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型材氧化缺陷成因和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义:由于过度浸蚀变成粗糙表面。

现象:由于浸蚀表面粗糙,变成梨皮状态。不仅降低光泽而且过度溶解甚至影响尺寸精度。

定义:由材料中含有的杂质引起的水洗中产生的斑点状腐蚀。

现象:阳极氧化前的含硫酸水洗水中(硫酸脱脂或中和后)发生的斑点腐蚀,因其形状类似雪花结晶而得名。而且正常部分的表面有时也变为闪闪发光的梨皮状花样。

原因:含在材料中的微量锌和镓与溶存在阳极氧化前的水洗中的硫酸根和氯离子发生反应而产生的。表明面之所以成梨皮状,是因为不同晶界与晶粒取向引起溶解量的不同,也有材料中锌的影响。水洗和浸蚀中发生,与光亮花样相类似的现象。但在硝酸去污后的水洗中不发生。

定义:点解时材料的重置,异常接近等原因,氧化膜不能正常生成。

现象:未生产氧化膜的部分及氧化膜非常薄的部分中可以看到紧邻型材的痕迹,有时部分地呈现彩虹色(干涉色)

定义:点解中生成的气体或用于搅拌的空气积存在材料间隙、拐角等部位,致使

定义:局部析出的ßMg2Si中间相,在阳极氧化后呈现黑斑或白斑。

定义:阳极氧化后氧化膜表面生成白粉。

现象:阳极氧化后氧化膜变为白色粉末,不透明,容易用手擦除去。

原因:在高温、高浓度的点解液中长时间点解时,或点解后的浸渍时间过长时,氧化膜因化学溶解而粉化。

定义:阳极氧化时,由于供电部分接触不好,设定电流值的错误等原因,未流过

定义:阳极氧化膜混入杂质,氧化膜结构不同等原因,造成氧化膜为乳白色。现象:阳极氧化膜失去透明性而发白。

原因:(1)高温下点解处理

(2)热水洗涤时间短

(3)挤压条件不正确(挤压温度低等)

(4)硅、铁、锰等含量的偏差。

对策:(1)选择适当的阳极氧化条件;

(2)选择适当的热水洗涤条件;

定义:着色后部分色调差异,着色外观颜色不均。

定义:材料紧靠状态下进行点解着色时产生的着色不良。

现象:材料紧靠部分的电流密度低,颜色变浅。

原因:(1)型材间距小;

(2)竖吊夹具的垂直度不够(未垂直)。

对策:(1)进行适当的吊挂间距调整,细小的材料及摇摆大的材料,要进行防止摇摆处置;(2)夹具定期维护,注意因夹具不稳而摇摆与材料的倾斜。

3.3慧星状斑点

定义:碱溶液附着在待点解着色材料上产生的液流痕状颜色不均。附着碱溶液的部分不着色或者为淡色。

现象:碱蚀处理后,夹具或电解料架的水洗不充分时,这些部分残存有碱液。在电解着色前,碱液流到材料表面而妨碍金属的析出。另外,镍着色液的适宜PH 值通常为弱酸性,所以,PH值部分高的地方就不着色。

原因:在碱蚀处理中,附着在夹具或电解料架的碱液,在其后的水洗工序中没有彻底地洗掉。

对策:(1)加强夹具的水洗;

定义:着色后色调外观发暗。

现象:着色后色调发暗,外观混浊。

原因:碱蚀中,高温高浓度或处理时间长造成的。对策:(1)设定正确的碱蚀条件;

(2)降低氢氧化钠浓度;

(3)降低碱蚀液温度;

(4)缩短碱蚀处理的时间。

定义:着色后色调外观发暗。

现象:着色后色调发暗,外观彩度低而混浊。黑色的电解着色处理时,由于色调发暗,不能呈现黑色。

原因:(1)着色液中混入杂质(铝离子等);

(2)着色处理条件不正确:在气体生成激烈条件下进行电解着色;电解着色中正负电压不正确。

对策:(1)调整着色液(除去杂质);

(2)调整着色条件:抑制气体生成;选取正确的电解着色中的正负电压。备注:点解着色中的电解电压相对阳极氧化中的电解电压较低时着色困难,有同样的外观。此时应提高着色电压。

定义:附着在待电解着色材料上的酸溶液所发生的流痕状色斑。附着酸溶液部分

定义:电解着色处理中,阳极氧化膜产生斑点状的剥离。

现象:电解着色处理时产生未着色的斑点。在阳极氧化膜保护层与铝基体界面处发生大量氢气。此气体压力使阳极氧化膜从铝基体上脱离,电流容易集中的周边部分易发生这种现象。

原因:(1)着色电压过高或着色时间长;

(2)着色液受污染;

(3)阳极氧化时生成的保护层的厚度薄或不均匀。

对策:(1)降低着色电压、缩短着色时间等修改着色条件;

(2)去除着色液中杂质;

(3)提高阳极氧化的电压。在阳极氧化处理完了时,增加1~5分钟的短时间高电压电解往往有好的效果。

定义:电解着色中被处理的型材端部(周围)变为深色或浅色。现象:被处理的型材端部(周围)变为深色或浅色。

原因:电解着色时的电压设定不正确。

定义:从阳极氧化到着色工序间,表面上附着碱雾沫导致的氧化膜末剥落形成的斑点状着色部分。

定义:涂漆中的气泡,或涂漆时由被涂物发生的气体附着在漆膜的表面,在材料上残留气泡痕迹的异常外观。

现象:漆膜表面残留气泡痕迹的异常外观。

原因:(1)材料浸入电泳涂料中时,卷入液表面的气泡或空气而产生;

(2)因卷入循环系统的空气,阴极遮掩不良等原因,存于涂料中的微小气泡所产生。

(3)从被涂物产生很多气体时及涂漆膜热流动性低时所产生。

对策:(1)改进型材如槽条件;

(2)检查循环系统和阴极掩蔽情况,不合要求处进行调整修理。另外使循环量增多,均匀,防止气泡在槽内滞留。

(3)热流动性不好时,调整涂料或涂料液的状态。

定义:根据电泳涂漆条件等因素,电泳涂漆时发生的气体,以原状态残留在漆膜

定义:涂漆后烘烤条件不适当发生的缺陷,漆膜带黄色。

现象:漆膜带黄色。

原因:(1)漆膜厚度时产生;

(2)烘烤温度高时,或烘烤时间长时产生。

对策:(1)改进涂漆条件,或烘烤时间长时产生;

(2)改进涂漆条件,选择适当的烘烤温度、时间。

4.4凹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