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理学中运动的概念,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运动的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其分类2. 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3. 运动的图像表示:x-t图像、v-t图像4. 实际问题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与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概念,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运动的图像表示。

2. 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加速度之间的关系,运动图像的解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的描述方法。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形象直观地展示运动过程,增强学生的理解。

3. 结合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2. 讲解运动的概念:解释什么是运动,运动的分类。

3. 介绍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讲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学习运动的图像表示:x-t图像、v-t图像,学会解读运动图像。

5. 课堂练习: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运动描述方法解决问题。

7.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运动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正确区分不同类型的运动。

2. 评估学生对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量的掌握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3. 观察学生在运动图像表示上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包括能否正确绘制和解读x-t 图像和v-t图像。

4. 分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判断学生能否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情境中。

七、教学反思1. 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2. 学生是否掌握了描述运动所需的物理量及其关系?3. 学生是否能够熟练地使用运动图像来表示和分析物体的运动?4.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5.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水平?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传感器收集物体运动的数据,并绘制运动图像。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描述》物理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盼望可以关心到有需要的伴侣。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学问点,同学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熟悉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熟悉机械运动并会依据参照物的选定来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老师多媒体展现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

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日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环节二:生成新知(一)机械运动提出问题:请同学自己举诞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同学们说得特别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推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生:假如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假如始终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特别通俗。

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

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淌的水、游动的鱼、飞行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由于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老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

(板书)(二)参照物给出一个说法:大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篇1: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可以举例说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动与静是相对的,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学习重点1.机械运动的概念。

2.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难点1.参照物的概念2.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方式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视频资料,玩具车、玩具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 min)〖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第十章内容,认识到多彩的物质世界,知道了宇宙万物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都有质量,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那么这些物质存在的状态如何呢?[讨论][总结1] 今天,我们研究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问题。

为什么它们会运动或静止?(板书本章课题)[总结2] 我们首先看物体的运动该如何描述?(板书本节课题)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一)机械运动(10min)1.现象[问题] 大家观察周围的物体,你认为它们哪些是运动的,哪些是静止的?[回答](1)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2)走路的人是运动的;(3)飞出的足球是运动的;(4)地球是运动的;(5)分子是运动的;……(6)黑板是静止的;(7)教室外面的树是静止的;(8)公路是静止的;(9)大桥是静止的;……也可能回答出一些其他的问题:(1)星星是静止的;(2)太阳是静止的;……[分析](1)我们身边有运动的物体。

如行驶的汽车、跑步的人们、飞行的足球等。

(2)宇宙在运动。

我在小学科学课上学过,地球本身是绕着太阳自转和公转的,整个太阳系都在运动。

同样的,银河系也在运动,宇宙也是,所以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宇宙中所有的物体都在运动。

(3)小分子在运动。

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分子,这些分子也在运动。

[总结]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1.2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a)位移:讲解位移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b)速度:介绍速度的定义、公式,以及速度的物理意义。
c)平均速度:阐述平均速度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平均速度。
3.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位移、速度、平均速度等基本概念,并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如何测量物体的位移和速度?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力学知识,但对于运动描述这一部分的内容,他们在概念理解和实际应用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位移、速度等概念容易混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概念分析实际问题还不够熟练。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e)知识巩固:通过练习题、案例分析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使学生能熟练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等,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b)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的掌握程度,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1.填空题:设计一组填空题,涵盖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让学生通过填空的方式,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从起点到终点的线段长度称为______,而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称为______。
2.选择题:编制一些选择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点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例如:下列哪个选项描述的是物体的瞬时速度?(A)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B)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初中物理运动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运动描述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2. 速度公式的应用3. 运动描述的基本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计算公式的应用。

2. 难点:运动描述的方法及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2. 速度的概念:讲解速度的定义,让学生理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速度计算公式: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讲解公式中各量的含义。

4. 速度公式的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速度。

5. 运动描述的方法:讲解运动描述的基本方法,包括图形法、表格法和文字法。

6.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和运动描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8.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评价学生对速度公式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3. 评价学生对运动描述方法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探究速度与时间、路程的关系。

