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散文风格概说
周作人言志派散文特点
周作人言志派散文特点
1. 周作人言志派散文那叫一个随性啊!就像咱平时跟朋友闲聊似的,比如在《雨天的书》里,他就那么自然而然地讲述着生活琐事,毫无做作之感,这多亲切呀!
2. 周作人言志派散文特别注重个人感受的表达,哎呀,那简直就是把内心袒露得淋漓尽致嘛!像《乌篷船》里对水乡生活的细腻感受,不就像咱自己回忆美好经历时一样吗?
3. 它的文字质朴得很嘞!就如同一位老街坊在和你唠嗑,没有华丽的词藻却照样吸引人。
你看看《故乡的野菜》,那平实的语言,却蕴含着深深的情感呐!
4. 周作人言志派散文还很有生活情趣哟!仿佛能看到他在琐碎日常中发现小确幸,就像咱在平常日子里找到那点小乐趣一样。
《喝茶》中对喝茶这件小事的书写,不就是很好的例子吗?
5. 这里面的意境也营造得很妙呀!哎呀呀,就好像把你拉进了一个特别的世界。
像《苦雨》里营造出的那种氛围,是不是让你也感同身受啦?
6. 周作人言志派散文还有一种隐隐的闲适在里面呢!可不就像咱没事时那悠哉的状态嘛。
《北京的茶食》就透露出这种感觉,你说是不是?
7. 还有啊,它常常会有些小幽默小调侃呢!就跟咱朋友间开玩笑似的。
你瞅瞅《苍蝇》里面,那调侃苍蝇的样子,多有意思呀!总之,周作人言志派散文就是这么有魅力,让人读着读着就陶醉其中啦!
我的观点结论:周作人言志派散文以其随性、注重个人感受、质朴、有生活情趣、意境妙、闲适以及幽默调侃等特点,展现出独特的魅力,非常值得一读。
论周作人散文的语言风格
想只要淡淡的表示就好 ,譬如微微一笑,或者在眼光 中露出
一
种感情一一 自然,恋爱与死等可 以算是例外 ,无妨有较强
烈的表示,但也似乎 不必那样掀起鼻子露出牙齿,仿佛是要
咬人的样子 ,这种嘴脸只好放到影戏里去 ,反正与我没有关 地位 。
关键词 :周作人
语言风格 平淡朴素 简约含 蓄 幽默
风格 指 作家 、艺 术家 在 创 作 中表 现 出来 的创作 个 性 和 作
的地 方 ”, 结尾 说 到 突然 意外 地 听 到那 个 姑娘 死 于 霍乱 的噩
品 的总 体特 征 , 它是 作 家 的精 神 气质 、创 作个 性 在 作 品 中 的 耗: “ 我那时也觉得 不快 ,想象她的悲惨的死相 ,但 同时却 折 射 。0 学风 格是 作家 运用 语 言 的产物 ,语 言 是形 成文 学风 又似乎很是安静 ,仿佛心里有一块 大石头 已经放下了。” 文 格 的基 础 。文 学语 言 风 格是 文 学 风格 的重 要组 成 部 分 , 由于 周作 人 能 在文 章 里 如此 淡 化感 情 , 主要 根 于他 整 个 的人
国 现 当代 文 学 研 究
论 周 作 人 散 文 的 语 言 风 格
。郝 世 宁
摘 要:在周作人近六十年漫长艰 苦的艺术创作 实践 中,他 以平和 冲淡闲适的审美理 想为 自己追求 的艺术 目的, 成功地创造 了属于 自己的独特的充满内在 艺术的散文世界。他的散文平淡朴素,简约含蓄而又不乏幽默之感 ,在中
关于初恋的回忆,通常总是浓的,总是美的,周作人回 写日常事物 时,周作人还不断宣扬他理想的生活情趣 。他在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初稿)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摘要】:散文家周作人,性情较平和,除抗争小品文外,不少是包含着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在二十年代中散文创作上取得较大成功。
对于散文创作而言,周作人的散文“为现代散文创造了一种平和冲淡的风格”。
可以说平和冲淡是周作人始终没有放弃追求的或者说是努力靠近的创作方向和心境。
他的文章无论是随笔还是文理评论都有着心平气和说理的特点,确实很少有剑拔弩张的句子。
但他的平淡,不是不用技巧,相反倒是匠心独运,只是不露痕迹而已。
然而周作人终究还是一个复杂的人。
在其不少文章里面都寄托着正统的思想,却并不是一味的平淡无味,这些虚实,抒情性的散文不仅仅在描述真实的生活还临摹了真实生活的美与丑。
还有不少正经之作,内容相当严肃与凌厉。
【关键词】:周作人散文艺术特征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曾经是中国新青年心目中一个辉煌的名字。
他最早准确地意识到新文学的本质,那就是“人的文学”,将新文学的“人性”与旧文学的“非人性”区别开来。
他最自觉地意识到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他的《美文》实际上表达了这个意思。
因为大多数议论性的文章并不属于文学,只有那种具有艺术性质的议论性文章即美文才能算是文学,将文学与非文学作了区分。
并且他自觉地意识到文学的个体性质,他在《个性的文学》指出了文学的个性特征,将千文一面的文学和独一无二的文学作了区别。
可以看出周作人对文学确有精密周严的考虑,这在五四时代是罕见的。
即使后来的逐渐暗淡也并没有淹没他在现代散文创建上的巨大功绩。
通过他与鲁迅在“杂文小品”上的大胆尝试与辛勤实践,使这种古已有之的文体焕发出青春的活力;而对美文的倡导与创作,又给新文学开辟出了一块新土地。
他的文笔朴素流畅、舒徐自如中略带幽默和轻松,读后给人一种亲切而自然的感觉。
谁都不能否认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作出的多方面贡献,而更值得人称赞的便是他在散文创作上的突出成就。
他的小品文创作近千篇,这在我国现代散文作家中,堪称稀有。
