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第一课习题
历史中考七年级下册第1课练习题整理
![历史中考七年级下册第1课练习题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1fbe1a1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5.png)
历史中考七年级下册第1课练习题整理中考使你们提前长大成人!在这之前,几乎所有的事情父母都可以帮你解决,但中考只有你自己去拼搏,命运就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历史中考七年级下册第1课练习题,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历史中考七年级下册第1课之单选题1. (2021九下·清远开学考) 自606年开始,中国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观察家默德赫斯评论说:“该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
”“该制度"确立于( )A .隋文帝时期B .隋炀帝时期C .唐太宗时期D .武则天时2. 在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③都重视农业生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A .①②③B.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3. (2021七下·淮滨开学考) 隋文帝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繁荣,人口大幅增长,史书记载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
与这种局面的形成无关的是( )A .国家统一B .发展生产C .开凿运河D .加强中央集权历史中考七年级下册第1课之判断题1. (2020九上·吉林月考) 根据下列图文信息,结合所学判断系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否则涂错误。
(1) 图一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综合性水利工程;(2) 图二中的工程是秦始皇为抵御女真而修建的伟大工程;(3) 图二中的工程西起临洮,东到辽东;(4) 图三中的工程是隋文帝在位时修建的水路交通工程;(5) 图三中的工程既加强了南北地区的交流,也造成了徭役的繁重;(6) 上述示意图反映的伟大工程都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力量的结晶;2. (2020·山东模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正确”“错误”表示。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3621c5853c1ec5da50e270fa.png)
七下中国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知识点1:隋的统一1.《三国演义》卷首语道:“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东汉末年到南北朝近四百年分裂后,隋朝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B )A.581年B.589年C.605年D.618年2.隋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D )①结束长期分裂的局面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
”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
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C )A.秦始皇B.汉武帝C.隋文帝D.唐太宗●知识点2:开通大运河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的“河”指的是( D )A.黄河B.长江C.淮河D.大运河5.隋朝大运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观。
它分为四段,最北的一段是( A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隋朝时,并没有像今天这样现代化的开凿工具,可是古人怎么能在较短时间内,开通全长2000多千米的大运河泥?原来,我们的祖先充分运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请回答:(1)请你根据地图和所学知识指出隋朝大运河A、B、C、D四段分别叫什么? (1)A为永济渠,B为通济渠,C为邢沟,D为江南河。
(2)图中的①、②、③处分别是什么地方?大运河自北向南连接了哪五条河流? (2)①为洛阳,②为涿郡,③为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
(3)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3)目的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练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674cd86c85ec3a86c2c529.png)
七年级历史(下)三维同步训练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维度A】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隋朝的建立者是:()A.杨广B.杨勇C.杨业D.杨坚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A.581年B.589年C.605年 D.608年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4.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
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水利工程,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并且在今天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灵渠5.“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在隋朝时被称为:()A. 杭州B. 余杭C. 江都D.建业6.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7.隋朝大运河经过下列哪些城市:()①洛阳②涿郡③余杭④江都A. 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 ①②③④8.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北魏二、填空题:9.公元__________年,杨坚夺取_______________的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______。
之后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_______________,重新统一南北。
10.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__公里。
【维度B】能力提高三、动脑筋11.填图请依据《隋朝大运河图》,填出下列地区:中心:__________________北达: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名:________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名:____________________)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
初一历史下册第1课复习含答案
![初一历史下册第1课复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2ad65126fff705cc170a8d.png)
