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新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错合畸形的检查和诊断ppt课件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4)、上下牙弓的突度是否正常:有否双牙弓前突。
-
19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牙弓
2.上下牙弓的宽度关系
上下牙弓宽度是否协调,上下后部牙弓有否对合、反合或锁合。
对合
正锁合
正常
反合反锁合- Nhomakorabea20上下牙弓的宽度关系
-
21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牙弓
3.上下牙弓的高度关系:前牙有否深覆合或开合。
-
28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面部
1.正面观
• A、面部对称性检查
B、垂直比例是否正常
颏点是否偏斜
-
29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面部
2.侧面观:侧面轮廓协调情况。
A、侧面型
-
30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面部
2.侧面观:侧面轮廓协调情况。
B、垂直面型
低角
正常
-
高角
31
一般检查—牙、颌、面的检查
• 前牙覆合:上前牙切端盖过下前牙牙冠的长度。 • 前牙深覆合: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3。 • 前牙开合: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合关系,垂直向呈现间隙。
-
22
深覆颌
• 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3者称为深覆合,可分为3度。
Ⅰ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3而不足1/2者。 Ⅱ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1/2而不足2/3者。 Ⅲ度:上前牙牙冠覆盖下前牙超过冠2/3者。
• 牙颌模型能真实地记录牙齿、牙槽骨、腭 部的形态和位置。
• 模型类型: (1)记存模型
(2)工作模型
33
-
33
口腔正畸学 错牙合畸形的检查和诊断错牙合畸形的检查和诊断护理课件
保持器佩戴
在矫治结束后,需要佩戴保持器以稳定牙齿位置,应按照医生建 议的时间佩戴,并定期复查。
定期口腔检查
矫治结束后,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口 腔问题。
注意饮食和口腔卫生
在康复期,仍需保持口腔卫生和注意饮食,以免出现牙齿和口腔问 题。
05
错牙合畸形的预防
预防方法
定期口腔检查
X线检查
拍摄全景片或牙片,了解牙齿 及骨骼结构。
检查内容
牙齿排列情况
咬合关系
颌骨形态
颞下颌关节
观察牙齿是否整齐、有 无拥挤或间隙。
检查上下牙列的咬合是 否正常,有无错牙合。
评估颌骨大小、形态是 否正常,有无畸形。
检查颞下颌关节有无弹 响、疼痛等症状。
检查流程
初步检查
收集患者基本信息,了解患者 主诉和需求。
详细检查
进行视诊、触诊、咬诊等检查, 记录检查结果。
X线检查
根据需要拍摄全景片或牙片。
诊断
根据检查结果,判断是否存在 错牙合畸形,制定治疗方案。
03
错牙合畸形的诊断
诊断标准
牙齿排列
观察牙齿的排列是否整齐,有无拥挤、 间隙或错位等现象。
咬合关系
检查上下牙齿的咬合关系,判断是否 存在深覆合、反牙合、开牙合等异常。
估预防效果。
患者反馈
收集患者反馈,了解预防措施的 接受度和满意度,评估预防效果。
感谢观 看
THANKS
口腔正畸学 - 错牙 合畸形的检查和诊 断护理课件
目 录
• 错牙合畸形的检查 • 错牙合畸形的诊断 • 错牙合畸形的护理 • 错牙合畸形的预防
01
错牙合畸形概述
错牙合畸形的定义
错牙合畸形的检查和诊断—错牙合畸形的检查和诊断(口腔正畸学课件)
5、将锯下的前段牙列一个牙一个牙地分开,注意不伤及牙冠 宽度,适当地修整各个牙近、远中根部石膏。
6、在模型上被锯去牙的区域放置红蜡片,按中线和下牙弓的 合关系将锯下的左、右侧中切牙、侧切牙、尖牙排列好,立 即可以看到剩余间隙的大小,以确定是否需要拔除第一前磨 牙,能否扩弓矫治并可立即预测疗效。如需拔除第一前磨牙 则排好左右侧第二前磨牙,再视余留的间隙量以确定磨牙应 向近中移动的量,对设计支抗也有参考作用。
