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结核个体化的手术治疗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与护理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61c8ce27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75.png)
术前用药:根据 医生指导使用药 物
术前用药
术前用药目的: 控制感染、缓解 疼痛、镇静神经
术前用药种类: 抗生素、非甾体 抗炎药、糖皮质 激素等
术前用药时间: 根据病情需要而 定,一般为1-3 天
术前用药注意事 项:遵循医嘱, 不可擅自更改用 药时间和剂量
脊柱结核的手术方式
经前路病灶清除术
手术适应症:适用于椎体破坏 严重、椎间盘破坏及脊髓受压 者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与护 理
目录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 疗
脊柱结核的术前准 备
脊柱结核的手术方 式
脊柱结核的术后护 理
脊柱结核的康复训 练
脊柱结核的预防措 施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
诊断明确,且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病灶有明显死骨形成或窦道流脓者 合并截瘫或脊髓受压者 全身情况尚好能耐受手术者
手术禁忌症
规律作息:保证充 足的睡眠,避免熬 夜和过度劳累
适当的运动:进行 适量的体育锻炼, 增强身体素质和免 疫力
戒烟限酒:戒烟限 酒可以降低身体抵 抗力,增加患病风 险
积极治疗原发病灶
及时诊断脊柱结核 规范治疗原发病灶 重视综合治疗 定期复查
加强自身免疫力提升
强身健体,增强体 质
保持良好作息习惯
家庭康复计划制定
康复目标:恢复脊 柱功能,防止畸形
康复计划:根据病 情制定,包括锻炼、 理疗、药物等
定期评估:根据康 复进展情况调整康 复计划
家庭康复指导:向 患者及家属介绍康 复计划,确保在家 也能得到有效的康 复训练
脊柱结核的预防措施
合理饮食和生活习惯养成
保持健康的饮食习 惯:多摄入富含蛋 白质、钙质和维生 素的食物,如水果、 蔬菜、全谷类等
脊柱结核个体化的手术治疗
![脊柱结核个体化的手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10bc3e15a300a6c30c229fd8.png)
【 e od】 Si l br li; Sri lr t et Id i ai dhr y K yw rs p at e uo s ug at a n ; nid le e p n c s u c e m vu z t a
2 1 ,9 2 ) 1 — 1 0 2 (9: O l2 l
【 btat Ob ci : sr ie n srcl e os n icl fcc i bru s. to : t f 6cs i ie A s c】 j t e o be e fr tug a m t d dcn ae i yos n t e l iMe d t ao e wt s n r e v T o v d fe i h a l i a fp e u c o s h A o l 7 a s h p
Co cuso Du oa ao c l i fd ma ei a yn e r e n ec mp iae yv ro o lc to s t es i lt b ru o i h ud b n l in: et n tmia t o a g nv r igd g e sa d b o lc td b a iusc mp iain , h pna u e c l sss o l e se
大小便功能 。本组 病例经 随访 1 个月以上 无一例 出现复 发。 2 结论 : 近年来脊柱结 核在临床有增多趋势,其 手术人 路的选择仍存在很 多争 议 , 只要根据 患者发病部位 、 脊柱破 坏的程度、脊 柱破坏节段 的多少、手术熟练 的程 度和工作经验 的积 累,实行 个体化治疗,才能取得好 的治
脊柱结核的个体化治疗PPT课件
![脊柱结核的个体化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236e36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3d.png)
CT检查
CT检查可以更清楚地显示 骨质破坏和椎旁脓肿的情 况,有助于确诊脊柱结核。
MRI检查
MRI检查可以显示结核病 灶对软组织的侵犯情况, 以及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 情况。
实验室检查
血液检查
组织活检
血液检查可以发现白细胞增多、血沉 加快等感染迹象。
通过组织活检可以确诊脊柱结核,并 确定结核分枝杆菌的种类和耐药性, 有助于指导治疗。
药物治疗应全程、规律、 足量,以确保最佳的治
疗效果。
药物监测与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 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 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对于有明显的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脊柱不稳定、脓肿形成或窦道 流脓等严重病情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选择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病灶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如前路或后 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等。
脊柱结核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结核杆菌感染是主要病因,通常由肺 结核、肠结核等血源性传播而来。
发病机制
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结核杆菌在脊 柱内繁殖,导致骨质破坏、椎间盘感 染等病变。
02
脊柱结核的诊断
临床表现
疼痛
僵硬
脊柱结核患者通常会感到疼痛,尤其是在 活动或负重时。疼痛的部位和程度可能因 结核病灶的位置和严重程度而异。
特点
发病隐匿,进展缓慢,早期症状 不明显,易漏诊或误诊。
脊柱结核的流行病学
01
02
03
地区分布
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病,尤 其在结核病高发地区,脊 柱结核的发病率较高。
人群分布
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和老 年人,与免疫功能低下、 营养不良等因素有关。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个体化选择内固定节段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个体化选择内固定节段](https://img.taocdn.com/s3/m/6db980f1aef8941ea76e05c2.png)
合 、 凸 畸形矫 正 以及稳 定性 重建 等 , 固定 的使 用 日益 脊 植 后 内
广 泛 。但 因为脊 柱结 核病 灶表 现多 样化 , 内固定 的选 择 , 从病 灶 的侵犯 范 围和程 度结 合术 者各 种术 式 要 的熟练程 度 等多方 面 因素 考虑 。
间 隙 。 相邻 两椎 体 和椎 间盘 均受 累 , 尽 可能在 病灶 清 除后 只融合 两 相邻病 椎 , 若 则 防止 融合 范 围过长 . 避
免影 响脊柱 正 常椎 间盘 的功 能 , 免邻 近节 段 的退 变 , 避 同时可避 免 内 固定 在体 内的衰败 。 外 , 灶 内钛 另 病
网的使 用要 持谨 慎态 度 。 在跳 跃性 多椎 体结 核 时 , 宜选 用 短节 段置 人物 分段 有效 、 限 内固定 , K n d 有 如 a a
王 文军 , 女兆 ( 姚 南华 大 学附属 第 一 医院脊柱 外科 4 1 0 湖 南省衡 阳 市 ) 20 1
近年 来 , 由于耐药 菌株 的增 加 和 自然 环境 的恶 化 , 脊柱 结核 的发 病率 逐渐 增加 。 目前 国 内外 学者 主
张 对有 手术 适 应 证 的脊柱 结核 患 者采 取积 极 的外 科 治疗【 , 即在有 效规 范 化抗 结核 治 疗 的前 提 下采 用
