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寻乌菖蒲铜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_李江东

江西寻乌菖蒲铜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_李江东
江西寻乌菖蒲铜多金属矿区地质特征_李江东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_二_

2011年4月April,2011 矿 床 地 质 M IN ERA L DEPOSIT S 第30卷 第2期 V ol.30 No.2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二) 铅锌矿资源 缅甸的铅锌矿主要分布在东部,从密支那至德林沙那约有50多处产地,其中以掸邦北部的腊戌和掸邦南部的东技一带最为集中(图1),规模也较大。铅锌矿床类型较相似,大多产于古生界,尤其是石炭系至奥陶系的灰岩中,呈似层状或层状,矿化可断续延长数千米。矿床附近从未发现侵入岩体,围岩蚀变较弱,而在含矿层下盘或上盘经常见有断续分布且厚度变化不大的流纹质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层,其产状与灰岩的基本一致。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和闪锌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黄铁矿、重晶石等。近年来许多学者认为,该类型矿床应属于产在碳酸盐岩中与火山作用有关的层控型矿床。该类型矿床常由于后期岩溶作用使其塌陷和泥化而再富集,形成新的富矿体。目前己知该类型矿床以腊戍西南约50km的Baw dw in矿床最为典型,其矿化带长4km,宽400m,在NW向断裂带侧旁,有3个富矿体,长度分别为380m、400m和550m,平均厚度分别为6m、42m和6m。在富矿体周围分布着低品位的铅矿化带,以及厚度在1m左右的重晶石脉。矿石成分以含银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为主,有少量车轮矿、斜方砷铁矿、辉砷锑矿等。矿石品位(质量分数)较高,Pb为21%,Zn为15%,Cu为0.3%,Ag为0.055%。该矿床在15世纪曾由中国人开发,用于炼银;1918年改由缅甸人经营,曾开采了18万t铅锌矿,目前年开采矿石量为1万t左右。此外,东技西北部的Baw saing铅锌银矿床、腊戍西南部的Nymy ae铅矿床和东技东南部的Loungh H ken锌矿床等,其成矿特点与Baw dw in矿床基本相似,并都具有一定远景,但目前大多数矿床仅开采浅部的氧化矿(如Nymyse矿床的白铅矿,Loumg h H ken的菱锌矿)以及由岩溶作用导致次生再富集的矿体,开采量不大,每年产精矿数百吨。 铜矿资源 缅甸目前已知的铜矿产地有50多处,主要分布在东部掸邦地区,近年,在中部皆实省和伊洛瓦底省也有所发现。在掸邦,绝大多数铜矿是作为有色金属矿床的伴(共)生矿出现,其中,与古生代碳酸盐岩中层状铅锌矿床的关系最为密切,如在Namtu Smelter,每年可获品位为51%的铜精矿300多吨。其次为含铜石英脉,产于古生界,规模十分有限,但矿石都比较富。在缅甸西部,铜矿主要产于第三纪火山弧带内,火山岩以中酸性为主,矿化与斑岩体在时空上有密切关系。如下钦德敏(Chindw in)的Monywa铜矿产于火山颈相的黑云母斑岩附近,后者侵位于海相砂岩、泥岩与凝灰岩互层的层位内,在斑岩体中以细脉浸染状矿化为主,而在火山岩中则以网脉状矿化为主。矿体出露长约300余m。矿石以浸染状和脉状为主,其次为块状。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铜矿、黄铁矿和斑铜矿。围岩蚀变以明矾石化为主,分布广泛并较强烈。地表次生富集带发育。在M onyw a以南,还有Kyingw a Taung、Sabe T aung和Letpadaung等产地,其地质特点与M onyw a基本相似,经初步工作后估算,其铜矿资源储量约200万t,品位平均为1%。文多(Wuntho)地区也有相似的矿化点,产在花岗闪长岩体附近,沿NW向断裂带分布,矿化以火山岩裂隙细脉充填为主,具有与多金属硫化物共生的特点,通常有石英 电气石、辉钼矿、毒砂、斜方砷铁矿和黄铜矿演变序列。在缅甸北部密支那西南和西部钦邦地区,曾发现岩浆型铜矿,铜矿化产在蛇纹石化橄榄岩中,以构造裂隙充填为主,黄铜矿、辉铜矿常与铬铁矿相伴,矿化规模一般不大。据说,上世纪初在北部蛇纹石化超基性岩中开采了500t铜矿石。新近,在西部钦邦维多利亚山NNW向15km处的M indat地区发现了赋存在绿片岩中的铁、铜硫化物矿化带,断续延长8 km,目前尚未对其开展工作。 钨锡矿资源 钨锡矿主要分布在缅甸东部(图1),在掸邦 克耶邦 德林达依省一带,约有120处产地,是东南亚钨锡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向南可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钨锡矿带相接,向北与中国华南成矿带相连。缅甸的钨锡矿与第三纪花岗岩侵入体在时空及成因上有关,其含钨锡花岗岩带是东南亚半岛3个花岗岩带中最西部的花岗岩带。花岗岩大多侵入于上古生界墨古(Merg ui)群中,钨锡矿化主要赋存于花岗岩的内、外接触带,个别产在岩体顶部和沉积围岩中,以岩浆热液型为主,大多呈含矿石英脉产出,有少量的含矿

