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脾胃病诊治经验
国医大师朱良春:一味生地榆,可除8年胃痛伴溃疡出血
![国医大师朱良春:一味生地榆,可除8年胃痛伴溃疡出血](https://img.taocdn.com/s3/m/d7fde60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4d.png)
国医大师朱良春:一味生地榆,可除8年胃痛伴溃疡出血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先生国医大师朱良春老先生临床喜用地榆,恒生投之,剂量突破,所治病种广泛,颇具独到之处,临床发挥,淋漓尽致。
今天小师妹将其活用生地榆治疗胃溃疡伴出血、肺结核、风湿性关节炎以及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的经验及方剂分享给大家。
让我们一起花3分钟重新掌握生地榆的临床用法。
01护膜治胃地榆外用治水火烫伤有显效,能控制创面渗出,起到预防和控制感染、消除疼痛、促进新皮生长和创面迅速愈合等作用。
朱老触类旁通,巧将此药移用于内科溃疡病胃痛及出血的治疗,谓不但长于清热凉血、收敛止血,且对溃疡病壁龛有护膜疗疮之功,非只出血时能服,恒可作为溃疡病常规药物随证配伍使用。
医案一则赵某,男,42岁,干部。
胃脘痛8年余,常食后2小时许痛作,伴吞酸,冬春较剧,便难不爽。
3年前经钡餐检查确诊为胃小弯溃疡。
去年曾吐血,今又发作,量多色紫,口干欲饮,苔黄质红,脉弦。
证属胃有郁热,迫血妄行。
予单方地榆汤以凉血止血:生地榆45克水煎服,2剂。
药后胃部颇适,吐血渐止,苔黄稍化,舌红略淡,脉小弦。
前法既合,继进2剂,并用生地榆60克、延胡索30克、乌贼骨30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日3次,食后服,以善其后。
4个月后钡餐复查,壁龛已告愈合。
02抗痨散结痨乃结核病之通称,发于肺部称肺痨,生于颈部曰瘰疬,多有潮热、盗汗等阴虚火旺征象。
前者尚见咳嗽、咯血等肺失清肃、阳络灼伤之症;后者常呈颈部坚块、破溃成瘘等肝经郁火、痰瘀互结之征。
朱老取生地榆清热解毒、疗疮除痰之功,以抗痨散结,认为对上述诸症均有较好疗效。
朱老的体会,该药味苦性寒,对结核病之潮热尤具卓效。
医案一则一陈姓肺痨患者,连续发热四月,叠治未愈,经朱老用生地榆30克,青蒿子、葎草各20克,百部15克,甘草5克,一药而热挫,再药而症平。
临床上对于浸润型或空洞型肺结核,他常以地榆为君药的“愈肺丸”愈肺丸:生地榆150克,小蓟90克,石苇90克,制黄精90克,研极细末,另取生地榆300克煎取浓汁泛丸如绿豆大治疗,每服6克,日2次。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攻补兼施善用虫药治肿瘤(附: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验方)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攻补兼施善用虫药治肿瘤(附: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4d23970a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22.png)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证精华:攻补兼施善用虫药治肿瘤(附:肝癌、胃癌、食管癌、乳腺癌验方)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是一位学术建树颇多、理论联系实际、影响深远的中医临床大家。
他行医75年,学术经验丰厚,尤其对风湿病和肿瘤等疑难病症疗效卓著,并有众多的独到经验和济世良方,我们特设专栏详细介绍他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早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医大师朱良春就撰文提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论点,强调中西医各有所长,辨证论治是中医的根本,结合西医学的辨病,疗效会更加提高。
朱良春先生对虫类药悉心研究数十年,研制的新药“益肾蠲痹丸”对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的治疗有突破性的发展;指导学生研制的鲜动物药“金龙胶囊”治疗肝癌、胰腺癌、食道癌、肺癌、卵巢癌等肿瘤,治疗重症风湿病如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干燥综合征等都有突破性的进展。
今就朱良春先生治疗肿瘤病的丰富经验作一介绍,以飨同道。
扶正祛邪相互结合朱良春认为,肿瘤的治疗大法,不外扶正与祛邪两方面。
早期祛邪为主,佐以扶正;中期攻补兼施;晚期则以扶正为主,佐以祛邪。
由于肿瘤发现时,多为中晚期,必须攻不伤正,时刻注意阴阳气血之调燮,尤应侧重补脾益肾,方可缓解症情,延长生存期。
1、扶正在祛邪的同时,必须根据患者阴阳气血的偏虚,予以调补,才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改善症状,稳定病情。
● 温阳益气由于阳气不足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加之患病后长期使用清热解毒药,或放疗、化疗后,体气大虚,而出现疲乏困惫,恶寒肢冷,口淡不渴,二便清利,舌白,质淡胖,边有齿痕,脉细弱无力,一派“阳虚气弱”之象,治宜温阳益气,药如黄芪、党参、附子、肉桂、白术、干姜、山萸肉等,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症状,抑制肿瘤发展。
● 滋养阴血肿瘤在中晚期由于阴血耗损,多见头眩、心悸、口渴咽干、烦热不安,舌边尖红,或舌绛无苔,脉弦细而数的“阴虚内热”之证,治当滋阴养血,药如生地、川石斛、天门冬、麦门冬、女贞子、旱莲草、白芍、阿胶、北沙参、西洋参、枸杞子等。
老中医朱良春医疗经验
![老中医朱良春医疗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10ae8125ccbff121dd36830c.png)
医药并重的临床学家朱良春朱健华整理编者按朱良春,著名中医临床学家,因擅用虫类药物治疗疑难杂病饮誉医坛。
曾任南通市中医院院长、主任医师等职。
现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中医杂志》特约编审、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董事长等职。
近60年的临床实践中,成绩卓著,硕果累累。
学术专著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等8部;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所创制的“益肾蠲痹丸”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三等奖,多次应邀赴日本讲学,载誉而归。
1991年获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其事迹同时收入英国剑桥传记中心《世界名人词典》。
本文注重介绍朱氏在学术上采撷众长,继承发展、融会古今,辨证辨病;处方用药、锐意创新的精华。
并介绍了其在临证上治疗急性热病、慢性久病、痹证、慢性肝炎、慢性肾炎的特色。
所选用四个医案及三首经验方均为朱氏毕身工作实践之结晶,很能为后学之人提供宝贵借鉴经验。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旧学商量皆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医虽小道,乃仁术也,要以身尽之,方能竞其业,否则罪也。
———章次公《中国现代名医传》朱良春,男,字伦,1917年7月生于江苏省丹徒县。
中医主任医师、兼职教授,全国500名名老中医之一。