这使得人们提起他的名字,便和“小品文”联系在一起,深植于读者心中。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点
周作人的散文艺术有其獨特的風格與特色,其作品展現了文學藝術的細膩性、審美性、表達性和感染力。
首先,周作人對自然的描繪非常情感化,他用簡單的詩抑或平靜的景物勾畫出了一段
段美好的心情,把生命中最純淨和真摯的情感們放在詩中,細細勾勒出生命中最純潔的美。
其次,周作人能夠用詩加入宗教色彩,他詩中的主題帶有一種審美的思維,非常的
精神和深遠。
同時,他的詩有著沉穩的風格,不僅使讀者感受到一種靈性的清新,也深
深吸引到讀者。
再者,周作人的詩中常會包含對於古代的懷念,他的詩行裏常常有散發著浪漫而儒雅
的氣息,那股強烈的原生性風景似乎將現代與古代融為一體。
另外,他的文字中帶著一
種輕聲細語的氣息,柔美地傳達出一份深沉之情,讓人深深地著迷。
最後,周作人的文學藝術從他的藝表中也可以看到,他以淺靜的描述賦予文字以醇厚
的風味,他細膩微妙的詩行也展現出 he的細膩情感。
他把文字化為一種純淨的詩歌,讓讀者領略到一種全然的安定與愜意,實現真理的聯想與萬事萬物的集中,為人們帶來了
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感。
為此,周作人的散文藝術不僅是近代文學界最具有影響力的文學流派,更是人們山水
情思心血結晶,用純粹的詩意抒出一種優雅感受。
它簡潔大膽,堅定而柔和,將文字的魅
力與幽微的情感密不可分的糅合在一起,形成具有鮮明特色的文學和藝術。
周作人散文“平淡”风格的文体学分析
周作人散文“平淡”风格的文体学分析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如果要推选一名最杰出的文体家,大概非周作人莫属。
而他的文体,主要的特色是平淡。
有人曾将他创造平淡美的艺术造诣同古希腊“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之美相提并论,说:“我们景仰希腊艺术的不朽的美,可是它在时间空间上都离我们太远,只有周作人在我们的国土上,为我们创造出活生生的希腊式的美,其它任何人都没有做到这个”。
[①]一定文体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但都必须通过语言的因素(所谓“语言的指纹”),所以本文主要从语言和文章方法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也就是一种比较狭义的文体学分析。
一周作人文体的平淡魅力,首先表现为语言的简单本色。
他十分欣赏文潞公为一竹园题榜,“想了半天才丢开‘绿筠潇碧’等语,找到了一个平凡老实的‘竹轩’,”为作文提供了“极大的经验”。
他认为,文章的至难之境是“本色”,文章的最高标准是“简单”:“本色可以拿得出去,必须本来的质地形色站得住脚”,而“华绮便可以稍容易,只要用点脂粉工夫就行了”。
[②]语言的本色简单,实际上包含着很复杂的内容,是深厚的功底和高超的造诣的表现。
且不论朱光潜说的“作者的心情很清淡闲散,所以文字也十分简洁”这一要“人格底子”做基础的方面,即只就语言形式本身而论,就至少包括语气、词藻、结构、修辞等项,我们试举最著名的“以极短之文达到极淡之美的典型”《雨天的书·自序一》予以分析:今年冬天特别的多雨。
因为是冬天了,究竟不好意思倾盆的下,只是蜘蛛丝似的一缕缕的洒下来。
雨虽然细得望去都看不见,天色却非常阴沉,使人十分气闷。
在这样的时候,常引起一种空想,觉得如在江村小屋里,靠玻璃窗,烘着白炭火钵,喝清茶,同友人谈闲话,那是颇愉快的事。
不过这些空想当然没有实现的希望,再看天色,也就愈觉得阴沉,想要做点正经的工作,心思散漫,好象是出了气的烧酒,一点味道都没有,只好随便写一两行,并无别的意思,聊以对付这雨天的气闷光阴罢了。
冬雨是不常有的,日后不晴也将变成雪霰了。
浅析周作人散文风格
浅析周作人散文风格前言以往提到周作人最先想到的便是其在政治上的偏离,直到上学期偶然借阅了钱理群所著《周作人》传,莫名的被这个追求平淡、孤独苦寞而又学识渊博的人所吸引。
于是开始借阅其作品。
觉得其散文也是别有味道。
尤其喜欢他在“闭户读书”时期的作品。
于是选择浅析其散文风格作为期末论文。
一方面是出于对其散文的喜爱,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对一直将其散文风格形容为“平淡”稍有疑义。
文章概要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研究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以往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评价往往都是“平淡冲和”,或者“平实冲淡”,但我本人对此并不是很赞同。
打算先了解前人对其散文风格的看法,找到自己与前人观点的异同。
通过分析周作人作品《雨天的书》、《故乡的野菜》、《苍蝇》等所包含的丰富的意味及周作人自身的性格特点来分析,希望能以此证明,用“平淡冲和”来形容周作人的散文是不准确的。
正文前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研究1、以金燕《灰色天空下的温暖一评周作人散文的创作风格》,孙艳平《论局作人散文平和冲淡的艺术风格》和刘春香《周作人散文的冲淡美》为代表,新世纪以来学术界对周作人散文中“平淡”、“冲淡”等艺术特征都给予充分言述。