1994.2.2面对死神的召唤_江西寻乌_2.3_特大交通事故纪实_陈吉昌

面对死刑的召唤 1994.2.3特大交通事故纪实 山塘湾,一个小得除了当地村民,几乎没有别的人记住它、甚至提到它的地方。它位于江西省寻乌县长安乡。 然而,在那深冬腊月里,这个小地方却发生了一场令人不寒而栗的惨剧:一辆大客车在这里坠入山谷,随即起火燃烧。遇难者系距此几百公里外赣县、万安、乐安三县的农民。他们高高兴兴地分别从广东梅县和平远县启程回家,谁也没有想到会归宿于这座大山深谷之中。当100多么前来事故现场的家属跪在地上对着客车残体和燃焦的尸骸嚎啕大哭时,群峰默立。山 峰摇动着树枝,似乎是死者 对生者留恋的鸣咽和对厄 运的控诉。 1 1994年2月2日下 午5时,广东梅县三角镇的 公共停车场,一辆开往江西 赣州市的峨眉山牌大客车 正整装待发。这辆车号位江 西Si‐02802的客车,是华东 地勘局264大队的,承包司 机是吴先鸿、李少庚等人, 乘客是急着回家过春节的 江西万安县的“打工族”, 经过双方讨价还价,司机同 意以收每人车费105元,把 车开到万安县。 空间本来有限的车顶 已全被各种行李包堆满,高 达1米多,余下的行李只能 随人一起塞到车厢内,使得 车内的过道上、驾驶室旁 边、车门口,全堆满了行李, 足足花了半个多小时,这40 多名包车旅客才挤挤挨挨 上了车。 6点正,客车在暮色中 缓缓开出梅县三角镇。车灯 的两道光柱把206国道照的 雪亮,他们准备在天亮之前 到达赣州市。司机就像一头 鼓足了冲劲的“公牛”,客 车时速指针常常超过80迈。

客车行至广东平远县城时,公路边又站着一大群来自江西赣县的“打工族”在招手停车。司机心头大喜,不顾强烈抗议,把车停住。于是本来已经挤得难于动脚的车厢,又塞入了30多名旅客和他们的行李,此时,小山似的行李包上,都躺满了人,45个核定作为的客车已经挤下了旅客和司乘人员共71人。一路上,不停地因拥挤引起口角争吵,蹲坐在驾驶室旁边的旅客,不时有行李包掉落在离合器上,惹得司机没好气地一顿臭骂。由于车况太差,不是喇叭不响,就是上坡不来油,一路上停停开开,随车的两名修理工也被累得气喘吁吁。从梅县到平远只不过七八十公里路程,竟连续停车修理达4次之多。这样,这辆车从一开始就已笼罩在事故的隐患之中。 2 子夜时分,寒气袭人。车入江西寻乌境内。这是一条省级公路。距赣州市200公里。途径安远、信封、南康等县。车驶入寻乌长安乡坡势陡峻的盘山公路。一边是高山,一边是深谷。凌晨的风格外地冷,透过窗玻璃使人不住打抖。司机已经疲惫不堪,体力不支,但双手仍紧紧地握住方向盘,不断地眨动眼睛。行至该乡甲子乌塘湾,寻坪线26公里+228米下坡拐弯处时,因速度过快,车身严重超载带来重心不稳,当司机发现方向盘不灵时,已来不及补救了。客车就像匹脱缰的野马,冲出“S”型的怪弯路 石,翻动着坠入19.5米高的 下坎公路上,随着司机 “啊!”的喊声未落,接踵 而来的边上“晃荡晃荡”的 连续撞击声。霎时,汽油箱 溢出的汽油被燃爆起火。约 3分钟左右,被火烧醒的旅 客本能地发生了绝命的呼 叫:“救命啊!救命啊!”然 而,此处山野无人烟,车窗 和车门又被关死,任凭再大 的冲撞力和呼叫声也难逃 灭顶之灾。熊熊燃烧的大火 把他们吞没了。据后来现场 多方调查确认,此时刚好是 1994年2月3日凌晨1时, 距春节还有6天。 3 凌晨4时15分, 寻乌公安局已接到这辆客 车翻车,伤亡惨重的报告。 警情就是命令!正在值班的 政委陈继华, 一边向上级 领导汇报,一边立即通知交 警、消防中队及局机关干警 50余人到局里集结待命。 4时20分,公安局长钟 兹森、交警大队教导员尹良 耀、公安局副局长刘维烈3 位领导,火速带领交警、消 防中队指战员30余人,驱 车赶往事故现场进行灭火 和抢救伤员;公安局政委陈 继华组织了秘书、通讯工作 人员负责上下联络,保证信 息畅通;公安局副政委潘其 芬带领20多名干警感到县 人民医院组织医务人员作 好救护的一切准备。 5时30分,负责灭火和 抢救伤员的干警感到了事 故现场。此时,客车还在燃 烧,整个山谷滚着一团团浓 密的黑烟,弥漫着肌体烧焦 的怪臭味。时间就是生命! 消防中队全体指战员立马 进行紧张的射水灭火,其余 干警有的在搬运伤员,有的 在为伤员止血包扎。他们忍 受着难闻的臭味和饥饿,战 斗了一个多小时,终于的把 火扑灭,把能救出来的伤员 也全部救了出来。此时,天 色已经大亮。 这时,人们才看清楚现 场的情景:客车四轮朝天, 轮胎已被火烧光,剩下轮 框,车厢扭曲变形,除车头 上的车牌号码清晰可辨外, 整辆车成了一堆废铁。原来 在车顶上对方的行李包,已 压在车底下,被烈火化成了 灰烬。没有烧掉的行李包散 落深谷的高坡上。在倒立的 车门边还摆着几辆被烈火 烧坏的新自行车,偶尔还发 现被烧毁的电视机、录像机 的碎片。未被摔死、烧死的 幸存者,有的正在拼命地向 公路中间爬行,满身血污和 泥浆,一见到生人便拼命呼 喊:“快来救我啊!”备货烧 焦的尸体惨不忍睹,已无法 辨认容貌。有的没有头颅, 只有下半身露出车外,有的 光有上身却没有下身,有的 光有腿和上身,却少了手和 胳膊,有的什么也没有,剩 下像一根又粗又短的黑炭 棒,横七竖八堆在一起。有 两具尸体虽然能辨出容貌, 但尸体身上像被谁用狼牙 棒抽打过似的,浑身稀巴 烂,血肉模糊。 4这起特大交通事故, 牵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心,引

