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课件
合集下载
过万重山漫想· ppt课件
14
夔门
漫 古怪念头 思绪延展
想 再想下去 思想飞去
险雄奇
船过三峡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 首
时间早、工具陋 阻力大、前途险
困难 创 精 神
无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
人 迷茫
喜悦
现实——远古——未来——现实
15
以过三峡的行踪为线索
16
研读课文 仔细品味
(一)研析第一部分
17
了解长江三峡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 峡的总称。全长193公里。 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
的畅想。学习本文,主要是把握作者“漫想”的思 路,体会文章的主旨。
5
6
刘征,本名刘国正。1926年生, 北京人,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 家。曾任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 会长。
7
这篇文章写于1980年,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 刚刚启动,许多领域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进取,可以 说中国当时正如一条在奔涌大江中急速行驶的大船。 它是驶向往古,还是奔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 驶入仙界,不但是作者,当时的每一位中国人心中 都存有这个疑问,可以说本文作者在一个大的社会 历史背景之下,进行了一次探索和思考,然后怀着 严肃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写下了这篇文章。所以 这篇文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打上了深深的时代 烙印。
比喻,将抽象的“历史”比作具体的“飞鸟”; 从思路上转入对人类历史上更多的“第一个”的 漫想
29
思考:作者先后联想到哪些“第一个”? 这些“第一
个”有什么共同点?对人类历史的前进有怎样的作用?
第
一
个
人
穿 过
三
峡
的
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
第一个骑上马背的人
夔门
漫 古怪念头 思绪延展
想 再想下去 思想飞去
险雄奇
船过三峡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 首
时间早、工具陋 阻力大、前途险
困难 创 精 神
无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
人 迷茫
喜悦
现实——远古——未来——现实
15
以过三峡的行踪为线索
16
研读课文 仔细品味
(一)研析第一部分
17
了解长江三峡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 峡的总称。全长193公里。 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
的畅想。学习本文,主要是把握作者“漫想”的思 路,体会文章的主旨。
5
6
刘征,本名刘国正。1926年生, 北京人,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 家。曾任全国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 会长。
7
这篇文章写于1980年,改革开放在中国大地上 刚刚启动,许多领域都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进取,可以 说中国当时正如一条在奔涌大江中急速行驶的大船。 它是驶向往古,还是奔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 驶入仙界,不但是作者,当时的每一位中国人心中 都存有这个疑问,可以说本文作者在一个大的社会 历史背景之下,进行了一次探索和思考,然后怀着 严肃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写下了这篇文章。所以 这篇文章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打上了深深的时代 烙印。
比喻,将抽象的“历史”比作具体的“飞鸟”; 从思路上转入对人类历史上更多的“第一个”的 漫想
29
思考:作者先后联想到哪些“第一个”? 这些“第一
个”有什么共同点?对人类历史的前进有怎样的作用?
第
一
个
人
穿 过
三
峡
的
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
第一个骑上马背的人
过万重山漫想PPT课件
段落朗读:
1、 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 作者进入三峡后,集中笔墨写了哪四 个景观?目的是什么?
空间、江流、 目的:突出山高 高山、太阳
2、作者是怎样描写山高的?
(1)正面写山:四个“有的”幻灯片5.ppt
(2)侧面写山:空间狭小、江流狂暴、太
阳隐去、落进另一个天地
.
18
研读第二部分
.
19
作者的漫想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默读课 文第二部分,思考作者漫想到哪些内容?
千百年后人们对我们的评价
所感(14、15)感到未曾有过的喜悦
.
8
思考:
引起作者漫想的起点在何处?终点 又在何处?
• 起点:夔门 • 终点:船过三峡
.
9
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展 开联想的语句?
• (1)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 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思维的起点 )
• (2)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 边无际地延展开去。(思维的展开)
联翩的浮想,即作者有感于三峡的
壮美景色而任自己的思绪穿越古往
今来。
.
3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4
文章写的是三峡的观感,为何题目 叫“过万重山”?
