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案-教学内容
《卖炭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卖炭翁》教学设计范文(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炭翁》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描写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语句。
2、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一、新课导入导入:时常在古诗苑中漫步,我们已经积累了不少诗作。
很多诗人在作品中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这样的诗词你知道哪些呢?补充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悯农》杨万里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中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水浒传》施耐庵导入:其实在文学作品中,谈及悯农的不甚枚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
(板书:卖炭翁白居易)二、教授新课【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正音:骑jì 将 jing 系jì【再读古诗读准节奏】明确:七言为主,基本上是二二三,断句根据句意。
【三读古诗理清大意】质疑:同学间解决疑难语句的大意(预设质疑不多,顺势分享故事补充白居易文风特点:浅白如话,介绍作者)朗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注意其意思及断句。
引导:“可怜”一词的含义,并拓展其意思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怜悯)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李商隐》(可惜)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可爱)追问:诗中“可怜”是怜悯,卖炭翁哪里让人怜悯呢?心理描写,“忧炭贱”“愿天寒”六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卖炭翁内心的矛盾与心酸。
寒冬时节,自己穿着单薄,但为了炭能卖一个好价钱,还希望天更冷些。
这无不体现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着实可怜。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8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8篇)卖炭翁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把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2、通过朗读领会人物形象,感受作者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领会人物形象,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白居易诗进长安》视频导入,了解其人其事。
师:(顺势导入)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PPT),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一首“为事”所做的诗歌――《卖炭翁》。
这首诗歌的体裁叫做乐府诗,什么叫乐府诗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指生读)(乐府是指自汉代以来收集和整理创作诗歌的官署,后也指自乐府流传出来的诗歌。
叫乐府诗)二、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2、请同学个读课文,教师从旁指导。
3、播放PPT,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齐读课文。
5、默读课文,思考:这首诗讲述了什么内容?三.再读指生读。
(一人读)请同学们注意这个字“裳”(板书),这个字在这首诗里的字音读做cháng,(板书标音),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一下,这回,大家在下面在再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
(生读)指生汇报读。
(一人读)同学们注意,这首诗里,共有几句话?(五句话)那么我们再读的时候注意,一句话之音的停顿要短一些,而二句话之间的停顿要长一点,并且注意把问句读出来。
再练习读一读。
指生读。
(一人)相信大家这一回一定能读的更好,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齐读)四、读读品品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卖炭的老头呢?再读诗歌,圈画诗中描写卖炭翁的词句,简单说说这位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略)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下这位老人的生活状况?(其间穿插朗读)“苦”:烧炭苦: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外貌描写:年老体弱、劳动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为贫苦生活所迫)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心理描写:艰难无奈)请同学们拿出笔来,自己在下面默读课文,结合诗下面的注释,把不理解的或不清楚的字、词、句用笔在书上标出来。
人教版(部编)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卖炭翁》的背景、作者、诗歌内容、主题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欣赏诗歌,体会其中的情感与哲理。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朗读节奏、篇章结构、生僻字词和诗句深层含义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卖炭翁》相关的问题,如“诗中的卖炭翁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劳动者有何相似之处?”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卖炭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唐诗的艺术魅力,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2.增强审美鉴赏能力:分析诗歌的形象、情感、主题,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3.提升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人的创作意图,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读、赏析,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力,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歌创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自己的诗歌。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卖炭翁》中的社会现实与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卖炭翁》这首诗。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准确翻译诗句。
分析卖炭翁的形象和诗歌所表达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对诗歌的感知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感受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卖炭翁的形象。
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宫使”的掠夺本质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从诗歌的描写中体会诗人的情感倾向。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
2、讲授法讲解诗歌中的重点字词、诗句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卖炭翁的遭遇,增强情感体验。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2)提问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印象,从而引出课题《卖炭翁》。
2、作者及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及诗歌风格。
(2)讲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劳动人民的苦难。
3、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理解诗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2)小组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3)教师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重点讲解以下字词和诗句:薪:柴。
辗:同“碾”,轧。
辙:车轮印。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好价钱,希望天气更寒冷。