地质之光李四光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 【课标要求】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四光的求学经历; 2、了解对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3、了解对新中国建设所做的杰出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李四光求学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2、通过学习李四光对地质学的研究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3、通过了解李四光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的理想,使学生理解学习科学知识对建设国家的重要性,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解。 【教学重点】:李四光的研究成就及其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 【教学难点】:第四纪冰川及地质力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的建设也是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一批具有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科学家打下了基础,李四光就是这些科学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人生经历 (一)晚清时期:1889-1911年 1、出身贫寒家庭,幼年就读私塾 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的祖父是蒙古族人,叫库里。父亲李卓侯,改为汉族。 2、少年独闯武汉,考入武昌学堂

3、学习成绩优异,派往日本留学 4、接受革命思想,成同盟会会员 5、学习造船归国,赐与工科进士 (二)民国时期:1911年之后 1、在湖北军政府,任实业部部长 2、后袁世凯上台,辞官留学英国 3、学习采矿地质,获得硕士学位 4、回国受聘北大,担任地质教授(1920) 5、南京地质所长,中国地质会长(1928)——科学贡献 (1)研究冰川打破洋神话,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意义:教材P101)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川的谬论。为了证明中国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李四光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先后考察了太行的东麓、大同盆地、扬子江流域,几上庐山,发现牯岭西谷的一块巨石矗立在另一块巨石之上,并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坚定地认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涉足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发现了比较典型的冰蚀地形和冰川堆积泥砾剖面……1936年,李四光在黄山找到了冰磨条痕,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至此,中国无第四纪冰川之谬论不攻自破。 (2)创立新理论“地质力学”,研究我国地质结构 李四光在科学史上的贡献,莫过于创立了地质力学这一新兴边缘学科。他著有《地质力学概念》一书,认为地壳运动中发生岩石变形是由于地应力作用的结果。1947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8.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8.1.1 地质可靠程度 8.1.1.1 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8.1.1.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8.1.1.3 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8.1.1.4 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8.1.2 经济意义 8.1.2.1 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8.1.2.2 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8.1.2.3 次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8.1.2.4 内蕴经济的: 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8.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附录A) 8.2.1 储量 8.2.1.1 可采储量(111): 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估算的可采储量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寻乌概貌