第4章
错合畸形的检查和诊断
病史采集
要想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首先必须要了
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然后进行临床检 查,最后对所获取的信息加以综合分析。
采集病史
一、一般记录 二、询问病史
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与家族史、心理及治疗 动机分析 (一)主诉:患者就诊的主要目的 (二)现病史:记录从发病到就诊时病情的发展变 化和治疗情况
4.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线关系
上下中切牙间的中线是否与面部中线一致。
(二)口外检查
1.面部外形 (1)正面观 (2)侧面观 (3)面部上中下否协调
2.唇的形态及功能情况:有无短缩、翻卷、开唇露 齿等
先天性唇肥厚矫治前后
3.颞下颌关节情况
开口度及开口型是否正常,有无压疼、弹响及运动异 常
(三)全身情况检查
基骨、移行皱襞、腭穹及唇 颊舌系带等 b.记存模型的美观性 整齐、美观、便于存放 c.记存模型的标记性 应标记姓名、性别、年龄、制 取日期及编号
记存模型的制取与修整
(1)模型修整机修整法 (2)橡皮托底座成型法
四、模型的测量分析
(一)牙弓拥挤度测量分析 牙弓应有长度与牙弓现有弧形长度之差或必需
间隙与可用间隙之差,即为牙弓的拥挤度 。
第3章错颌畸形的临床表现及分类ppt课件
Ⅰ1
Ⅰ2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Ⅱ1
机制
症状 矫治
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小 或下颌下牙弓长度较大 或两者兼之
颏部可前突。 矫正颌间关系 推下牙弓向后,或牵上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Ⅱ类1分类(Class II, Division 1)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Ⅱ5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Ⅲ1
机制
症状 矫治
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大 或下颌下牙弓宽度较小 或两者兼之 上牙弓宽于下牙弓 缩小上牙弓宽度 或扩大下牙弓宽度 或两者并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Ⅳ1
机制
症状 矫治
前牙牙槽高度过高 或后牙牙槽高度过低 或两者兼之
1/3过低 压低前牙 或升高后牙并加强营养 或两者并用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牙槽弓:基骨上牙槽突的弓形部分,位于 基骨弓和牙弓之间。牙槽骨随牙萌出而生长, 随恒牙丧失而吸收,在正畸力作用下发生改变, 是正畸牙移动的基础。
A 牙槽弓长度
B 牙槽弓宽度
(2)基骨弓:颌骨所形成的弓形,即根尖基骨 的弓形,基骨相对恒定,不因恒牙丧失、牙槽 骨吸收及牙弓扩大等发生改变。
A 基骨弓长度
2 全身情况 (1)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情况 (3)相关疾病
二 模型分析
(一)模型的用途
记存模型 1治疗中的对照观察 2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 3病例展示 4司法鉴定的依据 工作模型 1 进行模型测量分析、牙排列实验 2 制作活动矫治器、辅助性固定矫治装置
(二)记存模型的制作与要求
要求:准确、清晰,完整(要包括牙、 牙弓、基骨、移行皱襞、腭穹、唇系带 等部分。)
三 X线头影测量分析
(一)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用途:可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 不协调、不调是发生在上颌或下颌,是前牙或 全部牙的宽度异常的问题,从而指导临床。
4 牙弓形态测量分析
(1)牙合曲线的曲度
