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回顾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3、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的主要原因是(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根系向着有水的一面伸展的原因是(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 )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7、(仙人掌)生活在干旱的沙漠、(香蕉)生活在温度较高的地方、(云杉)生活在寒冷的地方、(苔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莲)生活在池塘中、(海带)生活在海水中。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4、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人们利用这个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
5、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
对新的改进方案,需要再次用(实验)来验证其可行性,多试几次,我们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2024更新整篇版
2024更新整篇版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准备单元《水滑梯的秘密》知识点:1.实验误差实验中,相同条件下,每次的测量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别,这是小车与地面的轻微撞击、地面摩擦等难以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属于实验误差。
2.在处理数据时,我们可以用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但是,如果相同条件下,某次测量结果与其他多次测量结果相差较大,则应剔除该次测量结果,重新测量。
3.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
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知识点:1.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
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植物的细胞结构2.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科学家发现,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动物的细胞结构3.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4.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氧化碳在面团中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
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5.使食物发霉的是霉菌。
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营养菌丝深入食物内部吸收养料,就像植物的根;气生菌丝向空中伸展,顶端可生出球形的孢子囊,里面的孢子成熟后扩散到别处繁殖成新的霉菌。
6.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7.真空包装、放干燥剂、低温保存、太阳暴晒、高温消毒等,都是防霉的有效方法。
8.微生物通常是用肉眼难以直接看到或看不清楚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真菌、细菌、病毒等,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9.上呼吸道感染可能由细菌引起,也可能由病毒引起。
医学上所说的感冒通常特指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
10.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措施。
11.显微镜结构示意图:第二单元《循环的水》知识点:1.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飘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大象版六年级上下册科学总复习资料
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植物角里的科学1、生物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
小麦的生长发育不仅受到(阳光)、(温度)、(水)(肥料)(空气)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2、对于科学问题的猜想,我们可以运用(分析)、(观察)、(实地考察)、(采访)等方法,排除明显不合理的,选出可能成立的,进一步研究。
3、(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制定实验方案时,根据(研究内容),找出实验所涉及的因素。
4、植物是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 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5、(阳光)、(水)、等是植物生长最基本的需求。
在阳光、水等的刺激下,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6、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存所共同依赖的条件。
竹、松、柏、云杉等能够在白雪皑皑、冰天雪地的环境中正常生活,而西红柿、黄瓜、香蕉、菠萝等,在10℃以下就会被冻伤。
仙人掌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里生长,而菱离开水面就会枯死,这些植物的不同喜好,是它们世代代适应某种环境的结果。
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植物的喜好,对农业、林业的发展以及花卉的种植,都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7、引起植物倾斜生长的原因是光源方向、水份供应方向和距离。
第二单元:让生活充满阳光1、本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人类最早记录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2、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3、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大象版六上科学知识点明细彩色版2023.9
准备单元《水滑梯的秘密》1.实验误差实验中,相同条件下,每次的测量结果也会有一定的差别,这是小车与地面的轻微撞击、地面摩擦等难以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属于实验误差。
2.在处理数据时,我们可以用多次实验(至少3次)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如果相同条件下,某次测量结果与其他多次测量结果相差较大,则应剔除该次测量结果,重新测量。
3.使用统计图可以让结果更直观。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3.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
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4、为减少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时与地面的撞击,可用美工刀削去线槽与地面接触处两边的边缘,栽将其弯成圆弧形状。
5、控制变量法实验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