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从医已近60载。
他因擅用虫类药治疗疑难杂症,饮誉医坛,有“虫类药学家”的美称;其实,这仅是其学术成就的一个方面。
他博览群书,上自《内经》,下及诸家,尝取苏东坡“博观而约取,第四卷226厚积而薄发”为座右铭。
对张景岳《类经》尤为推重,以其彰明经义,析理精深;又折服孙一奎《赤水玄珠》之辨治精要;章次公先生之“发皇古义,融会新知”之主张和张锡纯氏之求实精神,对他的启迪教益殊深,故友人对他有得力于“南章北张”之说。
朱良春用药经验
![朱良春用药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2e135fe2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3.png)
朱良春用药经验1、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四大主药:人参、大黄、附子、石膏(药中四维)全真一气汤:人参、附子、麦冬、熟地、怀牛膝(冯氏锦囊)热病用附子:舌淡润嫩胖,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面色苍白;汗出,四肢欠温;小便色清。
泌尿系结石,方中稍佐附子3-5克,有增强排石之功诸多慢性炎症,如慢性阑尾炎、肾炎、盆腔炎、支气管炎2、苦参性苦寒沉降,调心律,抗菌止痢急性菌痢,症见痢下赤白、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温热壅滞,苦参香连丸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搏、延缓房性传导以及自律性等作用;心律不齐用量大,约15-20克用于湿疹,配赤芍、丹皮、紫草、黄柏、土茯苓、蝉衣、白鲜皮、徐长卿、甘草;渗出物多,甚至黄水淋漓,加苍术、苡仁;食鱼虾海鲜而发者加苏叶、芦根;无渗出物,干燥者加生地用于外阴湿痒,配黄柏、紫草、白芷、蛇床子、威灵仙、白矾、花椒、防风、生艾叶、雄黄作浸洗剂,日一次,10分钟用于梦遗,湿热相火,上扰心君,心君不宁,下扰精室,精关难固用于乳糜尿,初起配煅白螺丝壳、牡蛎、半夏、葛根、柴胡、黄柏(孙一奎-赤水玄珠医案-端本丸病久脾肾两亏,配芡实、金樱子、石菖蒲、萆薢、益智仁、山药、熟地、山萸肉3、白芥子利气豁痰、搜剔内外本草经疏:搜剔内外痰结及胸膈寒痰、冷涎壅塞者殊效朱老指出:白芥子含有脂肪油、白芥子苷、杏仁酶等成分,除作为祛痰平喘咳之剂(三子养亲汤)外,对机体组织中不正常的渗出物之吸收,尤有殊功控涎丹(子龙丸):白芥子、甘遂、大戟治疗慢性淋巴腺炎、湿性胸膜炎、胸水、腹水、气管炎或肺炎痰涎壅盛者,以及瘰疠、流注等;结节病渗出性胸膜炎多为结核性,也有风湿性、红斑儿狼疮所致,中医与悬饮近似,用甘遂(去心制)、大戟(煮透去骨晒干)白芥子(炒)各等份,研极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3克,每日一次,服后当畅泻,隔半日仍不泻,加服一次,剧泻减量结节病,原因不明,非干酪性上皮样慢性肉芽病变,常用:配生半夏、紫背天葵、僵蚕、苡仁、海藻、昆布、夏枯草、生牡蛎、葎草等,夹瘀加赤芍、炮山甲、当归、地必虫、蜂房,夹气滞加青陈皮、姜黄,阴虚加麦冬、天冬、百合、功劳叶;肾阳虚加鹿角、仙灵脾、熟地、巴戟天;病程长须坚持。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001]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001]](https://img.taocdn.com/s3/m/ababe213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d.png)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前言朱良春先生,1925年出生,是中国著名中医学家和草药专家。
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他积累了丰富的用药经验,在中医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本文将总结朱良春先生的用药经验,介绍他在治疗常见病症时的药方和用药原则。
一、感冒类疾病朱良春先生认为,感冒是一种常见但并不简单的疾病。
他强调了中医的辨证论治原则,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用药方案。
下面是他常用的一些药方:1.方剂一:清热解毒汤•用药原则:用于感冒初期,体温较高,伴有发热、咳嗽、喉咙疼痛等症状。
•药方:麻黄10克,生石膏15克,杏仁10克,苦杏仁10克,桔梗10克,连翘10克,薄荷5克,甘草6克。
2.方剂二:升阳清寒汤•用药原则:用于感冒后期,体温下降,出现鼻塞、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药方:细辛6克,独活寄生15克,苍术10克,白芷10克,荆芥穗10克,肉桂10克,五味子10克,干姜10克。
二、消化系统疾病朱良春先生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时注重调理脾胃,并倡导饮食调理配合用药。
下面是他的一些用药经验:1.方剂一:理中汤•用药原则: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
•药方:陈皮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
2.方剂二:养胃安中汤•用药原则:用于儿童脾胃虚弱、容易拉肚子的情况。
•药方:白术10克,熟地15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甘草6克。
三、皮肤疾病朱良春先生在治疗皮肤疾病方面也有许多独到的经验。
他认为,皮肤问题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综合治疗很重要。
下面是他常用的一些药方:1.方剂一:逍遥散•用药原则:用于痤疮、湿疹等皮肤问题。
•药方:篇蟹壳15克,百合12克,秦艽10克,薏苡仁10克,防风10克。
2.方剂二:归脾汤•用药原则:用于湿疹、皮炎等症状。
•药方:白术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0克,白芍10克,炒鳖甲10克,赤芍10克,甘草6克。
结语朱良春先生凭借其丰富的用药经验和中医理论知识,治愈了无数患者。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十则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十则](https://img.taocdn.com/s3/m/00463259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9.png)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十则
(1)顽痹——熟地黄、仙灵脾、鹿衔草、淡苁蓉、全当归、鸡血藤、露蜂房、蕲蛇、地鳖虫、僵蚕、蜣螂虫、炮山甲、全蜗、蜈蚣、广地龙、甘草
(2)慢性咳喘——红人参、北沙参、五味子、蛤蚧、麦冬、化橘红、紫河车
(3)热性咳嗽——金荞麦、鱼腥草、白花蛇舌、苍耳子、天浆壳、炙枇杷叶、化橘红、甘草
(4)消化性溃疡、萎缩性胃炎——莪术、红参、生黄芪、怀山药、蒲公英、枸杞子、鸡内金、炮刺猬皮、生蒲黄、五灵脂、徐长卿、炮山甲、玉蝴蝶、凤凰衣
(5)肾阳不振——仙灵脾、仙茅、枸杞子、怀山药、紫河车、甘草
(6)慢性肝病——紫河车、红参须、炙地鳖虫、炮甲片、光郁金、参三七、生鸡内金、广姜黄
(7)肝癌——人参、丁香、苏木、桃仁、桂枝、姜黄、虻虫、苏子、五灵脂、绛香、延胡索、水蛭、阿魏、艾叶、川芎、香附、当归、吴茱萸。
(8)高脂血症及单纯性肥胖——制苍术、黄芪、草决明、丹参、冬瓜仁、泽泻、冬瓜皮、生山楂、淫羊藿、生薏仁、干荷叶、枳壳、半夏
(9)老年痴呆症——红人参、炙马钱子、川芎、地鳖虫、当归、枸杞子、地龙、制乳香、制没药、炙全蝎、紫河车、鸡内金、血竭、甘草
