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事实

B. 教育价值

C. 教育规律

D. 教育问题

答案:D

2. 下面知识类型中属于教育学元理论范畴的是()

A. 关于教育目的的知识

B. 关于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知识

C. 关于教育性质的知识

D.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知识

答案:B

3. 在教育史上,“双轨制”学校教育产生于()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C

4. 学校传统属于()

A. 学校制度文化

B. 学校物质文化

C. 学校精神文化

D. 学校行为文化

答案:A

5. 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的学者是()

A. 柏拉图

B. 洛克

C. 华生

D. 施太伦

答案:D

6. 在我国,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是()

A.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 地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 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答案:A

7.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目的论是()

A. 神学教育目的论

B.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C.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D. 教育无目的论答案:D

8.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层次是()

A. 生存性功能

B. 发展性功能

C. 享用性功能

D. 教育性功能

答案:C

9. 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典型的表现

形式是()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

答案:A

10. 在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的教学模

式分类体系中,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属于()

A. 个人类教学模式

B.信息加工类教学模式

C. 社会类教学模式

D.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

答案:A

11. 强调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配合教学的

教学方法是()

A.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B. 暗示教学法

C. 非指导教学法

D. 范例教学法

答案:B

12. 学校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帮助来访学

生()

A. 解除心理困扰

B. 度过当前危机

C. 学会自主自立

D. 缓解紧张情绪

答案:C

13. 形成性测验的目的是()

A. 分班分组

B. 调控教学

C. 实施奖惩

D. 总结分析

答案:B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我国教育

法律体系中属于()

A. 教育法

B. 部门教育法

C. 教育行政法规

D. 地方教育法规

答案:B

15. 我国中小学班级组织的建制形式多数属

于()

A. 直线式

B. 螺旋式

C. 直线职能式

D. 螺旋职能式

答案:C

16. 体育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

应能力,这说明体育具有()

A. 健体功能

B. 教育功能

C. 价值功能

D. 娱乐功能

答案:A

17. 涂尔干说:“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

——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

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这种观点属于()

A. 神学教育目的论

B.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

- 1 -

论C.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D. 教育无目的论

答案:B

18. 在课程的各种理论基础中,对课程影响最为长久、最为深刻的是()

A.心理学

B. 社会学

C. 教学论

D. 哲学

答案:D

19.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小班教学通常采取的方式是()

A.分科任教

B.走班授课

C.教师包班

D.分层教学答案:C

20. 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

A. 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答案:A

2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答案: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2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答案:B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2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答案:C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2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答案:D

A.观察法B.读书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2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答案:A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2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答案:B A.十五大B.十四大C.十三大D.十二大2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答案:C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答案:B

A.1985年B.1986年C.1987年D.1988年2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答案:D

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3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答案:A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3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答案:A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

3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答案:C

A.是同时的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3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答案: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3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答案:B

A.并不重要的时期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3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答案:B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

- 2 -

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3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答案:B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

C.怀特海D.克伯屈

3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答案:C

A.坚持人文教育为主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3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答案:B

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3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答案:B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4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答案:C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

41. 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答案:D

A. 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B. 建设学生干部队伍

C. 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D. 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42. 我国普通中小学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答案:A

A. 班集体

B.少先队

C.共青团

D.班委会

43. 在学校咨询与辅导中,属于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是()答案:D

A. 鼓励表达

B. 深入共感

C. 身体放松

D. 系统脱敏

解析:(P356~357)在学校咨询与辅导中,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包括:系统脱敏法、行为契约和模仿学习。

44. 一个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指的是() 答案:C

A. 测验的实用性

B. 测验的可信度

C. 测验的有效性

D. 测验的难度

45. 当前我国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 答案:B

A. 民事法律责任

B. 行政法律责任

C. 刑事法律责任

D. 经济法律责任

46.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答案:D

A. 教育事实

B. 教育价值

C. 教育规律

D. 教育问题

47. 下面知识类型中属于教育学元理论范畴的是()答案:B

A. 关于教育目的的知识

B. 关于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知识

C. 关于教育性质的知识

D. 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知识

解析:(P397)

48. 在教育史上,“双轨制”学校教育产生于()答案:C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49. 学校传统属于()答案:A

A. 学校制度文化

B. 学校物质文化

C. 学校精神文化

D. 学校行为文化

解析:(P81)

50. 认为“人的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的学者是()答案:D

A. 柏拉图

B. 洛克

C. 华生

D. 施太伦

51. 在我国,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是()答案:A

A. 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B. 地市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 省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52. 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目的论是()

A. 神学教育目的论

B.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C.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D. 教育无目的论答案:D

53. 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层次是()

A. 生存性功能

B. 发展性功能

- 3 -

C. 享用性功能

D. 教育性功能

答案:C

54. 以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其典型的表现形式是()答案:A

A. 学科课程

B. 活动课程

C. 综合课程

D. 融合课程

55. 在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提出的教学模式分类体系中,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属于()

A. 个人类教学模式

B. 信息加工类教学模式

C. 社会类教学模式

D. 行为修正类教学模式

答案:A

56. 强调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配合教学的教学方法是()

A. 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B. 暗示教学法

C. 非指导教学法

D. 范例教学法

答案:B

57. 学校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帮助来访学生()答案:C

A. 解除心理困扰

B. 度过当前危机

C. 学会自主自立

D. 缓解紧张情绪

58. 形成性测验的目的是()答案:B

A. 分班分组

B. 调控教学

C. 实施奖惩

D. 总结分析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在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属于()答案:B

