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合集下载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设计.doc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设计.doc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教学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课中非人内容,本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分为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认识弹簧测力计,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单位、以及弹簧测力计设计原理。

第二部分内容为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部分内容是要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二、学情分析在之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重力、弹力以及反冲力对力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但是不知道力是能够测量的。

本课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力是可以借助弹簧测力计测量的,并且了解弹簧测力计的设计原理,能够正确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

2知道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制成的。

(二)科学探究目标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三)科学态度目标能够积极参与到科学活动中去,按照步骤使用弹簧测力计。

四、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五、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小重物若干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在之前的科学课中我们使用过很多工具,那么使用工具你们能够1自由发言2自由发言提出对于学生有难度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测量出关于科学书的那些数据呢?2、提问:那科学书的重力你们能够借助工具测量出来吗?如果能,又如何去测量呢?3、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测量力的大小我们借助的工具呢是弹簧测力计。

常见的弹簧测力计有以下几种。

2、接下来老师为每组的同学发一个弹簧测力计,拿到弹簧测力计后你们要做两件事。

(1)观察弹簧测力计由哪些部分组成。

(2)思考各个部分的作用分别是什么?3、组织学生交流4、总结:弹簧测力计由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提环相当于拉手;刻度板,通过刻度板读数,指针指示读数,弹簧,通过伸缩表示力的大小5、师演示:弹簧伸缩提问:现在同学们知道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够测量力的大小了吗?6、总结,弹簧测力计就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原理来测量力的大小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弹簧测力计各部分名称。

2、观察弹簧测力计说一说它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

3、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力的单位为“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4、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5、养成探究与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用于测量重力的小物体、记录卡为教师准备:弹簧测力计、刻度板模型、弹簧测力计各部分名称示意图、温度计、量筒。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温度计、量筒。

2、请同学演示它们的使用方式,教师进行一定的板书。

3、教师: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工具,它就是“弹簧测力计”你们知道它是干什么用的吗?学生回答后板书:测量力的大小。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各种弹簧测力计,学生观察,说说它们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2、教师出示贴图介绍弹簧测力计各部分名称及其作用。

3、学生在练习单上填图。

4、动手拉一拉,说说它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5、介绍力的单位。

拉一拉感受1牛的力的大小。

6、认读力的大小。

(1)、演示认读。

(2)、学生在练习单上练习。

(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教师介绍时演示):(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到“0”的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大小。

(1)学生按要求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

3、试一试在水平方向拉动一个物体需要多大的力。

比一比和刚才用的力大小一样吗?这又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下课后认真思考一下。

三、课堂小结。

1、回顾力的单位、弹簧测力计各部分名称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2、其实我们也可以仿照教材上的方法动手做一个弹簧测力计,到时候比一比谁做的更好。

板书设计:测量力的大小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学生练习:一、填图:写出弹簧测力计各部分名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 (2)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 (2)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科学教育理论指导】:1、本课需要建构两个概念,一是力是可测的,二是探究测量力的原理。

2、根据弹簧具有弹性的原理,通过弹簧受力大,伸长长来指示出测的力的大小。

3、根据牛顿定律,力的单位是为了纪念牛顿而定。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一、教学内容:《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四课时,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单。

通过前面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所以,这节课让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了解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本课教学环节共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第三部分属于提升内容,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来要求是否制作。

二、教学方法:游戏导入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学情分析】:通过两年的学习,五年级的科学课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也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弹簧测力计部分学生已经在生活中接触过,所以在本节学习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学生熟悉的弹簧测力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认识弹簧测力计,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操作不难,但是读弹簧测力计上的读数对于学生来说有点难度,所以整个学习过程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细致。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详案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详案

五年级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xx小学xxx【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节内容学习了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和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使用单位,并初步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为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点。

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技能,并完成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三是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视具体情况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有个别的同学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弹簧测力计,但对于它的结构不能很清楚的表述清楚,对于弹簧测力计的原理能够说的清楚。