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诗人皮日休《汴河怀古》翻译: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如果不是修龙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炀帝的功绩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1、此河指?隋朝大运河2、谁在位时修建此河?隋炀帝3、修建此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国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4、修建此河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意思是:往北可以通道河北经营渔业,往南可以通到扬州(古时扬州亦称江都)经营运输,它的利用价值是很广的1、涿郡指现在的?北京2、江都指现在的?扬州3、这句话描述的是?隋朝大运河三、隋朝兴亡的启示?1、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2、国家安定是经济繁荣的前提3、统一是大势所趋四、与科举制有关的成语:十年寒窗皇榜高中状元及第衣锦还乡范进中举名落孙山屡试不爽独占鳌头开科取士风檐寸晷大魁天下得意门生小题大作攀蟾折桂桂林一枝十年窗下郤诜高第年谊世好暴腮龙门连中三元月中折桂金榜题名杨穿三叶及第成名白蜡明经蟾宫折桂郤诜丹桂朱衣使者异路功名1、科举制诞生于?隋朝2、哪位皇帝在位时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3、武则天对科举制的贡献?殿试和武举五、1、在中国历史上,结束国家分裂,实现统一并建立隋朝的是?隋文帝(杨坚)2、隋建立时间?581年3、隋统一时间?589年4、隋都城?长安(今西安)5、隋文帝统治时期被称为?开皇之治6、隋灭亡时间?618年7、隋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根本原因)六,会画此图1、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2、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由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校本作业(题目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校本作业(题目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c6190df78a6529647d5346.png)
七年级历史(下)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选择题:1.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B )A.581年B.589年C.605年D.608年2.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D)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3.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A)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4.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A)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北魏二、填空题:1:隋的建立:时间为581,建立者为杨坚_,589 年,隋文帝统一南北。
2:统治的措施: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3:大运河的开通①目的:_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_。
②概况:以_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_,南至余杭_。
③作用:__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_。
三、动脑筋1、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而且两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试一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从这两个王朝的兴衰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都统一中国,统治的时间都较短……统治者要勤政爱民,发展生产,得民心者得天下。
2、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1)材料一中的“河”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隋朝大运河隋炀帝(2)材料二中的“涿郡”“江都”分别指现在的什么地方?北京扬州(3)此河的开通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怎样简评价此河?此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由于修建了大运河,也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从而激发了社会矛盾进而引发农民起义。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课填空选择题
![初一历史下册第一课填空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ccab04d5312b3169a551a402.png)
历史下册第一课填空选择题1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2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洛阳)3哪一项不属于隋文帝统治时期采取措施(B)A 改革制度B 营建东都洛阳 C 发展生产D 注重吏治4隋朝大运河开通所起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5 隋朝时(隋文帝)是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他在位时,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隋炀帝)在位时,开通里贯穿南北的大运河6隋朝时大运河的起止点分别为余杭和涿郡,它们就是今天的(浙江杭州)和(北京),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称做(永济渠)第二课填空选择题1 (581)年,隋文帝杨坚取代北周皇帝建立隋朝。
隋朝南下灭(陈),结束分裂局面。
隋炀帝大兴土木,统治腐朽,三征高丽,大败而归,修大运河时又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百姓忍无可忍纷纷起义。
(618)年,贵族(李渊)趁机反隋,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2 敢于直言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大臣是( 魏征)3 唐朝都城是(长安)4 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D )A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 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C 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D 人口大幅度增长5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是指(A) 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祖D 唐高宗6 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B)A 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 他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是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 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D 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7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主张的是(C)A 皇帝要勤于政事B 大臣要廉洁奉公C 君臣须讲究排场D 政府要轻徭薄赋8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D)1.