腹 正 中经腹 或 腹膜 外 显露 , 除病 灶后 , 用 骨盆 重 建钛 板预 弯 后 固定在 L 清 使 5或 L 4椎 体与 骶骨 上 , 样 这
既 可 以重 建 脊柱 的稳定 性 , 可 以减 少 创伤 , 又 避免 后路 较 长节段 的内 固定 。
总 之 , 于脊柱 结 核 患者在 脊 柱稳 定 性受 到破 坏 时 , 对 既要 认识 到 重建 脊 柱稳 定 性 的重 要性 , 又要 重
脊柱结核治疗方案
![脊柱结核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067874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fd.png)
脊柱结核治疗方案引言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
其特点是发病隐匿,病程较长,并且容易造成脊柱畸形。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脊柱结核的进展和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脊柱结核的常见治疗方案,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了解如何处理这种疾病。
诊断脊柱结核的诊断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验。
常见的临床表现包括脊柱疼痛、活动受限、乏力、体重减轻等。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光片、CT扫描和MRI。
实验室检验中,结核杆菌的培养和PCR检测是常用的方法。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脊柱结核的首选治疗方法。
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
通常情况下,初始治疗的方案为INH、RFP、PZA和EMB的联合治疗,称为HRZE方案。
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早期、长期、足量、规律和全程。
一般情况下,治疗持续时间为6个月以上,严重病例可能需要12个月或更长时间。
休息与功能康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进行过于剧烈的活动。
这有助于减轻脊柱炎症,并促进伤口愈合。
功能康复是脊柱结核治疗的重要环节。
它包括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脊柱功能和生活能力。
外科治疗外科治疗主要用于脊柱结核合并脊柱畸形或神经损害的患者。
常见的外科手术包括脊柱切除术、植骨融合术和椎管减压术等。
选择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包括:活动性结核感染无效、严重的脊柱畸形、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等。
随访与预防脊柱结核治疗结束后,患者需要经常进行随访。
随访的目的是观察病情的进展和判断治疗效果。
常见的随访方式包括定期复查影像学和临床检查。
预防是脊柱结核管理的重要内容。
预防措施包括健康教育、结核菌感染筛查和疫苗接种等。
结论脊柱结核是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
药物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法,配合休息和功能康复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外科治疗主要适用于合并脊柱畸形或神经损害的患者。
随访和预防措施也是脊柱结核管理的重要内容。
脊柱结核论文手术治疗论文: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
![脊柱结核论文手术治疗论文: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https://img.taocdn.com/s3/m/bbaf0c1fa6c30c2259019ed6.png)
脊柱结核论文手术治疗论文: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摘要] 方法收集自2005年1月-2010年10月一期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41例脊柱结核患者临床资料。
全部患者在术前强化抗结核治疗后,进行一期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术后支具制动2月及规律抗结核治疗一年。
结果全部患者均得到随访。
全部患者脊柱疼痛消失,局部无复发,脊柱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
脊柱后突畸形得矫正满意。
神经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术前强化抗结核治疗,手术一期进行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术后规律抗结核治疗,可以有效治疗脊柱结核。
[关键词]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植骨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从早期的单纯脓肿引流、病灶清除逐渐发展到植骨融合、内固定,脊柱稳定性的重要性越来越受重视。
现报道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0月一期行病灶清除内固定植骨手术治疗41例临床资料。
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18-75岁。
胸椎(t4-t10)10例;胸腰段(t11-l2)18例;腰椎(l5-s1)13例;其中病灶侵犯脊柱单节段4例;2节段28例;3节段以上9例。
临床表现均有相应病变部位的不适疼痛,轻度患者有胸部束带感,28例有一侧肢体放射痛,腰椎病例均伴thomas征,拾物征(+),截瘫13例。
经临床检查,x片、ct、mri检查诊断明确。
1.2 术前准备术前行正规肺外结核标准抗痨方案hrep (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四联化疗2-3周,链霉素加强治疗2周,加强支持疗法改善全身症状,卧硬床限制脊柱活动,到全身症状改善结核中毒症状缓解,血红蛋白≥95g/l,白蛋白≥34g/l,可考虑手术。
1.3 手术方法全麻,胸椎经胸入路,胸腰段采用胸、腹膜外联合入路或胸腔内加腹膜外联合入路。
腰椎经肾切口腹膜外或腹直肌旁腹膜外,辅助后方入路进入。
进入病灶区,保护周围减少污染,彻底清理脓液、干酪样物质、死骨,处理椎体节段血管,防止术后出血,清理病椎,彻底切除压迫硬膜的病理组织,彻底减压。
脊柱结核治疗方案
![脊柱结核治疗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6d347a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f.png)
第1篇
脊柱结核治疗方案
一、背景
脊柱结核是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其治疗原则为早诊断、早治疗、规范治疗。为了提高脊柱结核的治疗效果,保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实践,特制定本治疗方案。
二、治疗目标
1.纠正脊柱畸形,恢复脊柱稳定性。
2.清除结核病灶,防止病情进展。
3.减轻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
1.临床症状:观察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2.影像学检查:定期进行脊柱X光片、CT、MRI等检查,评估病情变化。
3.实验室检查:定期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了解病情活动程度。
六、全程化管理
1.患者教育: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提高治疗依从性。
2.病情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药物管理:预防药物副作用,定期进行肝、肾功能检查。