将直尺放在下切牙切端与最后一个下磨牙的牙 尖上,测量牙弓牙合面最低点至直尺的距离。
(右侧深度+左侧深度) +0.5mm
2
(2)牙弓对称性的测量
步骤
(三) 模型的测量分析
1 拥挤度分析
(1)牙弓应有长度: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总 和。 牙冠宽度的测量用分规或游标卡尺测每个牙冠 的最大径,总和为牙弓应有长度或必需间隙。
(2)牙弓现有长度: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
黄铜丝测量法: 用0.5mm黄铜丝一根弯成弧形, 分别从上下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沿位置正常 的牙接触点及经排列正常的切牙切缘到对侧第 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再拉直铜丝测量其长度, 即为牙弓现有弧形长度或可用间隙。
Ⅱ度:上前牙覆盖下 前牙唇面超过切1/2而不足 2/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超过切1/2 而不足2/3者。
Ⅲ度:上前牙覆盖下 前牙唇面超过切2/3,或下 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超过颈1/3者。
开牙合: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牙合关系,垂直向 呈现间隙者为前牙开牙合
Ⅰ度: 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mm以内。 Ⅱ度: 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5mm之间 Ⅲ度: 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5mm以上。 反覆合:咬合时下前牙舌面覆盖上前牙牙冠的唇
(2) 牙弓 1)矢状向关系 a 磨牙关系:中性牙合、近中牙合或远中牙合 b 尖牙关系: c 前牙关系: 正常覆盖:上切牙切缘到下切牙唇面的水平 距离在3mm以内。
深覆盖: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 以上者。
Ⅰ度深覆盖 相差3—5mm Ⅱ度深覆盖 相差5—8mm Ⅲ度深覆盖 相差8mm以上 反覆盖:下前牙切端位于上前牙切端的唇侧 上下前牙突度增加 上前牙内倾
左右侧(水平向)对称性:测量牙弓两侧同名牙 至中线的距离。
前后向对称性:测量两侧同名牙至中线的垂线的 距离。
(3) 牙弓长度及宽度
牙弓是牙齿排列所形成的弓形
a 牙弓前段长度 b 牙弓中段长度
c 牙弓后段长度 d 全牙弓长度
a 牙弓前段宽度 b牙弓中段宽 度 c 牙弓后段宽度
5 齿槽及基骨的测量分析
2)横向关系 a上下牙弓宽度 b上下牙弓中线 3)垂直向关系 a 前牙覆合情况 b Spee曲线
正常覆合:上前牙冠覆盖下 前牙唇面不超过1/3 且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1/3以内。
深覆牙合:上前牙覆盖下 前牙唇面超过切1/3或 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1/3以上者。
Ⅰ度:上前牙覆盖下 前牙唇面超过切1/3而不足 1/2,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超过切1/3 而不足1/2者。
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新
一般检查
(一) 患者基本情况记录 (二) 询问病史及其他相关情况
1 主诉 2 病史 3 心理及治疗动机分析
(三)检查
1 牙、合、颌、面检查
(1)牙齿 拥挤度: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长 度之差。 Ⅰ度拥挤 相差2—4mm Ⅱ度拥挤 相差5—8mm Ⅲ度拥挤 相差8mm以上 正锁牙合与反锁牙合
B 基骨弓宽度
6 腭穹高度
上两侧第一磨牙牙合面至腭穹顶的距离。
(五) 计算机辅助模型分析
1 数字化牙颌模型的获取 (1)间接法
1)无损激光扫描 2)有损扫描 3)计算机视觉技术 4)其他
(2)直接法
1)螺旋CT扫描 2)结构光扫描
2 数字化牙颌模型分析 (1)常规测量分析 (2)断层检查 (3)模拟排 =下颌单侧尖牙双尖牙冠宽总和 2