秦朝2.西汉3.西晋4.东汉5.隋朝6.唐朝A1.2.3B4.5.6C1.3.5D2.5.69 关于武则天的叙述正确的是(C)1.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3.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 4.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为宰相A1.2B3.4C2.3D1.4第四课填空选择题1我国的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A )A 隋朝 B 唐朝C 明朝D清朝2 “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说的是(隋朝科举制)3科举制从(隋朝)诞生到(唐朝)的完善,(清朝)的灭亡,历时1300多年,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科举制度在隋朝的影响是(D)1)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重点习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重点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3a20503b3567ec102d8a78.png)
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1、隋朝的建立581年杨坚长安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灭陈
3、隋朝经济繁荣的表现及其原因
(1)、表现:人口、垦田、粮食
(2)、原因:①政局: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②统治者: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4、隋朝统一的重大历史意义
答: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为后来经济文化繁荣奠定了基础。
5、隋统一的条件(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
答:客观:(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
(2)、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
(3)、南方陈政权的腐败。
主观:(1)、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
(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6、隋统一的影响
答:(1)、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实现大规模统一。
(2)、隋的统一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答:(1)、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
(2)、隋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需要加强。
(3)、为了巩固统一成果,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
(4)、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8、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答: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七下历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及答案
![七下历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31c03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89.png)
七下历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及答案隋朝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又是怎样统一全国的?统一全国的条件是什么?学者为什么把隋朝称为“繁盛一时”的朝代?你都知道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七下历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七下历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一、选择题1.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勇B.杨广C.杨坚D.杨业2.隋炀帝营建的“东都”是指( )。
A.江都B.长安C.涿郡D.洛阳3.隋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
A.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B.陈朝国君陈后主荒于政事C.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二、填图题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填出隋朝大运河四段河道的名称及相关地名。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材料解析题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出现的原因。
七下历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答案一、选择题1.C2.D3.C二、填图题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 H.长安三、材料解析题(1)隋文帝统治时期,改革制度,注重吏治,政治清明,社会安定。
(2)隋文帝励精图治,提倡节俭,轻徭薄赋,采取了许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措施,并收到显著的效果。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d1b24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0.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时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是()A.杨坚B.杨广C.杨勇D.杨林2.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A.大运河B.都江堰C.灵渠D.黄河3.图片是鲜活的历史。
下列图片中景物与隋朝有关的是()A.B.C.D.4.假如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A.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B.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C.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D.调运江南财物、巩固统治5.隋朝和秦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的封建王朝,但也是开创性王朝。
下表与史实相符的是选项共同点①因暴政而亡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某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时,收取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等关键词。
