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浅谈儒家孝道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浅谈儒家孝道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

浅谈儒家孝道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摘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孝”字,上面为一老人,下面为一小孩。

可以想到小孩背着老人行走,以及长幼的顺序、礼节。

父母含辛茹苦的抚养我们,而我们有能力时,却忽略了父母,而他们在风烛残年的时候,还在不停的奔波劳累,孤独生活。

当我们醒悟时都会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乌鸦知反哺、羊羔知跪乳。

孝敬父母应在当下,让父母亲享受天伦之乐在“儒家孝道”中颐养天年。

当代中国儒家孝道的问题已经日益暴露。

对此,我们许多国人也不乐意见到这种现象,然而这种“孝道”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或者说这种问题存在说明了什么,最终会不会引起轩辕风波?在此笔者仅仅是浅谈“儒家孝道”存在的问题及其意义。

【关键词】:中国儒家孝道问题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多的追求物质上的财富。

但是忽略了,为我们操劳的父母亲。

这种现象已经普遍存在,许多人总是在这种现象中麻痹,而不亦乐乎!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我们不能仅以物质去孝敬父母,而是要给与他们精神上的正能量,从身边小事做起。

让物质和精神相结合,让他们感受到孩子对他们真正的爱,我们的人生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也属于我们的父母亲。

谁没有老去的一天?我们孝敬父母就是孝敬明天的自己!一、“当代儒家孝道”存在的问题:孝道是为人处世之本,本乃树之根,若本以伤,树能存活焉?1、孝道形式化。

当代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而追求的是物质上的享乐,以及精神上的快感。

当我们在为自己的生活,终日奔波在异地他乡时,却把父母亲留在家里。

但我们却高呼“孝敬父母”的口号,把孝敬父母看成一种形式。

这种情况在农村尤为突出,据调查显示,黑龙江省人大代表翟玉和曾对农村10401名老人进行调查,三餐不饱的占5%;过年过节饮食与平常无异者达16%;93%的老人一年添不上一件新衣,69%的老人无人替换衣服;小病吃不起药的占67%;大病住不起医院的高达86%;人均年收入(含粮、菜)650元;农业活自己干的85%,家务活自己干的97%,对父母如同对儿女的视为孝,占18%;对父母视同路人不管不问的视为不孝,占30%;精神状态好的老人占8%;22%的老人以看电视或聊天为唯一的精神文化生活。

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

儒家的孝道及其现实意义

一:简述儒家的孝道“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

“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

“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待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

一、先秦时期儒家的孝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家庭的形成,父系家长制的确立,“孝”的观念就逐渐形成和发展。

下面,我们从儒家的经典和有关文献中来考察儒家关于“孝”的内涵和它的变化、发展。

首先,我们考察《诗经》和《尚书》中“孝”的观念大家都知道,《尚书》和《诗经》都是经过孔子删定的儒家经典,其中包含着关于“孝”较为原始的观念和内容。

1、奉养父母《尚书·酒诰》说:“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在农闲的时候,用牛车载着商品,去远处的地方进行贸易,用来孝敬赡养父母,让你们的父母高兴。

2、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诗经·小雅·蓼(音lù,陆)莪(音é)》这首诗抒发未能奉养父母、孝敬父母而使父母离开人世之后的悲痛不已的心情。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我劬瘁”。

对父母的逝世,悲伤不已。

他们在十分劳累和病困中生育了我。

他们不但生育我,抚养我,还疼爱我,照顾我,庇护我。

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德应该予以报答3、尊敬父母,娶妻必告之《诗经·齐风·南山》:“藝蔴如之何,衡从(纵)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诗借用种蔴必有田垄的道理,比喻娶妻必须告诉父母。

4、孝顺父母应该成为效法的榜样。

《诗经·大雅》中还说:“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孝顺先人的思想是全体臣民的榜样;还应该管理好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情。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孝子的孝顺之心真诚而不枯竭,全家永远能得到福祉。

5、不孝父母是最大的罪过。

如果儿子不能成就父业,大伤他父亲的心;如果父亲不慈爱自己的儿子,反而厌恶他;如果为弟不尊敬兄长,为兄的不友爱弟弟。

那就应该用文王制定的法律来惩办这样的人,不可赦免他们。

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孝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在儒家经典中占据着核心地位。

孝道不仅是一种家庭伦理观念,更涉及到个人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在儒家经典中,孝道观灌注着对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平衡思考,为人们树立了健康的人际关系模范。

本文将就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探讨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关系。

一、孝道观与家庭伦理孝道作为中国传统伦理观念的核心,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与仁爱,是家庭伦理的基石。

孝道观凝聚了儒家经典的精华,如《论语》中的“孝弟”、“不孝有三”,《孟子》中的“至亲无疵”等等,都突出了孝道在家庭伦理中的重要性。

首先,孝道观对家庭伦理的价值认同呼应了个人与家庭的关系。

儒家经典教导人们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正是这种孝道观的传承,让家庭成为一个温暖的社会小单位,每个家庭成员都以仁爱和尊重为主导,共同营造家庭的幸福与和谐。

其次,孝道观通过传统经典的引导,形成了家庭中代际关系的平衡与和谐。

在家庭中,父母担负着教育子女的重任,而子女则应以孝道为准则去尽心尽力地照顾父母并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正是引导着人们注重家庭代际间的责任与义务,避免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总之,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对于家庭伦理价值的强调,既是一种道德行为的规范,更是子女对父母尊重与关爱的实践与表达。