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植物的细胞结构2.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科学家发现,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动物的细胞结构通过图片可以看出:动物细胞比植物细胞少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能够调节镜筒内光线的有:遮光器、反光镜。
3.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4.动物、植物和人都是生物。
生物包括:动物(人)、植物、微生物。
5.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的步骤:①滴清水、②撕表皮、③浸润标本④观察记录。
6.使用显微镜顺序:①先取出再安装,②转低倍再对光,③放标本④下降(后上升),⑤用低倍再高倍、转动物镜防碰撞,⑥观察记录再归箱。
7.低倍物镜观察整体,高倍物镜观察细节。
8.显微镜看到的是倒立的像。
比如:b看成q。
9.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氧化碳在面团中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
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汉朝时期人们就知道用酵母发面,殷商时期人们就知道用酵母酿酒。
10.酵母菌是能发酵糖类的单细胞真菌。
呈卵圆形、圆柱形。
会随着菌龄与环境不断变化。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的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
2、人类是从猿演变而来的。
我国有女娲造人的传说。
3、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现在存活着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东南亚的猩猩以及我国南方的长臂猿四种类人猿,它们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耳廓和四肢,脸部与手都无毛·····5、科学家通过观察分析人类祖先的骨骼化石以及遗留痕迹,推测出猿人的生活方式。
6、早期猿人发现,闪电有时会把灌木丛点燃,于是他们开始摸索并逐渐学会用火烤熟食物。
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发现了用火的痕迹·····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人工取火。
7、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演变成人的?(科学家在欧洲、非洲和亚洲都进行了大量的对人类和前人类化石的研究。
一系列研究充分证实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因为每发现一个更为古老的化石,其解剖结构就更进一步接近猿。
)8、人类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距今大约1500万年前,非洲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很多古猿。
后来,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森林随之减少,其中一些古猿被迫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并用手使用石块、树枝等天然工具获取食物和防御敌人。
)9、在北京西南郊的周口店镇,有一座龙骨山。
因为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著名的“北京人”就生活在这个地方,所以,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193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开始负责周口店龙骨山的发掘工作。
1936年10月底,贾兰坡领着工人们发掘到了一块猿人的下颌骨。
11月15日,是个雪后的星期日,上午9时30分,才发掘半小时,就发现了一具“北京人”的头盖骨。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
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2、我们的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还需要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把搜集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3、科学研究的方法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调查).4、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现在存活着的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东南亚的(猩猩)以及我国南方的(长臂猿),都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耳廓和四肢),(脸部与手)都(无毛)。
5、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6、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发现了用火的遗迹。
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人工取火)。
7、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紧张步骤)。
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不肯定)总是精确,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研究.8、在北京西南郊的(周口店镇),有一座(龙骨山)。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著名的“北京人”就生活在这里,所以,(龙骨山)被1誊为“考察人类历史最崇高的朝圣地之一”。
193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XXX)开始负责这里的发掘工作,而且创造了(“连中三元”)的奇观。
(“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退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9、黑种人主要集中在(非洲),那里的气候条件是(靠近赤道,干燥炎热)。
黄种人主要居住(亚洲)里的气候条件是(光照适中,气候温暖)。
白种人主要居住在(欧洲),那里的气候条件是(光照较少,天气寒冷)。
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黄)种人,和亚洲的黄种人居住在地球相同的(纬度)上。
10、美洲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是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1、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和(非洲猿类)干系最近。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知识点复习总结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准备单元《投实心球的诀窍》知识点:1.一份完整的探究报告一般包含研究背景(问题与假设)、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研究结论等几个部分。
2.在保持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水平投出去,实心球会很快落地,投出的距离就很近;如果竖直向上投,实心球会落在原地地,所以角度太小或者太大都投不远。
投实心球时,抛出点与落地点有一定的高度差,一般以以40°~42°的角度投球投得最远。
第一单元《生物的家园》知识点:1.动物长期生活在某个环境里,是因为这个环境符合动物的生活习性,为它们提供了存、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充足的食物、阳光、空气、水和适宜的温度等条件,这样的生活环境被称为动物的栖息地。