2、吴仁援的《论周作人散文的风格》则开篇便明确指出用“平淡”来总结归纳周作人散文的基本特质或者整体风格都是不准确的,认为“周作人散文中透溢弥漫出的是苦涩味、流氓态、人文性、平民化、浙东气,由此而形成的其散文的显著特征是平缓、平正、平实、平易、平质”。
3、阿英在《周作人小品序》中所提到的:“平淡冲和”这正是周作人小品文的最显著的特色,也就是田园诗人所必然采取而发展到高度的形式。
就现代的小品文成果上看,在“新小品”还没有成长,而“杂感文”不能算主要的小品文的时候,周作人的小品文,在史的发展上,我们是不能不予以重大的估价的。
我个人我比较赞同吴仁援在《论周作人散文的风格》中所提出的观点:用“平淡”来总结归纳周作人散文的基本特质或者整体风格都是不准确的。
资料-“周氏兄弟”散文风格的比较
35.请简要说明周作人散文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提示:周作人的散文主要可分为杂文(议论性散文)和小品文两大类。
周作人的杂文,涉及思想、道德、文艺、政治等多方面的内容,表现出进步的政治倾向,在“五四”时期和二十年代,为中国社会的进步、思想的变革贡献了力量,是新文学散文成就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周作人的小品文,最引人注意的内容是对浙江和北京日常生活风貌和民俗的描写,表现出文字朴素、平易、不重藻饰、不刻意求工.感情隐蔽、态度恬适淡泊的平和风格。
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广博的知识性。
所谓“深刻”,是指其观察、分析问题深刻,逻辑上无可辩驳,而且挖到历史的根脉、现实的底蕴、人的灵魂深处。
鲁迅的一生关注中国的国民性改造问题。
他最善于从民族多数成员身上去解剖国民的劣根性,善于从“古老的鬼魂”和“祖传的老病”中去挖掘民族的阴暗面,从而使他杂文的思想达到惊人的高度和深度。
更让我们叹服的是,鲁迅最善于选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心理习惯,作为他思想探索的“开发口”,一直挖掘到历史的底层,揭示出深广的社会、历史、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
如《坟》中的《看镜有感》、《说胡须》、《灯下漫笔》、《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论“xxx”》,每一篇杂文都是一口开掘不尽的思想深井,你会惊异于几面古镜,几根胡须,饭后闲谈时的传闻,兑换钱币的心理变化,乃至于几乎人人都挂在嘴边的“国骂”,竟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心理学等等的内涵,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本质。
所谓“冷峻”,是从感情态度上讲,指其冷峻无情、尖锐泼辣,大憎表示大爱。
用鲁迅自己的话讲,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看问题的冷峻尖锐,源于他“多疑”、“尖刻”的现代智慧。
他在《两地书》中,一再谈到自己的这一思维特点。
“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我的习性不大好,每不肯相信表面上的事情”,常有“疑心”。
他还在《我还不能“带往”》一文中指出:“我自己也知道,在中国,我的笔要算较为尖刻的,说话有时也不留情面。
周作人的散文观
周作人的全部散文创作体现着“平淡”的特色。
他向往冲淡闲适,爱好天然,崇尚简素,不喜欢强烈的感情,不喜欢夸张,尤其憎恶作态,喜欢平易宽阔,不喜欢艰深狭窄。
在这些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诙谐、委婉、腴润等。
周作人的散文特色作为一个思想家型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文化、社会历史审美等多种价值涵量。
而对于形成周作人散文艺术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他的审美观。
他作为京派重要代表人所追求的京派文学的审美理想,就是崇尚和谐、崇尚节制。
他的全部散文创作体现着一个鲜明而矛盾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追求。
他向往冲淡闲适,爱好天然,崇尚简素,不喜欢强烈的感情,不喜欢夸张,尤其憎恶作态,喜欢平易宽阔,不喜欢艰深狭窄。
在这些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诙谐、委婉、腴润等。
然将这一切统驭起来的就是他的中庸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他的两种似乎矛盾的特色统一起来。
而他又多次声明自己的中庸主义并不是中国儒家的中庸主义。
他心目中最高的美是古希腊的均衡节制之美,认为它是调和了智慧与美的艺术。
他用“中庸”这个中国哲学范畴来表达之。
在散文艺术上,毕生追求这种中庸之美。
而在真正选择人生道路时,他又何尝不是追求这种中庸之美。
他胸中自有强烈的愤慨,却从不以激进的方式表达之。
当真正需要拿起武器针锋相对地指向敌人时,他又显得退缩了,回归到田园生活中。
他自己认为“文学不是实录,而是一个梦”。
周作人正是带着这种佛教、儒家思想相互渗透的人生哲学去完成他的隐逸之梦。
同时,在他所描写的田园风光中体现的形式感和美感,为更多没有名士气而又闪避现实的新进作者所亲近。