另外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基础,通过预习结合书本和实物,给学生空间提升自己,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基础。

让学生从认识弹簧测力计到亲手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最后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这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学生会很自然地融入其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在“玩中学”、“做中学”的教学目的。

【设计理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堂应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课试从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出发,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探究性学习中,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动脑,积极体验,经历探究,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通过“初步体验-作出猜测-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培养学生获得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分工的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作为基本教学理念,提倡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发挥 学生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充分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学到科学知识的同时,习得开展 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培养科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只是组织 者、引领者及合作伙伴。

在活动中让学生首先自己观察并收集信息;老师再做引导,提出问题;学生通过 讨论,进行研究;然后,进行小组和全班的交流;最后获得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知识和能力,使科 学教学“以学生为主”的理念得以真正体现。

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应是孤立的,各知识点之间应该相互支持,相互联系。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使用 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注重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与学生以往学习过的测量工具在方法上具有共同之 处,通过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让学生总结形成知识与方法的相互融合贯通,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点的归纳概括能力。

这样的学习不仅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有意义,同时可以满足学生社会生活的需要。

这也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的基本理念。

☆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运动和力》单元的过渡课,学生在前面三节课已经知道了三种力。

在这一课中,要学习使用测量力的新工具一一弹簧测力计。

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都比较简 单。

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

这一课让他们认识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适时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还能进一步加深他们对弹力的认识。

本课有三个活动。

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

学生通过观察、认读和实际感受,要认识弹 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

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主要是测量重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科书提示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提供了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4课时测量力的大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1牛=100克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五、小结【教学反思】我在讨论“科学”是什么的环节上分成了三步,由浅入深。

从观察一些图片明白科学是一些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同时逐渐引导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回忆自我是否有过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经历。

科学五年级上教科版精品教学设计测量力的大小

科学五年级上教科版精品教学设计测量力的大小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弹簧测力计。

2、会使用弹簧则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到力的单位是“牛”。

3、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教学准备:1、学生每小组一套器材。

2、教师演示教学用器材一套。

教学活动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深入研究运动和力时候,往往需要知道力的大小。

弹簧测力计就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

在生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二、认识弹簧秤1、老师手举弹簧秤,介绍几种不同外观的弹簧测力计。

条型盒式测力计、条型筒式测力计…….2、测力计的基本构造结构:提环、弹簧、指针、刻度板、挂钩等构成。

3、用力慢慢拉弹簧,观察弹簧形状的变化,〈伸长〉拉力慢慢减小,弹簧又回缩到原来的形状。

通过观察,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呢?(受力大、伸长长)4、人们在生活习惯用“克”“千克”来表示重力和其它力的大小,科学技术上则统一规定用“牛顿”作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100克力。

5、看一看你手中的测力计,每一大格是多大的力,最大能测多大的力?能测量超出测量范围的力吗?为什么呢?同学们,大家都来感受一下一牛的力有多大分量。

三、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同学们,我们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应注意以不几点: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位置,如有不是指“0”的由老师来帮你调整。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根据我们拉过1牛力的感觉,估测一下物体的重力大小,再实际测量,测量的力不能超过范围,并且做好记录。

○1多测量一些物体,估计得更准确一些。

○2拿记录表进行交流。

○3测小车的拉力。

四、制作橡皮筋测力计1、介绍方法。

2、标刻度时,橡皮筋是弯曲的,不好标出“0”位置和画出均匀刻度,可挂小重物拉直,然后再标“0”和画刻度。

3、用自制测力计实际测量。

五、评价1、依据记录单进行态度评价。

2、对学生使用工具测力技能的评价。

《测量力的大小》说课案松滋市南海镇东湖小学郑兵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执教的《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是在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时候,也需要知道摩擦力的大小是多少的时候进行教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4)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运动和力》的第4节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前三节内容学习了力是有方向和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的仪器和力的大小的测量方法,以及力的使用单位,并初步学会制作橡皮筋测力计,为下一课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做好技能准备。

