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治的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行为主体: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国际政治或经济实体.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基本要素1. 行为能力与影响手段;能够发挥一定职能作用;2. 拥有一定的政治或经济实力;3. 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即为一实体;4. 拥有相对独立的自主权或决策权;5. 具有自己的与其他行为体相区别的特殊利益.国际政治行为体类型1、国家行为体 States指国际社会中独立的主权国家,是国际社会中直接、独立和全面地参加国际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社会等关系并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实体。

2、非国家行为体指那些具备国际行为主体的基本要素,但并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同时又不隶属于某个主权国家的国际政治经济实体.其中最重要的是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

非国家行为体的类型: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国际组织跨国公司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实体和政治组织其他跨国运动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的比较第一,固定的居民是国家构成的基本要素,而非国家行为体不是由定居的居民组成的。

第二,确定的领土是主权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

而除了争取独立的民族解放运动外,其它非国家行为体的生存和活动范围并不依赖特定的地域。

第三,主权国家必然是国际法的主体,然而,不是所有的非国家行为体都是国际法上的主体「派生,有限制」。

第四,即使国家出现政权更迭和内部冲突,也不会永久妨碍其重新成为国际法主体的可能。

非国家行为体则不同,一个具体的非国家行为体的生存周期可能很短。

一旦其目标完成了,存在前提就消失了。

国际社会的定义:国际社会即世界共同体,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人类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国际社会的特征:1、状态特征──无政府状态2、成员特征──多元性、多样性3、结构特征──整体性、变动性与相对稳定性4、国际社会是按照一定规范,有序发展国际政治体系国际政治体系是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既对立又统一的有机整体。

体系中存在着不同的结构层次,从双边、多边、亚区域、区域直至全球范围,包括有国际组织体系和各类国家体系。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学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国际政治学广义的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狭义的理解,国际政治即指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学说。

研究对象应该是国际社会中各个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内容:(1)国际社会是一定时期内各个人类共同体或国家间关系的总和,是国际政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主体。

(3)作为国际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行为体间的政治关系。

(4)国际政治的一般规律是一个抽象、具体的规律。

研究途径:传统的研究方法,即传统现实主义或传统主义的研究方法。

方法论上,四个基本特点:1.“国家中心论”,即将主权国家、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作为研究的起点,核心,最主要的三个基本理论假定,即“主权国家是惟一行为主体”、“主权国家是统一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的对外行为是理性行为”2.“权力一利益中心论”,即把权力和利益其相互关系作为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3.“对外政策中心论”,即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政策取向”,强调其与国家对外政策的密切关联性4.注重历史研究,以史为鉴科学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流行于60年代,并与传统主义方法进行了公开论战。

与传统主义方法区别在于:1.强调国际政治学理论“纯理论化”和“价值中立”,主张以“理论取向”代替“政策取向”。

2.注重将现代科学领域的新成果、新方法引入国际政治学研究。

3.强调国际政治的分层研究,打破“国家中心论”的束缚,注重研究各种非国家、超国家、跨国家的行为主体,甚至个人4.强调国际政治理论的量化研究和计算机模拟. 后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60年代末70年代初,反对行为主义的所谓“纯理论”和纯粹“价值中立”说,认为行为科学倡导的是一种“经验保守主义的意识形态”,①主张将过去各种有用的研究方法兼容并蓄、相互补充。

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及主要内容

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及主要内容

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及主要内容形势与政策是国内外政治形势和中国国内政策的重要学术研究领域。

本文将围绕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进行探讨,并讨论每个专题的主要内容。

以下是相关参考内容:一、国际政治形势:1.主要内容:国际政治形势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国际安全局势、国际组织与国际制度、大国关系等。

在具体分析中,研究者通常会关注重要国际事件和国际政治变化,探讨各种国际关系模式,以及对于国际秩序的引领和调整。

二、国内政治形势:1.主要内容:国内政治形势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内政权体制、政党制度、民族和宗教问题、社会结构和社会运动、政府治理和公共政策等。

研究者会关注国内政治制度和政治权力的组织与运行,分析国内政治变革的原因和动力,以及社会政策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三、国际政策:1.主要内容:国际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贸易政策和金融政策、外援政策和国际合作等。

研究者关注国际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以及对于国际社会影响的评估和预测。

四、国内政策:1.主要内容:国内政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环境政策和教育政策、科技政策和决策过程等。

研究者关注国内政策的目标和实施效果,评估政策的成功与失败,以及政策变革的动力和影响。

形势与政策研究并非孤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影响。

研究人员经常会从国际政治形势出发,分析国内政治形势,并进一步研究国际政策和国内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同时,国内政策的实施和影响也会对国际政治形势和国际政策产生重要的影响。

总之,形势与政策四个专题是国内外政治形势和中国国内政策的重要研究领域。

研究者通过对国际政治形势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分析,以及对国际政策和国内政策的研究,来了解和评估不同形势下的政治动态,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决策支持。

