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期末论文

合集下载

诗经论文诗经中的农事诗艺术论文

诗经论文诗经中的农事诗艺术论文

诗经论文-诗经中的农事诗-艺术论文诗经论文-诗经中的农事诗《诗经》中雅、颂篇中的农事诗,语言朴质浑厚,有感染力,不仅是我国杰出的文学作品,而且有着相当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性,特别是《诗经》中的《七月》。

关键词:农事诗宗教活动历史价值艺术性《诗经》不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诗集之一。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源头,并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和思想、精神灌溉着我国诗歌的百花园,哺育着一代又一代卓绝的诗人和作家。

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左右,在当时社会上就出现了一部经当时乐师之手收集、编辑起来的诗集——《诗三百篇》,也就是被现在后世儒家学者所尊称的《诗经》。

《诗经》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间(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在先秦时代只称为《诗》或《诗三百》,西汉初被尊为经典,称为《诗经》。

《诗经》所反映的生活面相当广泛,既有对上层阶级的描写,也有对下层阶级的描写,既有对经济活动的描写,也有对爱情婚姻的描写。

其中,一些诗篇具有现实主义精神,除了能全面地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风貌之外,还能深刻地揭露了社会矛盾和现实问题,也详细地描绘了人民的婚姻、爱情和劳动生活,连统治阶级的荒淫丑恶和政治的黑暗也成为《诗经》揭露和嘲笑的对象。

还有,一些诗篇不仅比较完整地记载了平王东迁前周部族从发祥到创业的历史发展,同时也反映了周初的社会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有关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雅、颂篇中的农事诗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和生产关系有一定的历史记载,对我们研究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在这里,所说的“农事诗”是指《诗经》中描述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与农事直接相关的政治、文化、宗教活动的诗歌,它们是周代农业社会大文化背景下的直接产物,也是封建社会的必然产物,它的出现与当时统治者所实行的政治制度、农业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

以农为本的社会生活以及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小农经济直接决定了当时的农事诗诞生和盛行,这一特点是《诗经》中最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部分之一,也是研究农事诗最为关键的一点。

2023议论文全国1卷诗经范文5篇

2023议论文全国1卷诗经范文5篇

2023议论文全国1卷诗经范文5篇2023议论文全国1卷诗经范文5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如何在高考考场上写出一篇优秀的满分作文?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高考满分议论文,欢迎查看![2023·新高考11卷] 23.作文(60分)请考生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诗经中如《周南》《郑风》一样描写婚姻爱情的唯美诗篇数不胜数。

孔子曾以“思无邪”来评价《诗经》,程伊川说:“思无邪者,诚也”也就是说要“修辞立其诚”,要求表现真性情,也就是诗人要有真性情,在庞杂的内容中实现“文以载道”,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有人说人性天然就“无邪”,也有人说“无邪”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作一篇文章就此谈谈你对“思无邪”的理解。

要求:观点清晰,态度合理,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23议论文全国1卷诗经范文(篇1)诗有时是一种神奇的东西。

诗不能给你带来很多物质上的收入,但它带来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与名利无关。

名利必竟都是身外之物,平常心对待为好。

比如每朵花开都有它独特的香味。

谁也不能强迫别人去欣赏它。

能够把名和利抛在一边来写诗的人是少之又少的。

他不是去达到某种目的,它只是你内心真情的流露。

真正有才气的人都是虚怀若谷的。

诗歌也是这样的有人欣赏当然好,没人欣赏时孤芳自赏也不错。

也许这世界上会有很多人总会用钱财来衡量一切事物,开口闭口都是钱。

看到你写诗就会问你得了多少稿费。

也许是自己的水平不够吧!如果有人能靠写诗维持生计,我会很佩服。

有一些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是要经过很长时间人们才会发现它的价值的。

比如凡高的画价值连城,而他本人是享受不到。

安徒生写童话,经常受到别人的捉弄,打击。

但是他的童话却鼓舞了很多的人,这是钱无法做到的。

《诗经》里有很多优美的诗篇却没有作者的姓名。

诗经_论文

诗经_论文

《诗经》学习领悟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秋看鱼虫乐,春观草木情。

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论语·季氏》)一个学期对于《诗经》的学习就这样在忙碌中告终了,面对古人圣贤遗留下来的诗句文字,深深地品味一下,可以说是余韵无穷,韵味无尽啊!静心沉思,领悟那至圣先贤的千年智慧。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源头,对此有所了解必会对以后的文言古诗的赏析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诗经》是一部反映先秦时期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诗歌总集,由儒家创始者孔子编定而成,在民间广泛流传了两千年多年。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

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

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

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

“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中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诗经·王风·采葛》;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在课程中间时不时的一起吟咏几句诗句也是一种不错的感觉。

《诗经》是古代配乐吟诵的诗词文本,有比较强的音乐节奏感,适合于反复朗读,但是由于只是浅显的了解接触老师在实际授课时,相对来说没有把握这一点。

不过老师的课程将的还是相当的形象生动,可以细细品味那份古典的韵律。

《诗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新而纯净,没有礼教的束缚,没有掺杂世俗功利的考虑,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生活,是一种纯真的人类美好情感的讴歌下面我们简单的赏析几首有关于女子爱情方面的诗歌: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诗经之美论文1500字

诗经之美论文1500字

诗经之美论文1500字浅谈《诗经》爱情诗的抒情美【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首,《国风》是其中的精华,收录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共160篇。

