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公众版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52dcf6f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c5.png)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1.06.09•【字号】•【施行日期】2021.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各地级以上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措施》等文件精神,加快完善“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规划实施体检评估制度,根据自然资源部工作部署,现就在全省各市、县(市)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高度重视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开展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
各地级以上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科学简明可操作,对城市发展特征及规划实施效果定期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揭示城市空间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实施机制,提高城市空间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建设安全韧性、绿色低碳、开放协调、创新智慧、包容共享并独具魅力的美好城市。
二、准确把握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工作原则(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人民城市。
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城市治理提供平台,查找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宜业、宜居、宜乐、宜游方面的突出问题,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通过体检评估揭示城市治理中的风险、短板和挑战,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城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e6798e2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1.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03.18•【字号】粤府函〔2015〕45号•【施行日期】2015.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粤府函〔2015〕45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国土资源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2015年3月18日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为扎实做好全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严格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广东省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示范省建设工作方案》和《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等要求,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思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立足于中长期发展的需要,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保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区域协调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等战略部署的用地需求。
强化土地用途管制,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和城市开发边界,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可操作性。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严守底线、保护资源。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保护林地、草地、湖泊、湿地等生态用地,切实解决城市建设占用优质耕地问题,确保生态安全。
(二)坚持合理配置、节约集约。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ad760249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df.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8.26•【字号】粤府函〔2023〕195号•【施行日期】2023.08.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23〕195号中山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中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中府〔2023〕50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中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中山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实施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支撑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
二、中山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大湾区西岸枢纽城市与创新高地、国家自主创新型制造业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中山市要立足国家战略、区域职能和本地实际,将建设人民城市作为新时代中山城市发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探索出一条内涵式、集约化、绿色化的发展路线。
要全力推进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治理水平,携手共建粤港澳国际一流湾区。
做强做优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推进“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三、严守国土空间安全底线。
到2035年,中山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2.13平方公里(9.32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5.20平方公里(8.28万亩);陆域生态保护红线不低于163.80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772.12平方公里以内。
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
![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00b1e19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e9.png)
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4.09.15•【文号】国函〔2024〕137号•【施行日期】2024.09.15•【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务院关于《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国函〔2024〕13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自然资源部:你们关于报请批准《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自然资源部审查通过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广州市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州是广东省省会,我国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彰显海洋特色的现代化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科技教育文化中心。
《规划》实施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挥国际商贸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性门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等功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广州篇章。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广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8.03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9.81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429.15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39.7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2135.00平方千米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大陆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低于9%;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指标,其中2025年不超过45.42亿立方米;除国家重大项目外,全面禁止围填海;严格无居民海岛管理。
明确自然灾害风险重点防控区域,划定洪涝、地震等风险控制线以及绿地系统线、水体保护线、历史文化保护线和基础设施建设控制线,落实战略性矿产资源等安全保障空间。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272ca05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9.png)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公布日期】2018.09.12•【字号】粤国土资规划发〔2018〕126号•【施行日期】2018.09.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粤国土资规划发〔2018〕126号各地级以上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现将《广东省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2018年9月12日广东省村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工作要求,加强农村土地利用供给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为农村地区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做好服务和保障,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奋力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
二、基本原则(一)因地制宜。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土地利用现状和农民意愿,科学确定本地区行动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有条件的地区可进一步加快编制进度,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工作部署持续推进,不搞一刀切。
(二)有序推进。
坚持难易有序,稳中推进,及时掌握积累经验,合理安排编制时序,采用适合本地实际的工作路径和技术模式,防止一哄而上和生搬硬套。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cc2a7e7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14.png)
⾃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试⾏)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前⾔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国⼟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意见》,指导和规范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作,⾃然资源部在⼴泛听取各⽅⾯意见基础上,按照“多规合⼀”要求,研究制定了《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
主要内容包括5部分:总体要求、基础⼯作、主要编制内容、公众参与和多⽅协同,以及审查要求。
当前国⼟空间规划编制尚处于实践探索阶段,本指南侧重提出原则性、导向性要求,待地⽅实践探索后总结并适时修订。