二、孝道观与社会责任孝道观不仅对家庭伦理有重要影响,同时也涉及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

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观摒弃了私利主义,提倡着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首先,孝道观教导人们要以仁爱之心去关心社会的弱势群体。

在儒家经典中,特别是《孟子》中的“仁者爱人,爱人者,能劝天下”以及“舍己从人,知人之恶”等思想,说明了孝道观对于社会责任的强调。

孝子应当将个人的努力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帮助他们渡过困难,实施仁爱之道。

儒家经典对于现实社会生活意义

儒家经典对于现实社会生活意义

儒家经典对于现实社会生活意义儒家经典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意义一、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儒家经典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品质培养,提倡“仁爱”、“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念。

这些价值观念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仁爱的思想可以促使人们关心他人,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忠诚的思想可以培养人们对组织和国家的忠诚,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感;孝道的思想可以促进家庭和睦,维护社会稳定。

二、推动社会秩序和法治建设儒家经典中强调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关系的规范,提倡礼仪和秩序。

这对于维护社会秩序和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儒家经典中的君臣关系规范可以促使政府官员廉洁奉公,为人民谋福祉;父子关系规范可以促进家庭和睦,培养下一代的正确价值观;兄弟关系规范可以促进社会的互助合作,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

三、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儒家经典中注重“和谐”、“和而不同”的思想,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这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和谐的思想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减少冲突和矛盾;和而不同的思想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不同群体之间的融合与共生。

四、倡导公平正义儒家经典中提倡公平正义的思想,对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公平和正义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儒家经典中的“义”和“治”可以促使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合理;儒家经典中的“仁政”思想可以推动政府的公正执法和公正决策。

五、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儒家经典中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这对于培养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儒家经典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可以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全面发展;儒家经典中的“以德为先”的思想可以引导人们以德为先,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

六、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儒家经典中强调学习和思考的重要性,注重个人的自我完善和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这对于推动现实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孔子提倡的孝道思想是其核心理念之一,对于个人修身养性、家庭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的孝道思想概述孝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孔子对于孝道的思考和倡导则更进一步。

在孔子看来,孝道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伦理关系,也是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基础。

孔子提出的孝道思想主要包括:“孝悌忠信”、“君子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首先,孝悌忠信是孔子对孝道的基本要求。

孔子认为,一个人首先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同时还要尊重兄长和师长;要保持诚实守信的品质,忠诚于自己的职责和人际关系。

这种孝悌忠信的行为准则,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基石,同时也是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孔子提出了“君子之道”,即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和行为规范。

君子是孔子一直追求的理想人格,他强调君子要具备仁爱之心,善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意味着个人修养的重要性,从个人做起,通过修身来达到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最后,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他认为,一个人要想治理好整个社会,首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以身作则,做一个行为端正、品德高尚的好丈夫、好父亲或好妻子、好母亲;而后才能对国家和天下起到好的影响。

这种理念强调了个人责任和家庭责任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二、孔子的孝道思想的现实意义孔子的孝道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首先,孝道思想强调家庭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家庭出现了代沟和矛盾,孝道思想可以提醒人们尊重家庭关系,加强亲子间的沟通和理解,促进家庭和谐。

同时,孝道思想也可以给予父母更多的尊重和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孝心和温暖。

其次,孝道思想强调个人品质修养。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关注物质生活,而忽略了心灵和品质的培养。

孝道思想提醒人们要注重个人修养,培养仁爱之心,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浅谈儒家经典中的孝道分析

浅谈儒家经典中的孝道分析

浅谈儒家经典中的孝道分析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

孝道的重要性在于它代表了家庭和社会的伦理价值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

在儒家经典中,孝道被深入地阐述和分析,为人们提供了在家庭和社会中如何履行孝道的指导,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思想资源。

本文将就儒家经典中的孝道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孔子对孝道的阐述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论语》中,孔子曾经说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孝道的深刻理解:就是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子女不应该离家远行,而是要在父母身边陪伴他们、孝顺他们。

这体现了孔子对孝道的重视和尊重,同时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因为在当时,孔子所处的社会中,尊敬父母、孝敬长辈被视为一种美德和责任,而孔子更是以自己的言行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除了《论语》,《孟子》也是儒家经典之一,其中对孝道的阐述也是非常深刻的。

孟子曾经说过:“敬亲则顺,敬长则长,敬上则治。

”这句话表明了孟子认为孝道是一个人修养的基本点,而且孝顺父母甚至是上级,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治理国家的良方。

这些话反映了孟子对孝道高度的重视和认可,也为后人提供了孝道的深刻理解和指导。

在儒家经典中,孝道被视为孝顺父母、尊重长辈的基本美德,同时也被看作是和睦家庭、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而且孝道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孝道的实践,可以增进亲情,促进家庭的团结和和谐。

在当代社会,孝道的重要性并没有减弱,相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孝道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在现代社会中,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家庭关系变得更为疏远和疏离。

人们往往更加关注自己的个人发展和事业,而忽略了对家庭的关心和孝顺。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孝道更需要被重视和弘扬。

因为孝道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石。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更应该回归到家庭,关心父母,尊敬长辈,这不仅是一种道德的体现,更是对家庭温暖的守护。

