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哲学体系表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哲学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它深刻地影响了20世纪的世界观和社会变革。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等核心概念。
这些原理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在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这一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其他理论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强调了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在马克思哲学中,唯物主义是贯穿始终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其次,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历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推动的过程。
这一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分析和革命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它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的必然性。
另外,阶级斗争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和斗争,这是由于生产关系的不平等所导致的。
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也是历史发展的推动力。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使命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这一原理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和社会变革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最后,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哲学的最终目标和理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阶段,它是一个没有阶级和私有制的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和平等的社会,它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理想社会形态。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和奋斗目标,也是马克思哲学的理想境界。
总之,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等核心概念。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思想体系,它对于世界观和社会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哲学的基本原理不仅是哲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也是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重要启示,它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武器。
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为主线,简要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原理。
一、物质辩证法物质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发展过程和规律。
物质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状态,而且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的矛盾引起的。
在物质辩证法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物质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
通过对矛盾的认识和处理,人们可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实现社会的进步。
二、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的标准。
实践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通过实践来验证和修正自己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
同时,实践也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认识的真理性。
实践的重要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实践导向。
三、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又一个重要原理,它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科学总结的理论体系。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革的方向。
唯物史观强调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指导了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和对社会变革的实践。
四、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阶级社会,存在着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这种阶级矛盾和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通过阶级斗争,人们推动社会的进步,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阶级斗争的观点强调了社会变革的主体力量和实践意义。
哲学体系图知识体系
26.不能将对立和统一即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理解为矛盾的双方,而是矛盾双方的 关系是对立的。 27.不要认为矛盾具有普遍性,就认为具体事物间构成矛盾是无条件的(有条件的),关 键看是否处一个统一体中。 28.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指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不能认为矛盾双方对立或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法
起点:联系观——五大原理 总特征之一:发展观(四大原理) 根本观点——矛盾观(七大原理) 要求——创新观(辩证否定观、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的要求) 历史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 的总趋势、社会历史的主体) 对立统一 社会
历史唯物主义
人的价值及其评价标准
9.区分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途径都来自实践,无非是自己实践还是别人实践,但认识来源只 有一个。 10.不能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科学理论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但本身随实践发展而不断 丰富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因为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 的特征,实践具有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比照的功能,实践能架起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的桥梁。
热点二:制造强国
我国已是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小到鞋袜,大到轮船,几 乎所有行业产量都
位居世界前列,但是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 比,我国一些产品在质量、工艺和
设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 距,对此我们必须大力提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
神”,摒弃浮 躁、脚踏实地,专注耐心地提升品质、改进设计、完善细节
,这 样才能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最终实现腾飞。
8.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中,我们应善于分 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 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尚书干村人充分利用蓝天白云、青山 绿水这个客观条件 (2分),同时创新思路,恰当运用主观条 件,结合山村特有的文化魅力发展 特色经济,给中国乡村建设 注入了生机和活力。(2分)
哲学重点