这个学习小组研究的古代制度是A.郡县制B.九品中正制C.监察制度D.科举制7.“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由此可见,隋朝大运河的开凿()A.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利于中外友好交往C.加强对全国的控制D.方便皇帝南下游玩8.“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诗句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百家争鸣B.商鞅变法C.刺史制度D.科举制度9.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在于()A.南下灭陈,统一全国B.取道水路,巡游南方C.南水北调,发展农业D.加强交通,巩固统治10.“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与大运河的开凿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1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光芒四射”。
下列对隋朝之“光芒四射”的理解,正确的是:“隋朝”所制定、推行的一系列措施①顺应了中国统一历史的发展趋势②扩大了国家选拔各类人才的范围③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工具的改进④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取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试题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fbbc8b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b8.png)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试题一、选择题。
1.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A. 北京人。
B. 元谋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题目解析: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 20万年;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蓝田人生活在距今约115万年 70万年,虽然蓝田人也比较早,但元谋人更早。
所以这题答案是B。
2. 元谋人发现于()A. 云南元谋县。
B. 北京周口店。
C. 陕西蓝田。
D. 浙江河姆渡。
题目解析:元谋人发现于云南省元谋县,这是根据考古发现地点命名的。
北京周口店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发现地;陕西蓝田是蓝田人的发现地;浙江河姆渡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发现地。
所以答案为A。
3. 北京人生活在()A. 距今约170万年。
B. 距今约70 20万年。
C. 距今约3万年。
D. 距今约1万年。
题目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70 20万年。
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距今约1万年左右已经有了新石器时代的居民。
所以答案是B。
4. 下列关于北京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B. 过着群居生活。
C. 已经会人工取火。
D. 头部仍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
题目解析: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如打制石器;他们过着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北京人的头部还保留着一些猿的特征。
但是北京人会使用天然火,还不会人工取火。
所以这题答案是C。
5. 北京人使用的工具主要是()A. 磨制石器。
B. 打制石器。
C. 青铜器。
D. 铁器。
题目解析:北京人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打制石器,这一时期属于旧石器时代。
磨制石器是新石器时代的主要工具;青铜器出现在商周时期;铁器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所以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 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_万年。
答案:3。
题目解析: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2.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它位于北京西南______龙骨山。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b69266f7ec4afe04a1df98.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课后练习题(含参考答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1-—11课练习题与答案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王莽B.杨坚.李渊D.李世民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 B.605年.589年 D.611年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井田制.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重大意义在于:A.满足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B.南水北调.大大加强了南北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5.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陈朝B.巩固隋朝的统治.巡游享乐D.攻打高丽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A.永济渠B.广通渠.江南河D.灵渠8.曾三次派人去台湾的隋朝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隋炀帝D.唐太宗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二、多项选择题10.隋朝封建经济繁荣的表现有: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洛阳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B.社会秩序安定,南北经济化得到交流.南方经济发展,南北差距缩小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三、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
承其全实,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
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请回答: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史实?参考答案一 1.B 2.3.D 4.5.B 6.D 7.8.9.B二 10.ABD 11.AD三 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2017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习题
![2017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课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27f96141aa00b52acfc7cab8.png)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选择题
1.隋朝的建立者是()。
A.杨勇B.杨广C.杨坚D.杨业
2.京杭大运河未连接经过的主要城市()。
A.涿郡B.长安C.咸阳D.洛阳
3.隋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A.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B.陈朝国君陈后主荒于政事
C.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
