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与班级管理

合集下载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

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_班级管理工作计划班级管理方法和措施篇1十七年的班主任工作经历,让我积累了不少经验,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班级管理。

一、创设平等和谐的同学关系。

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可以对学生的研究和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所有的班风中我觉得平等和谐最重要。

要让学生觉得自己是班集体中的一员,热爱这个班集体,就必须让孩子觉得无论成绩好坏,自己跟别人一样都是平等的,都一样受到老师同样多的关注和爱护。

除了班主任对所有的同学平等对待外。

我还取消建立班干部选任制度,用值日生管理班级。

每人轮着来做班长。

值日班长除了要做值日生的工作外,还兼顾管理班级纪律的工作。

在第二天在全班里报告前一天班级的纪律和研究情况。

这样每个学生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

同时对纪律差一点的学生也起到很好的约束。

一学期之后根据学生值日的表现由全班推选出优秀班干、优秀队员。

这可消除班干部因为害怕被学生孤立而不敢管的局面,还可以锻炼了每个学生的胆量,使学生感到只要我努力了,同样也可以做得好。

二、创设师生沟通的良好氛围。

通过相互间的沟通,师生得以意见交流、才可以联络感情、化解误会、团结班级中的力量,进而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发挥潜能,达到最好的研究效果。

但在沟通中,我认为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沟通,但要与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如果和学生的关系过于要好,称兄道弟或姐妹情深,那么自己和地位在学生中就会下降。

因为总是有些学生会利用自己与老师的关系去谋点小利,或者有些学生会仗自己与老师较好的关系去钻一些纪律的空子,等你批评他的时候,他嬉皮笑脸地就过去了。

长期以往,势必导致自己的地位。

所以,在课余时间要多去接触学生,要在真正做到关心、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基础上,与学生保持距离,引导他们懂得生活、懂得珍惜、懂得尊重,在自我体验中长大。

2、让学生养成写日志的习惯,自己认真阅读、认真批改。

良多学生会把自己的心事,对学校、对班级和对同学的一些看法和建议、甚至是对社会热点的看法写在周记本上,是老师了解学生思想、了解班级动态的最好方式。

小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4篇

小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4篇

小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4篇小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第1篇班级夜校是学校管理的基础单位,为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关注学生生命可靠性,强化学生在工作中行为规范,充分调动班群众学习用心性,使我校的班级建设更上一个新台阶,现制定未央区叶家寨小学班级管理细则,作为班主任和班级评优的基本依据。

具体资料:(一)班群众组织建设1、班群众组织健全,分工明确,其他工作能在辅导员指导下独立开展工作(点选班主任工作手册、中队活动纪录簿)。

2、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班干部例会,并及时做好记录,了解班级状况,布置工作,解决问题(查看班主任托季马,学生座谈)。

3、班主任、任课老师与本班同学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班级荣誉感相对而言。

(二)班级文化建设1、班级有班风、班训、课程表、时光表、值日生轮流表等,并张贴合理、规范。

2、精心装点教室,教室布置有特色,营造用心向上的氛围。

(大队部)(三)班级常规管理1、认真组织晨会课,班会课,不得挪作它用。

要做到①有精心的设计(留有记录,参加设计比赛)②重行为指导③讲究实效注重师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查看班队活动记录、随机抽查、负责人巡视)2、自觉遵守《小学生常规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到校早读、午休、放学路队、课间活动有组织、按要求、效果好。

(值勤老师、年级负责人、值日学生检查)3、班风正,学风浓,课堂纪律好,作业完成认真、及时、独立,有良好的学习忌讳,整体学习质量好。

(各科任老师反馈、年级负责人、值勤老师、值日学生检查)4、用心参加体育锻炼,认真组织学生做好“三操”。

(体育组)5、爱护公物。

有损坏能按二处总务处规定及时索偿,无故意损坏现象。

(总务处)6、全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每一天认真做好教室、包干区、卫生工作,并做好保洁工作,能注意公共场所卫生。

(卫生检查记录)7、能用心按时、按质组织学生或参加学校布置的各项活动,家长反映好。

(年级组长、教导处、家长)8、注重家校联系,家访率高。

班级日常班级管理注意事项和具体举措

班级日常班级管理注意事项和具体举措

班级日常班级管理注意事项和具体举措班级日常管理是保持班级秩序和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日常管理中,班主任和同学们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下面是一些班级日常管理的注意事项和具体举措。

一、注意事项:1. 维护课堂纪律: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都应该遵守课堂纪律,不打闹、不说话、不乱动,保持安静的学习环境。

班主任可以制定一些课堂纪律规定,如不迟到、不早退等,以规范学生的行为。

2. 加强班级管理: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心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定期举办班会,让同学们交流彼此的心声,促进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班级是同学们学习生活的场所,每个同学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保持教室的整洁和干净,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班级是一个团队,每个同学都应该积极参与班级的各项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如集体拓展、班级运动会等,以增强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二、具体举措:1. 设立班级值日制度:班级值日制度可以培养同学们的责任感和协作能力。

每周轮流安排同学负责清扫教室、整理物品等工作。

班主任可以制定值日表,确保每个同学都能轮流参与值日工作。

2. 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可以规范同学们的行为。

班主任可以与同学们一起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明确每个同学的责任和义务。

同时,班主任还要及时检查和执行规章制度,确保班级的秩序和纪律。

3. 建立班级奖励制度:班级奖励制度可以激励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班主任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措施,如优秀学生奖、奖励学习进步的同学等,以鼓励同学们努力学习和做出优秀的表现。

4. 注重家校沟通:家校沟通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可以通过家长会、通讯录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措施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措施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措施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措施(通用5篇)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措施篇1要管好班级集体,首先要了解学生。

一、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参加班级管理发扬民主作风,充分尊重学生意见,让学生参加班级管理。

学生通过课外积累及自我分析,可能对班级管理有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而这些意见和建议是相当宝贵的,即使不能全部采纳,作为借鉴也是有价值的。

1、多听取、多采纳。

课后应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沟通,多鼓舞他们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

2、放手让学生管理一些班级事务。

如建立一些学生提出的班规制度,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多表扬,多鼓舞,少批评1、多表扬。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予以鼓舞与表扬。

