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合集下载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2篇)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2篇)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范文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职位空缺、人才流失等,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发展。

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制定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二、目标1. 推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增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实力和凝聚力;2. 优化人才选拔机制,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3. 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4. 建立健全公平透明的事业单位人事评价体系。

三、主要内容1. 设立人才储备库和人才引进计划为了解决事业单位职位空缺的问题,我们将设立人才储备库和人才引进计划。

人才储备库将从高校毕业生、国企和民企人才中选拔优秀人才,通过严格的选拔程序,确定进入储备库。

人才引进计划将根据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引进领军人才和专业人才,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2. 完善选拔机制,建立公平透明的招聘程序为了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我们将完善选拔机制,建立公平透明的招聘程序。

招聘程序将包括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环节,通过多个环节的考核,选拔出最适合事业单位岗位的人才。

同时,我们将建立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鼓励事业单位人员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工作能力和业绩。

3. 强化人事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绩效为了推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我们将强化人事管理,提高事业单位绩效。

首先,建立健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制度,完善事业单位人员信息管理,确保人事管理工作的规范和规范性。

其次,加强对事业单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最后,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根据事业单位人员的绩效情况,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激励,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4. 构建公平透明的事业单位人事评价体系为了建立公平透明的事业单位人事评价体系,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措施。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以及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标准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以及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标准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以及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标准2023年最新事业单位工资方案中国拥有事业单位大约126万多个,从业人员3000多万,70%以上为技术人员。

这些事业单位大体可以分为参公(即参照公务员)、全额拨款、财政补贴、自收自支四类。

亲,事业单位将迎来变化,2023年统一实行新制度首先,事业单位迎来了绩效薪资的变化,也就是说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发放的薪资与其工作的绩效相挂钩。

(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人,可以实行以岗位(技术)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也可以实行其他工资制度。

这两份文件将成为下一步事业单位工资的详细指导性文件。

财政慎虚茄补贴的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宽察支持将会一步一步减少,而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将被推向市场,不过它们将取得一定的过渡期。

2023年补发工资标准1、调整范围内的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40元。

(二)挂钩调整。

2、如果该退休中人所在地区2023年12月理顺退休中人养老待遇,那么其12月份可以享受养老待遇补发合计约为:(7000-6000)某某11=8800元,并从2023年1月起按照理顺后的养老待遇发放,预计每月可以领取养老金约为:6000+(7000-6000)某元。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4、但是并没有达到补发6个月工资的标准,因为从2023年10月1日起计算,到2月份也才有5个月的时间,所以,根本也不会达到补发6个月工资的水平。

5、退休中人能补发30002023年退休新政策提到实施延迟退休。

6、拖欠工资的经济补偿标准是拖欠工资的50%以上到一倍以下,具体的补偿标准是由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

如果用人单位能够在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给劳动者支付工资,就可以不付补偿金。

事业单位改制方案1、事业单位方案一般包括转变政府职能、明确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完善政府的投入机制以及积极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公益事务。

事业单位改制方案2024

事业单位改制方案2024

引言概述事业单位改制是当前社会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事业单位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因此,对事业单位进行改革是必然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事业单位改制的方案,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正文内容一、规范事业单位的组织架构1.设立事业单位改制领导小组,由政府主管部门、学者专家和企业代表组成,负责制定改制方案和监督改制进程。

2.将现有事业单位的职能进行梳理和优化,合理划分部门和岗位,建立科学的职务体系和管理层级,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强事业单位的管理和监督1.建立事业单位改制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明确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责。

2.强化内部审计和监察制度,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和人员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公平公正的管理和资源分配。

三、优化事业单位的运营模式1.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事业单位与市场主体合作,开展多元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益。

2.推动事业单位的创新发展,鼓励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提升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提高事业单位员工的素质和能力1.加强事业单位员工的培训和学习,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

2.建立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提升整体工作效能。

五、加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和公共服务1.完善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功能,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2.增强事业单位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结事业单位改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本文提出了一些改制方案和建议,旨在推动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

通过规范组织架构、加强管理和监督、优化运营模式、提高员工素质和加强社会责任,我们可以达到提升事业单位综合实力和公共服务水平的目标。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为广大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各相关事业单位:根据我国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为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决策部署,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和幸福感,推动事业单位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将《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方案》予以通知,请各单位组织学习贯彻,切实落实方案。