2. 介绍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体育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物体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八、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与教案内容相关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2. 实例素材:收集与速度和运动描述相关的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3. 练习题库:编写一系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路程、速度、加速度。

2.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掌握路程、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观察到物体的运动?(2)引导学生举例:如车辆行驶、运动员跑步、小球滚动等。

2.学习机械运动的概念(1)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在空间的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2)举例说明:车辆行驶、运动员跑步等。

(3)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运动有什么特点?3.学习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1)路程: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长度。

(2)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改变的量。

4.讲解路程、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1)路程的计算:路程=速度×时间。

(2)速度的计算:速度=路程÷时间。

(3)加速度的计算: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5.实例分析(1)分析实例: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了5秒,速度达到20米/秒,求汽车的加速度。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6.练习题(1)一辆自行车以10米/秒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0秒后停止,求自行车的加速度。

(2)一辆汽车以60米/秒的速度行驶,突然刹车,经过10秒停下,求汽车的加速度。

(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路程、速度、加速度。

(2)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题,我们掌握了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

(3)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观察和研究物体运动。

8.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预习下节课内容:牛顿第一定律。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的概念和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

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精选11篇)初一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1一、设计思想本小节的教学内容分为: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运动的相对性,三个部分。

这三个部分中,机械运动的概念较为简单学生理解也相对容易,所以将教学重点放在后两部分,在参照物的教学中通过一个小实验,钢笔放在书本上推动书本运动。

利用机械运动的概念讨论钢笔是运动还是静止?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选择不同的标准获得不同的运动形式,自然的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整体的设计思路利用身边的现象赖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和相对运动的概念,期间可通过穿插一些视频和音频资料,让学生理解更加具体、生动和深刻。

二、教材分析初二时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本章是人教版的起始章的第二节内容,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

在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学生先从身边最简单的运动着手,对于学生物理学科的入门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对于本节不熟悉的参照物,教材通过大量的具体事例,让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最终理解运用。

三、学情分析教学对象是初二的学生,物理思维还未建立,理解和分析能力较弱。

该年龄段的学生有好奇心,但是对问题缺乏深刻的思考,对知识的提炼和总结缺乏训练。

比如物体的运动选取不同的参照物运动形式不同。

学生容易将参照物和研究对象混淆,对于这个问题,一定要先通过明确谁是参照物谁是研究对象,再讨论后续的相对运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停运动着的世界中,能举例说明常见的运动现象。

(2)知道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选取的方法。

能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参与式的体验学习,使学生能灵活选取参照物来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科学人生观教育,通过“STS”教学,激发学生学好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怀。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运动的描述》二、课程课时1课时三、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机械运动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的普遍性,理解参照物的概念及其在描述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教材还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思考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运动描述的理解。

四、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机械运动的概念,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和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

参照物的选择及运动的相对性。

2.教学难点理解运动的相对性。

能够正确选择参照物描述物体的运动。

六、课的类型及主要教学方法1.课的类型:新授课。

2.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实验法。

七、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学环节:播放一段关于运动的视频,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等。

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看了这段视频,有什么感受呢?视频中的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后回答。

“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目标达成预测:学生对运动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2.机械运动的概念(10分钟)教学环节: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活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比如,汽车在公路上行驶,鸟儿在天空中飞翔,这些都是机械运动。

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在做机械运动呢?”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人在走路是机械运动。

”“树叶飘落也是机械运动。

”教师活动:“非常好。

机械运动是一种最基本、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第一章:运动的定义与分类1.1 运动的定义引入运动的含义,让学生理解物体位置变化的实质。

通过实例说明运动的概念,如物体在平面上的移动。

1.2 运动的分类讲解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

介绍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概念。

第二章:位移和路程2.1 位移的定义解释位移的概念,强调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通过图示和实例直观展示位移的计算方法。

2.2 路程的定义讲解路程的含义,强调路程是运动路径的长度。

强调在非直线运动中,路程可能大于位移的大小。

第三章:速度和速率3.1 速度的定义解释速度的概念,强调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介绍速度的矢量性质,包括大小和方向。

