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①点状取样法
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 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 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等距取样法
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 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 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长条形的总体为100 m长,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 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
2.均匀分布
种群的个体是等距分布,或个体间保持一定的 均匀的间距。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种群 内个体之间的竞争。例如,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 (树冠)和土壤中营养(根际),沙漠中植物为竞 争水分都能导致均匀分布。虫害或种内竞争发生时 也可造成种群个体的均匀分布。地形或土壤物理性 状呈均匀分布等客观因素或人为的作用,都能导致 种群的均匀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种群中极其罕见, 而人工栽培的种群(如农田、人工林),由于人为 保持其株距和行距一定则常呈均匀分布。
第一节 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在一定时间和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叫种群。
注意:
① 一定的自然区域 ② 同种生物 ③ 全部个体
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
eg: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非洲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等。
种群密度很高 种群密度较高 种群密度一般
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
准备
确定调 查对象
确定样方
计 数
计算种 群密度
②12 ④11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Ecology
静态生命表
动态生命表
Ecology
各类生命表的优缺点及生命表的意义
同生群生命表个体经历了同样的环境条件,而静态生命表中个
Ecology
体出生于不同的年份,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因此,编制静 态生命表等于假定种群所经历的环境没有变化,事实上情况并
非如此。
同生群生命所研究的对象必须是同一时间出生的个体,但历时
数意义不大,而计算杆数更有实际意义。
二、种群统计学
种群统计学就是对种群的出生、死亡、迁移、性比、年龄 结构等进行的统计学研究。统计的指标大体分3类: 种群密度:反映数量多少的主要指标。 初级种群参数
Ecology
出生率(natality):任何生物产生新个体的能力。 死亡率(mortality):种群减少的主要原因。 迁入与迁出率:外部种群进入引起的增加和内部离开引起的减少。 性比(sex ratio):种群中雄性个体与雌性个体的比例。 年龄结构(age distribution) 增长率:以某一起始年为基准的增长比率
(三)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种群增长率 1、生命表(life table):记录种群各年龄组数量变动数据 的一种表格,是研究种群动态的有力工具。
Ecology
一般生命表的编制:生命表是由许多行和列构成的表格,
通常是第一列表示年龄、年龄组或发育阶段,从低龄到 高龄自上而下排列,其他各列为记录种群死亡或存活情 况的观察数据或统计数据,并用一定的符号代表。
构,它们都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如大多动物。
Ecology
构件生物由一个合子发育成一套构件组成的个体。如高
等植物。
单体生物以个体数就能反映种群大小,对于构件生物必
种群的特征课件
种群的特征课件一、引言种群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指的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同一物种个体所构成的总体。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等方面。
通过研究种群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物种的生存状况、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以及种群的分布规律,从而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种群个体数量。
种群密度是衡量种群数量特征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生存状况和资源利用效率。
种群密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食物资源、栖息地质量、环境条件等。
种群密度的变化可以影响种群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三、种群结构种群结构是指种群中不同年龄、性别、大小等个体组成的比例和分布。
种群结构对于种群的生存和繁殖具有重要意义。
种群结构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种群的生殖力和生存力。
种群结构的变化可能受到环境变化、资源利用、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结构,我们可以了解种群的生殖策略、生存策略和适应能力。
四、种群动态种群动态是指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种群动态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种群的生存状况、数量变化趋势和生态功能。
种群动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率和迁移率等。
种群动态的变化可能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动态,我们可以预测种群的未来发展趋势,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五、种群分布种群分布是指种群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种群分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资源分布、种群密度等。
种群分布的变化可能对种群的生存和繁殖产生影响。
通过研究种群分布,我们可以了解种群的适应能力和生态位。
种群分布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物种的分布范围和生境需求,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结论种群的特征是生态学研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种群动态和种群分布等方面都是种群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种群的特征,我们可以了解物种的生存状况、数量变化趋势和生态功能,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种群及基本特征
精品课件
4.2.2.1 种群的年龄结构和性比 种群的年龄结构: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 所占比例。
•种群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百分比的分布呈金字塔形,因 此,称这样的年龄分布称为年龄金字塔或年龄锥体。 •年龄锥体有三种类型:下降(壶形)(declining)、稳定 (钟形)(stable)和增长(锥形)(increasing)型。 •意义:种群的年龄分布(age distribution)体现种群存 活、繁殖的历史,以及未来潜在的增长趋势,因此,研 究种群的历史,便可预测种群的未来。
动态生命表:记录同一时间出生的种
群存活(死亡)过程的生命表。个体经历
了相同的环境条件。适于寿命较短的种群。 生
又称同生群(cohort)生命表,特定年龄
命
生命表,水平生命表。
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某 一种群进行年龄结构的调查所编制的生命 表。各年龄的个体经历了不同的环境条件。
类 型
适于稳定的种群和寿命较长的动物。特定
种群生态学
一、基本概念
种群是指在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一)特征: 1. 空间特征 2. 数量特征 3. 遗传特征
精品课件
区别种群和种(物种)的概念
种是能够相互配育的自然 种群的类群.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 隔离现象.是一个分类阶元.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 *不同种群之间存在明显的地理 隔离,长期隔离有可能发展为不同 亚种,甚至产生新的物种.