其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本节课的重点。

二、学情分析本课主要有三个活动:一是认识弹簧测力计。

这是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前提让学生通过观察、认知实物,真实感受,要认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计量单位和刻度标示;二是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要知道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的三点注意事项,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应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重力的技能,并完成测物体重力的记录表;三是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视具体情况可以作为课后作业。

让学生从认识弹簧测力计到亲手测量物体重力的大小,最后启发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这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学生会很自然地融入其中,掌握知识,从而达到教材要求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了解测力计的工作原理,制作简单的橡皮筋测力计。

五、教学准备:小组准备:条形盒测力计、钩码、文具袋、教科书。

教师准备: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聚焦问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就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

要想知道要用多大的力,必须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

那么怎样来测量力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组成。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4)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4)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1、认识各种弹簧测力计
师(出示弹簧测力计):这就是我们今天的测量工具——测力计,测力计有几种不同的样式,我们来认一认吧。[出示课件(或实物),师简单介绍:第一种,我们把它叫做平板式弹簧测力计;第二种它的名字叫手柄式弹簧测力计;第三种,同学们看老师手上的这个,它的形状像什么(圆桶形状),对,它就叫做圆筒弹簧测力计;第四种,叫条形盒式弹簧测力计。]
师:(看课件或测力计)刻度板上0到1是一个大格,一大格表示多少牛?
生:一大格表示1牛的力。(预设)
师:请同学们再认真观察,在一大格中又分成了几个小格?一小格代表多少牛?
生:一大格中又分成了十个小格,一小格代表0.1牛。(预设)
师:你手中的测力计最大能测多少牛的物体?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5牛,因为最大是5牛。(预设)
师:克力是我们生活中常用来表示重力和其他力的单位。那么“牛顿”和“克力”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1牛等于100克力。(预设)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刻度板,一牛对应着100克力。(预设)
师:其实100克力是0.98牛,小学里为了方便测量和计算就把100克力看作是1牛了。所以1牛约等于100克力。(板书:1牛≈100克力)
师:5牛是它的最大量程,所以我们测量的物体不能超过5牛的力。超过会怎么样?(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师:再观察一下,我们的测力计最小能测多大的力?
生:0.1牛。(预设)
师:0.1牛是它的最小量程。
(实验组长将测力计放回文件袋)
4、认读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
师:会认读测力计了吗?老师考考大家。
(出示课件测力计读数图或弹簧测力计刻度板模型,生认读)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畅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力的概念。

2. 力的大小测量。

教学难点:1. 力的概念的深入理解。

2. 力的大小测量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力的概念图示。

2. 弹簧测力计。

3.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力?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力的例子?2. 讲解力的概念,展示力的概念图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力。

3. 讲解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引入弹簧测力计的概念。

4. 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5.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6.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程度的关系。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力的概念的理解是否清晰?2. 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3. 学生对力的大小与弹簧伸长程度的关系是否理解?第二章: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

教学重点:1. 力的作用效果。

2. 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观察。

教学难点:1. 力的作用效果的深入理解。

2. 实验观察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力的作用效果图示。

2. 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思考:力可以做什么?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2. 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图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讲解实验目的和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4. 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实验材料观察力的作用效果?5. 进行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6. 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理解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教学反思:1. 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是否清晰?2. 学生是否能正确进行实验观察?3. 学生对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理解是否深入?第三章:力的测量工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测量工具,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正确使用方法。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

测量力的大小课堂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概念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激发学生对测量力的大小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力的定义:介绍力的概念,力的单位(牛顿)。

力的作用:举例说明力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如拉力、压力等。

1.3 教学活动: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

让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力的作用效果。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收集学生对力的概念和作用的理解。

第二章:探索力的测量工具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和结构。

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2 教学内容:弹簧测力计的原理:介绍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讲解如何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2.3 教学活动:展示弹簧测力计,引导学生观察其结构。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

