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心理学课程标准
《服装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知识点:需要、诱因、动机、本能的概念及特点。
3.2需要的种类、本能与穿着动机
知识点:了解需要的种类,理解与穿着相关的行为表现。
重点与难点:通过几个概念的分析来了解服装行为。第四章服装的接受与传播( Nhomakorabea2课时)
4.1审美心理的唤起
知识点:了解时髦与流行产生的作用。
4.2认知加工的过程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服装行为的研究过程中了解到人们需要、动机、个性等心理特点,提高社会行为的和谐性、自觉性和对服装设计的指导性,掌握人们的服装心理及与人的服装行为相关的问题,了解影响人的服装行为及服装流行的因素等,具有一定的服装心理研究方面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8学时)
1.1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知识点:了解服装心理学研究的范畴及理论意义和现实反映。
1.2服装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知识点:观察法、实验法、比较分析法、作品完成法等。
重点与难点:分析影响服装行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表现的因素以及对内隐外显的服装行为的客观分析。
第二章服装行为与社会心理(8学时)
执笔人:李立新2011年10月24日
审核人:肖颂阳2011年12月日
批准人:年月日
2.1群体心理与服装行为
知识点:群体心理概念及分类。
2.2服装行为与人际心理关系
知识点:增进人际吸引的条件,社会知觉及相关的因素。
2.3社会角色与服装行为
知识点:社会角色概念及分类、特点,以及影响服装行为的相关因素。
重点与难点:影响服装行为的个性化和社会化表现的因素。
服装心理学FashionPsychologyP讲课教案
第一节 着装的动机
服装起源的主要过程 服装穿着动机 需要的基本概念
始祖被蛇诱惑违背主命
于是女人见那棵树的果子好作食物,也 悦人的眼目,且是可爱的,能使人有智慧, 就摘下果子吃了。又给她丈夫,她丈夫也吃 了。他们俩人的眼睛就明亮了,才知道自己 是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为自己 编做裙子。
的最高层次,追求自我实现的人表现为 力求实现自己的能力和潜能,追求自我 完善。
分析
•
需要的层次性
•
需要的动态性
•
需要的协调性
•
需要的更替性
• 在高级需要满足之前,必须先满足 低级需要,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 部分得到满足之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 出现。
• 需要是随着成长逐渐出现的。
• 越高级的需要得到满足越困难,因为 它需要很多内外条件才能够得到满足的
• 人只有表达了他自己,当他利用了 他自己的力量时,他才真正是他自己。 如果他不能这样做,如果他的生活只是 由占有和使用而不是由存在所构成,那 么,他就降格了,他的生命就没有意义 了,他变成了一种受苦的形式。
• 生活质量,反映了人们生存中的主要 内容集中于满足哪类需要上。低级生活主 要追求衣食住行的正常,虽有中级需要的 萌芽及上升,但未居主要矛盾。中级生活 ,人们追求自我价值在社会中的体现,追 求丰富的情感生活。高级生活,人们追求 高级的自我实现的满足,低级和中级需要 强度降低,高级需要强度增大。
装饰动机的普遍性,即服装的起源是人 类美的情感的表现。
• 草木为什么会随风摇曳,如同人的动态?
• 为什么动植物也会象人一样生老病死?
• 野生蚕一生的卵、幼虫、蛹、蛾这四种 状态的变化,是一个静与动之间的转化 过程,它与天地生死有什么联系,它为 什么也与人一样有眠与起?