(10)癫痫——炙全蝎、炙蜈蚣、炙僵蚕、广地龙、陈京胆、川石斛、天麻、青礞石、天竺黄、白芥子、化橘红、石菖蒲。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脾胃病诊治经验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脾胃病诊治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0bd12601f78a6529647d5331.png)
一面,除上述见症外,伴见口苦、溲赤,在此情况下,不妨温阳与解毒并举;温阳药能 振奋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而解毒药则有直接针对病原之意图,可加用板蓝根、黄 柏、丹皮、白花蛇舌草等。 对慢性肝炎之各种证候,区别是在气分还是在血分,有利于根据病理层次进行辨证 治疗,故不容不辨。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在血,故慢性肝炎尤 多络病。其特点为肝区疼痛,牵及背部,舌质有紫气,苔薄腻,脉弦涩,肝功能长期不 正常,对其治疗,疏肝养肝、必兼通络,通络必兼解毒。一般可用《金匮》旋复花汤为 主方,取茜草代新绛,药如旋复花、茜草、丹参、泽兰、柏子仁、紫草、菝葜、路路通、 参三七等。不效,需参用虫类药,叶天士“取虫蚁之品,以松透病根”,确是经验之谈。 常选用九香虫、全蝎、参三七各等份,研细末,胶囊装盛,每服5粒,1日3次,收效 堪佳。虫类药对慢性肝炎的治疗,大有前途,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与应用。 慢性肝炎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肝肾精血亏损、瘾块癖积的证候。朱师强调养正消 徵,重药轻投,调和肝脾,燮理阴阳,汤丸并进,治疗早期肝硬化、慢性肝炎。以辨证 论治为指导,结合机体免疫反应,选用部分有促进细胞功能之品,如党参、黄芪、仙灵 脾、白术、白芍、当归、女贞子等健脾、补气、补。肾、补血、补阴之品。朱老早在50 年代末,就研制成复肝散后改为复肝丸(今之复肝胶囊)。1963年在《中医杂志》8期 披露后,全国各地较多同仁验证临床,尤治疗慢肝和早期肝硬化疗效均较理想。“复肝 丸”,(由红参须、参三七、地鳖虫、紫河车、炮山甲、广姜黄、广郁金、鸡内金等组成), 对慢性肝炎之癞块癖积及早期肝硬化,确有改善症状与体征,促进肝功能好转之疗效。 但是对于肝胆湿热壅遏,转氨酶明显增高者,此丸不宜早用,必待湿去热消,方可斟酌 用之。 朱老还根据《内经》:“肝开窍于目。”指出肝炎病情的轻重及转变,必然反映于目。 在临床实践中,朱老对肝炎病人眼血管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随着 肝炎病情的加剧、好转或恢复,眼血管的色泽、扩张、弯曲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所以, 眼血管变化对肝炎的诊断和病情进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一独特的诊断方法后写进 《传染性肝炎的综合疗法》,为中医诊断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在脾胃病诊治上朱老倡导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谨守病机,分期论治;精研专 病,创制专方;辨西医病,融中医理;见微知著,既病防变等观点,在临床上具有很好 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挥。
国医大师朱良春:倾囊相授诊治疑难病的诀窍!(字字珠玑)
![国医大师朱良春:倾囊相授诊治疑难病的诀窍!(字字珠玑)](https://img.taocdn.com/s3/m/2948b0f1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04.png)
国医大师朱良春:倾囊相授诊治疑难病的诀窍!(字字珠玑)小编导读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是饮誉海内外的中医大家,一生致力于我国的中医药事业,迄今悬壶济世七十余载,在治疗疑难重症方面,经验颇丰,独具特色。
小编今天将朱良春教授诊治疑难病的诀窍推荐给您,字字珠玑皆精华!赶紧来看看吧!1.怪病多痰朱师认为,怪病多由痰作祟,顽疾必兼痰,痰是病理物质,多由机体功能失调,气道闭塞,脏腑不和,津液凝聚,水湿停留,气化不利而成痰涎。
痰涎壅塞,气道不清,神明之府为痰困蔽,上不能通,下不能达,则癫、狂、痫以作。
如反复缠绵,不少癫、狂、痫的患者,舌质都见紫色或瘀斑,精神症状呈周期性加重,此缘于兼有瘀血之故。
因为痰气凝滞,气病及血,气血瘀阻,蒙蔽灵窍,而致精神失常,症状顽固不愈。
所以,朱师在治疗神经精神疾患时,主要是抓住“痰”“瘀”两端,以涤痰化瘀作为精神病的重要治则,灵活化裁,往往取得明显疗效。
朱师认为,“痰”具有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为:①眼神呆滞,面色晦暗,或眼眶周围青暗。
②形体丰腴,手足作胀。
③皮肤油垢异常,或面色光亮如涂油,其两颊色红者,多为痰火,面呈灰滞,恒为痰湿。
④神志恍惚或抑郁,或烦躁不宁。
⑤舌体胖大,苔白腻如积粉,或灰腻而厚,脉沉或弦或滑或濡缓。
⑥易惊悸,烦懊不眠,或昏厥、抽搐,或神志失常。
这些痰病的特征,显然与精神病的症状密切相关。
这些辨痰要点,不必悉俱,只要见其一二,即可参用治痰之法。
对于痰饮的治法,朱师汲取了前人有益的经验。
如蒋宝素的《问斋医案》指出:“痰本津液精血之所化,必使血液各守其乡,方为治痰大法,若但攻痰,旋攻旋化,势必攻尽血液脂膏而后已。
”朱师提出了“治痰要治血,血活则痰化”的原则,达到了“将化未化之痰,行之归正,已化之痰,攻而去之”的目的。
朱师曾多次采用王清任之癫狂梦醒汤化裁治疗周期性精神病,有较好之疗效,每日一剂,连服1个月后,病情好转,再服1个月,周期性发作即可控制。
方中桃仁、红花、木通、赤芍活血通经,祛瘀清神;柴胡、青皮、香附、远志疏肝理气,通络开郁;丹参、酸枣仁养血安神,滋阴降火;佐磁石宁心安神,又可防柴胡之升举太过;麦冬健脾化痰,宁心安神。
石室秘录,脾胃双治饮,胃吐治脾;胃气痛,脾气不好,作痛作满,平肝安脾;朱良春治脾胃医案
![石室秘录,脾胃双治饮,胃吐治脾;胃气痛,脾气不好,作痛作满,平肝安脾;朱良春治脾胃医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8325a3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12.png)
石室秘录,脾胃双治饮,胃吐治脾;胃气痛,脾气不好,作痛作满,平肝安脾;朱良春治脾胃医案石室秘录双治法论心痛治肝论胃吐治脾论肺燥治肾天师曰∶双治者,一经有疾,单治一经不足,而双治二经始能奏效,故曰双治。
如人病心痛,不可止治心痛,必须兼治肝;如人胃吐,不可单治胃,而兼治脾;如人肺嗽,不可单治肺,而兼治肾是也。
病心致痛,理宜治心,而今不治心者何也?盖心气之伤,由于肝气之不足,补其肝,而心君安其位矣。
方用白芍五钱,当归五钱,有火加栀子三钱,无火加肉桂二钱,水煎服。
(〔批〕心肝双解饮。
)疼立止。
盖芍药平肝又能生肝之血,与当归同用,更有奇功。
栀子、肉桂皆是清肝助肝之神品,肝气既平,则心气亦定。
子母有关切之谊,母安而子未有不安者。
此心肝两治之妙法也。
胃吐由于脾虚,脾气不下行,自必上反而吐,补其脾气,则胃气自安。
方用人参三钱,茯苓三钱,白术五钱,甘草一钱,肉桂一钱,神曲一钱,半夏一钱,砂仁三粒,水煎服。
(〔批〕脾胃双治饮。
)此方乃治脾之药居多,何以用之于胃吐之病反宜也,盖胃为脾之关,关门之沸腾,由于关中之溃乱,然则欲关外安静,必先关内敉宁。
方中全用补脾之药,则脾气得令,又何患胃口之吐哉。
况方中又有砂仁、半夏、神曲等类,全是止吐之品,有不奏功如神者乎。
此又脾胃双治之妙法也。
肺嗽之症,本是肺虚,肺虚必宜补肺明矣,奈何兼治肾也?盖肺金之气,夜卧必归诸肾之中,譬如母子之间,母虽外游,夜间必返于子家,以安其身。
