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PPT课件
C.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
D.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
5
考点1 基因突变 1.理清基因突变相关知识间的关系(如下图)。
6
2.基因突变对性状的影响 突变间接引起密码子改变,最终表现为蛋白质功能 改变,影响生物性状。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隐形 突变等情况也可能不改变生物的性状。 3.基因突变对子代的影响 若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则一般不遗传, 但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生殖将突变的基因传递给 后代。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则可以通过配 子传递给后代。
12
【变式题2】(2010扬州四模)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 中,正确的是( C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 性状分离 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 位基因a属于基因重组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可能导致基因重组 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 因重组
【解析】两对等位基因之间才有基因重组;B项是基因突 变;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上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突变13。
考点3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在 光学显微镜下可 以看到,染色体 结构变异的四种 类型可以通过观 察减数分裂的联 会时期染色体的 形态进行判断, 如下图。
14
其中相互易位与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 要注意区分,易位发生在两条非同源染色体 之间,交叉互换发生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
10
考点2 基因重组 理清基因突变相关知识间的关系(如下图)。
11
【例2】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B.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C.纯合子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 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必备知识清单+思维导图)
专题07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教材必背知识1、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叫做基因突变。
(P81)2、由于自然界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很多,基因突变还可以自发产生,因此,基因突变在生物界中是普遍存在的。
(P82)3、基因突变是随机发生的、不定向的。
(P83)4、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
(P84)5、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P85)6、染色体结构的改变,都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可能导致性状的变异。
(P86)7、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P87)8、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P99)9、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P100)10、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P102)11、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做种群。
(P114)12、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P115)13、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叫做基因频率。
(P116)14、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这就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
(P116)15、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P118)16、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P119)17、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
Dd
X
Dd
D
d
D
d
DD
DDd d
Dd
dd
双
双
双
单
双:单= 3:1
一、变异的概念:
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 状上的差异
属于变异吗? 是否能遗传?
双胞胎兄弟 一白一黑
二、变异的类型
不可遗传的变异:只是环境的影响引起的,遗传物
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可遗传的变异源自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概念: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
2.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
1条染色体含有1个或2个DNA,每个DNA上含有多个基因
基因
DNA 染色体
3.性染色体与人类性别
人类的体细胞通常有46条染色体,按其大小、形状配成23对,其中 22对为常染色体,1对和决定性别有关的性染色体,其组成在男性体 细胞中为__X_Y_,而在女性细胞内表现为__X_X__
倍的增加或减少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缺失 重复 倒位 易位
染色体组
概念: 二倍体生物配子中所具有的全部染色体组成
一个染色体组。
雌果蝇体细胞中的染色体
达尔文的自然 选择学说
内容有四方面: 1、过度繁殖; 2、生存斗争; 3、遗传变异; 4、适者生存。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1、过度繁殖