《服装心理学》教学大纲
《服装心理学》教学大纲大纲说明课程编码:3935039总学时: 32(讲课32学时)总学分:2 学分课程类别:专业方向与特色模块课(选修课)适用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预修要求:具备服装设计基础知识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服装心理学是研究服装社会情景因素如何影响个人和群体的思想、情感和社会行为的一门学科,它着重三个方面:(1)服装对个人心理状态的影响;(2)服装对人们共有的社会心理状态的研究;(3)服装在群体交往中的作用研究。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1、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服装心理学课程的性质、特点、地位、研究对象以及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术语。
2、掌握服装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方法,掌握本学科的经典实验。
3、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将服装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践的知识和方法,能面向实际,分析、总结服装心理现象。
三、大纲的使用说明:本教学大纲适用于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
大纲正文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理解服装心理学形成为一门实验科学及其现代的发展过程,掌握服装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重点:服装心理学的范畴难点: 问卷调查法,作品完成法.第一节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第二节服装心理学的一般研究方法第二章服装设计师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服装设计师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要求,理解设计师的潜能与视觉感知的作用,掌握设计注意力要点.重点:视觉感知与平面图型结构能力难点:设计师的潜能开发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注意力第三节视觉感知与平面图型结构能力第四节想象能力与空间造型能力第五节设计师的潜能第六节肤觉与服装第三章服装设计师的创造力、创造思维及其技法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要求帮助学生了解创造力的涵义,理解创造力的水平,掌握创造思维, 发散思维, 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及相关技法.重点:设计师创造水平指标体系难点:创造思维, 发散思维, 侧向思维,逆向思维及相关技法.第一节创造力概述第二节创造思维及其技法第三节发散思维及其技法第四节侧向思维及其技法第五节幅合思维及其技法第六节逆向思维及其技法第七节潜意识与灵感第四章需要与穿着动机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要求帮助学生了解需要、诱因、动机和本能,理解两个精神分析学说,掌握本能与穿着动机重点: 本能与穿着动机难点:需要的种类和学说第一节需要、诱因、动机和本能概述第二节需要的种类和学说第三节本能与穿着动机第四节两个精神分析学说第五章服装行为与社会心理学时:4学时(讲课4学时)本章要求帮助学生了解服装群体心理与服装行为关系,理解服装行为与人际心理关系,掌握社会角色与服装行为的转换理论重点:服装行为与人际心理关系.难点:社会角色与服装行为的转换理论第一节群体心理与服装行为第二节服装行为与人际心理关系第三节社会角色与服装行为第六章自我意识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本章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自我意识,理解自我概念、自我图式、自我评价与自我控制,掌握归因理论重点:自我概念、自我图式、自我评价与自我控制.难点:归因理论第一节自我意识概述第二节自我概念、自我图式、自我评价与自我控制第三节归因第七章服装的接受与传播学时:6学时(讲课6学时)要求帮助学生了解认知加工的过程,理解审美心理的唤起的动因,掌握流行的发生与表现理论种种。
服装心理学
1、保护学说——
服装的保护功能包括生理的保护和心理的保护。
生理保护说
气候适应说
身体保护说
气候适应说——通过对自我身体机能的调节,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
居住在 海拔 2000米 以上山 区的新 几内亚 的巴布 亚人, 平均温 度只有 10摄氏 度。
亚马逊河流低洼的热 带丛林,日夜温差达 20摄氏度。
捷克出土早 期项饰
北京山顶洞人的文化遗迹(距今18000年)
手工打磨项饰
骨针
先存世界最早的古代服 饰——马王堆辛追夫人 (公元前186年)
重48克的禅衣,长1.6米,交领、 右衽、直裾式,袖较宽。两袖通 长1.95米,腰宽0.48米,除去较 厚重的衣领、衣袖、衣襟缘边的 绢,其重量只有20多克。
• 例如——
1.追求时尚
2.更有魅力
3.引人注目 4.体舒神怡
• 二次大战以后,很多国家从物质不足的时代发展到物 质充足的时代,服装需要的变化如示。
社 会 、 经 济 文 化 的 发 展
发生期 结实耐久的 服装
高度成长 追求更好品 种的服装
稳定成长 个性化的 服装
成熟 使生活更有 价值的服装
物质丰富时代形成的服装观的特点: 第一,服装是给生活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乐的东西 第二,服装是机能的、活动的东西 第三,服装是使人心理充分满足的东西 第四,服装是适应流行等社会要求的东西
第三部分
服装的动机和需要
人为什么装饰自己?