各省、⾃治区可根据地⽅实际,补充、细化市级国⼟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要求和技术规定,提⾼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本指南参与起草单位:中国国⼟勘测规划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然资源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北京⼤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东南⼤学建筑学院、国家海洋信息中⼼、⼴州市规划和⾃然资源局、南京市规划和⾃然资源局、厦门市⾃然资源和规划局、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市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录1.总体要求1.1适⽤范围1.2规划定位1.3⼯作原则1.4规划范围、期限和层次1.5编制主体与程序1.6成果形式2.基础⼯作2.1统⼀底图底数2.2分析⾃然地理格局2.3重视规划实施和灾害风险评估2.4加强重⼤专题研究2.5开展总体城市设计研究3.主要编制内容3.1落实主体功能定位,明确空间发展⽬标战略3.2优化空间总体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城乡融合发展3.3强化资源环境底线约束,推进⽣态优先、绿⾊发展3.4优化空间结构,提升连通性,促进节约集约、⾼质量发展3.5完善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功能,营造健康、舒适、便利的⼈居环境3.6保护⾃然与历史⽂化,塑造具有地域特⾊的城乡风貌3.7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城市安全韧性3.8推进国⼟整治修复与城市更新,提升空间综合价值3.9建⽴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确保⼀张蓝图⼲到底4.公众参与和多⽅协同5.审查要求5.审查要求附录A 名词解释和说明附录B 规划分区附录C 规划图件⽬录附录D 规划⽂本附表附录E 规划指标体系附录F 强制性内容附录G 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要求1.总体要求➢ 1.1 适⽤范围本指南适⽤于市级(包括副省级和地级城市)国⼟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级总规)编制。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8〕282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8〕282号](https://img.taocdn.com/s3/m/c1441d3b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7.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批复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8〕282号肇庆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四会市是肇庆市域副中心城市、全国知名的玉器产业城。
要强化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62.4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到203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86.3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4.13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
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三、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完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内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达性。
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系统推进水、电、气、通信、垃圾处理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综合平衡各类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
大力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建设节水型城市。
五、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和风貌特色的保护。
严格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重点保护好扶利村、石寨村等历史文化名村,黄田镇古驿道以及历史街区、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揭阳市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揭阳市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216c7e0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92.png)
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揭阳市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揭阳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2.31•【字号】揭府〔2021〕55号•【施行日期】2021.12.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正文揭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揭阳市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揭府〔2021〕5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揭阳市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六届109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自然资源局反映。
揭阳市人民政府2021年12月31日揭阳市自然资源“十四五”规划目录第一章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十三五”时期主要成效第二节“十四五”面临形势第二章总体要求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主要目标第一节实施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战略第二节优化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第三节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第四节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第五节推进陆海统筹发展第一节加强自然资源整体保护力度第二节推进国土空间生态整体修复第一节增强自然资源供给保障能力第二节提高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第一节深化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第二节做好土地管控和征收储备供应第三节加快推动“三旧”改造第四节完成垦造水田和拆旧复垦任务第五节完成不动产数据整合与农村房地一体登记第六节加强违法违规土地整治第七章推进管理制度改革,提升自然资源第一节落细落实“两统一”职责第二节推进管理制度改革第三节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第八章全面加强自然资源建设,保障规划实施第一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第二节着重加强法治建设第三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第四节加强规划实施管理附件:重大工程项目信息表前言自然资源是指具有社会有效性和相对稀缺性的自然物质或自然环境的总称,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生态之要,在人类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重要地位。
“十四五”时期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判断,全市自然资源管理必须深刻认识和把握其新内涵与新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关系,全面推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在助推揭阳打造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担当与新作为。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斗门镇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复函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斗门镇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复函](https://img.taocdn.com/s3/m/c2c6af3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1a.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斗门镇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复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3.28•【字号】粤办函〔2023〕52号•【施行日期】2023.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斗门镇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复函粤办函〔2023〕52号珠海市人民政府:《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斗门镇保护规划(2020—2035年)的请示》(珠府〔2022〕61号)收悉。
经省政府同意,现函复如下:一、原则同意《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斗门镇保护规划(2020—2035年)》(以下简称《保护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0—2035年。
规划范围为斗门镇镇域辖区范围,面积约10577公顷。
保护范围为北至风流河、南至南门南路、西至下冷涌、东至胜景路,面积约173.64公顷。
其中,核心保护范围包括斗门旧街、接霞庄、南门村、毓秀村,面积约5.9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面积约27.01公顷;环境协调区面积约140.66公顷。
二、要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切实加强对斗门镇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的保护,尤其要注重保护好斗门镇历史上作为珠三角南端重要商贸墟镇的“T”型骑楼建筑群。
同时,要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确保《保护规划》管制措施落实到位。
要认真做好《保护规划》公布实施工作,在保护范围内,凡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避免发生破坏和影响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建设行为。
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和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的良好氛围。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连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8〕245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连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8〕245号](https://img.taocdn.com/s3/m/e82786af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7.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连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连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8〕245号清远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连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连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连州市是清远市市域副中心城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要强化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在《总体规划》确定的211.64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到203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9.4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32.33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
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三、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完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内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达性。
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系统推进水、电、气、通信、垃圾处理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综合平衡各类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与周边地区共建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形成合理有序的开发和保护格局。
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
大力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建设节水型城市。
五、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和风貌特色的保护。
大动作!广州、深圳重磅规划发布!