3.2 速率的定义讲解速率的含义,强调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强调速率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第四章:加速度和减速度4.1 加速度的定义解释加速度的概念,强调加速度是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介绍加速度的矢量性质,包括大小和方向。

4.2 减速度的定义讲解减速度的含义,强调减速度是速度减小的速率。

引导学生理解减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第五章:运动的描述方法5.1 运动方程介绍运动方程的基本形式,如位移时间方程和速度时间方程。

引导学生理解方程中的符号和物理意义。

5.2 运动图像讲解运动图像的种类,如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引导学生通过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特点。

第六章:匀速直线运动6.1 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解释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即物体在直线上以恒定速度运动。

通过实例说明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物体在水平路面上的匀速行驶。

6.2 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

引导学生理解公式中的变量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匀变速直线运动7.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解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含义,即物体在直线上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的运动。

通过实例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物体在斜面上下滑。

7.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介绍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和加速度公式。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2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2.引导思考:组织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如速度、力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引出位移、路程、速度等概念。
4.导入新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向学生传授新知识:
1.概念讲解:详细讲解位移、路程、速度等基本概念,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如“如何描述物体在直线运动中的速度变化”。
2.交流分享: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教师指导: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小组针对实际运动场景(如篮球运动员投篮、足球运动员射门等),分析并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5.创新思维题: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验证或探究物体运动中的某一规律。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提出一个与物体运动相关的创新性问题,并尝试解答。
作业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思考,确保解答的正确性。
-学生能通过实例理解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学会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物体的速度计算,能分析简单运动问题。
-学生能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或路程的速度。
-学生能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应的计算。
3.掌握运用物理图形(如位移-时间图、速度-时间图)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的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思维方法的掌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作业:选择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运动实例,如自行车、公交车等,分析其运动状态,并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释。
4.小组合作作业:安排小组合作完成的作业,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作业:分组调查校园内的物体运动实例,如操场上的跑步者、篮球场上的运动员等,分析其运动状态,并撰写调查报告。
5.拓展阅读:推荐与运动描述相关的物理书籍、文章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
例题:一辆小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其加速度为2m/s²,求小车在5秒内的位移和速度。
2.实践应用题: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物理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例题:观察并记录一名运动员在100米赛跑中的成绩,分析其起跑、加速、冲刺等阶段的运动状态。
3.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进行课后探究,发现生活中的物体运动规律,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讲授新知
1.运动基本概念的讲解:详细讲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定义,通过公式、实例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的实际意义。
2.坐标系与图像:教授如何运用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引入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分析物体运动状态。
3.新知讲解策略:采用讲解、演示、举例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描述的方法和技巧。
5.方法指导:针对学生在图像分析方面的困难,提供具体的方法指导。如教学生如何从位移-时间图像中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从速度-时间图像中分析加速度的变化。
6.课堂小结: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课后拓展:布置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究运动规律。如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实例,分析其运动状态,并撰写调查报告。

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的运动的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

2. 让学生了解参照物的概念,明白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需要选定参照物。

3. 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知道如何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 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3. 运动的相对性: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行驶的汽车、飞鸟、流动的河水等,让学生感受到运动无处不在。

2.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3. 引入参照物的概念:讲解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需要选定一个参照物。

通过实际例子,如坐在火车里的人,判断火车是运动还是静止,让学生理解参照物的重要性。

4. 讲解运动的相对性:通过实际例子,如骑自行车的人看待路边的树木,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5.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不同参照物下的物体运动状态。

6.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概念,以及运动的相对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机械运动、参照物和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2. 采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所学知识。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不同参照物下的物体运动状态。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的概念、参照物的概念、运动的相对性。

2.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相对性。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实例,用于讲解和练习。

2. 准备PPT,用于展示和讲解。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机械运动、参照物和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

《运动的描述》物理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引出运动的概念和描述运动的基本方法。

1.2 教学内容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变化。

运动的描述:速度、时间和位移。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概念。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理解运动的变化。

