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过万重山漫想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认知过度句、段及文中丰富的联想,从而理清作者的“漫想”思路。

2.结合思路,深入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3.学习我们祖先勇于探索,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思路,提高文章贯通、语言连贯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中意义含蓄的句子。

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自读指导]

一、导语(同时出示投影《三峡》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江河,耸峙的山峦,给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笔意与灵感!郦道元说:“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阴天蔽日”,李白说:“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那么作家刘征过三峡时又有什么新的感想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过万重山漫想》。

二、解题

提问:从课题来看,本文时一篇散文,谁能解释一下“漫想”呢?

明确:“漫想”从字面上理解时“不受约束地想”“随便地想”之意,但是从课题来看,它不等于“乱想”“瞎想”。它受着“过万重山”的限制,是作者过万重山时,超越时空的遐想。

三、把握课题思路,整体理解内容

1.放录音。

2.学生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情形下开始漫想的?又是在什么时候中断“漫想”,拉回现

实的?

明确:带着神往之情的作者在穿过三峡时,看到了狂暴的江流,连绵起伏的高山,以及高山缺口处伸出几道光束所营造的神气境界。面对奇景,作者神经受到强烈的触动。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头脑里一片空白,也就恰在此时,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开始了对三峡的“漫想”。直到船过三峡,作者才收住“漫想”的野马,回到了现实。

3.学生通览全文,找出文中说明作者产生联想的句子。

明确:(1)头脑里一无所有。就在这原始状态的空白中,一个古怪的念头跳了出来;(2)于是,我的思绪,如同被疾风牵引着,无边无际地延展开去;(3)再想下去;(4)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

4.学生通读全文,画出“漫想”内容,理清全文思路。

明确:全文思路紧扣课题,以船出夔门为起点,由万重山(三峡)的奇险,先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是谁”;再“延展”到“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以及“使用什么交通工具”;然后再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第一个”。甚至他会“想些什么呢?”;接着“思想向着更遥远空间和时间飞去”,想到历史上的无数第一个;再接着时间再往未来推移,想到千百年后人们也将崇敬我们的精神;最后以穿过三峡为思路起点,落在阅尽险峻之后的喜悦上,结束了“漫想”。

5.学生思考:作者“漫想”了好多关于“三峡”以及与“三峡”有关的内容,主要想说明什么?

明确:通过“漫想”,作者想要讴歌知难而进心无旁念,敢于冒险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首创精神,在未来事业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四、训练理清局部思路

1.作者想象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所面临的困难之间有什么联系?可否将内容打乱?为什么?

明确: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着三个方面的困难。第一是物质方面,先推断第一次穿过三峡的时间,由此推断所用的交通工具,只能是原始的简陋的独木舟。第二是舆论方面的,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面临形形色色的舆论阻力。第三是知识方面,由于认识的局限,存在极大的盲目性,因而带有极大的冒险性。这几个问题之间,是一种由浅入深的关系,顺序不可调换。这样安排更能体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不畏艰险,奋然前行的执着意念。

2.学生讨论:文章第11段中的一组问句之间有什么联系?与文章的总体思路有什么联系?

明确:“这江水是在什么时候凿开三峡的呢?它的源头为什么总是无穷无尽,它的流动为什么总是无止无休,它的去处为什么总是不盈不溢呢?”这两个句子说明了自然的神秘与伟大,而“当它以摧山坼地之力凿开三峡洋洋东去之时,可曾想到后来竟变成那渺小的生物——人的跨下坐骑么?”一句则说明了人类战胜自然的无穷力量。这样写是因为作者的思想将要“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漫想”到人类历史无数个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所以说本段的思路与全文的思路仍是一脉相通的。

五、结合文意体会几个关键句的妙处

1.解读下列文字:“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人类的历史,对于我本来如同远在云天之上,不可端倪的飞鸟,此时忽如栖落在手指上,简直可以数一数它的翎毛。

明确:首先这两句表达很形象,第一句借用《庄子》中的话来形容自己的思想活动,范围极为高远。第二句运用比喻,将抽象的“历史”比作具体的“飞鸟”,生动传神。其次,从思路上转入对人类更多“第一个”的“漫想”,顺畅自然。

2.解读文章第12段中的两个“三峡”。

明确:本段中的“三峡”都加上引号,表示一种特殊的含义。表明此处的“三峡”不是实际中的长江三峡,不是一个地理名词,而是历史发展中的那种“阻碍”,是人们已经跨越各个领域的高峰,“三峡”已成为一种“象征”。作者的“漫想”从实在的三峡跳到了抽象的三峡,意境由此变得开阔、深邃。

3.解读“我感到了第一个穿过三峡得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明确:这里的“喜悦”是作者阅尽艰险的喜悦,是领悟无数个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三峡”精神的喜悦。从全文思路看,这句话是思路的终点,自然带有总结性,是作者第一次穿越三峡的感受。这两种喜悦,一是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曾经”有的,一是他“未曾”有的。“曾经感受到的必定是他经历过的,那就是穿过三峡的胜利和喜悦,即与古人相通的征服自然、领略无限风光的自豪感。“未曾”感受到的自然是他不曾经历的,即古人未曾经历的今人所从事的伟大事业所带来的喜悦。

六、小结

当作者穿行三峡过万重山的时候,面对奇景,展开“漫想”。凭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他想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思绪在广袤的时空中飞翔,想到远古许许多多的“第一个”。正是“第一个”排除万难,开拓道路,历史才“昂然向前”。热情讴歌了知难而进、敢为天下先的首创精神,期望人们发扬首创精神,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