各种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力,能产生很多的后代,这 称作过度繁殖。
淘汰不利变异基因、积累有利变异基因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 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
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形成新物种吗?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5
【答案】(1)细胞 细胞 染色 制片 没有巴氏小 体(或可看到闪烁荧光的Y小体) (2)分子(基因) 碱 基互补配对原则(或DNA分子杂·交) SRY基因 (3) 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可能发生互换, 即产生带有SRY基因的X染色体 (4)①X 隐 ②常 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上 染色体结构变异 ③虽然6 个体由1号个体继承了X连锁的隐性患病基因,但6号 个体却由2号个体得到携带着正常显性基因的X染色 体 (只要叙述合理均可) ④XBXb XBXB或XBXb 0
变为y基因的原因是发生了碱基对的
和
。进一步研究发现,SGRY蛋白和SGRy蛋白
都能进入叶绿体。可推测,位点
的突变导
致了该蛋白的功能异常,从而使该蛋白调控叶绿素降解
的能力减弱,最终使突变型豌豆子叶和叶片维持“常绿
”。
(3)水稻Y基因发生突变,也出现了类似的“常绿”突变 植株y2,其叶片衰老后仍为绿色。为验证水稻Y基因的 功能,设计了以下实验,请完善。
【答案】D
2.(2012年海南高考)玉米糯性与非糯性、甜粒与非甜
粒为两对相对性状。一般情况下用纯合非糯非甜粒与
糯性甜粒两种亲本进行杂·交时,F1表现为非糯非甜粒,F2 有4种表现型,其数量比为9∶3∶3∶1。若重复该杂·交 实验时,偶然发现一个杂·交组合,其F1仍表现为非糯非 甜粒,但某一F1植株自交,产生的F2只有非糯非甜粒和糯 性甜粒2种表现型。对这一杂·交结果的解释,理论上最 合理的是 ( )
男性。
水平检查,其 →
,则为
(2)材料二中更为科学鉴别男性的方法为 检查,该技术的原理是 技术的关键是制备同位素或荧光标记的
水平
,该 的
探针。
(3)方法二更为科学,因为它还可检测出XX染色体的男 性。在自然状态下XX染色体的男性产生的原因可能 是
专题十四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专题十四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专题内容分布:生物的变异与作物育种、生物的进化考纲解读:1。
生物的变异与作物育种2。
生物的进化专题知识结构:专题复习建议:相关内容可复习4~5课时,反馈练习可用2~3课时。
本块知识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三节内容和观察果蝇唾液腺巨大染色体装片一个实验。
由于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原因是理解基因突变的关键;染色体组的概念是理解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的基础;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有关知识在育种工作中应用广泛,均是重点内容。
染色体组的概念和单倍体的概念不容易理解,是难点内容。
在复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这部分内容时,要以“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的三个来源”为出发点,通过剖析典型实例,理解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通过有性生殖的基因重组,必将导致种群中出现多种多样的基因型,这就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大量的原始材料。
例如,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由于自交过程中不同基因的随机组合,其后代就有9种基因型。
如果种群中A基因突变产生出a1与a2,那么,A、a、a1、a2则为不同的等位基因,种群中就会出现几十种新的基因型。
所以说,种群的基因频率主要决定于基因突变频率。
基础知识分析:1.基因突变的特点(1)基因突变实际上是染色体一个位点上的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了变化,例如果蝇的红眼由基因W控制,W变成w以后,红眼变成了白眼。
W和w 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点上的基因,又分别控制红眼和白眼这对相对性状,所以是一对等位基因。
可见,等位基因是由基因突变产生的。
(2)可逆性。
即正常型与突变型,从左到右称为正突变,从右到左称反突变。
原因是基因突变并非是原有基因的丧失,而是基因化学结构发生了变化。
(3)多向性。
即一个基因可以朝着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形成多种突变。
如:A→a1,A→a2,A→a3。
中考生物知识点详解生物的进化与变异
中考生物知识点详解生物的进化与变异生物进化与变异是生物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揭示了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变化所发生的适应性改变。
本文将详细解析生物的进化与变异相关的知识点,以帮助中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进化的概念和意义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逐渐改变而形成新物种的过程。
它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也是生物适应环境、生存与繁衍的关键。
进化的过程中,一些适应环境的特征会逐渐在物种中积累,而一些不适应环境的特征则会逐渐减少或消失。
二、进化的证据1. 区域性分布:不同地区生物的分布和特征与当地环境密切相关,表明生物在适应环境时产生了区别。
2. 化石记录:化石是古生物的遗骸或痕迹,通过化石可以看到物种的演化过程。
3. 生物胚胎发育的相似性:不同物种在早期胚胎发育阶段呈现出相似的特征,这表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
4. 分子证据:通过比较D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结构的相似性,可以揭示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
三、进化的驱动力1. 环境因素:生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会发生适应性进化,例如鸟类的翅膀逐渐演化成翼角,以适应飞行需求。
2. 自然选择:Charles Darwin提出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每一代中适应环境的个体会更有机会繁殖后代,从而导致物种特征的改变。