2、多鼓舞。

在考试后,应以"继续加油'为口号,鼓舞好的更好,差的变好。

3、少批评。

如果学生意识到错误并为此压力很大,应不予批评较好,而应先肯定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使其减压,再平和地对其错误提出改正意见。

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乐于改正。

三、对于后进生,注重人文关怀1、信任学生。

学生成绩落后有两大原因,一是智障,二则心态问题,其中后者居多。

如果以互相信任为原则,平等沟通,走进后进生心理世界,便会了解其落后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2、热爱学生。

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爱是沟通师生关系的纽带。

放心去爱,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学生,切实为他们着想,理解他们的痛苦与需要,试着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热爱学生,能开启他们闭塞的心灵,激起他们学习的爱好,让他们主动起来,任何时候,爱心都要比压力更加有力。

3、尊重学生。

作为教育工,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力量和能力,给学生充分进展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教育活动中的主人。

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措施篇2通过几周的努力,我与班上的同学共同制定了班级的奋斗目标:长期目标(学年目标):1、品德方面: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做一个爱自己,爱同学,爱班级,爱老师,爱父母,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的人。

第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一章班级与班级管理

5、班级管理体现三个特点
1、领导特点:(1)班主任是学生进行组织 生活学习的指导者(2)班主任要根据学生 年段的特点来实施组织领导 2、教育管理特点:(1)以教育促进班级管 理(2)注重行为管理的教育性功能 3、实施过程的特点:(1)管理设计的阶段 性(2)管理行为的示范性(3)管理评价的 学生参与性
二、管理与班级管理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社会组织活动中的现象,它是 组织管理者运用自己被赋予的领导权力, 采取计划、组织和协调等管理措施,为实 现组织目标开展的活动。 有三个要点:(1)(2)(3)
(二)班级管理
1、班级管理的两种理解 (1)从学校组织层面,学校领导对班 级的管理称班级外部管理。 (2)从班级组织层面,班主任对班级 的管理称班级内部管理。本课程主要研 究此种班级管理。
第一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
一、班级与班主任
1、班级
班级是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物。 是同一年龄段、发展水平相当的一 群学生根据学校的安排固定地聚集 在一起,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开 展教育活动的学校教育基层组织。
2、班主任
班主任是学校中的一种管理角 色。他(她)对学校中的基层组 织——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 ——班级发挥管理的职能。班主 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是发 展中的儿童的精神关怀者。
2、班主任的班级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1)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的领 导 (2)班级管理是一种教育管理 (3)班级管理在班主任与学生的直 接交往中进行
3、班级管理的过程
(1)管理要素:管理者、管理对象、 管理手段 (2)管理环节:设计、实施、评价
4、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对班级组织的 领导。班主任在班级组织中根据一定 的教育目标,针对特定学生班级管理的 特点,设计、组织、协调、控制班级 组织内的一切活动,以实现预定的班 级组织目标。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章节习题:班级与班级管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章节习题:班级与班级管理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班级管理》章节习题:班级与班级管理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

A.教导处B.班级C.学生会D.共青团组织2.文艺复兴时期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著名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埃拉斯莫斯C.赫尔巴特D.德鲁克3.()对班级组织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4.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

A.癸卯学制B.壬寅学制C.京师同文馆D.壬戌学制5.班级组织能够为班级成员提供发展的机会,这说明班级具有()功能。

A.社会化B.诊断C.校正D.促进发展6.下列关于班集体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集体就是班级群体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C.纪律松弛、涣散的群体算不了集体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7.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的突出价值是通过()实现的。

A.班主任B.班干部C.男女学生D.集体教育8.()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是班集体形成的基础条件。

A.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结构C.共同生活的准则D.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9.班级成员在认识上、行动上保持高度一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依存性,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推动班级的发展,是指班集体的基本特征应该具有()。

A.共同统一的准则B.共同的目标C.共同的组织机构D.平等、相容的氛围10.在班集体的组建阶段,主要任务是()。

A.组织和团结集体B.建设学生干部队伍C.提出共同目标D.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11.(20XX年真题)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了解和信任,班级的组织比较健全时,班集体发展处于()阶段。

A.成熟B.组建C.核心形成D.自主活动12.班集体成为教育主体是在班集体的()阶段。

A.组建B.形核C.发展D.成熟13.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班主任的班级建设与管理

班主任的班级建设与管理

班主任的班级建设与管理班主任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负责教学工作,更要关心和引领学生的成长,同时还需要进行班级的建设与管理。

本文将从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班级建设班级建设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措施,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班主任在班级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班级氛围是指班级成员在相互交往和相处中形成的一种氛围。

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班会、开展集体活动和游戏等方式,营造和谐、快乐的班级氛围。

同时,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精神,让学生间形成紧密的联系和互相帮助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应当通过给予学生适当的自主权和责任,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可以给学生分配一些班级内的职务,让他们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让学生们意识到他们是班级的一份子,应该为班级的发展和繁荣负责。

3. 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长期的发展和交往中形成并共同遵守的一种行为准则和规范。

班主任应该通过班会、主题班会、班级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形成积极向上、奋发向前的班级文化。

二、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对班级中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使班级内的学习和生活秩序良好。

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和班级的稳定发展。

1. 学生行为管理班主任要明确班级的纪律要求和规范,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

可以通过开展严肃认真的班会,制定班级规则和纪律,建立奖惩制度,使学生养成遵守规则和纪律的良好习惯。

同时,班主任应该积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关注学生的发展和问题,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2. 学生学习管理班主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

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学习讨论、设置学习目标和考核、设立学习小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班主任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班级组织与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组织与班级管理概述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班主任需关注学生的个 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 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指导,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班主任的管理艺术
01
有效沟通
班主任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与学生、家长、任课教师等各方进行
有效沟通,确保信息畅通。
02
激励与表扬
班主任应善于运用激励和表扬手段,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增强
班级凝聚力。
班级组织与班级管理概述
目录
CONTENTS
• 班级组织结构 • 班级管理策略 • 班级文化建设 • 班级活动组织与实施 • 班级管理与班主任角色
01
CHAPTER
班级组织结构
班级组织形式
直线式
直线式班级组织形式是指班主任 直接领导,由班长、学习委员、 劳动委员和体育委员等负责具体
执行。
职能式
职能式班级组织形式是指班主任领 导,班长、学习委员、劳动委员和 体育委员等各自负责自己的职能, 共同协作。
文艺表演
组织学生参加文艺表演,培养学生艺术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体育竞赛
组织体育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运动,增强学生体质和团队合作 精神。
班级校外活动
社会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了解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感。
志愿服务
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精神,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
研学旅行
感。
组织课外活动
02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促进学
生全面发展。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03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促进
学生健康成长。
03
CHAPTER
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意见 班级管理意见和建议精选11篇