收集学生对弹簧测力计原理和使用的理解。

第三章:力的测量实验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的方法。

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实验设计:介绍实验的目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数据记录与分析:讲解如何记录实验数据和进行分析。

3.3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正确,数据记录是否准确。

收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

第四章:力的单位换算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力的单位换算方法。

培养学生对单位换算的计算能力。

4.2 教学内容:单位换算:介绍牛顿与其他力单位(如克力、磅力)之间的换算方法。

计算练习:进行单位换算的练习。

4.3 教学活动:讲解力的单位换算方法。

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的计算练习。

4.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计算练习中的准确性。

收集学生对单位换算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 培养学生使用测力计的能力,掌握基本的测量方法。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合作与交流,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及其作用效果。

2.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测量技巧。

3. 力的测量实验及数据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

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及测量技巧。

力的测量实验及数据分析。

2. 教学难点:测力计的精确使用和测量技巧。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法。

2.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实验过程和测量方法。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测力计、弹簧、钩码、绳子、实验桌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白板、黑板等。

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测量数据表格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力的作用实例(如拉扯弹簧),引发学生对力的好奇心,导入新课《测量力的大小》。

2. 讲解力的概念:介绍力的定义、作用效果,并通过多媒体展示实例,让学生加深对力的理解。

3. 介绍测力计:讲解测力计的原理、结构、使用方法,并进行现场演示。

4. 学生动手实验: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并记录数据。

5. 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力的测量结果,总结测量方法。

七、课堂练习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些有关测量力的练习题。

2. 学生自主练习: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讲解答案:讲解练习题答案,解答学生疑问。

八、拓展与应用1. 学生讨论:让学生思考力的大小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称重、测力等。

2. 举例说明:教师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课后实践:布置一个课后实践任务,让学生运用测力计测量生活中的力的大小,如家庭物品的重量等。

实践活动: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实践活动: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实践活动: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力的概念和种类;2.掌握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力的方法;3.了解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4.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创新和合作的能力;5.提高学生实际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万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和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

三、教学难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

四、教学内容:1.力的概念和种类◆定义:力是外力对物体的作用,是引起物体状态发生改变(包括形状、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的物理量。

◆种类:拉力、推力、重力、弹性力、摩擦力、万有引力等。

2.万能测力计的使用方法万能测力计是一种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的仪器,可用于测量各类标准力。

① 形式和原理万能测力计的形式一般为拉力式和压力式两种。

拉力式的测力计包括两个主要零件:称重本体和显示装置。

一般称重本体为万能测力计,用于测量拉力,压力式为压力计,用于测量压力。

显示装置为刻度盘或数显。

② 测量方法使用万能测力计测力的具体方法:a.用正确的传感器。

b.如图将被测物体与传感器连接起来。

c.如图把万能测力计钩住被测物体上的挂绳。

d.如图用力拉,观察测量数值,松开,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力的大小的量纲及单位力的大小的量纲为牛顿,它是由米、千克和秒三者复合而成。

力的单位称为牛(N),代表施加1N的力所产生的恒定加速度为1米/秒^2。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采取“师生交流互动式教学法”,以小组合作为主要的实践探究方式,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不断深化对力量规模的认知和理解,不断从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教学步骤:1.引入活动通过有趣的互动问答、图画、观影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

2.探究实验为了让学生对测力的大小的概念和实际应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进行实际的实验活动:使用万能测力计测量各种力的大小和记录实验数据。

3.理解分析让学生探究实验结果,总结出力的种类、力的量纲及单位等。

并带领学生讨论影响测量精度的因素和优化方案,加强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创新能力。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篇1教材与学情分析《测量力的大小》是全国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课时的内容。

本课处于单元的中间阶段,在此之前,教材安排学生感受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准备,由此对力和运动展开深入的研究,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一、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制作过程,初步认识测力计的原理。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这是使用测力计的前提。