2.丹顶鹤常栖息于沼泽、湖泊、海滩等环境,那里的鱼、虾、水生昆虫和水生植物繁多,为丹顶鹤提供了必要的食物。
而大熊猫爱吃箭竹,所以喜欢栖息在茂密的竹林里。
3.金丝猴的栖息地以四川、贵州、云南等地的原始森林最为合适。
这些地方气候温润,远离人群,丛林茂盛,野果、嫩芽、苔藓植物繁多,不仅能满足金丝猴的生存条件,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白天鹅过冬提供了食物、水、适宜的温度等必要的生存条件。
5.气候变暖可能影响动物的取食行为,并对动物的体形产生影响。
,被污染的水注入湖泊,,水藻疯长,使得鱼类等水生动物因缺氧而数量减少甚至全部死亡。
7. 当环境条件如气候、食物、空气和水源等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相应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当动物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时,将会死亡甚至灭绝。
不同的环境里生活着不同的植物。
栖息地为植物提供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等基本生存条件。
不同的植物通常喜欢生长在温度不同的环境里。
一般来说,阔叶植物喜阳,针叶植物喜阴。
海拔高度每升高1千米,气温会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一般会比山下低。
植物的生长,,所以才有了让诗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奇妙现象。
11.地球是人类和其他动植物共同的家园,动植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科学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门学科,学好科学也是每个孩子必须要做到的。
在六年级,科学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对于孩子们来说需要更加用心和认真。
在这个阶段,复习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希望能对孩子们有所帮助。
一、科学与生活科学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学习到很多科学知识,例如:饮食、健康、环保等等。
生活中一些问题,也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来解决。
因此孩子们需要注意观察和思考,关注身边的事物,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是六年级科学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状态、溶解、沉淀、气体的体积和压强等等知识。
除此之外,孩子们还需要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学习,例如:物质的分离、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等等。
三、生物和生态环境生物和生态环境是大象版六年级科学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在这里我们需要学习动植物的分类、生长发育、呼吸、运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等等内容。
孩子们需要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来掌握这些知识。
四、能量与能量转化能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在这一部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物体的功和功率、热量和热量传递、电能和电路等等知识。
孩子们需要通过实验来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五、地球与太阳系地球与太阳系也是大象版六年级科学的一部分内容。
在这里我们需要学习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形态和位置等等知识。
孩子们还需要了解太阳系中其他星球的特征、运动轨迹以及我们与太阳系的关系。
通过大象版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孩子们能够更好的了解积累新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在考试时,孩子们也能够更轻松应对,取得更好的成绩。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1、(阳光、水、空气)等是植物生长共同依赖的条件。
2、(实验)是验证猜想的有效方法之一。
3、植物的(茎、叶、花)等具有 (向光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的(根)具有(向水性),这有利于吸收足够的水分,根还具有(向地性)利于(固定)植物。
4、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都做了完整的记载。
5、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6、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7、(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它的作用有:(聚光、放大、成像)。
(照相机、显微镜)的镜头中都有凸透镜。
8、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9、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比如:红花只(反射)红色的光,而其他光则被(吸收)了。
7、(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
各种颜色的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彩色电视机正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10、1870年,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
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
光导纤维广泛应用于通讯、医疗等行业。
11、(编钟)是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古琴)入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
(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乐器。
12、我国古典《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飞船携带的一张镀金唱片上,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外太空。
13、常见的管弦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如小提琴;(管乐器),如小号;(打击乐器),如木琴。
14、(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有规则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声。
大象出版社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
大象出版社六年级科学复习资料科学复习资料(精减版)一、太阳系1、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都是自西向东。
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
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化。
2、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约24小时。
自转时,对着太阳的一面会被太阳照亮,就是白天,称为昼;背着太阳的一面就外于黑夜,称为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不停地交替出现。