寻乌概貌 【引子】寻乌地处江西东南端,居闽、粤、赣三省交界处,全县总面积23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9万亩,山地276万亩。人口近30万,辖15个乡镇、172个行政村。 寻乌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写下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光辉篇章。 寻乌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8.9度,年平均降水量为1643毫米,无霜期平均为284天。寻乌又是一个资源富集、物产丰饶之乡,素有“稀土王国”、“中国蜜桔之乡”、“江南水电大县”之称。境内矿产资源品种繁多,已探明的有稀土、黄金、铀、铅锌、花岗岩、矿泉水等30多种矿产资源,其中稀土储量较大,且具有品位高、配分齐、有价元素含量高、放射性低的独特优势,开发前景广阔;果业生产已具规模,面积达40余万亩,成为江西省第一个实现农业人口人平一亩果的县(市),“果欣”品牌享誉国内外市场;水力资源非常丰富,全县已建成投产的电站170多座,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县办电站总量名列全省第一,也是全国电气化达标先进县,尤其是投资2.4亿元、装机3.75万千瓦的斗晏电站的建成发电,成为寻乌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了新的动力。 寻乌区位优势明显,她是整个中部地区与珠江三角洲的空间距离最近的地方,206国道从北到南纵贯全县,二级水泥路面直达广东梅州、汕头、深圳、东莞、广州等地,并可在数小时内到达。 寻乌更是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为了使丰富的资源尽快转化为极大的物质财富,寻乌县委、县政府向来致力于招商引资工作,不断改善软、硬环境,大力改善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一个资源丰富、劳力低廉、交通便利、通讯便捷、电力充沛、治安良好、服务周到、全方位开放的新寻乌展现在世人面前。为了加快我县招商引资步伐,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寻乌县鼓励外商投资的若干政策》,在用水、用电、用地、税费、治安等方面提供了最优惠的条件和最优质的服务。淳朴、勤劳、好客的寻乌人民,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把选择的目光投注在寻乌,把发展的事业定位在寻乌,和我们一道并肩携手,共创辉煌。 地情 【历史沿革】明朝万历四年(1576)以前,寻乌属安远县。万历四年析安远黄乡、双桥、南桥、八富、腰古、项山、劳田、滋溪、石痕、寻邬、大墩、桂岭、水源、三标、石溪15堡建县,取长宁久安之义,定名长宁县,择石溪堡的马蹄岗为县治所在地,属赣州府领辖。民国3年(1914)冬,废州府为道,属赣南道领辖。是年,因避四川省同名的长宁县,县名长宁改为寻邬。民国17年,寻邬县属赣粤革命根据地之一。民国19年5月,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管辖。民国20年合并为蕉(广东省蕉岭县)平(广东省平远县)寻(寻邬)县,属闽粤赣苏区特支东江西北分委。民国21年,复称寻邬县,属江西省管辖。民国22年9月,属粤赣省。民国23年2月,寻邬、安远合并为寻安县,属粤赣省。民国23年9月,寻邬、会昌、安远合并为会寻安县,直属中央苏维埃政府办事处。同年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简介 中国著名教育学家简介 孔子,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华夏教师第一人,被后人尊为“万世师表”,乃教师的“师祖”,他的教育思想结集在《论语》一书中。 韩愈,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在教育史最突出的贡献是他关于教师的论述——《师说》,阐明了“从师”、“为师”的重要性,提出教师的任务应是“传道”、“授业”、“解惑”,表明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教学相长”观点。 章太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学者、教育家,他重视教育的作用,主张教育必须为革命服务,认为教育的内容应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他手定的切音方法被确定为全国通用的注音符号,沿用了三十多年,对统一汉字读音做了不少贡献,著有《太炎教育谈》等书。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青年时代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他始终把教育作为革命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以杂文形式多次发表对教育的评论和意见,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教育,反对奴化教育。 蔡元培,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对教育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是改革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他最突出的功绩一是把中国两千年的专制教育改变为国民教育(即资产阶级教育),二是把北京大学改革为现化大学的模式,对中国教育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有《蔡元培教育文选》等专著。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教育家,他是我转入驶上最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论述教育本质的第一人,指出阶级社会的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他是我国新民主主义教育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也是在旧中国的大学讲坛上公开讲授马克思主义并依据辩证唯物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组织教材进行教学的第一人,其教育思想和革命教育实践,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份宝贵遗产。

伟人事迹李四光

伟人事迹李四光 李四光先生是原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教育家、音乐家、社会活动家,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2009年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他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存在,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建立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 李四光身上有着我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所必备的以身许国、刻苦钻研的精神。1949年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即,李四光被邀请担任政协委员,然而做好回国准备时却被伦敦的朋友告知,国民党政府驻英大使已接到密令,要其公开发表声明拒绝接受政协委员职务,否则将被扣留。李四光当机立断,只身离开伦敦来到法国。两星期之后,夫妇二人在巴塞尔买了从意大利开往香港的船票,于1949年12月启程秘密回国,直到1950年5月6日,李四光终于到了北京,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之中,根据李四光提出的理论,我国的石油大会战获得成功,成功发现了大油田,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使国家拜托了石油需要大量进口的被动局面,有力地支援了新中国的国家建设。 李四光先生在旧社会走过的道路,尽管有些曲折和坎坷,但他毕生努力的方向和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对祖国和人民做出的贡献,在当代中国科技界、知识界,的确是一面旗帜,无愧于党和人民给予的高度评价。他作为革命先驱者敢于向旧事物挑战的精神,作为教育家诲人不倦、孜孜追求的品德,作为事业家从人民需要出发强烈的责任感,和作为一位地质学家在科学实践中贯穿了前面所说的革命、育人、为人三者辩证统一的科学思想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地质学家李四光先生,像任何一位思想家一样,不仅留给我们许多还要去认识、去判断、去解决的地质问题,而且也留给我们认识、判断、解决的思想。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去铭记。

