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论文:《诗经》酒文化研究

合集下载

《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文化
酒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一直贯穿着中国古代文化历史。

而《诗经》中的酒
文化,则进一步诠释了这种文化的复杂性。

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人们认为酒是一种精神,很多人把它赋予了宗教意义。

因此,从诗歌中就可以看出,酒是古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示伊人》是《诗经》中最著名的一篇关于酒文化的诗歌。

这首诗歌描述了一
位精神英雄来到山河间,在一次饮酒之后,他让伊人归门,因为他的精神态度混乱不堪,但他也带来了一种刚毅勇猛的无畏精神,号召勇士开展冒险挑战。

进而说明,在这种风气中,酒不仅有着宗教意义,也与斗争精神和勇敢有关。

而在《国风》中,酒文化也得到了不同的表达。

在这首诗里,作者强调了慈祥
和深情,它强调了集体感情的重要性,表达了人们在灯油厅里聆听乐曲,一起饮酒唱歌,幸福安宁的心情,这也体现了仪式感和联结感的关系。

这也展示出,酒文化是一种增进睦邻友善的方式。

总而言之,《诗经》中的酒文化既代表着宗教意义,也表现出斗争精神和朋友
之间的情感纽带。

依靠酒,改善情绪,激发斗志,回应不同形式的号召,一切都源于此诗歌中的抽象想象,对精神需求的更深层次的概括。

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深远而又有意义的思想精神。

《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文化
第 26卷第 2期
VoI.26,No.2
【语言 ·文学 ·艺术研 究】
滨 州 学 院 学 报
Journal of Binzhou University
《诗经》中的酒文化
2010年 4月
Apt.,2010
王 志 芳
(滨州学院 中文系,山东 滨州 256603)
摘 要 :《诗 经》中诸 多诗篇 言及 先 民的 酿 酒 、饮 酒等 活动 ,记 载 了酒在 社 会 生 活 中的各 种 作 用 。诗 句 中频现 丰 富多样 的酒器 ,展 示 出饮 酒 习俗 中瑰 丽 多姿 的 一 面 。酒与 伦 理道 德 和社 会 规 范相 结合 ,融入社 会 生活 ,形成 了历 史悠 久 、蕴含深厚 、内容独 特的 酒文化 。
收稿 日期 :2009—12—06 作者 简介 :王志芳 (1972一 ),女 ,山东 滨卅1人 ,副教授 ,历史 学 博士 ,上 海 大 学 中 国古 代 文学 与 文 化研 究 中心博 士后 ,主 要从 事 先秦 文学 研究 。
第 2期
王志芳 《诗经55中的酒文化
93
陶 尊 、滤 酒 的漏 缸 、接 酒 盛 酒 的 陶 盆 、陶 瓮 等 酿 造 工 具 ,这 些 酿 酒 器 的 发 现 表 明 ,先 民 在 5 000年 多 年 前 就 会 酿 酒 。[3 商 周 时 期 ,我 国 的 酿 酒 业 完 成 了 由 单 发 酵 酒 向 复 式 发 酵 酒 的 转 变 。 商 代 先 民 已 经 开 始 熟 练 地 制 作 酒 曲 了 ,把 谷 物 放 在 适 于 微 生 物 生 长 、 繁 殖 的环 境 中 ,而 后 用 这 种 谷 物 酿 酒 ,这 种 谷 物 就 是 酒 曲 。 以后 又 出 现 了从 原 料 、方 法 到 形 状 都 各 不 相 同 的 酒 曲 ,这 些 酒 曲 中所 含 微 生 物 的 种 类 与 数 量 各 不 相 同 ,酿 出 的 酒 味 道 与 风 格 也 各 异 ,从 而 形 成 了不 同 品 类 的 谷 物 酒 。 至 周 代 ,先 民 总 结 出酿 酒 的 6个 要 领 :“秫 稻 必 齐 ,麴 蘖 必 时 ,湛 炽 必 洁 ,水 泉 必 香 ,陶 器 必 良 ,火 齐 必 得 ,兼 用 六 物 ,大 酋 监 之 ,毋 有 差 贷 。”。 用 酒 曲 酿 酒 是 中 国 人 创 造 的 特 殊 酿 酒 法 , 酒 曲 的 发 明 和 应 用 对 后 来 发 酵 食 品 、酒 精 与 医 药 的 生 产 都 产 生 了很 大 的 影 响 。

论《诗经》的酒文化

论《诗经》的酒文化

论《诗经》的酒文化作者:祁永华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6期摘要:《诗经》中的饮酒文化,不同于中国后代文人墨客的饮酒百态,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种魅力是《诗经》全部创作精神在一个角度的集中突现,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典型反映。

本文通过对《诗经》酒文化在宗教文化、礼乐文化、民俗文化的相互关系的具体探讨中,得出一个新的认识。

关键词:《诗经》;酒文化;宗教文化;礼乐文化作者简介:祁永华,1984年2月出生,男,河南商丘人,助教,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学及职业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6-0-01中国是酒的海洋,也是诗的国度。

到了西周中叶,酿酒成了重要的生产部门,诗经也正式问世。

下面我们来探讨《诗经》与中国酒文化的关系,并进而延伸到宗教、礼乐民俗方面,全面展示《诗经》的价值和艺术魅力。

一、酒与《诗经》中国是酒的海洋。

早在上古时代,中国就有了人工造酒。

《世本》称:“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载:“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

少康,杜康也。

”杜康影响较大,名扬四海,加上曹操“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著名诗句的广为流传,杜康被民间尊为酒业的鼻祖,成为酒的代称。