3. 遗传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遗传变异导致了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正是这些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选择的对象。
四、变异的类型1. 个体变异:同一物种中个体之间的差异,如体形大小、色彩变化等。
2. 种群变异:同一种群个体之间的差异,是种群进化的基础。
3. 遗传变异: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引起的遗传性差异。
4.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改变,如染色体缺失、重排等。
五、变异的影响1. 变异为进化提供了遗传基础,是进化的源泉。
2. 存在一定的变异对物种的适应性和生存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3. 不利的变异可能会导致个体的不适应性,甚至灭亡。
关于生物的进化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关于生物的进化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 地理隔离是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根本原因
C. 动物的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无法交配
D. 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基因型,导致基因频率改变
答案:
A
分析:
解: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
B、自然选择、突变等是导致基因频率改变的根本原因,B错误;
C、生殖隔离是指不同物种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C错误;
D、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导致基因频率改变,D错误。
故选: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掌握物种的概念及形成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高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得酶得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就是由于“含M基因”得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
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3株,叶片绿色有363株、
①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 (填1、2或1和2)解释、
2.变异原因的探究 (1)变异的原因及分析 ①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可在其自交后代或与其他个 体的杂交后代中再次出现(即能遗传)。 ②仅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自交后代或 杂交后代。 (2)判断变异原因的方法 ①自交或杂交获得子代,子代自交或子代之间杂交,用这种 方法确定变异的原因。如果子代自交或杂交的后代出现变异 性状,则变异性状是由于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反之,变异 性状的出现仅是由环境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②将变异个体和正常个体培养在相同的条件下,两者没有出 现明显变异,则原来的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
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 F1 中选择表现型为
抗___性__非__糯___性____的个体自交,F2 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
是_3_/_1_6______。
(3)采用自交法鉴定 F2 中抗性糯性个体是否为纯合子。若自交
后代中没有表现型为_非__抗___糯__性____的个体,则被鉴定个体为纯
高考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
所有生物
产生了原基因得等位基因
减Ⅰ得四分体和后期
填 充 关只产生新基因型, 键不产生新基因
缺失、易位、倒位、重复
点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种群
突变和基因重组 自然选择
隔离
物种多样性
【思维辨析】
专题六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03 生物变异的进化意义
生物变异的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通过 适者生存的原则,将适应环境的变异 个体选择出来,使得物种得以延续和 优化。
自然选择过程中,适应环境的变异个 体在生存、繁殖和遗传方面具有优势, 能够将有益的基因传递给下一代,从 而影响物种的进化方向。
生物变异的物种形成
专题六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目 录
• 生物变异的概念与类型 • 生物变异的产生机制 • 生物变异的进化意义 • 生物变异的实例与案例 • 生物变异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01 生物变异的概念与类型
基因突变
定义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的偶然变化, 通常是由DNA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或外 部因素如辐射、化学物质等引起的。
,导致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的产生机制
染色体结构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缺失、重 复、倒位、易位等,这些变异可能是 由于DNA序列的错误配对、重组或 染色体复制过程中的错误所致。
染色体数目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染色体倍性变异 和染色体数目变异,其中染色体数目 变异可能是由于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 体分离异常所致。
在DNA复制过程中,由于DNA 聚合酶的错误或DNA模板的损
伤,可能导致基因突变。
化学诱变因素
某些化学物质,如碱基类似物、 诱变剂等,能够影响DNA的复制 和转录过程,导致基因突变。
物理诱变因素
如紫外线、X射线、中子等物理 因素,能够直接损伤DNA分子 ,导致基因突变。
生物诱变因素
某些病毒或细菌等生物因素, 能够影响DNA复制和修复过程
常功能。
唐氏综合征
03