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

岩浆矿床的形成条件 岩浆矿床主要源于岩浆,但并非所有岩浆都能形成岩浆矿床,也不是在任何地质条件下都能形成岩浆矿床。岩浆矿床是多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岩浆岩条件、大地构造条件和物理化学条件等。 一、岩浆矿床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 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中部,介于亲氧元素和亲硫元素之间。其中Cu、Ni易形成硫化物,而Cr、V、Ti、Fe主要为氧化物,并且有较强的形成金属键的能力,可以形成多种自然金属和金属互化物。 Fe和Ni的地球化学性状接近Mg2+,所以在MgO含量高的岩石中Fe和Ni仅以分散状态进入含Mg的造岩矿物中,故Fe、Ni矿化常与含镁较低的镁铁岩有关,特别是在含斜长石较多的辉长岩、斜长岩中有铁矿床形成。铬的地球化学性状决定其在超镁铁岩中含量最高,通常与橄榄岩和纯橄岩有关。铂族元素的性状各有不同,Ru、Os、Ir更具亲氧性,常与铬铁矿共生;Pt相对亲硫,常常产于Cu、Ni硫化物中。 二、控制岩浆矿床形成的岩浆岩条件 岩浆是岩浆矿床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和携带成矿物质的介质,因此岩浆中有用组分含量的多少对能否形成岩浆矿床有重要影响。不同成分的岩浆所含有用组分的种类和数量很不相同。据统计,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中Cr、Ni、Co、Pt、V、Ti等元素的含量,远较中性岩和酸性岩为高(表3-1)。 一般认为,岩浆岩体的规模越大,其中所含的有用组分越多,因而越有利于成矿。铬(铂)元素在超镁铁质岩中含量最高,这就是铬铁矿矿床主要产于富镁超镁铁质岩中的主要原因。当然,有用组分富集成矿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除岩浆中元素的含量外,还决定于元素本身的特性及其所处的物理化学环境与地质构造条件等。 表3-1 不同岩浆岩中某些成矿元素含量(重量%) 元素 超镁铁质岩石 (纯橄榄岩等) 镁铁质岩石 (玄武岩、辉长岩等) 中性岩 (闪长岩、安山岩等) 酸性岩 (花岗岩、流纹岩) 钛(Ti)4×10-29×10-28×10-2 2.3×10-2 钒(V)4×10-32×10-21×10-24×10-3 铬(Cr)2×10-12×10-252×10-3 2.5×10-3 铁(Fe)9.85 8.56 5.85 2.70 钴(Co)2×10-2 4.52×10-31×10-35×10-4 镍(Ni)2×10-1 1.6×10-2 5.5×10-38×10-4 铜(Cu)2×10-31×10-2 3.5×10-32×10-3 铂(Pt)2×10-51×10-5- - 硫(S)2×10-23×10-22×10-24×10-2 (据A.Π.维诺格拉多夫,1962)

岳麓版历史选修第五单元 杰出的科学家地质之光李四光参考教案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 【课标要求】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们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李四光的求学经历; 2、了解对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 3、了解对新中国建设所做的杰出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李四光求学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2、通过学习李四光对地质学的研究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3、通过了解李四光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的理想,使学生理解学习科学知识对建设国家的重要性,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解。 【教学重点】:李四光的研究成就及其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 【教学难点】:第四纪冰川及地质力学研究成果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的建设也是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一批具有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科学家打下了基础,李四光就是这些科学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人生经历

(一)晚清时期:1889—1911年 1、出身贫寒家庭,幼年就读私塾 188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一个贫寒人家。李四光的祖父是蒙古族人,叫库里。父亲李卓侯,改为汉族。 2、少年独闯武汉,考入武昌学堂 3、学习成绩优异,派往日本留学 4、接受革命思想,成同盟会会员 5、学习造船归国,赐与工科进士 (二)民国时期:1911年之后 1、在湖北军政府,任实业部部长 2、后袁世凯上台,辞官留学英国 3、学习采矿地质,获得硕士学位 4、回国受聘北大,担任地质教授(1920) 5、南京地质所长,中国地质会长(1928)——科学贡献 (1)研究冰川打破洋神话,确立中国第四纪冰川(意义:教材P101)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川的谬论。为了证明中国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李四光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先后考察了太行的东麓、大同盆地、扬子江流域,几上庐山,发现牯岭西谷的一块巨石矗立在另一块巨石之上,并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坚定地认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涉足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发现了比较典型的冰蚀地形和冰川堆积泥砾剖面……1936年,李四光在黄山找到了冰磨条痕,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至此,中国无第四纪冰川之谬论不攻自破。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周边国家矿产资源简介 "
!# 年 !月 "# $&(’ , "# %’)* !#




