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2(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学案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含答案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核心目标课标要求核心提要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思维导学课堂突破合作探究两宋时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民族政权并立。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勇敢善战,明达世务,916年登基称皇帝,立国号“契丹”,建立“大契丹国”,创立契丹文字。
材料二1038年,他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材料三他是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他就是宋太祖。
材料四见下图请回答:(1)分别写出材料一、二、三中所述人物的姓名。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中人物的共同点。
(3)北宋和辽、西夏都曾发生多次战争,最终是通过什么方式解决的?产生了什么影响?(4)辽、宋、夏时期突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即时训练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的是()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匡胤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北宋宰相是()A.秦桧B.寇准C.耶律阿保机D.岳飞3.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是下列哪一民族建立的()A.党项族B.契丹族C.蒙古族D.女真族4.澶渊之盟是北宋与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政权签订的和议()A.金B.西夏C.辽D.蒙古5.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北宋的灭亡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课后作业基础过关1.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以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为背景,契丹人萧峰是小说中主要人物之一。
在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的首领是()A.耶律阿保机B.赵匡胤C.元昊D.耶律德光2.观察下图《辽、北宋、西夏对峙形势图》,图中契丹族建立的政权都城所在位置是()A.①B.②C.③D.④13.《宋史·夏国传》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题(有答案)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一、填空题1.( 2019连云港)下列对话讨论的是( )甲:堂堂一个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乙:客观上说。
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椎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A.宋夏议和B.宋辽议和C.宋金议和D.辽金议和2.( 2019北京)如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
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 )A.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3.( 2020通辽)与如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①宋辽之间发生澶州之战②此战之后双方长期休战③此战后双方又战数十年④边境设置榷场进行贸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 2020眉山)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
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
这种态势(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5.( 2020莱芜区)“宋代甚至不能收复被契丹族辽王朝所占的十六州,在1005年还同意向辽纳银10万两、绢20万匹。
”材料反映的是( )A.陈桥兵变B.澶渊之盟C.郾城大战D.宋金和议二、基础训练1.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辽上京遗址刻着一首诗:“赤峰辽国第一京,寂寞犹在忆皇城。
游人难步草盈天,不知从何觅市声。
”建立了诗中“辽国”的民族是( )A.汉族B.女真族C.契丹族D.党项族2.辽与西夏国力不断增强的共同原因是 ( )A.军队规模庞大,武力强大B.创制汉字C.学习中原文化,发展生产D.汉人迁入3.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飞翔雄鹰。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练习(附答案+详解):第0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点一北宋与辽的和战1.耶律阿保机是哪个少数民数的首领()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2.“(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导致以上和好局面出现的因素主要有()A.唐蕃会盟B.澶渊之盟C.靖康之变D.元朝建立3.辽军大举进攻北宋,主张坚决抵抗的是()A.宋真宗 B.寇准C.宋太祖 D.宋太宗知识点二北宋与西夏的和战4. 下列政权与其建立民族对应关系不符合史实的是()A.辽—契丹族B.北宋—汉族C.西夏—女真族D.元—蒙古5.公元11世纪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于()A.上京临潢府B.兴庆府C.澶州城D.中都6.假如你是北宋与西夏议和的一名使臣,你可以答应的条件是()①北宋对西夏称臣②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③重新开放宋夏边境贸易市场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23提升篇1. 如图,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A. B. C. D.4.下图所示民族建立的政权是()A.辽B.北宋C.西夏D.金3.“澶渊之盟”是北宋与同时期少数民族关系的缩影,与北宋订立此盟约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辽B.西夏C.金D.元4.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耶律阿保机称帝②赵匡胤建立宋朝③澶渊之盟④宋夏议和⑤元昊建立大夏国A.①②④③⑤B.①②③⑤④C.②⑤④①③D.②①⑤④③5. 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1)材料中“大宋皇帝”是指谁?“北朝”是指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2)材料中“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称为什么?这一规定始于什么盟约。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述这个盟约。
答案与详解知识点一北宋与辽的和战1.耶律阿保机是哪个少数民数的首领()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首领,916阿保机建立辽,定都上京,故A符合题意;党项族、女真族、蒙古族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答案见后)一、单项选择题1. 右图是上京遗址。
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
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A. 元昊B. 朱温C. 耶律阿保机D. 赵匡胤2. 右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该壶用北宋定窑技术烧制,造型仿照皮水囊,扁身双孔,便于穿绳携带。
