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案复习过程
《卖炭翁》教案2
《卖炭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曲赋》,具体章节为《卖炭翁》。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意理解、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 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诗句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卖炭翁的典故,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1)逐句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4. 例题讲解:(1)诗句“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中的“南山”指的是哪里?(2)诗句“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表现了卖炭翁的什么品质?5. 随堂练习:(1)请用诗句中的词语造句。
6. 主题思想探讨:(1)讨论卖炭翁的艰辛生活,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劳动者。
六、板书设计1. 《卖炭翁》2. 诗人:白居易3. 生字词4. 诗句解析5.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卖炭翁》。
(2)用自己的话复述卖炭翁的故事。
(3)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示例:卖炭翁是一个勤劳、善良、坚韧的劳动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努力生活。
(3)示例:诗句“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运用了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写劳动人民的诗词,如《悯农》等。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炭翁》全文。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技巧。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大意。
(3)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爱和同情。
(2)学习卖炭翁勤劳、善良、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3)激发学生热爱文学,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卖炭翁》。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含义。
3. 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特殊句式和用法。
2. 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白居易的诗作,如《琵琶行》、《长恨歌》等,从而激发学生对作者的了解和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圈点生字词,并尝试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卖炭翁的形象塑造和社会背景。
4.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特殊句式和用法,解析课文主题,剖析作者情感。
5.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精神力量,关注社会底层人民,培养关爱他人的情怀。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卖炭翁》。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调查了解身边的社会底层人民,并结合课文思考如何关爱他们。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评价学生对《卖炭翁》的朗读、背诵以及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过程与方法: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学生对卖炭翁精神的理解,以及关爱他人情怀的培养。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卖炭翁教案完整版
卖炭翁教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卖炭翁》育秀实验学校刘娟一、教学目标:1、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疏通文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2、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3、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二、教学重点:体会《卖炭翁》一诗的讽喻含义,感受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三、教学难点:学习《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所学关于诗人及其作品特点的内容白居易讽喻诗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写的另外一首唐诗——《卖炭翁》。
(板书:卖炭翁)3、解题。
齐读诗题,从题目看,你知道这首诗是写谁吗你怎么知道他是一位老人呢(理解“翁”)(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同桌互读,指名读(流畅、声音洪亮、有节奏)正音(衣裳两骑翩翩口称敕叱白衫儿等)(2)《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下面请同学们听朗读,并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三)品析诗句、进入诗境。
(1)我们已经初知了诗文大意,那么我请大家再来轻声读读这首诗,看看诗中围绕卖炭翁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烧炭—运炭---卖炭说说看哪几句是写烧炭哪几句写卖炭(2)从诗人笔下所写的三祖镜头中,你觉得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生活怎么样(可怜、悲惨)能用一个字概括吗?(累、苦、悲)(3)下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诗歌,思考:卖炭翁生活的苦表现在哪里?a.外貌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这把年纪的老人终日在这深山老林里砍柴、烧炭,多么不容易啊!好,下面就让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去想象南山中的老人正在做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学们,看到老人烧炭如此艰辛,我们内心能平静吗?那就带着你的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诗。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集体读小结: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感受到了老人悲惨的生活,更感受到了同学们对老人寄予无限同情。
第13课《卖炭翁》教案
-例如:讨论诗人如何通过《卖炭翁》反映社会现实,表达对弱者的关爱和同情。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重点和难点,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提问、讨论、案例分析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提高学科素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注意过身边那些辛勤工作却鲜被关注的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白居易是如何通过诗歌表达对这些人的尊重和同情的。
其次,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讨论氛围不够热烈。这可能是因为我对讨论主题的设置不够贴近学生实际,或者引导方式不够恰当。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下一次教学中尝试调整讨论主题,使其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同时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此外,实践活动中的诗词朗诵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这说明学生们对诗歌的韵律美有一定的兴趣。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可以更多地设置这样的环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诗歌中的一个具体意象或诗句,探讨其深层含义。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学目标】1.诵读《卖炭翁》,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了解诗歌通过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时代风貌的艺术手法。