+ - / 12 3 56 , . 0 . 4, 5
第7 卷 第#期 " 8: 7 - ; 9; " 9 #
缅甸区域成矿地质特征及其矿产资源 (一)
缅甸位于印度板块东侧, 其地质构造受印度板块向北俯冲影响十分明显, 并且基本上可分为近于 5 向 延伸的三大部分。东部包括掸邦、 克钦邦和克伦邦部分, 为加里东褶皱带, 上部有发育的晚古生代地台型沉 积盖层; 中部包括实皆省、 曼德勒省、 勃固省、 伊洛瓦底省, 为第三纪盆地, 发育万余米厚的新生代沉积层; 西 部相当于钦邦、 若开邦及其沿海地区, 为新生代褶皱带, 古近系较发育并具有复式褶皱。上述三大部分之间 均以断裂带为界, 并伴有超基性岩以及中、 酸性岩侵入。显然, 在古近纪印度板块向北俯冲之时, 在其东部的 缅甸地区同样承受了侧向构造变动, 形成了俯冲带、 弧后海沟和古陆块边缘等三部分, 其间被具有推覆性质 的深断裂带所分割。因此, 在横向上其地质构造的时间演化则表现出从西向东具有由新向老演变的趋势。 有人认为, 缅甸地质构造与中国西藏南部地区较相似, 只不过西藏南部地区是呈近 .< 向延伸。这种认识 不无道理。上述成矿构造环境无疑对区域成矿作用起着控制作用, 使缅甸地区不论是产出的矿床类型, 还是 其时空分布都呈现一定规律性。在成矿时间上, 大部分矿产主要形成于中、 新生代, 在西部地区, 成矿期基本 上为第三纪, 特别是古近纪, 中部地区除古近纪外还有相当于中国燕山期的中生代, 而在东部地区则以中生 镍、 代为主, 少数为前中生代。在成矿类型上出现= 大类型:与俯冲带混杂堆积有关的超基性岩及其铬、 铂 等岩浆矿床; 与古近纪沉积有关的能源矿产; 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热液型钨、 锡以及铜、 锑等矿床; 与碳酸盐岩 有关的层状和层控型铅、 银矿床。在空间分布上, 锌、 所有矿产几乎都与区域构造方向相一致, 呈近 5 向分 布, 其中, 西部新生代褶皱带以岩浆型铬、 铂矿以及部分沉积型能源矿产为主; 镍、 中部第三纪盆地是缅甸最 主要的能源矿产以及部分非金属矿产的产区; 东部褶皱带集中了大量热液型及层状和层控型有色和稀有金 属矿产, 但由于工作程度关系, 这些矿产还有待进一步阐明。 石油、 天然气矿产资源:缅甸的油、 气发现与勘查历史较长, 相传早在十八世纪就开始挖井采油。自 缅甸至今己在西部若开邦近海和滨海区、 中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的西部和伊 #> 年钻探第一口油井以来, >? 洛瓦底江三角洲东部及马达斑海湾东部等7个地区, 相继发现含油、 气构造或者油、 气显示。西部若开邦在 切杜巴 @ %() 岛附近经物探工作发现一个 5 ( AB& ) 并有石油显示; 在伊洛瓦底江东部及马达斑 .C-< 向构造, 湾东部经钻探也发现一些气田或油气显示, 而在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西部经多年勘查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 发 现了不少油、 气田, 成为缅甸最主要油、 气产区。通过大量工作, 表明缅甸油、 气主要产于始新世至中新世海 相沉积岩中, 其下部 (相当于始新统至中渐新统) 以泥岩、 不纯灰岩及粉砂岩为主, (相当于上渐新统至中 上部 新统) 以粉砂岩、 泥岩夹砂岩透镜体为主, 并且向上砂岩夹层增多, 厚度大于7""D。下部岩层是主要生油 " 层, 而上部砂岩层为主要储油层。这套含油、 气地层被上新世至更新世陆相沉积所覆盖, 厚度 #!"D 至 " !" 。 E"D 缅甸伊洛瓦底江西部经数十年勘查, 发现 7 个呈近 5 向展布的含油、 气构造盆地。南部卑谬盆地, 位 于伊洛瓦底江三角洲西南, 目前正在开采的兴实达 F G)) 油田位于其中。中部沙林 5: ) ( %HB ) ( )G 盆地, 是缅甸 I 石油、 然 气 最 集 中 的 地 方, 有 数 个 正 在 生 产 的 油、 田, 稍 埠 @ )J) 敏 巫 +G() 仁 安 羌 天 现 气 如 ( A( 、 ( IB 、 (K GG*(L 、 ( %) D )德耶谬 6 )%D 9 等, ( A*M * ) 以及数十处油、 气显示点, 并以仁安羌油田最为 %)L)G )耶南马 K GG ) 、 ! 以上, 典型。仁安羌油田面积= "EJ 为一不对称褶皱构造, 东翼向西逆冲, 其垂直错位约#""D, 全部 NO D " 石油由逆冲断层的储层砂岩中产出, 而天然气来自它下面相同层位的地层。由于沙林盆地上覆地层较厚, 始
7 新统至中新统的产油层埋藏较深, 目前仅对浅层的油气层进行勘查, 估计石油储量= M 天然气#"亿 D , "+ , #
若对!E"D 以下的生产层进行评价, 则其远景可能更大。北部钦德温 @ )B I ) ( AG PG 盆地, 是开展工作较晚的 " 地区,但面积最大,其长约E"J , #"J , 仅在盆地西南和 " D 宽 E D 处于北纬!Q !Q ! 至 = 之间。该区覆盖层较厚,