班级意见 班级管理意见和建议精选11篇

班级意见班级管理意见和建议精选11篇鉴定意见是指各行业的专家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所出具的专门性意见。

下面这11篇班级管理意见和建议是作者为您整理的班级意见范文模板,欢迎查阅参考。

班级管理意见和建议篇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学校政策的执行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是沟通家庭、学校、社会的桥梁,也是联系各科任教师的纽带。

班主任工作关系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成败。

那么怎样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创新管理方法,使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与时俱进,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呢?一、以生为本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民主开放时代,这就要求老师与学生之间须创造一种崭新的互动关系,这必然要求班级管理是民主开放的。

要让广大学生树立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让其主动参与班级管理,鼓励和支持他们为班级管理出主意,提建议,想办法,并加以重视和采纳。

“以生为本”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一种情感激励的管理模式。

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应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学生:上课不但不学,还讲话闹堂,怎么办?这可不是小事,若不严加处理后果不堪设想,它好比传染病一样会影响到其他学生。

每周一次的班主任会,通报上周班级管理中的问题,指出某些班级中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同时布置好下周的工作任务。

麻烦事也不少。

今天张三拿了李四的东西不还打起来了,赶快调解吧。

明天王五借了陈六的钱不还有矛盾了快去解决吧。

像这样的小事基本上天天有,我的耳根可没有一天是清净的。

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只能不厌其烦地找他们谈心。

但处理学生的问题上,我始终保持一个原则。

每个学生我都给他们犯错的机会,一次错了我会给他们讲应该怎么做,告诉他们只要知错能改还是好学生,第二次错了我会警示他,我不会因学生再次犯错而大声训斥甚至体罚他们如果第三次再错了,我才会批评他。

这样就算批评,学生也觉得你说的是对了。

我们还可以利用节假日进行家访,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情况。

班级和班级管理

班级和班级管理

一、班级的概念班级是一个复杂的小社会体系,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

它通常由老师、一群学生及环境组成,通过师生交互影响的过程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以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因此,它具有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发展、矫正学生的行为等功能。

二、班级组织的发展最早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家伊拉莫斯。

最早从理论上设计班级组织的是捷克的夸美纽斯,他在《大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班级授课制这一设想。

19世纪初,英国学校出现了“导生制”,这对班级组织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严格意义上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19世纪末,即于1862年京师同文馆中采用。

20世纪初,废科举、兴学堂之后,全国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

(一)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尽管百年的教育发展历程中,教育思想、教育制度、课程体系等历经了诸多变化,但班级授课制却一直沿用至今,因为班级授课制有不可替代的优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在班级授课中,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课程表同时对学生进行集体授课,因而使大面积教育教学成为可能,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按照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规定,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活动,能快速、有效地掌握系统的知识技能。

这样充分发挥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同班学生学习内容相同,便于相互切磋讨论,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同时,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积极的集体舆论,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思想品德。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缺点时至今日,班级作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成,早已超越了遗忘履行知识教学这一个基本功能的范畴。

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健全学生人格、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成为班级组织不可或缺的教育任务。

管理班级方法和技巧

管理班级方法和技巧

管理班级方法和技巧班级管理是指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方法和技巧,使得班级内部秩序良好、学习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和技巧:一、建立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1.充分征求学生意见:班级的规章制度应该是学生参与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教师应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2.规章制度的公平性与合理性:班级规章制度应该公平合理,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过于苛刻或过于宽松,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成长发育特点等。

3.规章制度的明确性:班级规章制度要条理清晰,内容明确,让学生能够理解和遵守,同时规章制度要具有强制力和可操作性。

二、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1.培养良好的学风:教师应该多次教育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2.培养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倡导班级同学之间相互尊重、友善交往,鼓励同学之间的帮助和支持。

3.培养积极向上的班级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富有创新性、有趣的班级活动,如班级文艺晚会、科技展览等,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同时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及时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1.责任心强的班干部:教师应该在班级中选拨成绩好、品德优良的学生作为班干部,使其具备较强的责任心和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地管理班级内部事务。

2.及时处理问题与纠纷:教师对于班级内部存在的问题和纠纷应该及时处理,不能拖延或者不闻不问,以避免问题扩大和影响班级的正常运转。

3.教师的示范行为:教师是班级的榜样,应该以积极向上的态度示范给学生,注重修养、语言文明,以及讲究仪态端庄等,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形成。

四、灵活多样的课堂管理方法1.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灵活运用讲授、讨论、实验、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堂的多样性和活跃性,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定期进行个性化辅导: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定期进行个性化辅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班班级管理制度[1]

班班级管理制度[1]

班班级管理制度一、概述本班班级管理制度旨在规范企业内部班级管理行为,加强班级内部协作和团队合作,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内部设立班级的部门。

所有员工在参加班级活动之前,必须详细了解本制度并遵守。

二、班级管理标准1.班级设置与管理–班级的设置应符合企业的组织架构,必须事先获得管理层的批准。

–每个班级应设立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

–班级主任应当定期召开班级会议,并记录会议纪要。

–班级应建立健全的文件档案管理系统,包括学员档案、班级活动记录等。

2.班级活动安排–班级主任应根据企业的培训计划,合理安排班级的学习和训练活动。

–每个班级的学员信息应记录在学员名单中,班主任要做好学员的考勤管理。

–班级主任应定期组织班级会议,交流学员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3.班级管理考核–班级主任应定期对班级进行绩效评估,确保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