一、目标1.与国内国际劳动力市场接轨,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重点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平问题,适当提高低收入人员的收入水平,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促进人才流动和人才引进。

3.实行绩效工资制,加强绩效考核,突出工作业绩和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将收入与绩效挂钩,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4.加强事业单位收入的监管和公示,加强财务透明度,增强社会公信力。

二、措施1.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标准: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规模、经济实力和绩效情况,制定不同岗位的收入分配标准,确保收入分配公正合理。

2.实行市场化薪酬体系: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薪酬体系,根据市场行情和岗位需求,适度调整工资水平,提高高层次人才的薪酬待遇。

3.推行绩效工资制:根据工作任务和绩效评价结果,将绩效工资作为一定比例的总收入,逐步实行绩效工资和岗位工资的挂钩。

4.加强财务透明度和公示: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审计机制,加大对收入分配的监管力度,做好财务公示工作,接受社会监督。

5.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如提供住房、津贴等激励措施,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激励力度,鼓励他们为事业单位发展贡献力量。

三、保障1.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工资待遇的稳定和适当提高。

2.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确保考核结果公正客观,不搞形象工程或以权谋私。

3.健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收入使用情况的监管,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事业单位改革方案第一篇:事业单位改革方案一、核定工资总额1.事业单位工资总额包括国家政策规定的工资、年终一次性奖金、财政核定包干经费中日常公用支出和专项业务费的结余额、单位组织的其他收入及其结余额允许用于分配部分。

2.根据事业单位的工作性质和经费来源,实行工资总量调控。

除财政预算内拨款外、没有其他稳定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控制的管理形式,此类单位工资总额严格按照国家和我省工资政策,规定核定。

除财政预、算内拨款外、有相对稳定其他收入来源的事业单位,实行工资总额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动态管理形式,此类单位收支结余额提取工资的比例一般控制在30%以内,年工资总额增幅原则上不得超过上年度的20%。

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实行浮动工资总额的管理形式,此类单位收支结余额提取工资的比例一般控制在50%以内,年工资总额增幅原则上不得超过上年度的30%o .3.工资总额核定程序。

事业单位每年12月10日前,将本单位12月份职工档案工资花名册及汇总表,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省人事厅,省人事厅结合该单位本年度人员变动、政策调资等因素,于12月底前核定该单位下年度政策规定的工资和年终一次性奖金总额。

各单位年度财务决算经省财政厅批复后,应及时报送省人事厅,省人事厅根据收入结余情况,按规定追加本单位工资总额。

二、制定分配方案1.事业单位制定内部分配方案要有利于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促进事业不断发展。

2.内部分配方案要科学合理。

在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绩效工资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按照所聘岗位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学历、资历等因素确定岗位工资,按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来确定绩效工资。

要通过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工资与效益挂钩、兼职兼薪、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补充购买商业保险等多种适合单位特点的分配形式和办法,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国务院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法规类别】人事综合规定【发文字号】国人部发[2006]59号【发布部门】国务院【发布日期】2006.06.21【实施日期】2006.06.2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国务院规范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国务院批准,现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人事部、财政部《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及本实施办法,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实施意见,严格执行国家政策,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稳步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国务院二○○六年六月二十一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一)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范围,限于下列单位中2006年7月1日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

教育、卫生、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单位。

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兽医事业单位。

交通、海洋、地质勘察、测绘、气象、地震事业单位。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房地产管理、物资储备事业单位。

机关、团体附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

列入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以、协会、基金会、监管机构。

其他事业单位。

(二)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不列入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的范围。

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一)岗位工资的实施。

1、专业技术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具体办法是:聘用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一至四级岗位工资标准,其中执行一级岗位工资人员,需要经人事部批准;聘用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五至七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八至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助理级专业的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十一至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十三级工资标准。

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

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

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尊敬的各位同事:由于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存在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国务院批准,现将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方案的通知如下:一、目标本次的目标是通过优化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公平、激励、可持续的机制,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收入水平,激发其工作动力,增强工作满意度和归属感,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