1.4 教学步骤引入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运动的实例。

讲解速度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解释速度的计算方法。

介绍时间和位移的概念,解释它们在运动描述中的作用。

第二章:速度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在运动描述中的重要性。

学会计算速度并应用速度公式。

2.2 教学内容速度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速度公式:v = Δx / Δt。

采用讲解法,解释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速度。

2.4 教学步骤回顾位移和时间的概念,引入速度的概念。

讲解速度公式,并解释各变量的含义。

给学生发放例题,让学生计算速度。

第三章:加速度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在运动描述中的作用。

学会计算加速度并应用加速度公式。

3.2 教学内容加速度的概念:速度的变化率。

加速度公式:a = Δv / Δt。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解释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加速度。

3.4 教学步骤回顾速度和时间的变化,引入加速度的概念。

讲解加速度公式,并解释各变量的含义。

给学生发放例题,让学生计算加速度。

第四章:位移让学生理解位移的概念及其在运动描述中的重要性。

学会计算位移并应用位移公式。

4.2 教学内容位移的概念: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变化。

位移公式:Δx = x_f x_i。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解释位移的概念和公式。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计算位移。

4.4 教学步骤回顾初始位置和末位置的概念,引入位移的概念。

讲解位移公式,并解释各变量的含义。

给学生发放例题,让学生计算位移。

第五章:运动图像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图像的概念及其在运动描述中的应用。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的基本概念。运动状态是指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方面的变化。这些概念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描述物体在不同情况下的运动特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以自行车为例,分析其在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运动状态描述,以及如何运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突破方法:通过具体案例(如抛物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讲解运动方程的推导和运用,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公式。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运动的描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情况?”(如公交车加速、减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物体运动状态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速度与速率的区别、加速度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观察小车在不同斜面上的运动状态,演示加速度的变化。
-突破方法:结合实际例子(如汽车加速、减速)讲解加速度的含义,通过图像展示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
(3)参照物的选择与应用:学生难以把握参照物的选择对物体运动状态描述的影响,容易产生混淆。
-突破方法:通过实际情境设定,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参照物下的运动感受,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参照物。
(4)运动方程的应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难以将运动方程应用于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向初中学生传授物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描述方法。

通过系统的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解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掌握运用数学工具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

此外,还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探索自然界规律的欲望。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的学生。

经过之前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基础,但可能对运动的概念和描述方法仍感到抽象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物理运动的基本概念,如相对性、速度、加速度等;(2)学会运用数学工具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3)掌握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物体运动规律的技巧;(4)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物理运动描述的方法;(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分析物体运动现象,提高逻辑思维能力;(3)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4)指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开展小研究等方式,拓宽知识面,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界规律的欲望;(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3)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增强他们面对问题的自信心;(4)通过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5)教育学生遵循科学道德,尊重事实,遵循科学规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初中二年级上学期物理《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一、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会判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情况。

4.会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所选的参照物。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物体运动与静止的判断、参照物的判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一战期间,一名正在执行任务的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前方飞着一个“小虫”,便伸手去捉。

后来发现抓住的竟是德军射来的子弹。

这是怎么回事呢?你能徒手抓住飞来的子弹吗?(二)新课教学1.机械运动教学情境:日出日落、月盈月亏、星移斗转,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冬去春来、风起云涌、潮涨潮落,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

(1)宇宙大爆炸1950年前后,伽莫夫建立了大爆炸的观念: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

大约180亿年前,最初的宇宙是由超高温、高密度的“一点”爆炸而成,以后各星系会无限膨胀,46亿年前太阳系行星形成。

1965年,有观测证据有力地支持大爆炸模型。

(2)地壳的运动大陆板块的碰撞产生了地球上的高山和峡谷;江河的流动,形成沟壑和平原;水城威尼斯在不断下沉。

(3)生活中的运动现象:上学的学生、下班的工人、飞翔的小鸟、游动的金鱼、飞驰的汽车、奔跑的骏马、流动的空气等。

提问:怎样准确定义物体的运动呢?知识归纳: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教学情境:物理学中所说的机械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这里说的“一个物体”指被研究的对象,而“另一个物体”指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知识归纳:事先选定作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说明:选择参照物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任意性:可以选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选择静止的物体。