A. 教育法

B. 部门教育法

C. 教育行政法规

D. 地方教育法规

60. 我国中小学班级组织的建制形式多数属于()答案:C

A. 直线式

B. 螺旋式

C. 直线职能式

D. 螺旋职能式

61.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是() 答案:B

A. 夸美纽斯

B. 培根

C. 康德

D. 赫尔巴特

62. 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的著作是() 答案:C

A. 《康德论教育》

B. 《大教学论》

C. 《普通教育学》

D. 《学记》

63. 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 普鲁士

B. 奥地利

C. 英国

D. 美国

答案:A

64. “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就是由于教育

之故”。洛克的这一观点属于()答案:B

A. 遗传决定论

B. 教育万能论

C. 辐和论

D. 主体活动论

65. 形成学校文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 学生

B. 校长

C. 教师

D. 家长

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说法中,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

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的是()。

答案:BCDE

A.重视课程的标准化建设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E.重视个别差异

2.下列课程属于综合课程的有()答案:ABE

A.核心课程B.融合课程C.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E.广域课程

3.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

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

分是()。答案:ACD

A.认知领域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D.动作技能E.安全领域

4.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答案:BCDE

A.方法科学B.家长对孩子期望偏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5.结合中小学教师在职进修的特殊性,组织

教师进修时,一般是()答案:ABD

A.以业余为主B.以自学为主C.以长期为主

D.以短期为主E.以国外学习为主

6.文化发展对学校课程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

在()。答案:AC

A.内容的丰富B.增强国家对课程改革控制权

C.课程结构的更新D.为课程改革提供物质基

础E.课程改革由受教育者完成

7.古希腊把“三艺”作为教育内容,这“三

- 4 -

艺是指()。答案:BCD

A.四书B.文法C.修辞D.辩证法E.论语8.我国学校教育层次包括()。答案:ABCD A.幼儿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E.学历教育

9.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答案:ADE

A.家庭教育B.道德教育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E.社区教育

10.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规定的少年儿童社会权利是()。答案:ACDE A.无歧视原则B.提早自立原则

C.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D.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E.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三、名词解释

★专家型教师

专家型教师对教学情境的观察与判断是直觉性的,不需要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思考,凭借他们的经验便能准确地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他们对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的解决不仅达到了快捷性、流畅性和灵活性的程度,而且己经达到了完全自动化的水平。在教学专长发展的过程中,只有业务精干型教师中的一部分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

★测验信度

答案: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了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3分)

★教师申诉制度

答案: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3分)

★学校绩效

答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3分)

★教育

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这是广义的教育;但广义的定义外延过大,在现代社会,学校教育构成现代教育的主要形式,而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方面

★学校教育

参考答案: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社会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课程

参考答案:课程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所有学科(即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活动、进程等的总和,它主要体现在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中。★教育目的

参考答案: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反映的正是教育者的教育需求,反映的是对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的期待。包括广义的教育目的和狭义的教育目的。

★师生关系

参考答案: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

★课程计划

答案: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

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3分)

★实习作业法

答案: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

- 5 -

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的教学方法。(3分)

★形成性测验

答案:是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3分)

★教育法

答案: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个层次,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地位、任务、基本法律原则和基本教育制度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中小学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与课堂教学相配合,在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身心实施多种影响的正规教育活动

★教育科学

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科书

答案:简称课本,它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学原则

答案: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教学

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德育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想方法

★课程资源

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则仅指形成教学内容的直接来源。综合两种观点,可以将课程资源视为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学校、家庭和社区中所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促

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

各种资源。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是指国家或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

人的质量规格所作的总体规定与要求。具体来

讲,教育目的是指教育活动所要达到预期结

果,是人们对受教育者达成状态的期望,即人

们期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

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

的依据,是国家管理教育和评价教育质量的基

础性文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

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

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并针对课程实施中的

重要问题提出了建议。

四、简答题

★(1)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由教师根据教学

需要和学生想看、想知道、想做的心理状态来提出

问题,或把学生置于一定情境中使之产生问题,再由

学生自己去发现。

(2)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教师

帮助学生把问题分解为若干需要回答的疑点,激起学

生的探究要求,明确发现的目标。但问题既要适合

其已有的知识,又要经过学生的努力才能解决。

(3)树立假说。根据所要发现的目标,提出解决问

题的各种可能假设或答案,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

推测各种答案。

(4)协助学生收集和整理有助于下断语的资料。根

据假说,尽可能提供可以发现的依据。

(5)组织审查资料。根据活动过程中的发现而得出

结论,提取原理或概念。

(6)引导学生用分析、思维去证明结论,对假设和

答案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检验、补充,甚至修改,

最后解决问题。

★(1)就研究人员来说,校本研究是以学校校长、

教师为主体的一种研究活动。

(2)就研究目的而言,校本研究不在于验证某种教

- 6 -

育教学理论或创立某种学说,而是在于改进、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3)就研究范围而言,校本研究发生与进行的场所就是教育教学发生的具体情境——学校与课堂,而不是另外的地方。

(4)就研究对象来说,校本研究的对象是发生在学校中、课堂中的具体的教育教学问题以及学校、教师、学生整体发展相关的教育教学问题。

(5)就研究成果的表述来说,校本研究更多的是采用一种“叙事式”的表述。

★(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意味着: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意味着: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意味着: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赖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主体。

★. 简述我国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

答案:(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分)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2分)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1分)

★. 简述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答案:(1)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2分)

(2)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1分)

(3)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进程。(1分)