5、分析形象(1)引导学生思考: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了卖炭翁的苍老和艰辛。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卖炭翁》。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诗词的背景介绍、诗词的朗读与解析、诗词意境的体会以及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卖炭翁》的作者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理解诗中的具体描绘,感受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2. 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爱弱势群体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诗词的朗读与解析,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把握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炭火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炭火背后的生活,进而引入本课。
2. 诗词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卖炭翁》的创作背景。
3. 诗词朗读:全班同学齐读《卖炭翁》,感受诗词的节奏和韵律。
4. 诗词解析:a. 学生自读诗词,理解诗中的具体描绘。
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如“卖炭翁”、“伐薪”、“烧炭”等。
c. 讨论诗词所描绘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5. 例题讲解:a. 请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
b. 举例讲解“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这句诗的意境。
6. 随堂练习:a.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画面。
b. 仿写一首以卖炭翁为主题的诗。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卖炭翁》2. 作者:白居易3. 诗词背景:卖炭翁的艰辛生活4. 诗词解析:a. 关键词语: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b. 意境描绘:炭火红、冰雪寒、生活艰辛5. 思想感情:关注社会现实,关爱弱势群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结合本课所学,谈谈你对卖炭翁这个角色的理解。
b. 仿写一首以卖炭翁为主题的诗。
2. 答案:a. 卖炭翁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他勤劳、善良,但生活艰辛。
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应关注这些弱势群体,为他们发声。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三首-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辛勤劳动却收获甚微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卖炭翁》中的劳动人民生活。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卖炭翁》中劳动者的形象及其现实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分析“伐薪”、“烧炭”等动作描绘,理解卖炭翁的辛勤劳作;探讨“身上衣裳口中食”的寓意,感受诗人的生活关怀。
(3)学习诗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及作用。
-解释“炭”、“薪”等词语在诗中的具体指代,理解其在诗中的作用。
(4)朗读与背诵《卖炭翁》,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抑扬顿挫,体会诗的节奏美。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朗读练习都进行得相当顺利。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言,通过实验操作,他们更好地体会到了朗读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然而,我也观察到,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还不够积极主动,可能是由于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鼓励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阶段,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分析《卖炭翁》的现实意义时,能够联系到当代社会,提出很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卖炭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卖炭翁》,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分析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卖炭翁》。
2. 理解诗句内容,了解作者白居易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3. 学会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卖炭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卖炭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特殊的职业,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卖炭翁》。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理解诗句内容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诗句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4. 分析古诗意境b.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者通过卖炭翁这个形象所表达的社会现实。
c.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共同探讨诗句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5. 例题讲解a. 请学生举例说明诗句中的意象。
b. 分析诗句中的对比手法,如“一车炭,千余斤”与“身上衣,裳下裙”的对比。
6. 随堂练习a.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b.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卖炭翁》2. 内容:a. 作者:白居易b. 诗句内容概括c. 意象分析d. 表达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卖炭翁》。
b. 分析《卖炭翁》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答案:a. 背诵内容见课本。
b. 意象和表达手法分析见课堂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朗读、分析、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卖炭翁》的内容和意境,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a. 了解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
(1)对古代社会背景的理解,尤其是对唐代宫市制度的认识。
难点解析:通过课文注释、课外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唐代宫市制度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对古诗表现手法的把握,尤其是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解析: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举例说明,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会运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夸张这两个重点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诗句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表达手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辛勤努力却得不到应有回报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卖炭翁》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卖炭翁》是一首描绘社会现实的诗歌,它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展现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
(2)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拟人等,体会其艺术效果。
举例:分析“一车炭,千余斤”与“宫使驱将惜不得”之间的对比,以及“黄衣使者白衫儿”中的拟人手法。
