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整合与评价 教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课例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但是学生的这一知识面只是定性地了解;而基本处在记忆的层次上;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之一..布鲁纳曾提出过:“知识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学生认知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通过释疑才能逐步加深..如实际现象与物理规律好像发生冲突时;例如:我打你时;往往认为我打你的作用力在先;而你打我的反作用力在后;大小推小孩时;往往认为大小对小孩的作用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反作用力..教师应该诱导学生像科学空一样进行科学的探究;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这样不仅消除前意识的错误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②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③学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②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释物理现象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通过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来培养可提高学生自信力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3.教学重难点:1理解与掌握牛顿第三定律..2区分一对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讨论实际的问题..4.教学用具:滑板小车2辆、电动小车、木板、试管4个、条形磁铁2个、小车2个、弹簧测力计若干个、橡胶筋、探究力的传感器、鸡蛋、石块、投影仪、多媒体课件..5.教学流程:二、教学实录:环节学习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的引入新课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2.力的相互性的实际例证3.说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诱导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力是怎样定义的个别提问什么是相互作用诱导提问请联系实际例子来阐明一下“力的相互性”归纳总结我们把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板书强调说明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图片;并强调说明两个物体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并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说法也是相对的..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存在怎么的关系呢这就是牛顿第三定律......所要研究的的问题板书学生齐答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个别回答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是甲对乙有作用;同时乙对甲也有作用..思考讨论如人走路;划船;鼓掌;火箭发射等等意义建构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性、相对性、实践性形成清晰、直观、明确的认知..从学生所熟知的概念引入;从学生身边的实例展开可以点燃学生的学习求知热情;打造良好的开局..讲授新课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性关系:1.性质相同2.具有同时性3.分别作用于两个不同的物体上诱导采访在两次拉绳的过程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合作总结不管是谁主动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作用的;且性质相同..实验探究把薄的轻木板放在并排的玻璃管上;然后把玩具小车放在木板上;先让小车动;木板不动;然后让木板动小车不动;最后让小车木板一起动..合作探究在讲台上安排两个同学站在静止的小车上;通过手中的细绳给对方施加作用..1两人都主动拉绳;给对方作用..2一个人不主动;另一个拉绳给对方作用..观察分析两个同学均由静止变成运动观察总结小车给木板一个摩擦力;木板也给小车一个摩擦力;是一对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有同时性1.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知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讲授新课4.方向相反;总是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定量关系:1.粗略地探究两者大小总保持相等2.精密地探究两者大小总保持相等实验探究在两块条形磁铁下面分别放一个小车;相互靠近;先是同名磁极相对;然后异名磁极相对;分别由静止释放;观察两磁铁的运动情况归纳总结经过大量实验证明;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而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板书实验探究甲橡皮筋一端挂在铁架台上;另一端通过细绳套与乙橡皮筋的某一端相连;乙橡皮筋的另一端用手抓住..用力将两橡皮筋拉直;观察两橡皮筋的方向..多次改变拉力方向;重复以上实验..那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间又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追问:你怎么知道相等我们能否探究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引导探究请同学自己动手利用弹簧秤来验证你的猜想..诱导总结当将两个弹簧秤拉到一定状态后稳定时;两者读数相同..当将两个弹簧秤拉动的过程中;两者的读数均会发生变化;但始终相同..我们可以根据更加准备和精密的实验加以验证实验探究给学生演示利用力传感器和计算机软件系统揭示瞬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并且通过投影仪将电脑的图像放大投射到屏幕上..观察总结两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磁场力性质相同;有同时性观察总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在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反.学生齐答大小相等合作探究每两个人为一小组利用事先已经准备好的的弹簧秤来进行自主探究;然后选代表发言..自主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自主阅读力学传感器的使用说明书和必修1P87的“做一做”..学生观察学习计算机的使用和力的传感器的“传感”作用..2.鼓励学生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使学生认识到实验、分析;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总结归纳实验信息的能力..讲授新课四、牛顿第三定律的深化理解:1.相互作用力的等值性与两个物体的形状、质量、体积等无关..2.相互作用力的等值性与两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诱导提问两者显示的形状关于横轴为对称的;这说明了什么归纳总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保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其不仅适用于静止的物体之间;也适用于运动的物体之间;即其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参考系的选择无关..板书实例探究请问学生们听说过“以卵击石”的故事吗结果怎样诱导提问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此时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不相等吗实例探究请问同学们马拉车在启动时;匀速前进时和加速前进时马拉车的车与车拉马的车是否总是相等的呢例题分析我们以前学过的“一对平衡力”也是学生齐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学生齐答听说过情绪高昂卵粉身碎骨;石安然无恙讨论发言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只不过鸡蛋承受力比石头差得多的缘故..讨论发言马拉车的力总是与车拉马的力大小相等;但如果以马与车的整体来分析;地面对马的摩擦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大小关系决定了马车能否启动、匀速运动还是加速运动..4.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5.学生会用学过的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巩固新课衡力的区别和联系1.联系:两者均等值反向..2.