哲学重点一、导论:概念:1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于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2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4唯物主义: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称作唯物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中叶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实现了对旧哲学的全面清算和批判继承,使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达到高度统一,使科学性和革命性达到高度统一。
(扩展:经济根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必然结果;阶级条件: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科学前提: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
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即黑格尔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原理:1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第一,区别,在对象和内容上,哲学研究整个世界观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具体科学研究世界的某个部分、方面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第二,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也给具体科学发展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2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第一,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作不同回答,是区别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
因此,把握基本问题,可以使人们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
第二,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作不同回答,可以区别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意义是哲学史上更是人类思想的重大变革。
①对象上,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最普遍规律的科学,它克服了旧哲学关于研究对象方面的误区;②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组成的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它克服了旧哲学的“两个分离”,完成了两大统一③作用上,它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阶级性第一章概念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运动: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一切事物、现象的一切变化和过程3静止:静止是事物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所处的相对平衡和稳定的状态。
西方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体系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到西方现代哲学,西方哲学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公元前6~公元5世纪,称为古希腊哲学:(2)公元5~15世纪,称为中世纪哲学:(3)15世纪中~19世纪40年代,称为近代哲学:(4)19世纪40年代以来,称为现代哲学。
下面是对各个时期的哲学思想、代表人物的概述。
第一个时期古希腊哲学19世纪的德国哲学史家策勒尔将希腊哲学分为下列三个时期以及若干阶段:(一)苏格拉底以前的学派,分为三个阶段:(1)早期伊奥尼亚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和爱丽亚学派;(2)公元前5世纪自然哲学家(元素派、原子论者);(3)智者派。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为四个阶段:(1)苏格拉底;(2)小苏格拉底学派,包括色诺芬、麦加拉学派、居勒尼学派、犬儒学派;(3)柏拉图学派和老学园;(4)亚里士多德和逍遥学派。
(三)亚里士多德以后的哲学,分为三个阶段:(1)斯多亚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怀疑主义;(2)折中主义、后期怀疑主义、新柏拉图学派的先驱;(3)新柏拉图学派。
古希腊哲学重要的思想渊源:古希腊神话。
古希腊宗教是古希腊哲学的母体,希腊人的宗教信仰有相当一部分是用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表达的,而对古希腊宗教来说,与之真正相关的是神话所体现的神灵观念及其发展。
希腊哲学的重要范畴:(1)自然;(2)本原;(3)基质(始基);(4)存在(是者);(5)理性(逻各斯);(6)灵魂(心灵);(7)原子;(8)宇宙;(9)神。
古希腊哲学是在东方、埃及巴比伦文化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从神话传说中,首先注意物理世界的起源与本性,集中于对宇宙本原的研究。
最早的有米利都学派,以后有毕泰戈拉学派、赫拉克利特、爱利亚学派和原子论者,一般称之为自然哲学家或宇宙论者。
最初的自然哲学家和以前的宗教家不同,他们很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但他们处于哲学思想发展的幼年时期,他们的思想不能不打上宗教神话的烙印,他们把人和自然,看成是浑然一体的东西,不分主体与客体。
西方哲学史
1本原古希腊哲学家认为本原是最高原则,是唯一的、永恒不变的。
它统摄着万事万物的存在和变化。
2逻各斯一般指世界的可理解的规律。
赫拉克利特把它当做“说出的道理”即“理性”“理由”也是世界的本原即“规律”“原则”。
3理念柏拉图把理智的对象称作理念。
他是向人的理智显示出普遍真相。
4实体是亚里士多德首创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一般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作为一切属性的基础和万物本原的东西。
5经院哲学在天主教学校里传授、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
经院哲学有两个基本特征:1、以“经院”为生存坏境。
2、以辩证法为操作原则。
6教父哲学是从神学家教父的著作中抽离出的哲学因素。
它是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宗教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教父哲学出现于中世纪6c----16c主要分为希腊和拉丁两大派。
代表人物有奥古斯汀。
7唯名论凡是认为共相并非独立于、而只是寓于可感事物之中,并且在逻辑上和时间上都要后于可感事物的,就被称为唯名论。
8唯实论在经院哲学中,凡是认为共相(理念、种属)可以独立于,并且在逻辑上和时间上优先于具体个别的可感事物而存在,而且可感事物只不过是对共相的一种摹纺和分有的就是实在论。
9奥康姆剃刀奥康认为凡是没有逻辑自明性又缺乏经验论据的命题或概念都必须从知识中剔除,能用经验论据说明的就不用非经验路说明,能用自明的命题证明就不用意义不明的论辩。
10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
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
11启蒙运动18世纪在欧洲兴起的思想解放运动就是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宣告了理性时代的来临。
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
12三表法是培根的“科学归纳法”中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材料分门别类也叫“三表法”即1正面例证构成具有表2反面例证构成缺乏表3不同程度例证构成程度表。
13心物二元论是笛卡尔提出的,即心灵和物质是独立存在的两个实体,他们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体系结构图-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结构图【整体结构图】物质及其存在形式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辩证唯物论物质世界与人的实践存在形式:运动、时间、空间世界物质统一性与实事求是普遍联系基本特征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马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克原因与结果思现象与本质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义可能与现实哲偶然与必然学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的本质认识与实践第一次飞跃: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的过程第二次飞跃:从理性认识到实践认识论认识的循环性和上升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观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与谬误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社会存在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基本结构社会结构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历史唯物论社会发展规律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和历史创造者人民群众:历史创造者社会历史进程社会发展和人的本质和价值人的发展共产主义社会【第一章结构图】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哲学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哲学朴素