二、原则1.公平原则:按照工作岗位的特点、责任和业绩,合理确定工作人员的薪酬水平,保障每位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

2.激励原则:通过设立绩效考核和奖励机制,激励工作人员提高工作业绩,促进工作单位的发展。

3.可持续原则:确保收入分配制度的可持续性,合理控制总体薪酬支出,防止过度膨胀。

4.透明原则:建立公开、透明的薪酬制度,明确工作人员的薪酬构成和计算方式,接受各方监督。

三、措施1.岗位分类和薪酬等级划分: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特点、责任和绩效,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分为不同的岗位类别,并划分相应的薪酬等级。

2.绩效考核:建立科学、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工作人员在业绩、专业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评定其绩效等级。

3.工资基本和绩效工资的比例:设定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的比例,基本工资为每个薪酬等级的最低收入保障,绩效工资根据绩效等级的高低进行调整,高绩效者得到更高的奖励。

4.奖励机制:设立多层次的奖励机制,包括年度绩效奖金、一次性奖励、岗位津贴等,鼓励工作人员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个人和集体的共同进步。

5.收入公开:公开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薪酬构成和计算方式,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收入分配公平透明。

四、实施步骤1.制定方案:各事业单位应根据本通知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收入分配方案,并于6个月内报送国人部备案。

2.宣传培训:各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宣传培训,使其充分理解和支持本次,并确保顺利推进。

3.试点工作:开展一定规模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试点工作,总结经验,完善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分类改革,实现以下目标:
1.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
2.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激发事业单位活力,增强发展动力;
4.健全事业单位监管制度,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二、分类改革原则
1.公益优先:以社会公益为导向,明确事业单位功能定位,强化公益属性,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2)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3)妥善解决人员分流安置问题,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2.明确责任分工:各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3.制定实施方案:各级政府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2.改革措施:
(1)明确公益目标,强化公益属性;
(2)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创新人事、收入分配制度,激发内部活力;
(4)建立健全监管制度,确保公益目标实现。
(三)划分为生产经营类
1.功能定位:具备生产经营能力,可完全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2.改革措施:
(1)转企改制,实现市场化运作;
(4)加强宣传引导,广泛宣传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政策措施,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5)强化监督检查,对改革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2.实施步骤:
(1)2019年,开展事业单位分类认定工作,明确各类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
(2)2020年,全面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基本完成改革任务;
(3)2021年,巩固改革成果,建立健全监管制度,持续优化事业单位布局结构。
本实施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方案不符的,按照本方案执行。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精选号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精选号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现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请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构建和谐的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关系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与其它各项配套改革密切相关,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精心组织实施。

要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及其实施办法,严肃组织人事和财经纪律,一律不得突破国家政策。

同时,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切实解决好本地区和本部门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改革工作的平稳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年06月15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改革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逐步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改革的原则(一)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二)适应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和岗位管理的要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加大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的倾斜力度。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国人部发[2006]59号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一)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范围,限于下列单位中2006年7月1日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

教育、卫生、科学研究事业单位。

文化、艺术、体育、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事业单位。

农业、林业、水利、水产、畜牧、兽医事业单位。

交通、海洋、地质勘查、测绘、气象、地震事业单位。

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检验检疫、环境保护、环境卫生、园林绿化、房地产管理、物资储备事业单位。

机关、团体附属独立核算的事业单位。

列入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监管机构。

其他事业单位。

(二)经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各类企业所属的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不列入这次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范围。

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实施(一)岗位工资的实施。

1.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按本人现聘用的专业技术岗位,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具体办法是:聘用在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一至四级岗位工资标准,其中执行一级岗位工资标准的人员,需经人事部批准;聘用在副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五至七级窝位工资标准;聘用在中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八至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助理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十一至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用在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

在事业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并完成岗位聘用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工资暂按以下办法执行:聘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四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七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二级岗位工资标准;聘为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执行十三级岗位工资标准。

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并按规定核准后,专业技术人员再按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配套文件的通知(国办发〔2011〕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切实做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经国务院同意,现将《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等9个配套文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8〕10号)继续在山西省、上海市、浙江市、广东省、重庆市进行试点,《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适用于上述5个试点省(市)。