寻乌县1

寻乌县 一、寻乌概况 寻乌县位于江西省东南端,居赣、闽、粤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武平县、广东平远县,南接广东兴宁市、龙川县,西毗安远县,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8.9度,是一个资源富集、物产丰饶之乡,素有“稀土王国”、“中国蜜桔之乡”、“江南水电大县”之称。 二、寻乌旅游资源简介: 1、红色旅游资源 1)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革命历史纪念馆): 座落于县城马蹄岗,于1968年6月成立,属纪念性博物馆。馆内现共有两幢陈列馆和一幢办公楼,占地面积3193.2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911.8平方米,展厅453平方米。纪念馆馆以1930年5月毛泽东同志作著名的寻乌调查时写下的《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两篇光辉著作为主题,以寻乌的“三·二五”暴动为依托,建立有《寻乌调查》陈列室、《寻乌县革命历史》展览馆和《毛泽东同志旧址》陈列室。此外,馆内还收藏有文物600余件,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人旬刊》等一批珍贵的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 2)汶口古建筑群:位于澄江镇汶口村。蓝氏宗祠,建筑规模十分宏大,建筑 体身上的雕刻精美非常,但大部分毁于1997年的火灾;邱氏宗祠,为寻乌少共县委旧址处,屋内保留有少共县委各办事机构旧址,在宗祠墙壁上留存的几十条红军宣传口号、标语清晰可见,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2、客家文化 1)司城客家古建筑群:位于晨光镇司城村附近的明清客家古建筑,具有典型客 家建筑风格。清道光年间所建的枫山里古屋,建筑结构有九厅十八井,内部功能齐全,建筑艺术精密;清咸丰年所建的新屋下围屋是典型的客家围屋,围屋旁的五层防御型碉楼气势非凡,具有很强的震撼力;此外,在附近的沁园春村还保留有司马第古屋,其右前方亦建有防御性炮楼。 2)赣南客家古村-周田:位于寻乌县澄江镇周田村,处江西、福建、广东三省 交界处,是一个有五百多年历史的客家古村落,有具代表性的客家文化和客家古建筑。现有保存完好的古驿道、茶亭、方型客家大院、客家学堂等。周田村的客家古建筑规模较大,保存完好的古建筑较多(15座)。建筑设计合理、各种雕刻