第十四章 国际政治

第十四章  国际政治

(三)国际法的基本组成
平时法 战争法 中立法
三、国际政治的行为方式
国际竞争 国际合作 国际斗争 (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军事 斗争、思想文化斗争等 )
.
第十四章 国际政治
李会欣
第一节 国际政治的含义和 特征
一、国际政治的含义 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 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该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 体之间,其中,它主要发生于国家之间。同时, 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二)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 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3.各国的对外政策和活动,归根结底是为国内政 治服务的。 (二)区别 1.国内政治存在着一个公共权威,本质上是统治 阶级的权威,而国际政治中却不存在公共权威; 2.二者的利益构成和内容不同。就国内政治而言, 其利益构成是阶级利益、阶层利益和其他社会 集团的利益,而在国际政治中,除了各国统治 阶级的利益之外,还包含各国的民族利益、国 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3.二者的行为主体不同。国内政治的行为 主体主要是阶级、阶层、政党、政府和 政治团体等,在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 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
第二节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
一、主权国家 主权国家是构成国际社会的最基本的实体单 位,是国际政治中最重要的行为主体。 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1.有固定的领土 2.有定居的居民 3.有统一的政权组织 4.具有国家主权
国际组织的类型
1.按照其活动目标划分,可以分为一般政治性组 织和专门性组织; 2.按照其成员构成和处理事务的地域范围划分, 可以分为全球性国际组织和区域性国际组织; 3.按照其活动的内容和领域划分,通常可以分为 政治性国际组织、经济性国际组织、军事性国 际组织、文化卫生科技性国际组织和其他国际 组织。 4.按照其成员性质来分,又可以分为政府性组织 和非政府性组织。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及相关知识点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及相关知识点

国际政治三大主流理论梳理现实主义卡尔对于理想主义/乌托邦主义的批判1.道德是虚幻的。

很难界定,只能寻求平衡2.权力是国际政治中至关重要的元素。

没有国家权力的基础,国际组织只能软弱无力。

3.利益是冲突而非和谐的。

冲突不是由于不理解不沟通,是国际政治实质所在。

摩根索(以权力政治为基础,以人性观,利益观道德观为支柱,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间的竞争为基本互动方式)现实主义六原则:政治中存在着客观法则,客观法则根植于人性/以权力界定利益/以权力界定利益是国际政治的客观原则/普世道德对国家没有约束行为/国家道德不等于普世道德/政治现实主义是一个独立的学科人性观:人性利己,人性追逐权力利益最大化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力。

利益观:国家利益是以权力定义的,权力不仅是国家政策的手段,也是目的。

道德观:争取国家的利益就是国家的道德,国家利益是国家道德的标尺。

摩根索理论框架:以权力政治为核心,以人性观,利益观,道德观为支柱,以国家为基本单位,以国家之间的竞争为基本互动方式。

沃尔兹对摩根索的修改(第一推动第一考虑权力的作用)1.无政府性是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

人性客观存在,但是无法证否,降低了科学性,无政府性是客观存在和社会事实,国内国际两种不同政治环境的根本分水岭就是无政府性。

2.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而非扩大权力。

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体系是自助体系,国家目的不是无限制的获得,维持和增加权力,而是力图保证生存。

成员的忧患都是自我生存忧患。

3.军事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第一要素。

国家权力是生存手段而非目的,国际关系中的事件只有通过军事实力才能决出结果。

新现实主义“新“在何处:新在科学化程度。

以理性主义为理论基底,以国际体系为研究层次,以国际体系结构为自变量,国家行为为因变量,以无政府性为基本体系背景,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科学化的理论体系。

国内政治和国际政治的不同/自助体系推导路径/无政府条件下为权力的斗争沃尔兹认为国际关系与国内关系最根本区别在于体系中各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不同。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
5.国家利益——【补充】一般而言,国家利益是有关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与发展的最根本的权利与条件。
【课本】是指一个国家内有利于其绝大多数公民的共同生存与进一步发展的诸因素的综合。(p127)
6.世界性运动——是由一定的国际组织机构发起和领导的,为着特定宗旨进行的引起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世界范围的活动(强调宗旨和目的)。
国际政治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
1.国际政治的全球化——是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世界各国的相互依存关系不断加深,整个世界的联系日益密切,在国际政治的一系列重要领域出现全球性的问题。(p222)
2.国际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主体之间基于相互利益的基本一致或部分一致,而在一定的问题领域中所进行的政策协调行为,是国际互动的一种基本形式。(p158)
⑶在全球范围内大发展时期(20C70-80年代)科学社会主义与传统现实主义并存的阶段。这一阶段更注重方法,科学社会主义盛行,国际政治学在西方有了新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建立起来。
⑷冷战后时代的新发展(20C90年代以来)进入新现实主义阶段。以新现实主义为指导,方法论上更注意综合分析。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同当代马克思主义都有了新进展,世界范围内围绕世界新秩序也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探讨。
⑶系统分层性。概念太过宽泛、宏伟,须分层研究。〈美国家利益委员会把美国家利益分四层:Ⅰ根本利益Ⅱ极端重要利益Ⅲ重要利益Ⅳ次要利益〉
⑷变化发展性。
4.国家行为主体的分类:[p92]
⑴超级大国。【地理、人口及综合国力上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广泛参与全球性的国际事务,并对其他国家乃至整个国家关系体系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拥有最强的国际行为能力的极少数国家】
⑶多极格局。即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各种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各自独立、基本平等,相互间不存在联盟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如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均势格局)

国际政治学课后题答案

国际政治学课后题答案

国际政治学课后题答案一、原题:1. 什么是国际政治学?2. 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3.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二、答案:1. 什么是国际政治学?国际政治学是一门研究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和影响。

它研究的内容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军事、国际文化等。

2. 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国际政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国际关系、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国际法、国际组织、国际军事、国际文化等。

国际政治学还研究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和影响。

3. 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国际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理论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

实证研究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基础,它以实际的事件和现象为研究对象,以实证数据为研究依据,以实证分析为研究方法,以推理和推断为研究结果。