精品课件
4. 种群周限率
年末存活的株数 • 年存活率(annual survive rate年)初= 存活的株数
• 种群年变化率(annual rate population change)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种群的四个基本特征
(一)数量特征
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种群是由多个个体所组成的,其数量大小受四个种群参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这些参数继而又受种群的年龄结构、性别比率、内分布格局和遗传组成的影响,从而形成种群动态。
(二)空间特征
种群均占据一定的空间,其个体在空间上分布可分为聚群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此外,在地理范围内分布还形成地理分布。
(三)遗传特征
既然种群是同种的个体集合,那么,种群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是一个基因库,但不同的地理种群存在着基因差异。
不同种群的基因库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世代传递,在进化过程中通过改变基因频率以适应环境的不断改变。
(四)系统特征
种群是一个自组织、自调节的系统。
它以一个特定的生物种群为中心,也以作用于该种群的全部环境因子为空间边界所组成的系统。
因此,应从系统的角度,通过研究种群内在的因子,以及生境内各种环境因子与种群数量变化的相互关系,从而揭示种群数量变化的机制与规律。
种群的概念
(二)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 型(逻辑斯蒂增长模型)
(1)条件: 世代重叠;连续性生长;环境有
限;繁殖速率不恒定; (2)环境容纳量:由环境资源所决定的种群限 度.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通常以 K表示,当Nt=K 时,种群为零增长,即 dN/dt=0。
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也
存活曲线
10000 A B1 1000 B3 100 C 10 年龄 B2
(2)内禀增长率(rm)(innate capacity for increase intrinsic rate of natural increase):在食物、空间和同种其他生 物的数量处于最优,实验中,完全排除捕 食者和疾病的影响,并提供理想的和充足 的温度、湿度和食物的质量等组合下获得 的最大增长率。
第二节
种群动态
研究种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 化规律。种群的数量和密度;种群 的分布;种群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种群调节。
一、 种群的密度和分布
(一) 种群的数量统计 1)种群大小: 小种群边界明显,易于确定; 大种群由于连续分布,边界不清 2)密度:单位面积(空间)上的个体数目。种 群密度和生物大小及该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有关. 绝对密度: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数; 相对密度:单位面积上获得的个体数目。
三、种群的类型(按研究对象分)
自然种群 实验种群 单种种群 混种种群
四、种群的分类地位
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 繁殖单位; 进化单位; 群落组成的基本单位。
五、种群生态学
(一)概念:研究种群数量变动与环境关系相互关 系的科学(种群内部、种群间、种群与非生物环 境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定量地研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 出率了解影响种群波动的因素及种群存在、发生 规律;了解种群波动所围绕的平均密度及种群衰 落、灭绝的原因(四“W”)。目的: 调控种群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1、种群及其基本特征名词解释1、种群:是同一时期内一定空间中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地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及其他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
3、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变动规律。
4、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有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成群分布。
5、最大出生率:是指理想条件下中群内后代个体的出生率。
实际出生率:是一段时间内种群每个雌体实际的成功繁殖量。
特定年龄出生率:特定年龄组内每个雌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6、最低死亡率:种群在最适环境下由于生理寿命而死亡造成的死亡率。
生态死亡率:种群在特定环境下的实际死亡率。
7、年龄锥体: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从上到下配置而成的图,横柱从上到下表示不同的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各年龄组在种群中所占数量的百分比。
种群年龄结构是指不同年龄组的个体在种群内的比例和配置情况。
8、生命表:用来呈现和分析种群死亡过程的表,分为动态生命表和静态生命表。
静态生命表: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而编制的,称为静态生命表。
综合生命表:加入了mx栏,即同生群平均每存活个体在该年龄期内所产后代数,这样的生命表称为综合生命表。
9、同生群: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一组个体称为同生群,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10、生命期望:是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天数。
11、净增殖率(R0):存活率lx与生殖率mx相乘,并累加起来,即得净增殖率。