这件文物可用于研究()A. 辽代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B. 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融C. 宋代都市生活的丰富多彩D. 蒙古的崛起与元朝的统一3. 银川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个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A. 吐蕃B. 南诏C. 西夏D. 渤海国4. 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首领都对民族交融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夫西夏声明文物,诚不能与宋相匹,然观其制国书、厘官制、定新律、兴汉学、立养贤务……彬彬乎质有其文,固未尝不可与辽、金比烈!”材料中所评价的民族首领属于()A. 契丹族B. 羌族C. 女真族D. 蒙古族5. 《宋史》中记载:“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
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
”材料反映了西夏()A. 仿效唐宋制度B. 向宋朝臣服C. 创制了文字D. 全面汉化6. 辽、宋、西夏时期,是民族交融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
通过下面两幅图片可知,辽与西夏在向汉族学习的过程中()A. 创制文字B. 发展经济C. 改革官制D. 定制法律7. 金庸在其小说《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萧)峰与群雄惨烈相斗的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萧)峰是契丹人的身世。
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 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B. 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C. 因为乔(萧)峰欺骗了大家D. 有人嫉妒乔(萧)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8.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诚信,虔奉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训练及答案解析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契丹在10世纪初建立政权,雄踞中国北方,与北宋并立。
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A. 吐蕃B. 西夏C. 辽D. 金2.“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材料中的“首领”是指()A. 松赞干布B. 元昊C. 完颜阿骨打D. 耶律阿保机3.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自立为帝,国号“大夏”,定都兴庆府。
他来自于( )A. 契丹B. 女真C. 党项D. 突厥4.元昊仿效唐宋制度,采取的治国措施有()(1)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2)鼓励垦荒(3)发展农牧经济(4)创制文字A. (2)(3)B. (1)(2)(4)C. (1)(2)(3)(4)D. (1)(3)(4)5.1004年,辽军大举伐宋,直逼东京,宋危在旦夕。
当时,劝说宋真宗亲征打败辽军的宰相是()A. 魏征B. 岳飞C. 寇准D. 赵构6.与北宋达成“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 辽B. 西夏C. 金D. 蒙古政权7.斯塔夫里阿诺斯是这样说到宋朝的: “甚至每年向游牧民'送礼', 这实际上是变相的纳贡。
”接受北宋“送礼”的政权有()A. 1个B. 两个C. 三个D. 四个8.有时候历史的进步与发展就是在妥协中完成的,谈判议和不失为一种特殊形式。
下列各项中,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的是()A.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 大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 各政权之间形成长期对峙局面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9.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 其中歌词“将舟船暂驻中流, 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A. 寇准B. 宋真宗C. 宋高宗D. 明太祖10.“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之后的100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
材料反映的是澶渊之盟的()A. 背景B. 目的C. 内容D. 影响11.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A. B. C. D.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A. 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B. 宋朝都需交纳“岁币”C. 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13.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通过宋、辽、大理、西夏、吐蕃及女真等王国之间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展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生活画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1、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2、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应是( )A。
民族政权的并立 B。
国家的统一 C。
藩镇割据的时代 D。
各民族友好往来3、右图是被世人誉为“神秘的奇迹”“东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址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这些西夏王陵中葬着哪一少数民族的首领( )A.契丹族B。
匈奴族C。
鲜卑族D。
党项族4、耶律阿保机和元昊分别是辽和西夏的建立者,下列属于他们共同点的是( )A。
鼓励垦荒 B。
订立官职 C。
创制文字 D. 制定法律5、“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6. 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故事剧,其中戏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寇准B.宋真宗C.宋太祖D.宋太宗7.右图是上京遗址。
据文献记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契丹政权的建立者是( )A.元昊B.阿保机C。
朱温 D.赵匡胤8、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给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商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 )A。
宋、辽 B.宋、夏C。
唐、辽D。
辽、夏9。
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A.寇准B.宗泽C.岳飞D.于谦10、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教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辽. 西夏和北宋的并立 巩固练习(word含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与北宋并立的政权有()①辽②西夏③突厥④回鹘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2.学生甲:“堂堂中原王朝,在没有战败的情况下与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妥协议和,不仅称兄道弟,还岁币绢帛,这难道不是一种耻辱?”学生乙:“客观上说,这次议和取得了通过战争没有取得的结果。
之后的一百多年里,双方之间再无大规模战事,礼尚往来、榷场贸易、互通有无,不也造福了百姓?”据此可知,两位同学谈论的“议和”出现在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A.宋、辽B.宋、夏C.宋、金D.辽、夏3.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
这说明()A.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削弱B.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局面D.促进了北方畜牧业发展4.某历史兴趣小组对“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的议和进行了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战争的状态B.宋王朝要交纳岁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5.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方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