关于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和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配套文件,另行印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二○一一年七月二十四日目录1.《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2.《关于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3.《关于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意见》4.《关于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的意见》5.《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财政有关政策的意见》6.《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规定》7.《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8.《关于深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9.《事业单位职业年金试行办法》关于事业单位分类的意见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精神,现就事业单位分类提出如下意见:一、原则要求坚持政事分开、事企分开,以社会功能为依据,合理划分现有事业单位类别;坚持根据职责和特点,细分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坚持实事求是,严格掌握标准,不以机构名称、经费来源、人员管理方式等作为分类依据;坚持分类指导,对不同类别事业单位实施不同的改革和管理办法。

二、类别划分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事业单位改制政策2024

事业单位改制政策2024

引言概述:事业单位改制政策是指国家针对事业单位进行的改革和调整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事业单位改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事业单位的自主运作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事业单位改制政策,包括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财务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组织架构调整和激励机制建设。

正文内容:一、法律法规体系建设1. 事业单位改制政策的依据和基础是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事业单位改制的程序和原则。

2. 国家通过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事业单位改制的收益和风险分担机制,确保改制的公平性和合法性。

3. 法律法规体系还包括对事业单位改制后的监管和评估机制的建立,以保证改制的顺利进行和效果的实现。

二、财务制度改革1. 事业单位改制后,财务制度需要进行改革,确保改制后的事业单位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2. 在财务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以及收支进行清查和调整,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准确。

3. 同时,还需要建立财务制度的规范和监管机制,强化对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监控和报告要求。

三、人事制度改革1. 事业单位改制后,人事制度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提高事业单位的人才选拔和管理水平。

2. 在人事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建立公平竞争的选拔机制,确保高素质的人才能够进入事业单位。

3. 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地确定事业单位职工的薪酬和福利政策,激发其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四、组织架构调整1. 事业单位改制后,组织架构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2. 在组织架构调整过程中,需要对事业单位的职能和部门进行重新划分和设置,提高工作效率。

3. 同时,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确保事业单位的决策和执行效果的协调和一致性。

五、激励机制建设1. 事业单位改制后,激励机制的建设是提高事业单位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2. 在激励机制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机制,激励优秀人才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2023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事业单位是我国公共服务领域中的重要组织形式,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发展中,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机构设置不合理、权责不清、人事制度不完善等,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提高服务质量效果。

为了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效率,2023年将实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促进事业单位适应新形势下的发展要求。

二、宗旨和目标宗旨:通过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充分发挥各类事业单位的优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效能。

目标:1. 调整事业单位类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建立适应新形势下发展的管理体制;2. 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提高服务效率和水平;3. 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激发人才活力;4. 推动互联网+事业单位服务模式创新,提升服务效能;5. 提升事业单位绩效管理水平,实现事业单位服务能力和效果的全面提升。

三、改革内容和重点1. 调整事业单位类别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根据其性质、功能和运行特点,将其分为公共管理类、教育科研类、医疗卫生类、文体娱乐类、社会福利类等不同类别,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的定位和职责。

2. 优化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和业务需要,进行机构设置的优化调整。

对重复、冗余、功能不明确的机构进行梳理和整合,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推动事业单位与社会资本合理结合,引入市场化运行机制,增强事业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

3. 完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人事制度,推行事业单位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实行岗位聘任制和绩效工资制度,激励事业单位人员更好地发挥作用,提高综合素质和服务水平。

4. 推动互联网+事业单位服务模式创新积极推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事业单位服务中的应用,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式服务,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覆盖面。

发展跨部门、跨地区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提高服务效益和用户满意度。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3篇)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3篇)

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范本尊敬的领导: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我单位经过广泛调研和充分论证,制定了2024年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现将该方案提交给您,请予以批准。

一、背景和意义(一)背景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职务聘任和薪酬待遇不合理、岗位晋升路径不清晰、人才选拔机制不科学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人才流动,还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竞争力。

因此,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迫在眉睫。

(二)意义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对于激发事业单位人才活力、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革,可以更好地激励和吸引人才,推动事业单位向现代化管理迈进,进一步提升事业单位的核心竞争力。

二、改革目标(一)整体目标通过人事制度改革,搭建一个科学的、公正的、公平的人才管理体系,完善人才选拔、培养、使用、激励、退出等环节,提高事业单位的组织人事管理水平和效益。