“过万重山”是从李白的《朝辞白 帝城》“轻舟已过万重山”引用过来的 。文章不用“三峡”而取“万重山”之 意,目的是突出三峡山势险峻,万山重 重的特点,为下文隐喻经历千难万险设 下一个伏笔。
• (3)再想下去。(思维的延伸)
• (4)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思维的深化)
.
10
梳理文章的思路:
过万重山漫想__ppt课件
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它西起四 川省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南津关, 全长约204千米。 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最峡新版整相理p间pt ,水流湍急。 5
滔滔江水如万马奔腾,
咆哮东去,惊涛拍岸,气势磅礡 。
最新版整理ppt
6
又称夔峡 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全长8公里, 在三段峡谷中,它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 色也最为雄奇壮观。其“雄”首先是山势之雄。 游人进入峡中,但见两岸险峰上悬下削,如斧劈 刀削而成,恰似一扇屋门,紧锁长江。山似拔地 来,峰若刺天去。峡中主要山峰,有的高达1500 米。瞿塘峡中河道狭窄,河宽不过百余米。最窄 处仅几十米,这使两岸峭壁相逼甚近,更增几分 雄气。
“三峡”象征:等待人们去征 服、去开拓的未知领域。
“第一个”象征:在未知领域里,敢为人先, 不怕困难和失败的人。
最新版整理ppt
26
. 6.课文的结尾,作者表明“我感到了第一个
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这里指的各是什么样的喜悦?
7.结合全文来看,文章从“艰险”到“喜 悦”,其中包含着一个什么哲理
最新版整理ppt
7
巫峡以巫山得名。它幽深秀丽,千姿百态,以 俊秀著称天下。峡谷内长年云遮雾绕,细雨蒙蒙, 及易形成巫山云雨的奇妙景观。谷深峡长,奇峰突 兀,江流曲折,百转千回,船行其间,宛若进入奇 丽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叹为观止。
最新版整理ppt
8
神女峰在长江北岸。 巫峡的江水绕着她转了
一个大弯,才依依不 舍地向东流去。
• 找出文中作者展开联想的语句,梳理文章的 总体思路。
以夔门为起点,由万重山的奇险,想到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想象他当年
遇到的种种困难,追溯上去,进而想到远古
滔滔江水如万马奔腾,
咆哮东去,惊涛拍岸,气势磅礡 。
最新版整理ppt
6
又称夔峡 是三峡中最短的一个峡,全长8公里, 在三段峡谷中,它最短,最狭,最险,气势和景 色也最为雄奇壮观。其“雄”首先是山势之雄。 游人进入峡中,但见两岸险峰上悬下削,如斧劈 刀削而成,恰似一扇屋门,紧锁长江。山似拔地 来,峰若刺天去。峡中主要山峰,有的高达1500 米。瞿塘峡中河道狭窄,河宽不过百余米。最窄 处仅几十米,这使两岸峭壁相逼甚近,更增几分 雄气。
“三峡”象征:等待人们去征 服、去开拓的未知领域。
“第一个”象征:在未知领域里,敢为人先, 不怕困难和失败的人。
最新版整理ppt
26
. 6.课文的结尾,作者表明“我感到了第一个
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这里指的各是什么样的喜悦?