4.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不断的向前发展,下列制度最能体现一定公平性是()
A.军功爵制
B. 科举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二、填图题阅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填出隋朝大运河四段河道的名称及相关地名。
A.
B.
C.
D.
E.
F.
G.
H.
2.简述京杭大运河的积极意义
三、材料一
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局面相关问题。
隋初隋盛时人口3000多万人4000多万人
垦田1900多万顷5500多万顷
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嘉仓、洛口仓
(一)依据材料一,简要说明隋唐的经济变化(二)结合所学知识,这些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课外思考:
1.统一建立:一般都在哪些方面采取措施巩固政权?
2.科举制与以前的选官制度有什么不同?
3.隋朝书上出现了几个时间点?
4.回忆前朝(秦朝、东汉)灭亡的原因的相同点。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 (1)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课课堂达标题 (1)](https://img.taocdn.com/s3/m/8bc820e7a32d7375a51780be.png)
初一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课堂达标测试题宁阳英才学校设计人:王春光A卷一、选择题1.古代的长安被称“六朝古都”,许多统治者曾定都于此。
下列朝代定都长安的有()①西汉②东汉③隋朝④秦朝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2.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是()年A581 B公元前589 C589 D6053.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个朝代()A.秦朝B.西汉C.东汉D.西晋4.“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从诗中可看出诗人皮日休对大运河的评价()A.符合史实,认为开凿原因是隋炀帝专为观赏琼花B.不符合史实,夸大了运河对经济发展的作用C.符合史实,认识到运河沟通南北的作用D.不符合史实,因为它没达到“千里”二、填空题1.隋朝注重节俭的皇帝是()。
2.()年,()在位时开通了大运河,它以( )为中心,北达(),南至(),自北向南分为()()()和()四段,其中最长一段是()三、简答大运河的开通有哪些积极和消极影响?B卷一、选择题1.隋末家住涿郡的商人沿新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必须经过()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2.位于淮水与黄河之间的一段河叫()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3.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A统一南北B灭陈C修建仓库D开通大运河4.下列人物最符合“成由勤俭败由奢”这句话的人是()A汉文帝汉武帝B隋文帝隋炀帝C秦始皇秦二世二、填空题1.()年()建立隋朝,定都于()。
2.()年,隋军灭()统一南北。
三、材料题材料一:“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材料三:“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李敬方请回答:(1)材料一、二、三中三位诗人各自的观点是什么?(2)你支持哪一观点?试述理由。
(完整word)初一下册历史第一课练习
![(完整word)初一下册历史第一课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0738dd926f1aff00bed51e76.png)
初一下册历史第一课练习题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A.xxB.xxC.xxD.xx2.隋朝统一全国是在:A.581年B.605年C.589年D.611年3.下列制度属于隋朝开创的是:A.均田制、行省制B.分封制、xxC.郡县制、租调制D.三省六部制、科举制4.隋朝开凿大运河的xx在于:A.满足xx游xx的愿望B.南水北调C.大大增强了xx经济的交流D.便利对少数民族的战争5.xx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攻打xxB.巩固隋朝的统治C.巡游享乐D.攻打xx6.下列关于隋朝时期的洛阳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大运河的中心B.隋朝定为东都C.商业盛极一时D.李渊在此起兵反隋7.在隋朝大运河中,最南面的一段运河称为:A.xxB.xxC.xxxxD.xx8.曾三次派人去xx的隋朝皇帝是:A.秦始皇B.汉武帝C.隋炀帝D.唐太宗9.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土地兼并严重B.奢侈腐化,滥用民力C.法律严酷D.宦官专权二、多项选择题10.隋朝封建xx的表现有:A.隋朝官仓储粮多B.造船技术水平高C.xx商业盛极一时D.开凿大运河11.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是:A.广大人民渴望实现统一B.社会秩序安定,xx经济文化得到交流C.南方经济发展,xx差别缩小D.北方民族大融合,缓和了民族矛盾三、材料解析题12.阅读下列材料:(炀帝大业二年)隋之极盛也。
承其全实,遂恣荒淫。
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
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及亲征吐谷浑,驻军青海,士卒死者十二三。
又三驾东征辽泽,皆举百余万众,吊运者倍之。
……举天下之人十分九为盗贼。
身丧国灭实自取之,盖资我唐之速有天下也。
——杜佑《通典历代xx户口》请回答:①上述材料认为隋朝由盛而速灭的原因是什么?②这段材料列举了哪些征发农民的xx?参考答案一1.B2.C3.D4.C5.B6.D7.C8.C9.B二10.ABCD11.ACD三12、①隋亡原因在于:隋炀帝统治残暴,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负担加在农民身上。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课习题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课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9c029654240c844769eaeeea.png)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第1课隋朝的统一1.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
这个统一中国不足三十年的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粉墨登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隋朝的基本特征是()A.经济繁荣B.二世而亡C.短暂而繁荣D.节俭盛行解析:隋文帝统一南北后,采取措施发展经济,隋朝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最后被部将所杀。
因此,C项概括恰当。
答案:C2.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中,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一处是错误的,它是()A.夺取北周政权B.以建元为年号C.灭掉陈朝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建元是汉武帝的年号。
隋文帝的年号是开皇,故B项错误。
答案:B3.美国博士麦克·H.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右图人物排在第82位。
下列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隋文帝像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解析:此题为否定选择题,除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之外,其他的都与隋文帝有关。