3、地球从外到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
大多数地震是由地幔的活动造成的。
4、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听不到说话的声音。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约38万千米;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5、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不停地自转,并绕地球公转。
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公转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
6、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叫做月相。
月相是由于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的,月相的变化周期是农历的一个月。
7、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1年走过的距离。
1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它是个长度单位。
二、地球知识1、南极点、北极点附近的全年,只有“一天一夜”。
“白天”就是整个夏季,温暖、明亮;“夜晚”就是整个冬季,寒冷、黑暗。
2、南极是一个大陆:南极洲;北极是一个大洋:北冰洋。
3、矿产资源是地壳在长期发展与演变过程中的产物,一般分为:能源矿产、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等。
4、能源矿产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8种。
5、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测量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6、绿色社区调建设包括: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设施、节能设施、新能源设施,完善的管理体制、居民良好生活习惯等。
三、电和磁1、磁铁都有两个磁极:南极(S极)和北极(N极);磁极不可以改变。
2、磁铁能指南北;磁铁能吸铁制品;磁铁两极磁力强,中间磁力弱;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改变电磁铁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池数量,或改变线圈的缠绕匝数,电磁铁的磁力大小都会改变;改变导线两端连接的电池的正、负极,或改变线圈的缠绕方向,电磁铁的磁极都会改变。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
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1、为什么子女有的地方长得像爸爸?有的地方长得像妈妈?有的地方既不像爸爸又不像妈妈?答:因为生物既有遗传又有变异。
长得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遗传,长得不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变异。
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设置(1)个变量。
3、小麦的生长不仅受到(阳光、水、空气、温度、肥料)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至少说四种。
答: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
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
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
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
5、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6、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液面加一层(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7、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8、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做了完整的记载。
9、物体之所以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10、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11、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12、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光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这个发明在(医疗)、(通讯)等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3、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焦到一个点上。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
大象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回顾答:因为生物既有遗传又有变异。
长得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遗传,长得不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变异。
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设置(1)个变量。
3、小麦的生长不仅受到(阳光、水、空气、温度、肥料)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至少说四种。
答: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
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
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
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
5、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6、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液面加一层(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7、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根的发展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泥土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退化)的结果。
8、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收回后沿(直线)传播。
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有名思想家(XXX)。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做了完整的记载。
9、物体之所以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10、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11、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12、英国物理学家(XXX)发觉,光能沿着曲折的水流传播,人们根据这一发觉发清楚明了(光导纤维),这个发明在(医疗)、(通讯)等行业发挥着宏大的作用。
13、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焦到一个点上。