(4)教育目的的确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1分)

★简述学生集体在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答案:(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2分)

(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1分)

(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1分)

(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1分)

★. 简述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答案:(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1分)(2)设立小组目标。(1分)

(3)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1分)(4)明确个人责任。(1分)

(5)成功机会均等。(1分)

★简述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主要观点。

参考答案: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主张教育目的应以个人价值为中心,应主要根据个人自身完善和发展的精神性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建构教育活动。它否定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对个人的束缚,强调个人自由权利的至高无上;主张教育的首要目的不在于谋求国家利益和社会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和个性,使人真正成其为人。主要代表人物:孟子、卢梭、裴斯泰洛齐等。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观主张,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需要的人。因此,在教育目的中主张应培养社会要求的人才,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社会的知识和规范。在这种理论看来,教育的首要目的就是使个体社会化,使个人适应社会生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公民;教育过程就是把社会的价值观念或集体意识强加于个人,把不具有任何社会特征的人改造成为社会的人。主要代表人物:荀子、柏拉图、康德等。

★简述教育目的的意义

参考答案:教育目的的意义就在于,它给

- 7 -

教育工作提供了理想,指明了方向,具体而言,其作用在于:第一,导向作用。第二,调控作用。第三,激励作用。第四,评价作用。

★.科技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

(1)科技进步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2)现代科技知识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内容;

(3)科学技术改变了教育技术。

★.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答案: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

(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请说明教育目的同培养目标的关系。

答案:

首先,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而培养目标是根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其次,培养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教育目的的基础上,而教育目的又必须通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培养目标而实现。

★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作用。

参考答案:

(1)对教育的动力作用。

(2)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

(3)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4)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5)科学渗透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

★简述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参考答案:

(1)教学的意义: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教学作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

(2)教学的一般任务: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科学世界观基础;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

(1)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记载与整理达到了一定程度,使人类的间接经验得以传递(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教育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

★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幼儿园)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小学初中)(类似强迫教育)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中)

- 8 -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大学)(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各国教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为什么学校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教学为主

(1)以教学为主是由学校教育工作的特点所决定的;(2)教学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3)教学为主是由教学自身特点决定的;(4)历史经验已经表明学校工作必须要

以教学为主,如我国建国以来教育实践能说明这一点。

★、简述国家对中小学管理和监督的具体内容。

答案:(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2分)

(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1分)(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1分)

(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1分)

★. 简述美育的主要任务。

答案:(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1分)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1分)(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1分)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2分)

★. 简述教育的政治意义。

(1)通过学校教育制造政治舆论,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政治理论或政治路线与方针,

为某种政治活动的需要做思想准备。

(2)通过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者的选择与分配,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是实现学校教育政治价值的一种重要方式。

(3)通过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以及各种政治人才。其一,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政治人才是指社会各个部门、各个领域的领导者与管理者。各级政治人才都需要通过教育培养。其二,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

★. 简述新课程教师角色定位。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 简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2)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充分展开思维过程的原则。

(4)注重揭示知识整体联系的原则。

(5)言传身教统一的原则。

(6)教书与育人统一的原则。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3)教育是现实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4)教育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础。

★.简述学生学习的分类。

(1)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2)自主学习与他主学习。

(3)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4)竞争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

(5)继承性学习与创新性学习。

(6)符号性学习与操作性学习。

- 9 -

★.简述经验课程的优点。

(1)经验课程强调学习者当下的直接经验的价值,把学习者的经验及其生长需要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充分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因而在经验课程中,学习者成为真正的主体。

(2)经验课程主张把人类文化遗产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主张把学科知识转化为儿童当下活生生的经验,强调教材的心理组织。

(3)经验课程主张将当代社会现实以儿童的经验为核心整合起来,既把儿童视为社会的儿童、生活于社会现实之中的儿童,又不使儿童拘泥于当前的社会现实,被动适应当前的社会现实,而是着眼于儿童的未来。

五、论述题

★.结合实际阐述儿童个体发展的普遍特点。

答案:(1)顺序性。(1分)

(2)不平衡性。(1分)

(3)阶段性。(1分)

(4)个别差异性。(1分)

(5)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1分)

【评分标准】除按照上述要点给分外,能联系实际展开合理而充分的分析,给4~5分;能作简要

★.结合实际阐述中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答案:(1)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1分)

(2)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1分)

(3)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1分)

(4)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1分)

【评分标准】除按照上述要点给分外,能联系实际展开合理而充分的分析,给4~6分;能作简要

★..结合实际阐述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正确处理的几方面关系。

答案:(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1分)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1分)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1分)

(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1分)

【评分标准】除按照上述要点给分外,能联系实际对

每个要点展开合理而充分的分析,给4~6分

;能作简要分析,给1~3分。

★.(1)传统的考试和评分制度的弊端:第一,用分

数表示学习成绩,而分数又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学习

的质量、水平(学力)。第二,考试的内容和方法不

从教学的实际出发,不为教学服务,考试被绝对化了。

第三,考试的基本功能——反馈作用,被严重地削弱

了,评价的增值功能丧失了。第四,考试的“值”,

不仅表现在分数的多少上,而且表现在名次的先后

上,从而人为地制造了不良竞争,考试分数被滥用,

损害学生的尊严,贬低人的价值。

(2)建议:第一,取消分数并不等于取消评价,取

消的仅仅是“形式主义的数字记分法”,取而代之的

则是实质性评价,它不是简单地评个分数了事,而是

按照标准和计划严格监视教学过程的每一步骤。第

二,重要的不是取消分数,而是转变支撑着传统分数

观的传统教学体系。每一个分数都应该成为一种动

力,应该引导学生正面的反响,否则分数就失去了它

的教育意义。第三: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

系。

★.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

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

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

(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

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

(2)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

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

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

(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

(1)对事业无私奉献;