《论语》孝道精神的现实意义

《论语》孝道精神的现实意义

《论语》孝道精神的现实意义内容提要:“百善孝为先”。

孔子认为,人对父母应该是敬养,不仅是用物质奉养父母,还在精神上要敬爱父母。

《论语》中子女敬养父母一是消除父母的担忧,二是对父母要态度谦和,三是把父母装在心里。

《论语》中的孝道精神在现实中培育人们的感恩意识。

《论语》中的孝道精神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是由不同的家庭构成,每个家庭都美满幸福了,那我们的社会就能和谐。

孝道思想饱蘸着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关心和爱护, 富有人文主义情怀,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论语》孝道精神现实意义尽孝是动物的行为,不仅仅是人类。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马无欺母之心”。

在动物的行为中,不仅看到了动物对母亲的养,还看到了敬,这就是敬养。

孔子认为,人对父母应该是敬养,不仅是用物质奉养父母,还在精神上要敬爱父母。

《论语·为政》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类是高等动物,具有社会性,有三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吃饱穿暖,二是有安全保障,三是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

前两者是所有动物的要求,而后者只是人类才具有的要求。

孔子认为对父母只是提供物质上的需要,没有敬爱就如同是饲养犬马。

父母提供吃穿,不仅养育子女成长,而且还倾注所有的爱心,培养子女,爱护子女。

反过来,子女要懂得感恩。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父母的爱深似大海。

这是一个正直与善良的人应该做到的,也是儒学塑造人品格的一个方面。

再则父母老了,他们的精神不再坚强,需要抚慰。

所以要敬养。

《论语》中子女怎样敬养父母?一是消除父母的担忧。

《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父母健在,子女不可远游。

子女守侯在爹娘的身边,早晚请安,问寒问暖,尽其之孝道,使年迈的双亲在晚年能够含饴弄孙,其乐融融。

另外,那个时候通讯交通很不发达,常年在外的人,捎个信儿回家去都很困难,一旦做了他乡的孤魂野鬼,痛断心肠的是家乡的二老。

儒家和道家对当今的现实意义

儒家和道家对当今的现实意义

儒家和道家对当今的现实意义儒家和道家作为中国传统的两大学派,对当今的现实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儒家注重社会伦理和治国理政,强调人际关系和孝道,尊重传统价值观;而道家强调个体修身养性,注重自然和自由,强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完善。

儒家和道家的观念与实践,在当今社会中依然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全球都有重要影响。

首先,儒家的根本理念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当今社会,社会关系复杂而多元化,人们容易迷失自我或者陷入利益之争中。

儒家强调孝道、仁爱和忠诚,提醒我们要保持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培养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有助于建立和谐稳定的社会关系。

传统的社会道德价值,如尊重长辈、爱护孩子、关心社区和社会公益活动,都是儒家思想在现实中的体现。

这些观念的传承和实践,对于社会发展和整体稳定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其次,儒家倡导的“大同社会”理念,也对当今的全球化世界具有积极意义。

儒家思想提倡以“仁心”和“公正”为核心,将人类关系扩展到全人类,并包容多元文化和社会价值观。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人们的身份认同和利益要逐渐超越国界和种族,这就需要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公正”来引导。

通过尊重他人和桥梁沟通,可以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促进世界的和平与繁荣。

道家思想在当今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追求高速发展和物质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破坏、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心灵失衡等问题。

道家注重自然和谐的观念,提倡“无为而治”和“纯粹”的生活方式,给当今明确方向和价值取向。

现代社会往往忙于追求功利与欲望,人们容易陷入焦虑和迷茫。

而道家强调沉默静心和内在的修养,可以帮助我们回归本真、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修复心灵上的平衡。

道家思想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参考。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主张尊重自然的规律,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心境。

当代社会面临着环境污染、生态危机和资源枯竭等挑战,从道家的视角出发,人们需要反思自己与自然的关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应用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应用

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应用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具有深远的启示和实际应用价值。

儒家思想强调人际关系、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价值观,通过对自身修养和社会责任的思考,为现代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本文将从教育、家庭和领导力三个方面探讨儒家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应用。

一、教育的启示和应用儒家思想对教育有着深入的思考和实践,儒家教育注重培养人的道德品格、社会责任感和人际关系的修养。

在现代社会,儒家思想对教育提供了以下启示和应用:首先,儒家强调对平等教育的重视。

在儒家的教育观中,人人平等,无论贫富、出身如何,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这一观念对现代社会意味着,教育机会应该公平分配,注重发展每个人的潜能,为每个人提供公正的教育环境和资源。

其次,儒家注重教育的全面发展。

儒家认为,教育应该培养人的智慧、德行和身体。

现代社会也应该借鉴这一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关注学术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创造力和身体健康。

最后,儒家思想强调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儒家认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教师应该既是学生的导师,又是学生的榜样。

现代社会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良好互动,建立合理的师生关系,引导学生成长,并以身作则,作为学生的榜样。

二、家庭的启示和应用儒家思想对家庭伦理有着深刻的思考和表述,儒家家庭观主张尊重父母、尊重长辈,并强调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

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对家庭有以下启示和应用:首先,儒家强调家庭的亲情和责任。

儒家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成员之间应该相互关心和扶持。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应该是一个温暖而和谐的地方,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关爱,并承担起相应的家庭责任。

其次,儒家注重尊重和孝道。

儒家强调子女应该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体现了家庭内部的尊重和和谐。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成员间的尊重和孝道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促进家庭内部的和谐与团结。

最后,儒家思想强调家风家训的重要性。

论述儒家传统孝道观的现代价值3000字

论述儒家传统孝道观的现代价值3000字

论述儒家传统孝道观的现代价值3000字
传统孝道观一直被庄重地传承至今,一直对中华民族文化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也值得深思。