3.感悟白居易“关注底层,兼济天下”的现实主义精神,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重点】1.诵读《卖炭翁》,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2.了解诗歌通过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反映时代风貌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感悟白居易“关注底层,兼济天下”的现实主义精神,培养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进行猜谜游戏:(1)横竖要买(打一字)(2)生在深山长在林,入了古洞烟火熏。
三魂六魄上天去,剩下骨头驱严寒。
(打一物)(3)你认识这个字吗?明确:引出“卖炭翁”三个字,合理猜测诗歌内容:横竖要买——有钱;烧炭驱寒——温暖;年龄不小——享福。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诗作——《卖炭翁》,验证我们的猜测。
设计意图:设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新课学习。
二、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魔”之称。
作品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相传老妪也能听懂。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
除讽喻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很有名。
作品有《白氏长庆集》。
2.背景介绍本诗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 1979 年版)。
本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
他对宫市十分了解,又对人民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
“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
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
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掌握了,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
课大赛《卖炭翁》教案及教学反思
《卖炭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卖炭翁》全文;(2)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2)领悟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卖炭翁》;(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诗歌意境的把握和情感的体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歌的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美感;(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诗中所表现的卖炭翁的艰辛生活;(2)领悟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卖炭翁》;3.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诗歌中所表现卖炭翁艰辛生活的感悟。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2. 反思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得到激发;3. 反思作业布置: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4. 针对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卖炭翁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背景。
卖炭翁公开课教案
卖炭翁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培养学生诵读诗歌、品味语言的能力。
3、学习通过外貌、心理、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卖炭翁的形象。
(2)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
2、难点(1)理解“宫使”掠夺的本质。
(2)体会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唐朝,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终年以砍柴烧炭为生,生活十分艰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白居易的《卖炭翁》,走进这位老人的生活。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2、写作背景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
”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四)精读诗歌,分析人物形象1、诗歌中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一句写出了卖炭翁怎样的形象?明确:写出了卖炭翁劳动的艰辛,满脸灰尘,两鬓花白,十指乌黑。
2、诗歌中描写卖炭翁心理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一句反映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明确:反映了卖炭翁矛盾的心理,他身上衣服单薄,却希望天气更寒冷,这样炭就能卖个好价钱,表现了他生活的艰难。
3、诗歌中描写卖炭翁动作的句子是哪一句?明确: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这几句写出了卖炭翁怎样的遭遇?明确:写出了卖炭翁一大早就赶着牛车去卖炭,直到日头高照,牛累了,人饿了,还在市南门外的泥中歇息,突出了他的辛苦劳累。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三首-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辛勤劳动却收获甚微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卖炭翁》中的劳动人民生活。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卖炭翁》中劳动者的形象及其现实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分析“伐薪”、“烧炭”等动作描绘,理解卖炭翁的辛勤劳作;探讨“身上衣裳口中食”的寓意,感受诗人的生活关怀。
(3)学习诗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及作用。
-解释“炭”、“薪”等词语在诗中的具体指代,理解其在诗中的作用。
(4)朗读与背诵《卖炭翁》,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抑扬顿挫,体会诗的节奏美。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朗读练习都进行得相当顺利。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言,通过实验操作,他们更好地体会到了朗读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然而,我也观察到,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还不够积极主动,可能是由于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鼓励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阶段,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分析《卖炭翁》的现实意义时,能够联系到当代社会,提出很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卖炭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卖炭翁》,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分析和欣赏。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卖炭翁》。
2. 理解诗句内容,了解作者白居易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3. 学会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卖炭翁》,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卖炭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个特殊的职业,进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古诗《卖炭翁》。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注意字音、停顿和语气。