(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

- 10 -

(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 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际,谈谈教师应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答案:

(1)谈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要的观点,以及有效教学的基本含义。

(2)谈谈有效教学的特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组织、教学环节、教学资源、教学手段、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尤其要注意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和有效性,有关的观点: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每节课都要让学生有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同时也要有或多或少的生命感悟。

★、结合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形势,谈谈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素养。

参考答案:

(1)谈谈当前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些政策,以及对教师的要求。

(2)谈谈教师专业素养,如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包括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相关的知识、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等;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等。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教师方面、学生方面、环境方面等;(2)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尊师爱生,相互配合;民主平等,和谐亲密;共享共创,教学相长。(3)良好师生关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试述以教为主教学程序的具体环节,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备课②上课③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④课外辅导⑤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2)结合自己理解回答. ★、结合实际论述优秀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本题较为开放,要注意结合实际。教师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

★、结合实际论述教师如何实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1)教好书是基础,教好书是育人的必要条件。

(2)脱离教书的所谓育人,或者与教书割裂开来的所谓育人,只能把学科教学中的品德教育引入歧途,滑向种种“误区”。

(3)教书育人的特点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进行品德教育,不教书而“育人”,是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特点,教师则是在教书中人,对教师来说,育人的关键在于教好书。(4)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但它不可能自发地形成对学生的德育影响,教师必须增强教书育人的有意性和自党性。否则,也就不存在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问题了。

五、案例分析题

答案:(1)主要运用了谈话法。(2分)

(2)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对于学生

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其缺点在于,需要较多

的时间,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3分)(3)运用该方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做好充分的准备;(1分)

②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1分)

③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1分)

【评分标准】①除按照上述要点给分外,能结合案例进行合理分析,条理清晰,给6~7分;

- 11 -

分析

比较合理,条理比较清晰,给4~5分;有分析,

但不够全面,给1~3分。②若有其他符合题意

的答

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超过6分。

- 12 -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附答案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2017-2018年电大专科学前教育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世界上第一部学前教育的大纲和参考本是一--------,其作者是捷克教育家-------一。 2.学前教育效益指的是学前教育发挥_的表现和结果。3.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影响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条件、家长学历等。 4.学前儿童品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和---------两个方面。 5.从幼儿园特点的维度进行划分,幼儿园环境包括一------------和------------- 6.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和教师语言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陈鹤琴创建的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是()。A.南京鼓楼幼稚园B.劳工幼稚园 C.香山慈幼院D.江西实验幼师 2.家庭教养方式一般分为()。 A.溺爱开放专制放任 B.溺爱民主专制放任 C.溺爱民主强权放任 D.溺爱开放强权放任 3.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及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促进每个学前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指的是()。 A.发展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

C.参与性原则D.配合性原则 4.由社区组织的亲子班招收以幼儿园为中心的附近社区中的入园儿童年龄为()。 A.1-2岁B.1-4岁C.2-3岁末D.0-3岁末 5.除学前儿童、教师以外,构成现代学前教育的第三个基本要素是指()。 A.课堂B.游戏C.环境D.教法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教育功能2.个体社会化3.同伴互助4.家长学校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简述提高学前教育功能发挥的策略。 2.简述实施学前儿童体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3.简述良好的幼儿园环境的设计的标准。 4.列举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方式。 五、论述题(13分) 你认为应该如何为学前儿童创设游戏条件? 六、案例分析题(15分) 新学期开始,李红和张霞担任幼儿园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学前儿童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学前儿童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等。 请你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该大班两位老师的做法。 学前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1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母育学校》夸美纽斯 2.学前教育功能 3.家庭教养方式 4.发展学前儿童的社会性的教育发展学前儿童个性的教育5.保育环境’教育环境 6.教学内容的组织能力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 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 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目标就是教育意图。狭义的课程目标含义定位于教育内部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的视角,主要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学校课程领导:是指在学校情境中,课程领导者通过权力的分享,促进教师参与课程发展过程,提高教师参与变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促成学校形成民主、和谐、开放的学校文化。 教学:指由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即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的

教育学期末复习题2

《教育学》复习(四)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该项法律是【 B 】 A.《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的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哲学家的是【 C 】 A.弗兰西斯.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杜威 3.以下哪个功能不属于教育的文化功能【 D 】 A.传递功能 B.选择功能 C.交流功能 D.创新功能 4.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主要培养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礼”、“乐”、“射”、“御”、“书”和【 A 】 A.数 B.文 C.算 D.武 5.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进步教育之父”之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C 】 A.马斯洛 B.罗杰斯 C.帕克 D.涂尔干 6.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亦称【 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下列哪项不属于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 C 】 A.本科化趋势 B.多元化趋势 C.时代化趋势 D.信息化趋势 8.学生发展的规律包括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和【 B 】 A.均衡性 B.差异性 C.渐进性 D.跳跃性 9.下列哪项不属于课程目标的功能【 D 】 A.导向功能 B.激励功能 C.测度功能 D.指导功能 10.有一种课程的目的在于调动地方参与课程改革与课程实施的积极性,这种课