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一性问题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题主观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客观唯心主义可知论马克第二性问题思主不可知论义哲历史根源和阶级基础学是马哲产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科学马克思主义历史必然性直接理论来源的世哲学的基本主观条件界观特征科学性和方马哲的本质革命性法论特征实践性现代西方哲学科学主义马哲与现代的两大流派人本主义西方哲学马哲与现代西本质区别方哲学的关系相互影响深化了马哲的宇宙观现代科技革命对证明丰富了马哲的一系列马克思主马哲与现代马哲的丰富和发展基本原理义哲学与科技革命拓展了马哲的研究领域现时代马哲对科学技术提供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作用提供哲学论证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哲学中国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结构图】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物质范畴坚持了彻底的可知论和唯物主物质及其的意义义反映论存在形式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存在形式时空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时间和空间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实践的本质:人类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物质活动实践主体世界实践的要素实践客体的物实践手段质性物质世界客观现实性和人与实践的特征自觉能动性的实人的实践社会历史性践活生产实践动实践的形式处理人与人社会关系的实践科学实践造成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实践的意义造成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分化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性多样性的统一世界物质起源: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社会劳动的产物统一性与意识本质: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实事求是功能: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和人工智能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辩证关系【第三章结构图】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普遍联系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普遍联系中的系统基本特征事物发展的方向性:前进、上升的运动变化规律客观性和层次性永恒发展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关系矛盾是事物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作用对立统一发展的动力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规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联系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和发质、量、度展的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规律基本规律质量互变量变和质变及其规律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核心质量互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事物联系的环节事物发展的环节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原因与结果:揭示事物之间引起与被引起的普遍关系现象与本质:揭示事物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相互关系基本范畴内容与形式:揭示事物是内在要素与结合方式的统一可能与现实:揭示事物发展中现在和未来的历史关系偶然与必然:揭示事物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第四章结构图】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关系认识的本质主体与客体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关系的关系价值关系: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与实践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认识(第一次飞跃)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的本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质和认识的过程从理性认识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必要性过程到实践(第二次飞跃)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条件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价值性认识的真理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的确定性真理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逻辑证明是实践标准的补充相互对立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归纳和演绎思维方法分析和综合抽象和具体历史和逻辑【第五章结构图】地理环境: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社会存在人口因素:社会存在和发展的自然前提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社会存在实践是构成社会特殊运动形式的基础和社会实践本质实践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社会本质实践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社会有机体劳动资料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者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社会经济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人类结构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社会阶级是特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的本政治制度质和要素法律制度结构社会政治政治法律设施结构国家的起源和本质国家政权国家的对内、对外职能(核心)国体和政体的关系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类型社会意识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相对独立性自身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艺术社会观念观念形态道德结构的构成宗教政治法律思想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功能观念形态对社会现实的评价功能的功能对社会活动的调控功能对社会生活的创新功能【第六章结构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直接动力革命和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学与技术本质特征创造性社会特征探索性发展连续性规律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科学技术科技作用促进生产关系和生产结构的变革史创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造者科教兴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历史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杰出人物:推动历史发展历史人物人民群众个人历史作用反动人物:阻碍历史发展普通个人:参与历史群众路线的内容群众路线坚持群众路线【第七章结构图】经济社会形态社会形态自然历史过程技术社会形态社会发展的社会的世界历史进程历史进程决定性与选择性的统一社会辩证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社会性人的本质多层次性社会(一切社会关具体性发展人的本质系的总和)历史性和人和价值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及其关系的发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实现途径:社会实践展主体自身条件人的价值实现条件机遇社会发展必然王国自由与必然自由王国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的特征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国家自行消亡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科学文化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笛卡尔哲学
演绎法、怀疑论,经验论,上帝存在论,唯物论,二元论,自我论是笛卡尔哲学的主要内容。
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近代哲学家最关注的中心问题。