4.随访与评估: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七、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治疗过程合法合规。
2.提高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确保治疗方案的实施效果。
3.加强院内外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疗与康复服务。
4.关注患者心理健康,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3.康复治疗
(1)物理治疗:采用热疗、电疗、磁疗等方法,缓解患者疼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功能锻炼,预防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
(3)心理干预:关注患者心理状况,及时给予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信心。
五、疗效评估
1.临床症状:观察患者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的改善情况。
2.外科手术治疗
(1)手术适应症:
-脊柱结核病灶清除术:适用于有明确结核病灶的患者。
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
![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93103cc82cc58bd63186bd83.png)
浅谈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作者:苏二伟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方式方法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经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椎间植骨融合良好,结核无复发。
结论通过合理手术方式治疗脊柱结核,有利于结核病变组织的清除以及脊柱稳定性的改善,有利于结核的治愈,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脊柱结核;外科;手术;治疗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结核杆菌,活动性结核患者1500万,我国为结核病高发区,现有活动性结核患者约500万[1]。
骨结核是常见的继发性结核,约有50%的骨结核发生于脊柱。
脊柱各节段发病率依次为:胸椎、胸腰椎、腰骶椎、颈椎及颈胸椎。
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对人类的威胁巨大。
以下论述通过回顾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经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就其手术的时机、手术的方式、术后的结果进行总结汇报,探讨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意义,现论述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8例经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16-71岁,平均41.2岁。
腰椎结核患者11例(39.3%),胸腰段结核8例(28.6%),胸椎结核7例(25%),腰骶椎结核2例(7.1%)。
其中19例(67.9%)伴有椎旁冷脓,3例已形成窦道;术前有5例出现持续性高热,体温在38.5℃以上;有13例(46.4%)出现明显的潮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11例(39.3%)脊柱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
1.2方法28例患者均行脊柱的正侧位X片、CT、MRI对结核侵及范围以及脊柱受累严重程度做分级,并对伴发冷脓肿的患者行脓肿超声检查。
实验室检查除常规检查行血沉及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
术前均行2周以上的抗结核治疗,并复查血沉与C反应蛋白水平,若复查结果较入院时有所降低,则行术前准备。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与护理-手术配合与康复指导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与护理-手术配合与康复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908d1e7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37.png)
脊柱结核是骨结核中较为常见的 一种,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 和椎间盘等结构。
脊柱结核的病因
01
02
03
结核杆菌感染
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消 化道等途径侵入体内,在 一定条件下引起脊柱结核 。
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缺陷 时,脊柱结核容易发生。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使椎体结构变得 脆弱,容易受到结核杆菌 的侵袭。
手术指征
药物治疗无效
对于药物治疗无法控制的脊柱结核患 者,如持续疼痛、脊髓受压严重等, 需考虑手术治疗。
伴有严重神经症状
当脊柱结核患者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 障碍或进行性加重的神经症状时,应 尽早手术解除压迫。
脊柱稳定性受损
当脊柱结核病变导致椎体破坏严重, 影响脊柱稳定性时,需手术重建脊柱 的稳定性。
结核复发与再手术
总结词
结核复发与再手术是脊柱结核手术的严重并发症,需要医生密切观察并采取相应 措施。
详细描述
结核复发多由于患者术后未按时服药、生活习惯不良或存在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所 引起。对于复发的患者,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制定再手术方案,以清除复发的结 核病灶并重新固定脊柱。
其他并发症处理
总结词
其他并发症如感染、神经损伤等也需要医生及时发现并采取 相应措施。
术后康复计划
01
02
03
04
术后当天
监测生命体征,观察病情变化 。
术后1-3天
进行呼吸运动、四肢活动,预 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
术后3-7天
逐渐增加活动量,进行功能锻 炼,如屈伸、旋转等。
术后7-14天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 活动量,进行功能锻炼,如步
行、游泳等。
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
![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a22d726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c.png)
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截瘫是指因脊柱结核而引起的脊柱畸形和脊髓受损,导致下肢肌力减弱或完全丧失的一种严重后果。
脊柱结核在发展过程中,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脊柱畸形,严重损伤脊髓,使患者出现截瘫症状。
所以,对于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于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患者,治疗的目标是控制疾病的进展,纠正脊柱畸形,并尽可能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训练。