国风中的爱情诗,尽管历来备受争议,却始终是诗经里最引人瞩目的部分,代表了《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

作为遗留了两千多年的一部巨著,《诗经》里的爱情诗深深吸引和打动着千百年来喜爱它的读者。

本文从写作艺术的角度谈谈《诗经》爱情诗的抒情美。

【关键词】爱情真挚自然女性形象比兴夸张心理描写《诗经》里的爱情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情境相揉的比兴手法、生动贴切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在抓住细节,刻画人物细腻微妙复杂的心理的同时,使读者感受到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戏剧化的场景之美。

这些原始牧歌式的爱情诗,风格多样,秀姿纷呈,是《诗经》中最有美趣、最富魅力的篇章。

一、重章叠句的音韵美抒写情之绵长炽烈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是《诗经》传统手法之一,看似简单的重复,实际上却是一唱三叹,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而诗情便在这种回环往复当中得到最完美的体现与抒发。

以《木瓜》为例:“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这首《木瓜》具有极高的重叠复沓程度。

前两句一字之差,后两篇二:诗经论文中国文化之《诗经》导读——读书报告姓名:李扬生学号:2 0 1 0 6 5 7 8学院:化学化工学院专业:应用化学班级:2 0 1 0 级0 3 班指导老师:张峰中国?重庆重庆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简称为《诗》,又称为《诗三百》。

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前六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首诗歌,按音乐之不同,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曲,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曲,包括大雅、小雅。

诗经论文有主题600字

诗经论文有主题600字

诗经论文有主题600字
风雨凄寒之夜,最宜围炉读书,烧得通红的炉火,坐着白铜大茶壶,水嘟噜嘟噜地响着,还有柴木爆裂之声犹为刺耳,手捧素卷,静心享受。

窗外风声雨声,窗内一片安详。

案几上放着的书,封面上醒目的汉字是一一《诗经》。

关于中国,大多人只知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乃国之瑰宝,却不知有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上游尽头之处还有中国第一部诗经集《诗经》,在熠熠发光。

春秋有姓孔名丘字仲尼者,自鲁国起,踏南北,寻访民间,采集整理了在人民口中广泛流传的民歌,自此,才有了崭新一版的被现代人所熟见的《诗经》一书。

诗歌总能给人以不曾有的享受,有利陶冶情操,抒发情怀。

像那“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读至此处,眼前便浮现的是:河边芦苇苍苍,洁白的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在水的另一边,可望而不可即,逆着水流追赶她,道路艰险又长;顺着水流追随她,她像在水的中央。

听,那遥远的一方仿佛传来了这深隧悠远的歌声,像在惋叹爱情之中悲凉难耐的悠思之情。

这是《诗经》中的爱情之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思归之歌;“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爱情之歌;“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这是赞美之歌....
《诗经》源于民间,源于古代劳动人民之口,它寄托的是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它承载的是劳动人民质朴真挚的感情,它传承的是积极乐.观进取的精神。

它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爱与永恒即是它的主题。

闭眼聆听,那是远古自洪荒世代起对爱的呼唤。

《诗经》论文文化成因论文:试析《诗经》中的“女求男”现象及文化成因

《诗经》论文文化成因论文:试析《诗经》中的“女求男”现象及文化成因

《诗经》论文文化成因论文:试析《诗经》中的“女求男”现象及文化成因摘要:在中外古今文学艺术中,爱情无疑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而《诗经》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动人、最丰富、最有价值的也是婚恋诗。

在这些爱情之花中,有一朵开得尤其夺目,当然也尤其短暂。

这就是那些女了大胆爱慕男子,勇于追求自身幸福的动人诗篇,如《王风大车》《郑风溱洧》。

而这些诗往往之所以出现在《诗经》中,在后世文学中鲜有见闻,主要是由于礼制影响程度较轻,周人生产生活习惯也客观上为其提供了便利和可能。

关键词:《诗经》;女求男;文化成因虽然说,在等级森严的宗法社会里,婚嫁并不是承两情之好而设,而是作为“往迎尔相,承我宗事”之用的,[1]但天性难禁,这其中还是有很多痴情男女大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众多女子也抛开禁锢,追寻自己的意中人。

作为反映周代社会和人民情感历程的一面镜子,《诗经》也真实地记录下那些勇敢而坦诚的女子。

一、《诗经》中的“女求男”现象在中外古今文学艺术中,爱情无疑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

《诗经》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最动人、最丰富、最有价值的就是婚恋诗。

在这些爱情之花中,有一朵开得尤其夺目,当然也尤其短暂,这就是那些女了大胆爱慕男子,勇于追求自身幸福的动人诗篇。

《诗经》中明确表示是“女求男”之意的,大约有十几首,如《召南摽有梅》《邶风匏有苦叶》《邶风简兮》《王风采葛》《王风大车》《王风丘中有麻》《王风山有扶苏》《郑风子衿》《郑风溱洧》《齐风东方之日》《小雅隰桑》等。

现举出二例,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那些无视礼法约束的女子。

1.《王风大车》这是一首女子热恋情人,表示对爱情至死不渝的诗篇。

这首诗同《国风》中其他较为委婉的恋歌相比,显得很大胆热烈,但又不失矜持。

[2]即便在我们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她这样的勇气还是比较少见的,更何况是在数千年前的上古社会。