下切牙冠宽度总和(mm)
+10.5 =下颌单侧尖牙双尖牙冠宽总和 2
(2) 牙弓现有长度预测 黄铜丝法,应参考第一磨牙的合关系。
3 牙齿大小协调性—Bolton指数分析
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 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
下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mm)
前牙比=
×100%
上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mm)
下颌12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mm)
全牙比=
×100%
上颌12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mm)
成都地区:前牙比 78.8% + 1.72% 全牙比 91.5% + 1.51%
上海地区: 前牙比 78.36% + 2.18% 全牙比 90.99% + 1.70%
面。
b Spee曲线
Spee曲线平坦或浅:曲度小于2mm Spee曲线深:曲度大于3mm
(3)口内其他软硬组织 1) 牙周 2) 牙槽、基骨及腭盖情况 3) 唇舌系带 4) 舌体的大小形态 5) 缺损 6) 功能
(4)口外及面部形态 1)颌骨 上下颌形态大小位置 下颌平面陡度 2) 面部 水平向 前面观 垂直向 唇部 面部形态 侧面观 唇部形态 颏唇沟 (5) 颞下颌关节
分段测量法:将牙弓分为4段:两侧的前牙段、 两侧的后牙段。分别测量各分段的长度,然后 相加。
( 3 )牙弓拥挤度分析
牙弓应有长度-牙弓现有长度
2 替牙期拥挤度的预测
(1)牙片预测法 X/X=Y/Y (2)Moyers预测法 用下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
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 牙牙冠宽度的方法。 (3)Tanaka-Johnston预测法
A 牙槽弓长度
B 牙槽弓宽度
(2)基骨弓:颌骨所形成的弓形,即根尖基骨 的弓形,基骨相对恒定,不因恒牙丧失、牙槽 骨吸收及牙弓扩大等发生改变。
A 基骨弓长度
2 全身情况 (1)身高体重等生长发育情况 (3)相关疾病
二 模型分析
(一)模型的用途
记存模型 1治疗中的对照观察 2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估 3病例展示 4司法鉴定的依据 工作模型 1 进行模型测量分析、牙排列实验 2 制作活动矫治器、辅助性固定矫治装置
(二)记存模型的制作与要求
要求:准确、清晰,完整(要包括牙、 牙弓、基骨、移行皱襞、腭穹、唇系带 等部分。)
三 X线头影测量分析
(一) X线头影测量的主要应用
用途:可诊断患者上下牙弓中是否存在牙冠宽度 不协调、不调是发生在上颌或下颌,是前牙或 全部牙的宽度异常的问题,从而指导临床。
4 牙弓形态测量分析
(1)牙合曲线的曲度
将直尺放在下切牙切端与最后一个下磨牙的牙 尖上,测量牙弓牙合面最低点至直尺的距离。
(右侧深度+左侧深度) +0.5mm
2
(2)牙弓对称性的测量
步骤
(三) 模型的测量分析
1 拥挤度分析
(1)牙弓应有长度:牙弓内各牙齿牙冠宽度总 和。 牙冠宽度的测量用分规或游标卡尺测每个牙冠 的最大径,总和为牙弓应有长度或必需间隙。
(2)牙弓现有长度:牙弓整体弧形的长度
黄铜丝测量法: 用0.5mm黄铜丝一根弯成弧形, 分别从上下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沿位置正常 的牙接触点及经排列正常的切牙切缘到对侧第 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再拉直铜丝测量其长度, 即为牙弓现有弧形长度或可用间隙。
Ⅱ度:上前牙覆盖下 前牙唇面超过切1/2而不足 2/3,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超过切1/2 而不足2/3者。
Ⅲ度:上前牙覆盖下 前牙唇面超过切2/3,或下 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超过颈1/3者。
开牙合:上下前牙切端间无覆牙合关系,垂直向 呈现间隙者为前牙开牙合