–班级主任应根据学员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进行个人评估,并记录在个人档案中。

–班级绩效考核结果应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及时进行改进。

–每个班级的绩效评估结果应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与班主任的绩效考核挂钩。

三、班班级管理考核标准1.班级管理效果考核–班级主任是否按时召开班级会议,并准备充分的会议材料。

–班级主任是否主持会议秩序良好,会议记录准确完整。

–班级主任是否及时跟踪学员的学习和训练进度,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班级学员考勤管理考核–班级主任是否及时记录学员的考勤情况,并进行统计和汇总。

–学员的请假情况和早退情况是否得到妥善处理。

–班级主任是否对缺勤学员进行追踪,并提出后续补课及善后处理方案。

3.班级管理改进考核–班级主任是否能主动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班级主任是否能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班级管理的问题和困难,提出解决方案。

四、管理责任与违纪处罚1.班级主任管理责任–班级主任是负责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应保证班级管理制度的执行,并承担相应的管理责任。

第1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

第1章 班级与班级管理《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和实践》

班级目标主要包括班集 0
体德、智、体、美等方 面的发展目标及学生个
3
性发展目标
班级组织机构主要包括班委会,
0
共青团、少先队及各种学习、 课外活动及兴趣小组
4
良好的班风班纪是良好
0 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5
0
班级人际关系是指班级成员之
6
间通过活动和交往、在相互作 用中形成的联系,主要包括师
生关系和同伴关系
和基本技能。 ③向学生传输社会生活规范和行为准则,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④它给学生提供社会角色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养成社会角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2.班级管理的个性化功能
①通过班级管理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 ②在班级管理中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形成学生的独特个性。 ③依托班级管理的正向作用矫正学生的不良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班级管理指班主任遵循教育管理规律,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采用适当 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教育目标而进行的综 合性活动过程。
二、班级管理的功能
1.班级管理的社会化功能
①向学生传递社会主导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使其掌握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 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使学生具有适应社会生活所必备的知识经验
special report and work summary
谢谢您的耐心聆听
二 、
1.班级是一个社会性组织


2.班级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基 本
3.班级是一个教育性组织
属 性
4.班级是稳定的正式群体
三、班级的基本特点
1.自教育性 2.半自治性 3.可塑性

简单有效班级管理制度

简单有效班级管理制度

一、班级管理组织1.设立班级干部:每个班级设立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班级干部,负责班级管理和服务工作。

班干部要起到表率作用,带领全班学生共同遵守班规班纪,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氛围。

2.成立班级委员会:班级委员会包括班主任、班干部和其他班干组成,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和活动的组织实施。

班级委员会要建立健全的工作机制,发挥各班级干部的作用,有效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二、班级纪律规定1.遵守学校规定:学生要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重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学习,勤奋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维护学校形象。

2.遵守班级规定:班级要建立良好的班规班纪,包括宿舍卫生、课堂纪律、文明用语、设备维护等方面的规定,严禁违反规定的行为,保持班级整洁有序。

3.遵守公共秩序:学生要尊重公共秩序,文明礼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做损害社会和谐稳定的事情,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

三、班级管理措施1.培养学生自律意识:班主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引导学生自觉遵守班级规定,自觉维护班级秩序,自觉提高学习成绩和个人素质。

2.开展班会活动:班级要定期召开班会,讨论班级管理和学习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3.建立奖惩制度:班级要建立奖惩制度,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嘉奖,对违规行为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或处罚,以达到规范行为和激励学习的目的。

四、班级教学管理1.班级信息化管理:班级要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档案管理、考勤管理、成绩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处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

2.定期组织学业指导:班主任要定期组织学习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和心理问题,提高学习成绩和心理素质。

3.加强学生互助互补:班级要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形成互助互补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1.丰富班级文化活动:班级要多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班级联欢会、文艺演出等,增强集体凝聚力,促进班级和谐发展。