首先,传统孝道观以“孝”为核心,以“礼”为前提,重视人的情感和道德礼仪,强调爱护老人、恭敬尊重长辈,尊崇父母,关爱子女,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家庭观念,突出了旧社会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子女成长为正直正派、礼仪之道的孝子孝女,充分发挥支撑社会的力量,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

其次,传统孝道观彰显出友爱、博爱的精神,认为以崇尚友爱、和谐相处,把人类的聚合度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令社会维系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把一个人提升到最高水准,促进团结和协作,树立社会团结、友爱、协作的良好风尚,为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贡献努力。

再者,传统孝道观体现出服务民众的责任感,它深知每一个人的孝道都需要有所体现,在遇到困难时只有采取一种服务精神,无私奉献,用心从事服务他人的善事,能够从根本上让社会充满和谐,把公共福祉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也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举措,充满着团结和动力。

此外,传统孝道观还将自我约束、谨慎行事作为最高原则,在道德价值上,强调行为者应自觉遵守道德操守,坚守伦理道德,珍惜和平。

它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律能力,避免发生无谓的冲突,让大家都受益于它。

总之,传统孝道观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具有重要价值:促进友爱、协作、自律、礼义廉耻,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给我们指明正确的方向,是一种无法替代的价值取向。

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落实每一条孝道,才能转变形式,调动社会的共鸣,让它一直流传下去,传播下去。

探究《论语》中“孝”的驱动力及其现实意义

探究《论语》中“孝”的驱动力及其现实意义

探究《论语》中“孝”的驱动力及其现实意义目录一、内容概览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2 研究目的与问题 (3)二、文献综述 (4)2.1 “孝”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5)2.2 《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 (6)2.3 国内外关于“孝”的研究现状 (7)三、孝的驱动力分析 (8)3.1 哲学视角下的孝道 (9)3.2 心理学视角下的孝道 (10)3.3 社会学视角下的孝道 (11)四、孝的现代意义 (12)4.1 个人层面 (13)4.2 家庭层面 (15)4.3 社会层面 (16)五、结论与建议 (17)5.1 研究结论 (18)5.2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与建议 (20)一、内容概览本文旨在探究《论语》中“孝”的驱动力及其现实意义。

文章将首先概述《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对古代中国乃至东亚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特别是其中关于“孝”的思想的重要性。

将深入探讨“孝”在《论语》中的内涵及其背后的驱动力,包括家庭观念、社会伦理、道德准则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这些思想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探讨如何借鉴古人的智慧,以“孝”为核心价值观,推动家庭和谐、社会进步和道德建设。

文章还将结合现实案例,分析现代社会中如何实践孝道,以及孝道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文章将总结全文观点,强调“孝”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及其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探究《论语》中“孝”的驱动力及其现实意义,旨在引导人们深入理解儒家孝道精神,并促进其在现代社会的有效应用。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道德伦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中“孝”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孝”,不仅是一种家庭伦理,更是社会和谐、国泰民安的基石。

深入探究《论语》中“孝”的驱动力及其现实意义,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以及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论语》作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和治国理念。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十分深远。

儒家思想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伦理,倡导仁爱、义理、礼仪等道德原则,并强调君子行为规范。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探讨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

现代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如道德沦丧、个人利益至上等。

儒家思想重视个人修养和道德规范,注重培养人的自律能力和责任感,对现代社会的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注重亲情、友情和社会责任,提倡仁爱,正视家庭和社会关系,重视人的感情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为现代社会提供了人文关怀的价值观。

其次,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对家庭和社会秩序的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尊重家长、敬重长辈,注重家庭中的孝道,提倡和谐的家庭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家庭问题在社会问题中占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提供了解决家庭问题的有效途径。

儒家思想注重社会秩序的维护,强调礼仪、道德规范和正义,对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社会秩序的维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念也被运用到组织管理和社会治理中,通过恪守道德规范和实践义理,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再次,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对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儒家思想强调教育的重要性,注重培养个人的德才兼备和全面发展,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中,儒家思想对于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起到了指导作用。

儒家思想的教育理念也被应用于教育管理和教学方法中,推动了现代教育的发展。

此外,儒家思想对于企业和领导者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

儒家思想注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提倡君子之道,追求道德和行为的高尚水平。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儒家思想对于企业道德和领导者的修养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强调诚信、正直、公正和负责任的经营行为,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体现在人文关怀、家庭和社会秩序建设、教育发展以及企业和领导者的修养等方面。

儒家孝道观的现代价值

儒家孝道观的现代价值

儒家孝道观的现代价值
一、引言
儒家孝道观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推崇和尊重。

孝道观念强调亲情、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具有深刻的现代价值。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儒家孝道观的现代价值。

二、传统孝道观
1. 孝顺父母
2. 尊敬长辈
3. 亲情关系
4. 家庭和睦
5. 社会责任感
三、现代孝道观
1. 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2. 强调自我意识
3. 尊重个性差异
4. 鼓励创新精神
5. 推崇公益事业
四、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1. 建立和谐家庭关系
2. 培养良好社交习惯
3. 倡导社会公德心和责任感
4.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五、结语
通过对儒家孝道观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价值。

传统孝道观强调亲情和社会责任感,而现代孝道观则更加注重个性差
异和创新精神。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将传统孝道观与现代孝道观
相结合,以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培养良好社交习惯、倡导社会公德心
和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孔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孔子的孝道观