12、K-因子分析:根据连续观察几年的生命表系列,我们就能看出在哪一时期,死亡率对种群大小的影响最大,从而可判断哪一个关键因子对死亡率ktotal的影响最大,这一技术称为K-因子分析。
生态学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000
3龄(3) 1922 0.044 0.010 0.240 3.284 -1.4 0.12
000
4龄(4) 1461 0.033 0.004 0.110 3.165 -1.5 0.05
000
成虫(5) 1300 0.030
3.114 -1.5
22617 17 0.50
注:净增率Ro=∑lxmx=∑Fx/n0
3
构件生物 (modular organism):受精卵先发育 成构件,再发育成更多构件,形态、发育不可 预测。
群体状态动物、植物。
无性系分株 (ramets):构件生物个体连接部分 死亡后形成旳分离个体。
不同学科旳用语:群体(遗传学)、居群 或繁群、个体群(日本)
4
种群生态学
研究种群旳数量、分布以及种群 与其栖息环境中非生物原因和其 他生物种群之间旳相互作用
径,比年龄构造更有效。 构件生物旳年龄构造 性比 (sex ratio)
21
年龄构造:某一年龄群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 年龄锥体:横柱表达从下到上幼体到老年,宽度表达年龄
组个体数量
增长型:幼多,老少,种群较年轻,出生率>死亡率。 稳定型:幼≌中≌老,出生率≌死亡率。 下降性型:幼体百分比很小而老体个体旳百分比较大,死
5
2. 自然种群旳基本特征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旳分布区域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上旳个体
数量(即密度)及变动 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旳基因构成
6
二、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上和空间 上旳变动规律。
(一)种群旳密度和分布 (二)种群统计学 (三)种群增长模型 (四)自然种群旳数量变动
森林中植物为竞争阳光(树 冠)和土壤中营养物(根际)
4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 种群生态学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 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其 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2 种群动态
种群动态研究种群数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 变动规律,即研究: • • • •
有多少(数量和密度) 哪里多,哪里少(分布) 怎样变动(数量变动和扩散迁移) 为什么这样变动(种群调节)
种群生态
4.2.1.2 种群的数量统计 • 研究种群动态首先要统计种群的数量, 第一步就是划分种群的边界。 • 许多生物是大面积连续分布,种群边界 不明显,需要研究者根据需要自己确定 种群边界。
• 密度分为绝对密度和相对密度。 • 绝对密度是单位面积或空间的实有个体 数,相对密度只是表示种群数量高低的 一个相对指标。(举例P68) • 对于难以计数且个体数量的意义代表性 不强的构件生物,以单位面积生物量 (质量)表示其密度(如草)。
• 对不断移动位置的动物,直接计数很困难,可用标记 重捕法。
N : M = n : m , 即: N = M× n / m M--标志数; N--样地上个体总数; m--重捕中标记数; n--重捕个体数
• • • • 1. 2. 3. 4. 標記不會對於個體有增加死亡率的危險 標記不會影響再捕捉的機率(記憶與學習) 標記不會影響再捕捉的機率(記憶與學習) 實驗期間族群內個體沒有移入或移出的問題 實驗期間沒有死亡或新生的變化
• 一些植物或易于计数的动物,可使用总数量 调查法,直接计数所调查范围内生物个体的 总数量。 • 由于生物个体大小、形状、运行性、分布的 限制性,能直接计数的生物种类非常少。 • 通常用统计学方法,通过随机取样计数种群 中一小部分个体,来估测整个种群的数量。
常用两种采样方法:样方法、标记重捕法。
• 样方法是在所研究种群区域内随机取若 干大小一定的样方,计数样方中全部个 体,然后将其平均数推广到整个种群来 估计种群整体数量。
第四章种群生态学
二、种群增长规律
1、指数增长与J形曲线
方程式 dN/dt=rN 积分式 Nt=N0ert 种群r的为总种个群体内数禀,瞬N时t为增经长过率时,间tt为后时种间群,的N总0为个起体始数时。
2、Logistic增长与S形曲 线。方程 dN/dt=rN(1-N/K) 或 Nt=K/(1+ea-rt)
叫做冬眠。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六、迁移
迁移是生物躲避原栖息地恶劣环境条件的 一种方式。
迁移的种类可分为两种: 1、迁徙:是方向性运动,如家燕从欧洲 到非洲的秋季飞行。 2、扩散:是离开出生地或繁殖地的非方 向性运动,可以躲避种内竞争及近亲繁殖,扩 大种群范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二、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等,是构成生物群落的 基础。其研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 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生态上的互相影响,即相互动态(codynamics) ➢ 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即协同进化(coevolution)。
1.种间竞争
种间竞争(interspecific competition)是指两物种或更多 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 1.1种间竞争的典型实例与高斯假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第三节 种内种间关系
一、种内关系
存在于生物种群内部个体间的相互关 系称为种内关系(intraspecific relationship)。同种个体间发生的竞争 叫做种内竞争(intaspecific competition)。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生态研究室
1、密度效应
. 简述种群的基本结构与基本特征