班级管理 班级与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 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1章班级与班级管理1本章学习提示在学校教育组织中,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学校的基层组织,学校教育主要是以班级教学形式展开的;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也是依托班级组织实现的,是在班级活动过程中得以展开的;为了更好地发挥班级的教育教学功能,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本章主要围绕班级和班级管理的内涵及其历史沿革;班级的特征;班级管理的任务和内容等方面而展开;本章学习目标1.班级的内涵、班级的基本特征、班级制度的历史沿革;2.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的产生与发展、班级管理的任务、班级管理的内容;第一节班级概述一、班级的内涵班级即学校教育组织里的年级和班的总称;“班”意指工作或学习的组织,表示的是一群人;“级”意指年级,表明的是学生的发展程度;一般来说,“班”和“级”是联系在一起用的;班级在其产生之初,其职能主要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组织和集体;发展到现在,教育理论及实践工作者为了开发班级的多种职能,更倾向于把班级看作是教育性的学习集体和生活集体;由此,从内涵角度可以把班级定义为:班级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的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它既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又是学生生活及开展活动的集体单位,也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基本单位;1二、班级的基本特征2儿童一进入学校就被编入特定的班级,作为班级的一员接受指导;一般来说,班级具有如下特点;一学习性对于班级中的学生而言,首要的属性是“学习者”,其基本任务是学习;学生学习是为将来进入社会生活做准备的“奠基性学习”;在现代社会中,青少年学生的“奠基性学习”,尤其是社会文化的奠基性学习不可能在个体独处的空间里完成,必须在群体生活环境中进行;班级组织正是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一种在校期间群体生活的基本环境;班级中,学生学习的内容既有社会为其安排好的,如教学科目的显性课程,也有如班级组织中的各种规范、角色、人际关系等的隐性课程;二不成熟性班级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之处在于:它是非成人组织;作为班级组织主体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过程之中,尽管这一发展的水平因学生的年龄而异,但就其整体相对成人来说,学生是社会成员中的未成熟者;因此,班级不可能进行完全的自我管理,必须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成人的力量;学生的自主意识是班级实行自我管理的基础;从学生的自主意识水平来看,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尽管学生并非成人,但自主意识可以说是学生的一种近乎天性的社会性要求;不少研究表明,即使是小学一年级学生,自其入学那天起,就已开始谋求学校生活中的独立自主;从这个意义上,应当说学生对于班级组织的运行有一种近乎天性的自治倾向;由于学生并非成人,因而在学校中对于教师难免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依赖意识,尤其在学生凭借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受挫时表现最为明显;经验表明,在中小学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生的这种依赖意识是不会完全消失的,只不过依赖的程度随年龄的不同而呈递减趋势;三教育性班级的教育性是在任何发展阶段都具有的特点;如果说夸美纽斯在17世纪首创班级授课制时更多地强调班级只是作为一种“大生产”的组织在提高教学效率方面的价值的话;那么,在现代学校教育中,人们更多地关注的乃是班级作为学校教育的单位对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这也充分说明教育性是班级的主要特点;班级的教育性特点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社会化方面,而且也表现在促进学生个性化方面;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个性化与社会化是相容的;社会化不是以牺牲自我发展、自我表现为代价的;学习社会的文化,掌握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同个人的学习兴趣、需要从来不是完全对立的;强调班级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就是要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学校培养的不是社会机器,而应是全面发展的、具有个性的“充分、自由、和谐发展”的人,这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四社会性人的活动的首要特征是社会性,无论活动指向客观对象如使用劳动工具还是指向个人或集体如人际交往,都不能脱离人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单个人的活动是包括在整个社会关系系统中的;离开了社会关系,人们的活动就不复存在;活动也不是抽象的孤立的个人生物性本能活动或适应行为,而是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体现着一定社会关系的现实人的活动;班级中的活动既反映着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要求,又反映着社会环境的渗透和影响,只不过前者带有更多的自觉性,后者带有更多的自发性而已;在班级的活动中,学生要和教师、同学这些群体中的成员打交道,这都构成了学生们的社会关系;可见,社会性是班级的一个重要特点;三、班级制度的历史沿革一国外班级制度的历史发展学校教育中的班级制度是以大工业生产作为其产生、发展的社会背景的,它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班级制度的萌芽期原始社会时期,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都极为简单,教育的方法手段只是口耳相传;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但是,无论是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各类学校,还是后来封建社会的私塾、书院以及欧洲中世纪学校等,它们大都采用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尽管汉代曾出现“大都授”类似学术报告,南唐朱弼亦曾采用“升堂讲说”等形式,但学校教育系统内部并没有形成年级和班级,更没有什么班主任,班级只是处于萌芽状态;2.班级制度的产生班级产生于14世纪到17世纪之间;这期间,乌克兰、白俄罗斯兄弟会学校中出现了班级授课制的雏形;法国的居耶纳中学、德国的斯特拉斯堡的文科中学等是最初设立班级的学校;拉萨尔的“基督教学校兄弟会”也曾以班级教学制代替了当时盛行的个别教学制;最早使用class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着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在这时期,是否把学生分成班级被看作优秀学校的标志之一;在此基础上,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发表了着名的教育着作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班级授课制作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并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学校制度和在学校实行班级授课制;这标志班级制度的正式形成,班主任这一班级组织角色也相应产生;3.班级制度的发展期班级的发展期主要在17~20世纪中叶;自英国工业革命以后,普及教育成为时代的重要教育课题;要培养大量的社会急需人才,要建立国家化的学校系统,就必须推行班级授课制;这时,学校教育系统形成了校—年级—班级三层结构,校长—中层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成为相应明确的人员分工;班级、班主任作为独立的要素,不可忽视地存在于学校教育系统之中;这一时期之后,班级制度的发展逐渐走向巅峰;4.班级制度的变化期20世纪以后,班级制度的发展进入了变化期;在这一时期,班级授课制一方面被弱化;同时在另一方面,又不断走向法制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欧美等地出现了否定班级授课制的倾向,一些资产阶级教育家提出了诸如“道尔顿制”“开放课堂”“无墙大学”等教学形式,他们认为班级授课制有着育人单一、忽视个性发展的弊端,所以,对夸美纽斯和赫尔巴特的班级制理论加以否定,使班级有弱化的趋势;但另外,又有法制化的趋势,如苏联、日本等国在20世纪40年代又先后颁布了一些法规,充分肯定了班级和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使班级制度法制化;二我国班级制度的发展历程我国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学校的国家之一;我国古代的教育大都采用“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在我国古代的私人讲学和宋代以后的书院都不设班级,这种形式一直持续到19世纪中叶;我国采用班级教学最早的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它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20世纪初,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以后,才在全国逐步采用班级教学形式;清政府于1904年颁布并试行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各学堂要按学生程度深浅分学级并编班上课;由学堂一律改为学校,实行分班教学,并设有级任教师是在民国时期;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将清末的各种学堂一律改为学校;当时由于学校规模小,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因而采用由一个教师担任一个年级的全部学科或主要学科的教学制度,称为学级担任制;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下,学校制度不尽一致,各根据地根据具体情况办学;为了教育和管理好学生,在一些学校里也安排有专门的教师负责班级工作;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半封建半殖民地教育的结束;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在党的领导下得到迅速改造和发展;依照当时苏联的教育经验和根据地及解放区的教育传统,我国在中小学实行分班教学,并设立专职班主任以取代级任导师;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使班级授课制有了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1978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又强调了班主任工作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1988年,国家教委正式颁布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明确了班主任的地位、作用、任务和职责,规定了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以及任免条件等;这样我国的班级便走向正规化道路;班级授课制自创立以来,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事实证明它的出现和发展符合社会的需要,对于普及教育、提高教育效率、大面