药物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基础,也是控制疾病进展的重要手段。
通常采用的药物为多药联合抗结核治疗。
根据患者体重、年龄和肾功能情况,医生会制定合理的药物组合和剂量。
药物治疗需要长期进行,通常为6个月至1年,甚至更长时间。
患者需要定期复查血象、肝肾功能以及药物的血药浓度,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治疗计划。
药物治疗的目的是杀灭结核杆菌,减轻炎症反应,防止脊柱结核进一步侵蚀骨组织。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脊柱结核合并畸形、神经根受压或椎管狭窄的患者。
手术的目的是清除结核病灶,纠正脊柱畸形,减轻神经根压迫,恢复脊柱稳定性。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手术方式可采用后路或前后联合手术。
手术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加强躯干和下肢肌肉的功能锻炼,以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
康复训练是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康复训练包括功能锻炼和技能训练两个方面。
功能锻炼主要通过各种物理疗法、运动疗法和康复理疗方法,加强躯干和下肢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行走能力。
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使用辅助器具、改造环境和培养独立生活技能等,使患者能够更好地适应残疾后的生活。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
脊柱结核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会造成很大的打击,容易导致抑郁、焦虑和失去信心。
医生、护士和康复人员需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互动,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的治疗信心,以及调整心态,积极面对治疗和恢复。
总之,并发截瘫的脊柱结核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于患者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脊柱结核个体化的手术治疗
![脊柱结核个体化的手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4485e51d67ec102de3bd8907.png)
脊柱结核个体化的手术治疗作者:刘社庭童杰陈斌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2年第29期【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自2004—2010年间收治脊柱结核76例,术前经过严格的化疗后,根据患者发病部位、脊柱破坏的程度、脊柱节段破坏的多少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
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死亡和病情加重现象。
手术时间70~150 min,平均130 min。
出血量100~2000 ml,平均800 ml。
在9例截瘫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分别在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下肢和大小便功能。
本组病例经随访12个月以上无一例出现复发。
结论:近年来脊柱结核在临床有增多趋势,其手术入路的选择仍存在很多争议,只要根据患者发病部位、脊柱破坏的程度、脊柱破坏节段的多少、手术熟练的程度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实行个体化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脊柱结核;手术治疗;个体化治疗Experience of Individualized Surgery of Spine Tuberculosis/LIU She—ting,TONG Jie,CHEN Bi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29):110—112【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different surgical methods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spine tuberculosis.Method:A total o f 76 cases with spine tuberculosi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between 2004 and 2010 were reviewed. After anti—tuberculosis treatment, all cases accepted different surgery according to the levels and severity of different cases.Result: None of the cases were death or get worse after operation.The operation time was 70—150 minutes(average 130 minutes).The blood loss during the operation was 100—2000 ml(average 800 ml).The lower limbs and excretory function of the nine paraplegia patients convalesce 3—6 months after surgery.All the cases had a follow—up of no less than 12 months ,no relapse.Conclusion:Due to anatomical site of damage in varying degrees and be complicated by various complications,the spinal tuberculosis should be treated with individualized plan.【Key words】 Spinal tuberculosis; Surgical treatment; Individualized therapy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Chenzhou,Chenzhou 423000,China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9.074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加大,近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患病率有所上升,在脊柱结核的治疗方面,虽报道很多,但对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等问题仍存在很多争议[1]。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367ef3c8580216fc710afdf7.png)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刘振祥1手术适应证:经过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支具制动,脊柱结核都能得到有效的治疗。
脊柱结核的手术适应证是:(1)闭合穿刺活检阴性而需要明确病理诊断者;(2)脊髓受压引起神经体征;(3)明显畸形或椎体严重破坏;(4)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混合性感染;(5)持续疼痛或血沉持续在高位;(6)窦道形成且合并感染者。