今肺金为心火所伤,必求救于己子,以御外侮。
倘其子贫寒,何以号多人以报母仇哉。
今有一方治之,用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麦冬一两,元参五钱,苏子一钱,甘草一钱,牛膝一钱,沙参三钱,天门冬一钱,紫菀五分,水煎服。
此方之妙,全在峻补肾水,而少清肺金,则子盛于母,而母仇可报。
方中又有祛邪之品,用之得宜,全不耗散肺金。
譬如子率友朋,尽是同心之助,声言攻击,全不费老母之资,则子之仇虽在未复,而外侮闻风退舍,不敢重犯于母家。
此又肺肾相治之妙法也。
名医经验:朱良春证治胃病经验钩述
![名医经验:朱良春证治胃病经验钩述](https://img.taocdn.com/s3/m/336c7a6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a.png)
名医经验:朱良春证治胃病经验钩述朱良春主任医师为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临床经验丰富,总结其经验的《朱良春用药经验》一书,切切实实地记载了他的实践经验,现将其证治胃病经验钩述如下,以供临床应用。
中医胃病,它包括现代医学胃炎、溃疡病、胃下垂、胃肿瘤等胃部病证,现以胃病常见证状:疼痛、出血、积滞(包括肿瘤、梗阻)、呕吐、胃下垂五太症状阐述朱老的经验用药。
第一:疼痛蒲公英,清胃定痛。
清·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认为:“炙脆存性,火酒送服,疗胃脘痛。
近贤章次公治疗胃溃疡,具小建中汤证,恒以汤中加入蒲公英30g,疗效甚高。
朱师在总结前人经验基础上,根据切身体会,认为:蒲公英的镇痛作用,不仅在于它能清胃,还在于它能消瘀,凡胃脘因瘀热作痛,用其最为相宜.而胃溃疡之疼痛,配合养胃之品,又可奏养胃消瘀,镇痛医疡之功。
如能选用其根,晒干研末吞服,效尤佳良。
故凡火热所致胃脘疼痛,用之颇著,一般用量在30g左右。
杞子专疗阴虚胃痛,王好古说“主心病嗌干,心痛”。
此处言心,泛指胃脘,这是杞子治疗胃痛之滥觞。
本品滋肾养肝,润肺养胃,故对胃阴不足或肝气横逆犯胃之胃痛,用之颇效。
溃疡病及慢性萎缩性胃炎而见口干、苔少舌红,脉弦细者,均加重杞子用量,收效佳,易接受。
此一配伍煎服或每次I0g,咀服或烘干研末吞服一日二次,食前服。
仙灵脾为朱老擅用之品,谓:仙灵脾温而不燥,为燮理阴阳之佳品”。
用大剂量仙灵脾(20g~30g)配合高良姜、荔枝核治疗多年之胃寒痛,取其益火生土之意。
八月扎,功擅理气和胃,故常用于肝郁气滞所致之胃痛,此品理气而不伤气,却有开胃进食之功,询为妙品,朱老常配伍应用以止胃痛。
第二:出血半夏,经朱老多年临床实践,别有心悟,他说:半夏治吐衄诸症,不仅仅在于能降胃气,其本身即有良好的消瘀止血作用。
因此,若胃气逆行,冲气上干,气逆则血逆,吐衄之疾即起,吐衄多从伤胃论治,以降胃消瘀为第一要义。
朱老曾治一病员,胃溃疡出血、呕吐、疼痛,即予法半夏12g,代赭石1 8g(先煎),杏仁泥12g,杭芍12g,马勃5g,木蝴蝶5g,赤石脂12g。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消胀方”!专治胃胀胃痛,嗳气厌食,请牢记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消胀方”!专治胃胀胃痛,嗳气厌食,请牢记](https://img.taocdn.com/s3/m/60414fe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b0.png)
国医大师朱良春的“消胀方”!专治胃胀胃痛,嗳气厌食,请牢记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中医内科学》这篇文章和大家聊聊关于胃胀、嗳气、胃隐痛的症状。
在我记忆里有这么一张验案。
我觉得比较有意义。
故事的主人公朱良春,男,生于1917年,江苏镇江人。
朱良春先生,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为'杰出高级专家',同年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称号。
1990年国家确认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导师。
1991年7月,国务院颁予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993年10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中医药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9年获'国医大师'称号。
更多详细资料请网上查阅。
朱师又一次接待一个了患者,男性,37岁。
患者自述,平时工作特别繁忙,也特别劳累。
繁忙一日三餐无法按时就餐。
总是撑一顿饿一顿。
他的胃渐渐出了毛病。
什么病呢?就是总感觉胃里发胀,隐痛,还有嗳气涌动。
嗳气上来胃胀会稍微好点。
还有,患者情绪低落、紧张的时候胃里发胀不舒服。
患者出现自患病一来,食欲大减。
他四处求医,最后找到了朱良春大师。
刻诊,见患者脉弦细、舌苔白腻。
朱师写了一张配伍。
但见——甘草4克,佛手片8克,生陈皮8克,紫苏梗10克,甘松10克,广郁金12克,徐长卿15克,麦芽15克。
每日一剂,水煎服。
患者服用药5剂之后,胃部胀痛大有减轻。
食欲也有所恢复。
朱良春大师在原方上稍作加减继续服用。
最终,患者诸证悉平。
其实,朱师这个配伍也很简单。
就是在和胃、理气、疏肝。
其中紫苏梗理气,甘松醒脾,是治疗胃胀胃痛的常用药。
徐长卿有止胃痛之效。
佛手疏肝解郁,调节肝胃。
生麦芽可以促消化,增进食欲,还有升发条达肝气之能,化解肝胃气痛。
陈皮理脾胃之气。
这些配合在一起能理气、止痛疏肝、和胃,是调节胃痛、胃胀的有效验方。
其实在现在工作忙碌的生活中,大部分人还是吃饭过快,甚至饿了以后猛吃狠喝,这样一定会打破脾胃正常的工作规律,最终也会导致胃气受损,出现胃胀、胃痛、嗳气。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朱良春验方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朱良春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7430a901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20.png)
国医大师朱良春经验方朱良春验方1、乌发丸:生首乌150克黑芝麻l5克霜桑叶30克桑椹30克旱莲草30克女贞子15克生地30克金银花30克菟丝子30克杜仲30克金樱子15克豨莶草30克侧柏叶30克黄精30克怀牛膝15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西洋参30克代赭石30克做蜜丸每丸9克重每日三次每次1丸三个月一疗程。
【验证病案】:2007年8月,山西省太原薛女,35岁,来西安专程治疗脱发。
在某脱发治疗研究所治疗几月无效,并被告之,毛囊已破坏无法再生。
后经西安亲戚介绍来我处治疗,刻诊,全头毛发脱落已尽,仅脖子一周有稀疏几根余发,戴一假发,心情焦急,望大夫给予精心治疗以后将重谢云云。
把脉弦细数,舌尖边红苔白腻。
余告之,短期恐难长发需常期服药,患者说只要能治好,服多长时间都可以。
我看其信心较大,许其给予治疗。
将乌发丸改汤服用三个月,再诊,全头已长出黄色绒毛发,其间因头皮痒甚略为调整了几味药,大体未变。
随后改汤为丸又服用四个多月,头发已长全而且乌黑茂密,后专程赴西安感谢。
此例是我治脱发最严重一例,而且时间长达七个月之久,耗时可谓长也,如不是患者能坚持又怎能大功告成。
吾自临证以来用此丸治疗脱发(包括斑秃白发)无数,一般三个月,几乎未有不效者。
后学者不可小视此方。
2、主治阴囊潮湿:生牡蛎30克枯矾60克黄丹30克研粉外用。
将阴囊温水洗净,擦干用粉,擦揉2-3遍。
【验证病案】:2008年3月8日西电公司一退休高工白某找到我拿出一张药方,说吃了十几付了,治疗阴囊潮湿效果一点不明显,没啥作用,阴囊还是水渍渍,很是懊恼不爽,并说此是省上某名老中医的方子,问我有什么办法。
我看了方子说这是二妙散加减,方子用得不错。
