况下再追谥被追封的亲王、郡王便显得过滥;与此同时,由于宗室的繁衍,按照规定被封以贝勒以下辅国将军以上爵位者日渐增多,他们每有一人去世,均由大学士向皇帝请旨是否对其予谥,皇帝感觉很麻烦,认为多数人没有资格获得谥号。

因此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大学士议奏,经皇帝批准:“嗣后追封王等概不予谥;②即划定了贝勒以下宗室贵族,只有任军机大臣、大学士、左都御史、尚书、将军和都统等职位者,死后方有资格得到谥号。

而对于亲王、郡王,此后追封者基本未获得谥号,只有乾隆皇帝在追述清初开国功臣多尔衮功劳时,将其复封睿亲王,追加谥号为忠,子孙后裔世袭罔替。

宗室贵族死后获得朝廷予谥显示着特殊高贵的身份和地位,也是一种荣耀。

已被予谥的宗室贵族,在死后朝廷如果发现他们生前的过失,还要追削谥号。

如:安亲王岳乐卒谥为“和”,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缘事被追降为郡王,并追夺谥号。

端重亲王博洛卒谥为“定”,顺治十六年(1659年)因其生前曾阿附睿亲王多尔衮被追降为贝勒并夺谥号。

清代的亲王、郡王,本来规定薨逝后以一字谥之,但由于清初体制不太完备,在顺治初年多数郡王死后汉字谥号为二字,而与之对应的满文谥字仍为一词,例如:郡王精济卒谥怀愍(满文为nasacuka)、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卒谥恭惠(满文为gungnecuke)、郡王祜塞追谥为惠顺(满文为dahasu)。

贝勒等其他宗室贵族谥号,汉文均为二字,与其相对应的满文谥字,康熙十三年(1674年)以前均为一词,此后改为两词。

例如贝勒图伦、辅国公察尼死后谥号均为恪僖,但图伦的满文谥号为o lhoba,而察尼的满文谥号为ginggun o lhoba。

与汉文谥字相对应的满文谥字,随着清代满语文的发展,前后期也有所改变,体现了满文的发展变化。

例如谥字“恪”,乾隆十一年(1746年)以前满文为ginggun,此后改为ginggu ji;谥字“僖”,乾隆十二年以前满文为o lhoba,此后改为o lho sˇon;谥字“敏”,顺治朝时满文为k icebe,康熙、雍正朝时满文用k icehe,乾隆朝以后改用u lh isu;谥字“温”,清前期满文为nem giyen,乾隆朝改定为nesuken。

二、清代亲王、郡王的谥号情况
清代规定亲王、郡王册封时均加授一封号,具体为“初封日,请旨加给封号,乃给册宝、册印;至承袭即称其祖、父封号,惟于袭者之名于册内增注。

”③如济尔哈朗封号为郑,故称
注:
①②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第5101页。

③光绪朝《钦定大清会典》第30页。

【责任编辑 何晓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