2手术时机:脊柱结核手术时机选择应注意:(1)抗结核药物规范治疗必须4周以上;(2)肺结核和其他肺外结核处于静止或相对稳定;(3)骨病灶基本稳定,脓肿不再增大,普通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混合感染得到控制;(4)患者一般状况好转,食欲好,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血沉出现明显下降趋势或接近正常;(5)糖尿病、高血压经治疗,血糖、血压控制在基本正常范围内,无其他系统严重合并症;(6)近期心脏、肺、肝、肾功能以及电解质等均无异常。
2.3手术方式:手术方式有多种选择,从最早期50年代的单纯病灶清除术,已经发展到目前包括微创手术在内的多种手术方式。
3 手术方法3.1病灶清除术:20世纪50年代天津医院骨科方先之教授首创该术式。
主要步骤是通过手术直接进入病变部位,将脓液、死骨、结核性肉芽组织和干酪样坏死物质彻底清除,并在局部放置抗结核药物。
总结该术式的论文发表在Clinial1Orthopaedics上,90年代中期,Clinial Orthopaedics重新全文刊登了该文,由此可见该术式是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里程碑,此后的各种术式均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各种手术方式的首要目的和重要步骤。
3.2香港术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融合术):70年代的“香港术式”是在经前路病灶清除的基础上,使用自体骨进行椎间植骨融合,结合术后使用外固定,以期减少脊柱后凸畸形的发生率。
在应用初期,获得了良好的早期效果,然而随着观察时间的延长,学者们发现该术式有种种弊端,包括植骨块吸收、塌陷、折断、假关节形成、矫正角度丢失、后凸畸形加重,甚至发生植骨块突入椎管压迫脊髓的严重并发症。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4a119c17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ef.png)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脊柱结核是脊柱肉芽肿性病变的一种,其发生率非常高,近年来发病率仍在不断增加。
对于脊柱结核的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常用的疗法,其目的是缓解病情,缩小或切割脊柱结核病变部位,以恢复脊柱正常结构和功能。
护理前准备1,熟悉病情。
了解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血液检查、放射学检查、头颅ct等,确定脊柱结核部位、大小、深浅,以及其周围器官是否受到影响等,做好护理的前准备工作。
2,记录详细的病史和体征。
了解术前患者的体格检查、脉搏、血压、体温、周围神经节灵敏度、肌张力、活动范围等情况,做到体征术前与术后对比分析。
3,开展手术宣教。
强调必须按医嘱执行手术操作,提醒患者因个人原因不要擅自减少或改变治疗医嘱,以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手术护理1,拦腰/围腰护位及体位保护:拦腰和围腰护位能够有效保护患者的脊柱结构不受长时间在一个不合适的体位破坏,加强体位保护,避免长时间同一位置,尽量运用特殊护理床,利用护理枕裹体护理及采用非功能体位,增强患者的平静感及减少脊柱酸痛。
2,预防感染:护士在进行手术护理前应进行清洁操作,改变手术除被,使用s面或一次性灭菌仪器,以预防手术过程中感染,并有效预防感染。
3,看护观察:在术后要定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观察,看觉性痛苦、体位及吞咽注意,贴心拆除脊柱固定缠带,缩小创面血肿,避免引起受伤的颈椎出现僵硬,术后早放卧位,鞍位护理,加强体位变换及适当活动,增强术后肌肉力量和气血统。
护理后结果1,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对脊柱结核患者有很好的疗效,可以使患者症状减轻,脊柱功能恢复正常或有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提高治愈率。
手术治疗可以有效去除脊柱结核部位的病灶核心,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有利于治疗,从而提高治疗的成功率。
3,防止进一步发展病理变化,减少术后并发症及后遗症。
规范合理的手术护理,可以有效防止恶变,保护患者脊柱免受病理变化,减少术后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双眼身体健康。
脊柱结核的个体化治疗【44页】_226
![脊柱结核的个体化治疗【44页】_226](https://img.taocdn.com/s3/m/b76d89b1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7.png)
M.TB耐药情况,是初治还是复治病例
近期化疗效果,病灶情况及是否手术
(1) 短程化疗方案(2~3HRZ/4~6HR )
初治病例,且病灶局限、能够彻底切除 无其他活动性病灶,化疗2个月疗效显著 对异烟肼和利福平等一线抗结/4HR
(2) 标准化疗方案(3HRZE/9HRE)
单药H、R低耐伴耐药突变,停H、R改用K、O、P等 方案,另加免疫调节剂
H、R、O、E、Z 有耐药和基因突变时,改用K、 O、P,另加力克肺疾、1321等和免疫调节剂
PES有耐药并耐药基因有突变,停PES,改用HROK
四、临床疗效评估
近期疗效评估
持续化疗2个月时症状缓解,血沉和体温接近正常 脓肿明显缩小或消失,MRI提示炎性信号基本消失
手术时机:化疗2~4周,结核中毒症状减轻,血沉<50mm/hr,血色素>100g/L。
(3)脊柱矫形后无丢失,移植骨与植骨床形成骨桥
(1) 短程化疗方案(2~3HRZ/4~6HR )
(1)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
适于所有脊柱节段结核病病变,初治病例首选。
上颈椎或下腰骶段应用前路固定创伤大,风险高。 部分患者可通过后方入路完成病灶清除内固定者,
不选择前路固定。
C6-7 TB
颈胸椎 TB
T5-7 TB
T9-10 TB 中度后凸畸形 ,椎管受累,半 脱位
T9-12 后凸 75 deg 椎管受累,椎旁
脓肿
L2-3 TB后凸,椎旁 脓肿、椎管受累
(2)经肋横突病灶清除植骨 经椎弓根内固定术
不适宜经胸入路的胸椎结核, 治愈后要求取出内固定者。
化疗不合理及耐药菌株的产生 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及病灶处理不当 多节段病变、及合并其他肺外结核
脊柱结核手术
![脊柱结核手术](https://img.taocdn.com/s3/m/2ec9e0b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0.png)
4
术后康复
康复计划
术后休息:术后24小时内,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1
饮食调理:增加营养摄入,多吃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2
康复锻炼:术后2-3天,开始进行简单的康复锻炼,如深呼吸、咳嗽、翻身等
3
定期复查: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了解病情恢复情况
4
心理调适:保持乐观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康复
04
病情评估
病史:了解患者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症状、治疗情况等
01
影像学检查:进行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脊柱结核的部位、范围、程度等
03
体格检查: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脊柱活动度、疼痛程度等
02
实验室检查:进行血常规、生化、结核菌素试验等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结核菌感染情况
脊柱结核手术
演讲人
01.
02.
03.
04.
