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文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道教文化常识-幻灯片PPT课件

道教文化常识-幻灯片PPT课件
50
紫微北极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的神名来源于古代对星 辰的崇拜。北极即北极星,是现代天文学中小熊座 的星。星体的存在和运行,在远古时期就给人们的 生产、生活提供了不少帮助。如观察星体确定方向, 利用星体运行变化来划分节气,根据农时来播种耕 耘。
据说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 地纬,日月星辰和四时气候。北极大帝产生后,受 到历代帝王百姓的礼祀。
执掌地道,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山河 之秀
47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南极长生大帝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Hale Waihona Puke 48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为总执天道之神
49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在《西游记》中被称为是万神之王。他 管辖一切天神、地祗、人鬼,他手下许多文武仙卿。 武神有托塔天王、哪吒太子、巨灵神、四大天王、千 里眼、顺风耳等。文神有太白金星、文曲星、丘弘济 真人,许旌阳真人等,他还管辖四海龙王、雷部诸神 以及地藏菩萨,十殿阁罗等等,因此玉皇大帝被列为 四位天帝中的首位。
6
原始道教阶段
张陵之孙张鲁继续弘扬其教,奉老子为 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因老 子宣扬“道”,所以“五斗米道”即为早期 的道教。后来,倡导道教的张陵,被称为张 天师,被尊为道教的创始者。
稍后的张角创(太平道),也属于早期 道教。
7
太平道:
太平道以阴阳五行、符箓咒语为根本教法,与 《太平经》所谓奉天地、顺阴阳五行而杂以巫术的 思想基本吻合 。
51
勾陈南极大帝
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也是星宿演变而来。 称他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南北极和天地人三才,统 御众星,并主持人间兵革之事,在一些拜告天地、 祈祷降雨的呈文中,勾陈与玉皇、紫微大帝同列 榜首。

道教文化常识-幻灯片PPT课件

道教文化常识-幻灯片PPT课件
道教文化常识
1
基本内容
• 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 道教供奉的主要对象 • 道教常用的称谓、仪式
2
一、道教的经典和标记
道教的主要经典为《道德
经》和《道藏》。道教尊老子 为教祖,将《老子》一书改名 为《道德经》,作为道教经典。
《道藏》是道教经典的汇编,
集道教经典之大成,是中国
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
分。唐代编写出我国第一部
35
斋醮,亦称斋醮科仪,道教 仪式。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 的道袍,手持各异法器,吟 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 翩翩起舞,犹如演出一场折 子戏,这就是道教斋醮科仪, 俗称“道场”,谓之“依科 演教”,简称“科教”,也 就是法事。其法为设坛摆供, 焚香、化符、念咒、上章、 诵经、赞颂,并配以烛灯、 禹步和音乐等仪注和程式, 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
33
三、道教常用的称谓、仪式
(一)道教常用的称谓
1.男教徒称道士,又称道士先生。 2.女教徒称道姑,也可称女冠。 3.道观的负责人可称为监院或住持,俗称当家的。 4.教外人对道士、道姑一般都可统称为道长。
34
(二)道教常用的仪式
道教声称,符箓是天神的文字,是传达天 神意旨的符信,用它可以召神劾鬼,降妖镇 魔,治病除灾。符箓术导源于巫觋。
21
神仙:真武大帝
22
神仙:文昌帝君
文昌原是星官名 (民间俗称文曲星)。宋 元间道士称,天上文曲 星曾于西晋末降生四川 梓潼七曲山为张亚子, 以后历代转世,玉皇大 帝命他掌管人世功名利 禄,遂成为道教大神文 昌帝君,备受读书人的 崇拜。
23
神仙:魁星
魁星指北斗七星中组成
斗形的前四颗星。道教称其 主文运(“魁”有“首”之意), 故与文昌帝君一样,备受读 书人崇拜。