比较研究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以比较的方式研究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和影响。

历史研究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以历史的方式研究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和影响。

理论研究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以理论的方式研究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和影响。

实验研究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以实验的方式研究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和影响。

调查研究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以调查的方式研究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和影响。

文献研究是国际政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以文献的方式研究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以及国家之间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和影响。

国际政治学概论要点

国际政治学概论要点

国际政治学概论要点国际政治学:是政治学的一个分支,是揭示国际社会中各种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包含有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关系史和当代国际政治问题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体系理论:第一,马克思恩格斯自由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第二,列宁关于垄断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观点,主要四点: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世界的统治,资本输出在形成金融资本的依附和连词的国际网方面所起的作用,垄断资本对世界的分割。

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国际体系:也称世界体系,包括世界经济体系和世界政治体系,是国际范围内各自由行为主体(主要是国家)之间的相互政治经济联系与作用所形成的有机整体。

国际体系发展变化的原因:第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第三,第三世界的崛起;第四,垄断资本的两重性。

国际体系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相互联系性、不平等性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状态。

简言之,国际政治格局就是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对比状态。

国际政治格局的类型:一元格局、两极格局、多极格局、两极多元格局国际政治格局的一般特征:第一,总是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联系的,与时代发展密切相关;第二,总是同世界降级格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三,总是同一定形式的国际秩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四,在其演进过程中,总是新旧交替,呈现出过渡性特征。

未来国际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第一,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减弱“极化”世界的趋势;第二,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第三,区域化的趋势将有所加强,区域化的区域界限将进一步扩展。

国际政治的行为主体国际行为主体:是指能够独立地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影响和作用的一系列实体。

它的四个基本特征:必须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和政治经济实力、必须具有自身的特殊利益、必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必须拥有相对稳定或固定的组织形式。

第十二章 国际政治

第十二章 国际政治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原殖民地半殖民地
国家兴起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浪潮,迅速冲破世界
殖民主义体系,出现大批发展中国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 体,“冷战”宣告结束,这给国际政治格局带来深 远复杂的影响,使国际形势出现复杂多变的局面
第五节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一、经济全球化的含义
4)国际政治力量是以经济力为基础的,但与综合 国力相类似,它也是多种力量综合构成的
二、国家政治格局的形成、发展和演变
1、国家政治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识记)
世界性国际政治格局是在现代国
际政治关系发展的额基础上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
2、二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理解)
二战严重削弱了资本主义世界力量,尤其是 欧洲资本主义的力量
同时全球治理也有利于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正常发
展和抑制其消极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凸显出人类面临前所 未有的共同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性,及超 越国家范围,由各国政府及非政府组织共同合作 解决这些问题的必要性
2、经济全球化的正负效应与功能(理解)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1、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经济全球化进程走强
不断加强了国家主权之间
的紧密联系,但在现今世
界经济格局和政治经济秩
序下,他的消极作用也带
给国家主权多方面的制约
二、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2、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组织
经济全球化促进国家、民族、地区间经
2)国际组织存在和活动的合法性依据是参与者 所订立的条约 3)国际组织的组织原则是各参与者之间的地位 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或个人事务,更不得 侵犯各参与者各自的权利
二、国际组织 4、国际组织的类型(识记—考点)

国际政治学概论(综合版)

国际政治学概论(综合版)

第二章 当代国际政治学理论
二、古典现实主义流派(Realism)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严峻现实(战后-60年代) 代表人物:汉斯· 摩根索 爱德华· H· 卡尔、 雷蒙· 阿隆、昆西· 赖特等、亨利· 基辛格 主要观点: 人性恶,需要一定的政治机制限制; 作为个人的行为准则不适于评判国家; 国际社会是无政府状态,国家间关系是权力关系 对外政策的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不是国际法 均势是维护国际和平的最佳选择
芝加哥大学教授莫顿· 卡普兰的国际系统论 密执安大学教授戴维· 辛格的层次分析法 哈佛大学教授卡尔· 多伊奇的“沟通理论”
第一章 导论 第二节 国际政治学的形成与发展
3、国际政治学全面发展阶段(70-80年代) 西方国际政治学的全面发展 内容丰富、方法多样、分支林立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际政治学建立 1976年苏联科学院甘特曼教授出版《现代资 产阶级国家关系理论》,1984年出版《现代 国家关系的体系、结构和过程》。 1978年华沙大学教授库库尔卡出版《国际关 系理论问题》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3、常用研究方法 a. b. c. 归纳法(从个别中找出一般)
问题:崛起的国家是否都会发动战争?
证实法(通过实践经验认识世界)
问题:中美两国进行战略合作的条件是什么?
综合分析法(通过全面分析得出结论)
问题: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B
单一问题以及相关问题的综合研究 如:战争与革命、民族主义、全球化等 优势: 关注和跟踪国际社会热点问题
探讨发展变化的进程及影响因素
C
寻找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
二、研究对象

第十五章 国际政治知识点

第十五章 国际政治知识点

第十五章国际政治政治学原理 2009-10-31 22:08 阅读5 评论0字号:大中小本章知识点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在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中最主要的行为主体是主权国家,通过各种国家政治行为主体的交互作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基本政治力量对比状况和总体态势即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政治基本准则是国际政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一切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在国际政治活动中都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体现在国际政治活动的一切成文的和不成文的原则、规章和规则之中,并随着国际政治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掌握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认识主权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意义,了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和国际政治格局,以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际政治发展的新规律。

