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作文审题突破训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作文审题突破训练

学习目标:学会作文的审题方法,做到精准审题。

学习重点:学会命题作文审题的各种技巧,做到精准审题。

学习过程:

一.命题作文类型(从结构方面)

1.独字类命题

《风》、《迷》、《随》、《难》

2.独词类命题

《尺度》《忽略》《风度》《魅力》《低调》《底气》

3.短语类命题

《面对伤疤》《遇见美丽》《读我》《牵动心灵的声音》《我和你》

4.句子类命题

《为他撑起一把伞》《这世界需要你》《我们一起走过》《又见花儿烂漫》《其实我一直都懂你》《花开不只在春天》

二.总结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一)独字(词)类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首先,要辨明题目的词性。

独字(词)题的词性,以名词和动词居多,形容词、代词和副词也有。词性不同,题目的性质也就不同。“忙”(2004年上海卷)是形容词,“脸”(2005年江西卷)是名词,而“读”(2006年安徽卷)是动词。辨明词性是我们对独字型话题审题的前提。只有辨明了词性,我们才能进一步认清话题的内涵。而话题内涵既有字面的含义,又多有比喻、象征意味。如常见的“门” “路”等等都是如此。如“杂”既可以指事物的杂乱,也可以指情感的复杂多变,还可以指形势矛盾的繁杂。明确了话题的内涵,我们才能写出既切合题意,又有独特之处的文章。还可以借助设问来明确对独字的理解。

具体分析如下:

1、如果是名词,我们要明确知道这个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即“是什么?”(本质含义)“有哪些类”(外延)。如:“风”

2、题目是动词的,我们就要注意这个动词所表示的这个动作行为的本身的意思,然后给这个动词添加枝干,使它的动作性更加明确。

如“畏”这个题目,我们可以侧重一个方面,则较容易深入展开,便于集中论述或表现一个主旨。一般来说,动词或动词性短语从“怎么办”“为什么”的角度来切入更好些。

一是外显的——“畏”什么、为什么要“畏”?我们不“畏”什么、为什么要不“畏”?这种思辩性一定要考虑清楚:

对缺点、困难、挫折等我们不“畏”,畏缩退避只会成为“懦夫”,遭来唾弃,没有出息;

对自然、生命、规律等我们要“畏”,逆流而上只会成为“一介莽夫”,遭到惩罚。

“畏”就是畏惧,就是退缩,就是裹足不前;

不“畏”就是勇,就是迎着艰难上,就是当仁不让。

一味地“畏”就是一种怯懦,畏首畏尾,终将错失良机;

毫不“畏”惧也是一种鲁莽,头脑简单,终将带来遗憾。

“畏”,有时是一种策略,一种机智,一种胸怀;

不“畏”有时是一种气概,一种胆识,一种尊严。

二是内隐的——“畏”背后的深层动因是什么?不“畏”背后的深层动因是什么?对同样一件事,不同的动因会使人作出不同的抉择。如:

面对人格遭受侮辱,韩信为了“将以有为”而选择了“畏”——受跨下之辱;孙天帅为了“维护人格、国格和尊严”而选择了不“畏”——坚决不下跪;蔺相如为了“国家之急”而“畏”廉颇,甚至绕道避而不见——这是胸怀!为此,对“畏”与不“畏”的抉择和评价,我们要因时、因地、因势、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我们的思辨才能全面、客观、深入、辩证,从而在“立意深刻”的高原上去展示自己夺目的才情、才思和才华。

3、题目是形容词或副词的,要了解这个词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性质、状态。如2004年上海卷“忙”,这个词语应该是表示人处在一种没有空闲的状态中。这个状态可以是形容一个人或一个集体的状态,可以是忙得有收获,也可以是忙得无结果,是一种忙乱。可以思考为:为什么那么忙?忙有什么好处?我愿不愿意忙?真的那么忙吗?怎样才能不忙?谁在忙,谁不忙?忙带来了什么?忙是兴旺的表现,计划好了就不再忙,忙中不要出错,忙而不乱、举重若轻,忙而有序、从容淡定。