上文所列出的周作人散文中种种艺术特色,各种意匠经营,全都可以统一在这极复杂又极深刻的中庸之美的追求里面。
他的一切成功,都是中庸之美得以实现的成功,并且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一直起着巨大的影响。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
周作人平和冲淡的风格1924年,周作人经历了五四落潮的彷徨期后,把散文创作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理想家园,自觉地选择“美文”作为抒写情感的喷发口,认为写作其实是“自己的园地”,纯粹是为了自我情致的表达。
写文章最好就是与“想象的友人”“闲谈”,这样的一种写作姿态决定了他散文的体式基本是“闲话体”,并由此而形成“冲淡平和”的独特风格。
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都是他在生活中的见闻感想,取材平凡锁碎,诸如茶食、野菜、野花、菱角、自己的初恋、爱女的生病等,借以抒发自己的某种情绪,给读者某些生活的启迪或感悟。
其最为动人之处,是在平淡的叙述中有人生的况味,有内心的情趣。
如《北京的茶食》中写道:“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心要的……”这里写的都是平常的事物,但跟人生不无关系,颇有生活情趣。
同时,这些散文往往以知识为思想感情的“载体”,旁征博引,将诗情和理性渗入其中,抒写真切具体,给人以知识的熏陶。
如《喝茶》一文,所谈及的是中外许多喝茶和吃点心的知识,而最终要告诉人们的是,喝茶应以绿茶为正宗,“赏鉴其色与香味”,而且“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周作人的“闲话体”散文大都写得悠闲、恬淡,笔调从容舒徐,但并非纯是悠哉游哉、无病呻吟之作,而是将人生的酸甜苦辣潜藏于字里行间,表现出冷静机智,和谐自然,朴素有味。
教材把这种文风特点归纳为:闲谈体、涩味、简单味、趣味和节奏。
周作人的散文简单、散漫,可内涵丰富,在读作品时要细细地体味,尊重自己的阅读感觉。
闻一多在1926年5月的《晨报副刊•诗镌》上发表《诗的格律》一文,主张: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现成的。
……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试析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摘要】周作人的小品散文具有细腻的文字描写,展现了独特的写作风格。
他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展现出情感真挚的表达,同时又婉约而含蓄地表达情感。
他的作品不仅批评与赞美并重,而且深受读者喜爱。
周作人小品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出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敬畏,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真挚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周作人小品散文集批评与赞美于一体,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婉约而含蓄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细腻,独特,人物心理,情感真挚,婉约,含蓄,批评,赞美,读者喜爱.1. 引言1.1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特点周作人小品散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它以短小精悍的篇幅,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独特的写作风格,展现出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揭示。
周作人小品散文常常情感真挚,婉约而含蓄,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描写,表达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这种文字风格既批判又赞美,并且常常以讽刺和幽默的方式呈现,使读者既能感受到作者对现实的尖锐观察,又能感受到作者对人性的深刻理解。
周作人小品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深受读者喜爱。
1.2 批评与赞美并重周作人小品散文的特点之一就是批评与赞美并重。
在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是对人和事物进行歌颂和褒奖,更重要的是对不足和缺陷进行批评和揭露。
他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审视世界,既能够看到人物的优点和长处,也能够看到他们的不足和短处。