(3)掌握词语和句式,如“心忧炭贱愿天寒”、“手把文书口称敕”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举例:解释“心忧炭贱愿天寒”中的“心忧”和“愿”,以及“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手把”和“口称”。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11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卖炭翁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卖炭翁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唐朝,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首唐诗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两首。
在大唐,发展机会最好的地方,不是江浙沪,也不是北上广,而是长安和洛阳。
在1221年前,一位16岁的翩翩少年来到长安,想出人头地、一鸣惊人……(白居易16岁求达故事,涉及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故事中的少年你知道谁吗?(对,白居易)今天,我们就走进白大师的《卖炭翁》,一起感受下大唐的世态冷暖。
(二)白居易个人经历及其写作背景白居易(772新郑---846洛阳),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文化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虽生于官宦之家,却从小过着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
在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白居易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聆听过无数灾民的哀嚎,也在兵荒马乱中饱尝家贫多故、飘零无助的苦痛,由此,他默默立下了一生的志向: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凭借1%的天赋和99%的汗水,白居易活跃在中唐政坛,官至左拾遗。
当时的中唐政坛,最大的毒瘤莫过于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白居易一上任就对这些霍乱朝纲的权豪重臣们进行了尖锐抨击,白居易敏锐地觉察到眼下正是实现自己“为民代言”的绝佳时机,于是日吟夜唱,将继承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新乐府运动推向了最高潮。
七年级卖炭翁教案
七年级卖炭翁教案七年级《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卖炭翁的悲惨遭遇,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品味诗歌语言,赏析描写人物形象和揭示社会现实的诗句。
3、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体会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特点。
理解诗歌主题的深刻性。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往往十分艰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卖炭翁》,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卖炭老人的悲惨遭遇。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2、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初年。
当时,唐宪宗李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派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名为“宫市”,实际上就是公开掠夺。
白居易对这种社会现象深感不满,于是创作了《卖炭翁》这首诗,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四)精读诗歌,赏析形象1、分析卖炭翁的形象诗歌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卖炭翁的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些描写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生活状况?(长期劳作,生活艰辛)除了外貌描写,还有哪些语句能表现卖炭翁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从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贫苦、善良)2、分析宫使的形象诗歌中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宫使的行为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特点?(飞扬跋扈、蛮横无理)(五)深入探究,理解主题1、诗歌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卖炭翁的外貌和宫使的穿着形成对比,突出了卖炭翁的贫苦和宫使的骄横。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卖炭翁》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卖炭翁》教学设计篇1教材简介:《卖炭翁》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以“同情弱者”为题的古诗。
这是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
通过对事件的描述以及对人物外形与内心的刻画,塑造出一个勤劳、善良的卖炭老人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恨与抗议。
教学目标: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卖炭翁》,进一步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读懂诗句的意思,通过想象、情境诵读,了解卖炭翁生活的艰辛,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统治阶级与不合理制度的愤怒与抗议。
3、用叙事的手法凸显主题的方法。
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了解诗人1、师:同学们,唐朝是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最负盛名的有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和诗王白居易。
你对白居易有哪些了解?(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过渡时期,那时劳动人民生活困苦不堪,所以,他的作品中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比较多。
)2、师:你知道的可真多,告诉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通过上网查资料知道的。
)师:这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就跟随白居易来认识一个人——(指课题,生齐读。
《卖炭翁》)3、师:通过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歌写的是一位以卖炭为生的老汉。
)师:你怎么知道课文写的是一位老汉呢?(从“翁”字看出来的,我查过字典,“翁”就是“老汉”的意思。
)4、师:非常正确!以人物为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物命运的思考。
让我们一同随着作者的视线跨越千年,走近卖炭翁,了解他的生活,思考他的命运。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师:请大家自由朗读《卖炭翁》这首诗歌,仔仔细细读上4遍。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教案:《卖炭翁》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卖炭翁》。
该课文描绘了一个卖炭翁辛勤劳作、生活艰辛的形象,通过卖炭翁的故事,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酸历程,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析卖炭翁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2. 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运用、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劳动人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出本课主题——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卖炭翁是什么样的人?3. 合作探究(15分钟)分组讨论,分析卖炭翁的形象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阐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卖炭翁的形象和课文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5. 朗读练习(5分钟)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培养语感。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卖炭翁勤劳善良艰辛劳动生活困苦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卖炭翁的短篇故事。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劳动的认识和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卖炭翁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部编版八下第24课《唐诗二首-卖炭翁》教案