答案:C4.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B.开凿了大运河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解析:从历史地位角度而言,隋朝创立的许多新的制度为后世沿用,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可谓影响深远。
答案:C5.2012年大运河(下图)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于3月29日在江苏开幕。
会议指出:目前,大运河申遗已进入关键阶段,国家文物局也将其作为近期中心任务。
这里的“大运河”()A.以天津市为最北端B.与隋朝大运河完全相同C.在唐朝时开凿贯通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答案:D6.传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经济交流B.加强统治全国C.沟通五大河流D.便利南北交通解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有两个,一是加强南北交通,二是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对于隋炀帝而言,加强统治才是最重要的。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e4e2ba51ec3a87c24128c4c1.png)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 统一全国2.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绵延2700多千米,是一条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2014 年在卡塔尔首都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成功人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B.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C.促进民族间的友好往来D.防洪灌溉,促进农业的发展3.“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作用是( )A.巩固了西周统治B.改善了选官制度C.加强了经济交流D.妨碍了中外往来4.秦朝和隋朝在历史上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但都是短命王朝。
两个王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修建长城B.开通大运河C.法律严酷D.统治残暴5.赵翼说:“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
”隋文帝的名字及其当初夺权时的身份是( )A.杨坚,北魏外戚B.刘备,东汉王室C.杨坚,北周外戚D.曹操,东汉丞相6.隋朝是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一个重要的王朝。
下列关于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说明 ,正确的一组是( )A.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B.北周与陈对峙→隋与北周对峙→隋灭北周C.北魏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D.北魏与陈对峙→隋与北魏对峙→隋灭北魏7.隋朝末年,有位商人通过大运河从洛阳运送一批牡丹花到余杭,美丽富贵的牡丹花招来沿途成千上万的百姓围观。
你认为这种情形不可能发生在( )A.永济渠沿岸B.通济渠沿岸C.邗沟沿岸D.江南河沿岸8. “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
七年级下历史1——3课练习题
![七年级下历史1——3课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0060defe4431b90d6d85c76f.png)
七年级历史1——3课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假如你生活在隋朝,要畅游大运河,请设计一下你从北到南的旅行路线,正确的是()A.涿郡→洛阳→江都→余杭 B.江都→余杭→洛阳→涿郡C.涿郡→江都→洛阳→余杭 D.余杭→江都→洛阳→涿郡2.《唐语林》记载:“……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描述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社会景象。
历史上称之为是()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3.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制度”指的是()A.科举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内阁制4.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哪个政权,南北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
()A、宋朝B、齐朝C、梁朝D、陈朝5.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末才被废除。
这一制度正式诞生()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6.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局面是形成于:()A.隋文帝统治时期 B.隋炀帝统治时期C.唐太宗统治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7.唐朝采取的治理国家的机构是:()A.郡县制 B.三省六部制 C.丞相制 D.军机处8.下列对武则天女皇正确评价的是:()A、统治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史称“贞观之治”B.重用人才,重视农业生产,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C.打击政敌,任用酷吏,奢侈腐化,对历史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D.统治期间,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9.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力强盛,人口增长,在谁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A、武则天B、唐太宗C、唐玄宗D、唐高宗10.自古以来,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评价就褒贬不一。
譬如唐代诗人皮日休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的:()A.有千里之长B.起到防洪作用C.成为南北交通枢纽D.发挥灌溉作用11.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易错题及答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易错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7d25c5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5b.png)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易错题及答案1.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开始于(D)A.炎黄部落联盟的形成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说法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2.下列最能体现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B)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D.“兼爱,非攻”3.黄河在我国古代历史上被称为“害河”,下列人物与两汉时期治理黄河无关的是:(C)A.汉武帝B.汉明帝C.杜诗D.王景4.为汉匈友好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事件是:(D)①张骞通西域②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③呼韩邪单于归汉④昭君出塞A.①③④B.②③④C. ①③D. ③④5.从下面的历史短句台词(片断)中,可以得知他们正在学习(A)小华:“送人千里,终有一别,陛下请回吧!”小明:“爱卿,辞去西域凶险异常,然匈奴一日未了,则国无宁日,望卿不辱使命,早去早回。