笛卡尔用怀疑的方法来解决灵魂和肉体的关系这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同历史上的怀疑论不同,他的怀疑是方法的怀疑,其目的是通过纯粹理智的思考、直观的认识和逻辑的论证找到真理,来获得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真正把握和对人的本质真正理解,彻底改造旧哲学,建立起能够解释世界的新知识体系。
笛卡尔的怀疑是一种理性的沉思,他的理性沉思结论:一是提出存在着两个相互独立地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从而表现为二元论;一是指出人的理性在人认识事物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从而确定了理性的地位,实现了西方哲学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向。
方法论原则:笛卡尔排除不可靠的知识,寻找可靠知识所采取的方法是:第一条,绝不把任何没有明确地认识其为真的东西当作真的加以接受;第二条,把自己所考察的每一个难题,都尽可能地分成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而且适于加以圆满解决的程度为止;第三条,按照次序引导自己的思想,以便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逐步上升到对复杂的对象的认识;第四条,把一切情形尽可能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使我们确信毫无遗漏。
上述规则的第一条说明分析的必要性,指出分析的目的是找出无可怀疑的、确定的“阿基米德点”;第二条说明分析是由复杂到简单的过程,分析的结果要尽可能地细致、细致到可以加以满意地解决的程度为止;第三条指出综合的过程,从分析的结果出发,由简单的确定的真理一步一步推导到复杂的道理;第四条指分析和综合的过程不能半途而废,分析要彻底,综合也要全面,才能达到完全的真理。
这四条规则都没有经验感觉的地位,分析和综合都是理性的方法。
我思故我在1、首先,我们一向当作真实可靠的感性知识是不可靠的。
尽管感觉给予我们关于事物的许多信息,但是有时感官是会骗人的。
例如同一个物体由于远近不同,在感觉上就变成了不同的东西。
康德和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表
康德和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表:探析认知和实在的本质康德和亚里士多德是哲学史上两位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对于认知和实在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其哲学体系中,范畴表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康德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进而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的认识和实在的本质。
一、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表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表是其哲学体系的核心。
他将所有的存在按照种类、归类等因素进行分类,主要有十个范畴。
这十个范畴分别是:物质、量、质、关系、时、位置、状态、行为、遭遇和情感。
这些范畴涵盖了人类所能想象到的所有事物,包括物质的形态、人的行为、情感等等。
其中,物质是最基础、最基本的范畴,代表了存在的实体。
量和质可以看做是物质的属性和特征,它们可以量化和测度。
关系指各种实体之间的联系,可以是互为认识的主客体,也可以是时间、空间等因素上的关系。
时代表了时间的概念,位置则代表了空间的概念。
状态和行为则是描述物质活动和变化的范畴,遭遇是指物质所经历的各种情况和经历,情感则包括喜怒哀乐等人类基本的情感体验。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表在当时是一项重大的哲学创新,它为后世哲学家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框架。
这种分类方法不仅可以将存在进行精细的划分和归纳,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存在的本质,为科学和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二、康德的范畴表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他也提出了自己的范畴表,称之为“纯粹理念”。
康德的范畴表包括了十二个范畴,分别是:单一性、多样性、总和性、存在、非存在、可能性、实现性、必然性、原因、影响、共性和个别性。
康德认为,这些范畴是人类心智所特有的能力,是认识和理解万物的基石。
其中,“单一性”和“多样性”是人类感性认识的基础范畴;“总和性”是人类理性认识的基础范畴;“存在”和“非存在”则是人类判断的基础范畴;“可能性”、“实现性”和“必然性”则是人类对于事物的预测和推论的基础;“原因”和“影响”是事物发生和变化的关键;“共性”和“个别性”是人类通过概括和归纳获得知识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9世纪中叶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它在马克
思主义理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唯物主义是马克思
主义哲学的根本立场,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根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法,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发展变化和否定转移。
通过唯物主义和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观。
历史唯
物主义认为历史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决定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通过历史唯物主义和阶级斗争观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历史进程。
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还包括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真理标准。
马克
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世界。
真理标准是指真理的客观性和历史性,真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
和阶级斗争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真理标准。
这些原理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指导着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对于推动社会变革和人类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系统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系统哲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系统哲学不是现在学术界涌现出的某种××哲学。
一般而言,××哲学更多的是哲学思想在××领域的应用,而不是产生出了一种真正的哲学学派。
系统哲学类似于生命哲学这样的××哲学。
它不是在××领域中的哲学应用,而是对××领域所蕴涵底层理论的哲学反思与提炼。
系统哲学也不是已有的哲学思潮,它具有不同于其他哲学的学术语言,如独特的概念、规律;有较稳定的理论体系,它可以说是一种新的哲学形态。
系统科学的概括与总结:系统哲学不是一切问题都可以归入哲学,凡涉及具体事物、领域的问题,一般都构不成哲学问题,是哲学问题的总具有一般性特征。
如中关村有多大,这不属于哲学问题,可是问什么是空间性就是一个哲学问题。
哲学最基本的性质是反思。
对于哲学来说,问题是哲学的核心,论证是哲学的精髓,解决问题的哲学体系才是哲学。
“在哲学广阔的领域里包含着几个界限多少分明的题材完全可以称之为科学,虽然它们并未被大家当作结构充分的科学接受。
其间每门都在探究一个基本问题,其解答对全面说明世界和人生都至关重要。
每一门都像非哲学科学所考察的那样,各有一个不同的基本的经验领域考察。
”①[巴姆:《有机哲学与世界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62页] 哲学性科学具有这样几个方面:“围绕实在或存在为一类,即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和科学的形而上学”“围绕认识问题或经验问题为一类,包括认识论、逻辑、科学哲学、语义学”;“围绕价值及其种种社会表现为一类,包括价值学、美学伦理学、宗教哲学、社会哲学、政治哲学、经济哲学和教育哲学。
”②[同上,第165页] 哲学就是要对种种科学加以分析批判与综合。
“分析批判有两类,即指向前提的批判和指向结论的批判。
”③[同上,第166页] 综合就是接过各门科学的成果,以达成某些普遍性结论,由此反映全局。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知识结构图
《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 基本观点:物质就是本原的,唯物 物质决定意识。
学 主义 基本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进步性基本 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局限性概 派别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心 基本观点:意识就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就是物质决定意识, 论 主义 而就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论 实质与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就是否承认 、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与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切忌主观随意性;,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遵循事物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 ;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与过程。