(一)显示优越感
(二)异性吸引
(三)自我保护
(一)显示优越感
• 原始人开始用血污、伤痕和打 猎回来披在身上的兽皮,象征 自己的英武和力量;并且用动物 毛皮、羽毛作头饰,佩带野兽 的牙齿、骨骼;刺彩纹和刀痕, 向人们显示他在狩猎中的业绩 。
《服装心理学》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服装销售中的心理学应用
营销心理学
运用营销心理学原理,了 解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购 买动机,制定有效的营销 策略和推广手段。
店面设计心理学
合理规划店面布局和陈列 方式,营造舒适的购物环 境,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 验和满意度。
销售技巧心理学
掌握销售技巧心理学原理 ,提高销售人员的沟通能 力和服务水平,促进消费 者购买决策。
需求认知
消费者意识到自身对服装的需 求或愿望。
评估选择
消费者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比 较和评估,选择最符合自己需 求的服装。
购后评价
消费者对所购买的服装进行评 价,并可能影响未来的购买决 策。
服装消费动机
功能需求
满足基本的穿着需求 ,如保暖、遮羞等。
审美需求
追求服装的美感和时 尚感,展现个人品味 和魅力。
调查法
案例研究法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人们对服 装的心理需求和态度。
对特定个体或群体的服装选择和表现进行 深入剖析,以揭示其背后的心理动机和意 义。
02
CATALOGUE
服装与心理的关系
服装与情绪
总结词
服装对情绪有显著影响
详细描述
穿着舒适、符合个人风格的服装可以增强正面情绪,如快乐和自信;相反,穿 着不舒适或不适合自己的服装可能会导致负面情绪,如焦虑和沮丧。
社会认同
通过穿着符合社会规 范或特定群体的服装 ,获得认同感和归属 感。
自我表达
通过穿着表达个人风 格、态度和价值观, 展现个性特点。
情绪满足
穿着某些服装可以引 发特定的情绪反应, 如舒适、自信等。
服装品牌与消费者心理
01
02
03
服装心理学课程设计
服装心理学课程设计引言服装是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作为物质需求的满足,服装还具有心理学层面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服装心理学则是研究人们在选择、穿着、搭配服装时的心理变化和影响。
本课程旨在通过讲解服装心理学相关知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及他人的服装心理,培养学生对服装的认识和观察力,从而提高服装的实用性和美感性。
课程设置第一章服装及其心理学概述•服装演变史•服装心理学概念及研究对象•服装心理学与人类心理学的关系第二章服装心理学在个体中的作用•服装对个人自我认同的影响•衣着和个体形象的关系•服装对个人心理状态的影响第三章服装对群体的影响•社会、文化及经济因素与服装的关系•服装在社会标签的作用•服装对个体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认同感的影响第四章服装与心理分析•衣着与心理疾病的关系•衣着与人格的关系•服装在心理疗法中的应用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主要教学形式为专题讲授、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
其中:•专题讲授:教师根据课程内容为学生讲授服装心理学基础理论,结合实际案例、研究成果等对知识点进行深度阐述。
•案例分析:通过对服装心理学的案例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将理论与实际结合,概括规律。
•小组讨论:以课堂为环境,分散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使学生在交流中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形成新的认识和观点。
同时,也将安排实践环节,具体内容包括:•对样板进行分析:教师为学生提供样板,并对样板进行心理学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总结。
•服装搭配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服装搭配实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通过实践加深对服装心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评估方式本课程的评估将分为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表现主要考核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表现和实践成果。
其中课堂表现包括听讲情况、笔记质量、问题提出和思考深度等因素;小组讨论表现包括讨论表述、沟通协作和讨论成果等方面;实践成果主要考核学生搭配服装的能力、对服装心理学的实际应用能力等。
服装心理学课程标准
《服装心理学》课程标准编制日期:2015 年 7月 15 日目录一、课程基本信息 0二、课程教学目标 0(一)总体目标 0(二)分类目标 0三、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0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时数 0五、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0六、课程教学资源 0七、课程教学考核评价 0八、相关说明 0九、编制说明 0二、课程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服装心理学是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之一,是服装设计、美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服装工程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多学科性质。