![大动作!广州、深圳重磅规划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955b71d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d9.png)
大动作!编辑/陈家文广州、深圳重磅规划发布!1月16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表示,广东省要以“世界窗口、活力广东、诗画岭南、 宜居家园”为发展愿景,着力把广东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区、开放包 容智慧的宜居家园”。
到2035年,全面建成安全、繁荣、和谐、美丽的高品质国土。
全省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2278.69万亩,珠三角交通方面,在京广深、沿海等战略通道预留规划建设高速磁浮系统条件,做好深圳至珠海等跨珠江口通道项目规划控制,预留琼州海峡通道。
支持京港澳、沈海等高速公路路段扩容升级,加快推动城际轨道和城际铁路网建设。
打造广州、深圳2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推进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市延伸。
发挥香港-深圳、广州- 佛山、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强化港深、澳珠合作,积极对接图/广州从化发布《规划》提出强化“六湾区一半岛五岛群”海洋空间格局,推动大汕头、大红海、环大亚湾、环珠江口、大广海、大海陵六大湾区和雷州半岛的海洋资源整合,优化珠江口、大亚湾、川山群岛、粤东、粤西五大岛群功能布局,促进陆海协同发展。
枢纽交通方面,《规划》提出打造面向全球的国际门户枢纽。
持续提升全省国际联通效率,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培育粤东粤西区域性国际门户职能,提升粤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服务水平,形成链接全球、辐射全国、引领泛珠、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支撑形成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区域发展格局。
年,全省公路网密度达到1.36千米/平方千米/百平方千米。
在京广深、沿海等战略通道预留规划建设高速磁浮系统条件,保障广昆等通道功能提升的空间需求,统筹跨珠江口通道空间资源,做好深圳至珠海等跨珠江口通道项目规划控制,预留琼州海峡通道。
全力推动广州、深圳国际枢纽海港和国际航空枢纽个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以都市圈同城化通勤为目标,推进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向周边城市延伸,强化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轨道衔接,推进都市圈轨道交通网建设,打造广州、深圳都市圈和珠中江地区“1 小时”生活圈。
广州公布国土空间规划草案
![广州公布国土空间规划草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70b5ccb84ae45c3a358c0f.png)
NINGBO ECONOMY区域经济2019.07每年平均增加人口30万无压力规划草案提出,到2035年,广州常住人口规模要达到2000万人左右,按照2500万左右管理服务人口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
这意味着,广州平均每年就要增加常住人口30万。
实际上,广州2035年即便实现2000万人左右的常住人口规模,也仍少于当前北京、上海在2018年的规模。
截至2018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4.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6.5万人;而至2018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23.78万人,2017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8.33万人,这意味上海一年增加5.45万人。
从目前广州常住人口的增长势头看,广州对于完成这一规划目标,并未存在压力。
据广州市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8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1490.44万人。
这意味着从2018年至2035年,17年内广州规划范围内增加的常住人口约为510万,平均每年只需增加人口规模为30万人。
但实际上,2018年末,广州常住人口同比2017年末增长了40.6万人。
同样,近四年,广州常住人口数量均保持稳增长,分别达到42.06万人、54.24万人、45.49万人和40.6万人,均远远超过了30万。
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规划草案提出,到2035年,广州要新增城镇住房200万套以上,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量的比例不少于20%,保障性住房占全市新增住房供应的8%以上。
以此计算,广州平均每年将增加城镇住房近12万套。
平均每年将增加城镇住房近12万套,在广州当前限购大背景下能否实现?对于广州住房供应的能力,不少机构或规划都做了预测。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广州蓝皮书:广州经济发展报告(2019)》预测,2019年广州新增住宅仅9万套。
【下转第60页】【上接第16页】而根据原广州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在2017年印发的《广州市2017-2021年住宅用地供应计划》,2017-2021年,全市计划供应住宅用地3200公顷,年平均计划供应住宅用地640公顷,以保障建设75万套住房用地需求。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批复](https://img.taocdn.com/s3/m/15895853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51.png)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8.08.13•【字号】粤府函〔2018〕282号•【施行日期】2018.08.1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建设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8〕282号肇庆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审批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四会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二、四会市是肇庆市域副中心城市、全国知名的玉器产业城。
要强化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362.46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到2035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86.3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84.13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划定城市开发边界,加强边界管控。
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
三、按照绿色循环低碳的理念完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优化城市内外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达性。
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系统推进水、电、气、通信、垃圾处理等各类市政基础设施以及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综合平衡各类服务设施布局,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和发展能力,提高城市居住和生活质量。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
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限期达到《总体规划》提出的各类环境保护目标。
大力推进海绵城市规划建设,加强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保护,建设节水型城市。
五、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和风貌特色的保护。