目录
脊柱结核手术指征
内固定选择
手术方法
术后康复
1
脊柱结核手术指征
诊断标准
临床症状:如腰背痛、下肢麻木、肌肉萎缩等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显示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等
02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沉、结核菌素试验等,显示炎症反应、结核菌感染等
病理学检查:如组织活检、病理切片等,显示结核性肉芽肿、干酪样坏死等特征
04
手术时机
2
内固定选择
内固定类型
01
螺钉固定:椎体骨折、椎体滑脱等疾病
03
椎弓根螺钉固定:适用于椎体骨折、椎体滑脱等疾病
04
椎体间融合器固定:适用于椎体骨折、椎体滑脱等疾病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857d3dff78a6529657d5385.png)
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
近年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结核发病率的上升,脊柱结核的发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
随着对脊柱结核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近年来脊柱结核的治疗发展迅速,尤其是外科治疗取得很大进步。
目前,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前提下,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bstract:Spinal tuberculosis is the most common extrapulmonary tuberculosis,accounting for about 50% of bone and joint tuberculosis.In recent years,the incidence of tuberculosis has increased worldwide.The incidence of spinal tuberculosis is also increasing year by year.With the deepening of understanding of spinal tuberculosis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surgical techniques,the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In particular,surgical treatment has made great progress.At present,surgical treatment of spinal tuberculosis has achieved good treatment effect under the premise of standardizing antituberculous drug therapy.Key words:Spinal tuberculosis;Surgical treatment;Research progress脊柱结核(spinal tuberculosis)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随着耐药结核菌株的出现及传播,药物滥用和免疫缺陷患者的增加,全球结核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1]。
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6f72e2e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8c.png)
脊柱结核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一)一般诊疗原则治疗1.一般治疗同骨关节结核。
2.手术治疗详见下述。
(二)后路脊柱融合术适应证1.椎体病变已静止但脊柱不稳定。
2.前路植骨失败或不坚固。
3.病灶清除术时未作前路植骨并有脊柱不稳定。
术前准备1.按矫形外科一般手术前常规处理。
2.手术前行脊柱X线摄片定位,以决定融合椎体之部位。
3.备血。
注意点1.应准确定位。
融合的范围必须包括病椎上、下各1~2节正常脊椎,若作横突间融合应包括适当数量的横突。
2.植骨材料可取自体髂骨或用同种异体骨。
3.脊柱后凸畸形一般无须矫正,但对严重后凸畸形可将隆起棘突切除。
术后处理1.卧硬板床或上石膏背心3~6个月,经X线摄片证明植骨已融合时方可逐渐离床活动,用石膏背心或头颈胸石膏固定者可早期下床活动。
2.继续抗结核治疗6~12个月(应注意药物的毒性反应)。
3.每月复查血沉1次,以后酌情延至3个月1次。
4.手术后每3个月随访1次,并摄X线片对比观察,1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包括摄片)。
(三)病灶清除术1.颈椎病灶清除术(1)寰椎及枢椎齿状突结核可采用经口腔途径。
(2)颈2~7结核一般应采用颈前路途径。
可作胸锁乳突肌前缘切口或横切口,在该肌和颈动脉鞘与甲状腺、气管和食道之间进入椎体侧前方,显露病灶并穿刺证实后,用刮匙刮除病灶,反复冲洗后根据骨缺损情况决定是否植骨融合。
注意勿损伤喉返神经、喉上神经、甲状腺上动脉、食管和气管。
术后注意观察呼吸,24~48h拔除引流条。
2.胸椎病灶清除术(1)肋骨横突切除病灶清除术:适用于全部胸椎椎体结核。
手术应在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下经胸椎后路旁正中切口,显露横突和后段肋骨并将其切除,结扎肋间动脉,推开增厚胸膜后到达椎体侧方即到达病灶。
病灶清除后可利用切除的肋骨行前路植骨。
术中胸膜破裂应当即缝合,并于术终作胸腔穿刺吸出气体,必要时应行胸膜闭式引流。
(2)经胸腔病灶清除术:适用于胸3~11椎体结核。
3.胸腰椎病灶清除术适用于胸11~12,:及腰:椎体结核。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10d7881a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8.png)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护理1. 引言1.1 患者背景介绍脊柱结核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结核病,常见于青壮年人群。
患者通常会出现背部疼痛、活动受限、低热等症状。
由于结核菌感染引起的脊柱结核病变会导致椎体破坏和脊柱畸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柱结核患者在手术治疗前往往经历了长时间的疾病折磨,病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年轻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而无法继续工作或学习,老年患者可能会面临疾病加重导致生活无法自理的困境。
对于脊柱结核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重要的选择之一。
手术可以有效清除感染灶,稳定椎体和脊柱,减轻疼痛,恢复患者的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手术治疗也需要患者及其家属配合,并且在手术前后都需要有专业护理团队的支持和照顾。
这一部分将重点介绍脊柱结核患者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为后续讨论手术护理提供背景和参考。
1.2 疾病概述脊柱结核是一种由结核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侵犯脊柱,可导致脊柱骨骼的破坏和变形。
脊柱结核的症状主要包括背痛、活动受限、压痛及肿胀等。
这种疾病也易于引发脊柱的挛缩、畸形和脊柱关节的破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脊柱结核是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疾病会逐渐加重,严重时可导致脊柱的畸形和功能障碍。