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3. 理解诗句内容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诗句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4. 分析古诗意境b.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作者通过卖炭翁这个形象所表达的社会现实。
c.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共同探讨诗句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5. 例题讲解a. 请学生举例说明诗句中的意象。
b. 分析诗句中的对比手法,如“一车炭,千余斤”与“身上衣,裳下裙”的对比。
6. 随堂练习a.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另一首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手法。
b. 学生互相交流,教师点评。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卖炭翁》2. 内容:a. 作者:白居易b. 诗句内容概括c. 意象分析d. 表达手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背诵《卖炭翁》。
b. 分析《卖炭翁》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答案:a. 背诵内容见课本。
b. 意象和表达手法分析见课堂笔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朗读、分析、例题讲解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卖炭翁》的内容和意境,提高了审美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a. 了解白居易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其创作特点。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卖炭翁》教案
(1)对古代社会背景的理解,尤其是对唐代宫市制度的认识。
难点解析:通过课文注释、课外资料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唐代宫市制度对百姓生活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2)对古诗表现手法的把握,尤其是对比、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难点解析: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举例说明,使学生能够理解并学会运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具体内容。这个案例展示了诗人如何通过文字表达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对比、夸张这两个重点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分析诗句和举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诗歌表达手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辛勤努力却得不到应有回报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卖炭翁》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卖炭翁》是一首描绘社会现实的诗歌,它通过对比、夸张等手法展现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
(2)学习古诗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夸张、拟人等,体会其艺术效果。
举例:分析“一车炭,千余斤”与“宫使驱将惜不得”之间的对比,以及“黄衣使者白衫儿”中的拟人手法。
(3)掌握词语和句式,如“心忧炭贱愿天寒”、“手把文书口称敕”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举例:解释“心忧炭贱愿天寒”中的“心忧”和“愿”,以及“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手把”和“口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卖炭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古诗《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熟练掌握《卖炭翁》的诗歌基本知识,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 通过分析诗中文字的形、意、义,引导学生加强对古诗的学习。
3. 使学生能够通过对诗的理解体会到作者的情思,提高文字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熟练掌握《卖炭翁》的语法及结构,明白诗的含义。
2. 深刻理解作者的心态,体会中国古代民间小调的生活气息。
三、教学过程
1. 背诵:让学生背诵《卖炭翁》,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驾驭能力。
2. 解说:让学生就诗歌内容及其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解说,提高学生文字理解能力。
3. 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结合背景、文字等进行分析,讨论诗中的含义及其情感表达。
4. 总结:让学生总结古诗文学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特点,从而拓展学生对诗歌整体把握能力。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5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通用5篇)卖炭翁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品析积累诗句。
2、掌握人物描写的方法,分析卖炭翁和宫使两种人物形象。
3、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诗人对他的深切同情。
二、教学重点目标2三、教学难点目标3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唐朝,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首唐诗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那就两首。
在大唐,发展机会最好的地方,不是江浙沪,也不是北上广,而是长安和洛阳。
在1221年前,一位16岁的翩翩少年来到长安,想出人头地、一鸣惊人——(白居易16岁求达故事,涉及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故事中的少年你知道谁吗?(对,白居易)今天,我们就走进白大师的《卖炭翁》,一起感受下大唐的世态冷暖。
(二)白居易个人经历及其写作背景白居易(772新郑———846洛阳),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祖籍山西太原,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文化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虽生于官宦之家,却从小过着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困苦生活。
在此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白居易目睹了战争的残酷,聆听过无数灾民的哀嚎,也在兵荒马乱中饱尝家贫多故、飘零无助的苦痛,由此,他默默立下了一生的志向:我要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凭借1%的天赋和99%的汗水,白居易活跃在中唐政坛,官至左拾遗。
当时的中唐政坛,最大的毒瘤莫过于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
白居易一上任就对这些霍乱朝纲的权豪重臣们进行了尖锐抨击,白居易敏锐地觉察到眼下正是实现自己“为民代言”的绝佳时机,于是日吟夜唱,将继承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新乐府运动推向了最高潮。
这期间,传唱最广的作品就是讽喻诗《卖炭翁》(三)题解“苦宫市也”,即苦于宫市。
唐德宗时期,公众所用之需,不再经官府承办,而是由宦官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教案:《卖炭翁》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选用自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课《卖炭翁》。
该课文描绘了一个卖炭翁辛勤劳作、生活艰辛的形象,通过卖炭翁的故事,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辛酸历程,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关爱和尊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分析卖炭翁的形象特点,理解课文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2. 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和运用、人物形象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课文朗读录音带。