第一节国际政治的含义本节概述: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从本质上讲,国际政治是各主权国家的国内政治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相互作用。

各国在国际政治中的主导性利益要求,是其在国内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的对外延伸。

各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事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国内政治服务的。

同时,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之间又存在很大区别,两者在是否拥有公共权威、利益构成和政治行为主体等方面有所不同。

本节从三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国际政治的基本含义,并探讨了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和区别。

知识点1:国际政治的含义国际政治是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的总和。

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的多个行为主体之间。

它首先和主要发生于国家这一行为主体之间。

在国际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它也发生于其他行为主体之间。

国际社会的行为主体,即国际社会中具有特定的利益和主张、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能力和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

第二,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在这些关系中,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是基本政治关系,而国际政治其他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或是由国家之间政治关系派生出来的,或是围绕着国家之间关系产生的,因此,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根本性的地位和作用,它影响和制约着其他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全球热点事件解读

国际政治:全球热点事件解读

国际政治:全球热点事件解读1. 引言1.1 概述国际政治是全球事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多个领域的相互关系。

全球热点事件是指在当前国际舞台上引起广泛关注和持续影响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通常具有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对世界秩序产生了深远影响。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通过对全球热点事件进行解读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并对国际政治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文章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引言、全球热点事件解读、分析和解释以及国际政治的演变与趋势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客观而深入的视角,对全球热点事件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剖析这些事件背后的影响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国际政治中各方利益和动机,从而为我们判断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出合理预测。

同时,本文还将总结主要观点并提出可能的影响和解决方案,以促进读者对国际政治局势的思考和讨论。

请注意,以上只是“1. 引言”部分的内容,具体内容请继续撰写文章其他部分。

2. 全球热点事件解读:2.1 事件一: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战近年来,美国与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事件。

触发贸易战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认为中国在经济领域存在不公平竞争行为,例如强制技术转让、知识产权侵权等。

两国相继实施了一系列关税加征措施,导致双方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

2.2 事件二:中东地区冲突中东地区长期以来都是世界上最为紧张和复杂的地区之一。

当前最引人关注的热点是叙利亚内战和伊朗核问题。

叙利亚内战已持续多年,造成了大量难民涌入欧洲、人道主义危机以及地区安全形势不稳定。

而伊朗核问题涉及到该国对核武器开发的指控,并引起了伊朗与美国等西方国家之间的紧张对峙。

2.3 事件三:气候变化与全球环境问题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加速和人口增长,气候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成为全球热点问题之一。

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引起了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各国展开了减排行动,并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巴黎协定》等重要共识,以应对全球气候挑战。

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要点

第十章:《政治学概论》之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要点

第十章 第一节

B. 有无公共权威不同。国内政治存在一个统一 集中的公共权威。而国际政治不存在一个集中统 一的公共权威。 • C. 利益构成和内容不同。国际政治中,主要是 国家利益(统治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人类 利益。而国内政治中,主要是阶级利益、阶层利 益和社会团体利益。 • D. 活动范围不同。国际政治具有全球性,而国 内政治具有国别性。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 教学目的与要求:
第十章 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第一节 国际政治
• 一、国际政治的含义


1、国际政治的定义
广义的国际政治指国际关系,包括国际交往关系(国 际政治关系、国际法律关系、国际经济关系、国际文化关 系等)的各个方面。 • 狭义的国际政治专指国际社会成员(主权国家、国际 组织和其他行为主体)之间所发生的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 是国际社会成员为自身利益而以其他国际社会成员为对象 所进行的各种政治活动的总称。
第十章 第一节 • C.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交往、表达、 实现)。 • (2)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国际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 政治关系。按照国际政治行为主体的差异,国际政治行为 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类: • A. 基本政治关系,即主权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这 是因为国家是国际政治最重要的行为主体,国家之间的政 治关系在国际政治中具有根本性地位和作用,影响和决定 着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 • B. 派生政治关系,即由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派生或衍 生而来的政治关系,或者围绕国家之间的关系而产生的政 治关系,如国际组织之间的政治关系。
第十章 第一节
• • • •
(2)主权国家是人类生活诸共同体的唯一合法总代表。 (3)国家间政治关系决定着国际政治的现实状况和发 展趋势。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

1、名词解释62、简答33、论述2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联合国: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联合国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肯尼亚内罗毕等地。

东京审判:联合国东京审判是指1946年1月19日至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日本东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首要战犯的国际审判。

这些人中包括东条英机,松井石根,土肥原贤二等对中国和亚洲乃至全世界犯下累累罪行的战犯。

远东国际法庭由中、美、英、法、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印度、菲律宾11国指派的11名法官组成。

中国法官梅汝璈代表中国方面参加东京审判,任中国驻国际法庭法律代表团团长,首席检察官和首席法官。

纽伦堡审判: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又称纽伦堡审判)指的是1945年11月21日至1946年10月1日间,由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

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故总称为纽伦堡审判。

在这场审判中的被告共计22名,均为纳粹德国的军政首领。

另外包括德国内阁在内的6个组织也被调查和判决,其中3个判决为犯罪组织,另外3个则无罪。

除了这22名被告和6个团体外,其余被告均在1946年至1949年接受美国军事法庭审判调查,即纽伦堡后续审判。

汉斯摩根索:汉斯·摩根索(Hans J. Morgenthau,1904—1980年),犹太人,美国政治学家,古典现实主义大师,国际法学中“权力政治学派”缔造者。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课件