人们用它的这一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准备单元水滑梯的秘密1、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
物体的下滑点高度(越高),在地面滑行的距离(越远)。
2、使用(统计图)可以让结果更直观。
3、我们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求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让数据更可靠。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植物、动物和人都是(生物)。
2、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3、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很多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
4、(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
5、(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二氧化碳)在面团中形成气泡,从而使面团中产生很多蜂窝状的(小孔)。
这就是酵母菌发面的原理。
6、(真菌界)是真核生物中与植物界、动物界等相并列的一大生物类群,包括(酵母菌)、(霉菌)之类的微生物。
7、真菌不能像植物那样自己制造养分,必须像动物那样从其他生物或环境中吸收(有机养分)。
8、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9、(蘑菇)和(木耳)都是大型、高等的多细胞真菌,是肉眼可见的“微生物”。
10、使食物发霉的是另一类真菌——(霉菌)。
霉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
11、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12、霉菌不仅能使食品、物品发霉变质,还能在食品中产生毒素,即霉菌毒素。
发霉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极大,不仅能使人慢性中毒,甚至有致畸作用。
第二单元循环的水1.地球上的水在太阳光照射下,不断从水面陆地和植物表面蒸发,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冷就会凝结成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们聚集在一起,漂浮在空气中就形成了雾。
2.云其实就是高空中不接触地面的雾。
和雾的成因一样,也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
科学知识点大象版六年级
科学知识点大象版六年级大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它们生活在非洲大陆。
下面是关于大象的一些科学知识点。
一、外貌特征大象的身体非常大,体重可以达到几吨。
它们有一个非常长的鼻子,叫做象鼻。
象鼻可以弯曲和伸直,非常灵活。
大象还有一对长长的象牙,牙齿非常坚硬,可以用来防御和挖掘食物。
二、食物和饮水大象是草食性动物,主要以植物为食。
它们可以吃掉很多不同种类的植物,包括树叶、树皮、树枝和草。
大象每天需要摄入很多食物来维持身体的能量消耗。
大象也需要饮水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它们可以通过长长的象鼻吸水,然后将水喷洒到嘴巴里喝。
三、社会结构大象是群居动物,它们生活在一个由几十只甚至上百只成员组成的家族中。
每个家族由一只领头大象领导,其他成员按照等级排列。
大象非常重视家族的联系,它们会互相照顾和保护。
四、行为习性大象是非常智慧的动物,它们可以学习和记忆很多知识。
它们也可以使用象鼻来吸水、觅食、交流和触摸物体。
大象非常善于使用象鼻来解决各种问题。
大象的运动能力也很出色,它们可以迅速奔跑和游泳。
大象的听力和嗅觉非常敏锐,可以帮助它们辨别周围环境和寻找食物。
五、保护和威胁由于大象的象牙非常珍贵,因此长期以来它们都面临偷猎和非法捕杀的威胁。
大量的大象为了满足人们对象牙制品的需求而遭到残害。
此外,栖息地的破坏和气候变化也对大象的生存造成了威胁。
为了保护大象,各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和打击非法贸易行为。
同时也需要教育公众关于大象保护的重要性,呼吁人们不要购买象牙制品。
六、与人类的关系大象在一些国家被视为神圣的动物,与人类有着深厚的情感联系。
一些国家将大象视为国家的象征,象鼻被用作象征性的标志。
此外,大象还被训练用于旅游和娱乐行业。
然而,这种利用方式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因为它可能会对大象的福利造成负面影响。
总结:大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动物,拥有独特的外貌特征和生活习性。
保护大象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应该加强意识,保护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稳定。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2、我们的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还需要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把搜集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3、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4、科学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5、在距今大约30万一一5万年以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度到人工取火.6、龙骨山被誉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7、1936年10月考古学家贾兰坡在周口店龙骨山发现了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
8 “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9、美州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为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0、人类皮肤颜色的多样性,是由于环境变化时自然选择所造成的,如非洲光照强烈,主要生活着黑种人,欧洲光照较弱,主要生活着白种人。
11、生物进化学认为,一切生物包括人在内,都是从单细胞生物长期发展来的。
12、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认为现代生物有共同的祖先一一深林古猿。
13、达尔文写出了关于生物论的科学巨着《物种起源14、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使古代人类发展成了现代的人类。
15、2004年6月5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北京举办了全国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并首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绿色社区标志。
16、绿色社区是指具备了符合环保要求的设施,建立了较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和公众参与机制的文明社区。
17、绿色社区建设,包括硬件建设(指绿色建筑、社区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节水、节能和新能源设施)和软件建设上旨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居民的良好生活习惯等)。
18、只有调查之后才有发言权。
19、调查是一项很复杂、细致的工作,小组内要做好分工20、调杳活动有:访谈、问卷调杳、实地考察、杳阅资料等。
21、调杳研究时所采取的步骤有:诜择调杳内容、明确调杳的目的和方法。