三、在认识的基础上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教材设计是把“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放在课后拓展部分,而本课设计时把这部分提至第一部分,是为了让学生先知道原理,后学会使用,而且学生在使用过橡皮筋测力计后会发现,这样的测力计存在很多缺陷,我们需要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此时再引出弹簧测力计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获得的体验也是不同的。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并且可以使用工具来测量。

弹簧测力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测量工具,学生在使用前是感到新奇的,虽然学生具备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图片的示意及温馨提示进行实验,但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是偏向于更直观的指导。

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比较强的合作意识,但组内仍然存在部分“不敢说”“怕说错”的学生,这些学生会依赖于老师或优生的指导,如何引导这些学生勇敢积极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过程,是本课设计需要关注的点。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一. 教材分析《测量力的大小》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概念,以及如何测量力的大小。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力的存在,感受力的大小,并通过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让学生掌握测量力大小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力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力的具体测量方法还不够了解。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观察、实验、分析等科学方法,能够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的概念,感受力的大小。

2.让学生掌握测量力大小的方法,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力的测量。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感受力的存在和力的大小。

2.难点:让学生掌握测量力大小的方法,能够使用弹簧测力计等工具进行力的测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探究力的测量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弹簧测力计多个2.测力计使用说明3.实验材料:如钩码、绳子等4.黑板、粉笔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拉伸弹簧,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力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知道力的大小呢?呈现(5分钟)教师介绍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原理,让学生明白测力计是如何测量力的大小的。

同时,教师展示如何正确使用测力计,包括测力计的调零、测量、读数等。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重量的物体,如钩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学生明白力的大小是如何通过测力计显示出来的。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力的测量方法和原理。

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除了弹簧测力计,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测量力的大小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4-4《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4-4《测量力的大小》优秀教案

4 测量力的大小【教材简析】《测量力的大小》是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通过前面3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重力、弹力、反冲力等,用这些力作动力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了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知道了动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本节课要研究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力是有大小的,并学会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试力的大小。

在测量操作中掌握科学技能,使学生理解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并让学生掌握力的单位是牛。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认识弹簧测力计。

教材中呈现了四种不同的弹簧测力计,说明弹簧测力计的种类有很多,但不管哪种弹簧秤,其原理都是相同的,然后展示了一种条型盒式测力计的各部分名称。

指导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的基本构造。

教材通过让学生慢慢用力拉弹簧来理解弹簧测力计能测量力的大小的原理。

本部分的难点是认识力的单位,教材通过条型盒测力计的放大图片和文字介绍,使学生认识力的单位,引导学生认识弹簧测力计。

第二部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教材出示了使用弹簧测力计时的注意事项,目的是提示学生要正确使用测力计。

然后通过测量一些物体的重力大小,来掌握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引导学生通过长时间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

第三部分: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这个活动是作为拓展内容来安排的。

本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利用他们喜欢的实验方法去探索和总结,充分体现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科学性,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于力的大小已经具有许多感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力的具体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得,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就是根据弹簧的特性制成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能使学生对弹力加深理解,还能为下一节课中的摩擦力的探究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性制成的。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精选5篇)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精选5篇)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精选5篇)测量力的大小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3、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1牛=100克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

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

5、交流汇报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测量力的大小教案篇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2、能力目标: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3、情感目标:树立细致、有步骤的工作态度。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教案

小学科学《测量力的大小》精品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大小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导入新课,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力的存在和力的作用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力的计量单位,引入“牛顿”的概念。

1.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二章:力的概念与作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2.2 教学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力的作用效果,如物体形变、运动状态改变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三章:力的计量单位——牛顿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牛顿的概念,知道牛顿的计量方法。

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的定义,让学生知道牛顿是力的计量单位。

引导学生了解牛顿的计量方法,如弹簧测力计等。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四章:测量力的大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解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测量不同力的大小。

4.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效果、牛顿的概念等。

提出拓展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5.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动手操作。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4 测量力的大小|教科版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1.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2.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性质制成的。