种群是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同一物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的个体总和。
种群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征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物种的生存和繁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从种群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征出发,深入探讨种群生态学的重要意义,并对其进行全面评估。
1. 种群的基本结构种群的基本结构是指种群内部个体的数量、密度、分布、性别比例、芳龄结构等方面的特征。
首先来看种群的数量和密度,种群数量的多少和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种群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种群分布的均匀程度和集中程度也对种群的生态系统承载力和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种群的性别比例和芳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种群的繁殖能力和生存状态,对于种群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2. 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密度调节、生境选择、繁殖方式和遗传结构等方面。
首先是密度调节,种群个体数量的增减和相对密度的变化会影响到种群所处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
其次是生境选择,种群会根据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需求选择适合的生境,这关系到种群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
再者是繁殖方式,不同的物种有着不同的繁殖方式,这直接影响到种群的数量增长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最后是遗传结构,种群的基因多样性和基因频率的变化对种群遗传适应性和进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结回顾通过对种群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征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种群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影响。
种群的数量、密度、性别比例、芳龄结构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密度调节、生境选择、繁殖方式和遗传结构等特征,都对种群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种群生态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物多样性,也可以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个人观点和理解种群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特征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我们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种群数量、密度、分布、性别比例、芳龄结构等方面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状态和生态角色。
普通生态学第四章种群生态学总结
普通生态学第四章种群生态学总结第四章生物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种群特征:数量特征:种群具有的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分布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和分布方式;遗传特征:具有一定的遗传组成-进化、适应能力种群生态学:就以生物种群及其环境为研究对象,研究这些群体属性,包括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的统计特征、数量动态及调节规律、种群内个体分布及种内、种间关系。
生物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大小(Size):一个种群的全体数目多少。
密度(Density):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某个种群的个体数目;相对密度公式:D=n/a·t 粗密度(Crude Density):是指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或生物量);生态密度(Ecological Density):是指单位栖息空间(种群实际所占据的有用面积或空间)内的个体数(或生物量)。
密度的测定:绝对密度:(1)普查法:如人口普查2)取样调查法:木本:n/10m2;草本及农作物:n/1m2;水体:n/15ml;动物:标记重捕;相对密度:盖度,频度,丰度…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1)环境中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多少;(2)种群对物质和能量利用效率的高低;(3)生物种群营养级的高低;(4)种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如同化能力的高低等)“饱和点”和最适密度:当环境中拥有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最丰富、环境条件最适应时,某种群可达到该环境下的最大密度,这个密度称为“饱和点”。
维持种群最佳状况的密度,称为最适密度。
拥挤效应:在这个拥挤的环境里,虽然食物、饮水和筑巢材料很丰富,但动物的行为发生了异常。
引起拥挤效应。