Ⅰ度: 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mm以内。 Ⅱ度: 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3—5mm之间 Ⅲ度: 上下前牙切端垂直向间隙在5mm以上。 反覆合:咬合时下前牙舌面覆盖上前牙牙冠的唇
(2) 牙弓 1)矢状向关系 a 磨牙关系:中性牙合、近中牙合或远中牙合 b 尖牙关系: c 前牙关系: 正常覆盖:上切牙切缘到下切牙唇面的水平 距离在3mm以内。
深覆盖: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3mm 以上者。
Ⅰ度深覆盖 相差3—5mm Ⅱ度深覆盖 相差5—8mm Ⅲ度深覆盖 相差8mm以上 反覆盖:下前牙切端位于上前牙切端的唇侧 上下前牙突度增加 上前牙内倾
左右侧(水平向)对称性:测量牙弓两侧同名牙 至中线的距离。
前后向对称性:测量两侧同名牙至中线的垂线的 距离。
(3) 牙弓长度及宽度
牙弓是牙齿排列所形成的弓形
a 牙弓前段长度 b 牙弓中段长度
c 牙弓后段长度 d 全牙弓长度
a 牙弓前段宽度 b牙弓中段宽 度 c 牙弓后段宽度
5 齿槽及基骨的测量分析
2)横向关系 a上下牙弓宽度 b上下牙弓中线 3)垂直向关系 a 前牙覆合情况 b Spee曲线
正常覆合:上前牙冠覆盖下 前牙唇面不超过1/3 且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1/3以内。
深覆牙合:上前牙覆盖下 前牙唇面超过切1/3或 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切1/3以上者。
Ⅰ度:上前牙覆盖下 前牙唇面超过切1/3而不足 1/2,或下前牙切缘咬在上前牙舌面超过切1/3 而不足1/2者。
错合畸形的检查诊断新
一般检查
(一) 患者基本情况记录 (二) 询问病史及其他相关情况
1 主诉 2 病史 3 心理及治疗动机分析
(三)检查
1 牙、合、颌、面检查
(1)牙齿 拥挤度:牙冠宽度的总和与牙弓现有弧形长 度之差。 Ⅰ度拥挤 相差2—4mm Ⅱ度拥挤 相差5—8mm Ⅲ度拥挤 相差8mm以上 正锁牙合与反锁牙合
B 基骨弓宽度
6 腭穹高度
上两侧第一磨牙牙合面至腭穹顶的距离。
(五) 计算机辅助模型分析
1 数字化牙颌模型的获取 (1)间接法
1)无损激光扫描 2)有损扫描 3)计算机视觉技术 4)其他
(2)直接法
1)螺旋CT扫描 2)结构光扫描
2 数字化牙颌模型分析 (1)常规测量分析 (2)断层检查 (3)模拟排 =下颌单侧尖牙双尖牙冠宽总和 2
下切牙冠宽度总和(mm)
+10.5 =下颌单侧尖牙双尖牙冠宽总和 2
(2) 牙弓现有长度预测 黄铜丝法,应参考第一磨牙的合关系。
3 牙齿大小协调性—Bolton指数分析
上下前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与上下牙弓 全部牙牙冠宽度总和的比例关系。
下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mm)
前牙比=
×100%
上颌6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mm)
下颌12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mm)
全牙比=
×100%
上颌12个前牙牙冠宽度总和(mm)
成都地区:前牙比 78.8% + 1.72% 全牙比 91.5% + 1.51%
上海地区: 前牙比 78.36% + 2.18% 全牙比 90.99% + 1.70%
面。
b Spee曲线
Spee曲线平坦或浅:曲度小于2mm Spee曲线深:曲度大于3mm
(3)口内其他软硬组织 1) 牙周 2) 牙槽、基骨及腭盖情况 3) 唇舌系带 4) 舌体的大小形态 5) 缺损 6) 功能
(4)口外及面部形态 1)颌骨 上下颌形态大小位置 下颌平面陡度 2) 面部 水平向 前面观 垂直向 唇部 面部形态 侧面观 唇部形态 颏唇沟 (5) 颞下颌关节
分段测量法:将牙弓分为4段:两侧的前牙段、 两侧的后牙段。分别测量各分段的长度,然后 相加。
( 3 )牙弓拥挤度分析
牙弓应有长度-牙弓现有长度
2 替牙期拥挤度的预测
(1)牙片预测法 X/X=Y/Y (2)Moyers预测法 用下恒切牙的牙冠宽度总
和来预测替牙列期未萌出的上下颌尖牙与前磨 牙牙冠宽度的方法。 (3)Tanaka-Johnston预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