1.加强诗歌手法和艺术特色的讲解,通过更多实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培养学生对唐诗的鉴赏能力,感悟诗歌的意境美。
举例:《卖炭翁》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运用了对仗手法,突显了山林的幽静。通过分析此类诗句,让学生理解诗歌手法的运用。
1.教学难点
(1)诗歌意境的把握:学生需要理解诗人通过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如对大自然、劳动人民的赞美等。
突破方法:教师可借助图片、音乐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诗歌意境。
4.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卖炭翁》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艺术创造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诗歌,引导学生关爱劳动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卖炭翁》诗歌的基本内容,包括诗歌的背景、人物、事件等。
(2)掌握诗歌手法、艺术特色,如韵律、对仗、意象等。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卖炭翁》的基本内容、诗歌手法和艺术特色。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美好情感融入生活,关爱身边的劳动人民。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二首-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是否注意过劳动人民的辛勤付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这首诗的奥秘。
《卖炭翁(第一课时)》教案
《卖炭翁(第一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逾.墙(yú)怒号.(hào)石壕吏.(lì)B.妇啼.(tí)老妪.(ōu)三重.茅(chóng)C.幽咽.(yàn)布衾.(qīn)口称敕.(chì)D.塘坳.(ào)挂罥.(juàn)邺城戍.(shù)2.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B.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C.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D.两鬓苍苍/十指黑3.默写。
(1)《石壕吏》中将官吏的残暴、老妇的悲苦形成鲜明对比的诗句是:“! !”(2)近年来,国家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步伐,努力实现百姓“安居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所写的“, ”就体现了这种美好的愿望。
(3)《卖炭翁》中刻画老人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的句子是:“, 。
”4.【学科素养·思维能力】【新独家原创】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暮”“石壕村”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地点,为下文悲剧的发生提供了典型环境。
“有吏夜捉人”是全篇的提纲,“捉人”而非“征兵”“招兵”,表明差役强抓老百姓当兵的现实。
“夜”更突出差役的费尽心机。
B.“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低微悲苦的哭泣声,暗示老妇人已被抓走。
“夜久”写出老妇人再三啼请应役的漫长过程。
“泣幽咽”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有人在夜里啼哭的悲凉,也写了诗人在以关切的心情倾耳细听,表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C.“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写出了诗人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和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可贵精神,表现了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千余斤”,点明炭的数量,暗示卖炭翁付出的血汗之多;“惜不得”,诗人以心理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同情弱者的情感。
(2)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难点:(1)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白居易及其作品《卖炭翁》。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卖炭翁》,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词句解析:(1)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如对比、象征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抄写《卖炭翁》并背诵。
2. 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写一段心得体会。
3. 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其他有关劳动者的诗词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卖炭翁》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卖炭翁》中的具体情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卖炭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理解卖炭翁的艰辛生活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卖炭翁的生活,感受诗中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感受。
-在讲解古文句式时,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中的省略句式,解释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在挖掘课文主题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文言文阅读技巧,如关注特殊词句、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等,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卖炭翁》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常见文言文词语、句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
3.增强学生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从不同角度审视、解读文学作品,发表独立见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卖炭翁》,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2.词语解释: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如“炭”、“寒”、“瘦”等。
3.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翻译,理解句子含义,提高古文翻译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掌握“宫市”的历史背景知识。
2、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3、指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同情弱势群体的人文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卖炭翁的形象和诗人的情感。
(2)分析诗歌中的对比和细节描写等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宫市”这一历史现象对卖炭翁命运的影响。
(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领悟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歌中的重点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背景和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反映古代劳动人民生活艰辛的图片,如农民劳作、工匠做工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
2、提问学生:“在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往往充满了苦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反映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诗歌——《卖炭翁》。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
2、讲解“宫市”的历史背景。
“宫市”是中唐时期,宫廷里需要的日用品,由太监到市场上去购买,经常以低价强买甚至白拿,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3、指名学生朗读诗歌,其他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4、教师提问:“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卖炭翁》全文。