孔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孔子的孝道观

孔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_孔子的孝道观孝是中华的传统美德,孔子早期就在孝方面提出了孝道思想。

对当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孝道思想“孝”在孔子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孔子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孝”的道德观念给予了孝注入了新的内涵, 在《论语》中有大量记载孔子与弟子谈论和探讨“孝”的内容,其主要观点有如下几个方面:其一,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孔子认为养父母之身即用物质赡养父母是尽孝的基本内容, 并认为人人都能够做到, 因而没有将它作为重点加以强调。

孔子在我国历史上首先提出了“孝敬”的概念,并对“孝养”与“孝敬”做了区别:前者所关注的只是从物质、经济层面上来奉养、满足父母的需要;后者则增加和凸显了精神、感情层面的内容,要求子女对待父母应怀有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尊敬,强调子女对父母要多加关心,尽可能地保持其健康长寿和精神愉悦,使父母在有生之年得以养体和养志。

可见,孔子的“孝”,是从人性角度、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界定的,即做到了物质奉养和精神慰藉的有机结合,并突出精神慰藉的重要性,以此来强调和凸显人与动物的区别。

其二,无违与谏诤。

孔子认为作为子女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尽力事亲,让父母高兴,但他反对盲从性的“愚孝”,从子女与父母双向角度,对“孝”进行了内容上的引申和扩展。

“孝敬”父母,作为子女所需努力的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听从、顺从父母的意志,维护父母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

谏诤也是为了维护家庭总体的利益。

子女对父母的错误的正确态度是谏诤, 但要讲究方法方式, 态度要好, 不要伤害亲情。

如果父母有不对的地方, 要轻微婉转地劝止, 看到自己的心意没有被听从, 仍然恭敬地不触犯他们, 虽然忧愁, 但不怨恨。

其三,慎终追远。

从“慎终追远”的角度,对“孝”行的动机和必要性进行了崭新的诠释,阐明“神道设教”的重要性,为其孝论奠定了理论和现实的基础。

儒学对人生的意义

儒学对人生的意义

儒学对人生的意义
儒家学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深刻
地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对中国的
知识分子有深远的影响,也对普通民众的人生观有深刻的影响。

首先,儒家学说强调“孝道”,因此,敬老尊贤、友善他人、处
处以谦虚以待是个人发展必备的素质之一。

孝道,不仅仅是对父母的
尊敬,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

儒家学说主张“三仁”,即尊重仁者、
服侍仁者、以仁报仁。

在当今社会,仁义两难的时代已经到来,仁义
之师,才能把握未来的乐观力量。

其次,儒家学说的“仁义”,对于人的精神追求至关重要,仁义
指的是勇敢且正义的行为,他们崇尚君子,以勤奋好学和实践精神为
榜样,所以他们认为学习是一切美德和真理的源泉,从而获得一种自信。

有了自信可以获得内心的力量,获得克服困难的能力。

同时,儒
家学说崇尚义,所以他们称习惯如何形成人的性格,认为人要有贞操
和守礼的观念,以事必躬亲,以礼待人。

最后,儒家学说主张“尊明”,他们的理念“天下为公”更是被
新时代的人赞叹不已。

深信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维护公平正义,
都应该参加社会共事,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这是中国古
代对今天存在着最大的启发。

总之,儒家学说对人生意义深远,它崇尚孝慈、勤奋好学和以义
报义,主张“三仁”、“尊明”,这些道理虽然古老,却深入人心,
以及影响几千年。

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导人们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不怨天尤人,只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成功的人生。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2)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2)

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2)关于先秦儒家孝道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三、先秦儒家孝道的现代意义孝作为家庭伦理规范,有维持家庭稳定的功能和作用。

人们用孝来调节家庭关系,使之扎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成为人们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在古代,中华民族有着敬老孝亲的良好风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弘扬养老敬老的孝道德传统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孝道思想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保证我国是世界上人IZl总数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老年人绝对数最大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面对这种形势,如何安排和解决好亿万老人的养老问题,将是我国21世纪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

其实,家庭养老是迄今为止最古老、最基本和最富有生命力的养老方式,而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文化。

传统孝文化中养老敬老的规范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即传统伦理的“孝”成为处理亲子关系的规范和最高准则,成为支撑家庭养老功能的`文化价值机制。

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出现了日益弱化的趋势,突出的表现就是小辈不养老不敬老。

有些子女只顾自己和小家庭的利益,拒不赡养甚至虐待自己的父母,迫使一些老人和子女对簿公堂,家庭赡养纠纷日益增多,有的甚至发展成刑事案件。

要解决这些问题,除了积极寻求社会采取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是呼唤人们的真情良知。

因此,弘扬中国传统孝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弘扬孝道思想有助于解决当前家庭代际矛盾孝,其基本含义就是家庭亲子关系间的道德规范。

孝观念最初是基于对人们家庭生活的维护,以一种家庭伦常的形态而出现的。

从现代家庭来看,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较之古代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家庭这种组织形式依然存在,家庭依然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中长辈与晚辈之间的关系依然需要调节,所以说孝依然具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天然基础。

从现实情况来看,当代人尤其是青年人的尊老、敬老、养老观念在淡化,个人利益观念逐渐增强,许多青年人的伦理道德意识丧失,不孝敬父母、不赡养父母、无视老年人权益,不少老年人不仅得不到子女必要的尊重和理解,甚至自己的合法权益也受到子女的侵犯。