本课程在于揭示服装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服装行为表现形式。
通过服装心理学的学习,可以了解人们穿衣的心理动机。
服装心理学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服装设计者心理要素的研究来指导设计思维程序和模式。
通过对服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服装行为与心理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1.知识目标层级:1.1了解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1.2了解服装与文化的关系;1.3熟悉价值观、兴趣、态度与服装行为;1.4熟悉知觉的组织原则在服装上的应用;1.5熟悉性格、自我意识对服装行为的影响;1.6掌握社会知觉、人际交往、群体影响、社会角色等社会心理在服装行为中的影响;1.7掌握服装流行的发生和表现;流行的传播过程;影响服装流行的因素;1.8熟悉消费者需要、具体购买动机等对服装消费行为的影响。
2.能力目标层级:2.1职业能力目标2.2社会能力目标2..2.1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2.2.2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素质)和强烈的商业信誉观;2.2.3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2.2.4具备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2.3方法能力目标提高分析服装行为与服装流行的能力,提高服装设计定位的合宜性,增强市场定位的准确性,并丰富服装设计的文化内蕴,具备一定的国际服装流行趋势的分类综合能力。
(服装企业管理)服装心理学
一、服装的起源1.本能说①适应环境说适应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地形地貌适应社会环境:时间、地点和场合②保护身体说保暖御寒:身体防护:保护皮肤和肌肉心理保护:心理减压、寄托装饰美化:美化自身2.满足欲求说①标识身份用量、形、色、质标识②炫耀财富和地位③取悦异性3、精神分析说二:服装消费者的购买动机①求廉动机②求实动机③求新动机④求异动机⑤求名动机⑥求美动机三:印象形成及其特点、印象偏差①一个处于清醒状态的人,能接受物理刺激:光线、颜色、噪声、气味❖社会刺激:微笑、招手、约会、谈话、争吵②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是有选择地接受外部刺激的,并且通过与我们已有的经验与知识的融合而被保留下来。
③印象的评定可分为三个方面:a.估价方面,如好——坏;b.力量方面,如强——弱;c.活动方面,如主动——被动。
其中,估价方面是最为重要的,而且是最具区别性的。
印象偏差:第一印象、刻板印象、光环效应(晕轮效应)、首因效应第一印象: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第一次见面所形成的印象称为第一印象第一印象主要是获得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
第一印象的特点:①在第一印象形成过程中,一个人的服装及外观作为披露个人信息的“载体”或“暗示”,起着重要作用。
②第一印象很难改变③第一印象不是无法改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初次见面的印象是可以修正或改变的。
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形成途径:a.其一是直接与某些人或某个群体接触,然后将这些人或群体有一些特点加以固定化。
b.其二是根据间接的资料而来。
【社会刻板印象是对社会群体最简单最经济的认识,它有利于对某一群人做概括的了解,但也容易使人形成“先入为主”的偏见,造成社会认知的偏差。
】光环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夸大了的社会印象和盲目的心理倾向。
例:情人眼里出西施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
服装心理学
服装心理学:研究人类服装行为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基本点是用心理学的原理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来解释服装行为,研究方向指向服装行为研究,目标是揭示服装行为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规律。
能力:与活动的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率的具体活动方式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服装设计能力:在设计过程中影响作品产生的数量和质量的作业方式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