”:A.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B.汉明帝派人去西域求佛C.王昭君出塞D.卫青、霍去病破匈奴6.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后,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C)①河西走廊②安息③今新疆境内④大秦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7.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传入我国是在(B)A.西汉初年B. 西汉末年C.东汉初年D.东汉末年8.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统治者的提倡和利用,其共同的原因是( A )(13年)A.宣传的内容都有麻醉人民的作用B.都认为忍受苦难能进入长生不老的最高境界C.都主张修生养性,得到成仙D.都宣扬放弃欲望就可以摆脱生死轮回9.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D)A.琉求B.琉球C.夷州D.夷洲10.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错误的是:(B)A.发生在公元4世纪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C.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D.战后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
历史7下第一课练习题
![历史7下第一课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f2a46a4f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a2.png)
一、选择题1. 下列哪位皇帝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局面?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曹丕2. 下列哪项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A. 官渡之战B. 赤壁之战C. 淝水之战D. 夷陵之战3. 下列哪位人物被誉为“卧龙”?A. 诸葛亮B. 周瑜C. 关羽D. 张飞4. 下列哪项发明在三国时期得到广泛应用?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活字印刷术5. 下列哪位人物在三国时期创立了蜀汉?A. 刘备B. 孙权C. 曹操D. 曹丕二、填空题1.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______,建都______,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
2. 208年,孙刘联军在______之战中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 221年,刘备在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______。
4.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______,建都______。
5. 263年,______灭蜀,266年,______灭魏,280年,______灭吴,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三、简答题1. 简述赤壁之战的背景和影响。
2.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
3. 简述诸葛亮的主要事迹。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葛亮七擒孟获,使南中地区与蜀汉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
材料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诸葛亮在三国时期的作用。
五、论述题论述三国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六、名词解释题1. 三国鼎立2. 官渡之战3. 赤壁之战4. 七擒孟获5. 三顾茅庐6. 诸葛亮南征7. 五谷丰登8. 百家争鸣七、判断题1. 三国时期,蜀汉、魏、吴三国分别位于现在的四川、河南、江苏地区。
()2. 诸葛亮在三国时期主要担任蜀汉的丞相,辅佐刘备和刘禅。
()3. 赤壁之战中,周瑜和诸葛亮是主要指挥官。
()4. 三国时期,火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军事领域。
()5. 曹操是三国时期最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课习题·
![七年级下历史第一课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5af06c514791711cd791795.png)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第1课隋朝的统一1.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
这个统一中国不足三十年的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粉墨登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隋朝的基本特征是()A.经济繁荣B.二世而亡C.短暂而繁荣D.节俭盛行解析:隋文帝统一南北后,采取措施发展经济,隋朝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穷兵黩武,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最后被部将所杀。
因此,C项概括恰当。
答案:C2.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中,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一处是错误的,它是()A.夺取北周政权B.以建元为年号C.灭掉陈朝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建元是汉武帝的年号。
隋文帝的年号是开皇,故B项错误。
答案:B3.美国博士麦克·H.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右图人物排在第82位。
下列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隋文帝像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B.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C.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D.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解析:此题为否定选择题,除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之外,其他的都与隋文帝有关。
答案:C4.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B.开凿了大运河C.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解析:从历史地位角度而言,隋朝创立的许多新的制度为后世沿用,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可谓影响深远。
答案:C5.2012年大运河(下图)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于3月29日在江苏开幕。
会议指出:目前,大运河申遗已进入关键阶段,国家文物局也将其作为近期中心任务。
