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时期的留学教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学教育

教育科学学院教育1201 王瑞雪1230030032(一)选题原因

1872年8月11日,30名身穿长袍马褂、拖着辫子的中国少年,在容闳的率领下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拉开了中国政府官派留学的序幕。这对当时长期闭关自守的清王朝来说,可谓开创之举。虽然最终因新旧矛盾的冲突和政府的不支持,使得这场留学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了解当时的留学运动,可以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洋务运动,留学运动中所产生的问题,从一个侧面折射了整个洋务运动的命运;同时我们也能以史为鉴,为我们今天的留学教育提出借鉴性的意义。

(二)留学计划开启的原因

我们都知道,在1868年之前容闳就已经在为实现留学教育而奔忙,但却屡屡不得成功,那么为何到了1870年至1875年,留学教育就能如火如荼的展开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方面的原因:第一,洋务运动发展产生的需要;“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是近代开明知识分子欲富国强兵的理性选择。后来,洋务派创办了外语学堂、军事学堂、专业技术学堂,为近代中国洋务事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但聘请洋教习费用较大,局限较多,留学便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第二,开明官吏的支持;留学运动得以大力发展,和丁日昌、李鸿章还有曾国藩的支持离不开关系。他们位高权重并热心洋务支持西学。在他们的帮助下,容闳的留学教育计划才能得以实施。

第三,清政府与美国政府签订了《蒲安臣条约》,为中美文化教育交流提供了方便,客观上为中美教育文化交流和留美学生的派遣,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方便条件。后来,留美教育运动的失败,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国出现的排华逆流,并通过了《排华法案》,限制华人入境,单方面修改条约,才使得这场运动黯然落幕。

这给了我们今天同样重要的启示,留学运动是离不开有利的人事环境和外部的环境支持。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在1868 年至1875年间,客观条件逐渐成熟,并创立了有利的国内外条件和客观环境,才实现了近代留学教育的“破冰之旅”。

(三)留学人员的选派特点

1872年2月27日,曾国藩、李鸿章联名写呈《奏选派委员会携带幼童出洋肄业兼陈应办事宜折》,并得到皇上的恩准任命陈兰彬、容闳为留学生的正副监督,容闳负责留学事务。随后,容闳便开始精心组织实施留学生的派遣。当时的留学生年龄主要限定在12~15岁之间,而在实际操作中,是在9至14岁之间。这是因为幼童要出洋15年,学成归国才30岁左右,精力旺盛,可以更好地报效祖国;并且,年龄小,学外语等会比较容易。但我们结合这场运动后来的失败来看,这样的人员选派也是有其问题的:在留学伊始,幼童们对于朝廷订立的留学清规戒律不能不遵守,但由于年龄较小,并日复一日接受美国文化的淋沐,他们必然会受到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陈兰彬等顽固势力对此及其憎恶,主张将留美幼童撤回国内。我认为,后来留学运动以幼童系数撤回而告终,可能在最初的选拔就有了问题。

留学幼童的选拔除了年龄小之外,还有别的特点:首先,幼童籍贯多在南中国沿海乡村城镇,地域较集中。这与近代帝国主义国家首先从南部沿海地区入侵,后强迫清政府割让沿海城市为五口通商口岸,使得沿海城市最先接受外国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这些幼童一般来自穷乡僻壤和贫苦城镇而没有富豪子弟,因为富豪家的子弟不愿背井离乡去吃苦。但我认为选择贫民家的孩子同时有别的好处,就是他们更能吃苦,也更加的有毅力,这样他们就能珍惜这样的机会。对比我们当今的留学教育,多是“富二代”等或家中有钱想让孩子出国“镀金”,可能这样会使他们荒废更多的时间。

(四)留学教育管理的特点

在幼童赴美后,容闳安排幼童分散居住在美国居民家中,就近组织入读当地中学。并抓紧对留学幼童的教育及管理。他们在进行留学教育管理上有以下方面的特点:第一,在留学经费和留学生出路上实行统包统分的政策,但这项政策也有其不合理的地方。在最后对留学幼童的统分过程中,清政府并不能很好的照顾到学生与其所学专业中的问题。如学习了土木工程并在耶鲁大学毕业的詹天佑却被分配到福州水师学堂,浪费了八年的时光,也造成了人才利用的不合理。

第二,在留学领导体制上实行出洋委员会、监督负责的领导体制,这种体制的安排中看出体现了“中体”与“西用”的结合,说明在西方化的过程中,同时有着封建的色彩。

第三,实行分散管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留学教育管理模式;分散落户政策,即把120名幼童分成两三人一组,分散寄宿于康州等45个城镇,就近入读小学或中学。这样虽然分散,但幼童容易适应美国生活,便于学习外语。同时,容闳等人又十分注意定期在“留学事务所”这个固定的地方进行集中教育训练和统一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将灵活性和统一性很好的结合在一起,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留学教育模式的探索精神,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管理也有借鉴意义。

(五)留学教育中途失败的原因

中国近代的第一代官费留学生,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已失败告终。痛定思痛,我们更主要的是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来为我们今天的留学教育服务。我们思考着为何当时的留学运动会失败?我认为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应该是新旧势力的冲突,这主要在陈兰彬和容闳身上能够更好地体现。当时幼童饱汲欧风美雨,在思想等方面受很大的影响,对于繁琐的封建礼仪产生了厌倦的情绪。从本质上来看,这是留学生学识、品行和价值观念跟上世界近代步伐的体现,这是一种必然的结果,容闳对此早就预料到了。但陈兰彬等人受到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对于留学生的思想进步和文明行为甚是厌恶,于是在他们有计划有预谋的诽谤拆台下,并且清政府的腐败昏庸和偏听偏信下,留学生被全数召回。

这同时也表明了在当时中国进行改革的困难。鲁迅先生曾用“搬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来形容中国改革之难。与洋务运动的许多新举措一样,洋务教育所搬动的桌椅,不仅古老且坚如磐石,来自传统教育观念的压力使洋务教育的每一步都很困难。所以,从一个侧面看,留学教育中的压力也是洋务运动中存在的,它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复杂与艰巨。(六)留学教育运动给我们的启示

留学教育运动最终因其自身的局限性而失败了,它的制度并不完善,并且在很多地方还带着封建主义的印记,但在一定程度上,它仍然是冲击了旧的传统体系,并催化出近代第一批知识分子群的出现,为中国近代化社会作出卓越的贡献,如詹天佑等人。同时也因为洋务教育,为中国人打开了传统文化以外的一个新天地。正因为有了洋务时期的留学运动,才有了后来的留学教育的不断完善,所以洋务教育的先行作用不容忽视。我们在庆幸当今社会较为完善的留学政策时,也要注意其中的问题:留学生的整体水平不如从前;现在,我们留学生数目较大,质量上良莠不齐,而在洋务运动时期的学生,都是精选出的。但是由于当时的识字水平并不高,可能参照上的标准不同,也会有其他答案。并且我们需要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当今社会留学后人才的流失,这会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我们要从以往的留学教育中吸取经验也是为我们今天来服务,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现在和走向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