(2)排己性:参照物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

(3)不唯一性:参照物的选择不唯一,可以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4)方便性:通常情况下,为了研究方便,一般选取地面或与地面相对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初中物理运动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描述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描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知道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2. 让学生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等。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物体运动的相对性2.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3. 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4. 运动描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概念,物体运动的相对性,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

2. 教学难点: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运动描述的相关问题。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运动描述的意义。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解释运动描述的必要性。

3.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加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运用运动描述的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实际问题,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运动描述在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6.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运动描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运动概念的理解,对物体运动相对性的认识,以及对速度、加速度定义和计算公式的掌握。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练习题、小组讨论、课后作业。

3. 评价标准:能正确理解运动概念,运用物体运动相对性分析问题,熟练运用速度、加速度公式进行计算,能将运动描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1. 反思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学习效果如何。

2. 反思方法:教师自我反思,学生反馈,同行评价。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五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五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的描述教案五篇1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道光的折射定律;知道光路在折射中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光的折射引起的一些现象。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办法:重点:光的折射现象。

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难点: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三、实验器材:玻璃水缸、水、激光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四、具体安排: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3、用光的折射来解释眼睛受骗的问题我们来解释刚才在叉鱼比赛中,为什么我们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

原来鱼从水中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会在水面发年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鱼像发出来的,鱼像是鱼的虚像,鱼像比鱼位置高。

所以刚才比赛的同学会叉在鱼的上方。

4、课堂练习(1)当光线从空中行政村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2)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这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入空气时发生造成的。

(3)画出图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五、小结六、作业的布置学习指导55-56页篇14: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复述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并会用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的问题;能说明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学会画简单的光路图。

2、过程与方法:培养自己的探究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通过对法线的形象解释,渗透真正做人的思想教育。

二、重点、难点重点:光的反射定律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全面理解光的反射定律三、教具教师用:光的反射装置(自制暗箱)、平面镜、白纸、手电筒、多煤体课件学生用:量角器、纸屏(附有角度)、激光手电筒、纸板四、师生交流过程(1)诊断补偿:光在均匀介质中如何传播?(二)导入新课:通过课件展示:《手术室里的灯光》,介绍爱迪生为妈妈治病的故事。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课题2《运动的描述》教案我设计的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运动的描述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让学生掌握用速度和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

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掌握用速度和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地球仪,小车,计时器。

学具:笔记本,笔。

活动过程:一、导入(5分钟)我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来导入本节课。

我会让学生站在教室里,闭上眼睛,然后我会移动一下位置,让学生猜测我移动了多远,用了多少时间。

这样可以让 students feel the concept of motion and stillness.二、新课导入(10分钟)我会通过地球仪来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然后我会引入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解释用速度和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三、实践活动(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有一辆小车和计时器。

我会让学生用计时器测量小车在不同速度下行驶相同距离所需的时间,并记录下来。

然后我会让学生用速度和时间来描述小车的运动。

活动重难点:重点: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运动的描述方法。

难点: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掌握用速度和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用速度和时间来描述物体的运动。

但是,有些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操作不够准确,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

我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来加深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活动的设计: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站在教室里,闭上眼睛,然后我移动一下位置,让学生猜测我移动了多远,用了多少时间。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人教版(2024)-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八年级上册物理

《运动的描述》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1.物理观念:建立运动的相对性观念,理解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3.科学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探究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识到科学描述运动的重要性。

二、课前解析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之一,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运动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但对于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以及运动的相对性等概念,需要通过系统的学习来理解。

三、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理解参照物的概念,能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3.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四、教学重点1.参照物的概念及选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五、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

六、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引入机械运动的概念。

2.初步认识参照物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5分钟)1.播放一段视频,展示生活中各种物体的运动,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流淌的河水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视频中这些物体都在做什么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物体都在运动。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运动的描述,首先来认识什么是机械运动。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体的运动。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机械运动的概念。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运动的图片,如跑步的人、飘动的旗帜等。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的初步认识。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引出参照物的概念。