商代农业的极大发展推动了酿酒业的成熟,也使一部分贵族脱离生产,使享受和交际成为可能。

《诗经》时代的社会自上而下都有酒的使用,但使用的状况是不同的。

据统计,《诗经》中叙述人们饮酒的诗有41首。

而这41首诗中,国风中的仅有8首,占饮酒诗歌总数的20%;其他的80%是属于“二雅”和“三颂”之中的。

酒具有双重性格。

它既是国人生产、生活方面不可缺少的物质材料,又能够渗透到人生哲学、伦理道德、民族精神的特殊的文化。

“它既是人们滋补营养,安神健身联系情感,激活性灵的神物,被视为‘饮中八品’;又是足以因之误事,因之败国的‘祸泉’。

” 【1】(p4)酒的社会功能丰富多彩。

《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文化摘要: 《诗经》中的酒文化内容丰富、形象直观、生动可感、富有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

酒字,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诗经》的作者对于酒内在本质的认识已有较高水平。

了解《诗经》中的古代酒文化,对于我们当今探讨、改革酒文化大有裨益。

关于酒的起源,《战国策》曰: “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①《世本》曰: “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

杜康造酒。

少康作秫酒。

”②据此可知,酒是起源于夏代初年,发明人是仪狄、杜康、少康,比较可信。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批评太康,言其“甘酒嗜音”。

《尚书·夏书·胤征》篇记载,仲康之世,“羲和费厥职,酒荒于厥邑。

胤后承王命徂征”。

《尚书·商书·伊训》篇记载,伊尹告诫太甲切勿“恒舞于宫,酣歌于室”。

“酣”即以饮酒为乐。

司马迁《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纣王“好酒淫乐”,“以酒为池,县肉为林”。

可见,夏、商二代,酒风已盛。

到了周代,饮酒现象则更为普遍,酒文化已很完备。

探讨周代的酒文化,《仪礼》中的《乡饮酒礼》和《燕礼》是重要的资料。

但《仪礼》中的资料并不能代替我们探讨《诗经》中的酒文化。

因为《诗经》是文学作品,较之于《仪礼》的条文罗列,它显得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可感、富有感情色彩和生活气息。

因此,探讨《诗经》中的酒文化,有着特别的意义。

一、与酒相关的概念酒字,在《诗经》中出现共63 次,频率很高。

如“君子有酒”《小雅·鱼丽》、“鲁侯戾止,在泮饮酒”《鲁颂·泮水》等。

“酒”在《诗经》中有不同的称谓,或曰“醴”,醴,是一种甜酒,《小雅·吉日》: “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或曰“酤”《商颂·烈祖》: “既载清酤。

”或曰“鬯”《大雅·江汉》:“秬鬯一卣。

”“秬鬯”,是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釀成的一种香酒。

另外,“浆”常与“酒”连用,古人用以代酒。

如《小雅·大东》: “或以其酒,不以其浆”“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浆”是一种带酸味的饮料。

《诗经》中的酒文化现象论析

《诗经》中的酒文化现象论析

#020年1#月第(期云 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of Lianyungang Normal CollegeDec.#0#0No.4《诗经》中的酒文化现象论析潘城(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北京100024)摘要:《诗经》蕴含着西周至春秋中叶具有特定时代特色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种类丰富,承担着祭祀、社交和 排忧消愁等功能,反映了两周时期酿酒技术的发达和饮酒之0的盛行,折射了当时的社会0俗•和交际礼仪。

《诗经》:含 的饮酒之礼包括举止彬彬、谦让有序、三爵为限、娱宾笃情、酒食宜丰等。

此夕卜,这种饮酒礼蕴含着忌酒后失态、忌沉湎于 酒和忌强行劝酒等禁忌性规范。

《诗经》倡导的酒礼与酒德,对改善当今社会的饮酒风气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酒文化《诗经》;酒礼;酒德中图分类号:120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40(2020)04-0012-05《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 集,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民俗内容。

有学者认为,《诗 经》是歌中有俗、俗中有歌的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记录,既是诗歌,也是民歌,更是民俗,具有十分重要的 民俗价值[1]192。

《诗经》中有一种引人瞩目的民俗现象,那就是它描写的西周至春秋中叶具有特定时代特色的酒文化。

据统计,《诗经》中直接描写或间接涉及酒 文化的诗歌,《国风》中有10首,《》中有26首,G》中有n首,《颂》中有9首,计5$首,《诗经》诗篇总数的!/$。

可见,酒文化是《诗经》文化 内的重要分。

笔者拟在学者究的基础上,对 《诗经》中的酒、酒器、酒与酒酒文化现象分。

_、《诗经》中酒的风味与功能《诗经》中的酒有近10种,包括旨酒、清酒、醴酒、清酤、、春酒、酾酒、滑酒。

酒 造 时 的 ,风 ,生活中承担着 的。

《诗经》中的酒种丰富、口,一定 上 周时期酿酒 的发酒 风的 ,时的 风俗。

(一)酿酒原料和酿造周期《诗经》中酒的 主要是粮食,有时会使用丰年》中的“丰 徐,有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2]959,《楚茨》中的“我艺黍稷,我与与,我 ,为酒 _,及 》中的 ,或域。

《诗经》酒诗之文化观照

《诗经》酒诗之文化观照

《诗经》酒诗之文化观照
《诗经》中的酒诗是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俗习惯,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酒诗,我们可以窥见古代中国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首先,酒诗体现了古代中国的礼仪文化。

在《诗经》中,酒常常被用作礼仪的象征,如“宾之初筵,左右秩秩”,“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这些诗句都描绘了宴饮场合的礼仪和规矩。