国际政治学概论第一讲国际政治行为体本讲主要内容一、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二、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行为体三、国际政治中的国家主权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类型国际政治行为体:国家行为体:民族国家非国家行为体:1国际组织: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政府建国际组织2宗教组织3个人 4政党 5政治运动6跨国公司1.国家行为体一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概念二国家的分类三国家作为国际政治行为体的特征一、国家行为体概说1,作为国际关系行为体主角的并不是任意的国家,而是民族国家,或者说是主权国家早期的国家现代的国家2,主权国家最先产生于欧洲,它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有关国家主权原则的确立和延续主权国家的基本特征传统的观点:居民、领土、政权组织、主权现代的观点:认同、忠诚4,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自然因素思想观念因素制度因素 5,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维持秩序分配资源作为认同的核心国家的类型1,国家之间存在巨大差异经济上的差异军事上的差异人口规模上的差异民族构成上的差异2,国家分类的多样性能力标准:强国与弱国意识形态标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宗教标准:伊斯兰教、天主教、东正教、佛教文化标准:亨廷顿的观点民主标准:民主与专制其他标准三、国家主权1,主权概念的提出布丹霍布斯格劳秀斯卢梭2,主权概念的二重性主权与国家内部政治和法律上的权力相关主权与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关3,主权的两个组成部分对内主权对外主权所谓国家主权sovereignty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国家主权的属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内的最高管辖权;即国家对其领土内的一切人或事物以及领土以外的本国人实行最高的统治权;这是国际法已经确认的属地优越权和属人优越权的具体体现;2、对外的独立平等权;即在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中国家行使权力的完全自主性,排除任何外来的干涉和限制;各国可根据自己的意愿采取自主的对外行为,各国在国际法意义上的权力地位一律平等;3、防范侵略的自卫权;即国家为了维护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而对外来侵略或威胁进行防卫的权利;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属性之一,也是国家维护正常的国际秩序和保障国际法实施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四、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1,在国际关系中,国家的主权始终受到国际互动网络的影响2,国际互动的表现形式、性质表现形式:合作、结盟、竞争、对抗、战争性质: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国家主观愿望的产物3,在当代,全球性的国际互动对主权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源:全球化表现: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缩小、约束、削弱与限制“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影响:1、影响国内行为体的政策偏好以及随后造成的国内政治联盟;2、引发国内的经济和政治危机;3、削弱政府的自主性及其政策的有效性;4、挑战对主权国家安全;5、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对主权的挑战;2.非国家行为体一、非国家行为体概说1,国家关系中存在非国家行为体2,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非国家行为体3,非国家行为体的基本类型一国际组织国际组织:国际非政府间组织:针对特定利益的事件私人次国家及全球性行为体国际政府间组织;由国家派出代表组成的组织,讨论相互间利益和共同更新的问题政府间组织的定义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两个以上主权国家的政府经过一定的协议而创立的机构,其成员构成仅限于主权国家,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成员国的合作谋求实现单靠自己无法实现的目标; ;政府间组织的构成要素:合作的政治意愿·一定的结构或形式·一定的运作机制国际非政府组织1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国际非政府间组织是非官方的社会团体或个人以一定的民间协议或条约的形式设立的民间机构;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一般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民族、宗教、体育与卫生等各个领域;如:国际恐怖组织如库尔德游击队等,国际经济组织如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等 ,国际宗教组织如世界基督教协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如国际奥委会等,国际卫生组织如国际红十字会等;2国际非政府组织的缘起及演化●起源于19世纪●早期活动集中于人道主义和宗教●现代非政府组织数量惊人,活动领域广泛3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间接性●功能性4国际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间组织的关系●相互协商与合作,并逐步实现机制化第二讲国际体系☐国际体系概述☐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体系观☐温和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观第一节国际社会与国际体系一.国际体系及国际体系结构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就是指“国家的外部环境”,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互动构成的一个整体;国际体系既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结果,又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舞台和环境国际体系结构是无政府状态下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二.理解和解释国际体系的两种视角第二节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观一、权力的概念●国际关系中的权力是国际行为体对其他行为体施加影响的能力●权力的实质——国际关系中的权力反映的是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权力的实现——权力的实现归根结底要看权力关系的结果二、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1,影响国家权力的因素的多样性、差异性对国家权力进行量化极为困难2,考察国家权力必须从综合角度入手三、国际权力结构1.国际权力结构的概念国际权力结构是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的权力分配状况2.什么是“权力分配”所谓“权力分配”,是指国家之间的权力大小“差序相关”,即彼此相比较有权力差距,这种权力的差距或高低顺序对各国行为选择有重要影响;3.