对于脊柱结核患者来说,进行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可以直接清除感染病灶,减轻炎症反应,避免疾病继续发展。
手术也可以通过椎弓根融合或植骨椎弓根融合等方式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和功能,从而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脊柱形态和功能。
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对于脊柱结核患者来说,是恢复健康的关键一步。
1.3 手术治疗的必要性手术治疗是治疗脊柱结核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脊柱结核患者中,如果疾病病情较重,药物治疗和保守治疗可能无法取得预期效果,甚至会导致脊柱畸形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后果。
手术治疗在这些患者中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目的主要包括清除感染灶、减轻脊柱压迫、纠正畸形和稳定脊柱结构等。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0da8a3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83.png)
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研究进展沈兴利;张子凡;孙柏峰;刘洋【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8(016)004【摘要】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瘫痪。
脊柱结核中胸椎结核(48.03%)和腰椎结核(42.36%)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腰椎结核(29.58%),而颈椎结核(5.39%)和骶椎结核(4.22%)则相对少见[1]。
脊柱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
多数脊柱结核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手术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终极手段,其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
目前脊柱结核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及微创术式,这些术式各有优缺点,并有各自的适应证。
本文就近年脊柱结核相关研究中的手术适应证及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作如下综述。
【总页数】5页(P253-256,封3)【作者】沈兴利;张子凡;孙柏峰;刘洋【作者单位】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系,上海 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 200003;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 20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29.23【相关文献】1.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J], 阿布都艾尼·米吉提2.脊柱结核的手术治疗研究进展 [J], 顾明浩;周昌伟;刘庆鹏3.脊柱结核的个体化手术治疗疗效研究 [J], 张超;周迎锋;赵红星;耿晓林;陶金刚;徐海斌4.前后联合入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脊柱结核的疗效比较 [J], 陈崇阳;尹锐;周文来5.96例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 [J], 肖娟;皮红林;孙庆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脊柱结核个体化的手术治疗目的:探讨脊柱结核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
方法:自2004—2010年间收治脊柱结核76例,术前经过严格的化疗后,根据患者发病部位、脊柱破坏的程度、脊柱节段破坏的多少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
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死亡和病情加重现象。
手术时间70~150 min,平均130 min。
出血量100~2000 ml,平均800 ml。
在9例截瘫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分别在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下肢和大小便功能。
本组病例经随访12个月以上无一例出现复发。
结论:近年来脊柱结核在临床有增多趋势,其手术入路的选择仍存在很多争议,只要根据患者发病部位、脊柱破坏的程度、脊柱破坏节段的多少、手术熟练的程度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实行个体化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加大,近几年来脊柱结核的患病率有所上升,在脊柱结核的治疗方面,虽报道很多,但对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等问题仍存在很多争议[1]。
如何针对患者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做到个体化治疗,是脊柱外科医师共同探讨的问题。
自2004—2010年间收治脊柱结核76例,就其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的选择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49例,女27例,年龄14~76岁,平均35岁。
病程3个月~6年,平均1.3年。
病灶部位:胸椎11例,胸腰段脊椎43例,腰椎22例。
入院时血沉30~110 mm/h,平均58 mm/h。
临床症状: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局部疼痛,低热27例、盗汗18例、乏力21例、消瘦10例、贫血9例,同时有肺结核的5例、并有胸膜结核的2例。
伴随有高血压病16例,冠心病13例,糖尿病7例,肝炎11例。
入院后常规X线片、CT、MRI检查,伴有脊柱后凸畸形23例,侧凸17例,椎间隙变窄29例,并椎旁脓肿69例,椎管内脓肿13例,术后病理检查均确诊为脊柱结核。
截瘫9例,Frankel分级:A级1例、C级6例、D级2例。
1.2 术前准备给予四联(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链霉素)抗痨治疗,同时给予护肝治疗2周以上,积极对症和支持疗法,防止合并症。
患者中毒症状减轻,全身情况明显改善,血红蛋白100 g/L以上准予手术。
1.3 手术方法均采用气管插管全麻下手术,根据患者结核病灶的部位、椎体破坏的程度、脓肿的大小和所在的位置、患者的全身情况等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
1.3.1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颈椎2例,胸4~10经胸腔47例,胸11~腰2经侧前方15例。
颈椎手术:取仰卧位肩后方垫软枕,头颈部后仰,单个椎体结核可作颈前方横行切口,如果是两个以上椎体病变可经胸锁乳突肌前内侧斜行切口,在肩胛舌骨肌与气管间钝性分开达椎体前方,切开剥离颈前筋膜,次全切除病变椎体及椎间盘,清除周围脓肿,双氧水、盐水冲洗后,用充填骨组织的钛网植入到上下相邻正常椎体间,并在其椎体前方安放钢板固定,切口内放引流管一根。
胸4~10椎体病变,取左侧卧位,经右侧胸腔入路,切除1~2根病变椎的肋骨,沿着肋骨的内后方剥离清除病椎、椎间盘及脓肿,在右前方植骨固定。