李四光的故事3篇_短故事

《李四光的故事》 李四光的故事(一): 李四光小时候的故事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是我国地球学和地质学的奠(din)基人,为我国的地质、石油勘(kān)探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ku).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填写出国护照时,他 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样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微薄(bǎo),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忙妈妈干活.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的;上山砍柴, 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chǔ)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了.他和小朋友去荷塘采藕,小伙伴大多嘻嘻哈哈,打闹取乐,半天只能采几节断藕带回家.而李四光精明能干,他先顺叶踩到藕,再用脚留意地探出藕的方向,然后依着它生长的方向一点点把泥踩去,收获一根根完整的鲜藕. 之后,李四光独自一人到武昌,报考官办小学堂.考试发榜,李四光名列第一,在小学堂,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成为小学堂一位优等生.14岁那年,他被学校保送到日本深造.在日本上大学期间,他对地质学发生了兴趣,立志探索地质构造的奥秘. 几十年后,他在地质构造上悉心研究,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并用这个理论去寻找石油天然气资源、矿产,预测地震,开发地热,在中国地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李四光的故事(二): 李四光(1889-1971),中国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20年代,他首先发现 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是湖北黄冈人,原名李仲揆。14岁那年,因他学业优秀,被保送去日本学习。在 填写出国护照时,他把年龄十四误填入姓名栏里。怎样办?李仲揆灵机一动,把十加几笔成了李字。一看,名叫李四,又太俗气了;又在后面加了一个光字。从此,他开始叫李四光。 李四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兄弟姐妹7人,爷爷又卧床不起。父亲是教书先生,收入 微薄,妈妈一人种田,日子很艰难。李四光排行老二,年岁很小,但十分懂事。他平时看到妈妈一人干活,心里难过,就千方百计帮忙妈妈干活。天刚亮,他就起床,把水缸装得满满的;上山砍柴,总要挑得满满的才回家。 李四光从小爱动脑。他帮妈妈舂米,用脚踩踏板,人小踩不动,他动脑筋用绳子绑在石杵那一头的踏板上,当脚往下踩时,同时用手使劲拉绳子,这样石杵就动起来了。他和小朋友去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 岩浆Cu-Ni-PGE硫化物矿床是指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成矿作用有关的以硫化物为主的矿床(汤中立,1992;范育新等,1999)。也有学者主张将与镁铁—超镁铁岩共生的矿床再细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在正常结晶过程中堆积成因的矿床(Bushveld)和从硅酸盐岩浆中融离出来的硫化物或氧化物不混熔体形成的矿床(金川)(李文渊,2007)。这里叙述的Cu-Ni-PGE硫化物矿床指后者,是岩浆融离矿床中的一种,与岩浆分结矿床相区别。 该类型矿床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它是金属镍的主要来源之一。目前金属镍主要有两种工业矿床类型,一种是岩浆硫化物型,另一种是风化的红土型。其中岩浆硫化物型矿床中镍金属资源占总资源量的40%(魏铁军等,2005),而又由于风化型红土镍矿开发利用较困难,因此目前岩浆硫化物型镍矿是镍金属资源的主要来源(申文环,2010)。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有50%以上的镍和铂以及5.5%的铜来自该类型矿床(王瑞延等,2003)。在我国,则有超过98%的铂族元素、86%的镍和7.5%的铜依赖该类矿床(梁有彬等,1998;Zhou et al,2002)。 1.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 世界岩浆硫化物矿床的地质分布具有显著的特点,其主要形成于大陆地壳环境,除澳大利亚Rona、Acoje和中国扬子地块西北缘的煎茶岭外(汤中立等,2006),未见有洋壳环境重要矿床的报道。1981年,Ross和Travis提出该类型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绿岩带、前寒武纪活动带、稳定地台和显生宙造山带4种成矿构造环境的认识,但实际上前三种都是我们一般概念中的稳定陆块的范畴,只是进一步细化了而已,因此概括起来就是陆块和造山带两种大的构造环境(李文渊,2007)。 2.矿床时空分布特征及规模 该类型矿床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主要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如澳大利亚、加拿大、北欧、中国、南非、美国、俄罗斯和其他几个有限的国家,而西亚和南美没有具工业意义的矿床产出。总体上来说,世界上岩浆硫化物矿床主要产于前寒武纪稳定的地块中(Naldrett,2004),形成时代主要集中于太古宙,其次为元古宙,再次为显生宙。 该类型矿床多以大型超大型矿产出,例如南非的Bushveld(镍2300×104t,铜1400×104t),加拿大的Sudbury(镍1250×104t,铜1040×104t),美国的Duluth

高中历史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教案 岳麓版选修4

第21课“地质之光”李四光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李四光的求学经历;了解对地质科学研究的主要成就;了解对新中国建设所做的杰出贡献。 通过分析本课学习,使学生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的能力,使学生逐渐掌握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李四光求学经历的了解,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 通过学习李四光对地质学的研究成就,培养学生勇于挑战权威,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 通过了解李四光对新中国建设的贡献,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将来为国家建设多做贡献的理想,使学生理解学习科学知识对建设国家的重要性,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论断的理解。 教学过程 本课教材是介绍人物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杰出人物的生平事迹,总结人物的主要成就,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人物的伟大精神,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同时,训练学生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评价人物的方法。生平成就以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为主,人物体现的精神应以学生讨论为主,老师也应向正确方向引导,评价人物,老师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加以引导和启发。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科技知识,应发动学生查资料,加深理解。 1.导人部分 导入示例一:多媒体放出建国出公共汽车上背着煤气包的图片。老师提问,汽车上放的黑色大包是什么吗?老师指出是煤气包。又问,为什么要背煤气包吗?回答:是因为那时中国没有足够的石油,要靠煤气提供燃料。现在大家知道天上飞的飞机,地上跑的汽车,水上游的轮船,它们的燃料来源都是石油。中国的石油早已达到自给。那么,中国的油田是怎样发现的?这和一个人是密不可分的,他就是被称为“地质之光”的李四光。 李四光并不是现在学生很熟悉的历史人物,所以,本课导入应首先利用学生熟悉的和有兴趣的话题引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 导入示例二: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新中国的建设也是依靠科学技术,依靠一批具有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的科学家打下了基础,李四光就是这些科学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把对李四光的理解和现实联系起来,并且上升到“科教兴国”的高度去理解。 2.求学生涯 以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提问:归纳、总结李四光的主要求学经历有哪些? 提示:学生可依据教材回答。 要求学生简练、准确、条理清楚地总结、归纳出李四光的求学主要经历,训练和提高学生提炼课本知识点的能力,这也是历史科必备的能力,这样也有利于学生记忆知识点。 提问:李四光的学业由什么转变?说明了什么? 提示:李四光在日本留学,学习造船,而后,又到英国学习采矿,后又转学地质,与甲戊战争联系,学生可以想到甲戊战争,中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他要立志发展中国的造船业,有朝一日雪国耻。造船需要钢铁,钢铁开采需要地质知识。说明他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的富强。 提问:李四光的人生道路有什么转变?说明了什么? 提示:李四光由一个同盟会最小的会员到北洋政府的高官,再到英国留学,后回到国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