2.《郑风溱洧》《毛诗序》认为“《溱洧》,刺乱也,兵革不息,男女相弃,淫风大行,莫之能救焉。

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_古代文学诗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_古代文学诗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_古代文学诗经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古代文学诗经论文2100字(一):有关古代文学《诗经》中女性美学的研究论文【摘要】《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总计305首,诗歌中经常使用的赋、比、兴等艺术手法对后代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诗经》中有大量的篇幅描写了女性的美丽,着重描写女性的容貌、品德与行动姿态之美。

本文将简单介绍《诗经》的内涵,并举例分析《诗经》中的女性美学。

【关键词】《诗经》;诗歌;女性美学;品德《诗经》是先秦时代的一部汉族民歌,又被称为《诗》或“诗三百”,其中大部分诗歌创作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

《诗经》这部古代文学典籍以诗中有画,景情并茂著称,以其蕴涵的对人生理想的憧憬与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人文风情。

作品以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主题构筑了古代文人雅士的精神家园。

《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女性的篇幅,不仅写出了女性美丽的容貌,而且描写了女性的美德与行动姿态之美。

一、《诗经》的内涵春秋末期,孔子对《诗经》进行了整理与修订,并以其作为教材教育自己的学生。

《诗经》以生动的艺术形式和绮美的文学意象描写了古人的生活场景,作品分为风、雅、颂三大部分,风又称为“国风”,一共有160首,包括15个诸侯地区的诗歌,大多数诗歌属于民间歌谣。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一共105首,其中有31首大雅,74首小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诗歌,大多数作品出自朝廷官吏之手。

颂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一共有40首,主要是周王朝和鲁国与商代统治者用于祭祀的乐歌。

作品中有对真善美的歌颂与追求和对陈规陋习的批判与讽刺,也包括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另一方面,《诗经》是一部拥有很高史料价值的古代文献,记载了许多关于商周时期的民间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民俗活动等。

二、《诗经》中的女性美学1、女性的容貌之美《卫风·硕人》是《诗经》中描写女性容貌之美的典范,诗歌第二章原文是“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优秀范文五篇)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优秀范文五篇)

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论文《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论文提纲论题:《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点:通过对《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的分析,论述其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婚恋风俗。

这些诗歌表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那种真挚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干涉婚姻的反抗。

论证过程:一、论述《诗经》的价值与地位;二、简介《诗经.国风》;三、分析《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婚恋风俗,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

附参考书目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

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

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

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

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

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

”(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

诗经两篇比较论文

诗经两篇比较论文

诗经两篇比较论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

原名《诗》或“诗三百”,汉代以后才称为《诗经》。

约编成于春秋中叶,相传由孔子删定。

但经过历代学者的论辩,诗三百篇的规模在孔子时已经形成,他所做的只是核定这些诗歌的乐谱而已。

真正将这部诗歌总集编订成书的,看来是周王朝的乐官。

《诗经》产生的地域主要在今天的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和湖北北部,是当时周人统治势力所及地区。

《诗经》分为“风”、“雅”、“颂”。

“风”有15国风,160篇,多为民歌;“雅”有“大雅”“小雅”,105篇,多为贵族、士大夫所作:“颂”有《周颂》《鲁颂》《商颂》,40篇,足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在内容上,《诗经》相当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状况、政治矛盾、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不少民间创作还揭露了统计阶级的剥削丑行,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和感情。

在封建社会中,一直具有“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社会功效在艺术上,《诗经》1、以四言为主,节奏简约明2+常用重章叠句,情致一唱三叹,回环往复;3、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在1、以抒情诗为主;2、除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是现实主义的。

3具有显著的政治和道德色彩。

但要说明:《诗经》的政治性和道德性,在后世经过曲解而被强化了。

本来不是直接反应政治和道德的诗,包括众多的爱情诗,也一律被解释为对政治、道德的赞扬或批评的作品。

因而,一部《诗经》,变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

(这种观点不代表大部分学者的观点?!)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对后世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首兼葭兼葭苍苍,白露为若。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河从之,道阻且长。

潮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小论文800字

诗经小论文800字

诗经小论文800字都说最美不过《诗经》。

《诗经》美,美在文字,美在内容,美在精神,美在其的文学价值,美在《诗经》当中所表现的关注现实的荆青,强烈的现台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

《蓼莪》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

《蓼莪》的作者主要是想要传达自己无法为父母养老送终的悲痛之情。

以“蓼蓼者莪”起兴,诗人自恨不如抱娘篙,而是散生的篙、蔚,由此而联想到父母的劳瘁,就把一个孝子不能行“孝“的悲痛之情呈现出来,然后讲述自己不得终养父母的原因,将自己不能终养父母的悲恨绝望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后两章承第四章末二句,以南山、飙风起兴,创造了肃杀悲凉的气氛,抒写遭遇不幸的悲怆伤痛。

这篇诗不仅文字美,也写出了作者想要为父母养老送终的孝心的美。

《子衿》这首诗是写单相思,描写了一个女子思念她的心上人。

“青青子衿” ,“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每当看到颜色青青的东西,女子就会想起心上人青青的衣领和青青的佩玉。