7.结合全文来看,文章从“艰险”到“喜 悦”,其中包含着一个什么哲理
最新版整理ppt
7
巫峡以巫山得名。它幽深秀丽,千姿百态,以 俊秀著称天下。峡谷内长年云遮雾绕,细雨蒙蒙, 及易形成巫山云雨的奇妙景观。谷深峡长,奇峰突 兀,江流曲折,百转千回,船行其间,宛若进入奇 丽的画廊,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叹为观止。
最新版整理ppt
8
神女峰在长江北岸。 巫峡的江水绕着她转了
一个大弯,才依依不 舍地向东流去。
• 找出文中作者展开联想的语句,梳理文章的 总体思路。
以夔门为起点,由万重山的奇险,想到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想象他当年
遇到的种种困难,追溯上去,进而想到远古
《过万重山漫想》讲课讲课课件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上三峡 李白
• 巫山夹青天, • 巴水流若兹。 • 巴水忽可尽, • 青天无到时。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文章结构(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行文的原因:“第一次”面对 神奇而险峻的奇景,“漫想”由此开端。
第二部分:[3-9]作者漫想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第三部分:[10-12]作者由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想到
无数“第一个人”,想到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 第四部分:[13-14]作者思路由往昔回到现实,畅想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
瞿 塘 峡 三 峡 第 一 峡
夔门天下雄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三 峡 此 为 魁
若 言 风 景 异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
三 峡 第 二 峡 巫 峡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绮丽幽深,诗情画意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
川 东 门 户 巫 山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云雨巫山十二峰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神 女 应 无 恙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
巫 峡 第 三 峡 西 陵 峡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源自 滩 多 水 急《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屈原纪念馆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屈 原 塑 像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上三峡 李白
• 巫山夹青天, • 巴水流若兹。 • 巴水忽可尽, • 青天无到时。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文章结构(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行文的原因:“第一次”面对 神奇而险峻的奇景,“漫想”由此开端。
第二部分:[3-9]作者漫想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第三部分:[10-12]作者由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想到
无数“第一个人”,想到人类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 第四部分:[13-14]作者思路由往昔回到现实,畅想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
瞿 塘 峡 三 峡 第 一 峡
夔门天下雄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三 峡 此 为 魁
若 言 风 景 异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
三 峡 第 二 峡 巫 峡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绮丽幽深,诗情画意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
川 东 门 户 巫 山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云雨巫山十二峰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神 女 应 无 恙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
巫 峡 第 三 峡 西 陵 峡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源自 滩 多 水 急《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屈原纪念馆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屈 原 塑 像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课件
过万重山漫想 语文课件
种首创精神,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结构内容
一、(1—2)所见 面对三峡神奇而险峻的奇景,“漫想”由此开端。 二、(3—13)所想 想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遇到的种种困难,进而联想 到历史上无数的“第一个”。 三、(14-15)所感 结束“漫想”,抒发穿越三峡的喜悦之情。
思 考
不仅仅自然界中有三峡,人类社会是也有“三峡”,人 类个体成长过程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三峡”。同学们思考一下,你的 成长历程中需要穿过哪几处“三峡”?你将如何穿越?
解 题
万重山:三峡。
漫 想:随意、不受约束地畅想。
过万重山漫想:是写作者经过万重山时飞 跃的神思、联翩的浮想,即作者有感于三
峡的景色而任自己的思绪穿越古往今来。
整体感知
1.作者感受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2.思考作者漫想的内容有哪些?
关于三峡
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全长一 百九十三公里。它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峡谷,被誉
为山水画廊,也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瞿塘峡最短,全长八公里。又称夔峡,为长
江三峡第一峡。景色雄伟壮丽。
巫峡为长江三峡第二峡。峡长四十五公里, 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幽深秀丽,像一条美不 胜收的山水画廊。