严格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重点保护好扶利村、石寨村等历史文化名村,黄田镇古驿道以及历史街区、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广东省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构想
![广东省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构想](https://img.taocdn.com/s3/m/98ce5d1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37.png)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91广东省郊野公园规划建设构想◎宋政贤摘要:“十四五”期间,广东将争创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示范省,打造更可持续、更具韧性的安全国土,实现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的合理布局。
文章以广东省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人文资源为依托,探索广东省郊野公园规划建设的选址、布局与实施保障。
希望通过规划建设广东省郊野公园,将城乡的生态保护功能和休闲游憩功能相结合,在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上,形成广东省城郊休闲游憩空间格局,整合区域特色资源,改善城乡生活环境,构建绿色经济发展的新载体。
关键词:郊野公园;实施保障;土地获得;资金筹措;管理维护一、研究背景以自然环境为基础的绿色生态空间能为城市提供多元的生态系统服务,为城市安全发展及居民生活提供有利空间[1]。
《广东省国土空间规划2020-2035年》提出,以步行可达距离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单元,按合理的服务半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在城镇密集区基本实现社区生活圈全覆盖,构建包括“郊野公园——城市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在内的品质公园体系,织密城市绿地网络,优化城市绿地布局,为市民创造更多接触大自然的机会。
广东郊野公园的规划建设,能够推动广东形成美丽中国建设的典范区和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区,成为支撑广东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水平治理的重要抓手。
二、郊野公园概述(一)郊野公园的定义及功能郊野公园是指位于城市郊区,具备良好的郊野自然或人文景观,设施风格自然野趣,可供开展与自然体验有关的户外健身、休闲游憩、科普教育等活动的自然公园。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的郊野公园各具特色,但基本上都具备生态保护、休闲游憩和科普教育三大功能。
(二)郊野公园的特征及分类郊野公园区别于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与自然保护区,存在以下特征:(1)位于城市郊区,且具有良好的可达性;(2)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郊野植被或田园风貌;(3)具有自然、古朴、野趣等特征;(4)具有保护动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功能;(5)可以为人们进行多种娱乐活动提供人性化空间和设施,以及充分亲近自然的体验和科普学习机会[2]。
广东万里碧道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
![广东万里碧道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e6243af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0.png)
广东万里碧道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作者:楚建乐余广丰资惠宇来源:《广东园林》2022年第04期摘要:通過对广东水环境治理客观需求分析,对水环境治理基础及经验以及水环境治理机制总结,阐述广东水环境治理系统思维理念的形成——建设万里碧道。
基于广州碧道现状,重点对广州碧道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决策机制、供给主体、供给方式、筹资渠道、管理运营监督机制等开展分析,研究发现广州碧道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供给主体和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缺乏专业的管养单位等问题。
为此,提出多元化供给主体、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串联特色景点及现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针对性建议,确保广州碧道在实现水环境和水安全的基础上,丰富服务内容和提高服务质量。
关键词:万里碧道;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22)04-0008-04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objective needs of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 Guangdong,summarizes the foundation and experience of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mechanism,and elaborate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concept of systemic thinking of water environment management in Guangdong -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Bel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greenways in Guangzhou,the analysis focuses on the decision making mechanism,supplying body,supplying method,financing channel,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public service mode of Ecological Belt in Guangzhou. The study then finds that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of Ecological Belts in Guangzhou have a single supplying body and financing channel,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and maintenance units. Therefore,this paper proposes to diversify supplying body,broaden financing channels,and link special attractions and existing matching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so as to ensure that Ecological Belt in Guangzhou can enrich the service content and improve service quality on the basis of water environment and water safety.Key words:Ecological Belt;Public service supply;Diversification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河流湖泊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水资源的重要载体,其自身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1]。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下达2022年度“十四五”基础测绘项目任务的通知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下达2022年度“十四五”基础测绘项目任务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7bb61df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9.png)