道教基础知识大全 ppt课件

道教基础知识大全  ppt课件

ppt课件
9
ppt课件
10
灵官殿实图
ppt课件
11
三清殿
道教宫观的主殿 主要供奉道家三清
ppt课件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清元始天尊
道教最高尊神“三清”之一, 又稱“虛皇道君”。
元始天尊居三十六天之上的 清微天玉清境。
天尊之體常存不滅,至天地 初開,授道屜劫度人。
他主宰和像徵宇宙混沌初顯、 陰陽未判的第一個大世紀, 道教稱“混元”時期。
《三教搜神大全》卷四,说他:幼孤不读,有 管力,性刚暴质直。市中有不平者,直与分忧。 锄硬挞横,国人服其公,且惮其武。曾经焚烧 一江怪古庙,忽怪风大作,适逢萨真人相助作 法反风而灭妖,境界以安。
玉帝封他为豁落王元帅,赐金印,掌监察之职。 老百姓赞曰;“三眼能观天下事,一鞭惊醒世 间人。”
由于王灵官曾被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人们 又把他看成是火神,所以有的灵官像就是一副 火神的模样,火神庙中也供奉着灵官。
ppt课件
26
道教标记
ppt课件
27
张三丰
--修于武当山,创武当太极十三式,为武当派祖师
ppt课件
28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
ppt课件
29
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 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 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 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
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武当山山 势奇特,雄浑壮阔。有72峰、36岩、 24涧、3潭、9泉、构成了“七十二 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 丽画境。
名。曾一度被金世宗召至中都(今北京)传教。
后还乡,隐居栖霞山。金兴定三年(1219年),
成吉思汗西征途中,遣使相召。他率弟子

道家思想ppt

道家思想ppt
❖ 《道德经》、《易经》和《论语》被认为是对中国 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
老子哲学的主要思想文化渊源:
❖ 一、《易经》思想
《易经》所体现的自然天道观引导老子进一步走向形而 上学的 本体论的探讨。
《易经》的原始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对老子辩证法的形成 的影响。
《易经》的巫术式思维方式和巫辞式的语言,都在《老 子》中有所反映。
诸子百家产生的背景
铁器、水利 和牛耕广泛 应用,生产 力迅速发展
生产关系发 生巨变,周 礼与奴隶制 度崩解
道家
儒家
诸侯争霸,“春 秋无义战”, 目的:争夺权力、 土地和劳力
士的解放, “学在四 夷”
道家思想的发展过程
原始道家(开创了 哲学的本体论) (老子、关尹子)
与士林儒学相结合: 玄学
道家哲学体系建构的完成(本 体论、认识论、人生论)(杨 朱、列子、庄子)
❖ 险❖虚峻妄的的人价心值
“““凡同彼于窃人己钩心者者险为诛于是,山之 窃川,国异者,于为难己诸于者侯知为,天非诸”之侯。之—”门—,—《而—列仁《御义寓寇存言》》 人焉心。”排—下—而《进庄上子,·胠上箧下(囚qi杀e,,4)…》…其热焦火,其 寒•凝不冰同的。事“物—可—以《有在不同宥的》价值标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
❖ 第三,“道”独立于天地万物之外、之上,寂寥 不改,往反周行,具有永恒的循环性。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 第四,“道”以自然为法式,具有人无法主宰的 自然性。所以人应以天地为法式,而天地则以道 为法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恒无为而无不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第六十五章)

道家思想ppt 课件

道家思想ppt 课件

社会行为准则
道家思想认为,人类社会 的发展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社会行为准则应以自然 主义为指导。
生态保护意识
道家强调人类应当具备生 态保护意识,珍惜自然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道家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 ,主张在满足当代人需求 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 的生存与发展。
自然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环保意识觉醒
道家思想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
平衡身心
道家思想提倡平衡身心,即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来达到身心的和谐。在现代生活 中,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道家思想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自 然规律,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遵循道家思想,人们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提 高生活质量。
ERA
道家思想的起源与背景
起源
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哲学流派之一 。
背景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开始反 思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道家思 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 一。
庄子
老子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庄子》进一步发展了道 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自然 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强行
干预。
道法自然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发展 的规律,人们应该尊重自然, 不违背自然法则。
守柔处弱
道家主张守柔处弱,认为柔弱 胜刚强,人们应该保持谦虚、 谨慎的态度。
反朴归真
道家追求反朴归真的人生境界 ,认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才