由21号染色体多一条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导致智力低下、生长
生态学第5章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哈代-魏伯格定律 哈代 魏伯格定律(Hardy魏伯格定律 Weinberg frequencies) • 是指在一个巨大的、个体交配完全随机、 没有其它因素的干扰(如突变、选择、迁 移、漂变等)的种群中,基因频率和基因 型频率将世代保持稳定不变。 • 这种状态被称为种群的遗传平衡状态
设二倍体个体的染色体某一座位有二对等 位基因,记为A1和A2;假如种群基因库中 有50%A1和50%A2,那么其基因型频率将 是25%A1A1,50%A1A2和25%A2A2。如果 没有其他别的过程干扰基因平衡,则随机 交配将保持这个基因型频率在世世代代中 不变。
• 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基础 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上的差异或区别 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上的不同 自然选择过程的基础 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具有同样的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那 么就没有自然选择,这样的基因型之间,可以称为选择 中性。 • 因此,自然选择只能出现在具有不同存活和生育能力的、 因此,自然选择只能出现在具有不同存活和生育能力的、 遗传上不同的基因型个体之间。 遗传上不同的基因型个体之间。
• 如果一个种群在某一时期由于环境灾难或过捕等原因数量急 剧下降,这会伴随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的下降 这会伴随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的下降,这个过 剧下降 这会伴随基因频率的变化和总遗传变异的下降 这个过 程叫遗传瓶颈 程叫遗传瓶颈 • 遗传变异和特定基因在新种中的呈现将完全依赖这少数几个 移植者的基因型,从而产生 从而产生建设者种群 移植者的基因型 从而产生建设者种群 • 由于移植种群和母种群有不同的选择压力 使建设者种群与母 由于移植种群和母种群有不同的选择压力,使建设者种群与母 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此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奠基者效应 此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 奠基者效应) 种群的差异越来越大 此种现象称为建立者效应 奠基者效应
第2课时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第2课时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1. (2022·石家庄)研究遗传现象往往需要观察生物的 相对性状,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D )
A.人的黑发与人的卷发 B.果蝇的有翅与果蝇的白眼 C.玉米的高茎与大豆的矮茎 D.豌豆的红花与豌豆的白花
第2课时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2. (2022·湖南)科研工作人员将携带人面蜘蛛的基因 注入蚕卵中,此卵孵化的蚕吐出的丝中约含有10%的蜘 蛛丝成分,这种丝更韧、更软,在纤维产业有广阔的应 用前景。该生物技术属于( B )
(1)观察图一可知,此人性别为_男__,主要根据第_2_3_(填具体数 字)对染色体判断。若图一是能形成生殖细胞的细胞中的染色 体,正常情况下,其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A染色体肯定不 会与_A_′_(选填:A′、B、B′)染色体进入同一个生殖细胞。
第2课时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2)正常情况下,男性产生的精子中,含有_X__或_Y__染色体
,两种精子数量的比例接近1∶1,二者与卵细胞结合的机
会均_等_____,所以在一个较大的群体里,新生儿中男女数量
接近。
(3)观察图二,可以看出Y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①D__N_A组成的 ,其中SRY基因是①上特定的具有遗_传__信__息____的片段。
(4)科学家在人类的Y染色体上发现了SRY基因。由于小鼠的 性别决定类型与人类相同,科学家利用小鼠进行了深入研 究。科学家将提取出的SRY基因注射到含有XX染色体的小鼠 受精卵的细胞核中,结果该受精卵发育成的小鼠长出了睾
A.克隆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杂交技术 D.仿生技术
第2课时 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进化
3.(2021·深圳)有关生物性状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生物的性状都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特征 B.绵羊的卷毛和山羊的黑毛是相对性状 C.生物的性状只受基因控制,不受生活环境影响 D.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特征的统 称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
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七.、生物的变异和进化生物的变异变异的原因1、环境条件的改变(不可遗传变异)2、在强烈的物理、化学基因影响下发生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在有性生殖形成配子时,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片段交换而引起的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之一)概念:具有不同遗传形状的雌、雄个体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注意:1、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
2、S型肺炎双球菌使R型肺炎双球菌发生转化、转基因技术的原理也是基因重组。
3、精卵结合过程不是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概念:是指基因内部核酸分子上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和过程。
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的改变,突变后的基因成为原基因的等位基因。