积培养人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传统方式;直至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我国在内,仍把班级授课制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但是,班级授课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强调标准、同步、整齐划一,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和内在潜力的充分发展等;随着以电脑为标志的信息社会的形成,一些工业发达的国家如美、俄、法、德、日等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实施多媒体教学,课堂教学任务通过声、光、电来完成;打破学习时间、空间和学习人数的限制,提倡多种教学形式的合理结合,把班级、小组、个别教学综合运用,获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教育现状来看,班级授课制较为适应我国的国情;21世纪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无论是构建学习化的和谐社会还是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必须有大批优秀人才;班级是培养人才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成为合格人才的摇篮,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环境;因此,我们要使之健康发展,不断完善;班级的构成要素4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根据现代社会学理论,只要社会群体具有以下三个组织特征,便成为社会组织:1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2具有严密的组织机构;3具有严格的组织规范;在通常情况下,班级具有上述三个特征;因此,班级也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有的研究者常把学校当做一种社会组织,把班级当做一种社会体系;从社会体系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看,两者有共同的基本要素:即必须有两个以上的人,必须有固定的关系与交互作用;其差别主要是社会组织强调要实现某些特殊目标或宗旨;而社会体系则泛指一般较具固定形式的角色关系,以此为探讨社会行为的基础;班级是作为一个正式群体而存在的;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班级有其特定的成员、特定的目标、特定的文化、特定的人际交往及特定的功能;从功能的观点来看,班级可以被看做一个社会化的机构,也包含着个性化的功能;为了实现这种功能,班级中存在多种目标,如由课程与教学大纲规范的教学目标等,班级是实现这种目标的机构和主要场所;因此,班级不仅是一个微观的社会体系,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组织;日本学者片冈德雄认为,班级必须具备五个条件:起码有个学习成长的目标;有两个以上的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聚集在一起;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指导和学习这两种角色分配;这种集体起码要保证持续一定的目标;一般说来应有一定的物质场所;5我国学者陈桂生认为:“构成教育活动的要素中,其中有些要素是必要的,缺少这种成分就不能成其为教育;另一些要素属于教育活动的充分条件,条件越充分,教育活动越有效;作为教育活动必要成分的要素,称为教育的简单要素;”6在上述构成班级的五个条件中,既有构成教育活动的必要条件,也包括充分条件,从这些条件中可以看出,这些条件包含了构成教育简单要素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但缺少了教育资料这一简单要素;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学校的社会因素及社会功能与社会的教育因素及教育功能都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在班级这一社会系统之中”;因此,教育活动的简单要素也势必是构成班级的必要成分;“教育资料”即相当于班级中的课程,缺少了课程的因素,班级的成员无疑与社会其他群体的成员一样;对班级性质的不同认识7近年来,对班级的研究已经呈现出多元视角的态势;自20世纪50年代前后以来,班级性质一直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经典选题;在已有研究中,班级性质被界定为四种:班级作为社会体系、班级作为初级群体、班级作为社会组织、班级作为“学习集体”;最早也最具有代表性的从社会体系角度来分析班级性质的是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他对班级之所以是一种社会体系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发;班级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体系与儿童参与其中的社会结构——家庭不同;帕森斯指出,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尽管家庭和班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价值,都肩负着社会化的任务,但班级结构尤为重视成就主义和普遍等同性,而家庭则强调归属主义和个别等同性;持“班级是一种特殊的初级群体”论者主要是谢维和教授8;他认为,关于学校班级的讨论实际上主要集中在三个问题上:规模问题、规范问题和制度问题;由此从“班级应是什么”的价值观出发,认为班级理应是一种特殊的初级群体,尽管它也具有社会组织的属性;吴康宁教授在教育社会学视野中的班级:事实分析与其价值选择9一文中,在依循“逻辑地形图”的基础上,科学的考察学校班级的社会属性,并进而考察的教育指导意义;由此,作者依序论述了班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集群——社会群体;班级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自功能性组织”与“半自治性组织”;除了上述班级定位外,日本学者片冈德雄将班级依次界定为“集体”group,中文往往译为“群体”,“学习集体”“班集体”;10这主要是在“初级群体”的上位概念“社会群体”层次展开讨论;上述研究丰富了我们对班级性质的认识;第二节班级管理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中的关键因素,学校各项工作计划的实施、管理活动的开展,乃至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都要依靠班级管理活动来具体实施;因此,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是实现学校管理目标的关键;同时,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也直接关系到每一个班级成员的未来发展;一、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采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简单地说,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对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生活等各项工作的管理;1二、班级管理的产生与发展2一班级管理的产生班级授课制是社会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班级管理随班级授课的产生而产生,随师生结合方式的改变而发展;中世纪学校的教学组织工作十分松散,坐在同一间教室里的学生,学习内容和进度都不同,教师只对学生进行个别教学指导,不对全班授课,教学秩序乱,效率很低;为了改变这种状态,夸美纽斯在总结16世纪新旧各教派所兴办的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的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为了提高教学的效能,与学年制班级相配套,夸美纽斯选定了一套比较完整而严密的考试制度;学校的考试分为以下六种;①学时考查;由任课教师主持,有时是观摩学生学习是否专心,在每节课上都进行考查;这种考查有时是通过提问进行检查;如请重复我刚才讲的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等;②学习考查;由小组长主持,每天学校全部课程结束后,组长与其组员一起复习,检查一下所做的事情,组长应力求使小组的成员熟练掌握已经正确理解的材料;③学周考查;每周六午休时,学生自己对自己进行考查,提倡进行互换名次的比赛,任何一个名次比较低的学生有权与本组名次比较高的学生进行竞赛,甚至可以跨组竞赛;如果后者比赛失败,就应当让位给对手,改为低名次;如果没有失败,则保持其原来的名次;④学月考查;每月一次,由校长每月视察各班一次,进行严格的考查;⑤学季考试;由学校某个班主任与校长一起主持,以便了解谁的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更强些,作为公开表彰的依据;⑥学年考试;这是最重要最隆重的一次考试;在学年结束时举行,学校各方面的负责人参加,全校的学生集中在操场上,通过抽签对学生进行口头上的检查和考试;这次考试将决定每位学生是否能升级;从以上夸美纽斯所论述的这套考试制度来看,它并不完全是现代意义上的考试制度,只是一种非书面的检查学习的方法,它缺乏考试的规范化性质,但是,它把对学生学习任务的检查作为学校工作中的一项内容,对学生的成长时刻关心,从每天、每节课抓起,这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无疑是一种好的管理方法;对教师的职责规定方面,要求每位教师应该给自己提出本班的目标和任务,并且要十分熟练它,然后根据它来安排一切活动;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教给学生最必需的东西——笃信宗教;其次是待人接物方面的美德;最后才是生活的外部装饰品——科学知识,教师在道德培养方面要通过多种练习和介绍,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使学生渴望参加劳动;教师不仅在表面上,而且在事实上是他们教育学生要养成的各种美德的活生生的楷模,教师必须像父亲一样对待学生,真诚地希望他们取得成就,仿佛教师就是学生精神成长方面的父亲,因此,他们应该更温厚地而不是严厉地去做这一切;小组长具有以下管理职责;小组长是10人集体的管理者;在校内,他在智慧、德行、虔信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管理,如在朗读、书写或做其他练习时,小组长要检查每一位组员的学习情况,主持每天的学习考查;在校外,小组长要注意同学是否有礼貌,保证每位学生认真地祷告;对学生行为提出以下准则:在家教方面,每个学生应该真心实意地敬畏上帝,不做违背上帝旨意和自己良心的事,认真地祷告;在德行方面,学生应尊敬教师和小组长,与同学友好相处,保持身体和衣着的清洁和整齐,行为要符合礼节,与人交谈时要谦虚;在智慧方面,要求学生聚精会神地听讲和思考,对每周的考查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拉丁语学校中的学生在校内都应用拉丁语交谈;对纪律和规章制度的管理,夸美纽斯非常重视纪律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他认为班级没有纪律就无法正常有序地工作;维护纪律的办法有三种:一是不断地监视;二是谴责;三是惩罚;班级内无论谁都不得有任何破坏规章制度的行为;一旦发生了过失,则要根据过失的轻重程度给予惩罚;处罚分合理的训斥、用树条赤身抽打和开除;在处罚中,要做到既严格,又温和,以利于错误行为的纠正;可见,那时的班级管理方式主要是倾向于专制式的管理;二班级管理的发展人类在很长的时期中,曾经把受教育者——学生的被动性作为社会的期望;在那种状况下,学生成长为“人”表现人的自主性,会受到“非人”的待遇,如体罚等;反之,学生成为“非人”丧失自主性,才能受到“人”的待遇,才会受到鼓励和尊重;因此说,那时的班级管理方式是专制式的、非人道的;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不但对传统教育提出有力的挑战,而且表述了关于教育对象的新构想;他指责当时的种种“智慧”都是“奴隶的偏见”,人们受到自己习惯的奴役、折磨和遏制;“文明”人在奴隶状态中生,在奴隶状态中活,在奴隶状态中死;教育也成为奴役折磨和遏制人的过程;他认为教育的三要素称之为“三种教育”中,“人的教育”教育者的有目的活动、“事物的教育”教育资料都应配合所谓“自然的教。