《教育学基础》试卷一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 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 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是()。 A.遗传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成熟 3. 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 A.教育思想 B.教育制度 C.教育方法 D.教育目的 4. 双轨制形成于() A. 美洲 B. 欧洲 C.亚洲 D.非洲 5. “师生在课堂上呈现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描述的是哪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 A.民主型 B.依赖型 C.自由放任型 D.对立型 6.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7. 活动课程的主要缺点包括() A.儿童缺乏学习的自觉性 B.儿童缺乏动手操作的机会 C.儿童获得的知识欠缺系统性 D.儿童缺乏广泛的学习空间 8.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 A.知识、智力、能力 B.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C.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历 D.知识、智力、情感 9. 一般说来,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是()。 A.巩固知识 B.领会知识 C.引起学习动机 D.运用知识 10. 从教师教的角度看,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D.课外辅导 11.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2. 最近发展区理论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维果茨基 C.夸美纽斯 D.巴班斯基

2014年福建师范大学618教育学基础综合真题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真题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试卷 学科专业:教育学一级学科考试科目编码:618 考试科目:教育学基础综合考试日期:2014年1月5日上午 考生请注意:本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须在考点提供的(答题纸)上作答,否则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共90分,45小题,每小题2分) 1、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洛克的《教育漫话》 C.卢梭的《爱弥儿》 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2、法国的布迪厄属于下列哪个教育学派别。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批评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3、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多少时,标志着该国的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A.15%以下 B.15%以上 C.15%—50% D.50%以上 4、现代德育是以现时代的社会发展、人的发展为基础,以促进受教育者现代化为中心,促进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德育。 A.身心健康 B.心理素质 C.思想道德 D.政治素养 5、研究旨在揭示德育活动内在的客观规律,而德育过程是一种社会活动过程,其规律属于社会规律范畴。 A.德育过程理论 B.德育实践 C.德育活动 D.德育课程 6、德育过程造就,包括个体道德社会化和社会道德个体化两个方面。 A.完善的人 B.完善的社会 C.道德主体 D.完善的教育 7、在汉语中,我们用“德性”一词作为的同义词,它是个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的个体素质的一个方面。 A.道德品质 B.德育品质 C.道德素质 D.思想品德 8、严格意义上的德育课程与传统的认知性德育课程是不同的。早在20世纪初,杜威曾就指出和“道德观念”不同。前者是对道德行为不起作用,后者是品性的一部分,是指导行为的动机。 A.“道德品质观念” B.“道德素质观念” C.“道德教育观念” D.“关于道德观念” 9、德育过程结构的三要素说是:教育者、受教育者、。 A.德育过程 B.德育效果 C.德育内容和方法 D.德育课程 10、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一切机会,去养成学生的道德品质,以达到完善学生人格的目的的课程,属于德育课程的。 A.德目主义 B.全面主义 C.知识主义 D.思想主义 11、道德主体人格建构过程中,受教育者与教育者采取的诸方式的总称,叫做。 A.德育方法 B.德育模式 C.德育实施 D.德育定位

福建师范大学2020年《现代远程教育》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在线作业100分答案一、单选题 1正确高效地阅读一篇文章的顺序是(A) * /A/先泛读再精读 * /B/先精读再泛读 * /C/从头到尾按顺序读 * /D/从尾到头倒序读 2小李学完《远程学习导引》的每一章内容后都会去交流讨论区发帖,提出他在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有时候也会把他的问题通过E-mail(电子邮件)发给老师,老师在看 到小李的帖子或邮件之后会给予回复,小李与老师之间的这种交互是(A)。 * /A/异步交互 * /B/同步交互 * /C/协作交互 * /D/WE * /E/交互 3关于情绪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 ) * /A/情绪不是天生定型的,会随着身心的成长与发展、对情境知觉能力的提高 以及个人经验和应变行为的改变而改变 * /B/情绪有好坏之分,好情绪会让我们身心愉快,而坏情绪会让我们感觉黯然无光* /C/情绪的本质实质上是围绕着自我中心而产生的一种执著心 * /D/不管是哪一种情绪,都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内在的体验和感受 4IP数据广播指的是采用(B )协议,基于DVB标准来传送数据流。 * /A/TCP * /B/IP * /C/FTP * /D/RTP 5第一次使用Outlook Experss收发邮件前首先应该做的工作是(B)。 * /A/写新邮件 * /B/设置邮箱的POP3和SMTP协议 * /C/添加地址薄 * /D/收发邮箱 6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是(A )。 * /A/时空分离 * /B/教学分离 * /C/空间分离 * /D/时间分离 7常见的笔记格式不包括(B )。 * /A/摘要式笔记 * /B/复习笔记 * /C/提纲式笔记 * /D/网状型笔记 8远程教育的发展划分为三代,以下正确的是(A)。 * /A/函授教育、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 * /B/卫星教育、多媒体远程教育、函授教育 * /C/函授教育、卫星教育、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 * /D/卫星教育、多种媒体教学的远程教育、开放灵活的远程学习 9对远程学生来说,非学习性上网不包括(C )。 * /A/阅读新闻 * /B/玩游戏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