制定调查计划、展开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和整理数据、得出结论写出报告,展示调查研究的成果。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大象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人类祖先的足迹1、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
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2、我们的猜想与事实是否相符,还需要大量的(事实)与(证据)来证实,把搜集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3、科学研究的方法有(查阅资料)、(参观)、(采访)、(调查).4、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现在存活着的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东南亚的(猩猩)以及我国南方的(长臂猿),都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耳廓和四肢),(脸部与手)都(无毛)。
5、我国有(女娲造人)的古老传说。
6、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发现了用火的遗迹。
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人工取火)。
7、把搜集到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分类)与(整理),这也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重要步骤)。
科学家的研究结论(不一定)总是正确,但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学习.8、在北京西南郊的(周口店镇),有一座(龙骨山)。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著名的“北京人”就生活在这里,所以,(龙骨山)被誊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193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开始负责这里的发掘工作,并且创造了(“连中三元”)的奇迹。
(“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9、黑种人主要集中在(非洲),那里的气候条件是(靠近赤道,干燥炎热)。
黄种人主要居住(亚洲)里的气候条件是(光照适中,气候温暖)。
白种人主要居住在(欧洲),那里的气候条件是(光照较少,天气寒冷)。
美洲的(印第安)人也是(黄)种人,和亚洲的黄种人居住在地球相同的(纬度)上。
10、美洲大陆最早的古人类文化遗物,是距今大约(1万)年的(尖状器)。
11、科学家研究表明,人类和(非洲猿类)关系最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回顾1、为什么子女有的地方长得像爸爸?有的地方长得像妈妈?有的地方既不像爸爸又不像妈妈?答:因为生物既有遗传又有变异。
长得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遗传,长得不像父母的地方是因为变异。
2、对比实验每次只能设置(1)个变量。
3、小麦的生长不仅受到(阳光、水、空气、温度、肥料)等非生物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麦蚜、蝗虫、鼠)等生物因素的影响。
4、窗台边的花草悄悄地把头探向窗外,对此我们可以做出哪些科学方面的猜想?至少说四种。
答:⑴可能是窗外有阳光。
⑵可能是土壤中的肥料分布不均。
⑶可能浇水的时候偏在了一侧。
⑷可能是相吸收更多的露水。
5、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并由(茎)输送到(叶片),一部分水后来又由(叶片)蒸发到空气中。
6、在做植物根吸水实验时,要在液面加一层(植物油),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7、植物的茎、叶具有(向光生长的特性),这样有利于接收充足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植物根的生长具有(向水性),有利于吸收到足够的水分;植物的根还具有(向地生长的特性),这种特性既有利于(植株的固定),又有利于(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这些都是植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8、本身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从光源发出后沿(直线)传播。
人类最早记载光的直线传播的,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墨翟)。
他在(《墨经》)中对(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做了完整的记载。
9、物体之所以会有影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的成因是(光沿直线传播)。
10、光照射到一些物体的表面上,光的路线会被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不同的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也不同)。
11、人们除了利用(平面镜)来改变和控制光的传播方向外,还发明了(光导纤维)、(放大镜)等来控制光的路线。
12、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发现,光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人们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光导纤维),这个发明在(医疗)、(通讯)等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3、放大镜又称(凸透镜),平行的光线透过它时,将会发生偏折,聚焦到一个点上。
人们用它的这一属性,发明了(照相机)、(显微镜)等。
有时(装满水的圆形瓶子)也能产生与放大镜类似的作用。
14、普通的白色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
不同的物体会对不同的色光产生吸收和反射作用。
比如,红色的花朵只能反射红色的光,蓝色的布料只能反射蓝色的光。
总之,我们看到它呈哪种颜色,就说明它反射哪种色光,而其他色光都被它(吸收)了。
15、若用三棱镜做分解太阳光实验,照在白墙上能看到(七种颜色);照在绿墙上能看到(绿色),照在蓝墙上能看到(蓝色)。
16、雨后的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彩虹为什么只有七种颜色?答:因为雨后的天空中有许多小水滴,它们可以像三棱镜一样把太阳光分解成七种色光,于是就形成了彩虹。
彩虹只有七种颜色是因为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
17、(红、绿、蓝)是最基本的三种颜色,称为光的(三原色)。
其他色光都是由这三种色光组成的。
(彩电)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
18、有一种安装在屋顶的能自动调节房间采光的传导器,它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安装在楼顶的(阳光接收器),它能全天自动跟踪(太阳);二是用来传输光的(光导纤维);三是安装在室内天花板上的(散射器)。
这种装置不但能解决高层建筑群中背阴房间的采光问题,还能应用于(日光浴)及室内(花卉栽培)等。
19、我国古曲(《流水》)被录在美国“航天者”号太空船上,向外太空可能存在的高级生物传播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明信息。
20、常见的乐器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弦)乐器,如(小提琴);(管)乐器,如(小号);(打击)乐器,如(木琴)。
并非所有的乐器都可以归入这三类乐器,如(口琴)和(手风琴)。
我们熟知的小鼓属于(打击)乐器,二胡属于(弦)乐器,笛子、唢呐属于(管)乐器,而被誉为“乐器之王”的钢琴属于(弦)乐器。
自制的音乐瓶属于(打击)乐器。
21、大量的事实都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有规律的、有准确高度的声音叫(乐音);振动无规则的、无固定音高或音高听起来不明显的声音称为(噪音)。