(二)具体目标1.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人才选拔机制,打破传统的职位和资历约束,更加突出人才的实际能力和素质。

2. 完善事业单位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才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3. 创新激励机制,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激发人才的工作动力。

4. 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晋升通道,激励人才的事业发展和个人成长。

5. 完善人员流动机制,促进不同岗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综合能力。

三、主要措施(一)建立能力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1. 设立岗位能力标准,明确岗位要求和能力要求,以能力为基础进行人才选拔和评价。

2. 高度重视岗位实践经验和实际业绩,将实践经验和业绩作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指标。

3. 引入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业绩考核、360度评价、综合面试等,全面客观评价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1. 制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计划,根据人才的发展需求和岗位要求,设置培训课程和培训项目。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工资调整方案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工资调整方案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工资调整方案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财政收入不断提高,但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却相对滞后,存在着工资不公、低
保障等问题。

为此,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着力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生活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下面就针对这些方案的具体内容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
1.公务员工资改革
为切实提高公务员工资水平,国务院在2018年底发布了《关于
改革和完善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其中明确规定
公务员工资改革将采取“岗位工资+绩效工资+津贴补贴”的方式,
建立健全与岗位、绩效、贡献相适应的工资和奖励制度。

这一方案
强调把工资考核指向岗位工作实效和绩效目标完成情况,既能确保
公务员工资水平有较大提升,又能够激发公务员积极性,提升效能
水平。

2.事业单位工资改革
为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工资的管理,改善事业单位职工的收
入待遇,国务院发文对事业单位工资发放进行规范,实施多种形式
的薪酬激励政策。

其中,将优秀人才选拔、绩效考核成果等作为考
核标准,实施职称评审、工资晋升、奖励办法,建立员工薪酬体系,把员工绩效和贡献与收入挂钩,提高员工积极性。

3.职业技能等级工资制度。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国办发[1993]85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正文:----------------------------------------------------------------------------------------------------------------------------------------------------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三个实施办法的通知(1993年12月4日国办发〔1993〕85号)《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和《机关、事业单位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实施办法》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统一制定的工资政策、工资制度和工资标准,按照《国务院关于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问题的通知》(国发〔1993〕79号)及上述实施办法,抓紧做好兑现新增工资的工作。

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根据《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制度改革方案》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实施范围机关工资制度改革方案的实施范围,限于下列单位中一九九三年九月三十日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一)各级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民主党派。

(二)行使国家行政职能、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或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使用事业编制的单位,如税务所、工商所、物价所等。

受行政机关委托、承担部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不列入机关工资制度改革范围。

(三)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群众团体组织,如工会、共青团、妇联等。

受行政机关委托、承担行政职能并使用行政编制的社会团体组织。

二、职务级别工资制的实施列入上述实施范围的单位,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实行职务级别工资制(以下简称职级工资制)。

(一)确定级别的办法。

工作人员的级别,按照所任职务及所在职位的责任大小、工作难易程度以及工作人员的德才表现、工作实绩和工作经历确定。

事业单位改革最新方案

事业单位改革最新方案
(2)推进事业单位整合,减少事业单位数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鼓励事业单位之间、事业单位与社会力量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2.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1)制定事业单位章程,明确理事会、管理层、职工代表大会等治理主体的权责。
(2)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提高理事会决策水平,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
(3)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实现管理层的专业化、职业化。
(2)推进事业单位整合,减少事业单位数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3)加强事业单位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格局。
2.建立法人治理结构
(1)完善事业单位章程,明确理事会、管理层、职工代表大会等治理主体的权责。
(2)建立健全理事会制度,提高理事会决策水平,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
事业单位改革最新方案
第1篇
事业单位改革最新方案
一、背景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公共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事业单位改革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本方案结合现行政策法规和实际情况,制定如下合法合规的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二、目标原则
1.总体目标: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实现事业单位布局优化、治理结构完善、运行效率提高、服务能力提升。
2.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
-坚持改革创新,促进发展;
-坚持公开透明,
(1)根据事业单位的功能定位、业务范围、服务需求等因素,合理划分事业单位类别。
(3)推进事业单位去行政化,取消行政级别,实现管理层的专业化、职业化。
3.改革人事管理制度
(1)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现岗位设置与事业发展需求相适应。

