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人体的呼吸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在仔细观察呼吸系统结构图形的基础上,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同时培养学生识别图形,并根据图形记忆知识的能力。

2.在了解呼吸道结构特点的基础上,通过设计问题,供学生思考辩论,进而总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作用。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理论。

3.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1.采用形象图形教学法,使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相结合。通过对呼吸系统图形的认识,帮助学生借助形象的图形记忆“生物体呼吸系统结构”的知识,

2.采用启发讨论教学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呼吸道的作用。

3.采用分析资料教学法,通过阅读相关资料理解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是有限的,从而认识到保护环境中空气新鲜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认识呼吸道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树立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2.通过分析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呼吸道的作用。

突破方法:呼吸系统的结构采用形象记忆与抽象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不断加深对知识的记忆。让学生亲自动手做拼图游戏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知识结构的记忆。对于呼吸道的作用可采用讨论教学法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层层设问,步步导入,最终归纳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难点:呼吸道的作用

突破方法:采用视频展示教学法(没有条件的地方使用图片教学法),通过动画播放使学生理解呼吸道的作用。进而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原理。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一系列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使学生认识呼吸系统的结构,理解呼吸道的作用。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对呼吸道各结构的功能分析,层层设问,进行启发式教学。

3.案例教学法:通过对呼吸系统疾病病例的进行分析,从而意识到呼吸道作用是有限的,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学习方法:

1.形象记忆法:通过反复练习识别图形,加深对呼吸系统结构这一知识的记忆。

2.推理学习法:通过对呼吸道结构功能的分析,推测呼吸道对空气的清洁、温暖、湿润的功能,从而归纳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制作人体内脏器官(以呼吸系统的器官为主)图片。在网上查找呼吸道工作原理的视频;收集有关哮喘、非典、肺炎、沙尘暴的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上网收集与呼吸道作用相关的图片、H1N1甲型流感、非典、沙尘暴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广场一夜》。2008年5月20日晚,正在四川绵阳采访的摄制组突然接到紧急疏散的通知,预报可能会发生六至七级的余震。所有人员都要被疏散到绵阳火车站的站前广场。凤凰卫视摄制组一边忙着撤离,一边用摄影机记录下惊心动魄的整个过程。在这特殊的一夜,在火车站广场这个特殊的地点,《冷暖人生》记录下了从外地匆匆归来寻找亲人的农民工、在地震中最简陋条件下坚持工作的医院护士,广场上新生婴儿的第一声啼哭。

提问:

为什么新生儿总是啼哭着来到人间?(学生动脑思考后自由发言。)

答案提示:

人们常常以呱呱坠地来形容孩子的诞生,正是哭声宣告一个小生命来到世间,胎儿是通过胎盘由母亲供给氧气,一旦出生,这条通路被切断,孩子就靠自己的肺呼吸了。婴儿第一声哭是肺已张开的表示,标志着呼吸作用的开始,我们每个人一来到人间就离不开空气,需要不断呼吸,要不断的从空气中获得氧气,并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课外小资料:(出示幻灯片展示资料内容)

来自德国汉堡的汤姆·西亚塔斯今年30岁,他在一台现场秀电视节目中憋气长达15分零2秒,打破了由他自己保持的14分25秒的世界纪录,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为“世界上憋气时间最长的人”。

从医学角度来讲,大脑对缺氧最敏感,人的大脑缺氧超过15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通过无氧呼吸也不会超过5分钟,所以人最长可以20分钟不呼吸新鲜空气。从健康的角度来讲憋气对人的身体是不利的,它可能影响你的身体发育,大脑变的迟钝,面部突出,肢端肥大。

教师:想一想人在憋气时有哪些结构参与了此活动?(展示幻灯片呼吸系统的结构图)

学生:憋气时有鼻腔参与了此活动。

学生:憋气时觉得胸部回缩了。

学生:憋气时气管和肺都参与了此活动。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好。憋气时呼吸系统的各器官(如鼻腔、气管、肺等)参与了此活动,下面我们根据呼吸系统的结构图来认识呼吸系统的组成。