这种礼仪文化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对和谐、秩序和尊重的追求,也反映了酒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其次,酒诗反映了古代中国的审美文化。

在《诗经》中,酒往往与自然风光、美丽景象联系在一起,如“微雨丹蒀”,“白云遏绝”,这些诗句描绘了饮酒时美丽的自然环境和情感体验。

这种审美文化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

再次,酒诗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情感文化。

在《诗经》中,酒常常被用来表达情感和情绪,如“我姑酌彼金罍”,“酌以大斗”,这些诗句都表达了饮酒时的欢乐和豪情。

这种情感文化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情感的重视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最后,酒诗还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

在《诗经》中,酒常常被用来象征生命、自然和宇宙,如“维桑与梓,必恭敬止”,“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这些诗句都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生命、自然和宇宙的哲学思考。

这种哲学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哲学追求。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酒诗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酒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观念、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

《诗经》中酒文化的描写

《诗经》中酒文化的描写

《诗经》描写宴饮活动, 并不注重渲染满足口腹之欲 的原始快感, 而关注对宴饮者的道德评价和人格审视, 并 由此对人格、人际关系进行社会价值和审美判断。 这对中国文学中有关酒的描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中的酒可以反映出作者和主人公的人格、旨趣、 仪态: 1、陶渊明“ 春秫作美酒, 酒熟吾自斟” 的恬静自然; 2、李白“ 笑春风, 舞罗衣, 君今不醉将安归” 的洒 脱不羁; 3、杜甫笔下呼之欲出的酒中八仙; 4、苏轼“ 只惭无补丝毫事, 尚费官家压酒囊” 的旷 达通脱。


《小雅·楚茨》是西周强盛时期太师一类文臣歌 颂大奴隶主举行盛大祭祀活动的乐歌、在诗中, “ 酒食”是祭祖祭神的物品: 楚楚者茨, 言抽其棘。自昔何为? 我艺黍援。我 黍与与, 我援奚翼。我仓既盈, 我庚维亿。以为酒 食, 以享以祀, 以妥以信, 以介景福!
三、《诗经》中的酒与社会政治道 德评价
5、明清小说中西门庆的纵欲, 鲁智探的豪侠, 武松的 胆气, 6、《红楼梦》人物群像的千姿百态, 无不可以从酒中 得到反映。
酒在中国文学中始终流光溢彩, 而《诗经》可以说是 中国文学史上以酒写世情、写人格、写理想之作的源头。
《诗经》对宴饮活动有细致生动的描写。
宴饮活动的中心目的是对人际关系的亲和作用。 《大雅· 行苇》、《小雅· 伐木》: “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 或肆之筵, 为其( 指兄弟) 设筵” “ 或授之几” ( 设筵之外, 复授之几, 以便老年人依靠) ; 所请的人有“ 诸父” 、“诸舅” , 分别指同姓的长辈和母姓 的长辈, 同辈中则是“ 兄弟” (“兄弟无远” ) , “ 诸父” 、“ 诸舅” 、“ 兄弟” , 联系了血缘关系最紧密 的人, 宴饮成为体现和谐的亲缘关系的一种重要民俗活动。
《小雅·棠棣》中“ 傧尔笾豆, 饮酒之妖。兄弟既具, 和乐且 孺。” 写出了对“ 同胞兄弟都在座, 一堂和气多愉快” 那 种亲情的欣赏和赞美。

《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文化
王克强博士
《诗经鹿鸣》中有“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此所谓“我”,是指“君王”、“主人”。

“有旨酒”,浅言之,谓“君王”、“主人”备有“美酒”,以供“群臣”、“宾客”之享用也。

深言之,则须从“旨酒”二字以求之。

《说文解字》曰:“旨,美也。

从甘,匕声。

”所谓“甘”,非由“口舌”而言,乃是由“心”而言;“甘”之性,中和而不偏;惟其“中和而不偏”,故可谓之“美”,本义为“美味”,由此而引申为“中和之美”。

后以“甜”字表“美味”之义。

“中和之美”与“酒”何关?《说文解字》曰:“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

从水,从酉,酉亦声。

一曰造也,吉凶所造也。

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

杜康作秫酒。

”由此而言,“酒”与“人性”有关。

“人性本善”,何以言“人性之善恶”?告子所谓“食色性也”,是兼及人与禽兽而言,而“善性”则是“人”区别于“禽兽”之所在。

是故,若贪图美食美酒而蒙蔽“善性”,则可谓“人趋于禽兽之途”;若虽有美食美酒而“善性”不渝,则可谓成就其“善”。

或许因此,夏禹尝仪狄之美酒而疏远仪狄,周公使人戒酒、节酒;然而,如《说文解字注》所言:“宾主百拜者,酒也;淫酗者者,亦酒也。

”是故,美酒既可礼事鬼神、燕待嘉宾,亦须知节,如《论语·乡党》所云:“唯酒无量,不及乱。

”若乱性,则恶矣。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3篇

关于中国酒文化的论文3篇

篇一:谈谈我国的酒文化论文摘要: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

本文通过研究酒的起源、酒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探讨酒文化的影响和意义,同时展望一下酒文化产业的前景,从而激发大家对酒文化更深层次的研究,继承和发扬中国的酒文化。

关键词:酒文化;历史;发展;意义。

酒在人类的日常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俗语说:“无酒不成席”【1】,无论是节日庆典、亲朋聚会,还是国家领导相见,似乎都离不开酒。

可以说,古今中外,酒已经渗透到了包括政治、经济、文学、艺术、饮食、养生等各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中。

由此可见,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酒不仅仅是作为一种物质而存在,更是一种文化象征。