(2)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增强语感和记忆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关爱和同情。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审美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解释、修辞手法等。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合作探究。
3. 实践法:朗读、默写、表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卖炭翁”这个故事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
(2)标注不理解的词语,查阅资料或向老师提问。
3. 讲解分析:(1)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实践环节:(1)朗读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语气、节奏等。
(2)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诗歌,巩固记忆。
(3)表演创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诗歌相关的表演节目。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卖炭翁》的读后感。
(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白居易的诗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卖炭翁》,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词语解释:解释课文中出现的关键词汇,如“卖炭”、“焰腾”、“红烧”等,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3.诗人背景: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其次,在讲解诗中的难点词汇时,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古汉语的理解仍有一定难度。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的实物图片或情景模拟,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那些生僻词汇,比如通过展示炭火的图片来加深对“红烧焰腾”这一表达的理解。
此外,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有的小组在讨论时可能出现了一两个人主导的情况,其他成员参与度不高。为了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下次活动中,明确每个成员的角色和任务,鼓励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确保讨论的广泛性和深入性。
4.课文解析:分析《卖炭翁》的意象、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如对比、烘托等,揭示诗人的思想感情。
5.主题探讨:引导学生从《卖炭翁》中体会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探讨炭翁的形象意义。
6.练习与拓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拓展学生思维,联系现实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5.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诗中感悟生活,反思现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古诗词朗读与鉴赏:《卖炭翁》的韵律、节奏、意境,以及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词语理解:课文中生僻字词和古汉语词汇的意义掌握,如“卖炭”、“焰腾”、“红烧”等。
-诗人情感分析:理解白居易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以及诗中卖炭翁的形象所象征的深层含义。
-对于诗歌深层意境的把握,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焰腾”不仅是物理现象的描述,还象征着炭翁辛勤劳动的炽热与生活的困顿。
卖炭翁教学设计(共5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卖炭翁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古诗。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忆旧识,获新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首汉乐府民歌,同学们还记得吗?请学生回忆诗歌内容:《十五参军征》反映民生疾苦,讲述了一位老兵在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下的悲惨遭遇。
《十五参军征》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精神,影响了一代代文人,时至唐代,一批文人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以新题写时事,反映社会现实。
其中有位诗人更是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响亮口号,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白居易〕乐府诗知识和白居易生平介绍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新乐府题材的讽喻诗《卖炭翁》。
二.读诗文,通诗意1.听读古诗朗读,给生字注音。
可小声跟读,读出古诗应有的节奏和韵律来。
2.学生齐读。
3.白居易的诗歌,往往粗浅直白,通俗易懂。
相传老妪能解,也就是老婆婆都能听懂诗歌的内容。
请借助书下的注释梳理古诗的意思。
重难点注释:①伐薪::砍柴。
②烟火色:烟熏色的脸。
此处突出卖炭翁的辛劳。
③苍苍: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④何所营:做什么用。
⑤晓:天亮。
辗〔niǎn〕:同“碾”,压。
辙: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⑥市:长安有贸易专区,称市,市周围有墙有门。
⑦骑〔旧读jì〕:一人一马成为骑,骑马的人。
⑧黄衣使者白衫儿:黄衣使者,指皇宫内的太监。
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⑨敕〔chì〕: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⑩回:调转。
叱:喝斥。
牵向北:指牵向宫中。
三.入诗境悯老翁1.请一位同学有感情的给我们朗读一遍诗歌。
2.请考虑:本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些内容?讲了什么事情。
写的是一位老翁很辛苦的砍柴烧炭,历经艰辛快要把炭运到市场时,被宫使抢去了,卖炭翁失去了自己的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学设计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语文组胡合香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A.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B.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
A.反复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B.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B.启发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难点: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句式,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启发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先生“三段六步”教学理念也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阅读思考中,挖掘潜力,树立自信;在合作讨论中,畅所欲言,开拓眼界;在质疑提问中,联想探求,表现才华。
(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
(三)字词积累
(四)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感知内容。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3. 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4. 诗歌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五)美文赏析,合作探究
1.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从多角度加以分析。
2. 课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六)联系生活,激情演说
学完《卖炭翁》你有什么感想?(50-80字)
(七)课堂小结
(八)布置作业
必做题:分析文中另一人物形象并背诵课文。
选做题:搜集并熟读白居易的诗歌,把读后的感想写成一篇小短文,记录在随笔本上。
附:
字词积累 引入新课
学习目标 展示 介绍作者 介绍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