但是临床效果并不理想,我有一方保你药到病除,隨后写下上方并帮其加工好,交待清楚便用方法。
该工看如此简单之方而且价格不到2元,很不在意。
曰:这能治病?我说试试看嘛!又不费事,常言:单方气死名医。
一句戏言,三天后该工找到我,一进门就冲我一说你真神了!你那药真管用,两次后阴囊潮湿就干了。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朱良春用药经验集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朱良春用药经验集](https://img.taocdn.com/s3/m/c341efe8ed630b1c58eeb575.png)
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三)半夏应用新探半夏味辛性温,体滑而燥,其除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并郁、降逆止呕之功人所尽知。
但其作用远不止此。
朱老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对半夏的功用别有领悟,约述如次。
(1)消瘀止血《素问‘厥论》日:“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诚以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冲为血海,隶属于此。
若胃气逆行。
冲气上千,气逆则血逆,而吐衄之疾作矣,是以吐衄多从伤胃论治,以降胃消瘀为第一要义。
推降胃气之品,以半夏最捷,故历代医家治吐衄恒喜用此品,近代张锡纯氏尤为推崇,曾制“寒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蒌仁、白芍、竹茹、牛蒡子、甘草,治吐衄“因热而胃气不降”者;“温降汤”,以半夏、赭石配合白术、山药、干姜、白芍、厚朴、生姜,治吐衄“因凉而胃气不降”者。
随症制宜,泛应曲当,张氏可谓善用半夏者矣。
然而朱老认为:“半夏用治吐衄诸症,不仅仅在于能降胃气,其本身即有良好的消瘀止血作用。
”这就道破了血症用半夏的真谛。
朱老拙,《直指方》治“失血喘急,吐血下血,崩中带下,喘急痰呕,中满宿瘀,用半夏捶扁,以姜汁和面包煨黄,研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汤下”,即取其消瘀止血作用。
清吴仪洛认为,半夏“能散血”,“破伤仆打皆主之”,可谓极有见地。
而以生半夏研极细末,多种外伤出血外掺之,恒立能止血。
且无局部感染现象。
本于先贤,证诸实际,则朱老关于半夏有“消瘀止血”作用之说,信不诬也。
惟其性燥,阴虚咯血,当在禁用之列。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一女病人,34岁,夙患胃溃疡,胃痛经常发作,作则呕吐酸涎,甚则夹有血液。
此番发作一如前状,苔薄黄,脉弦细。
此肝邪犯胃,胃气上逆,络脉受损之咎。
半夏既能降逆,又能止血,并可制酸,亟宜选用。
遂予:法半夏、杏仁泥、生杭芍、赤石脂各12克,代赭石18克(先煎),马勃、木蝴蝶各5克,作煎剂。
一服痛定、呕平、血止。
续服5剂以巩固之,追访半年,旧恙未作。
(2)和解寒热《本经》称半夏主“伤寒寒热”,由此可窥“柴胡汤中用之,虽云止呕,亦助柴胡、黄芩主往来寒热”(《纲目》引王好古言)之说,确属高见。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床经验及惯用经方15例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床经验及惯用经方15例](https://img.taocdn.com/s3/m/cd2e912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4.png)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床经验及惯用经方15例朱良春(1917-),男,江苏省镇江市人。
早年拜孟河御医世家马惠卿先生为师。
继学于苏州国医专科学校,并于1938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师事章次公先生,深得其传,从医已70余载。
国医大师朱良春临床经验及惯用经方15例朱良春教授是全国著名中医内科学家,治学严谨,医术精湛,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先后研制了“益肾蠲痹丸”、“复肝丸”、“痛风冲剂”等中药新药,获部、省级科技奖。
主要学术著作有《虫类药的应用》、《章次公医案》、《医学微言》、《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朱良春》、《现代中医临床新选》(日文版,合著)等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
曾先后应邀赴日本、新加坡、法国、马来西亚等国作学术演讲。
1.化痰定咳汤金荞麦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蔓荆子、鱼腥草各20克,天竺子、天浆壳各10克,橘红、甘草各8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急慢性支气管炎,久治未愈,咳呛仍频,黏痰壅滞,咯唾不爽,舌苔薄腻,脉滑,属痰热阻肺者。
清水先泡后煎,每剂煎2次。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病例:单某,男,52岁。
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
顷感外邪,又致引发,咳呛已10余日,服药未已,咳呛阵作,痰稠,咯痰不爽,口微干,舌苔薄黄,脉滑数。
予上方3剂,咳显减,痰亦爽,续服2剂而愈。
本方以金荞麦、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甘草清热解毒;天竺子、天浆壳、橘红化痰止咳,对痰热阻肺之咳喘疗效甚佳。
若热灼阴伤者,可加麦冬、沙参各10克;对寒邪束肺和阳虚痰饮之咳嗽无效。
2.参蛤定喘散红人参、紫河车、川贝母、麦冬、北沙参、钟乳石、炙款冬花各20克,蛤蚧1对,橘红10克,五味子15克。
学习和运用体会慢性、虚性之喘证、咳呛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性喘息及支气管哮喘久治不愈者。
上药研极细末。
每服3克,1日3次(或装胶囊,每服6粒)。
病例:陈某,男,67岁。
素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经常发作,近年来逐渐加剧,咳呛气促动则尤甚,入暮足肿,舌苔薄腻,舌质稍紫,脉细滑。
国医大师(徐景藩、朱良春、周仲英、邓铁涛、颜德馨)老中医论治胃肠病
![国医大师(徐景藩、朱良春、周仲英、邓铁涛、颜德馨)老中医论治胃肠病](https://img.taocdn.com/s3/m/7b8deb68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ef.png)
国医大师(徐景藩、朱良春、周仲英、邓铁涛、颜德馨)老中医论治胃肠病五、国医大师徐景藩首届国医大师徐景藩教授,学验俱丰,尤其在诊治脾胃病方面经验独到。
其治疗脾胃系疾病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法统方,获得了显著疗效。
徐丹华将其徐师治疗脾胃系疾病的经验归纳为以下十法。
1.疏肝和胃法适用于肝胃不和证。
证见胃脘胀痛,痛及两胁,每每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常伴嗳气,舌淡苔薄白,脉弦。
治宜疏和为法。
疏者通也,疏泄通畅乃治肝之主要治则;和者顺也、谐也。
常用方如柴胡疏肝散,此方出自《景岳全书》。
临床应用时,徐师反复指出必须随证加减,方药变通。
疏肝常用药如炙柴胡、香附、紫苏梗、橘叶等。
根据不同兼证再选择加减药物,凡兼脘腹痛证者加白芍,解郁则加郁金、合欢花(或皮),久郁心神失养者加百合、淮小麦、炙甘草等。