区别:1力的性质方面2力的作用对象方面六、联系实际;探索研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那么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有什么区别呢一个金属球被一个细线悬挂着处于静止状态;请说明金属球的受力情况;并指出其对应的反作用力指导归纳请同学们通过本实例总结出规律;填写下表:作用力与反作用一对平衡力相同点大小相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方向相反且共线不同点作用在不同的两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一定是性质上相同的力不一定是性质上相同的力一定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一定是同时产生或消失例题分析甲、乙两队用一条轻绳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获胜;则在比赛过程中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B、甲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思考回答提问学生到黑板上画出受力示意图;并向其他全体同学讲解其对应的反作用力..协助总结师生共同归纳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完成对照表.思考回答将绳子视为轻绳时不计质量;甲拉绳子与乙拉绳子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以甲、乙两队及绳子为研究对象时;获胜的关键在于地面对两队的摩擦力的大小6.训练学生做受力分析;并准确地找出其反作用力;在实际训练中将两者加以对照..7.利用实例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GFGF三、课后反思:物理学研究的是“物”中之“理”;与实际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它源于生活;并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实验;思辩;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形成定理与规律..并反过来又能指导生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本节教学加以诠释;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传感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体味到物理学“来自生活又归于生活”的独特魅力..本节课以多提问、多诱导、多讨论、多做实验;多探究的形式..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热情;点燃起学生们探索的激情;不断地体验物理知识“波澜壮阔”的情愫..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愉悦在体会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牛顿第三定律”学生感觉似乎不难;但利用其去理解实际的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很多的迷惑..还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起来多加分析与训练..四、课例点评:本课例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内容安排合理科学;衍接自然;过渡顺畅..设计时所举的例子非常典型;并能配以插图;力求形象生动;设计时能够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设计时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花费心课 后 作 业发散探究请同学课后通过查阅网络和书籍;研究一下拔河比赛中涉及的力学原理及取胜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并撰写一篇小论文;下节课进行交流..学生情绪高昂;跃跃欲试..8.理论联系实验;学以致用;让学生深刻体会物理“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板 书 设 计三一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力关系: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特点: 1) 同数值:大小相等2) 同时间:同生同灭;同增同减 3) 同性质:力的性质相同 4) 异方向:方向相反5) 异物体: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应用:“三同” “两不同”思;让“学生学后有所思;教师教后有所记”..并且本课例独特的育人价值还在于通过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启发学生客观辩证的评价周围的事物;突出物理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一种手段;也是迁移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运用和深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完成自身发展的延续..。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教案、教学设计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寻找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4.注重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
-实验设计:指导学生设计实验,如小车滑行实验、弹簧测力计实验等,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2.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纠正错误认识。
3.知识体系:通过板书、PPT等形式,展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整体的认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检验学习效果,特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内容,完成以下题目:
-选择题:涉及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旨在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4.掌握实验方法,能够设计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课堂互动性。
3.运用数学工具,如代数运算、图形表示等,解决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指导学生总结、归纳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探究自然规律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认识到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3.通过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提倡节能减排。
课时4.8牛顿运动定律整合与评价
课时4.8 牛顿运动定律整合与评价【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
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知识导学】【三“点”探究】主题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小瓶内装有水,其中有一气泡。
当瓶从静止状态突然向右运动时,小气泡在瓶内将向何方运动?(1)甲同学认为:在瓶内的小气泡由于惯性将向左运动,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乙同学认为:瓶中的水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相对于瓶子来说向左运动,而瓶中的气泡就向右移动,你认为这个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主题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马拉着马车加速向前运动,马车为什么会向前运动呢?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吗?主题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蹦极是近来新兴的一项非常刺激的户外休闲运动。
跳跃者站在约40米以上(相当于10层楼)高度的桥梁、塔顶、高楼、吊车甚至热气球上,把一端固定的一根长长的橡皮绳绑在踝关节处然后两臂伸开,双腿并拢,头朝下跳下去。
绑在跳跃者踝部的橡皮绳很长,足以使跳跃者在空中享受几秒钟的“自由落体”。
当人体落到离地面一定距离时,橡皮绳被拉开、绷紧、阻止人体继续下落,当到达最低点时橡皮绳再次弹起,人被拉起,随后,又落下,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橡皮绳的弹性消失为止。
请分析人在下落的整个过程中,加速度和速度各怎样变化?主题4: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物体静止在一水平面上,它的质量为m,物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现用平行于水平面的力F拉物体,得到加速度a和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根据图象可以求出物体的质量m。
王敏同学的分析过程是:从图象中得到F=12 N时,物体的加速度a=4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求得质量m=3 kg。