儒家思想与当代孝道价值(合集五篇)

儒家思想与当代孝道价值(合集五篇)

儒家思想与当代孝道价值(合集五篇)第一篇:儒家思想与当代孝道价值摘要:“孝”是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最大的文化特质关键词:儒家孝道,现代价值一、儒家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中国社会,从原始社会到封建社会,人际的政治伦理关系都是以氏族、家庭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因此,中国文化的特点之一便是具有浓厚的血缘宗法成分。

一般说来,同一血缘关系的人,为了本氏族的安定和繁荣,需要相互关心、帮助。

父母有责任抚养、教育子女,子女应该尊敬、赡养父母。

这样,就有了同一血缘关系的孝。

“孝”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而是到了私有财产的出现,一夫一妻制使得父子关系确实可靠,且导致承认并确定子女对其先父财产的独占权利的情况下才开始产生的。

“孝”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要求子女奉养、尊敬和服从。

到西周时期,随着父权家长制的确立,“孝”和以“孝”为主的宗法道德规范最终确立并完善起来。

由于周代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分封制,建立了以“立子立嫡”的君位传统世袭制为核心的宗法等级制,“孝”的观念及其作用进一步升华,并与政治相结合成为调整和维护政治关系的行为准则。

“有孝有德”就成为了西周的“道德纲领”。

周代的“孝”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奉养、恭敬父母;第二,祭祀先祖。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之学勃兴,学者们对“孝”有了更深的见解。

孔子继承了西周的“孝”观念,并把它系统化,确定为普遍的伦理模式。

二、儒家“孝”的合理内容古代关于孝的有些论述和要求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作用,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家庭生活的和谐也可供借鉴。

从现代社会与现代文明观念出发,儒家所讲的“孝”,其合理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赡养父母。

《诗经·小雅》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出我腹我”。

意思是说:爹生我,娘养我。

抚摸我,爱护我,养大长大教育我,照顾我啊挂念我,出门进门抱着我。

因此,子女赡养父母,也是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作为儒家经典的《孝经》,更是把赡养父母作为庶人的主要孝道,指出:“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儒家的孝道

儒家的孝道

儒家得孝道及其现实意义“孝道”文化就是中国特有得,它有着悠久得历史。

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孝"就是一个会意字,它得意思就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得老人、《尔雅·释训》云:“善父母为孝",《说文解字·老部》说:“孝,善事父母"者。

段玉裁注曰:“《礼记》:‘孝者,畜也’、顺於道,不逆於伦,就是之谓畜、" 畜者,养也。

“孝”得基本含义就是善于待奉与赡养父母得意思。

一、先秦时期儒家得孝道观1、奉养父母2、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3、尊敬父母,娶妻必告之。

4、孝顺父母应该成为效法得榜样、5、不孝父母就是最大得罪过。

ﻫ第二,孔子论孝道孔子创立“仁学”,“孝"就是“仁"得重要内容之一。

孔子得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儒家瞧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就是实行仁德得根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君子抓住这个根本,实行“仁”得基础建立起来了,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就会产生出来、ﻫ有一次,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说:不违背礼得规定,孔子又将这个意思告诉樊迟,樊迟不明白就是什么意思,孔子在向她解释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父母在世时要以“礼”来事奉她们,父母死后要以“礼”来安葬她们,安葬以后还要按照“礼”得祭祀她们。

“事生”最基本得就是“奉养”,首先要保证父母得吃与穿。

在些基础上,更为重要得就是要尊敬父母。

子游向孔子请问“孝”,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就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还回答子夏问时说:“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就是以为孝乎?"(同上)如果,只养活父母,对父母不尊敬,即就是每一顿都给她们酒肉吃,也不能算做到了“孝”。

孝顺发出自内心得真正得爱,语言要与气,面色要与悦,行为要恭敬。

子夏说:“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事奉父母,要做到尽心竭力、ﻫ孔子认为,为人子者不要给父母增加精神负担。

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

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在当代的意义和价值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它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为核心,强调道德修养、仁爱、礼仪、智慧和信守诺言等价值观。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在当代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道德修养:儒家思想强调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提倡人们要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当代社会,这种思想仍然具有指导意义,鼓励人们追求道德上的自我完善,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2.仁爱: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之心,主张人们要关心他人、关爱他人。

在当代社会,这种思想鼓励人们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倡导人道主义精神。

3.礼仪:儒家思想强调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基础。

在当代社会,礼仪仍然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交往。

4.智慧:儒家思想强调智慧的重要性,认为智慧是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的关键。

在当代社会,智慧仍然是人们追求进步和创新的重要品质,能够帮助人们解决问题、迎接挑战。

5.信守诺言:儒家思想强调信守诺言的重要性,认为诚信是个人和社会的基石。

在当代社会,诚信仍然是一种宝贵的品质,能够树立良好的个人形象,促进社会信任和合作。

6.家庭观念:儒家思想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在当代社会,家庭观念仍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相互支持和关爱。

7.社会和谐:儒家思想强调社会和谐的重要性,认为和谐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关键。

在当代社会,和谐仍然是一种重要的价值追求,能够促进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世界和平。

综上所述,儒家思想和文化传统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它为个人道德修养、仁爱、礼仪、智慧、诚信、家庭观念和社会和谐提供了指导原则,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传承和弘扬儒家思想,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文明和进步的社会。

习题及方法:1.习题:儒家思想中,孔子提出的“五常”是指哪五个方面的道德规范?解题方法:回顾课本中关于儒家思想的相关内容,特别是孔子的思想,找到“五常”的具体内容。