国际权力结构的形态极就是全力中心或者大国讨论国家权力结构的形态的另一种思路权力均衡/均势:国际体系中竞争的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权力大体相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支配其他国家,从而实现共存;霸权体系: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最大限度地集中于一个或两个国家,从而使得这些国家拥有支配国际体系的垄断性权力;4,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具有必然性●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一般由大国或大国集团发起●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一般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但在实践中往往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国际权力结构的变革的最终结果既取决于发起变革的大国的行为,也决定于其他大国的反应5,国际权力结构的合法性问题●国际体系的合法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只有国际体系中的所有大国均接受现存的权力结构,那么,该权力结构才具有合法性●合法的国际权力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国际冲突的发生,或限制国际冲突的范围第三节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体系观1,自由制度主义对国际体系的基本看法2,国际合作的概念●在国际政治中,合作是指国际行为体在互动中自愿调整其政策的行为,目的是协调各方的不同点,已达到一种共同得益的结果 ;3,国际合作存在的意义●国际合作是国际秩序的基本要素●没有国际合作就没有国际社会4,国际合作产生的原因行为体之间存在互动行为体之间存在共同利益以及彼此对这种利益的感知行为体依理性原则行事5,国际合作的基本特征国际合作:参与者自愿,参与者对共同目标的认同与承诺·结果对参与者有利6,国际合作的基础●制度化和规范化:形式条约、协定等; 特点稳定●默契:产生的原因; 特点不稳定;需要相对较长时间的互动; 7,国际合作形成的手段谈判或讨价还价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与合作的条件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对国际行为体的影响作用与限度1,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构成国际行为体参与国际互动的背景与条件●便利与限制2,国际合作与国际制度具有脆弱性●与无政府状态有关第四节建构主义的国际体系1,建构主义对国际关系、国际体系的基本理解●国际关系不仅是国际行为体在物质层面互动的结果,也是其在观念层面互动的结果;●国际体系最终由国际行为体共同具有的理解与期望决定;而这种共有知识是国际行为体互动的结果,因此,国际体系具有“主体间”的属性;2,观念互动是当今国际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在观念互动中,共有观念产生,并对行为体的行为产生影响;体系文化—国家身份和利益—国家行为3,观念因素影响国际关系的特点●在很多情况下不像权力和制度因素那样明显和直接●一般会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文化——社会共有知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场景中通过互动产生的共有观念,是社会成员共同具有的理解和期望;国际体系文化就是国际社会中这些共有观念的分配,或者说是国际体系中的观念结构;国际社会中最典型的结构特征是无政府文化;温特明确指出,无政府性实际上是国际社会成员-国家-造就的;国际体系文化有多种形式,温特提出了三种可能的国际体系结构: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物质结构的意义取决于这些文化的意义根据温特的理论,文化才是国际体系结构的根本特征;第四讲国际关系与安全研究第一节安全概念的产生与安全研究的发展一. “安全”概念的界定人们对“安全”概念的界定产生分歧的原因:客观原因:安全主体面对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与安全有关的问题复杂、多样;主观原因:不同安全主体具有不同的安全利益追求,因此对安全的理解和界定存在明显不同;◆“安全”是可界定的;它涉及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客观上:不存威胁现实的威胁和潜在的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安全研究要解决基本问题:行为体在互动中如何免受威胁的现状和心理状态第二节安全关系与安全研究的不同观念一、安全关系的概念国际政治中的安全是在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互动或国际行为体与国际体系之间的互动中产生的,因此,它总是表现为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安全关系;二、各种不同的安全观现实主义1,古典现实主义◆国家拥有至高无上的主权;这一状况导致两个结果:一是国家之间天然具有不相容性,国家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二是由主权国家构成的国际体系呈现无政府状态;◆在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国家普遍存在不安全感;因此,国家参与国际互动的主要目标是维护和加强自身的安全;◆国家能否实现安全,最终取决于国家所拥有的权力power;而权力的最重要内容就是军事能力;因此,军备竞赛是国际体系中的常态;新现实主义◆虽然国际体系呈现无政府状态,但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并不总是无休止的冲突与战争,国家之间存在着受制于安全竞争逻辑的有限合作;◆存在于国际体系中的国家最终关心的是安全而不是权力;◆国家在安全问题上存在两难选择,即存在“安全困境”◆克服“安全困境”的基本途径是以合作求安全;当合作制度化以后,可以形成“安全共同体”或“安全体制”;新自由制度主义依存安全:跨国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程度的增强,使得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安全合作日益成为可能;◆制度安全:基于互惠基础上的国际制度的运行,可以调节无政府状态下国际行为体的行为,增进行为体之间的互信,从而降低行为体因误解、恐惧、疑虑而产生的不安全感;◆民主安全:民主国家之间无战争,在全球推广民主制度能够维护国际安全;建构主义行为体之间的观念互动,既可能产生“安全困境”,也可以形成“安全共同体”1、建构主义强调社会建构对国家行为和国家安全的影响2、安全文化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建构;3、安全困境也是国际社会建构的结果;4、国家间可以通过建构形成安全共同体第三节安全战略一、战略与安全战略1,“战略”与“安全战略”的概念◆战略是指行为体调动一切资源与力量实现目标的科学与艺术◆安全战略是指国家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维护自身安全的科学与艺术;2,安全战略研究的内容◆涉及的行为体:主要是主权国家◆涉及的内容:国家维护安全的出发点、国家面对的主要安全问题、国家维护安全的途径与手段二、国家维护安全的出发点1,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和实施安全战略的出发点,也是判断国家是否安全的主要标准2,国家利益的概念国家利益通常是指国家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的基本的需求need 和欲求 want; 3,国家利益的产生◆国家利益产生的两种解释:整体主义的解释两个基本假定;产生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实证主义的解释两个假定;产生方式是自下而上的;◆在当今国际关系中,各国国家利益的形成大都是“上”、“下”互动的产物三、国家面对的安全问题1,传统安全问题◆传统安全问题涉及的安全关系主要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内部不同政治经济体之间的关系;这实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传统安全的主要内容是政治安全内部、外部和军事安全问题2,非传统安全问题◆非传统安全问题涉及安全关系既包括国家与国家的关系、国家内部不同政治经济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内容与分类: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属性1非传统安全不是国家行为体之间对抗性的政治军事关系的产物,但它仍然涉及国家行为体之间的关系;2非传统安全所涉及的是国际安全问题;3非传统安全也涉及政治军事冲突,但这种冲突是指国家行为体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问题;4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解决依赖于国际合作;四、国家安全战略的选择1,实力政治理论基础:权力政治观,不认同相互依存;◆基本做法:谋求霸权含义、谋求均势含义;◆特点:倾向于采取单边行动,但在面临威胁时也可能选择暂时的合作 ;◆实质:通过减损他国的实力来增大自身的安全2,合作安全形成背景:运用实力政治维护国家安全的逻辑困境;运用实力政治维护国家安全的现实困境;理论基础:”共同安全“概念的提出,认同相互依存基本做法:建立和维护基于平等、互惠原则的安全合作特点:倾向于采取双边或多边的行动,但具有脆弱性实质:以所有相关国家的安全作为实现自身安全的条件第 5 讲国际冲突与战争第一节冲突与战争的界定1.