请判断王敏同学的分析过程是否正确,并分析原因,最后给出正确的结果。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科版必修1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的定义、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案例分析等。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
-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展示环节的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对表现不足的学生给予指导和鼓励。
- 在实验操作环节,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牛顿第一定律的原理。
- 通过课堂练习和即时测试,检测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学生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时的困难和误区,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3. 静止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状态;
4. 牛顿第一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深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深化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2. 增强学生实验操作与观察能力,提高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思维素养;
4.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纠正错误观念,巩固重点知识。
四、教学资源
1. 硬件资源:
- 物理实验室
- 牛顿第一定律实验装置
- 多媒体教学设备
2. 软件资源:
- 教科版必修1教材
- 课堂演示PPT
- 教学视频资料
3. 课程平台:
-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 班级群共享平台
4. 信息化资源:
- 电子白板
- 互动教学软件
2. 技能方面的进步:学生在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环节,锻炼了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高中物理牛顿第三定律教案第 1 篇一、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牛顿三大定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前两个定律是对单个物体而言的,但要全面熟悉物体间的运动规律,就需要讨论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互相影响。
本节分三个层次对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讨论:一是通过实际现象的分析,定性地商量物体间的作用是互相的,性质是相同的,同时发生的;二是通过试验定量地得到反映互相作用的牛顿第三定律;三是说明该定律的意义和应用。
〔二〕、同学分析高中同学已经有肯定的辩别力量,对常见的一些物理现象,物理学问假如简洁重复,则同学对此不太关注、不感爱好。
因此,一开头就要以各种方式激发其留意力,设置"物理问题情景',引发同学"思维冲突',设法采纳各种试验,让同学熟悉到"牛顿第三定律'得来的不易,培育总结物理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道力的作用是互相的,理解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3〕体验讨论现象、总结规律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及准确含义;难点: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分;二、教学设计〔一〕新课引入: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力是什么?下面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动作。
常言道:"一个巴掌拍不响',那么请大家竞赛拍巴掌,看谁拍得最响,然后请拍得最响的同学谈感受,两个巴掌都拍疼了,变红了,这说明什么?由此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通过分析拍巴掌后手会疼,而且两支手都变红了,说明两手间存在作用力,并且是互相的。
师:那么同学还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预报同学可能的回答:书放在桌子上,书对桌子有压力,桌子对书有支持力。
杯子落到地上,杯对地有作用力,地对杯子也有作用力。
人走路时,脚蹬地,地对脚也有作用力从上面的现象我们知道,每种现象中存在的力都是互相的。
那么,假如我们把其中的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叫做反作用力,那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有什么特点呢?演示试验1:把薄的轻木板放在并排的玻璃管上,然后把玩具小车上紧发条,并轻轻按在木板上,问:手一松,当手离开小车时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师生:车在向前运动的同时,木板向后运动,并且同时停止,经过仔细分析后得出,车之所以向前运动是木板给它一个向前的力,同时车给木板一个向后的力,这两个力的性质一样,都是摩擦力。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并表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即“对于每一个作用力,总存在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o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o学生能够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简单的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准确识别物理现象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o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使其能够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
o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o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实验事实,勇于质疑和探究。
o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重点: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及特点。
-难点: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和相互依存性,以及它们在不同物理情境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牛顿第三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讨论法: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实际物理现象中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存在和特性。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实例和动态模拟。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
-教具:弹簧秤、滑块、细绳等实验器材。
-多媒体资源:课件、视频动画、实验演示视频。
-网络资源:相关物理网站、在线习题库。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每组4-5人,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水平的学生,促进互助学习。
2.课堂纪律:明确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确保课堂秩序。
3.激励机制:设立小组积分制度,对积极参与讨论、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七、评价与反馈1.课堂小测验:通过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
高中物理 第3章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教科版必修1
学习资料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知识脉络(教师用书独具)1。