通络如橘络、丝瓜络、当归须、炒川芎、路路通等,胸胁疼痛者亦可酌加旋覆花等。
凡肝胆失疏,胆热逆于胃府或湿热内蕴者,治宜疏肝利胆,药如柴胡、枳壳、黄芩、青蒿、金钱草、海金沙等。
胆液反流至胃者,酌加柿蒂、刀豆壳、赭石、制大黄等。
肝热犯胃者加牡丹皮、山栀子。
腑行不畅则配大黄、瓜蒌。
胃气不和而上逆者,酌加半夏(姜半夏或法半夏)、生姜、茯苓、陈皮。
胃中有热则选加黄连、黄芩、蒲公英。
胃气不和,内有湿浊者,苍术、厚朴、藿香、佩兰、薏苡仁、草豆蔻、石菖蒲等随证选用。
胃气久滞及血,或因出血后血瘀内留者,治当和胃行瘀。
药如当归、赤芍、丹参等,痛者宜延胡索、五灵脂,兼寒者配加降香、九香虫。
胃与食管相连,胃与食管同病者甚多,治宜和胃利咽。
咽管不利者,常加桔梗、枳壳一升一降,畅达气机。
木蝴蝶利咽疏肝,亦常作为佐使,随证加减。
属痰气交阻者,用半夏厚朴汤加减,药用法半夏、厚朴或厚朴花、茯苓、紫苏梗。
有热者酌配锦灯笼、射干、蚤休、黄连等。
每常佐以石斛、麦冬、玉竹等疏润结合。
2.健脾和胃法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均为脾胃病常见而主要的病因,脾胃气虚亦是常见的证候。
朱良春治疗胃下垂经验
![朱良春治疗胃下垂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0fa6242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11.png)
朱良春治疗胃下垂经验
朱良春指出,“久患胃疾,脾胃虚弱,中气久虚,水谷精微无力推动,日久则水湿中阻,故胃虚之证多见夹湿,湿浊不得宣化,清阳岂能上升。
”基于此,朱良春治胃补虚,必兼宣化湿浊,如治胃下垂,每以辨病用药为主,自拟苍术饮,即一味炒苍术,每日20g,滚开水冲泡,少量频饮代茶,配合“升阳举陷,疏肝解郁”组成基本方对药7组如下,苍术、白术为对、炙黄芪、炒枳壳为对、升麻、苍术为对、升麻、柴胡为对、柴胡、炒白芍为对、茯苓、白术为对、陈皮、甘草为对。
以此14味平淡药治胃下垂,临床随症稍于出入,历年来屡收殊效,治愈者甚众,一般治愈时间多在2个月左右,钡餐复查胃体回升到正常部位。
朱良春谓,胃下垂病机较杂,有痰饮留伏而致者;有肝气久郁而致者;有湿浊弥漫而致者;有气血困顿而致者;有原气不足而致者;有风木不张而致者;有宗气不振而致者;有火不生土而致者;有金寒水冷而致者等。
虽见证溯源,随证变法,但始终不变一味苍术饮宣化湿浊,数十年临床实践证明,胃下垂者连续服苍术饮,并无伤阴化燥之弊,乃因苍术助脾散精,助脾敛精也,更妙在重药轻投之巧。
一味苍术饮,乃治胃下垂之达药也。
如治肝气久郁,即风木不张而致的胃下垂患者张某,形体消瘦,脘痛常作,得食更甚,且感坠胀,平卧舒,舌淡,苔白薄,脉象细软,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胃下垂8cm,投苍术饮合补中益气汤,逍遥散之主药,上述基本方,10剂后脘痛、胀渐除,服至62剂时,诸症消失,钡餐复查胃体回升到正常部位。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一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一](https://img.taocdn.com/s3/m/84f29c7f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0.png)
朱良春用药经验集一1、附子温五脏之阳,要善用,不可滥用附子,是中药四大主药(人参、石膏、大黄、附子)之一,四大主药又称之为“药中四维”,可见其重要。
附子之功,在于温五脏之阳。
古今善用附子者,首推张仲景氏。
仅以《伤寒论》六经病中用附子者而言,在太阳篇者有桂枝加附子汤、桂枝去芍加附子汤、甘草附子汤、桂枝附子汤、麻黄细辛附子汤、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泻心汤、芍药甘草附子汤;在太阴篇有理中汤(丸):在少阴篇有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干姜附子汤、附子汤、白通汤、白通加猪胆汁汤、真武汤、茯苓四逆汤;在厥阴篇有乌梅丸。
几近二十方之多,竟占全书112方的六分之一强。
在使用附子的处方中,最为重要的,乃在于其强心作用的四逆汤诸方,盖热病死于热者不多,而死于心力衰竭者众。
昔章次公先生独具慧眼地指出:“仲景是发明热病心力衰竭的第一人”,而抢救热病心衰,也就是“救逆”的首选药物,即为附子。
30年代,祝味菊先生以善用附子称誉于上海。
时人称为“祝附子”。
虽高热神昏,唇焦色蔽,息促脉数,仍力主用附子,就是抓住了热病耗伤心力这个要害,使许多重笃病人转危为安。
章先生曾在陈苏生氏编《伤寒质难》一书的序中说,他非常佩服祝味菊用药的“心狠手辣”。
章先生亦善用附子者,他对热病中、后期,邪势方衰而体力不支,有厥脱之危者,赏用《冯氏锦囊》之全真一气汤,此方人参、附子与地黄、麦冬同用,强心救逆,养阴益气,在热病治疗中可谓别开生面。
但是,祝、章两先生这样的经验和见解,却是空谷足音,庸浅者且毁滂之,直至近三十年,始重现辉煌。
以四逆汤(及其改进剂型)治疗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广泛用于内科临床,其强心升压,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非常突出。
松原市中医院治未病科赵东奇朱老指出:热病用附子,要见微知著,如果出现四肢厥冷、冷汗大出、脉微欲绝、口鼻气冷而后用之,即置患者于姜附桶中,亦往往不救。
他曾提出以下标准:舌淡润嫩胖,口渴不欲饮,或但饮热汤;面色苍白;汗出,四肢欠温;小便色清。
【名医验方】国医大师朱良春临床经验方集粹
![【名医验方】国医大师朱良春临床经验方集粹](https://img.taocdn.com/s3/m/9e1085c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64.png)
【名医验方】国医大师朱良春临床经验方集粹朱良春,男,汉族,1917年8月出生,南通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1939年1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江苏省名中医。
他使上海淋巴癌患者拳头大的肿瘤逐渐消失,使几近残疾的骨病患者重获新生;他动员浪迹江湖的蛇花子将祖传治蛇毒绝技献给国家,挖掘不识字的民间散医成专家;他90岁高龄还四处看病讲学,使中医薪火相传。
他常说,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没有“不治”之症。
1.带状疱疹:朱氏创立蕲冰散:以蕲蛇30g,冰片3g ,研细末,用麻油或菜油调糊状,涂敷患处,日3 次,一般2 日~4日可愈将蛇退研细末,用橄榄油调成40%油膏,以小毛笔或棉签蘸油膏涂布患处,一日2 次~3 次,或以纱布包扎。
常以全蝎粉1g~3g(视病情而定) 一日两次早晚分服,服用3日~5 日,毒解络通,痛止病愈。
2.荨麻疹方:朱氏二效方:僵蚕60g ,蛇退30g ,生黄120g ,广姜黄45g。
研细末,每服6g,以白糖水送下,服后得微汗即愈。
取蕲蛇为主药(或用乌梢蛇15g~20g),加僵蚕宣散风热,解毒镇痉;取蝉衣轻浮达表,凉散风热;加炒荆芥、赤芍祛风凉营;佐以白藓皮、地肤子、徐长卿清热利湿,祛风止痒,加乌梅抗过敏。
诸药相配,共奏祛风清热、凉营止痒之功,临床屡用效佳。
加减法:患者胃肠湿热或热象重者,加入生大黄以清泄之,可以缩短疗程;风寒型当参麻黄、桂枝、浮萍以温散之;妇女月经不调加当归、川芎、仙灵脾以调冲任;气血虚加益气养血之品,如地黄、芍药、丹参、黄芪等。
若久发营虚,风热相搏,郁结不散,则痒疹此起彼伏,令人奇痒难忍,甚或心烦不寐。
此时当宗“久病虚”、“久病多瘀”之旨,以营虚为本,以瘀热不散、风气不去为标,采用养营、活血、清风之品方可奏效。
朱师恒以四物汤为主方(重用生地至30g),伍入益母草、紫草、红花、白藓皮、白蒺藜、徐长卿等。