这种批评与赞美并重的态度,使得周作人的作品更加真实和生动,更加有力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周作人在小品散文中往往以平和、温和的语气对人和事进行评价,即使是批评也多是暗含在赞美之中,不刻意展现出刺耳的批评之词。
他善于用文字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对人物心理的揭示常常令人深思。
通过细腻的文字描写和情感真挚的表达,他刻画出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形象,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一是取材广泛,不拘一格,具有相当浓厚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中外古今,伟人平民,宇宙昆虫,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鸟声,无所不谈,体现了自由随意的创作态度和广见博识。
二是真实、亲切、友好、恬淡,不作感情与笔墨的夸张,不矫揉造作,笔调自然流畅,舒缓自如。
三是简素质朴,庄谐并出。
文学不事雕琢,简素但却十分耐读。
寓庄于谐,亦庄亦谐,有时出诸反语,使他的小品散文在“简单味”中又有相当浓郁的“幽默味”。
周作人的散文风格
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是独特的,他善于运用生动的描写和幽默的语言,将琐碎的日常生活变得有趣和富有哲理。
他的作品常常以平凡的事物为题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将琐事转化为深刻的思考,引起人们共鸣。
《水果摊上的小插曲》是周作人笔下的一篇散文,它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发生在街头水果摊上的小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周作人以他特有的幽默和细腻的笔触,将一个看似平凡的场景展现得如此有趣和动人。
故事开始,周作人描述了一个小贩摆放着各种水果的摊位。
他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水果的色彩、香味和诱人的外观,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水果的海洋中。
接着,周作人通过一个穿着破旧衣服的男孩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男孩不停地打量着水果,显露出他内心对美味的向往。
随着故事的推进,周作人揭示了男孩背后的故事。
原来,男孩家境贫寒,从小没有机会品尝到水果的滋味。
他对水果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渴望,让人感到心酸和感动。
周作人通过这个小插曲,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故事的高潮出现在男孩终于买到一颗苹果的时刻。
周作人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男孩的欣喜和对苹果的珍视,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通过这个小小的插曲,周作人给予了读者一种启示,即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小的幸福,因为它们都是生活中最美好的部分。
故事的结尾,周作人再次回到了水果摊的场景。
他以幽默的方式描述了男孩对苹果的痴迷和对水果摊主的感激之情。
通过这个故事,周作人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看似普通的水果摊,也蕴含着许多故事和人性的感动。
通过《水果摊上的小插曲》,周作人展现了他独特的散文风格。
他用生动的描写和幽默的语言,将一个平凡的场景变得有趣而富有哲理。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让读者从一个小小的插曲中获得思考和启示。
这正是周作人散文的魅力所在,他用他独特的笔触,将平凡的生活变得有趣和有意义。
周作人著名散文
周作人著名散文周作人可是个很厉害的散文家呢。
他的散文有很多独特之处。
一、语言风格他的语言特别的平淡自然,就像是在跟你拉家常一样。
不是那种华丽辞藻堆砌的,而是特别接地气。
读他的散文就感觉像是一个老朋友在跟你娓娓道来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比如说他描写一些日常的事物,像故乡的野菜啊,就把那种野菜的样子、吃法还有背后的民俗文化,用很质朴的语言讲出来,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二、情感表达他的散文里蕴含着很细腻的情感。
有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像回忆小时候在故乡的生活,那些童年的趣事、故乡的风土人情,都带着浓浓的眷恋之情。
同时也有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不过这种思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融入在他对生活小事的叙述之中,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启发。