2.年龄结构:各个年龄或年龄组在整个种群中都占有一定的比例,形成一定的年龄结构;研究种群的年龄结构对分析种群动态和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价值从生态学的角度,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增长型种群、稳定型种群和衰退型种群。
(1)增长型:种群的年龄结构含有大量的幼年个体和较少的老年个体,幼中年个体除了补充死亡的老年个体外还有剩余,所以这类种群的数量呈上升趋势。
种群的特征
种群是同一时间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
种群有六个基本特征:1空间特征,即种群有一定的分布区域2数量特征,每单位上的个体数量是变动的3遗传特征,种群有一定的基因组成,即一个基因库,以区别于其它物种,但基因组成同样处于变动之中4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有机体之间相互作用,整体上呈现组织结构特性5个体之间差异性6个体水平与种群水平的差异,个体有出生死亡,种群称为出生率死亡率。
种群的大小指一定区域内种群个体的数量。
种群相对密度D=n/a.t(n个体数量a地区面积t时间)种群的数量统计:1总数量调查法2样方法3标记重捕法N/M=n/m即样地上个体总数/标记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样中标记数。
种群的内分布型(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位置状态和布局),分为均匀分布(形成原因: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随机分布(种群内个体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且资源分布不均匀)成群分布(资源分布不均匀动物的集群现象植物种子传播方式以母株为扩散中心)种群统计学指标:1种群密度种群的最基本特征2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最大出生率时间出生率) 死亡率(最小死亡率生态死亡率) 迁入迁出 3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种群增长率。
年龄锥体1典型金字塔形锥体增长型种群2钟形锥体稳定型种群3壶形锥体衰退型种群。
大多数动物种群性比接近1:1生命表:概括了一群个体接近同时出生到生命史结束的命运。
同生群:一群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
同生群分析: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的研究叫做同生群分析。
生命期望(平均余年)指种群中某一特定年龄的个体在未来所能存活的平均年数。
存活曲线 : I型曲线凸型表明幼体存活率高,老年个体死亡率高,比如大型哺乳动物和人 II型曲线呈对角线型,如鸟 III型幼体死亡率很高,如产卵鱼类贝类松树。
第一节 种群数量特征.ppt
⑵标志重捕法
概念:
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 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 捕,根据重捕的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 计种群密度
操作过程
第2次
第1次
注意事项: A、标志不能过分醒目 B、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对动物没有伤害 C、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B.标记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 C.标记符号过分醒目可能增加刺猬被捕获 的概率 D.该种群的密度大约是400只/km2
2、出生率和死亡率
出生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个孩子, 我国该年人口出生率是_____1__.8__6__2__%_ 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200只,一年后有2只死亡,猴 的死亡率为___1_%_______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出生率 < 死亡率
种群密度增加 种群密度相对稳定 种群密度减少
意义: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 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
3、迁入率和迁出率
概念: 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 )的个体, 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迁入率 < 迁出率
练一练
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5个样方 (样方面积为1m2),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 8、8、9株。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 (单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
种群密度=(4+6+8+8+9)/5=7株/m2 =70000株/公顷
第三章 生物种群
死亡率是描述的是种群个体的死亡情况,是种内个体 衰减的数量。同出生率一样,死亡率分为最低死亡率 (minimum mortality)和实际死亡率或生态死亡率 (ecological mortality)。最低死亡率是指个体死亡于由 生理寿命所决定的“老年”状况,也是一个生物学常数。 实际死亡率受环境条件、种群大小和年龄组成的影响。exponential growth) 种群在无限制条件下呈指 数增长,是种群增长的最简单 形式。
(二)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logistic growth)
在实际环境下,由于种群数量总会受到食 物、空间和其它资源的限制,因此,增长是 有限的。由于环境对种群增长的限制作用是 逐渐增加的,故增长曲线呈现“S”型,也称 S型增长,其数学模型可用logistic方程描述。 dN/dt= r· N[(K-N)/K]
N为种群数量;K为环境容量(carring capacity), 即某一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数量,在曲线中表示 为渐近线。