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欢迎浏览,小编为你提供的一篇关于孔子的孝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的开题报告!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在传统孝道思想形成的过程中孔子无疑具有奠基之力和开拓之功。

他最先把传统的孝道加以伦理概括和抽象升华,并把它们具体化为人们的日常行为规范和基本道德准则。

孝道观念由此而成为中华民族的根本道德观念和基本行为规范。

在总结先前孝道思想和行为的基础上,孔子第一次把孝道思想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使得孝道思想成为了理论的、系统的整体。

当今社会,物质文化泛滥,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面对各种外来思想的冲击,我国很多传统的思想正逐步丧失其应用的地位,传统的孝道思想可能已不尽适用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但我们仍旧要正确的,辩证的看待孔子的孝道思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正确的弘扬孝道思想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心,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选题的研究现状儒家传统几千年的传承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根深蒂固的民族共识,当今学者已把儒家行政思想当作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渊源。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思想早已沉淀为中国人的一种深层文化心理,并决定中国命运走向为一种内敛的发展方向。

孝道思想作为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民的心理情感。

但是当今社会有不少学者对孔子的孝道思想存在着一种片面的甚至偏激的看法,认为孔子的孝道思想完全是子辈无条件服从于父辈,甚至把宋明以来那种“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的糟粕强加在孔子的身上。

孔子的孝道思想是双向的,不仅包含着子辈对父辈应尽的义务,也包含着父辈对子辈应有的责任,所谓“父慈子孝”。

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一、孔子的孝道思想主要表现在《论语》和《孝经》中,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 敬养子游问孝。

子曰:“今之孝者,是为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2 无违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述儒家的孝道“孝道”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证,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孝”字。

“孝”是一个会意字,它的意思是小子搀扶着长着长长胡须的老人。

“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于待奉和赡养父母的意思。

一、先秦时期儒家的孝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体家庭的形成,父系家长制的确立,“孝”的观念就逐渐形成和发展。

下面,我们从儒家的经典和有关文献中来考察儒家关于“孝”的内涵和它的变化、发展。

首先,我们考察《诗经》和《尚书》中“孝”的观念大家都知道,《尚书》和《诗经》都是经过孔子删定的儒家经典,其中包含着关于“孝”较为原始的观念和内容。

1、奉养父母《尚书·酒诰》说:“肇牵车牛,远服贾,用孝养厥父母,厥父母庆……”在农闲的时候,用牛车载着商品,去远处的地方进行贸易,用来孝敬赡养父母,让你们的父母高兴。

2、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诗经·小雅·蓼(音lù,陆)莪(音é)》这首诗抒发未能奉养父母、孝敬父母而使父母离开人世之后的悲痛不已的心情。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生我劬瘁”。

对父母的逝世,悲伤不已。

他们在十分劳累和病困中生育了我。

他们不但生育我,抚养我,还疼爱我,照顾我,庇护我。

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德应该予以报答3、尊敬父母,娶妻必告之《诗经·齐风·南山》:“藝蔴如之何,衡从(纵)其亩。

取妻如之何,必告父母。

”诗借用种蔴必有田垄的道理,比喻娶妻必须告诉父母。

4、孝顺父母应该成为效法的榜样。

《诗经·大雅》中还说:“永言孝思,孝思维则;永言孝思,昭哉嗣服”孝顺先人的思想是全体臣民的榜样;还应该管理好自己职务以内的事情。

“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孝子的孝顺之心真诚而不枯竭,全家永远能得到福祉。

5、不孝父母是最大的罪过。

如果儿子不能成就父业,大伤他父亲的心;如果父亲不慈爱自己的儿子,反而厌恶他;如果为弟不尊敬兄长,为兄的不友爱弟弟。

那就应该用文王制定的法律来惩办这样的人,不可赦免他们。

第二,孔子论孝道孔子创立“仁学”,“孝”是“仁”的重要内容之一。

孔子的学生有若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儒家看来,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是实行仁德的根本。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君子抓住这个根本,实行“仁”的基础建立起来了,人与人之间伦理道德就会产生出来。

“孝”最基本的是“奉养”,首先要保证父母的吃和穿。

在些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要尊敬父母。

孝顺发出自内心的真正的爱,语言要和气,面色要和悦,行为要恭敬。

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养亲与敬亲顺亲与谏亲传宗接代丧亲与祭亲立身、立功,以显父母积极作用1、修身养性。

2、融合家庭。

3、报国敬业。

4、凝聚社会。

5、塑造文化。

消极作用1、愚民性。

2、不平等性。

3、封建性。

4、保守性。

孝道断层二:简述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

1:出现内圣外王”最早出现于《庄子·天下篇》.其内涵通俗的讲,“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

“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虽然“内圣外王”一词不是直接出自儒学和孔子之说,但《天下篇》作者所阐述的“内圣外王之道”与孔子儒家思想有相通之处,这就为儒家采用这一术语提供了理论依据。

2:言论在“内圣”方面,孔子主张,“为仁由己”。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1]一个人能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仁人,关键在于自己。

[2]在“外王”方面,儒家以“修己”为起点,以“治人”为重点。

[3]在孔子的思想中,内圣和外王是相互统一的,内圣是基础,外王是目的,只有内心的不断修养,才能达到内圣,也只有在内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安邦治国,达到外王的目的。