“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举例说明:当我们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路边的树,树是向后运动的;而当我们看汽车里的乘客时,乘客是静止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的概念。

2.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3.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过程与方法
1.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在观察现象、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
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视频是关于浩瀚的太空天体的运动、大自然中的江河的奔流、飞奔的猎豹、都市的人流的移动)
二、学生自学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机械运动?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 B .冰熔化成水
C.河水不停流动 D.树叶纷纷飘落
2我们如何来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三、教师点拔
一、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从视频资料中你看到了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运动实例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关于运动,你想知道什么(运动的定义,运动的分类,揭示我们主要学习机械运动)
回顾列举的运动实例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进一步分析课本图1.2—1分析猎豹和哈雷彗星及蜗牛,提问:为什么说它们是运动的?
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得出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同步训练一)
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流星划过夜空 B .冰熔化成水
C.河水不停流动 D.树叶纷纷飘落
二、参照物
现象探究:我们坐在行驶的船中,有时候我们感觉到河岸正在“远离”我们,当你站在岸边时,你感觉不到河岸在远离我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学生讨论交流:人通常以地面为“标准”,相对于地面,河面没有位置变化,认为是静止的,而当人坐在船上时,不自觉的以船为“标准“,河岸相对于船有位置变化,所以感觉河岸在远离我们。

探究归纳:人们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总要选择某一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与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强调关于参照物问题注意以下问题:
(1)参照物的选定可以是任意的,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
(2)为了研究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播放视频歌曲“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当李双江老师唱到这句时,问:这两句中分别以什么为参照物的?
让学生做下面的实验:把课本平放在桌上,课本上放一个笔盒,推动课本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让学生思考问题:
(1) 选取课桌作标准,笔盒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运动)
(2) 选取课本作标准,笔盒、课桌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笔盒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
(3) 选取笔盒作标准,课桌和课本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课桌是运动的,课本是静止的)
讨论:描述物体的是运动和静止,与所选择的参照物有关。

参照物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

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时,结论也不一样
(同步训练二)
1.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诗中描写的“青山”与“孤帆”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 )
2.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前后两次对山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船和地面 C.山和船 D.风和地面
3.“水涨船高”中的“船高”是以()为参照物的,若以水面为参照物则船是( )
注意:学生对于选定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的判断容易出错,教师在此多加强调。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游戏引入:
我带领学生某某在讲台上手拉手向同方向走步,提出问题:
(1)以“学生某某”为参照物,教师是()
(2)以坐在位子上的学生为参照物,教师是()
为什么同一个人(教师)相对于不同的人,得到的运动情况不同,是由于以各自选定的不同参照物来研究的运动情况。

归纳总结
(1)整个宇宙中的物体都是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所以物体
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体的静止只是相对的,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

(2)参照物的选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所以确定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选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同步训练三)
1.在下列运动中不属于相对静止的两物体的是()
A.地球和其同步卫星
B.在空中正在加油的加油机和受油机
C.人行走时,左脚和右脚
D.拖拉机和所带的联合收割机
四、当堂训练
1、每天我们都看到太阳从东升西落,这是以为参照物;当你仰望夜空看到月亮在云彩里穿行,这是以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总是静止在地球某处上空,这是以为参照物,若以月球为参照物,这个地球同步卫星是的。

2、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如运动的火车上坐着一个人,以路轨为参照物,人是,火车是;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

(填“运动”或“静止”)。

3、太阳、站在地面上的人和同步地球卫星,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人静止,太阳和卫星运动B、人、同步卫星和太阳都运动C.人、太阳和同步卫星都静止D、人和同步卫星静止、太阳运动4、兰兰在商场乘电梯上楼,以地面为参照物,她是,以她所乘的电梯为参照物,她是。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地球绕着太阳转 B.乌云遮住了太阳
C.树木在不停的生长D.蚂蚁在地上爬行
学生小结,教师总结
布置作业:本节互动题目
板书设计
第2节运动的描述
一、机械运动定义:
二、参照物
概念和选取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