道教中国传统文化 PPT

道教中国传统文化 PPT

(二)仙
仙或神仙指神通广大、长生不死者。道家所 说的仙包括仙人和真人。 仙人:八仙、天妃娘娘(妈祖) 、九天玄女等。
八仙
五、道教的宫观
山门 灵官殿 三清殿 四御殿 三官殿
山门殿实图
白云观
——北京最大的道观,中国著名道观之一
灵官殿
• 灵官殿主要供奉道教的 护法镇山神——王灵官,往 往是进入道教的宫观山门内 的第一座殿。 • 王灵官是道教中地位最 高的护法镇山神将,和韦驮 相似,又叫五显灵官,镇守 道观山门的灵官一般就指这 位王灵官,其形象一般为方 脸膛,黄袍金甲,左手持火 轮,右手执钢鞭。
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 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 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震代表雷,艮 (gèn)代表山,巽(xùn)代表风,兑代表泽。八卦互相搭配又 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七、道教供奉的神像
道教的神仙世界,大致上可分“神” 和“仙”两大系列。 (一)神 “三清”、“四御”、“三元”、日 月五星、四方之神等等,另外还有许多流 行于民间的神也被道教供奉。

灵官殿实图
纯阳殿
供奉吕洞宾 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 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唐河中 府永乐县人氏。 幼年已有仙道志,慕清虚恬 淡,不好华饰富荣。後赴长安应 举,於一酒肆中遇锺离祖师,被 以黄粱一梦感化,遂归道门,赐 号纯阳子。乃潜心修道,弘扬道 法。後於鄂州黄鹤楼白日飞升。 全真道尊为五祖之一。亦为传说 中八仙之一。
鱼之中一白眼睛,表示阳中有阴,阴中有阳之理,说明了阴 阳交感生万物的道理。

阴阳分化则为两仪生四象,再由四象生八卦,八卦代表 自然界的事物,说明阴阳运动衍生万物(大干世界,从宏观

道家思想课件ppt

道家思想课件ppt

道家的文学观
1 2
文学与道家哲学的关系
道家认为文学是表达思想、传承文化的一种方式 ,能够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文学的社会功能
道家认为文学具有启迪智慧、弘扬道德的作用, 能够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3
文学的审美标准
道家追求自然、简约、含蓄的审美标准,认为文 学应该表达内在的思想和情感,而不是过于追求 形式和辞藻。
道家思想可以与现代哲学进行对话,为人类思考宇宙、生命和存在提供
独特的视角。
02
生态保护理念
道家思想强调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现代生态保护提供了理念基础。
03
平衡个人与社会关系
道家思想提倡无为而治,有助于平衡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和谐发展

CHAPTER
05
道家的艺术与审美
道家的音乐观
音乐与道家哲学的关系
01
道家认为音乐是表达自然之声、天籁之音的一种方式,能够达
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
音乐的社会功能
02
道家认为音乐具有教化人心、陶冶情操的作用,能够促进社会
和谐与道德修养。
音乐的审美标准
03
道家追求自然、简约、质朴的审美标准,认为音乐应该表达内
崇尚自然
道家崇尚自然,认为自然是最高境界的美,人类 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道家的道德观
宽容
道家主张宽容,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包容、理解,以达到和 谐共处的境界。
谦逊
道家倡导谦逊,认为人应该谦虚谨慎、虚怀若谷,不要自以为是、 骄傲自大。
诚实
道家认为,诚实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人应该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不要虚伪矫饰。
无为而治的应用与实践
无为而治的思想在历史上曾被许多统治者所采纳,如 汉初的黄老之学、唐代的道家思想等。其应用范围包 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践上强调与自然 和谐相处,减少过度的人为干预,让事物按照自身的 规律发展。

道家PPT

道家PPT

1.道家杂谈
• 中国道家养生,是一门凝聚着中国传统
养生科学与人天科学和生命科学精华的综 合学科。被古今中外大哲学家、大科学家 和各界养生人士公认为:世界传统养生文 化宝库中的精华和瑰宝。
• 修性 养命 道法自然 乐天知命
3.故事两则之一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23..地影位响-------《-早道在德唐经朝》,提玄出奘了
法“师无就为将而《治道”德的经主》张译,成成梵为文中,国 传历到史印上度某等些国朝。代从,1如6世西纪汉开初始的,治 《国道方德略经,》在就经被济翻上译可成以了缓拉解丁人民 文的、压法力文,、对德早文期、中英国文的、稳日定文起到 等过。一定作用。
• 2. 辩证法: 辩证法属于方法论,方法论包含道论,老
子道论中那些与辩证法非常相似的内容,素为人们所称道。
• 3.性命双修: 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
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 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
2.道家代表人物之老子
• 后世影响
• 1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
•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 《道德经》的人最初 一定会大笑;然后笑 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 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 要这种学说。至少, 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 老子的反应,我 自己就是如此。
• 1.简述----《道德经》,
又称《道德真经》》,是 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 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 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 的老子李耳(似是作者、 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 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 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 下两篇,原文上篇《德 经》、下篇《道经》,是 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 学著作。