Δ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活动,其存在和发展过程都依附与心理过程。
注意发生在感知觉中、思维过程中、记忆或回忆过程中、想象过程中等)注意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无目的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由环境变化引起,不是所有环境的变化都能引起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的注意,必要时要有一定的意志做努力,是人注意的高级阶段,是受意识的调节和支配的。
感知:指感觉和知觉。
感觉:指此时此刻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物质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具体的个别的特性、品质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指显示的对象和现象直接作用与感官的多中特征和品质在人脑中的反映过程。
感觉和知觉合称感知觉。
感知能力即对于事物的直观映像的把握能力。
每一种感觉有两种类型的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曲变错觉:线段由于其他构图因素的影响,不仅发生主观上长度的变化和曲率变化。
P41 深度错觉:人们判断物体的距离是依据深度线索的,其中纹理梯度也叫结构阶差,当服装结构中存在的纹理梯度,影响人对服装的厚薄感觉变化时,就发生了这种错觉。
P44似动:由于构成图形的组成部分之间的特殊性,从而使图形产生运动感的现象。
两可图形:一个图形随着观察者注视角度的变化,而被感知为不同的图形。
联想:人们在自己的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引发不同表象间发生联系的心理活动。
服装心理学(1)
理学着、经济学者以社会心理学为基础,开展服装行为研究
1965年 M. E. Roach and J. B. Eicher 《衣着、服饰和
社会体制》
1966年 M. S. Ryan 《服装,人类行为的研究》
1968年 M. J. Horh 《第二皮肤,服装的多学科研究》
1977-1985年是日本以社会学为基础的服装心理学导入期 我国从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才开始研究。
布置观察程序,对观察结果进行仔细记 录。
4.观察法的优点 (1)直观、可靠 (2)简单、易行 (3)干扰少
5.观察法的缺点
(1)观察深度不够 (2)限制性较大 (3)受调查人员自条件 的制约较大 (4)有时以偏盖全 (5)数据不易统计处理 (6)信息具有偶然性 (7)观察数据难以精确
二、实验法
根据研究任务,主动地控制和改变 一些条件,使实验对象的主体发生 相应的服装行为,从而揭示服装行 为和主体的心理反应规律,以及影 响因素。
两个概念
自变量——要改变的因素或条件
引起服装行为和心理反应的因素
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
条件,即要得到的服装行为或心理反应。
举例:衣领大小对服装满意度的影响
创造某种条件,以引起被测试者心理现象的出 现。 例:学生穿校服上学(自变量)所引起的个人 的服装行为变化和心理反应(因变量)。 还可分为定性实验法:常常判断某些现象之间 的联系。 如:男女两性的服装心理和行为是否存在差异 定量实验法:测量服装行为与心理现象的函数 关系、服装心理现象之间的对应数值关系。
问卷设计的步骤与格式
1.问卷设计的步骤 问卷是为了解决某一特殊问题而
进行设计的,因此,要体现科学和 有序的原则。 (1)确定主题 (2)设计问卷 (3)初步调查、修改问卷 (4)制表、打印、印刷
设计心理服装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认识心理服装的设计理念。
2. 技能目标: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服装设计的兴趣,培养热爱生活、关注心理的情怀。
教学重点:1. 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
2. 心理服装的设计理念。
教学难点:1. 心理服装设计过程中的创意发挥。
2. 将心理因素融入服装设计中的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服装设计资料、图片。
3. 各色布料、剪刀、针线、珠子等材料。
4. 画板、铅笔、彩色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一些心理服装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什么是心理服装?它与普通服装有什么区别?二、新课讲授1. 介绍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如色彩、图案、款式等。
2. 阐述心理服装的设计理念,包括服装对人的心理影响、心理需求与服装设计的关系等。
三、实践操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心理服装主题。
2. 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心理服装设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基本原理和设计理念的理解。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心理服装设计作品。
二、实践操作(续)1. 各小组继续完成心理服装设计。
2. 指导学生运用色彩、图案、款式等元素,体现心理服装的特点。
三、作品展示与评价1.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心理服装设计作品。