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呼吸系统组成的信息。观察图Ⅳ-25呼吸系统的组成。

小游戏:分组比赛,教师出示人体内脏器官图片,请各小组的学生挑出呼吸系统的器官,并按顺序组成呼吸系统。比一比哪组挑选的正确无误,而且所用时间最短。

教师出示呼吸系统结构图,请学生填写呼吸道组成的器官名称。

组织学生回答呼吸系统的组成,鼓励学生回答,表达各自观点,统一正确答案。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各自观点,相互评价。有的学生会问:“嘴也可以用来呼吸,用嘴呼吸和用鼻子呼吸有什么区别。)

(教师对这一问题暂不作解答,建议学生继续学习之后再作解答。)

教师总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

教师下发讨论题组织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分组讨论并总结呼吸道的作用。

讨论题: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够保证气流通畅?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这些作用是如何实现的?

3.为什么用鼻呼吸要比用口呼吸好?

4.北欧的冬天非常寒冷,在那里生活的人和在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相比,鼻子的形状可能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5.痰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

6.有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

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喉和气管的形态结构图片并组织学生抢答讨论题的第1题。

学生:呼吸道由骨组成。

学生:呼吸道的骨呈C形。

学生:呼吸道的骨有支持作用。

学生:呼吸道的C形骨或软骨能够保证气体顺畅的通过。

教师:对,呼吸道由骨或软骨作支架。气管有呈C字形的软骨。骨与软骨具有支架作用,使整个呼吸道保持开放状态。那么呼吸道还有哪些结构,分别有什么作用?同时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鼻腔的内部结构,启发学生回答讨论题的第2题。

学生:鼻腔内有鼻毛,能够将灰尘阻挡在外面。

教师:我们平时的鼻涕是从哪里来的?

学生:从脑子里来的。

学生:不对从鼻腔内来的。鼻腔内表面的黏膜能够分泌黏液。

教师:人的鼻孔里有一层粘膜,我们平时流的鼻涕就是他制造的。人得了感冒,细菌和病毒就会在鼻子里捣乱,引起鼻粘膜发炎,充血肿胀,就会出来许多鼻涕。再加上鼻子和眼睛之间有一条通道,一部分眼泪沿着这条通道进到鼻子里,鼻涕就显得更多了。

教师:想一想,鼻腔内的黏液有什么作用?

学生:能够湿润干燥的空气。

教师:当我们遇到级强冷空气的刺激时,会引起咳嗽,鼻腔内的什么结构能够温暖冷空气呢?学生:鼻腔内还有毛细血管,能够温暖冷空气。

教师总结:鼻腔内的鼻毛有过滤空气的作用,鼻腔内的黏液能够黏住空气中灰尘和病菌,因此鼻腔中的鼻毛和黏液有清洁空气的作用;黏液还有湿润干燥空气的作用;鼻腔内的毛细血管有温暖冷空气的作用。

教师:当我们感冒时,鼻腔不通气的情况下不得不用口腔呼吸,有什么感觉呢(启发同学回答讨论题的第3题)?

学生:用口腔呼吸时感觉口干舌燥,通气量不足,严重时会感觉胸闷。

学生:还是用鼻腔呼吸好。因为鼻腔有清洁、湿润、温暖空气的作用,而口腔没有上述功能,因此用鼻腔呼吸要比用口腔呼吸好。

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北欧人与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的面部,引导学生观察并比较他们鼻腔的形态的不同。

学生:北欧人的鼻腔要比赤道附近生活的人的鼻腔长。

教师:他们鼻腔的特点与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与温暖空气有关,北欧要比赤道附近冷,北欧人的鼻腔比赤道附近的人的鼻腔长,有利于温暖冷空气。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正确。这跟遗传和环境是有关的。人类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点。

教师:当人的呼吸道有痰症时通常会咳嗽并吐痰,痰是在哪形成的,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不能随地吐痰?

(出示幻灯片展示呼吸道纤毛、黏膜及气管壁纵切结构图。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