三、主题内容1. 生活琐事他特别擅长写生活中的琐碎之事。
像喝茶这件小事,他能从茶叶的种类、泡茶的方法,一直写到喝茶的心境,把一个简单的喝茶过程写得充满了文化韵味。
还有他写自己读书的经历,读的什么书,读书时的感受,这些看似平常的主题,在他笔下就变得特别有趣。
2. 民俗文化周作人对民俗文化也很感兴趣。
他会写一些民间的节日习俗,比如端午节的粽子、香囊,中秋节的月饼等,他把这些民俗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都挖掘出来,让读者了解到这些传统习俗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四、散文的影响他的散文在文学史上也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呢。
他影响了很多后来的散文家,他的这种平淡自然的风格,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流派。
很多人在学习散文写作的时候,都会去研究他的作品,从中汲取营养。
而且他的散文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及文化传统。
周作人散文的美学风格
周作人散文的美学风格
1.周作人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平淡。
平淡自然,平和冲淡,闲适惬意.这些说法是前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的总结。
周作人自己也曾说:“我最近的作文,极其平淡自然。
”
2.“平淡自然”是周作人对自己散文风格的定位。
“我觉得在江村的小屋里,靠着玻璃窗,烤着白炭火锅,喝着绿茶,和朋友聊天,挺惬意的。
”
3.他希望自己的文章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不仅如此,在他为废名和俞平伯的作品所作的序中,他也一再强调和赞扬平实的文学创作风格。
4.可见,淡化老百姓并不仅仅是周作人希望达到的局面。
同时,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形成了平实的艺术风格。
简述周作人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
周作人(1898-1973),原名周景涛,号迳庵。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故都的秋》、《散纸癖》等闻名,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被誉为“散文大家”。
一、婉约清丽、温润典雅周作人的散文风格清丽温润,富有诗意。
他善于运用婉约的笔调,通过对细微之处的观察和描写,展现出生活的细腻之美。
他的散文笔触轻柔温润,充满着文人的风雅情怀,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
二、隽永含蓄、情感真挚周作人的散文作品隽永含蓄,情感真挚。
在作品中,他常常通过对生活中细微、平凡之事的刻画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在情感表达上,周作人的散文作品常常富有深情之笔,通过对自然、人生、历史的思考与感悟,展现出一种宁静深沉的品格。
三、用典传神,富有比兴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的典故和比兴手法。
他擅长通过典故和比兴来传神,为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韵味。
通过对古人的才情风采的赞颂和传承,周作人不但为自己的作品增添了一份文化底蕴,也使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意义。
四、语言流畅优美,情感饱满周作人的散文语言流畅优美,情感饱满。
他擅长用简洁清新的句式,清丽澄澈的文字,流畅优美的篇章,展现出大家风范。
在情感表达上,周作人的作品往往富有真挚、深情的情感,读来让人感受到内心的共鸣和触动。
五、独特的叙述手法,情感真挚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中,他往往能够巧妙地运用独特的叙述手法。
他善于通过纯熟的写作技巧和独特的叙述方式,使散文作品展现出深厚的内涵和丰富的情感。
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深度观察和细致描绘,周作人以其独特的叙述手法,塑造了许多富有生活气息和情感韵味的人物形象。
六、文学批评眼光独到除了自己的散文作品外,周作人还在文学批评方面有着独到的眼光。
他曾撰写了大量的文学批评文章,对我国古代文学及近代文学有着深刻的研究,为我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周作人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内涵,成为我国现代散文的瑰宝,对于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周作人后期散文的风格