2. 学生之间进行互评,教师点评。
3. 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
四、课后作业1. 搜集更多心理服装设计资料,了解不同心理需求的服装设计。
2. 设计一套具有自己特色的心理服装,并说明设计理念。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掌握了服装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心理服装的设计理念。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锻炼。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心理教案语言类大学习穿搭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穿搭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穿搭心理学分析自己和他人的形象。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1. 理解穿搭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穿搭心理学在形象塑造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将穿搭心理学原理与实际穿搭相结合。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自信心。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包括穿搭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案例分析等。
2. 实物穿搭道具,如衣物、饰品等。
3. 学生自带的穿搭照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展示明星穿搭图片,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有些人的穿搭看起来很有气质,而有些人则显得平淡无奇?2. 提出问题:穿搭是否真的只是个人喜好的问题?是否有一定的心理学原理在其中?二、新课讲授1. 介绍穿搭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介绍穿搭心理学是什么:研究人们在穿搭过程中,如何通过服装、配饰等元素传达个人形象和情绪的学科。
- 介绍穿搭心理学的原理:包括色彩心理学、形状心理学、层次心理学等。
2. 分析穿搭心理学在形象塑造中的应用。
- 色彩心理学:如何根据肤色、气质选择合适的颜色。
- 形状心理学:如何通过服装的形状和剪裁来修饰身材。
- 层次心理学:如何通过层次感强的穿搭提升整体形象。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组穿搭成功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穿搭成功的原因。
2. 引导学生从色彩、形状、层次等方面进行思考。
四、实践环节1. 教师分发实物穿搭道具,让学生分组进行穿搭实践。
2. 每组展示自己的穿搭成果,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穿搭心理学知识。
2.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环节中的收获。
二、新课讲授1. 深入讲解穿搭心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如何根据场合选择合适的穿搭。
- 如何通过穿搭提升自信心。
2. 分析穿搭心理学在职场、校园、社交等不同场合的应用。
三、互动环节1. 教师展示一组职场穿搭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如何通过穿搭在职场中展现专业形象?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
《服装心理学》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服装业系统为 服装设计者、服装生产者、服
装消费者三个组成部分
❖服装设计者的工作出发点—服装消费的心理需求、审 美心理特色、服装行为的心理规律、服装生产厂家的生 产能力。
❖服装生产厂家的生产、销售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服装 消费者的心理需要为出发点。
服装心理学
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第一部分 课程内容介绍
服装心理学内容1
01 服装心理学概 述
概念、研究范围 意义、研究方法
02 服饰心理的三 层面
设计心理 着装心理 评判心理
03 服装的Biblioteka 费心理 及消费者心理消费者的需求、动机和满足过程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不同类型消费者市场的心理 价格因素对消费者选购服装的心理
THANKS
研究范围
服装心理学从不同层次上对 人们的着装行为进行分析与 研究
interior design
服装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者心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示意图
获得成就、实现理想、 最大发挥潜能
人际交往、友情、爱情和 群体
食物、水、空气和住宿 等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的需要 生理的需要