图例:A A T T C C G G T 正常复制 A A T T C C G G TT T A A G G C C A T T A A G G C C A复制 A A A C T T C C G G T出错 T T T G A A G G C C AA A T T C C G G CT T A A G G C C GA T C C G G TT A G G C C A基因突变的类型根据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1、形态突变:主要影响生物的形态结构,可从表现型的明显差异来识别。
(如果蝇的红眼突变为白眼)2、生化突变:影响生物代谢过程,导致某个生化功能的改变和丧失。
(如苯丙酮尿症)3、致死突变:导致个体活力下降,甚至死亡。
形态突变和致死突变都伴随有特定的生化过程改变,因此严格地讲,任何突变都是生化突变。
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无论高级动植物还是低等生物都会发生。
2、多方向性:一个基因可以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基础知识点总结专题4第8讲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基础知识点总结专题4第8讲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专题四遗传、变异与进化第8讲生物的变异与进化必修2 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生物变异的类型⑴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由变化引起⑵可遗传的变异:由的变化引起,但是否一定遗传给后代?2、基因突变⑴概念:是指DNA分子碱基对的、或,而引起的的改变。
⑵原因:①内因(自然突变):时发生错误,基因结构改变;②外因(诱发基因突变并提高):因素;因素;因素。
⑶特点:①性:任何生物都能发生(包括、生物、生物)。
②随机性: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越早影响越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细胞内的上或同一DNA分子的上;可以发生不同细胞:体细胞一般遗传(但植物可以通过繁殖传递;人体细胞突变,可能成);配子一般遗传。
③:可产生多个等位基因。
④:单个基因突变率低,但一个种群突变率就很大。
⑤:有害有利由决定。
⑷结果:使一个基因变成它的基因(原核生物无等位基因),产生、新性状。
⑸时间:细胞分裂期(即时期)。
⑹意义:①产生的途径;②生物变异的;③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
3、基因重组⑴概念:是指生物体在进行生殖的过程,控制重新组合的过程。
⑵类型: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期)形成配子时,位于上的自由组合。
②交叉互换:时期,染色体上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
⑶结果:产生新的,不产生新基因。
⑷意义:①为生物的提供了丰富的来源;②为生物的进化提供。
二、染色体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⑴类型: (注意与碱基缺失区别)、、、(注意与交叉互换的区别)⑵实质:染色体上基因或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变异⑴类型:①增加或减少;②以的形式成倍增加或减少⑵染色体组:①特点:无(形态、功能不同),无等位基因;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的。
②染色体组数的判断:染色体组数=细胞形态相同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几个染色体组;染色体组数=基因型同种字母(不区分大小写)个数;染色体组数=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⑶单倍体、二倍体和多倍体①概念:二倍体:由发育而来的个体,体细胞含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物演化的关键环节。
它们不断地重塑着生物世界的面貌,让生命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多样性。
生物的变异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
它指的是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外观、生理特征或者行为模式。
变异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们为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正是由于变异的存在,生物才能在自然选择中不断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实现物种的演化和多样性的增加。
育种是人工干预下的生物变异和选择过程。
通过选择具有特定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育种者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这种人为的选择和繁殖过程可以加速优良性状的传播,提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例如,通过育种技术,我们可以培育出抗病、抗旱、产量高的农作物,为人类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进化是生物在长时间尺度上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原始的单细胞生命形式到复杂的动植物,都是进化的产物。
进化是生物适应环境、提高生存和繁衍能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物种因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得以生存下来,而另一些则因为无法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灭绝。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命演化的核心过程。
它们共同塑造了生物世界的多样性,让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对生物变异、育种和进化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起源和演变,也为人类对生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在生命的舞台上,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是生物演化的关键环节。
它们不断地重塑着生物世界的面貌,让生命世界充满了生机和多样性。
生物的变异是生命演化的驱动力。
它指的是生物体的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随机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对生物体的表型产生影响,从而改变生物体的外观、生理特征或者行为模式。