班级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班级管理制度规范管理

班级管理制度规范管理班级作为学生的集体,承担着学习、交流和成长的重要职责。

而良好的班级管理制度,则能够有效地规范班级秩序,提升班级整体素质。

本文将从班级组织、学习管理、卫生保健、文化建设、纪律要求和班级活动等六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规范管理班级。

班级组织一个良好的班级组织是班级管理的基石。

首先,班级应当明确班主任的角色与职责,确保班主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

其次,班级应设立班长、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等班干部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权力。

最后,班级应定期召开班会,讨论班级问题,提升班级凝聚力和服务意识。

学习管理班级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学习,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学习管理制度。

首先,班级应设立固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环境,确保学生能够集中精力进行学习。

其次,班级应设立学习计划和作业管理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时,班级还应组织集体学习活动,如开展学科竞赛、举办知识讲座等,促进学生间的互动和提升。

卫生保健班级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

班级应设立卫生保健小组,每周进行集体卫生检查,并定期开展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卫生意识。

同时,班级还应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并组织急救培训,提高学生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文化建设班级的文化建设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班级应开展班级文化活动,如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举办文艺演出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班级还应加强对校规校纪的宣传,引导学生遵守规则,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纪律要求班级纪律的严格要求是良好班级管理的重要基础。

班级应制定行为规范,明确学生的行为准则,并建立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学生遵守纪律。

同时,班级还应加强对学生的督促和引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生成长。

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班级应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运动会、班级联谊等,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友谊性。

同时,班级还可以组织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班级与班级管理

班级与班级管理

班级与班级管理一、班级概述(一)班级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知识程度相近的学生编班分级而形成的,有固定人数的基本教育单位.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二)班级的地位班级是学校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开展其他教育活动的基层组织。

班级是学生实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三)班级的功能班级的功能是由其结构和特点决定的。

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群体,这就决定了班级组织既具有社会化功能,又具有个体化功能.1.班级组织的社会化功能(1)传递社会价值观,指导生活目标。

(2)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形成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3)教导社会生活规范,训练社会行为方式.(4)提供角色学习条件,培养社会角色。

2.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1)促进发展功能。

(2)满足需求的功能。

(3)诊断功能。

(4)矫正功能。

(四)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首要原则.(2)目标一致的原则。

(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二、班级管理(一)含义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各种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因此,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二)班级管理的功能(1)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2)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锻炼学生能力,提高自治水平.(三)班级管理的内容班级管理属于一种微观、具体的学校管理层次。

其主要管理工作范围是对组成班级的学生的管理.因此,围绕育人的教育目标,现代中小学校班级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班级教学管理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也是班级管理的一项主要活动。

班级管理者必须重视班级教学活动的管理,努力提高班级学生的学习质量.2.班级德育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

班级和班级管理

班级和班级管理

• 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 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Desiderius Erasmus)。
•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总结了
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大教学
论》中对班级进行了论证,从而奠定
了班级的理论基础。中国采用班级组
9
• 这种公开和透明,保证了班级管理的 公正、公平,使学生参与班级管理、 接受班级管理的自觉性得到提高,进 而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益,促进了班 级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10
二、实验阶段
• 在班级卫生方面进行实验。 • 首先,召开班干部会,给班委“洗
脑”,消除班委所想的“我们都是老 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做,学生管学生 肯定管不了”的顾虑。给学生讲自主 管理的好处,要知难而进,遇到困难 集体想办法。
• 学生自主管理的班集体,应该是让全 体学生参与管理,参与全面管理,参 与全过程管理,即无论班级的大小事 情都让学生参与决策、参与行动、参 与评价,从而体现他们在班集体中的 主人翁地位。
6
• 做到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关心集体、热 爱集体、建设集体,为班级建设作出 贡献。学生的自主管理能从事情的本 身出发,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往往更符 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容易被学生所接 受,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也更能 体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避免受 “应试教育”的影响。
• 班级作为一种组织,有其特定的构成 要素,对这些要素进行研究,不仅具 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实践意 义。
38
• 我们认为,班级是在学习活动中形成 的严密的、复杂的多维组织。根据班 级的自身特点,其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两个方面,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一节班级与班级管理