全诗采用倒叙的手法,充分描写了单相思女子的心理活动,而且意境很美,是一首难得的优美的情歌。

这首诗,不仅文字美,内容美,更美在作者对心上人的思念之美。

《桃夭》是女子出嫁时所演唱的诗歌,唱出了女子出嫁时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

我读了之后发现,这首诗里面没有换多少字,大部分内容都是一样的,而“桃之夭夭”和“之子于归”更是在三章中都出现了.虽然看似差不多,但作者是很用心的:第一章写桃树的“华” , 用花来形容出嫁的姑娘的美丽;第二章写桃树的“实”,用果实累累形容女子婚后的生活+分富裕;第三章写桃树的“叶”,用枝繁叶茂形容女子婚后的生活幸福美满.而最后一句“宜其家人” , “齐心协手家和睦”我觉得是最重要的一句话,在一个家庭里,只有内部和睦,这个家才会变得真正的幸福美满,而不是依靠物质上的条件。

在这首诗中,通过作者的文字我可以感受到两种不同的美。

其一,作者亏酬寸描写桃树的“三变”来衬托出嫁的女子,这位女子就如同桃树一般清纯美丽。

试论《诗经》

试论《诗经》

试论《诗经》【摘要】《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献,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探讨。

文章将分析《诗经》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探讨其在当时社会中的重要性。

将研究《诗经》的流传和影响,以及其在艺术上的特点,内容和结构的特点,还有其独特的诗歌形式。

文章将总结《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探讨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及其永恒的价值。

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诗经》,感受其独特魅力,以及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关键词】《诗经》、历史地位、文学价值、研究意义、中国古代文化、影响、流传、艺术特点、内容、结构、诗歌形式、文学史、后世文学、永恒价值。

1. 引言1.1 试论《诗经》的历史地位《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地位不言而喻。

自古至今,《诗经》一直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开端,代表了早期先秦时期的文学风貌和审美观念。

其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风俗等方方面面,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思想风貌。

《诗经》中所反映的音乐、礼仪、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信息,也为后世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珍贵资料。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和传承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诗经》的历史地位不仅体现在其对古代文学的贡献上,更在于其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1.2 试论《诗经》的文学价值《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它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封建时代的文学之始,展现出古代文学的初期形态和风貌。

其包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涉及到政治、爱情、哲学、社会等各个方面,为后世文学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灵感。

《诗经》的文字简洁明快,表达方式简单直接,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其诗歌语言朴实自然,韵律优美,给人以美的享受。

通过《诗经》可以窥见古代社会的生活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对研究古代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诗经选两个主题 撰写一篇小论文600

诗经选两个主题 撰写一篇小论文600

以诗鼓师,绵长激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是诗经中的《击鼓》名句。

诗以女子视角描绘了将士们与自己爱妻共同的伴侣期盼。

厮守一生本就很难,更何况是一个战争纷飞的年代。

自古以来,人类就用战争去抢夺,去奴役,去征服。

暴虐的统治者无视人类情感的需求,将一对对恋人拆散,闺中怨妇,沙场痴男,数不胜数。

而这首诗,完整的写出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复杂纠结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呼唤对个体生命具体存在的尊重和生活细节幸福的获得。

这种来自心灵深处真实而朴素的歌唱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

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替不善表达情感将士们内心的对亲人的思恋,相隔万里的痛苦呈现在后人面前,那种绵长纠缠的心情深深打动这每一个读诗的人。

诗经中的战歌除了以悲激化将士们的斗志,更多的是以激昂慷慨的歌调,激发征夫们的爱国精神,让他们在战场上一往无前。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

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秦国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这首诗正是对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的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

在大敌当前,兵临城下之际,他们以大局为重,与周王室保持一致,一听“王于兴师”,他们就一呼百诺,紧跟出发,团结友爱,协同作战,表现出崇高无私的品质和英雄气概。

“修我戈矛!”使人想像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

这样的诗句,可以歌,可以舞,堪称激动人心的活剧。

正所谓“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礼记·乐记》)《诗经》是中华民族诗歌的瑰宝,是古代人民对生活,对情感,对世界的表达。

同样题材的是,却能够表达出喜怒哀思等多样的情绪。

我们应该多读读《诗经》,看看最朴素的民性,体会最真挚的情怀。

诗经研究论文

诗经研究论文

诗经研究论文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份珍贵遗产,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歌总集。

在中国文化中,诗经的地位十分重要,它为中国文学、音乐、礼仪等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旨在探讨诗经的相关问题,包括其文本、语言、音乐、文化价值等方面。

一、诗经的文本诗经的文本主要来源于《毛诗》和《古诗十九篇》两部分组成。

其中,《毛诗》是根据古代文献中的记载,经过从古到今的不断整理,最终形成的诗经主要文本。

而《古诗十九篇》则是汉代陆机所整理的一部分内容,它们在诗经的文学、音乐、文化价值等方面均有不同的表现。

二、诗经的语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化的诗经语言优美,其独特的语言形式及韵律方式赋予了它单纯、真实、感性的诗歌韵味。

诗经使用古代文言语言,其中的字词、语法结构等体现了当时的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

同时,诗经借用了许多当时的民间语言和方言,也为今天的语言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三、诗经的音乐诗经作为古代音乐理论的经典之作,其音乐与歌曲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体系。

它的歌曲形式多样化,其中既有抒情、叙事、记事等类型,又有节庆、礼仪、祭祀等用途。

同时,它的音乐形式也十分多样,包括独唱、对唱、组唱等形式,并体现了古时候音乐与人的经验联系。

四、诗经的文化价值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学、音乐、礼仪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在很大程度上增添了古代文学的艺术价值,也为中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结语诗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文学、音乐、礼仪等方面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诗经的文本、语言、音乐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珍贵遗产。