朱师外洗方:徐长卿30g ,白藓皮30g ,苍耳子30g,蛇床子30g。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胃肠疾病的9个经验方】...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胃肠疾病的9个经验方】...](https://img.taocdn.com/s3/m/878795e6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dd14354.png)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胃肠疾病的9个经验方】...一、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方〔组成〕党参,白术,云苓,柴胡,佛手片,乌贼骨(或煅瓦楞子),甘草。
〔功效〕健脾益气,舒肝和胃。
〔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
〔另一法〕临睡前麦芽糖一汤匙,吞服。
二、治萎缩性胃炎方〔组成〕太子参,云苓,淮山药,石斛,小环钗,麦芽,丹参,鳖甲(先煎),甘草,田七末(冲服)。
〔功效〕健脾养胃,益阴活络。
〔主治〕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
三、治胆汁返流性胃炎方〔组成〕吴茱萸,川连,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威灵仙,桔梗,枳壳。
〔功效〕健脾疏肝,降逆止呕。
〔主治〕胆汁返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溃疡、胃窦炎。
四、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方〔组成〕太子参,白术,云苓,甘草,白芍,台乌,威灵仙。
〔功效〕健脾益气,缓急进食。
〔主治〕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五、治慢性结肠炎方〔组成〕木香(后下),川连,柴胡,白芍,枳壳,甘草,太子参,白术,云苓。
〔功效〕健脾舒肝,行气止痛。
〔主治〕慢性结肠炎。
六、治泄泻方〔组成〕新鲜番石榴叶〔功效〕消炎止泻。
〔主治〕肠炎泄泻,细菌性痢疾。
七、治肠套叠方〔组成〕旋覆花,代赭石(先煎),党参,炙甘草,生姜,大枣,法夏。
〔功效〕降逆理肠,调畅气机。
〔主治〕小儿肠套叠。
八、治急性阑尾炎方〔组成〕生大黄(后下),蒲公英,冬瓜仁,桃仁,丹皮,皂角刺,芒硝(冲服)。
〔功效〕清热泻下。
〔主治〕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药物组成中去芒硝)。
〔外敷法〕三黄散外敷。
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九、治慢性阑尾炎方〔组成〕生大黄,丹皮,冬瓜仁,桃仁,芒硝。
〔功效〕清热泻下。
〔主治〕慢性阑尾炎。
〔加减法〕痛甚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加地丁、银花、连翘;出现包块(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人于后期酌加党参或花旗参以扶正。
朱良春胃痛临床经验
![朱良春胃痛临床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3659d00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f2.png)
朱良春胃痛临床经验
陈锐(审校)
【期刊名称】《中国社区医师》
【年(卷),期】2014(30)2
【摘要】虚寒胃痛:建理散随症加减胃痛因寒湿而发,症见口泛清涎或口黏而甜,不欲饮水或喜热饮;喜按喜温或畏寒喜暖,脘中觉冷;或痞胀、泛酸、食辛辣无忌,舌淡白而口不干,苔白腻或滑、脉濡缓。
仲景“理中丸”为平调脾胃之方,盖中气因虚寒而败坏,致使寒湿内盛,土壅木郁,气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阴失降,引发胃痛,何以理之?
【总页数】2页(P28-29)
【关键词】虚寒胃痛;临床经验;朱良春;随症加减;气机不利;清阳不升;调脾胃;理中丸【作者】陈锐(审校)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330.5
【相关文献】
1.朱良春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经验和特色——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临床经验系列之十九 [J],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
2.朱良春应用甘温除大热临床经验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临床经验(26) [J],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
3.朱良春治疗肝硬化腹水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临床经验系列之二十 [J], 邱志济;朱建平;马璇卿
4.朱良春治疗带下诸证临床经验和特色——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临床经验系列之十七 [J], 邱志济;朱建平
5.朱良春鼻药疗法临床经验和用药特色——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临床经验系列之十八 [J], 邱志济;朱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改用散剂,坚持服用,可获根治。常用自拟方(胃安散):生黄芪909,莪术509,
潞党参、淮山药、蒲公英、枸杞子各909,鸡内金、刺猬皮、生蒲黄、五灵脂、徐长卿 各609,炮山甲、玉蝴蝶、凤凰衣各459,甘草309。此为基本方,偏阴虚者加北沙参、
型,证见神疲气怯,胃脘胀痛,其势隐隐,食后反甚,得按稍舒,纳谷不馨,便溏,苔
薄舌质淡,脉细弦。结合胃镜检查,病理切片,见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随症
调整用药。
根据以上证候特征,脾虚夹瘀型,治以益气消瘀。药选黄芪、莪术、鸡内金、三七、 玉蝴蝶、凤凰衣、甘松、徐长卿、白术。其中黄芪、莪术益气化瘀,为朱老之常用对。 玉蝴蝶、凤凰衣补虚宽中;鸡内金、白术补脾胃、助消化,化痰涎,逐瘀滞;徐长卿、 甘松行气消胀,缓急止痛;三七化瘀止痛,改善血液循环。阴虚木横型,治以养胃制肝。 药选北沙参、麦冬、芍药、天花粉、乌梅、杞子、绿萼梅、佛手行气疏肝不伤阴。阳虚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脾胃病诊治经验
南通市中医院
吴坚
蒋熙
高想
姜丹
李靖
钱小雷
国医大师朱良春教授,从医70余年,是全国首批500位名老中医之一,擅长用虫 类药治疗疑难杂症,有“虫类药学家”之称。他理论上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学术上颇
多建树,临床上博采众长,治学严谨,勤于实践,师古而不泥古,是一位理论联系实际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的中医临床大家。他擅长治疗内科疑难病症,在脾胃病、肝胆病诊治上形成自己的独特
麦冬各609,生白芍909;偏阳虚者加高良姜、炒白术各609,菝葜309。共研极细末, 每服49,每日3次,食前半小时服。 慢性萎缩性胃炎整个病程是错综复杂的,有时较单一,有时诸多证情同时出现,辨 治时贵在辨证明确,切中病机,切忌见病治病,就事论事。朱老在选方用药时,以“久 病多虚”、“久病多瘀”为根据,各有侧重,虚实兼顾,力求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祛邪
寒湿型,治以温脾化湿,药选黄芪、苍术、太子参、良附丸、升麻、鸡内金、菝葜、徐
长卿、熟苡仁等。其中黄芪、太子参益气健脾;苍术、苡仁健脾化湿;菝葜、良附丸温