“冲突”与“国际冲突”的界定◆冲突是行为体之间对抗的状态与行为;涉及的主体:个人、小团体、国家、国家集团;涉及的内容:物质或非物质;采取的形式:暴力或非暴力;烈度:低烈度到高烈度;◆国际冲突是行为体跨越国界的对抗状态与行为;2.“战争”与“国际战争”的界定◆战争是有组织的群体其中至少有一方是政府使用暴力的冲突;◆国际战争一般是指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使用暴力的冲突;3.战争的基本特征◆使用暴力◆参与者是有组织的集团,其中至少一方是政府◆目的是获取一定的利益5.冲突与战争的特点◆经常性;冲突和战争是人类互动的一种方式;◆复杂性;涉及主体的复杂性,引发冲突和战争的原因的复杂性,卷入冲突与战争的主体采取的战略和策略的复杂性,冲突与战争的烈度的复杂性◆动态性;影响冲突与战争的因素发生变化,冲突的结构和烈度就会随之发生变化;第二节战争的起因1.探讨战争起因的目的◆找到消除战争、化解冲突或降低冲突烈度的途径和方法;2.探讨战争起因的基本方法◆层次分析法;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个人,国家,国家体系3.引发战争的个人层次的原因◆人类天性说;核心观点:人类天生具有敌意和侵略本能;主要分支:心理驱使说;生物本能说;道德堕落说;◆决策者因素;个人好恶价值取向;误判形势夸大或低估对手的能力,夸大或低估对手的意愿,对第三方作出错误判断,对战争收益的预期;3.引发战争的国家层次的原因◆国内政治和社会生活不稳定,执政者试图以对外战争来化解国内矛盾或转移国内焦点◆国家制度存在重大缺陷“民主和平论”4.引发战争的国际体系层次的原因◆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均衡被打破◆霸权体系被打破霸权稳定论◆国际权力发生转移权力转移理论◆国际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理论,长周期理论第三节冲突解决与秩序建立1.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国际关系现实证明了这一点2.国际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中发挥作用的基础●代表性合法性;国际组织的建立体现和维护成员国的利益,反映成员国的共同愿望;●相对独立性;得到相关国家的赋权,具有一定的权力和能力;●规范性;国际组织的建立和运行需要一定的制度和规范,这些制度和规范对成员国具有约束力;二、集体安全1. 集体安全的概念●一批国家构成安全共同体具体表现为建立联盟、条约组织或国际组织等,并承诺采取共同行动,援助受到侵犯的成员国,对破坏和平的国家实施惩罚;2. 集体安全的性质●是一种介于世界政府和均势之间的一种安全模式;它所具有的压倒性优势使得惩罚侵略者成为可能,这使其与世界政府相似;但因没有中央权力机构,这又使其与世界政府不同;3.集体安全运作的条件●权力来源广泛,以对任何可能采取侵略行为的国家形成足够的威慑;●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必须对维持现状作出强有力的承诺,以确立义务,形成约束;●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必须对侵略达成一致的意见,以确立采取集体行动的依据;●参与集体安全的国家愿意使用自己的资源,参与对实施侵略行为的国家的惩罚;三、第三方介入1. 第三方介入的概念●国际组织作为第三方介入有关国家之间的冲突,通常采用判决、斡旋、调解、仲裁等方式,澄清事实,提供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以消除紧张气氛,促进冲突各方的对话与沟通,为最终解决冲突创造条件;2. 第三方介入解决国际争端的两种方式●法律的方式;国际法律机构如联合国下属的国际法院、欧洲法庭等接受争端当事国的请求,通过判决方式化解冲突;这种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不常见;●政治的方式;国际组织通过善意的斡旋、调解、仲裁等方式,试图化解有关国家之间的冲突;较为常见;第四节联合国与国际和平一、联合国概况1,联合国的性质、功能◆最具普遍性◆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领域,但维护和平是其最重要的功能2,成立联合国的根本原因◆就是要解决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国际冲突和战争问题3,成立联合国的基本过程★4,联合国的基本特征:大国统治★5,联合国发挥作用的基础:大国一致二、联合国实现和平的方式1.和平手段◆和平解决争端,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职能;该职能在联合国宪章中有明确的规定◆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实践:成功的案例:解决印度尼西亚独立问题;失败的案例:斡旋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在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时,秘书长常常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联合国运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基本前提:冲突各方都有解决争端的意愿;客观上存在解决争端的条件2.强制行动◆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的条件:和平解决争端的努力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或根本不起作用;安理会确认存在对国际和平存在威胁、侵略和破坏的事实◆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的形式:促进各成员国实施制裁以及除武力之外的其他措施;决定使用武力◆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解决国际冲突的案例:成功与失败◆对联合国采取强制行动解决国际冲突的评价:始终伴随争议3.维和行动预防性外交战略◆维和行动的性质:介于和平与强制之间◆维和行动的产生:联合国宪章中没有相关规定,是联合国在解决国际冲突的实践中探索出来的,填补了和平手段和强制手段之间的空白;◆维和行动必须遵守的原则哈马舍尔德三原则:中立、同意和自卫◆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特点:◆维和行动的任务:制止或遏制冲突行为,为和平解决冲突创造条件;落实已达成的协议◆维和行动取得成功的前提:当事国愿意;大国支持◆如何评价维和行动:见ppt第六讲经济发展与国际安全一、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1.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影响经济安全的两大基本因素;后面的三组因素实际上都属于社会因素的范畴◆自然界的异常变化特别是生态环境的恶化对经济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如果属于“纯自然”的,一般没有可控性;如果是人的活动造成的,一般具有可控性;◆影响经济安全的社会因素是人的意志和行为的产物,包含复杂的因素,具有可控性;2.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影响经济安全的经济因素:经济发展速度、社会就业率、通货膨胀率、金融机构的运作状况、国际收支状况、债务负担等;◆影响经济安全的非经济因素:政治因素,如国内政治稳定状况,政治体制是否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军事因素,如是否面临外部的军事封锁、军事入侵等;◆在经济安全领域,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3.国内因素和国际因素◆国内、国际因素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的演进状况:近代以前,国内因素占据主导地位;近代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国际因素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日益增大;这与全球化的发展有关;◆如何区分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以主权国家的范围为界限;。