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七 十公里。其特点是滩多水急。
三峡风光
长河落日
夔门雄姿
清谈者
酣睡者
摇头者 叹气者
彷徨者
哭泣者
千百年后,人们看 我们今天所从事的 事业,会崇敬我们 的精神。
历史的脊梁
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浏览课文6-9自然段
用独木船穿过三峡,简直难以想象,可是那第一个人就是
毫不含糊地这么做的。 然而,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微微一笑,还是登上了独木船。 他不知道,也没有想。他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 界。于是,他用竹篙一点,独木船开动了…… (排比)
过万重山漫想·ppt
和自己。
漫想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 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漫想的意义
01
漫想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帮助我们 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02
漫想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从而 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03
漫想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 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表层漫想
基于直观的感受和经验,对事物进行简单的联想和想 象。
中层漫想
在表层漫想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探究 事物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深层漫想
超越中层漫想,对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进行哲学思考和 探索,揭示事物的终极意义和价值。
漫想的深度
浅层漫想
局限于表面现象的描述和解释,缺乏对事物内在本质的深入挖掘 。
人生经历的触发
个人经历、情感变化、社会事件等都 可能成为漫想的起点,人们在经历这 些变化时,往往会思考人生的意义、 价值等。
漫想的主题
01
02
03
生命的意义
漫想常常涉及到对生命意 义的思考,包括生命的起 源、目的、意义等。
宇宙的奥秘
漫想也常常涉及到对宇宙 奥秘的思考,包括宇宙的 起源、结构、演化和终极 命运等。
中层漫想
深入挖掘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问题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 分析。
深层漫想
对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揭示事物的内在逻辑 和价值体系。
04 漫想的结论
漫想的总结
漫想是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思 考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 维,激发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应
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漫想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联系 和可能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过万重山”的内涵
漫想可以帮助我们放松身心,减 轻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漫想的意义
01
漫想可以激发我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帮助我们 更好地认识世界和自己。
02
漫想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创意和解决方案,从而 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03
漫想可以培养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 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
表层漫想
基于直观的感受和经验,对事物进行简单的联想和想 象。
中层漫想
在表层漫想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推理,探究 事物的内在规律和联系。
深层漫想
超越中层漫想,对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进行哲学思考和 探索,揭示事物的终极意义和价值。
漫想的深度
浅层漫想
局限于表面现象的描述和解释,缺乏对事物内在本质的深入挖掘 。
人生经历的触发
个人经历、情感变化、社会事件等都 可能成为漫想的起点,人们在经历这 些变化时,往往会思考人生的意义、 价值等。
漫想的主题
01
02
03
生命的意义
漫想常常涉及到对生命意 义的思考,包括生命的起 源、目的、意义等。
宇宙的奥秘
漫想也常常涉及到对宇宙 奥秘的思考,包括宇宙的 起源、结构、演化和终极 命运等。
中层漫想
深入挖掘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对问题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的 分析。
深层漫想
对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揭示事物的内在逻辑 和价值体系。
04 漫想的结论
漫想的总结
漫想是一种自由、无拘无束的思 考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拓展思 维,激发创造力,从而更好地应
对生活中的挑战和机遇。
漫想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联系 和可能性,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过万重山”的内涵
《过万重山漫想》课件
第二章:作品解读 深入解读《过万重山漫想》的情节、人物和语言
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课程大纲
第三章:文学价值与 影响
探讨该作品的文学价 值和艺术贡献
分析《过万重山漫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02
《过万重山漫想》的作者及创 作背景
作者介绍
01
02
03
简介
刘征,原名刘国正,1926 年出生于湖南湘阴,著名 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 家。
03
文章主题分析
万重山的象征意义
万重山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 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人们去 克服和超越。
万重山也象征着自然环境的险恶和艰 难,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去 面对。