服装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研究途径 研究内容 研究对象
划分
划分
划分
1 服装行为的外部评价 服装行为的心理反应
服装技能的思维形式 服装的认知 2 服装的动机、情感表现 服装的认同、爱好 服装的个性体现
年龄 3 职业
性别
研究服装心理学的意义
❖服装是人们心理活动外观的载体之一,在每个历史时期,反映人们的需要、个性等心 理特性。
服装心理学课程标准
《服饰心理学》课程标准编制日期: 2015 年 7 月 15 日目录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服饰心理学课程代码Q025课程学分2课程性质公共课专基课√ 专业课;理论课理实课√实践课;(请选择打钩)课程地位合用专业合用对象课程负责人必修课√选修课;核心课程非核心课程√(请选择打钩)服饰设计(营销方向)服饰设计专业大三学生课程教课团队课程所属教研室二、课程教课目的(一)整体目标服饰心理学是服饰设计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之一,是服饰设计、美学、社会意理学、人类文化学、服饰工程与心理学的交错学科,拥有多学科性质。
本课程在于揭露服饰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服饰行为表现形式。
经过服饰心理学的学习,能够认识人们穿衣的心理动机。
服饰心理学能够为服饰设计供给理论依照。
经过对服饰设计者心理因素的研究来指导设计思想程序和模式。
经过对服饰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来源理的学习,提高学生剖析服饰行为与心理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1.知识目标层级:认识服饰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认识服饰与文化的关系;熟习价值观、兴趣、态度与服饰行为;熟习知觉的组织原则在服饰上的应用;熟习性格、自我意识对服饰行为的影响;掌握社会知觉、人际交往、集体影响、社会角色等社会意理在服饰行为中的影响;掌握服饰流行的发生和表现;流行的流传过程;影响服饰流行的因素;熟习花费者需要、详细购置动机等对服饰花费行为的影响。
2.能力目标层级:职业能力目标社会能力目标2..具备可连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具备优秀的职业修养(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素质)和激烈的商业信用观;具备优秀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协调能力;具备吃苦耐劳的意志质量和谨慎仔细的工作作风;方法能力目标提高剖析服饰行为与服饰流行的能力,提高服饰设计定位的合宜性,增强市场定位的正确性,并丰富服饰设计的文化内蕴,具备必定的国际服饰流行趋向的分类综合能力。
三、课程教课方案思路(一)课程教课方案的依照服饰心理学是服饰设计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之一,是服饰设计、美学、社会意理学、人类文化学、服饰工程与心理学的交错学科,拥有多学科性质。
服装与心理学
内胚叶型
中胚叶型
外胚叶型
谢尔顿的体形分类
(四)价值观的性格类型说
性格是指个体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 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如勤奋与懒惰,慷 慨与吝啬,谦虚与骄傲,勇敢与怯懦等, 都是性格特征。
性格是在后天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它 具有社会评价意义。
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把人们的基本生活领 域分为六个方面,依据个人倾向于其中某一 领域,相应地把人分成六种类型。
黏液质
黏液质的人安静稳 重,思维、言语、 动作迟缓,做事有 条不紊;情绪稳定, 但难于转移;内心 不易外露,善于克 制自己;沉默寡言, 交际适度。
抑郁质
抑郁质的人动作缓 慢,心细敏感,善 于觉察别人不易发 现的细节;情感细腻, 深刻而持久,但难 于外露;行为孤僻, 乐于独处,不善交 际,拘谨,胆小。
课后作业:
综合运用各种个性理论学说,分 析判断自己和若干身边典型个体 的个性类型及个性特征,以及语 言、着装、表情、肢体动作等行 为特点。
(6)社会型
关心他人和社会全 体,以爱和帮助别 人为其最高的价值。 生活的主要目的是 追求对社会的奉献。
三、个性与服装行为的关系
个性是由各种因素组成的复杂体系,不同的研 究者从不同的侧面提出了关于个性的理论与测 量方法 。
个性是一个人的独特心理特征,就必然会通过 他的外显行为表现出来,同样个性也会影响到 一个人对服装的选择和穿着行为。
6、圆滑难缠型 生理特征:体型偏胖偏壮 着装特点:色彩偏冷 性格类型:外向 行为特点:老练、世故、难缠,许下诺言很难
兑现;和导购面谈时总是先固守阵地以立于 不败之地,然后向顾客所要各种资料和说明, 提出尖刻问题及各种附加条件,待条件满足 后,他又找借口继续拖延、砍价,有时还会 以声称另找地方购买相威胁。其目的只有两 个,试探推销员水平和砍价。 待客要点:观察其购买意图,制造紧张空气, 如存货不多、即将调价等,是顾客认为只有 马上购买才有利可图;设计僵局,让顾客感 觉导购已经做了最大让步;对于苛刻条件要 绕开,不正面回答。
服装消费者心理学-成人教育学院