福师大教育学原理样卷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基本原理》样卷 一、填空题:(15×1=15分) 1.中国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学记。 2. 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这一问题上,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个体本位论、社会本位论和文化本位论等不同主张。 3.不同的教育主张往往以不同的人性假设为理论基础。总体来看,教育理论中主要有?性善?说、?性恶?说、??说、?性亦善亦恶?说以及?性三品?说等不同观点。 4.人的生命是一个历史性的、过程性的、不断生成的个性化存在。其中,人的?自然生命?、??和?精神生命?构成了生命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 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为论述对象的专著;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教育史上誉为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 6.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知识是课程的内核,知识问题构成课程问题的基础。 7.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是教育活动的第一条件。 8. 一般而言,公民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并造就的合格公民。 9. 幸福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价值和终极目标。 10. 教育即生活是杜威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石所在。 11.优质教育的核心在于为教育主体终身的、健康的、持续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13.新课程主要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确立课程目标的。 14.教师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的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和学业检查评价的能力。 15.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即教育功能和管理功能。 16、中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夸美 纽斯的《大教学论》,科学教育学的形成标志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17、世界三大教育学名著是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 主主义与教育》。 二、名词解释:(3×8=24分) 1.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对于社会来说,终身教育的理想在于建立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对于个人来说,终身教育是造就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应付各种变化并发挥个人独特才能的成功者。 2.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中国传统文化》A/B模拟练习题参考答案 教学中心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 1、弱冠 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 2、“七出” “七出”又称“七去”,“七弃”。中国古代休弃妻子的七种理由。即: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七出”体现了男尊女卑思想,显示了礼制对夫权的维护。 3、嫡长子继承制 商代的继承制度是父死子继,辅之以兄终弟及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始行嫡长子制度,是指在统治阶级内部划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士四个等级,财产和地位,世世相传实行世袭制。在各个等级中,继承财产和职位者,必须是嫡妻长子。这种继承制度能有效的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兄弟之间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得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 4、六家七宗 佛教用语。魏晋时期般若学各派的总称。佛教徒对般若部诸经所讲的"空"义产生不同理解﹐至东晋形成“六家七宗”﹐即道安的“本无宗”﹑支敏度的“心无宗”﹑支道林的“即色宗”﹑于法开的“识含宗”﹑道壹的“幻化宗”﹑于道邃的“缘会宗”﹐是为“六家”。其中“本无”又分出“本无异宗”﹐故名“七宗”。 5、文字狱 清朝统治者迫害知识分子的一种冤狱。多发于康、雍、乾三朝。康熙时期的文字狱主要针对那些有反清复明思想的人物及著作。在编纂《四库全书》时,从搜集来的图书中,发现了大量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东西,于是故意从作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1776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2.德国的梅伊曼拉伊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3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作用。 4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5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6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7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 价、总结性评价。 8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实现的。 9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独特的创造性、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 的连续性。 10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 二.(判断只写出对或者错不必说明理由每题1。5分共15分) 1.世界最早的教育专着是《学记》。(√) 2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传递和转换消解过程来研究。(×) 3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4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5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6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10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三.简答(共37分) 1.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6分)P61~63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10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这不同的发展任务,当然,不同的发展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上一阶段影响着下一阶段的发展,所以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对于人的发展来说,不仅具有本阶段的意义,而且具有人生全程的意义 3.怎样认识教师主导性?(9分)p215三个层次 4.怎样评价班级上课制?(6分)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效率,但不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集体教育,但不利于因材施教。 5.怎样开展德育工作?(6分) 德育内容上要更新;德育方法要改进;从小事做起,由近到远,由小到大,注重实际效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卷( A )卷 一.填空题 (每空 分 共 分) . 年,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讲授教育学 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 .德国的 梅伊曼 拉伊 是近代教育学实验派的代表。 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潜移默化 耳濡目染作用。 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是壬寅学制 。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在复习的基础上掌握知识。 教育目的主要包括身心素质 和社会价值两部分。 根据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诊断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 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 中实现的。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强烈的示范性、 独特的创造性、 空间的延续性和时间的连续性。 陶冶包括人格感化、 环境陶冶、 艺术陶冶 。 二.(判断 只写出对或者错 不必说明理由每题 。 分 共 分) .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 信息论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整体的运动过程当作信息的输入 传递和转换 消解过程来研究。(× )

社会主义教育最先提出教育普及的口号, 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 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教育的速度和 规模 。(√ ) “六三三”制又称壬戌学制, 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 × ) 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的基本部分是说明部分。(× ) 7赞可夫在小学做了“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证明:学生的发展远没达到极限,主张高速度高难度教学,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论述了教学过程的结构。(×)8老师教学质量除与业务水平有关外,还与教学态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关。 (√) 9班主任制定班级目标是要高标准难度大,激励作用才明显。( × ) 热爱学生不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 三.简答(共 分) 教育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有哪些?( 分) (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 ( )教育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 (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怎样理解人的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 分) 从总体上看,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

福师大网络教育《复变函数》网络作业答案

复变函数作业一 一、判断(对的用T 表示,错的用F 表示) 1、如果0()f z '存在,那么()f z 在0z 解析。( F ) 2、()n Ln z nLnz =。( F ) 3、当且仅当z 为实数时,z e 为实数。( F ) 4、设()f z u iv =+在区域D 是解析的,如果u 是实常数,那么()f z 在整个D 是常数;如果v 是实常数,那么()f z 在D 也是常数。( T ) 二、填空 1 、Re n ??????????= ;Im n ?????????? = 。 2、设ω是1的n 次根,1ω≠,则211n ωωω-++++= 0 。 3、在映射2z ω=下,扇形区域0arg ,14z z π<< <的像区域为 。 4、若()()11n n i i +=-,则n = 。 三、计算 1、 计算下列函数值:1)()n i L e ;2 1)、()n i L e 解: 主值 ()ln ln arg i i i e e i e i =+=, ()()ln 22,i i Ln e e k i i k i k ππ∴=+=+∈Z 2 解: 设3+4i 的平方根是x+yi ,x 、y ∈R ,则有 x 2-y 2=3,且 2xy=4, 求得 x=2,y=1,或x=-2 y=-1,