它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不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化——酒文化。

一、酒的起源中国是酒的故乡,“酒和酒类文化”[2] 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生活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那么就出现了众说纷纭的造酒说。

1.杜康造酒说。

历史上杜康确有其人,字仲宇,相传为鼯康家卫人,“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绪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

”即杜康将未吃完的剩饭,放置在桑园的树洞里,剩饭在树洞中发酵,有芳香的气味传出。

这就是酒的作法,杜康就是酿祖。

魏武帝曹操乐府诗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自此之后,认为酒就是杜康所创的说法似乎更多了。

2. 上天造酒说。

自古以来,中国人的祖先就有酒是天上“酒星”所造的说法。

《晋书》中有关于酒旗星座的记载:“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饮食。

”【3】轩辕,中国古称星名,共十七颗星,其中十二颗属狮子星座。

酒旗三星,呈“一”形排列,南边紧傍二十八宿的柳宿入颗星。

明朗的夜晚,对照星图仔细在天空中搜寻,狮子座中的轩辕十四和长蛇座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一,很明亮,很容易找到,酒旗三星,则因亮度太小或太遥远,而用肉眼很难辨认。

从诗经开始的中国人的酒桌文化

从诗经开始的中国人的酒桌文化

从诗经开始的中国人的酒桌文化从诗经开始的中国人的酒桌文化2016-03-01?诗词自有痴情客遇到各种酒局,恐怕是每个成年人都要面对的难关。

中国人的酒桌文化有很长的历史。

劝酒本身是一种礼仪,但是在历史中,不乏礼仪变质成为与利益相关工具,敬酒不喝就是不给面子,喝了不知道回敬也是不懂人情世故。

这种酒桌文化是如何形成的?这种强制与胁迫何时产生,又是如何蔓延到全国的?酒有悠久历史劝酒自古有之在中国,早在汉字成熟之前,中国人就已经掌握了酿酒技术。

很多典籍中都有关于酒和饮酒文化的记载,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

《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予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

《诗经》众多描写酒的篇章中,《小雅宾之初筵》最值得注意,因为这是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上关于饮酒及其场面纪录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献。

全诗五章,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周王朝上层贵族饮酒、醉酒的完整场面,如第三章写由未醉到既醉的过程:《国风》中共出现“酒”字7次,次数虽然不算多,但酒的表现形态却相当丰富:“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雅》105篇,分为《小雅》、《大雅》,共出现“酒”字50次,其中《小雅》74篇,出现“酒”字39次,《大雅》31篇,出现“酒”字11次。

大小《雅》中“酒”字出现频率如此之高,说明酒已经广泛地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礼仪之中了:“君子有酒,旨且多”(《小雅鱼丽》),“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小雅鹿鸣》),后来“旨酒”就成了美酒的代称,在诗文中广泛出现。

还有很多典籍专门讲酒,如西周的《酒诰》,西汉的《酒赋》《酒箴》,东晋的《酒诫》和初唐的《酒经》《酒谱》等等。

可见,酒很早就成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与酒文化一样久远的是劝酒文化。

中国古代的餐饮担负着极为重要的社交功能,所以延宕的时间较长。

唐朝宴会一般从上午开始,一直持续到黄昏,算来不下七八个小时。

试析《诗经》中的酒文化

试析《诗经》中的酒文化

第30卷第5期2018年10月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Vol.30No.5Oct.2018试析《诗经》中的酒文化王忠琴(云南民族大学国际学院,云南昆明650500)摘要:《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

至今留存305首诗,其内容真实地反映了西周时期社会的现实生活。

以中国古代酒的文化含义及起源为基础,对《诗经》中出现“酒”的次数进行统计,研究发现,《诗经》中“酒”字出现次数较多,《诗经》中的饮酒诗还反映了酒礼与酒德,这表明了《诗经》与酒文化联系密切。

关键词:诗经;酒器;酒礼;酒德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 (2018)05-0012-06DOI:10.16595/j.1671-055X.2018.05.003An analysis of the wine culture in The Book of SongsWang Zhongqin(International School ,Yunnan Minzu University ,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 :“The Book of Songs ”is the earliest collection of poetry in China.It collected poetry from the11th century BC to the 6th century BC.So far 305poems has been retained,and these poems reflected the real life in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Based on the cultural meaning and origin of the ancient culture,the authorwill focuse on the frequency of “wine ”mentionedn in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drinking poetry of “TheBook of Songs ”reflected wine ceremony and wine virtue,indicating the wine culture in “The Book of Songs ”.Key words:The Book of Songs ;wine container ;Gift wine ;wine virtue 收稿日期:2018-04-03作者简介:王忠琴(1994-),女,陕西汉中人,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从《诗经》所见周代酒礼及酒文化精神

从《诗经》所见周代酒礼及酒文化精神

从《诗经》所见周代酒礼及酒文化精神摘要】《诗经》设酒诗反映了周人丰富的酒文化内涵。

其中主要反映了周代繁复有序的酒礼仪式,体现出鲜明的政治忧患意识、温良恭让的酒德与和谐快乐的酒文化精神。

【关键词】《诗经》周代酒礼酒文化精神《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乐作品集,其中有大量设酒诗,为今人了解周代丰富的酒文化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据本人统计:《诗经》305篇中设酒诗共有48首:其中《国风》8首,《雅》32首,《颂》8首。

占现存《诗经》作品近百分之十六的比例。

①而与酒相关的字词使用频率非常高。

查向憙《诗经词典》统计:“酒”字用了63次,“醉”字用了25次,“饮”字用了25次,“酌”字用了11次,意指饮酒的“燕”(通“宴”)字用了26次,“酬”(通“醻”)字6次,“酤”字2次,“酢”字2次,总计使用160次;[1]再加上各种酒器使用20次,故总计多达180次。