汽车喇叭声就是一种常见的(噪音)。
22、乐音有三个要素:(响度)、(音高)和(音色)。
我们把乐音的强弱叫做(响度),把乐音的高低叫做(音高),而不同的乐器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
23、(共鸣)使得声音变大,所以,弦乐器都有一个(共鸣箱)。
24、判断:音乐也可以用来治病。
(√)。
25、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测量声音的响度(音量)。
(0)分贝是人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
长期处在(85)分贝以上的声音之中,会对耳朵造成永久性的听力伤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
26、落叶声为(10)分贝;耳语声为(30)分贝;图书馆中(40)分贝;正常谈话(65)分贝;吸尘器工作(80)分贝;摩托车发动(95)分贝;耳机的最大音量是(100)分贝;民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20)分贝;军用喷气式飞机起飞(140)分贝。
27、笛子的音高与笛子内部的空气振动有什么关系?答:笛子内部的空气振动越快,音高越高,反之,音高就越低。
28、人能到声音需要三个条件:⑴(发出声音的物体)即(声源);⑵(传播声音的物质)即(介质);⑶(能够接收声音的听觉系统)。
29、判断:真空不能传递声音,所以宇航员在月球上只能通过无线电报话机交谈。
(√)。
30、声音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40)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1400)米,在钢铁中的速度是每秒(5000)米。
31、控制噪声的方法有三种:⑴(在声源处控制),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⑵(在传声途径上控制),如(在公路边安装隔音板);⑶(在接收处控制),如(佩带耳塞)。
32、下列控制噪声的方式属于哪种:⑴用手掌捂住耳朵(C);⑵在城市禁止鸣笛(A);⑶在公路旁种树形成“绿色屏障”(B)。
A. 在声源处控制B. 在传声途径上控制C. 在接收处控制33、人在平静时和在剧烈运动后心脏的(跳动频率)有很大不同,另外,人在紧张时心脏的(跳动频率)也会加快。
34、在人体内担负指挥和协调工作的是(神经系统),它包括(脑)、(脊髓)、(神经)。
(脊髓)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
从(脑)和(脊髓)发出许多条(神经),遍布人体全身各处。
35、被誉为人体“司令部”的是(大脑)。
36、青春期是(儿童)发育到(成人)的过渡时期,是身体(快速)生长的一个时期。
青少年一般是从(10)~(12)岁进入青春期。
37、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
(心脏)的作用类似于一个“水泵”,使(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38、课堂时精力难以集中时,可以轻轻活动(脚趾)。
进餐时尽量(少说话)。
39、你知道哪些“聪明食品”?说出八种来。
答:鱼、蛋黄、海带、瘦肉、动物内脏、蔬菜水果、豆制品、牛奶。
40、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
高血压、哮喘、溃疡、癌症等都与(精神因素)有关。
41、小明说他总觉得记不住知识,请你从行为习惯和食物方面给他些建议。
答:行为习惯方面:学习时集中精神,专心致志,难以集中时活动一下脚趾;食物方面:多吃蔬菜水果、鱼、蛋黄、豆制品、海带等“聪明食品”。
42、青春期的第二个生理变化是(第二性征)的出现。
第一性征是指与生俱来的(两性生殖器官)的差异,在(胚胎)时就已形成。
第二性征是区别男女两性差异的一些外部特征,它在(青春)期发育形成。
男孩的第二性征如(噪音变粗)和(长出胡子),女孩的第二性征如(乳房发育)和(骨盆生长)。
43、说一说哪些行为可以反映出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变化。
至少三种。
答:⑴有时自我感觉良好,有时感到害羞和困惑;⑵有时会提出存在心中很久的问题,比如“我是谁”;⑶变得爱打扮,讲究穿戴。
44、青春期要注意补充哪五类营养?它们各有哪些作用?答:⑴蛋白质,其作用是:它是生长发育的基础,身体的细胞主要由它组成。
⑵糖类和脂肪,其作用是:补充青春期所需的较多的能量。
⑶维生素,其作用是:可以预防某些疾病,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
⑷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其作用是:它们都是人体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
⑸水,其作用是:满足人体代谢需要。
45、请你为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制定一个合理的食谱。
答:⑴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蛋类、牛奶、豆制品。
⑵饭菜中要含有足够的糖类和脂肪。
⑶多吃含维生素较多的食品,如鲜枣、西红柿、绿叶蔬菜。
⑷多吃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较多的食物,如能补钙的奶类、豆类制品,能补铁的动物肝脏、蛋黄、黑木耳。
⑸每日摄入不少于2500毫升的水。
46、亚健康状态就有哪些表现?答:医学检查并无明确的疾病,但却经常头痛、头晕、心烦、四肢无力、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47、如何减轻或消除亚健康状态,成为一个完全健康的人?答:要养成科学的生活习惯,注意通过饮食、心理等方面来调养,也要注重环境的改善。
48、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它们最喜欢的土质是(壤土)。
49、在几年的科学课学习中,你最难忘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什么?有什么收获?答:我最难忘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我的收获是:对一个现象可以先进行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再通过分析、观察,排除明显不合理的,选出可能成立的,做进一步探究。
这样一步步做下去,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50、科学探究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
选择好研究主题后,要大胆地有根据地进行(猜想),并用(自己擅长的形式)表达出来,与大家(交流)。
51、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现在存活着的非洲的(黑猩猩)和(大猩猩)、东南亚的(猩猩)以及我国南方的(长臂猿),都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都有(耳廓和四肢),(脸部与手)都无毛。
52、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就发现了用火的遗迹。
在距今大约(30)万~(5)万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从用(天然火)过渡到(人工取火)。
53、人类怎样从古猿进化成人的?说说你的猜想。
答:距今大约1500万年前,非洲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很多古猿。
后来,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森林随之减少,其中一些古猿被迫从树上下来,开始直立行走,并用手使用石块、树枝等天然工具获取食物和防御敌人,慢慢进化成了人。
54、在北京西南郊的(周口店镇),有一座(龙骨山)。
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著名的“北京人”就生活在这里,所以,(龙骨山)被誊为“考察人类历史最神圣的朝圣地之一”。
1934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贾兰坡)开始负责这里的发掘工作,并且创造了(“连中三元”)的奇迹。
(“北京人”)的发现,为从猿到人的进化理论提供了极有力的证据。
55、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人类的不同肤色可能与(生存环境)的差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