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的()A.农业生产的发展B.民族文化的交融C.民族战争的频繁D.海外贸易的兴盛6、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是()A.市舶使B.宣政院C.榷场D.十三行7、五代后期,为结束分裂割据局面做出贡献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北周武帝D.后周世宗8、宋与辽、宋与西夏订立和议后,对双方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C.加强了民族融合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9、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地区,几次北伐失败后采取了()消极防御政策A步步为营B守内虚外C分兵把守D虚内守外10、下列与北宋互市边境贸易的国家有()A后周辽B蒙古国西夏C辽西夏D南宋辽11.“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A.松赞干布B.元昊C.阿保机D.阿骨打12.宋真宗时,针对辽的大举南犯,坚决主战的大臣是()A.寇准B.宗泽C.岳飞D.于谦13.某班举行辩论会,同学们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两宋时期的特征()A.盛世危机B.短暂繁荣C.帝国中兴D.政权并立14.1005年,辽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含参考答案)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辽)国政权的是:()A.松赞干布B.阿保机C.元昊D.苻坚2.银川是全国101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凤凰城”的美誉。
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A.吐蕃B.西夏C.南诏D.渤海3.“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这首诗描述的是我国哪一个民族的生活:()A.女真族B.匈奴族C.汉族D.契丹族4.关于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的比较,不是他们的共同点的是:()A.都是少数民族的杰出首领B.都与汉族政权和亲,密切民族关系C.都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D.都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发展生产,创制文字5.京剧《澶渊之盟》是一出历史剧,其中唱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A.宋太宗B.宋真宗C.宋高宗D.宋太祖6.1005年,结束紧张的战争状态,达成澶渊之盟的双方是:()A.辽与西夏B.辽与后周C.宋与西夏D.辽与北宋7.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边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
这种现象约出现于:()A.澶渊之盟前,宋辽争夺燕云十六州B.澶渊之盟后,宋辽保持和平局面C.宋太祖时期,双方互通使节后D.宋太宗时期对辽实行防御政策之后8.澶渊之盟在客观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削弱了契丹势力B.维持了长期和平C.消除了民族矛盾D.加速了北宋灭亡9.西夏和北宋战争不断,后来双方议和的原因是:()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B.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都很大C.北宋被西夏打败了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10.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A.宋王朝都要交纳大量岁币B.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C.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的和平相处11.与北宋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是:()A.吐蕃和北魏B.契丹和西夏C.契丹和匈奴D.西夏和前秦12.关于契丹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B.受到汉文化影响,发展农业生产C.与北宋发生过大规模战争D.始终未与北宋达成和议13.如图是北京通州辽代墓葬出土的酱釉马镫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 .这次谈判结果保持了辽宋很长时间的和平,有人说这次和平是买来的和平,那么这次谈判指的是()A.宋金和议B.宋夏和议C.浪渊之盟D.海上之盟2 .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魏晋南北朝一繁荣与开放的时代B.秦汉时期一中华文明的起源C.隋唐时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辽宋夏金元时期一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3 .宋辽澧州之战中,宰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4 .下面的少数民族政权与相关民族之间的关联,不正确的是:A.辽一吐蕃族B.西夏一党项族C.金——女真族D.蒙古一蒙古族5 .请你根据下列资料卡片的内容,拟一个标题A.宋金议和B.宋夏议和C,元的统一 D.澧渊之盟6 .建立与北宋并立的西夏政权的民族是A.藏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7 .下面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
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
请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
A.宋夏议和B.绍兴和议C.靖康之变D.漕渊之盟8 .11世纪末,完颜部的首领阿骨打,逐步兼并了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的许多部落。
这有利于A.鲜卑族的汉化B.契丹国的建立C.党项族的统一D.女真族的崛起9.北宋曾把与契丹政权交界地区的一些地名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戌”改为“安肃Z “破虏”改为“永静”等。
与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关的史实是()A.陈桥驿兵变B.杯酒释兵权C.浪渊之盟D.北宋建立 10 . 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游猎 的生活。
辽宋时期,口□族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11世纪,完颜部的首领进一步完成了各部的统一。
”材料中应是A.契丹B.党项C.女真D.蒙古11 .“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选项 A B CD 民族契丹 党项 妇工 蒙古 政权辽 金 元 西夏12.下列关于少数民族与建立政权对应正确的是() A.A B.B 阿骨打C.C二、综合题13.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民族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边疆的稳定和政权的稳固。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含答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含答案一、知识结构1.填写下表2.契丹族和党项族1)10世初,契丹族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2)11世纪前期,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建立政权,其首领称帝,定都,史称西夏。
3.辽与北宋的和战1)辽太宗时期,占领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2)宋太宗时期,北宋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政策。
3)到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宰相カ劝皇帝亲征,最终打败辽军。
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双方保持和平局面,这次辽宋盟约史称“”。
4.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称帝后,多次率军攻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西夏虽然军事上屡屡获胜,但国力有限、连年战争使西夏也遭到很大损失。