而从《周礼》等文献记载可知,周代是我国酿酒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非常重视对酿酒业从酿造、消费各环节的严格管理。

朝廷专门设置“酒府”的酿造与管理机构,下设酒正、酒人、浆人、鬯人等职官。

其中“酒正”有“中士四人、下士八人、府二人、史八人、胥八人、徒八十人”;“酒人”有“奄十人、女酒三十人、奚三百人。

”“浆人”亦与酿酒相关,有“奄五人、女浆十有五人、奚百有五十人。

”[2]“鬯人”有“下士二人、府一人、史一人、徒八人。

”[3]总计从事酒业生产与管理者多达数百人,其繁荣盛况可见一斑。

《诗经》设酒诗真实反映了周代酒文化的丰富内涵,其中包括造酒原料的生产、不同品质规格的酒类酿造与精美的青铜酒器等内容。

而本文主要阐述《诗经》所见周代酒礼及酒文化精神。

一酒礼《诗经》中与酒相关的宴饮活动最能体现周代繁复的宴饮仪式与规程——酒礼。

周代几乎所有的仪式活动都离不开酒的参与,正如《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所云:“酒以成礼”;《礼记·礼运》所云:“夫礼之初,始于饮食”;《汉书·食货志》所云:“有礼之会,无酒不行。

知味:《诗经》中的酒香

知味:《诗经》中的酒香

知味:《诗经》中的酒香文/蓝月光酒是一种魔液,自从远古以来,酒就与人相伴。

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很多关于饮酒的描述。

“微我无酒,以遨以游。

”“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宜言加之,与子宜之。

宜言饮酒,与子携老。

”这些关于饮酒的描述,可以看出,酒这种因食物发酵形成酒精,而带有神奇魅力的魔液,已经深入先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与食物一样重要。

而且,它还特别有诱惑力。

自制力不强的人极易堕入其中,为其所控。

殷纣王贪图享乐,建酒池肉林,以满足个人的享受。

就连圣人孔子,也欢喜不已,只是“不及乱”。

这就是酒的魅力。

酒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消忧,这也被古人运用得淋漓尽致。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

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

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

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相思难解,愁绪满腹,何以缓解呢,只有喝酒了。

我就喝这一大杯酒吧,只有这样,才能忘怀解忧。

千载之下,时至今日,依然如是。

很多人,依然离不开酒,酒依然是生活的主角。

亲朋欢聚,有了高兴的事,要喝上几杯,让快乐更快乐,把一份快乐变成几份。

有了忧愁,难以排解,要喝上几杯,借酒消愁,麻木自己,除去忧烦。

也常常感叹,如果没有酒,几个人在一块吃饭是寡淡的,很快就结束了。

而有了酒,就热闹了,气氛就活了,时间飞逝,却浑然不觉。

很多平时不能说的话,在酒桌上就说了,很多内敛或沉默的人,就打开了话匣子。

尽兴、兴奋,这皆是酒之功也。

酒不只是情感的喧泄与表达,酒还是交际和传情达意的工具。

许多不能说的话,就用酒说了。

我见过很多人,捧起满满一杯酒:“兄弟,啥都不说了,就在这一杯酒里了。

”一仰脖,一饮而尽。

感情铁,喝出血;感情深,一口闷。

舍命陪君子,在中国人心里,从来不是一句空话。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当然,酒还充满了个性,不对劲,性格不投的人,再好的酒,也饮得寡淡。

而要饮出真正的酒味,不在酒之好坏,更在饮酒之人也。

论《诗经》酒文化的地域性

论《诗经》酒文化的地域性
he t p o e ms o f w i n e i n J i n a r e a t e n d s t o p e r s u a d e p e o p l e t o c a r p e d i e m.
Ke y wo r 凼 :“ Bo o k o f S o n g s ”:t h e c u l t u r e o f w i n e :r e g i o n l a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s o n l a e m o n t i o n s ; n e a r t h e c a p i t a l ,t h e c u l t u r e o f w i n e i s c o n n e c t e d w i h t f e a s t s a n d r i t u a l s ; he t c u l t u r e o f w i n e i s m o d e r a t e a n d r a t i o n l a i n S a n Q i n a r e a ;
 ̄ = l e l q t 记



- _ 暑- _: :暑 毒 器 暑 :
论 《 诗经》 酒文化 的地域性
On t h e c u l t u r e o f wi n e i n “ Bo o k o f
叶 萌
YE Me ng
( 广 西大学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 3 0 0 0 1 )
作 者简 介 :叶萌 . ( 1 9 9 2 一) ,女 ,河南 信 阳人 ,硕士研 究生 ,主要从 事先 秦汉 魏六 朝文学 研究 。