静止就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与物质 运动就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 的关系 运动就是物质的运动,物质就是运动的承担者,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动 原理:物质世界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运动就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与静止 恒的;静止就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的关系 方法论:反对不变论、相对主义与诡辩论发展用发展观点瞧问题,新事物的产生与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观 原理内容:前途就是光明的,道路就是曲折的 前进性与曲折性 方法论: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做好思想准备,克服困难含义;原理:从 开始,就是必要准备、必然结果;开辟道路量变质变 方法论:做好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矛盾与发展:矛盾就是事物发展的源泉与动力矛盾的含义 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含义:相互依赖、相互贯通矛盾的基本属性 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关系:同一以差别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为其制约同一性与斗争性 作用: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原理内容: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积极解决矛盾 方法论 ,防止片面性 (三种情形)矛盾观 :就是 的基础,就是 的关键,不忽视支流 原理 共性与个性关系;相互联结( 寓于 之中 内容 也离不开 );在一定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就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意义 哲学基础、理论依据两分法(一分为二);用对立统一观点瞧问题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分析方法)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做到我们要尊重原理内容:理解;辩证法的本质(批判革命创新的)创新 :密切关注 ;敢于突破_____;注重研究 (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四、历史唯物主义(认识社会、人生)w 、w 、w 、k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就是实践的,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两重性)(决定、反作用)社 (决定、反作用)会 历史 在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观 不断解决中实现 在社会主义社会 改革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 就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内容 就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就是历 就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史的创造者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方法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论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与地位坚持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的意义价值的含义:对主体的积极意义价值与价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活动有导向作用值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导向作用观人生观)与自我价值(尊重满足)的统一人的价值(必由之路),利用社会与她人提供的(基础),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课件-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①客观事物 ②主观认识
本身不能“自言其明”
多数人公认的观点
权威的话 科学理论 原有的认识
无法证明
主观认识和认识的对 象都不能充当标准
主观认识
实践 (桥梁)
客观世界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 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通过实践,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 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哲学部分知识体系框架
第1课:哲学基本理论
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 第2课:辩证唯物论
辩
把握规律
3.1、总特征1—联系观 证
马
哲
第3课:唯物辩证法 3.2、总特征2—发展观 唯
克
3.3、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物
思
学
主
主
第二单元
第4课: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义
义
认识社会与 第5课:社会历史观
哲
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学
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4.2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一、真理是客观的
பைடு நூலகம்
形式
对象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正确反映。
内容
性质
相符合
真理
人的认识
客观对象
不符合
谬误
注意: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 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 2、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 不容混淆
初级阶段
发展、深化 依赖于
理性认识
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的基本派别
哲学、哲学基本问题及哲学的基本派别一、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爱智慧。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化和系统化世界观: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
哲学世界观与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生观的关系自然观是人们对于进入自身认识和实践领域的自然现象、自然性质、自然发展规律,以及人和自然关系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社会历史观是人们对于社会历史的本质、发展规律,以及人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人生的价值、人生的目标和意义等问题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2、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一一部分世界一一特殊规律哲学一一整个世界一一一般规律3、哲学是世界观,同时又是一般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方法论就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学说。
哲学是一般方法论一一指导一一一门科学或具体科学的方法的理论是具体方法论二、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1、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何者是本原的,即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
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精神第一性;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或表现。
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必修四政治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必修四政治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篇一:高中政治必修四(人教版)知识体系___每个单元的总体框架《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第一单元线索: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派别→真正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含义: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基本问题:思维(意识)与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
先有物质后有意唯物物质决定意识。