第二节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孔子:学、思、习、行 荀子:“闻见”、“征知”、“行” 王夫之:学、问、思、辨、行
A.考核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谈话法
2、小学班级管理中,既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又是决 定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主要因素是( )
A.班主任工作职责 B.班主任自身素质 C.班级学生的质量 D.对班级学生的了解
3、班主任于老师通过委托任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 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
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实际练习法 D.情感陶冶法
第三节 小学综合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
二、综合实践活动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概念和性质
1.实践性 2.开放性 3.自主性 4.生成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
1.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劳动与技术教育 4.信息技术教育
第五章 教学实施
考纲再现
1.了解小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2.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基本方法。 3.了解小学课堂教学组织的形式和策略。 4.了解小学生学习方式的基本类型和小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 小学生学习的影响。 5.掌握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和主要方法。 6.掌握小学课堂教学总结的基本方法。
课堂教学之外
课 二、课外活动的作用

扩大知识面、独立意识、特长发展、创造力发展、身心

动 健康个性全面发展
三、课外活动的内容:
学科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游戏活动、
课外阅读活动、主题活动
第四节 课外活动
四、课外活动的特点
1.性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 2.内容的伸缩性和灵活性;
课 3.形式的多样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性
不成熟性 教育性 社会性
三、班级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国外班级制度 社会背景:大工业生产 ①萌芽期 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出现了专
门的教育机构—学校。 ②产生(14~17世纪)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 教学论》—第一次对班级授课制作了全面的论述,
③发展期(17~20世纪中叶) 学校系统 学校教育系统: 校—年级—班级 校长—中层领导—班主任和任课老师
指导班级建设
2
班主任风格类型: 专制型—支配性指导
放任性—不干预性指导
民主型—综合性指导
3 发挥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二、班级制度管理
①根据实际制定班级制度 基本制度是班级发展的基石 班级制度是基本制度的操作平台
②执行班级制度
三、班级教学管理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管理是 班级教学管理的核心。 ①明确班级教学管理的目标和任务 ②建立并维护班级正常的教学秩序 ③建立班级管理指挥系统 ④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班级活动管理
班级活动种类 ①按方式分:课内活动和课外活动 ②按内容分: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文化学习活动,科 技活动,文艺活动,劳动活动,游戏活动,综合活动 等 ③按目的分:目标内化活动,建设舆论活动,建立良 好人际关系活动,班级常规管理活动,培养自觉遵守 纪律活动,培养学习兴趣活动等
1.班主任的职业角色和作用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主任按照一定的原则和具体要求,采 取适当的方法,组织、指导、协调各种 因素,为构建良好的班集体以及实现共 同目标而进行的综合性活动。
二、班级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
夸美纽斯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 考试制度:学时考察、学习考察、学周考查、学月考查、 学季考试 存在优缺点
班主任是沟通家长和社区的桥梁
(一)班主任的知识素质
1.本体性知识 2.文化知识 3.实践知识 4.条件知识
(二)班主任的能力素质
1.获取信息、更新知识、开 拓创造的能力
2.了解研究学生的能力 3.组织管理能力 4.明晰准确的表达能力 5.教育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 6.交往协调能力
(一) 资料分析法
主动适应班级管 理的因素:
1.学生自身的因素 2.师生交流模式 3.班集体规范 4.班主任自身行为
第一,树立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自己教育自己的观念。
第二,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民主 权利。 第三,适度引导放权,放手。 第四,倾听来自学生的呼声和
2.班主任的职业素质
3.班主任了解班级和学生的方法 4.学生的双重角色与对班级管理的适应 5.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自理作用
(一)管理者的角色 (二)教育者的角色 (三)服务者的角色 (四)朋友的角色 (五)协调者的角色 (六)研究者的角色
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
班主任是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 班主任是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 教育的重要力量
(二)观察法 1.察言观色
2.辨声析音 3. 洞悉举止行为
(三) 问卷调查法
(四) 陶冶教育法
(五)奖惩激励 法
1.表扬、奖励 2. 批评、惩罚
(六) 心理疏导法
(一)学生是独立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一)
学生主动适应 班级管理
(二)
学生被动适应 班级管理
(三)促进学生
(2)发展
三、班级管理的任务
(一)建设良好的班集体 (二)组织好教师集体和家长集体 (三)落实学校管理目标,制订班级工作计划 (四)做好班级常规管理四、班级管理的内容
四、班级管理的内容
班级组织管理 班级制度管理 班级教学管理 班级活动管理
一、班级组织管理:
1.班级组织的设计 依据因素: 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发展对青少年
第一节 班级概述
班级的内涵 班级的基本特征 班级制度的历史沿革
一、班级的内涵:
埃拉斯莫斯
班级即学校教育组织里的年级和班的总称。
从内涵角度定义:班级是一个有一定人数规模 的学生集体,是学校行政根据一定的任务、按 照一定的规章制度组织起来的有目标、有计划
的执行管理、教育职能的正式小群体。
二、班级的基本特征:
它的出现和发展符合社会的需要, 优 对于普及教育、提高教育效率、大面 点 积培养人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
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传统方式
缺 具有局限性,强调标准、同步、整 点 齐划一,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
和因材施教,也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和 内在潜力的充分发展
第二节 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概念 班级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班级管理的任务 班级管理的内容
④变化期(20世纪以后) 一方面被弱化,另一方面又不 Nhomakorabea走向法制化
(二)我国班级制度的发展历程
班级教学最早的雏形: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 立的“京师同文馆”—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
《奏定学堂章程》各学堂按学生程度深浅分年级 并编班上课
民国时期:将清末各种学堂一律改为学校—学级 担任制
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分析
的要求,具体表现为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
②班级群体现有的发展水平
2.衡量一个班集体组织水平高低的标准:
①群体目标导向的亲社会性与成员对目标的内化程度。 ②健康舆论对集体的整合性与对成员的参照水平。 ③人际关系的民主平等性与成员的归属感水平。 ④共同活动的动机、目的、价值的中介性与成员对活 动的积极性水平。 ⑤管理与自我管理机构的完善性与成员的自主、自觉 性水平,是班级形成教育主体、教育力量的保证。 ⑥班级成员的个性与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