大学语文结课论文-诗经艺术手法赏析

大学语文结课论文-诗经艺术手法赏析

试论《诗经》的艺术成就及特色摘要:通过课上的学习和查阅的相关课外资料,本人对《诗经》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和理解,此论文主要阐述了《诗经》的艺术成就及特色,具体的分析了其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比兴的技巧及其语言形式。

关键词:诗经,现实主义,比兴1、《诗经》最突出的艺术成就——现实主义手法《诗经》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奴隶制周王朝,是我国第一部诗集,它以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历史画卷,反映了我国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复杂的社会面貌。

其中表现的“饮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更是开后世现实主义诗风的先河。

《诗经》中的大部分作品都生动细致地再现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揭露了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

《诗经》的现实主义特色首先体现在其丰富多彩的内容上,它以海纳百川之势吸纳几乎所有能印入眼帘,纳入耳窗的自然万物,可以说是一本生活的百科全书。

据有关学者统计,其中涉及的草有麦、黍、稷、麻等105种,木有桃、李、柏、桑等75种,兽有马、牛、羊、狐等67种,鸟有睢鸠、黄鸟、喜鹊、鸱鸮等39种,虫鱼有螽斯、草虫、鲿鲨、鲂鲤等49种。

要想论之有道,须先言之有物,而《诗经》的成功之处正在于它的创作源于人民的所见所闻,这不仅丰实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可读性,更以浓厚的生活气息描叙了当时纯朴的风貌。

《诗经》里的绝大多数诗篇,是当时奴隶制社会的生活写照。

譬如《豳风·七月》反映了当时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它不仅叙述了两个对立的阶级的不同生活,而且揭示了阶级矛盾这一真实的现实。

诗中的农民一年辛苦到头,看似在为自己忙碌着,实际上多数在为他人谋幸福:打了猎要献给王公贵族;送到田间地头的饭食也要让官员来沾光;漂亮的衣服要送给达官贵人,自己则连粗布短衣也没有;除了缴纳赋税之外,还得服劳役,为官家筑室造屋。

《魏风·伐檀》更表现了严酷的阶级剥削和劳动人民对不劳而获的“素餐”的君子们的强烈不满—“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用讽刺的口吻,揭露它们“素餐(白吃饭)”的现实。

诗经论文范文(精选)

诗经论文范文(精选)

诗经论文范文(精选)
诗经又称《尚书》、《诗歌》,是中国古代最古老的文学作品之一,
其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

一方面,它是中国最早期的历史文学作品,聚焦
春秋时期的政治,社会,宗教历史等;另一方面,它也是迄今为止流传最
长久的中国历史典籍,其艺术价值受世界各国文学家的高度重视,深受中
国读者的欢迎。

本文就诗经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历史意义等方面进行
探讨和分析,以期获得更深入的了解。

一、诗经的历史背景
诗经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历史悠久。

根据研究认为,《诗经》
原系古代宗法与祭祀仪式所遵循的歌曲,最早创作于西周时期,成书于春
秋时期。

《诗经》最初的成书形式为直角式,后来又加上拐角式,其中的
诗歌又分为“项”和“仪”,一共有305首。

《诗经》反映的是春秋时期的历史,从中我们可以了解社会生活的状况,可以观察民族文化的发展。

它也是春秋时期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军事方面的政治文化,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社会分层、婚姻家庭等社会
问题。

《诗经》有其当时历史形势下的独特文化风格,它以一种深沉而不
失温暖的声音向我们传达了我国古代的文化精神,为我们传递了我国古代
社会的历史,使我们能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诗经论文(五篇)

诗经论文(五篇)

诗经论文(五篇)第一篇:诗经论文小论《诗经》的艺术价值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诗经》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六世纪.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名《诗三百》,其内容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这段历史时期各阶层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一面反映当时周王朝社会的镜子。

它是中华文化的优秀遗产,是祖先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

它开启了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方法,成为文学的典范;奠定了中国诗歌以抒情诗为主的发展方向,是中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具有政治、历史、文学等多方面的价值与含蕴。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发端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然而历史发展至商周,中国文化的特殊面貌才开始形成。

周代一方面承载了前代的风俗、宗教遗存,另一方面,在因袭夏商两代文化基础上,接受前代覆亡教训,于商周社会大变动之际进行维新,逐渐开始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过渡,并“制礼作乐”,确立了深刻影响后代的礼乐制度。

虽然形象体现周代文化的《诗经》所蕴涵的思想内容是未经系统加工的感性形式。

但它展示了整体的社会背景和氛围,构成那一时代的普遍社会心理。

《诗经》中基于原始宗教和农业文明而形成了浓厚的自然意识、人与自然之间息息相通的亲和关系。

《诗经》的305篇作品,组合成一幅多层次、多角度展现上古历史的立体画卷,对商周以来至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与人的精神风貌、政治观念及民间风俗、社会文化心理作了形象化的展示,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形态。

而其中所蕴含的艺术价值更是对后世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面向现实,朴实、自然的风格特征《诗经》作品主要产生与我国古代中原和北方地区。

作为文学作品,它的艺术形式体现了殷商和周代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理性精神,表现出重人事、重实际、重现实的特征。