浅析周作人后期散文的风格[摘要]: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多变,前期浮躁凌厉,后期冲淡平和。
本文抓住周作人后期散文冲淡平和的特点,具体赏析其四篇散文,旨在体会周作人苦中作乐的审美情趣,物我无间、回归自然的精神追求以及闲适隐逸、淡泊恬适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周作人,现代文学,散文,赏析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导言》中说过:“现代中国散文成绩,以鲁迅、周作人的为最丰富伟大。
”尽管鲁迅和周作人在文学方面成就相当,但是,相比于鲁迅,周作人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人物。
周作人博学多识、文学成就颇高,同时,他也是一名文化汉奸,受人匪议。
激愤—消沉—堕落,正因为他的复杂人生,他的作品就更吸引我去推敲品读。
周作人的作品有批判死鬼精神的,有抨击国民性弱点的,还有宣扬隐逸的士大夫情趣的……我最爱读周作人的散文,尤其喜欢读他后期的散文——冲淡平和之中有着醇厚的意味,亦不乏“炎炎之火仍在冷灰底下燃烧”,给人以深深的思考。
一、《金鱼》——寄情于物,见人生周作人许多散文的取材都是极其平常之物,有些甚至根本不登大雅之堂,如《苋菜梗》、《故乡的野菜》等,他却都能写入文中,化俗为雅,显示出了他深厚的学识和才情。
周作人的散文别有一番趣味,《看云集》中就有诸多描写大自然草木虫鱼的散文,使我们领悟到了大千世界的现实美、自然美与和谐美,同时,也极大地满足了他苦中作乐的审美情趣。
我特别喜欢其中的《金鱼》——平淡中不乏生动。
金鱼乃是平常之物,周作人却突破了一般的状物文,向我们展示了《金鱼》原来还可以这样写,从中可以感受到他那艺术化、精致化了的生活雅趣。
他的文人雅趣绝不是庸俗的,反而具有针砭时事,讽刺现实的效果。
《金鱼》中“我每见金鱼一团肥红的身体,突出两只眼睛,转动不灵地在水中游泳,总会联想到中国的新嫁娘,身穿红布袄裤,扎着裤腿,拐着一对小脚伶俜地走路”便冷嘲热讽地把“金鱼的残疾”和中国封建恶俗联系在了一起,抨击了旧社会的野蛮与无知,显示了当时女性社会地位的低微,可怜而又可悲,将国民性的弱点赤裸裸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周作人散文风格特点
周作人散文风格特点周作人散文风格特点一、浅论周作人散文对现代散文的影响摘要: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最早提倡者和开拓者,称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全心全意经营散文并取得卓越成就的大家也不为过。
他无论是在散文文体上还是在情感方式和思想内涵上都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影响。
关键词:周作人散文影响现代文体情感方式和思想内涵周作人的散文文体种类庞杂,,形式多样,美文、随笔、小品、杂文、笔记等文体都是他写过的对象。
在这些创作过程中,周作人既坚持文体的独立性,强调散文文体与小说、诗歌不同,主张明辨和严守散文体制,又努力打破各种体式的界限,在散文文体中寻求突破的途径,使得散文各体之间互相融合。
可以说周作人的散文既对立又互补。
首先是美文,周作人的美文代表着现代散文文体的“某种标准”。
“美文”代表对现代散文文体的新的认知。
对于现代散文发展初期,周作人用了论文和美文两个名称来取代散文广义和狭义的范畴,这些都对后来散文的发展起到影响。
随笔,周作人的随笔常常采用闲话式,任性而谈。
小品文,小品文的概念代表了现代散文文体的进一步思索。
杂文和笔记,这种文体内容无物不含,社会百事都记入其中,十分自由,带有随笔特点。
上面五种文体的创作周作人既强调文体的独立性,净化散文文体,又在散文文体中寻求突破的途径,正是周作人这种看似矛盾的创作心里,让他的散文文体丰富多彩,也开拓了现代散文文体的新局面,对现代散文文体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周作人的富有东方色彩的个性化的精神内质和来自外域的个人主义精神内质都一一融入了他的散文思想精神层面上,使得他的散文精神东西结合,从而构成一种不同于传统散文的周氏散文风格,而且形成了一种新的散文潮流,对现代散文的内涵影响很大,到现在仍有许多追随者。
对周作人来说,情感表达方式也是文章的写作方式,所以说他的散文追求的是个性化,表达自己的情感,可以说是带有小资情调。
周作人说过,“我的散文并不怎么了不起,但我的用意总是不错的,我想把中国的散文走向两条路,一条是匕首似的杂文(自己却不会做),一条是英法两国似的随笔性质较为多样,我看旧的文集,见有些如《赋得猫》、《关于活埋》、《无生老母的消息》等,至今还是喜爱,此虽是敝帚自珍的习气,但的确是实情”。
周作人散文风格概说
周作人散文风格概说首先注明一个问题:标题的概说指的是大概的说一说,是看了名家点评之后的大概总结,以及自己在读过其散文后的一点见解,本人学识浅薄,总不敢以大家之口吻对其进行概说,只能是大概说说而已!此该说不同于文学理论教程的概说。
一、有关周作人周作人,出生于1885年,1967年去世。
在八十多年的人生岁月里,有过文学艺术上的辉煌,在现代散文创作的园圃中,其散文独树一帜,留下了一段永恒的烙印。
周作人是周树人(鲁迅)的二弟,故乡的老宅和三味书屋有他童年的身影和回忆,家庭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它丰富的人间阅历,给了他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