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重点)3.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重点)4.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难点)一、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地上的运动分为两类(1)天然运动:无须外力的帮助、自身就能实现,如气、火等轻的东西向上运动,重的东西向下运动.(2)受迫运动:必须依靠外力的不断作用才能维持,外力消失,受迫运动就会停止,如拉动地面上的小车,推动桌面上的书本.2.伽利略的研究(1)理想实验如图所示,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状态开始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与左斜面同样的高度.减小右斜面的坡度,小球要达到同样的高度经过的坡长越长.由此推测,如果右斜面变成水平面,并且没有任何阻力,小球将达不到原来的高度,就应永远运动下去.(2)结论:力不是(填“是”或“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二、牛顿第一定律惯性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2.惯性(1)惯性:物体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不变的性质.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2)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3.惯性的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物体运动状态越不易改变.1.思考判断(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3)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当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时,物体立刻停止运动.(×)(4)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5)受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2.(多选)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A.物体的运动是依靠惯性来维持的B.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不能维持C.物体做变速运动时,一定有外力作用D.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AC[物体具有保持原来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作惯性,由于惯性的存在,物体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A对.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错,C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力不能改变物体的惯性大小,D错.] 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地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的物体惯性大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D.在宇宙飞船中的物体不存在惯性C[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A错误;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火车速度变化慢,表明它的惯性大,是因为它的质量大,与是否静止无关,故B 错误;乒乓球能被快速抽杀,表明它的运动状态容易发生改变,是因为它的惯性小,故C正确;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D错误.]从亚里士多德到伽利略1.17世纪前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根据: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3)方法:观察+直觉(由生活经验得出直观印象).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1)基本观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摩擦阻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2)根据:理想实验.(3)方法:实验+科学推理(将可靠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3.意义(1)伽利略用“实验+科学推理”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2)第一次确立了物理实验在物理研究中的基础地位.(3)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4)“理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的理论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理想实验"只不过是一种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它的作用只限于逻辑上的证明与反驳,而不能用来作为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相反,由“理想实验”所得出的任何推论,都必须由观察或实验的结果来检验.【例1】理想实验有时能更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其中有一个是实验事实,其余是推论.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1)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________(只要填写序号即可).(2)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思路点拨:本题是在可靠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推理,将实验理想化,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可知顺序排列为②③①④,分类正确的是B。
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整合与评价 教案
必修一物理方法总览1.理想模型思想2.极限思想3.微元思想4.等效思想5.建模思想6.化曲为直思想7.图像法8.公式法9.逆向思维法10.平均速度法11.整体法12.分段法13.比例法14.逐差法15.图示法16.假设法17.二力平衡法18.隔离法19.图解法20.物理情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一定要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保持相对静止。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两种情况下小滑块的运动情况相同吗?受力情况相同吗?我们如何分析两种情况下小滑块的受力情况?讲练结合 独立分析思考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一、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二、正确地对物体进行不同状态下的受力分析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 四、临界问题的分析与计算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 课件拓展技能检测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 课件 记录要点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 课件 总结反思 知识总结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PPT 课件 感悟收获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课外拓展 无板书设计课题3.7《牛顿运动定律》整合与评价合外力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F =ma )物体的运动情况物体的受力情况加速度 力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学公式力学单位制超重和失重解析法21.作图法22.计算法23.正交分解法24.控制变量法25.知识关联记忆法26.近似处理法27.量纲分析法28.动力学的方法29.瞻前顾后法30.合成法31.巧用参考系32.巧用推论解题33.函数法34.相对运动法35.整体二分法36.闭合矢量三角形法37.分解法38.动态三角形法39.极限分析法40.物理分析法41.数学分析法42.描点法43.相似三角形法。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3 3 牛顿第三定律 教学设计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二、新课教学(35分钟)(一)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分钟)1、学生完成小实验:(1)左手拍右手(2)气球进行挤压2、学生自己思考回顾:例举更多的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定性和定量探究)(18分钟)1、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木板下放轮子,木板上放遥控小车。
演示实验2:浮力测量,之后用压力称测量。
演示实验3:两块电磁铁互相吸引和排斥。
2、猜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实验提出合理的猜想,相互作用力有什么特点,并说出相应依据。
3、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总结,并引导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1)两个有小绳接一块的弹簧测力计,验证大小相等,且在同一直线。
(2)两个条形磁铁,验证方向相反和同一直线,同时放开,也能通过运动的距离一样来说明大小一样。