其次,添加语素,将独字组合成词语、句子,扩展题目内容。独字类题往往不直接表示观点,其意义的外延大,所以埋伏着写空写虚的危险。因此,我们要对题目展开联想,将独字题扩展成短语或句子,进行有效的限制,宽题窄做。这有利于思路的打开,有助于鲜明主题的确立。扩展题目,我们可以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的方法。如“锁”,最容易让我们想到“心锁”,即自我封闭、自我禁锢。还可以大到闭关锁国、改革开放等。而“锁”常与“钥匙”联系在一起,所以又可想到在生活中,要打开“锁”,就必须有适配的钥匙。在审题时要多方思考,多向思维,多角度联想,不可拘泥于浅层表面,而要深入挖掘,写出深度。

再次,以材料为依托:

有时标题类作文前面没有提示语,这时候需要联系生活实际来弄懂该词的确切含义,即内涵。

如果标题类作文前面有材料或导语,一定要引起重视,这就是你审题立意的关键,它们或交代概念的内涵,或点明文章的中心观点。

作为考生要始终坚信,命题人在题目前面给你加了一段材料或者导语,他一定有他出题的目的,或点明概念内涵,或提示中心观点,至少也会告诉你写作范围!

【同类题训练】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堵”是生活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词语,它可以指勇敢决绝的行动,可以指及时补救的措施……还可以形容交通不畅,心情不悦……

请以“堵”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二)短语类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所谓短语类作文,是指文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这也是近年比较热门的命题形式,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人之常情”、“举手投足之间”等。

1、明辨结构特点

(1)、偏正结构

在偏正短语的题目中,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我心中的歌”,题眼是“心中”,心中之歌珍藏在主人的心里,构成了主人生命的旋律,所以写出来的一定是一段埋藏在心底的具有感人情怀的事情。例题《心灵的选择》《生存的智慧》,文章重心应是什么?偏正结构“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即中心语是写作的内容,定语或状语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题一应体现是“心灵的”。应体现通过心理活动的描写来体现你是如何去选择的。——题二应内容在智慧的基础上,只能限定于写生存方面的。即在生存这方面你如何展现你的智慧。(2)、动宾结构

在动宾短语的题目中,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而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看家乡”,题眼就是“看”,“看”是视觉的感受,题目规定了是从视觉写家乡,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眼中所见的家乡的独特的风土人情,或家乡的变迁。文章中当然能写思索,但一定要是由“看”而引发的思索。

【例1】2008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审题指导】

《触摸都巿》《感受乡村》,文章重心应是什么?动宾结构“题眼”往往是谓语,即宾语是文章论述的对象范围,但动词是文章的重心。——“都市”“乡村”是中心词吗?不是,它们只是地域概念,只是你论述的对象。而“触摸”“感受”才是中心词,你需要在文中体现这个动作的过程。究竟你(主语可以再定)是怎样触摸都市的,触摸到了都市的什么?你(主语可以再定)是怎样感受乡村的,感受到了它的什么?我们可以触摸都市的现代文明:高大林立的楼群、宽阔的街道、先进的医疗条件和娱乐设施等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当然,我们也可以感受乡村的宁静:淳朴的乡俗、新鲜的空气和泥土的气息等都让我们流连忘返。

【例2】2007年江苏高考题《怀想天空》—动宾结构(含寓意型)

【审题指导】“怀想天空”,文章重心应是什么?——“天空”就是写作的范围,需要明确“天空”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它的比喻义、引申义。如“自然的天空”、“人生的天空”、“社会的天空”、“历史的天空”……——“怀想”即“追忆畅想”,这是支配“天空”的方式,一“怀”一“想”,又增添了一重修饰,——审题时不可偏废,立意时有所兼顾,行文时既要突出你的追忆畅想的过程,也要突出你想到了什么。

【例3】湖南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踮起脚尖”。

这个题目写起来并不难。踮:动词。即提起脚跟,用脚尖着地。踮起脚尖,即是一个引体向上提升的动作。大凡踮起脚尖,都是有目的性的动作,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