变异可能是有益的,也可能是有害的,但它们为生物演化的可能性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5.3 物种形成 (speciation)
5.3.1 物种形成及其过程
选择性进化的关键阶段是形成新物种.即物种形成。上面我们已介 绍过生物种的概念,根据这一普遍持有的概念,种是一组可以相互 杂交的自然种群,它们与其他种群组间具有繁殖隔离。种内个体享 有共同基因库。基因流描述的是基因在种群内通过相互杂交、扩散 相迁移进行的运动。基因在种群间流动的水平越大,种群就会越均 匀,或普遍相似。受限制的基因流使种群间发生分化,因为每个种 群中都会或多或少地独立发生适应和遗传漂变。在物种间不发生基 因流,因为它们是彼此繁殖隔离的,没有相互杂交。
5.3.2 物种形成的方式
异域性物种形成
与原来种由于地理隔离而进化形成新种,为异域性物种形成。如新的山脉 或河流改道再次分开。两个亚种群之间的基因流被阻断,各自独立发生进化。 自然选择可能选择屏障两端不同的基因型,随机的遗传漂变和突变会带来差 异。随着时间延续,差异会达到这样的程度,即使两个种群再次相遇,它们 也不再能相互杂交,物种形成完成。
第五章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
5.1 生物种的概念 5.2 物种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5.3 物种形成
5.1 生物种的概念
5.1.1 传统生物学家的物种(species)概念
– 真实存在、形态相似、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 – 物种不变、中间无亲缘关系
5.1.2 达尔文的物种概念
– 人为分类单位,亲缘关系密切的个体群 – 物种可变、个体差异在种间渐变近代的物种概念
W.Weinberg
Hardy-Weinberg 定律
遗传平衡定律(law of genetic equilibrium)
一定条件下:
1. 群体很大 2. 随机交配 3. 没有突变 4. 没有选择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生物地理学证据
分布在不同地区 的生物群体表现 出明显的地理隔 离和区域性特征
某些地区的生物 分布与该地区的 地理环境密切相 关,如高山、沙 漠等
生物的地理分布 和进化模式可以 通过物种起源、 扩散和灭绝等过 程来解释
生物地理学证据 是支持生物进化 理论的重要依据 之一
比较解剖学证据
比较解剖学证据:通过比较不同生 物的解剖结构,发现许多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之处可以证明生物之间存 在共同的祖先。
对人类起源和演化的认识
了解人类起源和演化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和遗传信息。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对生命起源和演化的科学解释,挑战了宗教和神话的传 统观念。
人类作为生物进化的产物,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和自然选择,也影响了人类的遗传特征和文化 演变。
了解生物进化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其他生 物的关系。
主要内容:物种通过自然选择和 遗传变异不断适应环境,逐渐进 化为更高级的物种
对现代生物学的影响:奠定了现 代生物学的基础,对人类对生物 世界的认识产生了深远影响
现代综合进化论
起源:20世纪中叶,综合了遗传学、 古生物学和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的知 识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意义:解释了生 物多样性的起源和进化历程,为生 物进化研究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框架
变异的原因
基因突变:由于DNA分子复制过程中发生错误或受到物理、化学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基因序列 发生变化
基因重组: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两个个体的基因重新组合,产生新的 基因型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数量或结构的变化,导致基因表达异常
表观遗传变异:基因表达的改变,但基因序列本身未发生变化,与环境因素和个体差异有关
专题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
第 一 次 复 制 A┅ T 第 二 A┅BU 次 复 制
A┅ T
G┅BU
(5-Br尿嘧啶是核酸的代谢产物,它有两种互变的 异构体,一种结构象胸腺嘧啶,另一种结构则象胞嘧 啶。)
第 三 次 复 制
G┅ C A┅BU
2.类型:
碱基替换: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 增添或缺失:移码突变(1或2碱基缺失或插入) 或密码子缺失或插入(3个碱基同时) ⑵基因突变发生在: A.DNA→RNA的过程中 B.DNA→DNA的过程中 C.RNA→蛋白质的过程 D.RNA→携带氨基酸的过程 (
六、进化论
进化论的奠基者
1.现代进化理论的由来
现代进化理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内容
基础 动力 结果 内因
意义: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生物多 样性和适应性,但不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及 自然选择对可遗传变异的作用。
2.现代进化理论的内容
突变 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
有性生殖
不定向变异
选择
微小有利变异
生物进化的大致过程和规律
⑴原始生命 自养原核生物 ⑵水生 原始原核生物(异养厌氧) 真核生物 有性生殖 (变温) 陆生、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恒温)
真核生物出现的意义:结构和功能更复杂;为有性 生殖(能产生更大变异)奠定了基础。
5.遗传平衡
这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包括基因型频率) 一代 代稳定不变,保持平衡。这就是遗传平衡定律, 也称哈代—温伯格平衡。 P代表一对等位基因中A的基因频率, p+q=1 q代表另一个等位基因a的基因频率 AA的基因型频率= p2 aa的基因型频率= q2 Aa的基因型频率= 2pq
p2+2pq+q2=1