中暖胃,行气止痛;升麻升清;徐长卿行气止痛。如见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均
加用刺猬皮、炮山甲以软坚散结,消息肉,化瘀滞;舌质红,脉弦者可加用白花蛇舌草、 白英、石斛等。疼痛甚者,加用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失笑散,因其不仅善于止痛,而
74
而不伤正,理气而不耗阴。一旦药中肯綮,则需坚持服药,不宜轻易更方。如药后病情 己获好转,即予散剂吞服,-贝JJN用方便,患者易于坚持,以巩固疗效:二则有利于药 物充分吸收,若用之得宜,则效如桴鼓。除此而外,尚应注意饮食,掌握食疗,调节情
志,避免忧怒,以利于胃体之康复,疗效之巩固。 慢性肠炎、结肠炎、痢疾多以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止,作则腹痛、腹胀、 大便溏薄夹有粘液、脓血,反复发作,经久难愈。朱老认为此系既有脾虚气弱,又有湿 热稽留,往往表现为虚实夹杂,属“痢疾”、“泄泻”范畴,盖其病在肠,但与相关脏腑 功能失调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而大肠之传导,又因肝司疏 泄,脾气运化,肝气横逆太过则伤脾,运化失司则痛泻内生,故本病“肝郁脾弱乃其本, 痰瘀湿热滞留乃其标”。治则治法宜补脾敛阴,清化湿热。处方用:仙桔汤(自拟方)。 方中仙鹤草善止血,有治痢,强壮之功。桔梗有排脓治痢之效。白术、木香健脾而调气; 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白槿花清热利湿凉血;槟榔小剂量则善于行气消肿,对痢 疾、泄泻而腹胀甚者,曰久有功效。如用此方治阿米巴痢疾,应另加鸦胆子4粒,去壳 分两次吞服;腹痛甚者,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体虚气弱,而腹泻不显者,去木香、槟 榔,加炙升麻4—59,党参129,炙黄芪159。注意凡久泻属脾肾阳虚或为肾阳不振者, 则非本方适应症,当以附子理中汤或四神丸治之。 二、肝胆病 朱老指出胆囊炎、胆石症、肝内胆管结石,病位在肝胆,与中焦脾胃密切相关,常 见病因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油腻,情志失调,抑郁不畅或过激;日久导致肝郁不舒, 疏泄不畅,胆汁郁积而成石。石成之后,又易阻滞气机,肝胆失疏,致胆囊炎久延不愈。 辨证分型有寒热错杂、胆气郁滞、肝胆失疏、气血不和、痰瘀阻络、肝阴不足等。治宜 辨证论治,注重柔肝扶脾,行气通腑。常用生白芍柔肝缓急止痛,柴胡、木香、枳壳行 气畅中,』IlSb行气通腑,胆亦为腑,以通为顺,故通腑要注意贯彻始终。其他金钱草、 鸡内金、海金沙利胆排石;炒白术、防风健脾化湿培土,风亦胜湿,故用风药。总之用 药宜疏通柔肝、排石利胆,行气通腑。 慢性肝炎、肝硬化是一种由各种慢性肝病延续发展而来的,具有广泛肝细胞损害及 结缔组织增生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早期肝硬化属“瘸积、痞块” 范畴,晚期肝硬化,则在“臌胀”门中辨证施治,如喻嘉言《医门法律》说:“凡有瘤 瘕、积块、痞块,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肝 硬化的病理改变,是肝实质的损伤,以气血郁滞、瘀凝脉络为主要矛盾,由于瘀结日久, 肝脾损伤,其临床表现多呈本虚标实,治疗较为棘手。朱老认为慢性肝炎治疗疏肝宜与 养肝相结合,疏肝与养肝是治疗肝脏自病的基本大法,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其经脉 络胆,职司疏泄,性喜条达,善于调节气机的运行,气行则血行,从而协调脾胃之气的 升降,胆之精汁的分泌,三焦之决渎,水道之通调。慢性肝炎症见情怀抑郁,胸闷不舒, 欲嗳不爽,两胁胀痛,食欲减退,舌苔薄腻,或上有垢浊,脉弦细或濡滑之“肝胃不和 型”,在治疗上以疏肝为主,参用健脾和胃之品,常常选柴胡疏肝散化裁。扶正与驱邪 相结合。肝经湿热之邪是形成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而疫毒又是导致肝病主要病机。所 以驱邪是治疗慢性肝炎的重要环节。慢性肝炎多属虚实夹杂,邪实主要表现在肝气郁结 和肝血瘀阻;正虚主要表现为脾胃气虚和肝血不足。但正虚多由实邪留连日久所致,只 有肝气得疏,脾胃才能健运;瘀血得去,新血才能化生,故应攻补兼施。慢性肝炎用补 法,必须在明确病位的基础上,区别阴虚、阳虚。凡阴虚者,宜补而兼清。阳虚者,宜 补而兼温。慢性肝炎伤阴最多,但亦有伤及肝阳者,阳虚气弱,则肝用不及,其主要表 现为疏泄无力。临床上还可见到一种情况,病人既有肝阳虚衰的一面,又有郁毒深藏的
的诊治经验和思路。现介绍如下: 一、胃肠病 朱老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可以“胃痞”称之,其病机错综复杂,根据四诊所得,
大致可分为以下三型:①脾虚夹痰型,证见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纳呆脘胀,刺痛掣及 两肋,便溏,苔薄腻,舌衬紫,脉细弦。②阴虚木横型,证见脘腹作胀,时感灼痛,嗳 气稍舒,纳呆,口干欲饮,偶感嘈杂,大便干结,苔薄,舌边红,脉细弦。⑧阳虚夹湿
73
一面,除上述见症外,伴见口苦、溲赤,在此情况下,不妨温阳与解毒并举;温阳药能 振奋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而解毒药则有直接针对病原之意图,可加用板蓝根、黄 柏、丹皮、白花蛇舌草等。 对慢性肝炎之各种证候,区别是在气分还是在血分,有利于根据病理层次进行辨证 治疗,故不容不辨。按照中医学的观点,初病在经在气,久病入络在血,故慢性肝炎尤 多络病。其特点为肝区疼痛,牵及背部,舌质有紫气,苔薄腻,脉弦涩,肝功能长期不 正常,对其治疗,疏肝养肝、必兼通络,通络必兼解毒。一般可用《金匮》旋复花汤为 主方,取茜草代新绛,药如旋复花、茜草、丹参、泽兰、柏子仁、紫草、菝葜、路路通、 参三七等。不效,需参用虫类药,叶天士“取虫蚁之品,以松透病根”,确是经验之谈。 常选用九香虫、全蝎、参三七各等份,研细末,胶囊装盛,每服5粒,1日3次,收效 堪佳。虫类药对慢性肝炎的治疗,大有前途,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与应用。 慢性肝炎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肝肾精血亏损、瘾块癖积的证候。朱师强调养正消 徵,重药轻投,调和肝脾,燮理阴阳,汤丸并进,治疗早期肝硬化、慢性肝炎。以辨证 论治为指导,结合机体免疫反应,选用部分有促进细胞功能之品,如党参、黄芪、仙灵 脾、白术、白芍、当归、女贞子等健脾、补气、补。肾、补血、补阴之品。朱老早在50 年代末,就研制成复肝散后改为复肝丸(今之复肝胶囊)。1963年在《中医杂志》8期 披露后,全国各地较多同仁验证临床,尤治疗慢肝和早期肝硬化疗效均较理想。“复肝 丸”,(由红参须、参三七、地鳖虫、紫河车、炮山甲、广姜黄、广郁金、鸡内金等组成), 对慢性肝炎之癞块癖积及早期肝硬化,确有改善症状与体征,促进肝功能好转之疗效。 但是对于肝胆湿热壅遏,转氨酶明显增高者,此丸不宜早用,必待湿去热消,方可斟酌 用之。 朱老还根据《内经》:“肝开窍于目。”指出肝炎病情的轻重及转变,必然反映于目。 在临床实践中,朱老对肝炎病人眼血管的变化,进行了观察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随着 肝炎病情的加剧、好转或恢复,眼血管的色泽、扩张、弯曲按照一定的规律变化。所以, 眼血管变化对肝炎的诊断和病情进退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这一独特的诊断方法后写进 《传染性肝炎的综合疗法》,为中医诊断学增添了新的内容。 在脾胃病诊治上朱老倡导的“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谨守病机,分期论治;精研专 病,创制专方;辨西医病,融中医理;见微知著,既病防变等观点,在临床上具有很好 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