后来,北宋和西夏议和,订立和约,向宋,宋给西夏。
二、巩固练习1.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制定了“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战略方针,结東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可是,北宋并没有恢复汉唐时期的疆域规模,而是出现了三国立的局面。
此时的三个王朝分别是()A.魏、蜀、吴 B.北宋、南宋、辽C.辽、北宋、西夏 D.金、西夏、南宋2.1974年春天,在沈阳市法库县的叶茂台村、农民赵鹏偶然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
后经考古专家鉴定,该墓所属年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由契丹族建立的民族政权曾与北宋处于对峙局面,后签订澶渊之盟实现和平。
该民族政权是()A.辽 B.金 C.西夏 D.吐蕃3.他是党项族的英雄,建立西夏政权,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创制西夏文字。
他是()A.松赞干布 B.阿保机 C.元昊 D.阿骨打4.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
这一发现最有助于我们研究()A.礼乐文明的确立 B.科举制度的沿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农牧文化的交融5.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6.澶渊之盟在客观上的重要作用是()A.消除了民族矛盾 B.维持了相对长期的和平C.削弱了契丹势力 D.导致了北宋的灭亡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初一七年级历史部编版下册课时练《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2)(含答案)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作业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1.好多诗词当中都可以找到历史的影子。
有一首描绘契丹人生活的诗写道: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知识有()①契丹族是一个游牧民族②契丹人居住在营帐里③契丹人过的是定居生活④契丹人靠打猎为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下列与北宋在边境进行贸易互市的政权有()A.后周、辽B.辽、西夏C.唐、西夏D.唐、辽3.1044年,宋夏议和的内容不包括()A.宋、夏联合抗辽B.北宋每年送给西夏“岁币”C.重开边境贸易市场D.夏对北宋称臣。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选择题1.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在《魏书》中第一次出现于人们的视野。
公元916年建起庞大帝国,雄踞中国北方。
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A.吐蕃B.辽C.西夏D.金2.北宋初年,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吸取哪一历史现象的教训A.陈桥兵变B.五代的频繁更替C.唐未农民起义D.唐末以来藩镇割据3.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期,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4.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A.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B.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C.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地打击5.“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运至雄州交割。
”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A.辽军攻宋发生澶渊之盟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D.宋金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6.辽宋夏金元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的重要阶段。
当时建立西夏政权的民族是A.党项族B.匈奴族C.鲜卑族D.契丹族7.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符合辽宋夏金时期阶段特征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D.民族政权的并立8.苏辙《栾城集》有这样的描述:“(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藩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宋辽和平局面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辽国国力衰退B.宋辽边境互通贸易9.它是我国古代羌族的一支,发源于青藏高原,唐朝时集中到甘肃陕西一带。
11世纪,其首领元昊称帝,建立西夏。
它是A.契丹族B.女真族C.党项族D.蒙古族10.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北宋建立②“澶渊之盟”③阿保机建立契丹权④元昊称大夏国皇帝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③②①④D.③①②④11.关于辽对金战争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期是正义战争,后期是非正义战争B.前期是非正义战争,后期是正义战争C.正义战争D.非正义战争12.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后测试题与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后测试题与答案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A.刘备 B.元昊C.忽必烈 D.赵匡胤2、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
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A.统一国家建立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民族政权并立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3、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A.文天祥 B.戚继光C.林则徐 D.岳飞4、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A.北宋与辽的战争B.北宋与金的战争C.南宋与辽的战争D.南宋与金的战争5、绘制历史简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事件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列历史简图中能大致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是()6、下面是《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其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某个政权的名称。
与辽政权订立澶渊之盟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7、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统一国家的建立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8、以盟约的方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纷争的方式之一。
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A.绍兴和议B.澶渊之盟C.宋辽协议D.雁门关协议9、他是党项族的英雄,贺兰山上的飞翔雄鹰。
他受汉文化的影响,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他是()A.松赞干布 B.元昊C.阿保机 D.阿骨打10、同学们在讨论“澶渊之盟”,小华说:“是宋真宗的软弱和北宋政府的无能造成的。
”小强说:“是对方太强大,北宋朝廷没办法。
”同学们哄堂大笑……小强说的“对方”是指()A.西夏B.辽C.吐蕃D.金1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填出A,B,C,D所代表的地名。
A.西夏都城:________;B.辽都城:_________;C.北宋都城________;D.宋真宗亲征时,辽与宋交战地:_________。