故3+4i 的平方根是 2+i ,或-2-i , 故答案为:2+i ,或-2-i 2、下列函数在复平面上何处可导?何处解析? 1 ; 2)()()2222x y x i xy y --+- 。 1 ; 解: 因为 f(z)=|z| 当趋于0-时 f(z)=|-1; 当趋于0+时 f(z)=|1; 右极限不等于左极限。 所以f(z)=|z|在z=0处不可导,而在除0以外的其他地方都可导且解析。 2)()()2222x y x i xy y --+- 。 解: 212,,2v 221 v ,2x x y y x y y x u x v y u y x y u u v y =-=??????=-=-????==-?=- 仅在直线12 y = 上可导,在复平面上处处不解析。 3、函数2322()2f z x y x y i =-+是否为解析函数?求出其导数。 解:不是解析函数,因为满足条件的只有两个点,不成区域 2 (,)24x x f x y u iv x xy '=+=+ 3234(0,0)0,,4323f f i ??''==+ ???

《教育学》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目的不具有(B) A导向功能B激励功能C调控功能D评价功能 2、教育评价的核心是(B) A价值判断B价值引领C客观描述D增值探索 3、下列教学方法中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是(A) A讲授法B演示法C实验法D研究法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D) A课堂活动B实践活动C交往活动D认识活动 5、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赞可夫 6、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B) A教学活动B沟通C教劳结合D协调 7、我国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个别教学B复式教学C班级授课D分组教学 8、“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 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B直观性原则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9、“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 A大众性B公平性C终身性D未来性 10、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C) A经济收入B良好的公共关系C学校绩效D政治影响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广义教育包括____、____、____。(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 2、教育目的规定了把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______,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质量规格标准) 3、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___、___、___(家庭,学校,同辈群体) 4、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环境、学校文化、个人经历、自我更新) 5、教学是__________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6、____是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教学原则) 7、教师的素养包括_________(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 8、教育评价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但从根本上说是两大功能____和____。(教育功能、管理功能) 9、____是教师专业情意发展成熟的标志。(专业情操) 10、____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思维起点,也是制订课程标准的核心依据。(课程性质)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它同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教学:教学是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互动活动。 3、教学原则:教育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提出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理。

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2019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参考书 (本文根据18年考研院校专业目录整理,仅供参考) 凯程教育学考研教研组整理 很多考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的同学,不太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的参考书目,这里凯程老师为同学们整理出来,如果同学们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咨询凯程的老师。 一丶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已有一百多年的校史。20世纪60年代就招收过研究生。1978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以来,学校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工作,1984年成立研究生科,挂靠教务处,1993年成立研究生处,2003年成立研究生教育学院,2005年增设研究生工作部,2012年成立研究生院。迄今为止,已培养了17000多名品学兼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丶福建师范大学参考书籍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考研退出了统考,实行自主命题。它的考试科目包括101思想政治理论、199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1英语一、203日语、204英语二、301数学一、302数学二、303数学三、314数学(农)、316学(农)等科目为全国统考或联考科目,命题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的相关机构组织编制,各地书店有售。专业课618教育学基础综合是自主命题,有指定参考书。618教育综合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凯程教育的老师根据历年的试题和大纲,向参加教育学考研的同学推荐以下书籍: 1、教育学原理 (1)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第2版),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第2版),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外教育史 (1)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2)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英语考试试题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英语考试试题 一、语法和词汇(共125题) 1. The bridge is three hundred ________ long. A.feet B.foots C.footes D.feets 2. It?s only ________ walk from here to the cinema. A.half an hours B.half a hour?s C.half an hour?s D.half a hours? 3. “What are those women?” “They are________.” A.policewomans B.policewomen C.women policeman D.woman policewomen 4. Yesterday evening we had a lovely evening at ________. A.Peter?s and Helen?s B.Peter and Helen C.Peter and Helens D.Peter and Helen?s 5. I have ________ for you, Mary. A.a good news B.many good news C.some good news D.a few good news 6. ________ a few sheep behind the house. A.It is B.They are C.There are D.There is 7. By the end of last year, they________ a new railway station. A.built B.had built C.has built D.would build 8. There is going to ________ a film tonight. A.are B.is C.have D.be 9. “Have you finished your work?” “No, ________.” A.haven?t B.not yet

教育学期末考试

教育学考试复习1-14章 绪论 1.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思想. 因材施教、学而优则仕、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循循善诱等教育思想 2.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产婆术”,也是启发式教学。 3.“教育”一词在我国最早见之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4.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德智体三育. 5.《学记》是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6.夸美纽斯于1632年完成了《大教学论》一书,这部著作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 独立学科的开始(初步独立)。第一次系统总结了班级授课制。提出了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7.卢梭的《爱弥尔》,倡导自由自然的教育。 8.赫尔巴特1806年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完全独立。 9.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和“从做中学” 几个著名论断。代表作是1916年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有“五步教学法”10.洛克提出了白板论,主张绅士教育.斯宾塞提倡实科教育.布鲁纳主张结构课 程,重视早期教育和提倡发现教学. 11.柏拉图的《理想国》、卢梭的《爱弥尔》和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西方学者成为三大教育名著。 第一章教育概述 一、原始社会教育特征。 1.教育活动与生产和生活高度一体化,水平低。 2.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落后。 3.教育无阶级性。 4.与宗教紧密联系。 二、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1.与现代生产具有高度相关性。 2. 教育与生产劳动由脱离走向融合,教育的生产性日益突出。 3.教育的公共性与普及性。 4.教育走向终身化和全民化。 5.可持续发展。 6.变革性与未来性。 三、教育具有商品性吗?具有。 四、学校教育产生于什么时期?奴隶社会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作业