漫想的含义和作用
漫想是指不受约束的自由联想,它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思考和 探索问题的本质。
在《过万重山漫想》中,漫想的作用是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 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文章的主题思想
《过万重山漫想》的主题思想是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 和毅力去克服,并且要敢于自由联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获得更深刻的 理解和认识。
文章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认为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才能实现 自我超越和成长。
04
文章结构与写作手法
文章结构分析
开头部分
教育背景
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文学成就
刘征的诗和杂文都有深远 的影响,其中《过万重山 漫想》一文广受赞誉。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正 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 ,百废待兴,急需解放思 想、开拓创新。
个人背景
刘征在长江三峡游览时, 面对万重山,心潮澎湃, 思绪万千,深感时代巨变 ,创作冲动强烈。
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课程大纲
第三章:文学价值与 影响
探讨该作品的文学价 值和艺术贡献
分析《过万重山漫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02
《过万重山漫想》的作者及创 作背景
作者介绍
01
02
03
简介
刘征,原名刘国正,1926 年出生于湖南湘阴,著名 语文教育家、诗人、杂文 家。
03
文章主题分析
万重山的象征意义
万重山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难 和挑战,这些困难和挑战需要人们去 克服和超越。
万重山也象征着自然环境的险恶和艰 难,需要人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去 面对。
漫想的含义和作用
漫想是指不受约束的自由联想,它可以帮助人们深入思考和 探索问题的本质。
在《过万重山漫想》中,漫想的作用是引导读者从不同的角 度思考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文章的主题思想
《过万重山漫想》的主题思想是鼓励人们在面对人生的困难和挑战时,要有勇气 和毅力去克服,并且要敢于自由联想,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以获得更深刻的 理解和认识。
文章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认为只有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才能实现 自我超越和成长。
04
文章结构与写作手法
文章结构分析
开头部分
教育背景
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 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文学成就
刘征的诗和杂文都有深远 的影响,其中《过万重山 漫想》一文广受赞誉。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正 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 ,百废待兴,急需解放思 想、开拓创新。
个人背景
刘征在长江三峡游览时, 面对万重山,心潮澎湃, 思绪万千,深感时代巨变 ,创作冲动强烈。
《过万重山漫想》公开课课件
此时的“三峡”已经不再是实际上 的“三峡”了,而是代表了人类历 史进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阻力。
漫想3:、作者对于历史上的无数第一个的首创精神给以高 度的赞扬这种精神的价值只在历史吗?文章有没有谈到它的 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
14段,作者同时也表达了我 们应该发扬这种精神,不断开 拓领域,探索成功,为子孙后 代做榜样
连绵起伏的高山有的有的神奇的光束拟人排比比喻比喻小时候对应直到今年神往才有机会第一次突出了对穿过三峡向往已久机会可贵我们的船开向哪里是回到远古还是驶向未来是堕入地府还是飞向仙界深思飞越的漫想想到第一个穿过山峡的人想到人类漫长的历史中无数第一个想到千百年后的人对我们的评价语言中一切华丽辞藻都黯然失色变成了哑子
作者是在什么情形之下开始漫想的?又 是在什么时候中断漫想,被拉回现实的 ?
起点——夔 门(触景生 情)
终点——船出 万重山见到的奇 景 第二部分(3-14):写神思飞越的漫 想。 第三部分(15-16):过山后的喜悦
游山峡, 赏奇景
导游解说词
朝发白帝城
(唐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过万重山漫想
作者:刘 征
写于1980年12月
万重山:源于李白《朝辞白帝
城》,目的是突出山峡山势险峻, 万山重重的特点。 漫想:不受拘束的,超越时空 的遐想。
刘征,本名刘国正,曾用笔名牛小白, 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曾担任中华诗 词学会副会长、全国中语会名誉理事长,主 要创作诗歌、杂文。他的杂文针砭时弊,见 机而发,把握时代,表明方向。著作有《刘 征十年集》《刘征文集》等。
所见——奇、险 所想—
第一个过三峡的人 无数个第一个
所得——未曾有过的喜悦
过万重山漫想 PPT课件 20 人教版
•
8、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
•
9、永远不要逃避问题,因为时间不会给弱者任何回报。
•
10、评价一个人对你的好坏,有钱的看他愿不愿对你花时间,没钱的愿不愿意为你花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
12、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因为你失意时会需要他们。
•
13、人生最大的错误是不断担心会犯错。
•
14、忍别人所不能忍的痛,吃别人所不能吃的苦,是为了收获别人得不到的收获。
•
15、不管怎样,仍要坚持,没有梦想,永远到不了远方。
•
16、心态决定命运,自信走向成功。
•
17、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
18、励志照亮人生,创业改变命运。
•
•
63、彩虹风雨后,成功细节中。
•
64、有些事你是绕不过去的,你现在逃避,你以后就会话十倍的精力去面对。
•
65、只要有信心,就能在信念中行走。
•
66、每天告诉自己一次,我真的很不错。
•
67、心中有理想 再累也快乐
•
68、发光并非太阳的专利,你也可以发光。
•
69、任何山都可以移动,只要把沙土一卡车一卡车运走即可。
19、就算生活让你再蛋疼,也要笑着学会忍。
•
20、当你能飞的时候就不要放弃飞。
•
21、所有欺骗中,自欺是最为严重的。
•
22、糊涂一点就会快乐一点。有的人有的事,想得太多会疼,想不通会头疼,想通了会心痛。
•
2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是谁? 什么时候穿过?