同样,内圣之有达到外王的目的才有意义,外王实现了,内圣才最终完成。

:3:政治思想孔子“内圣外王”政治思想中,体现了道德与政治的直接统一。

儒家无不讲道德,也无不谈政治,认为政治只有以道德为指导,才有正确的方向;道德只有落实到政治中,才能产生普遍的影响。

没有道德作指导的政治,乃是霸道和暴政,这样的政治是不得人心的,也是难以长久的。

道德与政治的统一,也就是由“内圣”到“外王”。

这里,“内圣”是“外王”的前提和基础,“外王”是“内圣”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

“修己”自然能“治人”,“治人”必先“修己”。

三: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儒家思想精髓不在于其治国理论学说,封建制度只是封建社会的思想外壳,儒家思想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正是封建社会伦理观从国家统治阶级的高度期望出发将人们生活现实中的行为规范用通俗的语言--道德意识规范起来,让农民成为社会道德思想的奴隶,而这种封建伦理观作为封建统治阶级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中的最广泛影响治理社会群众基础的核心,从而完成对国家社会双重治理的理想效果。

三、儒家文明在文明融合中的积极作用第一,儒家文明有利于人类智慧的拓展儒学在“究天人之际”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起来的宇宙生成论、本体论、知行论、修养论、境界论等一整套哲学学说,为人类的思想宝库增添了丰富的内容,显示了中国哲人的高度智慧。

证明了中华民族是智慧的民族,富于创造的民族。

由于儒学包孕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因此充分揭示儒家哲学的丰富内涵,开掘其精神价值,有利于拓展全民族乃至于全人类的智慧,从而将全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理论思维水平推向新的高峰。

第二,儒家文明有利于人类精神境界的提升儒家的道德哲学尤其重视人的修养,要求每个人都要自觉地扩充内在的仁心善性,提升精神境界。

所谓“仁者与万物同体”、“大人物与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天人合一”都是儒家所宣扬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欧洲种种弊端所产生的颓势,促使西方文明优越论的破产,使得西方哲人和有识之士愈来愈瞩目东方文明,寄希望于中国传统文明特别是儒家学说来补偏救弊、匡世济时,把人类的整体文明和精神境界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第三,儒家文明有利于世界新型文明的创建人类的文明是统一的。

西方的精神创造只是人类整个文明的一部分,东西方文明的融合和统一,才是人类文明的全部。

毫无疑问,儒家文明在创造全球新型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将扮演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也正在走进中国。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地球上最美丽、最灿烂的花朵——思维着的精神所创造的文明便诞生了,在东西方文明融合的大潮中让儒家文明这朵奇葩开放得更加艳丽多彩吧!一、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束缚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息息相关,在儒家思想传承的过程中,精华与糟粕杂陈。

到当代社会仍然有许多不好的或糟粕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发展。

我认为这种负面上的影响主要有二个大的方面。

1、君主专制制度和专制主义思想的惯性,对当代社会影响深远。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思想最为活跃。

诸侯国日益强大,逐鹿中原,争霸称雄,征战不已。

知识分子受到很大重视,“重士”、“征士”、“养士”成为一种风气,思想相当活跃。

但是,这种发展越到后来也越为缓慢,乃至成为八股教条而僵化,科举考试只能在经书中寻章摘句作文章,特别是尊卑贵贱,君道臣节,专制主义尤为严重,这也是影响当代社会人文思想的根源所在。

2、儒家思想长久的文化专制氛围,对当代社会思想的束缚不可低估。

在中国古代,文化专制的传统也是相当长久的。

从秦始皇“焚书坑懦”开始,到以后的历朝历代文字狱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社会思想文化的进步。

近代中国的落后和所经历的屈辱无不是这种专制思想束缚的结果。

二、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1、关于人与自我的关系。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强调人人应的意志,也就是肯定人人都具有独立人格。

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所谓大丈夫的崇高人格,就是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决不动摇。

不难看出要正确对待自己,塑造崇高人格,最关键的就是要正确对侍生命与道德、人格的关系。

一个人的人格尊严是生命中最为宝贵的、人格尊严超过了生命价值。

2、关于人与他人的关系。

人与他人的关系是关于人伦与群己的关系问题。

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学者提倡人与人应当互相亲爱,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并对人伦的准则与规范有着详细的论述。

儒家以“和”为价值的中心原则,“以他平他谓之和”,“和”是不同事物相互联系、会聚而得其平衡,也就是多样性的统一。

认为朋友之间应当遵守信用。

信用是基本的道德规范,是任何时代最起码的公共生活规则。

3、关于个人与民族和国家的关系。

民族是历史形成的一定人们组成的共同体,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汇合而成的统一体。

国家既指政权,也指该政权治理范围内的国土和人民。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以关心社稷民生,维护民族独立和捍卫中华文化为基本内容的爱国主义传统,以爱国主义为人生的崇高价值。

4、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人应当怎样对待自然是入类社会必须首先和着重解决的问题,也是历来中国哲学探讨的一个根本问题。

“控制自然说”,即主张治理自然,利用万物以提高人类的物质生活。

“相互协调说”,即要重视自然变化及其规律的客观性,掌握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调节自然的变化,协助万物获得完满的成就。

这是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视为相辅相成的关系,以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为最高理想。

综观上述四个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关于人生价值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观点,它构成了互相联系的统一的人生价值观。

正确对待自己是正确对待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基础,而一个人人生价值的完满实现,又是通过正确处理与他人、民族和国家以及自然的关系体现出来的,这也就是说,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是统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