诗经中的酒文化

诗经中的酒文化

等级上:牺尊>罍>壶

饮酒的礼仪制度
《小雅·瓠叶》与一献礼
一献之礼指的是宾主相互敬酒答谢的仪式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 包括:献、酢、酬。又称为三爵之礼。 1、《郑笺》:饮酒而曰尝者,以其为之主于宾客 有兔斯首,炮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 主人尝酒表达了对宾客的敬重。 2、《小雅·楚茨》:为宾为客,献酬交错 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 《郑笺》:始主人酌宾为献。 3、《大雅·苇行》或献或酢 有兔斯首,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 酢:在《毛传》中解释为:报也。 4、《郑笺》:主人既卒酢爵,又酌自饮,卒爵,复酌进 宾,犹今俗之劝酒 ——酬
《诗经》 礼制之酒文化
目录
一:酒的礼用分类 二:酒与酒器的使用礼制 三:饮酒的礼仪制度
一:祭祀用酒
《小雅·天保》 吉蠲juān为饎xī,是用孝享。禴yuâ祠烝zhēng尝, 于公先王 《小雅·楚茨》 以为酒食,以享以祀 《周颂·丰年》 为酒为醴,烝畀bì祖妣bǐ。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二:燕飨用酒
养老之用-春酒礼制用途
清酒
《小雅·早麓》 清酒既载,骍牡既备。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清酒祭祀之礼用 《大雅· 韩奕》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清酒践行之礼用
酒器的使用礼制
一、尊卑异爵的饮酒器 《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gōng 《毛传》:兕觥,角爵也。 《郑笺》:觥,罚爵也。飨燕所以有之者。 角爵与罚爵,都是惩罚违礼者的饮酒礼器,也就是兕觥或者觥。 《小雅·桑扈》兕觥其觩qiú,旨酒思柔 《郑笺》古之王者与群臣燕饮,上下无失礼者。其罚爵,徒觩然陈设 而已——用于警告饮酒者不可违礼 兕觥礼制特征:饮酒之爵,对违礼者的罚爵,告诫人们不可违礼的警 示之爵

《诗经》与《楚辞》中里的酒香飘渺

《诗经》与《楚辞》中里的酒香飘渺

诗用来吟诵,酒用来品味。

古往今来,凡声名遐迩的美酒,都曾飘香于诗人脍炙人口的佳句,可谓诗中徜徉着酒意,酒中流淌着诗情。

据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酒门》:“李白每醉为文,未尝差,人目为醉圣。

白乐天自称醉王,皮日休自称醉士”,可见,诗人们与酒的关系多么密切。

翻开中国浩如烟海的诗册,诗人们写的饮酒诗,也是俯首可拾,比比皆是。

饮酒想起了诗,赋诗时又想到酒。

酒与诗恰似孪生兄弟,其缘难解。

有学者统计,成书于先秦时代的《诗经》中有三十多首诗歌提及酒,占全部诗歌的十分之一以上。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从中我们也能闻到从远古飘来的浓冽而又清雅的酒香。

比如《小雅·鹿鸣》有云:“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描写酒人宴客的情态,旨酒是当时最高贵的酒。

又如《楚辞·东君》谓:“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状述的是南国酣饮之风。

当酒置入到人际互动的社会生活中并形成风尚时,也就有了酒文化。

饮酒乃乐事,但由于受生产力的制约,使酿酒不易。

所以当拥有了一点酒的时候,往往首先会想到的先祖,并将之作祭祀之用,与神灵共享。

清酒既载,驿牡既备。

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大雅·旱麓》祭祀者并非平白地请吃请喝,而是以一颗敬畏之心祈神。

水旱风雷,经常威胁着人们的生存,也只能向神灵祈祷风调雨顺。

一边饮酒,一边做游戏,那是宫廷宴会上最为常见的乐事。

他们投壶发矢,以决胜负。

《行苇》中对此有描写:“敦弓既坚,四金候既钧。

舍矢既均,序宾以贤。

”胜负既定,于是欢呼声即起,接着就是以大斗酌酒,互相碰杯,祈祷福禄。

当然,这里的祭祀也只是徒具仪式,让美酒浇灌自己的皮囊才是快活之本。

酒何其美妙,有了它,不仅可与神灵“共享”,而且还可招待宾客。

中华民族素有好客之风,有亲朋来访,奉上美酒不亦悦乎!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九歌·东皇太一》操余弧兮反沦降,授北吉兮酌桂浆。

——《九歌·东君》从屈原的诗句中,已经能看到酒里加入了“桂”、“椒”等香料,说明酒的品种变得丰富,也更具地方特色。

诗经之“酒”文化

诗经之“酒”文化

诗经之“酒”文化《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酒”字出现了65次,直接或间接写到酒的诗有五十余首,而《诗经》中提到关于酒的诗约有二十余首,这些诗一方面总结了酒的酿造及酒器的运用,展示了酒的材料种类,鉴赏了酒的器皿;另一方面概括了《诗经》中所蕴含的宴饮和祭祀的酒礼,同时《诗经》中的酒文化内涵,宴以合好与君子酒德,进一步反映了“诗经时代”丰富多彩酒文化的社会生活。

分为三个阶段:一、《诗经》中酒的酿造及酒器的运用二、《诗经》宴饮诗中的酒礼三、《诗经》宴饮诗中的酒文化内涵一、《诗经》中酒的酿造及酒器的运用中国酒的历史十分久远,在我国民间有许多关于酒起源的传说,我们的先民在创造了酒的同时,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一段段令人心驰神往的美丽传说,蕴藏着浓浓的酒文化气息。