用什么交通工具?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所受的精神压力。 所拥有的知识水平。
奇险之景
第 第 难 千百 一 一 以 年后 个 个 数 人们 穿 使 计 崇敬 过 用 的 我们 三 石 第 的精 峽 器一 神 的 的个 人人
由点到面
由具体到抽象
开拓意识,首创精神
自由讨论:
不仅仅自然界中有三峡,人类社会是 也有“三峡”;不仅仅人类历史进程中有 “三峡”,人类个体成长过程中也有“三 峡”。同学们思考一下,你的成长历程中 穿过哪几处“三峡”?你是如何穿越的?
原始的独木船
2. 精神上的压力
舆论:嘲笑、反对、劝阻
3. 路途的艰险 4. 认识的局限
作者由“第一个穿过三峡 的人”又进一步联想到了哪 些第一人?
作者先后想到哪些“第一个”?
• 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 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 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 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 • 第一个跨上马背的人
主题讨论:
自由朗读,小组讨论
1、作者分别漫想了哪些内容? 2、作者漫想的思路是什么?
思路梳理:
古怪念头: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 思绪延展: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呢?
使用的什么交通工具呢?
再想下去:第一个所承受的精神负担。
他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呢?
作者想象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哪些困难?
• 1. 物质的简陋
而产生的超越时空的畅想。
预习检测:
夔门(kuí) 耸峙( zhì) 欹侧( qī ) 脊梁( jǐ ) 篙工(gāo) 抟(tuán) 坼( chè ) 燧( suì) 翎( líng) 端倪(ní) 啃噬( shì) 怯弱( qiè )
自由朗读,小组讨论
1、课文中找出作者游踪的句子 2、课文中找出标志作者漫想展开的句子
过万重山漫想
作者:刘 征
教学目标:
一、理清作者漫想的思路 二、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长江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总称。以 其险峻的地形、绮丽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 名胜古迹称著于世,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它西起 四川省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南津关, 全长约193千米。 两岸悬崖绝壁,江中滩峡相间,水流湍急。
过万重山
夔门
船过三峡
两岸 奇景
(所见)
漫想
(所 想)
现实
(所得)
没有限制的、不拘形式地随穿过三峡的人是谁? 2、穿三峡的时间。 (早)
穿三峡的工具。 (陋)
3、所承受的压力。 (大)
当时的知识水平。(低)
4、第一个穿三峡的人
第一个“穿三峡”的人 。 “三峡”:艰难险阻、未知领域
——
瞿 塘 峡 三 峡 第 一 峡
夔门天下雄
——
三 峡 第 二 峡 巫 峡
——
川 东 门 户 巫 山
——
巫 峡 第 三 峡 西 陵 峡
轻舟已过万重山
题解:
《过万重山漫想》
万重山:指的是三峡,这三个字体 现三峡山势险峻,万山重重的特点。
漫想:即随意地、不受拘束地畅想。
《过万重山漫想》 就是作者在穿过三峡时
这些第一人有什么共同 点?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他想歌颂什么?
这些“第一个”有什么共同点?
• 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 • 有探索精神。 • 不怕困难,不怕失败。 • 意志坚定。 • 有开拓精神。
品味
作者笔下的“三峡”象征着代表 着人类已经跨越和将要跨越的各个 领域的高峰。“第一个穿越三峡的 人”象征这人类创造历史的意志和 力量。所以,作者向我们讴歌、赞 颂一种不怕风险,勇于开拓的首创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