2. 学具:课文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劳动人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出本课主题——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2. 自主学习(5分钟)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卖炭翁是什么样的人?3. 合作探究(15分钟)分组讨论,分析卖炭翁的形象特点,并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阐述。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
4. 讲解分析(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卖炭翁的形象和课文所传递的思想感情。
5. 朗读练习(5分钟)学生集体朗读课文,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培养语感。
6. 课堂小结(3分钟)六、板书设计卖炭翁勤劳善良艰辛劳动生活困苦七、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注意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关于卖炭翁的短篇故事。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劳动的认识和体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卖炭翁的故事,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
教案-卖炭翁卖炭翁教案
教案-卖炭翁卖炭翁教案主题:经典古文课文——《卖炭翁》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理解《卖炭翁》这篇古文,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
2. 能力目标:通过朗读、理解、讨论和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语言表达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课文《卖炭翁》的书面材料和古代炭疽木炭卖焚烧场景图片。
2. 教学器材:多媒体投影仪、音响设备、教学板书。
3. 教学环境:教室内外的环境设置。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古代炭疽木炭卖焚烧场景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古代生活的好奇心。
2. 引导学生回忆炭疽木炭是如何被制作和销售的,呈现出卖炭翁的职业特点和生活环境。
第二步:阅读理解(15分钟)1. 让学生先默读课文《卖炭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以下问题:a.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b. 卖炭翁的职业特点和生活环境是怎样的?c. 课文中有哪些词或句子给你留下了印象?2. 随机抽取学生回答问题,并进行讨论和解答,引导学生形成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第三步:语言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问:从语言表达方面,课文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2.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并归纳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排比、倒装等,并找出相关的句子。
3. 各小组派代表发表分析结果,并进行讨论和补充。
4. 教师点评和总结,确保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第四步:朗读训练(10分钟)1. 教师模范朗读课文《卖炭翁》,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并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感情表达等方面的细节。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卖炭翁》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理解卖炭翁的艰辛生活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卖炭翁的生活,感受诗中的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的感受。
-在讲解古文句式时,教师可以选择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分析,如“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这句中的省略句式,解释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并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在挖掘课文主题时,教师可以从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出发,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教师应教授学生一些文言文阅读技巧,如关注特殊词句、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等,以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卖炭翁》教案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常见文言文词语、句式,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文学表现手法。
3.增强学生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培养家国情怀。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从不同角度审视、解读文学作品,发表独立见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第24课《卖炭翁》教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卖炭翁》,感受古文的韵律美。
2.词语解释: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难词,如“炭”、“寒”、“瘦”等。
3.句子翻译:对课文中的关键句子进行翻译,理解句子含义,提高古文翻译能力。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课大赛《卖炭翁》教案及教学反思
《卖炭翁》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等。
(3)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活背景和文学成就。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学会通过诗句分析,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分析课文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诗句的意义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2)联系作者的生活背景,深入理解课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卖炭翁》的背景和内容。
(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素材。
2. 学生准备:(1)预习《卖炭翁》。
(2)收集关于白居易的资料,了解其生活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白居易的诗作,如《琵琶行》。
(2)简要介绍白居易的生活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卖炭翁》,理解诗句的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关于白居易的资料。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探究学习:(1)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感受卖炭翁的形象和情感。
(2)讨论课文中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立场。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students experience the emotions conveyed in the poem.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3)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学生反思:(1)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教案标题:《卖炭翁》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卖炭翁》,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情感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卖炭翁》的情节和内涵,培养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尊重。