这里的“大运河”()A.以天津市为最北端B.与隋朝大运河完全相同C.在唐朝时开凿贯通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答案:D6.传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促进经济交流B.加强统治全国C.沟通五大河流D.便利南北交通解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有两个,一是加强南北交通,二是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对于隋炀帝而言,加强统治才是最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一隋唐第1课隋朝的统一
I
彎能演练-gna
V V YA^ UAW JI O
1. 用昙花来形容隋王朝,一下子就抓住了隋朝的基本特征。
这个统一中国不足三十年的王朝,在中华帝国的正午时分粉墨登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隋朝的基本特征是()
A. 经济繁荣
B.二世而亡
C.短暂而繁荣
D.节俭盛行
解析:隋文帝统一南北后,采取措施发展经济,隋朝岀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第二代皇帝隋炀帝滥用民力,大兴
土木,穷兵黩武,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最后被部将所杀。
因此,C项概括恰当。
答案:C
2. 某导演在拍摄电视剧《隋文帝》中,布置了四个场景,其中一处是错误的,它是()
A. 夺取北周政权
B. 以建元为年号
C. 灭掉陈朝
D. 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建元是汉武帝的年号。
隋文帝的年号是开皇,故B项错误。
答案:B
3. 美国博士麦克H.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右图人物排在第82位。
下列关于这个历史人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 统治20多年间,人口有大幅度的增长
C. 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 是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
解析:此题为否定选择题,除大运河是隋炀帝在位时开通的之外,其他的都与隋文帝有关。
答案:C
4. 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
A. 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B. 开凿了大运河
C. 开创了为后世沿用的制度
D. 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解析:从历史地位角度而言,隋朝创立的许多新的制度为后世沿用,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可谓影响深远。
答案:C
5.2012年大运河(下图)保护和申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于3月29日在江苏开幕。
会议指岀:目前,大运河申遗已进入关键阶段,国家文物局也将其作为近期中心任务。
这里的大运河”)
隋文帝像
A. 以天津市为最北端
B. 与隋朝大运河完全相同
C. 在唐朝时开凿贯通
D. 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答案:D
6. 传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通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交流
B.加强统治全国
C.沟通五大河流
D.便利南北交通
解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有两个,一是加强南北交通,二是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对于隋炀帝而言加强统治才是最重要的。
答案:B
7. 假如你生活在隋代,从涿郡到洛阳,要经过大运河的哪一段()
A.江南河
B.邗沟
C.通济渠
D.永济渠
答案:D
8.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诗中的千里赖通波”是指大运河()
A. 成为南北交通枢纽
B. 有千里之长
C. 起到防洪作用
D. 发挥灌溉作用
答案:A
9.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
”这反映岀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
A.促进了经济交流
B.促成了开皇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
D.结束了分裂局面
解析:从渔商”转输”利也博”综合分析,材料充分反映岀开凿大运河的经济功能,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10. 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
下面这些材料是某中学的同学们搜集到的,请你根据提示,完成问题。
【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材料一(隋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 《贞观政要》
材料二
(1)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 岀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fit燧游江和图龙开酱起逮阿想專图
(3) 两幅图片都与哪位皇帝有关?他的这些行为有什么消极影响?
【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4) 上述探究过程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启示?参考答案:(1)隋朝经济繁荣,库藏丰富。
(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的励精图治。
⑶隋炀帝。
过度役使民力,加重了百姓负担。
(4)要注重经济的发展,要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注重减轻百姓负担等。
(言之有理即可)
11. 《昙花王朝一一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的作者张程将隋帝国从王朝胚胎孕育到天下汹涌、势力星散的全过程娓娓道来。
请你根据书中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昙花王朝》第一部分第二章
强大的北方游牧民族比南方
的靡靡之音要难对付得多。
因此
转瞬而成的统
,杨坚定下了先南后北的策略……灭陈后统
全国。
(1) 杨坚建立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统一大业?
《昙花王朝》第二部分第三章开皇盛世
开皇十二年(592年),民部奏称:天下府库都藏满粮食布匹,无法接纳新的物资。
许多物资只能堆积在廊庑之下。
”杨坚下令赶造新的仓库来容纳绢匹……天下富足,仓库难以承载赋税物资的盛况之前只在七百多年前的西汉文帝和景帝时期岀现过。
那是一个被艳称为文景之治”的盛世。
因此,史家将杨坚统治时期称为开皇盛世”
(2) 杨坚统治时期,岀现开皇盛世”局面的原因是什么?盛世”表现在哪些方面?
《昙花王朝》第三部分第五章王朝的形象工程
当东都洛阳还是一个硕大无比的工地的时候,杨广又征发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万人赶赴规划中的运河沿线。
……被征发的民工有超过一半死在了运河工地上。
(3) 从一百多万”和一半”这两个数字分析,杨广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他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 参考答案:(1)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
⑵隋文帝统一南北后,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表现:国家统一安定,人们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3) 滥用民力,是个残暴的皇帝。
隋文帝时国家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具备了开通大运河的经济实力;隋朝国家的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利用天然河流和原有的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