在艺术风格上,《诗经》三百篇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但从总体上看,不能不说是以朴实自然的艺术风格为其基调。

这一艺术风格直接表现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和真率地表达感情。

试述《诗经·国风》的艺术特色论文.doc

试述《诗经·国风》的艺术特色论文.doc

试述《诗经·国风》的艺术特色论文《诗经·国风》的艺术特色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诗经·国风》的艺术特色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国风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但是作为一部乐歌总集,不同的人写作水平有所参差,因此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也不尽一致,艺术成就的高低也各不相同。

《颂》和《雅》中的一些庙堂和宫廷乐歌略显呆板枯涩。

相对而言,《国风》中包含的诸多优秀诗篇,则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因此,研究探讨《国风》艺术特色,无论对今天的文学创作还是对继承我国优秀文化遗产,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深远的历史作用。

关键词:创作策略形式语言表现手法《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的源头,它囊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也有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但是作为一部乐歌总集,《诗经》依风、雅、颂分类编排,思想内容广阔,涉及周民族的史诗、赞颂、怨刺、婚恋、农事和征役等等,内容丰富。

这些篇章是由不同的撰写而成的,由于的水平也有所参差,因此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也不尽一致,艺术成就的高低也各不相同。

比如,《颂》和《雅》中的一些庙堂和宫廷乐歌,就显得要呆板枯涩些。

通过比较,《国风》中就有很多篇章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真实再现了当时劳动人民的生活遭遇,表达了他们对剥削阶级强烈的不满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具有浓厚的民歌特色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概括而言,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创作策略上。

《国风》显著的艺术特色之一就是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策略,它给予后世诗歌极大的影响。

这种现实主义的创作策略,不仅仅表现在他们真实地描摹事物、反映社会生活,也体现在他们善于真率地表达思想感情。

比如,《国风》里被誉为我国最早的现实主义诗篇的《七月》,全诗基本上是按季节的先后,逐年逐月地来写男女奴隶们的劳动和生活的。

诗经论文范文

诗经论文范文

一、关于诗经的论文,1000至2000字左右丘中有麻,彼留子嗟。

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

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

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诗经·王风·丘中有麻》这首诗只有三章,章四句,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复杂,但是对于诗的内容以及诗中人物的姓名,却仍有争议,迄无定论。

《小序》云:“《丘中有麻》,思贤也。

庄王不明,贤人放逐,国人思之而作是诗也。

”毛认为是“思贤”诗,《笺》、《疏》并无异议。

[1]《传》的故训由于最接近于《诗经》时代,大体上是可信的。

但是,对于“国风”中某些诗篇的诗旨,尤其是那些反映男欢女悦的情爱诗篇,囿于思想的保守性,《小序》往往牵扯到帝王后妃的身上,其说多半不可考之于史。

自然亦有少数可考者,如《鄘风·君子偕老》、《邶风·新台》、《齐风·南山》、《齐风·载驱》、《陈风·株林》,但大多数情爱诗篇,往往是诗人即事即景抒情之作,并不反映什么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何可考耶?窃以为《丘中有麻》就属于此类民歌。

对于这些诗歌,只能就诗论诗,味之以文情,审之以辞气,衡之以语法,核之以训诂,来探索其主题。

朱喜作为一个理学家,思想也是保守的,但他的《诗集传》尚能遵循就诗论诗的原则,如《丘中有麻》,朱子就认为是一首爱情诗,其说一出,后人多有信之者,但朱说亦有瑕疵。

朱子云:“子嗟,男子之字也。

”“子国亦男子之字也。

”“之子,并指前二人也。

”在首章之后评点曰:“妇人望其所与私者而来,故疑丘中有麻之处,复有与之私而留之者,今安得其施施而来乎?”[2]果如朱子所言,妇人私会二人且二人均赠其佩玖,揆之以情理,今天虽然有如此荒唐之事,但在古代确是够大胆的了,纵有,当事人也不会形之于诗,即使作诗人未必诗中人,亦不会如此津津乐道地赋之于诗。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引崔述《读书偶识》驳那些认为《齐风·东方之日》是讽刺诗者,曰:“夫天下之刺人者,必以其人为不肖人,乃反以其事加于己身,曰我如是,我如是,天下有如此之自污者乎?”[3]其理亦可用于此。

《诗经》毕业论文提纲

《诗经》毕业论文提纲

《诗经》毕业论文提纲摘要:《诗经》反映的女性形象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爱情中的女性形象、婚姻家庭中的女性形象、被弃妇女的形象等几个方面。

《诗经》中的女性在表达感情的变化过程中,是她们对爱情的深刻体验,是文明人所特有的爱情表现,并上升成为古典审美文化意蕴的重要组成局部。

正文大纲如下:一、整体陈述诗经这部作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二、陈述《诗经》中描写女性的局部(一)纯真热情的女性,列举一些代表诗来分析这一形象的女性。