道家思想PPT课件

道家思想PPT课件
字叫“道” ), 强为之名曰“大” (勉强为它起了一个名叫“大” )。大曰逝(大道的
运行指向遥远的时空), 逝曰远(遥远的时空无比深远),远曰反(大道运行到遥远的时空又会周
行而反,回到原点)。 故道大、 天大、 地大、 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9
目关于”道”的内涵
13
如何理解“无为而治”?
• 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意识形态,还设计了无为而治的政 治模式,即小国寡民。
• 小国寡民……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 往来。(《道德经》八十章)
• 不妄为,不折腾
14
庄子
• 庄子(公元前369年-前 286年),战国时代楚国 蒙地(今蒙城)人,战国 哲学家、文学家。他的代 表作品为《庄子》,其中 的名篇有《逍遥游》、《 齐物论》等。
哲学思潮,其实质是以道家为本、杂糅儒家思想
学 的哲学流派,以《周易》《老子》和《庄子》三
玄为理论支柱。
22
魏 前期玄学家名教出于自然,以自然为本,以
名教为末,主张人性自由发展;

中期阮籍、嵇康是玄学中的激进派,提出
玄 越名教而任自然;

后期向秀、郭象将玄学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名教就是自然,应安命乐性,任之而不互羡,
——《道德经》 道: 不可道之物; 宇宙的本源; 以自己为法则。
8
道是宇宙本体,是宇宙和人类万物的终极本源,它有自己的运行轨迹和规则,
它遵循周而复始、始而复周的模式循环运行: 有物混成(有一种东西混然而成), 先天地生(先于天地产生)。 寂兮寥兮(寂寥旷大), 独立而不改(独立存在永恒不变), 周行而不殆(周而复始地运行而不停止), 可以为天下母(她可以作为天下万物的本源)。 吾不知其名(我不知它叫什么名字), 字之曰“道” (勉强给它一个名

道家介绍 ppt课件

道家介绍 ppt课件

道家文化在中国音乐、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 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中国艺术的表现即 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
道家哲学也对中国政治活动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中国知识 分子不会因太强的儒家本位的政治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 与性命的投入,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 智慧。
道家重要思想。
• 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 • 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 提倡道法自然,无所不容,自然无为,与自然和谐相处。
• 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 主的“道”的哲学。
•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 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道家强调得更多的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 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 之道。
哲学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家对后世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比起儒家更为重要,只是在政治思想 上“儒”为表象,“道”为实质,以致世人忽视而已。
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中国哲学思想 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中国 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炼丹。
道家在先秦各学派中,虽然没有儒家和墨家这么多的门徒, 地位也不如儒家崇高。但随着历史的发展,道家思想以其独 特的宇宙、社会和人生领悟,在哲学思想上呈现出永恒的价 值与生命力。
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
道家简介
目录
一:道家发展历程。 二:道家重要思想。 三:道家对后世的影响。
道家
先秦时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为主要代表。 道家的思想崇尚自然,有辩证法的因素和无神论的倾向,同 时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

道家思想PPT课件精选全文

道家思想PPT课件精选全文

庄子认为要达到逍遥人生的境界,必须从 “外”“内”两方面进行克制和修养。
A.对外的克制;就是人对外在于自身的各 种欲望的自觉克制。
B.修炼内功——内修。这是庄子人生哲学 的另一面。做到坐忘,心斋,达到死而不亡。
21
魏 战国后期严遵的《老子指归》,其深刻的逻辑形 晋 式上推理开魏晋玄学的先河。 玄 魏晋玄学是三国曹魏正始年间何晏、王弼开创的
大致在三种原始宗教意识的基础上衍化而来:
演 变 1、道家学说
2、鬼神崇拜 3、神仙之说与方术
25
➢ 道教早期代表人物为张陵、张角、张鲁等;
➢ 魏晋时有葛洪、葛玄等;
道 ➢ 北魏的寇谦之和南朝的陆修静、陶弘景改革道 教,形成宫观式道教;
教 ➢ 唐以后道家思想没有新的建树,道教却得到了充