亲代基因型的频率 AA(30%) 配子的比率 亲代的基因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变异与进化》专题复习常州一中高三备课组【考点导读】1.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C ) 2.基因重组及其意义(B ) 3.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B ) 4.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B )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B ) 6.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 ) 7.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A ) 8.人类遗传病的类型(A ) 9.人类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A ) 10.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A )【知识网络】【重点透析】⎪⎪⎩⎪⎪⎨⎧⎪⎩⎪⎨⎧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遗传的变异化引起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变生物的变异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进化理论三、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1.基因突变与生物性状的关系(1)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发生突变时,其性状未必改变,原因如下:①若发生突变后,引起mRNA上密码子改变,但改变了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仍对应同一种氨基酸,此时突变基因控制的性状也不改变。
②若基因突变为隐性突变如AA 中的一个Aa ,此时性状也不改变。
(2)基因突变引起性状的改变,这种具有突变性状的个体能否把突变基因传给后代要看这种突变性状是否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若有,则为有利突变,可通过繁殖传给后代,否则为有害突变,被淘汰掉。
2.基因突变对后代的影响(1)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这种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传给后代,但不会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2)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减数分裂过程中,这种突变有可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四、染色体组及其数目的确认 1.染色体组概念及确认条件(1)概念:细胞中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2)确认条件: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无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所含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③一个染色体组含有控制生物性状的一整套遗传信息,不能重复,不能缺少。
2.染色体组数目的确认方法(1)根据细胞中染色体形态判断。
①细胞内同一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②细胞内有几种形态的染色体,一个染色体组内就有几条染色体。
(2)根据基因型来判断。
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
可简记为“同一英文字母无论大写还是小写出现几次,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3)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
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
例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
3.染色体组的数目与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关系(1)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叫几倍体。
(2)由配子发育而成的个体,不论含几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
(3)二倍体生物的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五、生物的进化与物种的形成2.基因频率的改变与生物进化及物种形成的关系(1)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因此,可认为生物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就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
(2)生物进化不等于物种的形成。
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是基因频率改变发展到不能实现基因交流的程度实现的。
3.物种形成的方式(1)物种的形成有多种方式,主要为渐变式。
一个种群 多个小种群 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 新物种(2)爆发式物种的形成主要是以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方式形成新种,一出现可以很快达到生殖隔离。
(3)染色体结构变化是形成新物种的另一种Ⅱ方式,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化的个体和原始物种杂交,可育性降低,形成初步的生殖隔离,以后经过进一步演化形成新的物种。
【综合演练】一. 选择题:1.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C .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生存斗争导致多数个体死亡,少数生存2.下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种群主要以a 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 为食, 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 表示。
(图B 表示A 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
下列关于种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B .自然选择使以C 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 C .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D .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3.现代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 )①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② 种群是进化的单位 ③ 自然选择是通过地理隔离 多 种 因 素(突变、重组、选择、漂变等)出现生殖隔离染色体加倍 异源多倍体 杂种细胞杂交 物种物种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4.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的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导致物种的形成5.请分析下列两个实验:(1)用适量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未授粉的番茄花蕾,子房发育成无籽番茄。