种群密度 环境阻力 ( K为环境容纳量 ) J形曲线 S形曲线
K
时间
种群增长模型
三、种群的数量波动与调节 (一)种群的数量动态
一般情况下,当种群引入新栖息地 后,通过一系列的生态适应,建立 起种群后,其种群数量可能具有如 下的数量变化:
(三)种群波动的调节 (一)密度调节
密度调节(regulation of density) 是指通过密度因子对种群大小的 调节过程。种群是一个自我管理 的系统,它按自身的性质及其环 境的状况调节它们的密度。主要 有种间调节和食物调节。
•种间调节 是指捕食、寄生和种 间竞争等因子对种群密度的制约 过程。
第三章 生物种群
生物的组织层次
所谓种群 (population)是指在一 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特定空 间与时间的同一物种的集 合体。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Z
种群增长率
“S”型曲线 现实状态: (1)食物、空间有限 (2)各种生态因素综 合作用
环境阻力
曲 线
种群数量以一定的 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 特 倍数连续增长Nt= 量K值后,将在K值上下 点 N0λt 保持相对稳定
2.曲线应用 (1)K值的应用: ①野生生物资源保护:保护野生生物生活的环境,减小环境阻 力,增大K值。 ②有害生物的防治:增大环境阻力(如为防鼠 害而封锁粮食、 清除生活垃圾、硬化地面、保护鼠的天敌等), 降低K值。 (2)K/2值的应用: ①资源开发与利用:种群数量达环境容纳量的一半时种群增长 速率最大,再生能力最强——把握K/2值处黄金开发点,维持 被开发资源的种群数量在K/2值处,可实现“既有较大收获量 又可保持种群高速增长”,从而不影响种群再生,符合可持续 发展的原则。 ②有害生物防治:务必及时控制种群数量,严防达K/2值处 (若达K/2值处,可导致该有害生物成灾)。
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
(2012重庆)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变化示意图,下列叙
述错误的是
B
A.为有效防止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B.a-b段,该种群的增殖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正相关 C.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改变性别比例可防止c点出现 D.控制种群数量在d-e水平,有利于维持该地区生态系统的抵 抗力稳定性
A.4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都经历了“J”型增长 B.4个试管内的种群同时达到K值 C.试管Ⅲ内种群的K值与试管Ⅱ不同 D.试管Ⅳ内的种群数量先于试管Ⅱ开始下降
B
解析:Ⅰ和Ⅲ试管中培养液多,营养物质多,其内种群的K值大于试管Ⅱ和Ⅳ的。 4个试管内种群的起始阶段因空间和食物等比较充裕,属于“J”型增长。接种量不 同,种群的增长速率不同,不能同时达到K值,接种量大的先达到稳定期继而先进 入衰亡期。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简述种群的基本特征
种群的基本特征是指一群生物体具有的共同的性质和特性。
1、生态系统:种群位于生态系统中;
2、种间关系:种群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竞争、合作以及其他种间关系;
3、生理属性:每个种群中的个体具有相同的生理属性,如相同的体长、体重等;
4、生存机会:生存机会的分配不均等,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生存机会;
5、竞争:种群中的个体之间存在着竞争,每个个体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
6、繁殖:种群中的个体能够进行繁殖,比如繁殖后代。
7、进化:种群中的个体可以演化出更适应环境的特征;
8、生态位:生物的分布特征会影响种群的稳定性;
9、环境:种群与环境之间存在一定的动态平衡;
10、时间:种群的增减受时间因素的影响。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基本特征【整理】
种群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年龄结构、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空间特征等。
1种群的数量特征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不同的种群密度差异很大,同一种群密度在不同条件下也有差异。
农林害虫的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
自然状态下一个种群的种群密度往往有着很大的起伏,但不是无限制的变化。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与迁出率对种群密度都有影响。
2种群的年龄结构
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一个一个种群幼年个体(生殖前期)、成年个体(生殖时期)、老年个体(生殖后期)的个体数目,分析一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可以间接判定出该种群的发展趋势。
①在增长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目少,年幼个体数目多,在图像上呈金字塔型,今后种群密度将不断增长,种内个体越来越多。
②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结构适中,在一定时间内新出生个体与死亡个体数量相当,种群密度保持相对稳定。
③衰老型种群多见于濒危物种,此类种群幼年个体数目少,老年个体数目多,死亡率大于出生率。
3种群的空间特征
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称为种群空间格局。
种群的空间格局大致可分为3类:①均匀型分布,指种群在空间
按一定间距均匀分布产生的空间格局。
②随机型分布,是指中每一个体在种群领域中各个点上出现的机会是相等的,并且某一个体的存在不影响其他个体的分布。
③集群分布:集群分布又可进一步按群本身的分布状况划分为均匀群、随机群和成群群,后者具有两级的成群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