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

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

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现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自2006年7月1日起实施,请认真贯彻执行。

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改革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构建和谐的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仅关系事业单位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与其它各项配套改革密切相关,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

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加强领导,统一认识,精心组织实施。

要严格执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及其实施办法,严肃组织人事和财经纪律,一律不得突破国家政策。

同时,要深入细致地做好广大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家正确认识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切实解决好本地区和本部门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改革工作的平稳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06年06月15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适应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改革事业单位现行工资制度,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健全宏观调控机制,逐步实现事业单位收入分配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一、改革的原则(一)贯彻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原则,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一、改革背景与目标1.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事业单位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期。

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旨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减轻财政负担,实现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

2.本方案旨在明确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原则、范围、方法与步骤,为我国事业单位改革提供实施路径。

二、改革原则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服务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坚持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实现事业单位高效运作。

3.坚持创新发展,鼓励事业单位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提高公共服务质量。

4.坚持依法改革,遵循法律法规,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三、改革范围与对象1.改革范围:全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农业、林业、水利、气象、环保、地质、测绘、检验检疫、城乡规划等领域。

2.改革对象:具有公共服务职能、经费来源主要为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

四、改革方法与步骤1.分类方法(1)根据事业单位的性质、职能和业务特点,将事业单位分为公益一类、公益二类和经营性三类。

(2)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主要承担政府规定的公共服务职能,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如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3)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一定的公共服务职能,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如科研、设计、咨询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4)经营性事业单位:主要承担市场经营活动,具有较强的经营性质,如宾馆、招待所、印刷厂等领域的事业单位。

2.改革步骤(1)摸底调查:对全国范围内的事业单位进行摸底调查,掌握事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职能定位、经费来源等信息。

(2)分类评估:根据摸底调查情况,对事业单位进行分类评估,明确各单位的改革方向。

(3)制定方案:针对不同类别的事业单位,制定相应的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目标、任务、措施等。

(4)组织实施:按照改革方案,有序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5)跟踪评估:对改革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改革措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1.03.23•【文号】中发[2011]5号•【施行日期】2011.03.2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2011年3月23日中发[2011]5号)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推动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现就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事业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中提供公益服务的主要载体,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事业单位改革,不断创新事业单位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积累了有益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奠定了基础。

事业单位提供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满足人民群众公益服务需求的任务更加艰巨。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

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以解决。

3.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是提高事业单位公益服务水平、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

必须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把这项改革推向深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颁布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文件已于2011年3月1日印发,由新华社首次对社会公布。

我国有126万个事业单位,共计3000多万正式职工中,教育、卫生和农技服务从业人员三项相加,占总人数的3/4,其中教育系统人员即达到一半左右,另有900万离退休人员,总数超过4000万人。

鉴于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意见将总体目标时间设定到2020年。

要将最艰难的清理分类问题放在5年内完成。

意见明确,5年内,在清理规范基础上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的改革基本完成。

这意味着,占事业单位约20%比例的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都将在5年内完成从事业单位中的剥离。

同时,意见明确,今后不再批准设立这两类事业单位。

未来的事业单位就是公益属性的事业单位,不再包括行政类和经营类的事业单位,逐步取消行政级别。

此外,对于事业单位的“主力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5年内要在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财税政策和机构编制等方面改革取得明显进展,管办分离、完善治理结构等改革取得较大突破,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制度环境进一步优化,为实现改革的总体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分类步骤
第1步:撤并
具体举措: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

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

第2步:分类
具体举措: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第3步:细分
具体举措: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细分为两类: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对公益一类,根据正常业务需要,财政给予经费保障;对公益二类,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改革相关背景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按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健全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

时至今日,这一分类推荐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没有变化。

只是20年间,有关这一思路的实践历程确属磕磕绊绊,也曾一度遇到瓶颈。

实际上,早在1991年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时,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试点亦随之启动,但20年过去了,可以说根本没有启动。