比如“上天造酒说”、“猿猴造酒说”、“仪狄造酒说”、“黄帝造酒说”、“杜康造酒说”等流传至今。

(一)酿酒的材料丰富《诗经》年代仍属于曲糵酿酒时期,故酿酒所需的材料来源必然取自周遭农务,遍观《诗经》宴饮所述适宜酿酒植物,不外乎黍、稷、稻和禾(梁)。

《诗经•小雅•信南山》云:“疆场翼翼,黍稷彧彧。

曾孙之檣,以为酒食”,(埸(yì):田界。

翼翼:整齐貌。

彧(yù)彧:同“郁郁”,茂盛貌。

穑:收获庄稼。

翻译:田地的疆界齐齐整整,小米高粱多茁壮茂盛。

子孙们如今获得丰收,酒食用谷物制作而成。

)这里“黍”,又名黍子、黄米、黏米、黏黍米;同时又是“稷”,又名大黍、嵇、稷米,乃不黏之黍;皆为禾本科,原产于中国北部,是我国最早栽培农作物之一。

《诗经•大雅•生民》云:“荏菽旆旆。

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

”等,(旆(pèi)旆:草术茂盛。

役:通“颖”。

颖,禾苗之末。

穟(suí)穟:禾穗丰硬下垂的样子。

幪(méng)幪:茂密的样子。

瓞(dié):小瓜。

唪(fěng)唪:果实累累的样子。

大豆一片茁壮生。

种了禾粟嫩苗青,麻麦长得多旺盛,瓜儿累累果实成。

《诗经》与酒

《诗经》与酒

关于“《诗经》与酒”的研究报告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象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

作为中国文学、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产生于西周初期的《诗经》中就已经有了大量关于酒的记述和描写。

《诗经》作者广泛,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那么饮酒者、写酒者也自然应该包括社会各个阶层人士。

就诗歌的性质来说,《诗经》中的《风》主要是各地方的民歌,《雅》、《颂》基本上是为特定的目的(如宗庙祭祀)而写作、在特定场合中使用的乐歌。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诗经》既然最初主要用于典礼、娱乐等场合,那么酒在其中就是不可缺少的。

《诗经》305篇,“酒”字共出现了63次,一方面说明,只有在农业生产相对发达、有更多剩余粮食的基础上,大量地酿酒、饮酒才能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说明,当人们对酒的认识逐步加深时,酒才可能被大量写入诗歌作品中去。

《国风》160篇,其中共出现“酒”字7次,次数虽然不算多,但酒的表现形态却相当丰富:“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邶风〃柏舟》)。

一般认为,这首诗抒发的是一位女子自伤身世又苦于无处诉说的满腔的幽怨之情。

她坦言:不是无酒可以消忧,也不是没有地方遨游。

情到悲时,怨到深处,就是堪称“忘忧物”的酒也不能消除。

也有论者认为此诗是表现“贤臣忧谗悯乱,而莫能自远也”(方玉润《诗经原始》卷三)。

诗经论文:《诗经》酒文化研究

诗经论文:《诗经》酒文化研究

诗经论文:《诗经》酒文化研究【中文摘要】《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这些诗歌包含了春秋中叶之前人们的生活面貌、社会风俗、政治秩序等方面的场景,从这部作品几乎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全貌。

这正是这部书的价值所在。

历代对《诗经》的研究可以说涉及的面宽而广,本文试图从《诗经》中酒这一角度出发来研究先秦时代的文化。

全文主体部分共分三章。

第一章主要是对《诗经》中涉及到“酒”的诗篇进行梳理。

其中介绍了中国古代酒之起源,并详细梳理出了《诗经》中与“酒”有关的章句以及《诗经》中所记载的各种酒器。

据笔者统计,《诗经》中涉及到“酒”的诗篇有35篇,《诗经》的105篇《雅》中,“酒”字出现50次,其中《小雅》74篇,出现“酒”字39次,《大雅》31篇,出现“酒”字11次;《颂》40篇中,“酒”字共出现6次。

如此高的出现频率充分展现出了当时的酒文化现状。

《诗经》中共涉及到大概16种酒器,通过对酒器材料的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酒器的不同使用场合、不同种类和不同质地,反映出的是不同的文化韵味,尤其是显示出了森严的等级秩序。

第二章主要从“礼”这一角度出发,对《诗经》所体现的酒文化进行论述。

论文对《诗经》中的饮酒诗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笔者将其分为不具备礼仪性质的饮酒诗和十分讲究礼仪性质的饮酒诗两大类进行了论述。

结合《小雅·宾之初筵》和《大雅·行苇》比较完整地再现了当时饮酒的全过程,并深入分析了《诗经》中所体现的乡饮酒礼和燕礼。

乡饮酒礼的是被用作赞美宾客,表达礼贤下士的思想,最主要的是在整个仪式中,充分发挥了礼的规范作用,有效地约束了众宾客在饮酒过程的言行举止。

通过燕礼与乡饮酒礼的比较,可以看出,燕礼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乡饮酒礼演化而来的,二者虽然相似但绝不是雷同。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诗经》中的酒德文化。

首先论述了《诗经》之前的酒德文化,周初统治者吸取殷人纵酒亡国的教训,周建立之初便积极实施戒酒的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论文:《诗经》酒文化研究【中文摘要】《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记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这些诗歌包含了春秋中叶之前人们的生活面貌、社会风俗、政治秩序等方面的场景,从这部作品几乎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全貌。

这正是这部书的价值所在。

历代对《诗经》的研究可以说涉及的面宽而广,本文试图从《诗经》中酒这一角度出发来研究先秦时代的文化。

全文主体部分共分三章。

第一章主要是对《诗经》中涉及到“酒”的诗篇进行梳理。

其中介绍了中国古代酒之起源,并详细梳理出了《诗经》中与“酒”有关的章句以及《诗经》中所记载的各种酒器。

据笔者统计,《诗经》中涉及到“酒”的诗篇有35篇,《诗经》的105篇《雅》中,“酒”字出现50次,其中《小雅》74篇,出现“酒”字39次,《大雅》31篇,出现“酒”字11次;《颂》40篇中,“酒”字共出现6次。

如此高的出现频率充分展现出了当时的酒文化现状。

《诗经》中共涉及到大概16种酒器,通过对酒器材料的整理,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酒器的不同使用场合、不同种类和不同质地,反映出的是不同的文化韵味,尤其是显示出了森严的等级秩序。

