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汽车侧围设计校核规范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设计-
汽车侧围设计校核规范模板
汽车侧围设计校核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定义了汽车侧围设计校核工作的内容及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公司轿车、SUV等新车型开发的侧围设计校核工作。
2 对于产品设计的一般校核要求
(1)符合整车造型特征要求。
(2)外表面符合CAS面要求。
(3)结构设计合理,满足:碰撞、NVH、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4)所有设计满足: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及维修工艺性的要求。
(5)选材应满足:冲压、焊接、碰撞、经济、轻量化的要求。
(6)所有设计符合3D数据和2D图纸的设计要求。
(7)基准设定合理,并符合:设计、制造、检测三基准统一的原则。
(8)防错校核,对称件尽可能沿用,如不能沿用必须有明显的放错措施。
(9)强化减重意识,冗余边全部去除,设计减重孔。
(10)零件数模设计本身的强度、刚度问题。是否需要布置加强筋、加强翻边等;零件结构是否合理,避免应力集中。
(11)总成内各零件之间不得有干涉。
1)除需焊接面外,其余面之间的间隙需大于2mm,见图1。
图1 图2
2)两零件焊接面之间的圆角半径定义关系要求:R1≤15mm,R2=R1+2mm; 15<
R1≤30mm,R2=R1+3mm;R1>30mm,R2=R1+5mm;见图2。
3)接头边缘与倒角间距校核,要求2mm,见图3。
图3
3 对于冲压件的设计校核要求
(1)在产品结构设计时,应注意与冲压方向的一致性。
(2)在产品结构设计时,应注意凸模与板料接触时,受力的均衡性。
(3)在产品结构设计时,应注意板料受力与流动的均匀性。
(4)一般情况下各要素不允许与冲压方向存在负角。
(5)对压弯、翻边件要给以适当的弯曲半径R≥2t(图4)、直边高度h≥R+2t(图5)和工艺缺口(图6)。
图4
图5 图7
图6
(6)弯由边冲孔时,孔边到弯曲半径R中心的距离L不得过小,以免弯曲成型后会使孔变形,其值L≥2t,如图7所示。
(7)对于拉延成形件,在不影响产品造型、产品结构和使用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拉延深度,尽量加大拔模斜度和冲压圆角。
(8)对起伏成形件或局部凸台、凹坑处应尽量减小冲压深度,尽量加大拔模斜度和冲压圆角。
(9)对选用高强钢板的冲压件,应尽量简化结构设计并给以较大的冲压圆角,同时考虑必要的防止回弹的措施。
(10)对于各门口、窗口内板间的外廓的切边线一定要比外板件的切边线缩进1.0 mm。
(11)对于冲孔件应尽量加大孔边到零件边缘的距离。
(12)选材时应兼顾产品需要,冲压工艺性、焊接工艺性需要,以及经济性和轻量化的需要。
(13)考虑修边可行性,倒角处修边定义垂直倒角的修边线为宜,保证修边质量、刃口强度,见图7。
图7
(14)防止侧面(梯形)弯曲时间生裂纹或畸形,应设计预留切槽,或将根部改为阶梯形,槽宽K≥t+R+K/2,如下图所示:
图8
4对于焊接总成的设计校核要求:
(1)各定位孔所在面,尽可能设计成与整车坐标系相平行的平面。
(2)尽可能选择一面二销的定位方法。
(3)尽可能加大主、辅定位孔的距离,应大于工件尺寸的三分之二。
(4)当选用圆孔与长圆孔定位组合时,长圆孔的长轴延长线在法线方向的投影应通过圆孔的圆心坐标;
常用定位尺寸参考图4选取。
图4
(5)对关、重要安装孔,一定采取以安装孔直接定位的方法。
(6)对关、重要安装面,一定采取以安装面直接定位夹紧的方法。
(7)坚定不移地坚持:以整车坐标系和各焊接工序间定位基准统一的定位原则。
(8)方便预装、方便定位和夹紧。
(9)方便焊接保证焊钳的可进入性。
(10)必要时要开设焊接工艺孔。
(11)要有足够的翻边和搭接边宽度,一般焊接边宽度12mm;主焊焊接边15mm。
(12)焊接层数一般情况下不超过三层,必要时可开设让位孔或让位缺口以利采取交错的焊接方法。
(13)合理分布焊点,关键处可采用交错的双排焊点,焊点间距要求见表1,最小不得小于30mm。
表1
(14)尽可能少用CO2保护焊、结构胶。
(15)凸焊螺母/螺栓要有足够的焊接空间,注意不同螺母/螺栓对应的的孔在大小,如表2所示。
表2
(16)螺柱焊空间校核
螺柱焊焊接平面必须大于枪头最小尺寸Φ25mm;必须留有焊枪操作空间,最小工作空间为240*50*150。
图9
(17)凸焊电极空间校核
凸焊螺母电极空间需要大于Φ32,安全带固定螺母Q378A凸焊空间需要大于Φ38;凸焊螺栓电极空间需要大于Φ25mm。
图10
(18)预装搭扣布置区域A(上、下)、B(上)、C(上)柱,门槛、轮罩,搭扣尺寸如图11所示。
图11
(19)装配运动校核,Y向装配运动查看有无干涉,是否能将工件安放到位;侧围总成与下部总成主拼运动校核无干涉。
5 对涂胶设计的要求
(1)车身沥液孔的数量和大小是否足够,位置是否在所在区域钣金的最低位置。
(2)车身排气孔数量和大小是否足够,位置是否在的最上端。
(3)车身空腔结构中防电磁屏蔽孔的位置、大小、数量及节距是否合理,能否有效防止电磁屏蔽问题,以确保空腔内部电泳涂膜的厚度达到设计要求,参见表4要求。
电泳开孔类别及其要求
板件开孔间隔开孔大小备注
外板200~250mm φ20mm
白车身开电泳孔要跟
据具体膜厚的要求、钣
金的间隙、钣金搭接的
情况及电泳泳透率等
综合考虑。
内板200mm以内
φ30mm/20x40长圆孔
mm
加强板100~200mm φ10~20mm
B柱加强板100~150mm φ10~20mm
多层加强100mm以内φ10~20mm
表3
(4)钣金搭接处不应有孔,搭接间隙不应过大(特别是曲面),一般外板搭接间隙小于0.8mm,内板间隙小于2mm。
(5)尽量采用有利于积水顺流下去的设计结构, 避免搭接缺口迎水,见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