第十二章 国际政治

第十二章 国际政治

第十二章国际政治第一节国际政治的含义与特征一、国际政治的含义主要是主权国家之间,包括国际组织之间和其他政治行为主体之间在世界舞台上政治关系的总和。

对国际政治含义的理解从三个方面把握:(一)国际政治发生于国际社会和世界舞台上多个行为主体之间,其中主要发生于主权国家这一基本行为主体之间。

国际社会的国际政治行为主体,是国家社会中具有特定利益、参与国际社会活动能力、稳定的组织形态的实体,其基本特征是:1.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特定的自身利益和利益要求,是国家社会行为主体存在和活动的基础,是国际政治关系得以形成的前提。

2.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特定的行为能力,是各国政治行为主体承担一定的国际义务和享有一定国际关系权力的基本条件,是国际社会得以构成的基本条件。

3.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具有特定的稳定的组织形态,是国际社会行为主体的基本依托。

(二)国际政治的本质内容是国际社会多个行为主体之间的政治关系,其中主权国家间政治关系是其最基本的政治关系。

国际政治关系,从内容上看包括国际政治主体利益关系、力量对比关系、相互作用关系。

1、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利益关系,是全部国际关系的物质基础,是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终极动因。

具有以下特点:(1)利益的主体归属性;(2)行为主体利益间关系的全面联系性;(3)前两者决定了行为主体的利益关系具有共同性和矛盾性。

2、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力量对比关系,是制约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根本制约因素,其内容一般包括:经济力、政治力、军事力、文化力、意识形态力、综合国力的有机总和。

3、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各行为主体利益关系和力量对比关系的现实表现,具体表现为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多种方式、多种行为模式。

(三)国际政治是国际社会的组织体系和行为体系,是国际政治生活的规范化体系,是国际社会政治关系的总和。

基本特点是:全球性、有机性、有序性、变动性。

二、国际政治与国内政治的联系与区别(一)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联系1、各国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主导性利益要求是其国内政治中占主导地位的统治阶级利益要求的对外延伸。

国际政治学

国际政治学
④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的相互作用。随着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加深,地区经济一体化趋势的 加强,以及科技革命的巨大冲击,国际政治越来越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各国对外政策也越来越受到本国经济实 力和对外经济需求的制约。诸如能源、人口、环境、粮食、禁毒等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问 题,单靠个别国家的努力无法解决。
主要是研究和认识国际社会中国家与国家集团的行为表现、结构体系、基本特点、政治思潮,并探讨国际政 治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当代国际政治已发展为一种多层次、多方位的结构体系,国际政治参与者日益增多,各 种矛盾与竞争日益深化,新科技革命影响不断扩大,因而,国际政治学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广泛。它主要包括:
第一,国际关系理论。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其他 各种关系的整体上,探索国际关系运行和演变的规律。特别在当代,应对国际多元政治中的国际关系及其种种表 现,在理论上进行科学的探讨和认识,对国家的对外政策决策和外交实践是十分重要的。
系统的比较方法主要描述国际关系史或外交史,对历史经验教训进行总结。研究者力图揭示在类似的国际条 件下,某种现象的重复发生,告诫人们重视国际政治发展的历史规律。
80年代后期,国外一些学者热衷于“案例研究”,他们按照一般的调查方法设计出调查提纲,带着同一组问 题去考察许多不同的案例,希望通过案例的比较分析,建立一些模式,得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如在国际冲突 的研究中,一些历史学家同政治学家合作,分析历史上的若干事例,企图找出哪些因素容易将国际矛盾和危机激 化为大规模武装冲突。其他形式的比较研究包括国际政治同国内政治的比较、各国对外政策的比较、决策过程的 比较、国际人物的思想和行为方式的比较、对外交产生影响的政治文化的比较等。这些方面的专题研究使国际政 治学同比较政治学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