分发展。唐宋时有孙思邈、王玄览、马承祯、吴 筠等人;
202444/9
Part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
45
1.道家思想对中国自然宇宙观及人与自然关系观念 的影响。
先秦道家以“自然”之“道”作为宇宙和世界的 本原,用非神力的“道”来解释世间万物的运动变 化。
46
2024/9
2.道家思想对社会现实与政治生活的影响 道家思想并不鼓励人们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相反却
(二)乐生、重生、贵生,并千方百 计地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
• 道教有一整套修炼的办法,分为内 养、外养、房中术。

28
外养指的是金丹不死之术。 道教徒相信经过对一些化合物如水银、铅、硫 磺的合成冶炼,他们就可以制成一种“含天地 之隐秘”之金丹,人一旦服用了这种金丹就可 以羽化升仙。
内养就是道教的养生学,认为人体也是一个 修炼仙丹的丹炉,只要按照一定的方法修炼, 人就可以获得长生久视。修内丹的方法有许多 ,诸如守一法、避谷法、胎息法、导引法等。

《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思想 知足常乐PPT

《中国传统文化》道家思想  知足常乐PPT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 牛后来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来,“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 老子又被称为“青牛师”、“青牛翁”等。这青牛还被老子家乡的百姓看作 是神牛,说老子当初出关是乘这青牛飞过去的,并且又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二、道家的人生智慧——知足常乐
(一)主要内涵
3.有人认为,知足常乐比较消极,不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因为好像只有我们永远不满 足于现状或者永不知足,我们才能不断展望未来,积极努力。其实,这种认识是片 面的。
(二)经典文本
1.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老子.第十九章》 2.知足者富。——《老子.第三十三章》 3.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 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第四十四章》 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老子.第四十六章》 5.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儒家所倡导的 安贫乐道)
三、经典故事
(一)曳尾于涂
庄子①钓于濮水②,楚王使大夫③二人往先焉④,曰:“愿以境内累⑤矣!” 庄子持竿不顾, 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⑥而藏之庙堂⑦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 乎,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 中。”
①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庄子》。《庄子》一书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 也是中国道家学派的重要典籍。现存《庄子》共33篇。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自知之明;慎终如始,等等,如今我们这些耳熟能 详的名言警句都出自老子。

中国文化导论(第二版)-【本科课程PPT】-第二章.道家文化ppt

中国文化导论(第二版)-【本科课程PPT】-第二章.道家文化ppt
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
道无亲,常与h 善人。”(第79章) 34
1,老子:智者的睿智
心,
罪 莫 大 于 多 欲 。
发 狂 。
五 味 令 人 口 爽 , 驰
五 色 令 人 目 盲 , 五
骋音
畋令
猎人
令耳
人聋
2,少私寡欲、淡泊名利。劝导人们在
生活方式上朴素、自然,以充分地展开生 命自身的运动,满足生命的需求,提升生 存的境界。
式” )
h
21
(二)老子
3

3) 道家之仁,“不仁”之“仁”,顺
无 应自然,自生自行。

天地对不掺杂感情色彩;圣人对百
无 姓也是如此,没有什么仁慈可言,听 知 任百姓自在地生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
治 仁,以百姓为刍狗。

h
22
(二)老子
3

“大仁”、“大爱”,爱所有的人,不抛

弃任何人,不论亲疏、善恶.



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略 论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9章)
h
24
(二)老子
4

2)辩证观念,看到了矛盾的两方面相辅
守 柔
相成,“祸今福之所倚,福今祸之所伏”, 事物的发展必然会走向其反面,“物壮则 老”。

所以,做事情要从反面着手,要保持或得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h
33
处理人与人关系,化解矛盾,走向和谐
1
。 “重生”、“尊生”,爱惜自己,不要为了

道家课件ppt课件

道家课件ppt课件

道教以《道德经》的思想为主要教义,倡导尊道 贵德、重生贵和、抱朴守真、清静无为、慈俭不争 和性命双修。道教认为,无形无象的“道”生育了 天地万物。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神仙既是道的 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故道教徒既信大道,又拜 神仙。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 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 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 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 子 出 关
老子出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地
传说着,演绎着。鲁迅先生也对此
发生过兴趣,还专门创作了故事新 编《老子出关》.
二、《道德经》其书
《道德经》字数五千左右,又称《老子五千文》、《老 子》、《老子道德经》、《道德真经》、《道德玄经》。
德国诗人科拉邦德1919年写了一篇《听着,德国 人》,在这篇文章中他号召德国人应当按照 “神 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 人”。
三、道家与道教
道家和道教分别属于哲学和宗教这两种不同的意识 形态。
道家思想的产生非常久远,传说五千年前的中华 始祖黄帝与广成子(道教十二金仙之一)之交是 最早的道家思想起始。黄帝重阴柔、爱生命(黄 帝内经)。到了战国晚期和西汉,道家把黄帝和 老子共同供奉为创始人。故有“黄老哲学”之说。
儒道佛的“三世”都是为了救世,价值观 不同,但目标一致:

儒家以人为中心(伦理道德)
道家以天地为中心(天人合一)
佛家以慈悲为中心(因果报应)
儒家以人为本: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 有尊卑、地位之分,但应该都有尊严和廉耻,要 有道德和正义感,追求的是人与人的和谐。

道家以天为本:强调的是人与天之间的关
儒家就像吃的饭,是人们经常的精神道义食粮; 道家在乱世是使社会走上正轨的好「药」; 佛家往往是人们死后来世的最终精神寄托而不可

中国道家、道教思想文化[优质ppt]

中国道家、道教思想文化[优质ppt]
中国传统文化
二、道教
李约瑟博士说:“中国如果没有道家, 就像大树没有深根一样。”
道家三个发展阶段
①先秦道家思想 ②黄老道学 ③魏晋玄学
先秦道家思想(老子、杨朱、庄子) 道家的出发点: 全生避害
杨朱的方法—— 逃离人世,遁迹山林。 老子的方法——遵道行事,自然无为。 庄子的方法——无待无我,避于仙境。
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四)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生存之道
▪ 《道德经》:“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 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 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 《道德经》:“罪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道德经》:“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 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 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列子·杨朱》篇还说:“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 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 天下治矣。”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① “道”是什么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 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老子》: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迎 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 老子提出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事物永远是 处于变化之中的,矛盾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化。 当我们处于顺境时,不能忘乎所以,而要居 安思危;当我们处于逆境时,也不要悲观丧 气,而应坚定信念。
(二)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
▪ 《道德经》:“夫唯不争,故无尤。”
▪ 《道德经》:“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 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 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 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中国道家、道教思想文化.ppt