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下达2022年度“十四五”基础测绘项目任务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公布日期】2022.03.08•【字号】•【施行日期】2022.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下达2022年度“十四五”基础测绘项目任务的通知省地图院、省国土资源测绘院、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省国土资源档案馆:根据《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安排2022年度省级“十四五”基础测绘专项资金的通知》(粤财资环〔2022〕15号),2022年度省级“十四五”基础测绘专项资金、使用明细、绩效目标已安排。
现将2022年度“十四五”基础测绘项目任务下达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各单位要按照基础测绘项目管理有关规定和绩效目标要求,制定实施方案,细化项目管理,落实项目责任人,明确任务关键节点和完成时限,保质保量完成项目任务,贯彻落实基础测绘“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和要求。
严格落实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做好绩效运行监控,确保年度绩效目标如期实现。
做好项目设计、实施进度、检查验收、成果归档等环节的管理,实行项目实施及建设服务情况月报制度,做好单位之间项目全程协同跟踪,及时报送项目实施进展、存在问题和解决措施。
属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应按照政务信息化管理要求做好相关工作。
二、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各单位要严格执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有关规定,切实加强资金监管,不得挤占、截留或挪用,确保专款专用;加强政府采购管理,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科学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切实履行预算支出执行的主体责任,制定资金使用工作方案、年度支出计划、支出路线图,明确重点支出项目和支出时间节点,落实“一个月一次专题分析”和专项资金执行的月报制度。
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测绘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安全检查,加强新冠疫情防控,切实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抓紧抓实,确保生命、财产安全和涉密测绘成果资料保密安全。
生态基础设施视角下广东万里碧道规划与建设
![生态基础设施视角下广东万里碧道规划与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6dc6a233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ab.png)
2.1 多功能与多目标性 在生态基础设施的研究中,一个核心的概念是强
调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基于人类 与生态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产生的,是指生态系统 在生态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条 件,是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2]。人类活动的复杂性 与生态系统功能的多样性会导致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的 服务功能,并随着与人的不断交互而融合。最早对于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分类的理解源于 Constanza 与 Daily 的相关研究,他们把生态系统服务归纳为水文调节、 气候调节、空气与水资源净化、生物多样性维持、自 然灾害缓解、人类文化精神享受等 17 类 [1]。由此可 见,生态基础设施的构建是具有多功能而非单一目标 的,是解决城市多种问题的综合途径,包括维持生态 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物种的多样性、维护地域自然与 文 化 的 真 实 性、 提 供 城 市 及 其 居 民 自 然 服 务 的 可 持 续性等。 2.2 结构
建设碧道公园
图 1 广东省万里碧道“5+1”建设任务图示 注:来源于《广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 年)》。
共建生态活力 滨水经济带
促进碧道沿线协同治理 推动碧道沿线产业提 档升级 打造“碧道 +”产业 群落
图 2 “三屏五江多廊道”生态安全格局
注:来源于《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碧道从规划向建设落地的过程中需要解决以下问 题。1)解决用地问题。碧道建设范围主要为河道管理 范围,并以临水的城镇第一街区为协调范围,同时延 伸至水系沿线的周边地区。因此在实施层面,涉及的 用地类型复杂多样,包括水源保护区、基本农田、耕地、 林地等;涉及的用地权属复杂,包括国有土地、集体 用地等。2)解决管理问题。碧道从规划到建设,再到 后期的管护和运营,涉及的部门多,包括水利、住建、 城管、文旅等部门,因此广东省委、省政府通过《广 东万里碧道总体规划(2020—2035 年)》及市域层面 的市级碧道规划来进行高位统筹,同时依托各级河长 制的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打破以往水利工程目标 单一化、分区化、碎片化的治理方式。如江门市碧道 在建设过程中,依托河长制,以河长制办公室牵头, 协同江门市水利局、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管理和 综合执法局、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等相关部门,以联 席会议的形式进行意见的协同与决策,统筹多层级、 多部门、多专业在流域空间治理中的工作协同与技术 整合,有力而高效地推进了碧道建设工作,从而确保 碧道建设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景观游憩系统、 滨水经济带的“5+1”多任务及水岸协同治理的多元目 标的实现,促进“自然 - 人工”系统的耦合。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公开征求《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年)》意见建议的公告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公开征求《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年)》意见建议的公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d92eb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9.png)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公开征求《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年)》意见建议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公布日期】2024.06.07
•【字号】
•【施行日期】2024.06.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自然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公开征求《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年)》意见建议的公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我厅组织编制了《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现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
征求意见时间为即日起至2024年7月6日结束,共30天。
《规划》(公众版)可在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网站(网址:https://)、“河南自然资源”微信公众号查阅。
您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寄的方式反馈您的宝贵意见(请在信封上标注“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意见建议”字样)。
期待您的参与!
电子邮箱:**********************
邮寄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8号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国土空间规划局,邮编450000
附件:《郑州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年)》(公众版)
河南省自然资源厅
2024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