(二)怯弱胆小的'女性形象,列举一些代表诗来分析这一形象的女性。

(三)温柔贤淑的女性形象,列举一些代表诗来分析这一形象的女性。

(四)悲惋凄凉的女性形象,列举一些代表诗来分析这一形象的女性。

三、后世对《诗经》女性女性形象的评价(一)外在之美,如《关雎》、《卫风--硕人》中的描写。

(二)内在之美,如贤淑、执著、纯洁等,分别从《邶风--燕燕》、《周南--卷耳》等几首诗歌中评价分析。

四、《诗经》中女性形象对后世的影响(一)整体陈述《诗经》从古至今对后世的影响。

(二)《诗经》对后人的教育性意义。

(三)《诗经》对古今文学的意义及重要奉献。

(四)《诗经》中的情感观对古今社会的影响。

杨天宇:《诗经---朴素的歌声》;国学根底教程——经部,上海古籍出版社,xx斌杰:《诗经全注》,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斌杰:《中国文学史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聂石樵:《诗经新注》,济南、齐鲁书社,2000张晶:《诗学与美学的感悟》北京播送学院出版社,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报告》之情说《诗经》选课顺序号:63 年级专业:大一药学学号:20145921汤显祖的《牡丹亭》中有“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诚如其所言,与世共存的我们都无法逃出一个情字。

这个世界处处充满着情谊——地震中的温情,家庭里的亲情,出门在外的友情......各种情感交织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和性格各异的我们。

从现如今追溯到千年以前,古人们吟诗作对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情,或感性,或愤恨,或哀婉,或慷慨。

《诗经》正是那情的交汇,意的传承。

《诗经》,中国诗歌的源头。

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它太久远了,久远到如果没有注释,我们将无法理解。

其实,它只是民歌,是我们普通人的歌,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疏远不可亲近。

孔子有云,“《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正因其“思无邪”而情至深,而情至真。

《毛诗序》也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於声,声成文谓之音。

”①这至真至美的感情也将是我们赞美的永恒的主题。

一、《诗经》中的友情1、《诗经》中对友情的渴求友情,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它让你在绝望时找到依靠,它让你在失落的时候找到放声大哭的理由,它让你不由自主地勾起嘴角心中充满希冀。

古人把朋友关系作为“五伦”之一, 留下许多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友谊佳话《诗经》中“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的诗句反映了人们对友情的渴望。

②诚然,《伐木》正是宣王初立之时王族辅助大臣为安定人心,消除隔阂从而增进友情而作。

毛诗序有云“《伐木》,燕朋友故旧也。

至天子至于庶人,未有不须友以成者。

亲亲以睦,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

”③诗的第一章描写了一个孤独的伐木者和一个出谷迁乔去寻找知音的鸟儿,在静谧的山谷中,苦苦地追寻,追寻一个与自己志向相同,可以共同吟唱“人生乐在相知心”(王安石《明妃曲二首》),可以像钟子期和俞伯牙一般,子期殁,伯牙不复鼓琴。

知己,知己,有多少人一生颠沛流离,只为了寻找一个人,一个像自己的人,为了他的一句“我懂你”。

第二章,诗人批评了不顾情谊、互相猜忌的不良现象:“既有肥羜”,“於粲洒埽,陈馈八簋”邀请“诸父”、“诸舅”而“不来”,又于我“弗顾”。

最遗憾的不是寻不到知己,而是明明寻得却知己丝毫不愿搭理自己。

穷其一生,寻得一人,却得不到他的认同,何其痛苦,势必成为一生的遗憾。

诗的第三章,作者高声呼吁,呼吁友情的可贵,还呼吁团结的重要性。

作者希望看到的是志趣相投,亲密无隙,一片和乐的景象。

人与人间的和乐即政治的和平。

《伐木》的三章由理想描写到现实,最后又回归到理想,①【宋】朱熹集传【清】方玉润评朱杰人导读:《诗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6月,第12页。

②朱友旺:《绵绵长长话友情》,《公关世界》,1999年第10期,第40页。

③【明】徐光启撰朱维铮李天刚主编:《毛诗六帖讲义(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年11月,第294页。

最后,境界升华--在咚咚的鼓声伴奏下,人们载歌载舞、畅叙衷情,一派升平景象。

由此可见,友情难得可贵,而存在于《诗经》中的友情更是真实且现实。

2、《诗经》中的交友原则现实中交友需要谨慎,结识后需要维护之间的友情。

在《诗经》亦然。

《小雅·裳裳者华》中有“我觏之子,我心写兮。

”“我觏之子,维其有章矣。

”分别写出了“我”见到君子时,我的心情舒畅、君子的才华世无双。

“择其善者而从之”,孔老夫子留下的千古交友宣言自是真理,在《诗经》得到了印证:诗的结句“维其有之,是以似之”则赞美了君子表里如一、德容兼美的风貌。

珍视友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维护友情则需要做到“君子之交淡如水”般的不计得失。

正如《诗经》中“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卫风·木瓜》)虽是爱情中男女之间的给赠,用于友情却毫不过分,只有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不像小人那样斤斤计较得失,方能获得永恒的友情。

《诗经》中的交友原则在当下仍然适用,现实社会需要信任,需要友谊的存在,这友谊应纯洁如雪。

这亲密无间而举世和乐的友谊存在于《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诗经·秦风·无衣》)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愿意和你披同样的战袍。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愿意和你穿同样的汗衣。

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愿和你穿同样的下裳。

虽然毛诗序说此为刺用兵之作,可在作战中的战士们,不计较衣资的短缺,互相宽慰,互相鼓励,协同作战。

“与子偕作!”“与子同仇!”“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战士们一心为国,在战场上的兄弟情谊铸就了他们一心求胜的信念,不畏生死,不为寂寞。