3.力的单位是“牛”。

(二)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和组员合作、交流。

树立细致、严谨的实验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力的单位“牛顿”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样式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教学弹簧、橡皮筋、一串钥匙、三个弹簧、钩码。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师生交流,引入力有大小:老师手里拿着拉力器,问:认识吗?我们今天课前先做个男女生比赛拉拉力器游戏。

谁愿意上来比试比试?问:两次拉力器被拉的一样长吗?什么原因导致的?谁拉的长一些?谁的力气大一点?2.测量力大大小既然力有大小。

问:力有大小,那第二次的力究竟比第一次大多少?应该是可以测量的。

怎么来测量呢?我们今天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测量力的大小。

(板书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认识各种各样的弹簧测力计: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弹簧测力计,我们来一起认识几种弹簧测力计。

出示三种弹簧测力计图片,同学们看,能不能叫出名字?第一种,我们把它叫做条形盒弹簧测力计,第二种他的名字叫做平板式弹簧测力计。

第三种,同学们看老师手上的这个,他的形状像什么,圆桶形状,对,它就叫做圆筒弹簧测力计。

虽然有这么多款式的弹簧测力计,但它们的功能是一样的,测量力的大小。

2.观察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由哪几部分构成?各个部分分别又有什么作用呢?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在学生汇报完后,PPT展示(点击部位)弹簧测力计:提环(便于手握)、指针、(指示物体力是多少)刻度板(读出力的多少)、挂钩(挂测量的物体)、弹簧(用伸缩来表示力的大小)。

3.弹簧测力计测量原理:说说弹簧测力计为什么可以测量力的大小?鼓励学生自由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力的大小》教学实录
一、初步感受重力
师:同学们一定和爸爸妈妈逛过超市吧,你能不能区分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生:能
师:出示一袋米,一个勾码。

勾码认识吗?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勾码。

师:你用手估计一下,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

每个同学都用手来试一试,然后我们来交流,好吗?
(生活动:感受米和勾码的重量)
师:谁来告诉我,到底谁重谁轻?
生1:勾码轻,米重。

师:有没有不同意的?
生2:米轻,勾码重
师:那究竟谁重谁轻呢?下面有一个挑战,用上这个小工具(师出示一个自制测力计),来比一比谁重谁轻,允许同学们做记号。

(学生进行操作,师巡视,提醒学生不要焦急,没做完继续做。

)师:有结果了吗?谁愿意上来演示一下?老师这里有一个大型的(出示演示用的自制测力计)
生1:上台演示,作记号。

师:告诉我,你们组的结果是什么?谁重谁轻?
生1:米重勾码轻。

师:你们是怎么比出来的?
生1:因为米袋子压得下,勾码的记号在上面。

师:有没有不同的结果?或者有没有不同的做法?
学生上台演示
师:做记号的方法不一样,他在哪里做的记号?(指针处)这一次是在指针处做记号。

你们的结果是?
生2:米重、勾码轻
师:这两种做法原理都一样吗?(一样)
这个结果跟你们预测的结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米和勾码的重量就是科学中的重力,一起读“重力”。

二、测勾码的重力和米的重力。

师:米受到的重力比勾码的重力究竟重多少?用这个方法比不出来。

所以我们要用到一个新工具:弹簧测力计(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师:请每个小组领一个弹簧测力计,比较弹簧测力计与我们刚刚用的小工具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分发测力计,师宣布:开始,看谁找到的相似点多)
(生领取材料,观察)
汇报交流:
生1:橡皮筋等于弹簧测力计的弹簧
生2:挂上物体的话,会把下面的钩子拉下去,会往下垂
(师:不挂物体的话呢?)
生2:它又会缩下去
师:也就是说它们都有弹力
师提醒:你们画得道道跟这边(弹簧测力计)有无相似的地方?
生3:跟刻度板相似
师:是的,上面的数字就是刻度。

还有吗?
生4:拎的跟这边挂的一样
师:这是提环,测力的时候,我们要用手拎着测力计的提环。

师:在测力计上,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或者有疑问的?学会提问题也是一种本领哦。