(2)用四倍体与二倍体西瓜杂交,获得三倍体西瓜植株,给其雌蕊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子房发育成无籽西瓜。
试问:a、番茄和三倍体西瓜的无籽性状是否能遗传?b、将番茄和三倍体西瓜的枝条扦插生成的植株所结果实中是否有种子? ()A.a能,不能,b有,无B.a不能,能,b有,无C.a不能,能,b无,有D.a能,不能,b无,有6.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人工诱变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B.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基因重组,产生了定向变异C.体细胞杂交技术能产生染色体变异,突破了生殖隔离的限制D.现代生物技术能改变许多生物,使之更适合人的需要7.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8.如果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基因型Aa的比例为50%,基因型aa的比例占25%。
已知基因型aa的个体失去求偶和繁殖的能力,则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型aa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A.1/16 B.1/9 C.1/8 D.1/49.突变型的面包霉能按下图合成氨基酸A和B,正常的面包霉只能合成氨基酸B,而氨基酸A是面包霉的必需氨基酸。
如果要从各种面包霉中筛选出能合成氨基酸A的面包霉,所用的培养基应不含()A.氨基酸A B.氨基酸BC.酶①D.酶④10.下表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生物种类细胞结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得到的碱基种类生殖方式可遗传变异来源A.乳酸菌无 5 分裂生殖基因突变B.禽流感病毒原核细胞 5 孢子生殖基因突变C.青霉菌原核细胞 5 分裂生殖基因突变D.玉米真核细胞 4 有性生殖基因突变、重组染色体变异11.有一种小麦,质地优良,但生长发育期较其他小麦迟。
水稻中发现一成熟较早种类,为使小麦也获得这一性状,可采取的措施是①杂交育种②单倍体育种③基因工程育种④细胞工程育种A.①③B.③C.③④D.②④12.同物种的个体在形态特征上常有些差异,而形态有差异的个体,在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上也会有些不同.下图为某地三种不同植物的叶面积与个体数目的关系图,若此地遭遇干旱,则下列哪一项叙述最合理A.乙物种比甲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B.甲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C.丙物种比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强D.甲物种和乙物种在该地的适应能力相同13.科学家做了下面的实验:把若干对家蝇分成若干组(每组一对),再将每组的子代分为A、B两部分,用DDT处理每组的A部分,B部分则不接触DDT(如下表所示)。
只选择保留存活率最高的那一组的B部分,A部分及其余各组统统淘汰。
将保留的部分再重复这样的实验过程,并且在实验中逐代增加DDT的浓度。
经过这样多代的重复,获得了具有很强抗药性的家蝇。
上述的实验事实说明()亲代组别1组(一对蝇)2组(一对蝇)……n组(一对蝇)子代分两A施DDT B无DDT A施DDT B无DDT A施DDT B无DDT 份处理结果存活较少全部存活存活较多全部存活存活很少全部存活选择淘汰淘汰淘汰保留淘汰淘汰A.诱导家蝇产生抗药性变异的作用B.由于长期使用DDT,使家蝇的抗药性逐代增强C.家蝇抗药性原已存在,与是否使用DDT无关D.家蝇抗药性形成是长期使用DDT的结果二.多项选择题:14.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的有害或有利往往取决于环境条件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地理隔离C.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属于可遗传的变异D.环境条件稳定时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15.下列关于隔离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离阻止了种群间的基因交流B.对所有的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种群基因库间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D.不同的物种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生殖隔离1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A.遗传病的发病与遗传因素有关而与环境因素无关B.禁止近亲结婚可降低隐性遗传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C.染色体的变异、基因突变都有可能导致人类出现遗传病D.先天性的疾病都是遗传病,优生、优育可避免遗传病的发生17.自然界中新物种的形成方式最常见的是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这种方式需要下列环节的综合作用A.提供进化原材料的突变和基因重组B.使种群基因库中基因定向变异的特殊环境C.使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自然选择D.阻断不同种群间发生基因交流的隔离18.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突变、基因重组和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三.非选择题:19.据资料报道,苏州大学农业科技学院的科研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将国内外原始的优良彩色茧基因转移到高产优质白色茧品种中,选育出高产彩色茧新品种。
第一批10张天然彩色茧蚕种已于2003年11月底在中国华源集团江苏新沂基地喜获丰收,一张蚕种产茧量超过40kg。
淡绿、橘黄、浅红、金黄……用这些天然彩色蚕茧丝无需染色而织成的色彩斑斓的绸缎,兼具华美外观和环保内质,深受人们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