其独树一帜的散文风格,在现代文学发展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散文流派,时至今日仍可见到其延续的影响。
二、周作人散文风格特点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大体有“人事评论”和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这两两大类型。
相应的,也就出现了“浮躁凌厉”和“冲淡平和”两种不同的文学艺术风格。
每种风格各有自己的特点,显示了他“深湛”的艺术造诣。
这两种风格,通过周作人的一句话可以看得出来:“我从前曾经说过,平常喜欢和淡的文章思想,但有时亦嗜极辛辣的,有掐臂见血的痛感,……唯索解人殊不易得,昔日鲁迅在时最能知此意,今不知尚有何人耳。
”(一)、浮躁凌厉浮躁凌厉这种风格特色在周作人“关于人事的评论”中显得很明显。
这类散文注重了议论、批评的杂感,触及现实,针砭时政,战斗的锋芒包藏在“湛然和蔼”的平淡叙述中。
这也恰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许多评论家,往往是以满腔的热情,激愤的言辞,写出慷慨淋漓的话语,控诉一切不合理的事物。
而周作人却没有因为所要表达事物的不同而改变其一贯的习文风格,依旧是那样的温文尔雅,字里行间充满着评判和感慨。
周作人对封建传统思想的批判,写的酣畅淋漓又亦庄亦谐。
在讽刺军阀暴政中,利用了“幽默与反讽”的写作方法,让被讽刺的人看了不舒服,却又挑不出刺儿来。
是一种极其含蓄却又极为辛辣的讽刺方法。
另外,他在针砭“病态社会”和愚昧国民性的时候,也在含蓄的“绅士”中又不缺尖酸泼辣的一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作人散文风格概说
首先注明一个问题:标题的概说指的是大概的说一说,是看了名家点评之后的大概总结,以及自己在读过其散文后的一点见解,本人学识浅薄,总不敢以大家之口吻对其进行概说,只能是大概说说而已!此该说不同于文学理论教程的概说。
一、有关周作人
周作人,出生于1885年,1967年去世。
在八十多年的人生岁月里,有过文学艺术上的辉煌,在现代散文创作的园圃中,其散文独树一帜,留下了一段永恒的烙印。
周作人是周树人(鲁迅)的二弟,故乡的老宅和三味书屋有他童年的身影和回忆,家庭和环境的熏陶,以及它丰富的人间阅历,给了他厚实的传统文化功底。
其独树一帜的散文风格,在现代文学发展史的长河中形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散文流派,时至今日仍可见到其延续的影响。
二、周作人散文风格特点
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大体有“人事评论”和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这两两大类型。
相应的,也就出现了“浮躁凌厉”和“冲淡平和”两种不同的文学艺术风格。
每种风格各有自己的特点,显示了他“深湛”的艺术造诣。
这两种风格,通过周作人的一句话可以看得出来:“我从前曾经说过,平常喜欢和淡的文章思想,但有时亦嗜极辛辣的,有掐臂见血的痛感,……唯索解人殊不易得,昔日鲁迅在时最能知此意,今不知尚有何人耳。
”
(一)、浮躁凌厉
浮躁凌厉这种风格特色在周作人“关于人事的评论”中显得很明显。
这类散文注重了议论、批评的杂感,触及现实,针砭时政,战斗的锋芒包藏在“湛然和蔼”的平淡叙述中。
这也恰是他与别人的不同之处。
许多评论家,往往是以满腔的热情,激愤的言辞,写出慷慨淋漓的话语,控诉一切不合理的事物。
而周作人却没有因为所要表达事物的不同而改变其一贯的习文风格,依旧是那样的温文尔雅,字里行间充满着评判和感慨。
周作人对封建传统思想的批判,写的酣畅淋漓又亦庄亦谐。
在讽刺军阀暴政中,利用了“幽默与反讽”的写作方法,让被讽刺的人看了不舒服,却又挑不出刺儿来。
是一种极其含蓄却又极为辛辣的讽刺方法。
另外,他在针砭“病态社会”和愚昧国民性的时候,也在含蓄的“绅士”中又不缺尖酸泼辣的一面。
总之“浮躁凌厉”可以恰如其分的概括这种风格特点。
(二)、冲淡平和
“冲淡平和”这一大特点大多是体现在以抒情,记叙为主的“美文”之中。
有许多的代表作,如《自己的园地》和《故乡的野菜》等许多散文和小品文。
他的文笔不是像鲁迅那样的犀利,而是一种闲适怀抱的“平和”的写作方式。
一种迥异的风格特色呈现给读者,单纯的艺术审美角度再来审视,这一类散文确实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了,甚至是以我个人见解是已经达到了中国现当代闲适散文的极致。
一种静心养性,平和冲淡的风格总是给人一种耳目清新,香甜酣畅的气息环绕周身,沁入心脾的感觉。
不知该如何言语,只禁不住的拍手称奇。
耐人寻味。
三、总结概说
一千个读者就是一千个哈姆雷特。
以上是我读过周作人的散文集《自己的园地》、《苦雨》、《谈虎集》等之后对其散文艺术风格的一点了解和理解。
两种不同的风格有时在同一篇文章之中也会同时出现,互相补充,互辅互成。
对于某一事物,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有时也不免会有相通之处。
以上就是本人对周作人散文风格特点的一点切身体会和理解。
才疏学浅,若有言之不尽或者言之有误处还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