中国道家、道教思想文化.ppt

一、先秦道家思想(老子、杨朱、庄子)
㈠ 早期隐者和杨朱
《孟子·滕文公》篇云:“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 下之言,不归于杨,即归墨。”
杨朱的基本观念
① “为我” ② “轻物重生”
《列子·杨朱》篇有个故事说:“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 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老子提出的人生智慧告诉我们:事物永远是 处于变化之中的,矛盾随时都可能发生转化。 当我们处于顺境时,不能忘乎所以,而要居 安思危;当我们处于逆境时,也不要悲观丧 气,而应坚定信念。
(二)居卑不争、以柔克刚的竞争之道
《道德经》:“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 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 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 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
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无 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 相往来。”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 下莫能与之争。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2.老子的社会观
② 政治学说 ●圣人治国,无为而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治大国若烹小鲜。”《60章》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 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 谓:‘我自然’。”(第十七章 )
先秦道家思想
㈡ 道家的创始与老子
1.以“道”为最高实体的宇宙观
③ “物极必反”——宇宙的不变规律(“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 中。 (《老子》五章)
2020年9月28日
14
(2)无味
《老子》三十五章: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
《老子》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田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
为目,故去彼取此。
2020年9月28日
15
(3)无用
《老子》四十一章:
第三章 道家文化
老庄 玄学与道教
自然之道
2020年9月28日
渔 樵 问 答
1
一、老子与庄子
2020年9月28日
2
1,老子其人其书
《史记》中的三个“老子”:
姓李,名耳,字聃。周守 藏室之史,孔子之前;
老莱子,与孔子同时;
太史儋,后于孔子129年。
《老子》八十一章,五千言。
2020年9月28日
3
2020年9月28日
都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差别,
从而提出了相对主义的理论观
点:齐物论。
2020年9月28日
30
二、玄学与道教
2020年9月28日
31
1,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 的哲学思潮。
三玄:老、庄、易
三期:正始/竹林/元康
2020年9月28日
32
正始玄学:何晏、王弼
正始玄学,讨论有无本末问题, 将“贵无”运用到社会政治领域, 以无(自然)为本,以有(名教) 为用,名教出于自然;
宇宙万物。
2020年9月28日
12
《老子》二十一章论“道”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 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 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
2020年9月28日
13
“道”有何特征?
(1)不仁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
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
思辨,清谈,审美,个性,钟情 魏晋玄学的思辨成就,为隋唐佛学
和宋明理学所继承
2020年9月28日
36
2,隋唐道教
道教渊源:古代鬼魂崇拜、庄子神 仙学说和秦汉黄老之道
道教精典:《道德经》、《太平经》
基本信仰:“道”(宇宙本体,也 是灵而有性的神异之物)
终极目标:得道成仙,长生不老
2020年9月28日
37
道教创立于东汉。唐开国前,道教看 好李渊。李世民登基后,下旨排序 “道、儒、佛”。
儒教压抑人性和自由,佛教断绝一切 尘念,道教则能同时补二者之不足。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 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 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2020年9月28日
16
(4)无言
《老子》四十一章: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 若类,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 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
2020年9月28日
17
否定式辩证法
通过否定达到肯定,便是老子哲 学中普遍运用的辩证思维方法。
2020年9月28日
19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所谓“无为”,即无违自然、顺其 自然而无所作为或不强作为之义。
既然天道自然无为,人道也应效法 天道,做到常无为而任自然,这就 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 法自然”
2020年9月28日
20
3,庄子其人其书
2020年9月28日
9
道本体论
“道”,是道家哲学的根 本范畴,老子哲学的整个理 论系统都是围绕“道”这个 观念展开的。
2020年9月28日
11
“道”是世界的本源(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
“一”指阴阳未分前,宇
宙混沌一体;“二”指宇宙分
化为阴阳;“三”指阴阳和合;
“三生万物”指阴阳和合生成
6
2,《老子》的基本思想
道本体论 否定式辩证法 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020年9月28日
7
说“道”
道路→道理
起点与终点→本源与终极 边界与轨迹→规律与规则 行道之方→方法与技艺
2020年9月28日
8
《老子》五千言,讲的就 是文化的、哲学的道理;而道 家就是以先秦老子关于“道” 的学说为中心的学派。道家最 初被称为“道德家”,《汉 书·艺文志》始称“道家” 。
24
泛神色彩的天道观
庄子说:“夫昭昭生于冥冥,有伦 生于无形,精神生于道,形本生于 精,而万物以形相生。”他认为形 体产生于精神,而个别精神产生于 绝对精神“道”。
2020年9月28日
25
“道”不是简单地按照自己的目 的来创造一切,而是把自己的 精神融于一切事物之中去,庄 子强调道“无所不在”,甚至 于“在蝼蚁”,“在瓦甓”, “在屎溺”。
庄子,姓庄,名周,蒙(今河南商 丘)人,曾为漆园吏。后隐居著述, 垂钓于濮水。
今本《庄子》33篇,7万余言,分
内、外、杂三大部分。一般认为内
篇为庄子所著,外、杂篇为其后学
所著。 2020年9月28日
21
4,《庄子》的基本思想
泛神色彩的天道观 逍遥自适的人生观 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2020年9月28日
“道可道,非常道”,故老子 不说“道”是什么,而说“道” 不是什么,从负面对道作否定性 的描述:
无名、无形、无声、无味、无 为、无用、不仁、不言、不争等。
2020年9月28日
18
《老子》论“道”,通过一步 步的不断否定,来否定掉“道”的 具体性、有限性,从而最终肯定 “道”的整体性、无限性和超越性。
2020年9月28日
26
当“道”独立而在时,它是某 种精神、某种神奇的力量,而 当它存在于事物之中时,又成 了支配物质世界和现实事物运 动变化的规律。
2020年9月28日
27
逍遥自适的人生观
自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人为 的一切都是不好的。庄子说: “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 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 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 殉名。”
2020年9月28日
28
“至人”超脱于是非、名利、生 死之外,进入“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从而 获得精神上的绝对自由,即逍 遥游。因此,要获得自由,人 们就必须从“有待”进入“无 待”。
2020年9月28日
29
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从“道”的角度看,小草茎与
大屋柱、丑妇与美女、以及宽
大、狡诈、奇怪、妖异等等,
2020年9月28日
33
竹林玄学:阮籍、嵇康
越名教而任自然 重才能而轻德性 声无哀乐
2020年9月28日
34
元康玄学:郭象
名教即自然 逻辑演进完成:对儒家名教的由怀疑到Fra bibliotek定到肯定 兼综儒道
2020年9月28日
35
魏晋玄学理论价值
魏晋玄学被称为“中国周秦诸子以 后第二度的哲学时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