学主义基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进步性基本形态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局限性概派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心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论主义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形态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哲学与时代↓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思想、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产生的历史条件: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直接理论来源基本特征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体系辩证唯物主义:辨证唯物论、唯物辨证法、认识论主义哲学构成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毛泽东思想:精髓、活的灵魂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三个代表”主题社会主义重要思想本质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主题、提出意义1《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体系构建图表2一、辩证唯物论(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二、认识论(怎样了解物质世界的存在)4三、唯物辩证法(世界怎样存在)唯物辩证法线索图:总特征(基本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概根本观点:矛盾的观点论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具体主张的分歧、根本分歧(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5篇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课本知识点梳理总结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 什么样决定什么样② 变化发展决定变化发展⒉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 具有不完全同步性② 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关系、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关系、规律)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黑格尔 (1)
一、生平和主要哲学著作
• (二)主要哲学著作
1、《精神现象学》(Phä nomenologie des Geistes / Phenomenology of Spirit, 1807) 2、《逻辑学》(Wissenschaft der Logik / Science of Logic, 1812-1816) 3、《哲学科学百科全书纲要》(Enzyklopä die der philosophischen Wissenschaften im Grundrisse / Encyclopaedia of Philosophical Sciences in basic Outline,1817年首版,1827年第二版,1830年第三版) 4、《法哲学原理》(Grundlinien der Philosophie des Rechts / Elements of the Philosophy of Right, 1821) 5、《历史哲学讲演录 》(Vorlesungen ü ber die Philosophie der Geschichte / Lectur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6、《宗教哲学讲演录》(Vorlesungen ü ber die Philosophie der Religion / Lectures on the Philosophy of Religion ) 7、《哲学史讲演录》(Vorlesungen ü ber die Geschichte der Philosophie
二、哲学的基本主张、方法和原则
(1)从本体论上看,它指的是事物与其自身的 概念或本质之间的关系。思想或概念是事物的 本质,而事物是概念的现象,事物只有符合它 的思想或概念才能获得真实性,否则便无法存 在。 ‚我们以为构成我们表象内容的那些对象 首先存在,然后我们主观的活动方随之而 起……这种想法是颠倒了的。反之,宁可说概 念才是真正的在先的,事物之所以是事物,全 凭内在于事物并显示它自身于事物内的概念活
哲学体系梳理
生活与哲学知识主体归纳为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我们应该积极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使主观符合客观。
2意识的相关知识:⑴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③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⑵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规律原理及方法论:原理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消灭,也不能被创造。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但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①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②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或免受其害,直到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
4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观点;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
哲学体系及关键词
《生活与哲学》总体系1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唯物论和认识论)2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的知识(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创新)3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4唯物辩证法总特征(基本观点)的知识(联系、发展、)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根本观点)的知识(矛盾)6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7实践的观点(含义、特征、基本形式、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8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含义、特征、标准、影响因素)哲学关键词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识别的关键词:根据…情况(针对…特点、根据…形势、从…实际出发、立足于…基础)制定或实行…方针、路线、政策或发展战略;制定…计划、路线、方针、政策或发展战略由…客观情况决定;立足或着眼于国情、省情、县情。
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发挥正确意识的能动作用识别的关键词:强调意识的积极或消极作用,如在…路线、政策的指引下,取得成功或失败;强调贯彻…科学理论或…重要思想,如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生态价值观);弘扬…精神,如爱国主义精神3.规律客观性与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识别的关键词:超载,过度,急功近利,滥……致使……;符合、遵循……取得成功;顺应形势4.把尊重客观规律性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识别的关键词:发扬科学精神;某事取得成功;办事情,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做事情,坚持实事求是原则5.事物发展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识别的关键词:稳定、稳健;不变;同步;平衡;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识别的关键词: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切科学知识的源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绝知此事要躬行;是不是金子,一炼就知;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实践证明2.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不断追寻真理识别的关键词: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经历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同时每一次认识都在向前发展3.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三、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的含义、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识别的关键词:影响、制约、关系到、引起、相结合、合作、协作、协调;有利于、会促进、会带来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们要⑴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