1、什么是Active Directory?Active Directory的架构包含哪些内容? 答:(1)Active Directory:ActiveDirectory是目录服务,是面向Windows Standard Server、Windows Enterprise Server 以及Windows Datacenter Server 的目录服务。Active Directory不能运行在Windows Web Server上,但是可以通过它对运行Windows Web Server的计算机进行管理)Active Directory存储了有关网络对象的信息,例如用户、组、计算机、共享资源、打印机和联系人等,并且让管理员和用户能够轻松地查找和使用这些信息。 (2)架构中包括了两种类型的定义:属性和分类。属性和分类还可以被称作架构对象或元数据 2、用户账户有哪几种?如何创建用户账户 答:用户账户有以下几种:本地用户账户、域用户账户和内置用户账户 创建一个本地用户账户和域用户帐户具体看下面步骤: ①案例:创建一个本地用户账户,如用户名为wangnan。 具体步骤如下: (1)打开“控制面板”,双击“管理工具”,在“管理工具”窗口中双击“计算机管理”图标,打开“计算机管理”窗口。(2)单击“本地用户和组”前面的加号,展开“用户”图标,右击“用户”,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新用户”,打开“新用户”对话框,有“新用户”框中输入wangnan;在“全名”框中输入王楠;在“描述”框中输入账户的简单描述,如“网络教研室老师”以方便日后的管理工作;在“密码”和“确定密码”框中输入密码。 (3)单击“创建”按钮,在“计算机管理”窗口中就可以看到新创建的用户账户 ②案例:在poef.fjnu.fdu域上创建一个域用户帐户,用户名为zhangwei。 (1)在“管理工具”窗口中选择“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打开“Active Directory用户和计算机”窗口。(2)在窗口的左侧窗格中单击要建立帐户的域,右击该域中的User,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新建”→“用户”,打开“新建对象–用户”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输入要创建的用户的登录名,登录名是用来在域中活动并访问资源的惟一凭证,也即账户名,登录名在域中必须惟一。 (3)单击“下一步”按钮,在对话框中输入密码(注意输入的密码是区分大小写的)。选择“用户下次登录时须要改密码”复选框,则用户在下次用这个密码登录之后就需要更改这个密码。 (4)单击“下一步”按钮,在接着的对话框中单击“完成”按钮,结束添加域用户账户的操作。 3、域模式下的组的类型有哪些? 答:域模式中的组又称为域组,存储在域的Active Directory 中,在Active Directory中有两种类型的组:通讯组和安全组。可以使用通讯组创建电子邮件通讯组列表,使用安全组给共享资源指派权限。 4、什么叫组策略?使用组策略的好处。 答:组策略是一组配置设置,组策略管理员应用于活动目录存储中的一个或多个对象。组策略管理员利用组策略控制域中用户的工作环境。组策略也可以控制在指定OU位置上的用户的工作环境。另外,使用Active Directory站点和服务管理单元,组策略管理员可以在站点上设置组策略。 组策略优点 (1)保护用户环境。作为安全要求较高的网络的管理员,可能希望为每台计算机创建一个锁定的工作环境。通过为指定用户实现相应的组策略设置,并结合NTFS权限、强制用户配置文件和其他Windows Server 2003安全特性,可以阻止用户安装软件和访问非授权程序或数据。还可以阻止用户删除对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功能有重要作用 (2)增强用户环境。可以使用组策略通过下列操作来增强用户环境:自动安装应用程序到用户的“开始”菜单。启动应用程序分发,方便用户在网络上找到并安装相应应用程序。安装文件或快捷方式到网络上相应位置或用户计算机上的特定文件夹。当用户登录或注销、计算机启动或关闭时自动执行任务或应用程序。重定向文件夹到网络位置增强数据可靠性。

2017年春季《教育学》期末考核答案完整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并说明理由(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的对象是人,但教育的出发点则是社会。 理由:教育的对象是人,这是对的。但說教育的出发点是社会是不全面的。教育应该从社会和个人的共同需要出发。 2、(√)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创造性。 理由:首先在因材施教上,其次在对教育、教学的原则、方法、内容的运用、选择和处理上。再次教师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也是创造性的劳动,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也是创造性的表现。 3、(×)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 理由: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4、(√)人的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可塑性。 理由:人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性的,这是教师因材施教的内在根据之一,人的遗传素质在后天的成熟过程中又是可以塑造的。 5、(√)人的本质是一切现实社会关系的总和。 理由: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6、(√)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理由: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1)备课;(2)上课;(3)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而上课是其中心环节。 7、(×)“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因材施教,必须取消。 理由:班级授课制又叫班级教学或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按教学计划统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时数,依学校课程表进行教学的教学组织形式。 8、(√)校长负责制的核心是校长全面负责。 理由: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最高级别管理者,因此要全面负责。 9、(×)德育是由思想品德课来完成的。 理由: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进行德育教育。 10、(√)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遗传基因”,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理由:发展教育,就是推动生产力,也是带动一个国家往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及基本走向? 答:目标: 一、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二、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三、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五、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基本走向: 一、课程改革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二、强化基础学科和学科基础知识的趋势。 三、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倾向。四、课程综合化的趋势和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