第二章主要从“礼”这一角度出发,对《诗经》所体现的酒文化进行论述。

论文对《诗经》中的饮酒诗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笔者将其分为不具备礼仪性质的饮酒诗和十分讲究礼仪性质的饮酒诗两大类进行了论述。

结合《小雅·宾之初筵》和《大雅·行苇》比较完整地再现了当时饮酒的全过程,并深入分析了《诗经》中所体现的乡饮酒礼和燕礼。

乡饮酒礼的是被用作赞美宾客,表达礼贤下士的思想,最主要的是在整个仪式中,充分发挥了礼的规范作用,有效地约束了众宾客在饮酒过程的言行举止。

通过燕礼与乡饮酒礼的比较,可以看出,燕礼在很大程度上是从乡饮酒礼演化而来的,二者虽然相似但绝不是雷同。

第三章主要探讨了《诗经》中的酒德文化。

首先论述了《诗经》之前的酒德文化,周初统治者吸取殷人纵酒亡国的教训,周建立之初便积极实施戒酒的政策。

《尚书·酒诰》篇的核心要旨,是引导人们用政治形态观念去审视饮酒活动,把饮酒行为与国家治乱现象相联系,并由此形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饮酒亡国”论或“酒祸”论的基本酒德政治意识。

在此基础上探讨《诗经》中所蕴含的酒德文化,《诗经》中对饮酒的态度已不像《尚书·酒诰》中那么严厉,在《诗经》中出现了一些“酒鬼”形象和一些具有酒趣意味的诗篇。

但这并不是说“《诗经》时代”己无酒德可言了,相反“酒德”与“酒礼”互为表里,共同规范着人们的饮酒行为。

具体表现在《诗经》酒诗在殷周孝性理念的感染下,更关注的是宴饮双方的人格和道德评价,这一标准制约着人们的言行举止,也为以后儒家以“礼”为行为准则的思想原型埋下了深远的伏笔。

【英文摘要】”Book of Songs” is the first collection of poems, including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to the record from the middle of the three hundred and five spring and poetry, these poems contain people’s lives before the middle Spring and Autumn landscape, social customs, political order, etc.scenes from this work is almost that time of dialysis to the social picture. This is the book’s literary value. History of the “Book of Songs” research can be said to involve the wide and extensive, this is trying to “Book of Songs”in the wine that perspective to the culture of pre-Qin era.The main part of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on the “Book of Songs” related to “wine” to sort out the poems. Which describes the origin of wine in ancient China, and more came out of the “Book of Songs”in the “wine”relevant Chapters and the “Book of Songs” recorded in a rich and diverse variety of wine. According to my statistics, “Book of Songs” related to “wine” of the Psalms are 35, “Book of Songs” 105 “Ya”, the “wine” word appears 50 times, including “Xiao Ya,” 74, a “ wine “word 39 times,” Daya “31, a” wine “word 11 times. Such a high frequency of the wine culture was fully demonstrated the status quo. “Book of Songs” Communist involves more than 20 wine, wine by the collation of material, can draw the followingconclusions:different types, different textures and different combinations using the occasion to reflect different forms of cultural flavor, in particular, shows a strict hierarchical order.The second chapter from the “gift” that perspective,the “Book of Songs” embodied in the wine culture were discussed. Papers of “The Book of Songs” in the poem were simply drinking classification, the author does not have to be divided into the nature of the drinking etiquette is etiquette nature poetry and drinking poems are discussed in two categories. With “Bin the beginning of the feast,” and the “reed”was more complete represent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drinking and blessing, and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Book of Songs”as reflected in this ritual, and Yan Li. This ritual is to be used more praise guests, courteous expression can be used for solid state such as Pong, but most notably in the ceremony,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ritual norms, effective restriction on the guests in the demeanor during drinking. Yan Li by comparison with this ritual, we can see, Yan Li Tai largely evolved from this ritual, but they will not be identical between the two.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the “Book of Songs” in the German wine culture. First with the Xia, Shang and Chou dynasties folk discusses the “Book of Songs,”the wine before the German culture, weekly drunken Yin Dynasty rulers learned the lessons of subjugation, Zhou Jianli the beginning of the alcohol policy will be actively implemented. “Book·Wine Patent,” the core thrust of articles is to guide people toexamine the concept of a political form of wine affairs, the phenomenon of drinking behavior is linked with the national order, and disorder, and thus the formation of national political life, “drinking subjugation” of or “alcohol abuse” of German political consciousness the basic wine. On the basis of “Book of Songs” contained in the German wine culture, “Book of Songs”feature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of German wine is full of human relations and ethics approval and recognition of one God.【关键词】诗经酒礼酒德【英文关键词】Book of wine gift wine Germany 【目录】《诗经》酒文化研究摘要4-6Abstract6-7引言9-11第一章《诗经》中的酒描写11-26第一节中国古代的酒11-14第二节《诗经》中的酒14-18第三节《诗经》中的酒器18-26第二章《诗经》酒礼文化研究26-41第一节礼的起源26-28第二节从《诗经》中的饮酒诗看饮酒礼28-41一《诗经》中饮酒诗的分类28-32二从《宾之初筵》和《行苇》看饮酒礼32-35三《诗经》中的乡饮酒礼35-38四《诗经》中的燕礼38-41第三章《诗经》酒德文化研究41-46第一节《诗经》之前的酒德41-43第二节《诗经》中的酒德43-46结语46-47参考文献47-48附录48-52一主要参考书目48-50二主要参考论文50-52后记52-53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