胸腔常规放闭式引流管引流(如图1)。
胸11~腰2椎体的病变,取右侧卧位,病灶椎对准腰桥并抬高,沿左侧12肋骨床经胸腹膜外切口,作病灶清除脊柱重建后,切口常规双氧水、盐水冲洗,放链霉素2 g、异烟肼200 mg,重建脊柱的稳定,切口放引流管一根引流。
图1 前路手术(A:术前;B:术后)1.3.2 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腰3以下椎体结核都可以通过脊柱后路一次完成病灶清除和脊柱的重建12例。
手术取俯卧位,悬空胸腹部,屈髋屈膝体位,以病椎为中心作后正中切口,骨膜下剥离显露将要固定和融合椎体的棘突、双侧椎板、关节突关节,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确定椎体位置,按常规方法在病椎的上下相邻正常椎,经椎弓根置入椎弓根螺钉,作病椎全椎板切除,充分保护好神经根和硬脊膜后,根据椎体破坏的程度和脓肿的所在位置,在横突根部切断一侧或两侧横突,紧贴椎体骨膜下剥离后,次全或全切除病椎,切除上下椎间盘和软骨终板,吸出脓液,反复冲洗脓腔后并放入异烟肼200 mg、链霉素2 g,先经一侧椎弓根螺钉安装连接棒并纵向撑开后临时固定,用长短大小合适并充满骨组织的钛网植入到上下椎体间,松开已装好连接棒的另一端螺帽加压后再次拧紧螺帽,将对侧连接棒装好固定。
将多余的骨组织植入到钛网周围,安放横向连接杆,切口内放引流管一根,依层闭合切口(如图2)。
病灶组织常规送病理检查。
图2 后路手术(A:术前;B、C:术后)1.3.3 术后处理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1年左右,经胸腔手术者术后鼓励患者咳痰或吹气球,庆大霉素+糜蛋白酶+氨溴索雾化吸入,3~5 d后拨出引流管,抗生素使用5~7 d,颈椎术后3~5 d、胸椎术后3~6周、腰椎8~12周在配带支柱的保护下开始下床活动。
1.3.4 随诊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一次脊柱的X线片,了解内固定有无松动、断裂和植骨融合情况。
融合标准为:融合区可见连续骨小梁形成,融合椎体周围有明显的骨桥形成[2]。
观察脊髓受压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和血沉。
2 结果本组病例无一例出现死亡和病情加重现象。
手术时间:70~150 min,平均130 min。
出血量100~2000 ml,平均800 ml。
在9例截瘫患者中,经手术治疗后分别在术后3~6个月逐渐恢复下肢和大小便功能。
本组病例经随访12个月以上无一例出现复发。
3 讨论3.1 手术入路的选择病灶清除的方式有前方入路、后方入路及后外侧入路[3]。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联合化疗是普遍选用的治疗方法。
在腰3以上脊柱结核多数可以通过前路病灶清除脊柱的重建完成治疗。
因为脊柱结核的破坏多以椎体破坏为主,后柱是正常的,前路手术能充分显露脊柱的前中柱,手术在直视下进行,病灶清除彻底,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增加了手术的安全性,又保存了脊柱后方结构的完整性,脊柱的支撑力80%是靠脊柱的前中柱完成的,所以说前方的重建与支撑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但也有学者报道,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认为有如下优点:(1)单一切口,创伤小,能够一期完成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脊柱稳定性重建;(2)术中无需变换体位,先行减压后矫正畸形,矫形过程中并发症少;(3)经椎弓根内固定能够有较地恢复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纠正后凸畸形,减少内固定松动断裂;(4)可沿同一切口双侧清理病灶;(5)后路内固定取出更安全、顺利;(6)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周期短,患者经济负担轻[4]。
虽然脊柱结核手术入路仍存在不同争议,笔者认为:颈椎到胸1的结核经前方入路,手术显露充分,视野好、操作方便、创伤小是单纯椎体结核病灶清除和重建的最佳选择。
胸2~4脊柱结核,由于椎体前方解剖结构复杂,位置比较深,手术选择前外侧入路比较安全方便。
胸5~10脊柱结核行病灶清除和脊柱重建时,经右侧胸腔比较方便(因左胸有心脏不便操作),手术切除1~2根肋骨进入到病椎,完全可以满足手术的要求。
胸11~腰2脊柱结核行病灶清除和重建时经左12肋骨床胸腹膜外进入到病灶完成手术(右侧有肝脏的影响)。
如果是3个以上胸椎结核,那么手术只好选择后路固定前路病灶清除的方法。
原则上脊柱结核前路手术指征是:(1)巨大寒性脓肿或经久不愈的窦道形成;(2)病灶内有较大的死骨或空洞;(3)两个节段以内,后凸角度不大(Cobb角<35°);(4)椎体破坏严重、稳定性丧失;(5)脊髓受压、神经功能进行性损害;(6)预计发生后凸畸形风险高,需早期手术干预者[5]。
单纯前路手术的绝对禁忌证为合并有严重后凸畸形或心肺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开胸手术。
相对禁忌证为颈胸段、腰骶段内固定困难;累及节段较长,骨质疏松患者需后路固定;低龄儿童脊柱结核需360°融合者。
3.2 脊柱后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3节以上的椎体结核破坏,估计前方病灶清除后脊柱重建有困难者,只有选择后方固定术。
腰3~骶1脊柱结核既往笔者也采取经腹膜外前路病灶清除和脊柱重建术,由于其解剖的复杂性和手术的风险性,后来选择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腰骶段脊柱前方解剖结构复杂、位置比较深的特点,手术操作有一定的困难和风险,如果患者比较肥胖,同时腰大肌又比较发达,手术难度就更大了。
经后方一次性完成病灶清除和脊柱的重建有以下几方面的条件:(1)腰3以下都是马尾神经,轻轻牵拉关系不大,这样就利于显露脊柱前方的结构,有利于前方的病灶清除和椎间支撑。
(2)脊柱结核其骨膜与骨组织是分开的,只要切除了病椎和椎间盘脓液就会顺口而出。
经后路一次性完成病灶清除和植骨内固定术有以下几个优点:(1)创伤小、出血少,减少了手术的风险和并发症。
(2)术中不要变换体位,节省了手术时间,又减少了对腹腔脏器干扰。
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将脊柱结核按GATA分型,分型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的诊治及预防[6]。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脊柱结核的治疗方面一定会取得可喜的进步。
总之,脊柱结核在手术治疗方面,虽然存在很多分岐,但还是要根据患者发病部位、脊柱破坏的程度、节段的多少、手术的熟练程度和工作经验,实行个体化治疗才能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1] 王自立,许建中,王文军,等.脊柱结核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6,16(12):888—892.[2] Jacobs W C,Vreeling A,De Kleuver M.Fusion for low—gradeadult isthmic spondylolisthesis: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Eur Spine J,2006,15(4):391—402.[3] 瞿东滨,金大地,陈建庭,等.脊柱结核外科治疗的术式选择[J].中华骨科杂志,2005,25(2):74—78.[4] 王锡阳,魏伟强,李伟伟,等.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1):813— 817.[5] 吕国华,冯世庆.第四届全国脊柱及骨关节结核病专题研讨会纪要[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9,19(11):964—968.[6] 陈洪涛,金格勒,买尔旦,等. GATA脊柱结核分型的可信度与可重复性研究[J].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2):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