可以说,是友谊支撑着他们度过那艰难的岁月。

从一定角度上来讲,是友谊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种友谊。

二、《诗经》中的亲情——父母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诗中将母亲的爱描绘地淋漓尽致,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母爱让人暖心。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自古以来,人类接触的最自然的感情即是亲情。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①其中感天地,泣鬼神的即是亲情。

《诗经》中对亲情的描写表现在父母之情与同胞之情。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周南·葛覃》)这是一名将要归家的女子,言语中毫不掩饰自己对归家的喜悦--快去告诉我的女师,我就要探亲回娘家,衣物要勤洗干净,一件一件地安排好,干干净净见爹娘。

归家为何喜?自然是为了家中父母,家中亲人,家中有爱,家中有温暖,这爱的港湾,这心的栖息地怎么不让归来的人喜悦。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周南·葛覃》)少女归途中,自然界中的生物也为其庆贺,一切都显得富有生机。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然而,与《葛覃》不同,《魏风·陟岵》中却表现出另外一种风格,在这首诗中,主人公无法见到自己的亲人,只好把这种思念埋在心里,“陟彼岵兮,瞻望父兮。

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

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

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魏风·陟岵》)作者实际上并没有见到自己的父母,而是用幻想来排遣自己对父母的思念。

《序》曰:《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

国迫而数侵削,役乎大①【宋】朱熹集传【清】方玉润评朱杰人导读:《诗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6月,第12页。

国,父母兄弟离散,而作是诗也。

①人在最无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家,家中的亲人,家中的温暖。

求学在外的我们,如今想起家,也会有无法用语言表现出来的思念,这思念在回家的那一刻到达极致,那一刻的泪水折射出来的是对家的爱,对父母的挂念。

相聚可喜可贺,可游子离家之时,父母亲内心的万般挣扎可以说是痛不欲生。

在分离的那一刻,父母嘴上说着,不会牵挂,不会牵挂,可是转过身,却让泪水模糊了双眼。

纵然千万个不舍得不愿意也不能阻止自己的孩子去追梦,去历练。

父母为了子女操劳一生,可子女却无法用一生来报答。

如今有人在体会到“临行密密缝”的关爱后,却又经历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

《诗经》中《蓼莪》有“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小雅·蓼莪》)表现了父母为了养育自己而辛苦了一辈子,疲劳了一辈子。

主人公在父母的关爱下,无忧无虑地成长。

然而“欲报之德。

昊天罔极”“民莫不谷,我独不卒!”(《小雅·蓼莪》)欲报父母德,如天不可测,别人生活好,我独难尽孝。

主人公不可以自己的父母尽孝是他一生的痛苦,一生的遗憾。

所以,趁父母还健在,为他们做一点小事,不要恐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寸辉”,你的一声招呼,一次问候,一个小礼物,足以温暖他们的心。

三、《诗经》中的爱情爱情,看到这个词语,我不禁想问,爱情是什么?谁都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唯有用一生来阐释,来领悟。

我所理解的爱情,不是一时的冲动,不是一时的感兴趣,不是轻易就说出口的承诺。

有人说,爱情就是永远的陪伴。

永远又有多远?永远,只是生命中的一瞬间。

.爱,是一个梦,一个让人不愿意醒来的美好的梦。

有时候,《诗经》中的只言片语真的给人以梦幻的感觉。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周南·关雎》)这是古人的择偶观,窈窕淑女与君子,才子佳人。

后文中“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男子对佳人的思、恋,欲求而不得的痛苦与心烦,一个辗转反侧足以表达。

优秀的异性拥有独特的吸引力,这在《淇奥》一文中亦有体现“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卫风·淇奥》)有如此俊美的君子,教人如何不想念。

这诗中描写的人儿们,如同“远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那般,可望而不可求。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周南·汉广》)不可求,不可求。

是啊,心上人就像是天上的星辰,你只可以看到它的光芒,却无法用双手触及,也不敢去接近,因为你不知道,结局会怎样。

种种的不确定因素会让人胆怯,让人惶恐。

未尝爱情滋味的人苦苦地找寻着自己的良人,恋爱中的人们自然是享受着此时的甜蜜与幸福。

这在幽会诗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召南·野有死麇》和《邶风·静女》就是两首描写幽会的爱情诗的佳作。

这两首优美的情诗,基调都是欢快而浪漫的。

②①【宋】朱熹集传【清】方玉润评朱杰人导读:《诗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6月,第176页。

②关利革:《网络财富・文化研究》,《论《诗经》中的爱情诗》,2010年9月,第158页。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召南·野有死麇》)表现出男女约会时女子愉悦而羞涩的情景。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邶风·静女》)这个小伙子从开始的抓耳挠腮找女友,到对女友及女友赠予之物的大加赞美,让我们看到一对处于热恋中的幸福恋人。

①热恋是美好的,自然希望这爱情可以维持,到长长久久。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这是女子的期望,与心爱的人成婚,一起携手到白头,与“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有异曲同工之妙。

却说《诗经》亦妙“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这是一个将要出嫁的女,她如同盛开的鲜艳的桃花般美丽。

此时的女子是喜悦的,经历着成为心上人的结发之妻的幸福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

爱情的梦终有实现的时候,你要相信,会有一个人,穿越茫茫人海,来到你的面前,牵起你的手,伴你一生,只是,在那之前,你要等,耐心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