的确,事业改革到2000年以后才开始有所动作。

中央相继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以及明确了聘用制度等相关政策规定。

党的十七大召开以后(2007年),推进改革的步伐加快。

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方面均有相关制度文件出台。

而关注度最高的养老问题,则被视作事业单位改革的“深水区”。

早在2008年初,国务院出台《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制度及分类改革。

然而,这一改革方案受到以教职工为代表的事业单位从业者的反对。

其集中表现在,因改革设计方案使得退休金待遇差异较大,以高校教职工为代表的公益类事业单位内,掀起了一股提前退休潮。

在种种尴尬面前,分析普遍认为,有关部门及全国各地对这项艰巨的改革任务,仍未做好准备。

2011年11月底,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该条例即解决了上述问题。

其在实行事业单位员工岗位聘用制、绩效考核、工资福利以及社会保险等方面做了相关制度建设的规定。

在种种铺垫条件几近成熟之时,如今这份事业单位改革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兼具的指导意见问世,被舆论视为对事业单位改革实质破冰。

也因此,公众对其实施寄予厚望。

□核心政策
在离退休待遇方面,转制前已离退休人员,原国家规定的离退休费待遇标准不变,支付方式和待遇调整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转制前参加工作、转制后退休的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和调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保证离退休人员待遇水平平稳衔接。

在医疗保障方面,离休人员继续执行现行办法,所需资金按原渠道解决;转制前已退休人员,转制后继续按规定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障等待遇。

有条件的转制单位,可按照有关规定为职工建立补充医疗保险和企业年金。

要进一步做好离退休人员的服务管理工作。

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绩效工资以完善工资分配激励约束机制为核心,健全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要求的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

结合规范事业单位津贴补贴实施绩效工资,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

各地区各部门要根据改革进程,探索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绩效工资管理办法,分步实施到位。

完善事业单位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建立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账户。

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省级统筹,基本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

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妥善保证其养老待遇水平平稳过渡、合理衔接,保持国家规定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建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

统筹考虑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离退休人员养老待遇水平。

□热点追问
记者:这次的事业单位改革并未触及养老金双轨制等曾受到外界质疑的制度,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吕井海:改革要平稳过渡,有些不合理的因素就可能还要暂时存在,例如养老金双轨制。

毕竟制度的推进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

像“养老金双轨制”这种顶层设计的制度,需要国家另行安排改革方案。

记者: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为什么要低于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金?
吕井海:从制度设计来说,我国在养老金制度设计之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大约是按其在职工资时的60%来规划设计的。

而公务员的退休金,则大约是按其在职工资时的80%来规划设计的。

制度这样设计,初期也有其合理的必然因素。

由于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按多缴多得的原则,实行个人和企业联合缴费。

由于早期国内企业和个人收入普遍都偏低,如果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设计过高,对于在职职工和企业来说,都是一项过大的负担。

记者:假如我是事业单位的人员,如果我“下车”进入企业,我损失的养老金还有补救方案吗?
吕井海:为了解决养老金双轨制的问题,后来我国也推出了积极的补充养老跟进措施,即企业年金制度。

根据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的设计,在中青年时期即加入企业年金计划者,其退休后的收入将可相应增值20%至30%。

对于企业在职人员来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企业年金相加,即和公务员退休金水平大致相当了。

不过企业年金的问题在于,目前还只是企业自愿推行,只有少数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实行了这项制度。

中央出台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方案,无疑使得这辆庞大的事业单位列车要剥离一部分人员。

对于“下车”进入企业行列者,无疑在养老金方面将会损失两三成的收入。

由于养老金双轨制的差距,使得部分将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会成为这次改革的最大难点。

我建议有条件的转制单位可以通过尽快为职工建立职业年金等制度,为职工“补差”,减少改革的阻力。

记者:有网友问,我在一家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工作,工资远不如私企,也从来没有享受过事业单位的福利,改革对我们会有利吗?
吕井海:在绩效工资方面,改革必须打破过去的大锅饭局面,必须实行企业化运作。

对于转企的事业单位,如果市场化运作得好,工资肯定会比在事业编制内有所提高。

我个人分析,预计初期改革后,转企的事业单位首先会提高职工的岗位工资,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不少转企的事业单位都占有某些特殊的领域或者资源,其实完全不必畏惧转企,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只要内部理顺
经营平台和绩效工资制度,贯彻多劳多得的经营方针,转企的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的利益,都会得到较好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