我们看看前三名提问题的同学的问题是否跟你一样?师:没有,我要提了:测力计上有这样两个数字:500gf和5N,这两个是什么意思?
生1:N是量的尺,500gf是重量。

师:你指的尺是什?
生1:刻度。

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跟这位同学讲的有出入。

力的单位是“牛顿”,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将牛顿定为国际质量单位,简称“牛”,用“N”来表示。

1牛约等于100g力。

师:统计看右边的“N”,1N在哪里?观察一大格是多少N?一小格是多少N?
生:一大格是0.5N,一小格是0.1N
师:下面我们就要用测力计来测量1小袋米和勾码到底是多少牛顿。

在使用测力计的时候,要注意一下几点(出示PPT
A: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
B:读书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C: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测量的范围
(学生阅读)
师:今天的测力计教师都已经调好0了,你们检验一下,如果不对,老师再帮你们调;B读数应注意和刻度线相平。

(师演示怎样读数)C测量不能超过最大范围。

最大测量范围在哪里(标着5N,表示最大能测几牛顿的物体?)
师:刚才有同学就在动手测量了,那请你对照这几条标准,看看你最容易忽视哪条?
生1:A;
生2:B
生3:A
师:下面用正确的方法来测量一下,米和勾码究竟是多少牛顿(学生测)
汇报结果
生1:米所受到的重力是1牛,勾码所受到的重力是0.5牛顿
师:说说你的感想(一开始用估计,不是很准确,后来用自制小工具,现在用测力计,准确地知道了米是1牛顿,勾码是0.5牛)
生:为什么拎的时候拎不准
师:如果再给你机会练练你的手感,想不想?
(想)
三、测量生活中的各种物体的重力
师:因为测量的物体不能超过测力计的最大范围,所以,同学们,一开始估计的工作重要不重要(生:重要)
老师这儿有:1个苹果,一个空铅笔盒,两个硬币,一个鸡蛋,一大袋米五样东西(师出示观察记录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大小记录),先不能用弹簧秤,只能用自己的手估计一下,它们受到了多少重力,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有什么方法估计得更准?
生:米是一牛,拿米和苹果比一下
师:恩,也可以拿勾码(0.5牛)进行比较。

老师还有个建议:尽量用手拎,不要放手心里。

先估算有多力重,组长负责好测力计。

(学生估算)
汇报估算结果
第一组:1个苹果:1N,第二组:1.3N
2个硬币:1N, 1.3N
1个鸡蛋:0.7N, 0.7N
1个空铅笔盒:0.5N 0.5N
1袋米3N 2.5N
有没有哪个组估算结果和它们差别特别大?
师:要知道实际结果的话还得用到弹簧测力计,是不是拿到测力计就直接测?
生1:要把东西放到袋子里测;
生2:还要看有没有调零
生3:还要看重力有没有超过5N
师:最有可能超过5N的是什么?
生:1袋米
师:但我还想测出它的重力,怎么办?
生:可以把一袋米分成两袋(好方法)
师示范:可以把测力计慢慢提起重物,如果已经超过了最大范围还没提起来,那就放弃。

如果没有超过最大范围,就提起来测。

(学生测量这些材料的实际重量)——师提醒:注意把报告单填写清楚。

汇报。

师:哪些小组估计和实测差距非常小,请举手(请两小组上台交流,其他小组看大屏幕)
第一组:1 1.6
0.2 0.1
0.5 0.5
1.5 1.5
4 4
几种物体基本无差距?你们用什么方法估计得比较准确呢?
生:用塑料袋提起来测
第二组(略)
总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弹簧测力计可以测量力的大小。

其实,测力计不仅仅能测量重力,还能测其他的力,如弹力、拉力等。

同学们喜欢这个弹簧测力计吗?想要这个弹簧测力计吗?大家可以回家做一个,前面我们测量到2个一元硬币是0.1N,可以用这个作为标准,把大的板子裁开来,自己做,好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