等等4、利用力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三)牛顿第三定律(5分钟)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公式:F= - F'3、理解:(1)-:表示两个力方向相反(2)F+F'=0,❌(因为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4、介绍伟大的牛顿,这就构成牛顿运动三大定律。
(四)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6分钟)1、易混淆的现象解释(1)鸡蛋碰石头,鸡蛋碎了,石头没事问1:鸡蛋受到的力大还是石头受到的力大?为什么?问2:鸡蛋为什么破了?(2)马拉车时,马同时受到车向后的拉力,那为什么马车能够向前运动呢?(五)一对相互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3分钟)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理上。
2、相互作用力的性质一样,平衡力的性质可以不一样。
(3)拔河比赛,两队的拉力是一样大的,为什么有一方会输呢?【做一做】用气球体验反冲运动,试分析火箭发射的原理。
三、课堂小结(2-3分钟)一、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二、相互作用力的特点,四同,三不同。
高中物理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教科版必修1
牛顿第一定律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稿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高一物理上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6.课外阅读题:推荐学生阅读与牛顿运动定律相关的科普文章或书籍,如《物理的进化》、《趣味物理学》等,拓展知识视野。
注意事项:
1.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既要巩固基础知识,又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一物理上册《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的教学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形式;
2.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如物体的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变化、碰撞等现象;
3.能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受力分析,解决复杂物体的运动问题;
3.分析:指导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总结:引导学生总结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将形成以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因材施教,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特别是牛顿第三定律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方向相反”的特点;
2.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进行受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复杂条件下的运动问题;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高中物理教案:牛顿运动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教案:牛顿运动定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3. 让学生学会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定义: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数学表达式:F = 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2. 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定义:物体受到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数学表达式:F = ma适用条件:合外力不为零,物体质量不变。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定义: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数学表达式:F1 = -F2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概念、意义和数学表达式。
2. 采用演示法,通过实验或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牛顿运动定律。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讲解惯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体运动状态的保持原因。
2. 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引导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和意义。
3.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定律,引导学生掌握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4. 讲解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引导学生理解相互作用力的概念。
5. 练习:让学生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实际物理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概念、意义和数学表达式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3. 单元测试:进行全面评价,了解学生对牛顿运动定律的掌握情况。
注意:本教案仅供参考,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拓展1. 讲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局限性:只适用于低速、宏观、惯性参考系。
2. 介绍相对论对牛顿运动定律的修正:在高速、强引力场中,牛顿运动定律不再适用。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情境下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和其他物理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物理方法总览
1.理想模型思想
2.极限思想
3.微元思想
4.等效思想
5.建模思想
6.化曲为直思想
7.图像法
8.公式法
9.逆向思维法10.平均速度法11.整体法12.分段法13.比例法14.逐差法15.图示法16.假设法17.二力平衡法18.隔离法19.图解法20.
物理情景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一定要与加速度方向相同。
保持相对静止。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分析两种情况下小滑块的运动情况相同吗?受力情况相同吗?我们如何分析两种情况下小滑块的受力情况?
讲练结合 独立分析
思考
根据具体情况与部分同学(特别是各小组组长)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力、加速度、速度的关系 二、正确地对物体进行不同状态下的受力分析
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问题 四、临界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全体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全,小组同学都完成后可交流讨论。
PPT 课件
拓展技能检测 视学生基础和课堂时间、教学进度决定是否作要求 教师未提出要求的情况下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完成 PPT 课件 记录要点
教师可在学生完成后作点评 学生在相应的位置作笔记。
PPT 课件 总结反思 知识总结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有没有必要总结或部分点评一下。
学生就本节所学做一个自我总结,之后可小组交流讨论。
PPT 课件 感悟收获
注意有代表性的收集一些学生的体会,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
根据自己的感受如实填写 根据自己的思考找出解决方案
课外拓展 无
板书设计
课题3.7《牛顿运动定律》整合与评价
合外力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二定律 (F =ma )
物体的运动情况
物体的受力情况
加速度 力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学公式
力学单位制
超重和失重
解析法21.作图法22.计算法23.正交分解法24.控制变量法25.知识关联记忆法26.近似处理法27.量纲分析法28.动力学的方法29.瞻前顾后法30.合成法31.巧用参考系32.巧用推论解题33.函数法34.相对运动法35.整体二分法36.闭合矢量三角形法37.分解法38.动态三角形法39.极限分析法40.物理分析法41.数学分析法42.描点法43.相似三角形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