精品解析: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练习题(解析版)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1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1. 建立西夏的党项族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一支( )A. 匈奴族B. 鲜卑族C. 契丹族D. 羌族【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建立西夏的党项族属于羌族,D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
2. 下列各项按政权建立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北宋、辽、西夏B. 北宋、西夏、辽C. 辽、北宋、西夏D. 辽、西夏、北宋【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916年阿保机建立辽;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辽、北宋、西夏,故此题选C 。
3. 如用一句话来概括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一项是( )A. 战争频繁,冲突不断B. 和平共处,共同发展C. 时战时和,以和为主D. 闭关锁国,互不往来【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004年辽、北宋澶州之战,1005年澶渊之盟,宋辽达成一百多年的友好局面;1044年西夏与宋和议,双方友好,北宋与辽、西夏之间时战时和,以和为主。
C 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
学_科_网...4.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A. 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B.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C.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D. 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答案】D【解析】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即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1044年宋夏议和,即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币”;宋辽之间、宋夏之间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宋金和议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 项符合题意,故此。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练习题(含答案)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契丹族与党项族1.契丹族( 1 )生产生活:契丹族是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 2 )建立政权: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 3 )统治: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党项族( 1 )生产生活:党项族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 2 )建立政权: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 3 )统治: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知识点2 辽与北宋的和战3.概况: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
宋太宗即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4.澶渊之盟( 1 )背景: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 2 )内容: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澶州旧称澶渊,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 3 )作用: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知识点3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5.战争:元昊称帝后,多次亲率军队进攻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6.议和( 1 )内容: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 2 )作用: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契丹族与党项族1.“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同步练习
第七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特点的评述,正确的是()。
A.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2.宋元时期的历史与隋唐时期的历史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A. 经济繁荣与否B. 文化繁荣与否C. 国家统一与否D. 对外开放与否3.澶渊之盟在历史上起的积极作用是()。
A. 双方停战,保持了很长时间相对和平局面B. “岁币”增加了人民的负担C. 助长了契丹南下的野心,不久北宋就灭亡了D. 以上都不正确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A. 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B. 宋朝都需交纳"岁币"C. 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5.下列少数民族首领与其建立的政权一一对应的是()。
A. 耶律阿保机——金B. 完颜阿骨打——辽C. 元昊——西夏D. 忽必烈——蒙古6.下列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金②辽③西夏A. ①②③B. ②①③C. ①③②D. ②③①7.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此图可以用来探究()。
A.北宋、辽、西夏并立的关系B.南宋、金、西夏并立的关系C.北宋、金、西夏并立的关系D.南宋、辽、金并立的关系8.银川在古代称为兴庆,它曾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权的都城?()A. 吐蕃B. 辽C. 西夏D. 金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都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非常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②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③“送礼”政策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④“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10.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双方于澶州城下订立和议:“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2022年部编版历史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习题2(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1004年辽军大规模进攻北宋,直接威胁北宋都城,第二年辽宋订立和约,北宋给辽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使双方保持相对和平局面.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A. B. C. D.3.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8.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10.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
那么,下列形势图中符合该剧故事背景的是()A. B.C. D.15.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A.宋高宗、宋真宗B.宋徽宗、宋钦宗C.宋高宗、宋钦宗D.宋徽宗、宋高宗二、综合探究题::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