2. 教学难点:从《卖炭翁》中找出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过的寓言故事《卖炭翁》的情节和主题,并简要说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学习(30分钟)2.1 细读课文,理解故事主题和情节。
2.2 分小组讨论,找出故事中的核心信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3 小组展示,让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发现。
3. 拓展(15分钟)3.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创作一篇类似的故事,探讨劳动的重要性。
3.2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互评,分享自己的观点。
4.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劳动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1. 课本《卖炭翁》2. 小组讨论的素材卡片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小组合作的表现。
2. 学生的作品完成情况和创造性。
六、板书设计《卖炭翁》教学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阅读能力教学重点:学习和理解《卖炭翁》的情节和内涵教学难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探索更多关于劳动和劳动者的故事和文学作品,深入了解劳动的意义。
2. 鼓励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亲身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价值。
教案修改时间:2022年11月30日。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卖炭翁》全文。
(2)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增强语感和记忆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关爱和同情。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审美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解释、修辞手法等。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合作探究。
3. 实践法:朗读、默写、表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卖炭翁”这个故事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
(2)标注不理解的词语,查阅资料或向老师提问。
3. 讲解分析:(1)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实践环节:(1)朗读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语气、节奏等。
(2)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诗歌,巩固记忆。
(3)表演创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诗歌相关的表演节目。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卖炭翁》的读后感。
(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白居易的诗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2024年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教案《卖炭翁》教案目标:1.理解并掌握《卖炭翁》的文学特点,包括情节、人物、背景等。
2.分析《卖炭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探讨其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3.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卖炭翁》的作者、背景及文学特点介绍。
2.《卖炭翁》的情节梳理,包括起承转合。
3.《卖炭翁》中的人物分析,重点讨论卖炭翁的形象。
4.《卖炭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及其启示。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卖炭翁》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卖炭翁》会成为经典之作?二、内容梳理(15分钟)1.带领学生快速阅读《卖炭翁》,梳理情节起承转合。
2.讨论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分析其艺术效果。
三、人物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关注卖炭翁的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
2.探讨卖炭翁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如卖炭翁与官员、卖炭翁与妻子等。
四、社会现象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卖炭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如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
2.分析这些现象对现实社会的启示,如公平正义、反腐倡廉等。
五、讨论与总结(1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卖炭翁》的理解和感悟。
2.总结《卖炭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社会现象,思考人生。
教学评价:1.学生对《卖炭翁》的情节、人物、背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卖炭翁》中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
3.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他们对《卖炭翁》的理解和感悟。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卖炭翁》中的人物分析,特别是卖炭翁的形象。
这个细节是理解整个故事的关键,因为卖炭翁不仅是故事的中心人物,也是作者用以传达社会信息和价值观的媒介。
详细补充和说明:《卖炭翁》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叙事诗,通过讲述一个卖炭翁的生活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差距和官员的腐败现象。
卖炭翁的形象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他不仅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社会底层人民的代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
主备人:李素云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件
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学生自学、教师导拨。
教学过程:
1、导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卖炭翁》。
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
2、检查预习:
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叱(chì)骑(jì)
系(jì)
3、朗读课文
(1)抽一学生朗读,正音。
(2)教师朗读
4、思考:《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
5、理解文意、句意:
圈画关键字词,学生分组研讨文章的词义句意。
关键词、重点句、
抽学生翻译句子,师生导拨。
6、卖炭翁形象分析: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
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
7、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即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公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失掠夺的残酷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
8、课堂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白居易为我们塑造了一卖炭翁的形象,通过他的遭遇,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宫市对百姓的巧取豪夺,感受到百姓生活的疾苦和无奈。
同时文章也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憎恨。
9、作业布置:
背诵《卖炭翁》全文
板书设计:
卖炭翁
白居易
外貌——烧炭艰辛悲
卖炭翁心理——矛盾反常(同情)社会
|对 | 行动——运炭艰辛苦
| |
|比 | “翩翩”——趾高气扬宫掠黑暗宫使“把、称、叱、牵”——蛮横无理
“千余斤”、“半匹”“一丈”——强烈反差市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