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也参与进来。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1)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两例。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2)请举出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
(3)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相对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深入探究】(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三、读图说史题:17.(1)观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请将下列相应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A. 契丹族建立的政权(2)请结合地图归纳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堂达标训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资料卡片,由于疏忽漏写了标题,请你根据卡片内容,帮他拟一个标题()
A.澶渊之盟
B.宋夏议和
C.靖康之变
D.宋金议和
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3.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有一段描写丐帮帮主乔峰与群雄相斗的惨烈文字,导火索是群雄发现了乔峰是契丹人的身世,发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当时契丹与北宋冲突加剧,双方处于战争状态
B.丐帮帮规不允许契丹人做帮主
C.因为乔峰欺骗了大家
D.有人嫉妒乔峰,想找借口把他除去
4.2013年7月16日,黑龙江省博物馆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联合在哈尔滨举行“大夏寻踪--西夏文物精品展”,西夏是以党项族为主体建立的政权,在长达近两个世纪的繁荣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西夏文化。
西夏政权的都城是在()
A.兴庆
B.汴京
C.会宁
D.临安
5.宋辽议和、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A.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B.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并立中趋利避害
C.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D.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6.下列没有统一全国的朝代是()
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元朝
7.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杨康和郭靖名字中的“靖”和“康”主要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
A.宋金对峙
B.宋辽议和
C.金灭北宋
D.西夏的建立
8.如图所示局面的出现发生在哪一事件后?()
A.唐太宗大败突厥后
B.澶渊之盟后
C.靖康之役后苏辙:《栾城集》
D.偃城大捷后
9.对澶渊之盟的历史作用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A.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
B.此后辽宋边境出现长期的相对和平稳定状态
C.有利于双方生产的发展和经济文化交流
D.没有增加人民负担
10.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
那么,下列形势图中符合该剧故事背景的是()
A. B.
C. D.
11.同学们在讨论“澶渊之盟”,小华说:“是宋真宗的软弱和北宋政府的无能造成的。
”小强说:“是对方太强大,北宋朝廷没办法。
”同学们哄堂大笑…….小强说的“对方”是()
A.夏
B.辽
C.回鹘
D.金
12.1004年,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时,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宰相是()
A.寇准
B.文天祥
C.苏轼
D.岳飞
13.签订“澶渊之盟”时的宋代皇帝是()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钦宗
14.“澶渊之盟”是下列哪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15.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虏猖獗,哀两帝身陷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
A.宋高宗、宋真宗
B.宋徽宗、宋钦宗
C.宋高宗、宋钦宗
D.宋徽宗、宋高宗
二、综合探究题:
16.探究题: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社会的焦点话题之一。
而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则更是事关国家统一、地区发展的重大问题。
下面是对我国唐宋时期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关系进行的探讨,请你也参与进来。
【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
(1)列举唐朝与少数民族友好往来的史实两例。
【宋朝---先战后和的民族关系】
(2)请举出宋朝与少数民族“战与和”的事例各一项。
(3)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维持相对和平关系有什么意义?
【深入探究】
(4)通过对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探究,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三、读图说史题:
17.(1)观察《辽、北宋、西夏形势图》,请将下列相应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 契丹族建立的政权
B.党项族建立的政权
(2)请结合地图归纳这一时期的政治特征。
四、材料解析题:
18.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历
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中华民族内部各民族间有矛盾、
冲突与战争,也有和平相处与友好交往。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某一时期的形势图(如图)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
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
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
请回答:
(1)请写出材料一中A、B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2)材料二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
(3)材料三中“靖康耻”指的是什么事件?
(4)概括这二段材料所反映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参考答案】
1.A
2.B
3.A
4.A
5.C
6.C
7.C
8.B
9.D 10.B 11.B 12.A 13.C 14.A 15.
B
16. (1)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建立会盟碑。
(2)战:澶州之战(或西夏进攻北宋);和:澶渊之盟(或宋夏和议)。
(3)可以使双方边境相对稳定,进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4)我国是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虽然民族间有过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友好是民族交往的主流。
17. (1)上框A,下框B。
(2)民族政权并立。
18.(1)由材料一图中的“西夏、上京、东京”等信息可知,材料一中的地图是《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因此材料一中A所对应的政权是辽,B所对应的政权北宋.(2)由材料“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澶渊之盟.
(3)材料三出自岳飞的《满江红》,词中的“靖康耻”指的是靖康之变.
(4)材料三出自岳飞的《满江红》,词中的“匈奴”指的是建立的金政权的女真族.(5)辽、宋、夏、金时期,我国出现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故答案为:
(1)A、辽或契丹族;B、北宋.
(2)澶渊之盟.
(3)靖康之变.
(4)女真族.(5)民族政权并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