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独立本科段)《服装消费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3916)目录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1)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1)第一章绪论(4学时) (1)第一节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第二节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历史 (2)第二章服装的起源和动机(6学时) (2)第一节服装的起源 (3)第二节服装的动机和需要 (3)第三节与外观有关的动机分析 (3)第四节有关服装动机的研究 (3)第三章个性、自我和服装(8学时) (4)第一节个性和服装 (4)第二节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4)第三节身体形象和服装 (4)第四节自我评价和服装 (4)第四章印象、外观魅力和服装(8学时) (5)第一节印象形成及其特点 (5)第二节服装在印象形成中的作用 (6)第三节服装和人际吸引 (6)第五章服装的象征性(8学时) (6)第一节服装的人际沟通功能 (7)第二节服装和符号相互作用 (7)第三节作为象征符号的服装 (7)第六章群体行为和服装(6学时) (7)第一节群体行为和从众 (8)第二节参照群体和服装行为 (8)第三节服装在有组织群体中的作用 (8)第七章服装的流行与传播(2学时) (8)第一节流行及其特征 (9)第二节服装企业销售预测 (9)第三节流行的产生和演变 (9)第四节现代社会与服装流行 (9)第八章社会角色和服装(2学时) (10)第一节社会化和角色 (10)第二节年龄角色与服装 (10)第三节性别角色和服装 (10)第四节职业角色和服装 (10)第九章文化和服装(4学时) (11)第一节文化和次文化 (11)第二节服装的社会规范 (11)第三节服装的价值 (11)第十章服装消费环境和市场细分(2学时) (12)第一节现代时尚产业与服装 (12)第二节服装消费环境 (12)第三节服装市场细分 (12)第十一章服装购买的决策(2学时) (13)第一节消费者行为和服装购买决策类型 (13)第二节服装购买的过程 (13)第三节服装选择中的知觉风险 (13)第十二章服装心理学的研究方法(2学时) (14)第一节研究的基本程序与类 (14)第二节主要研究方法 (14)第三节问卷和量表设计 (14)第四节研究资料的整理和报告 (15)三、关于大纲的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15)附录题型举例 (19)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服装消费心理学自学考试大纲(课程代码:3916)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装心理学》课程标准
编制日期:2015 年 7月 15 日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0
二、课程教学目标 0
(一)总体目标 0
(二)分类目标 0
三、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0
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和时数 0
五、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0
六、课程教学资源 0
七、课程教学考核评价 0
八、相关说明 0
九、编制说明 0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总体目标
服装心理学是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之一,是服装设计、美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服装工程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多学科性质。
本课程在于揭示服装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服装行为表现形式。
通过服装心理学的学习,可以了解人们穿衣的心理动机。
服装心理学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服装设计者心理要素的研究来指导设计思维程序和模式。
通过对服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服装行为与心理的能力。
(二)分类目标
1.知识目标层级:
1.1了解服装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1.2了解服装与文化的关系;
1.3熟悉价值观、兴趣、态度与服装行为;
1.4熟悉知觉的组织原则在服装上的应用;
1.5熟悉性格、自我意识对服装行为的影响;
1.6掌握社会知觉、人际交往、群体影响、社会角色等社会心理在服装行为中的影响;
1.7掌握服装流行的发生和表现;流行的传播过程;影响服装流行的因素;
1.8熟悉消费者需要、具体购买动机等对服装消费行为的影响。
2.能力目标层级:
2.1职业能力目标
2.2社会能力目标
2..2.1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与适应能力;
2.2.2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职业习惯、职业素质)和强烈的商业信誉观;
2.2.3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
2.2.4具备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2.3方法能力目标
提高分析服装行为与服装流行的能力,提高服装设计定位
的合宜性,增强市场定位的准确性,并丰富服装设计的文化内蕴,具备一定的国
际服装流行趋势的分类综合能力。
三、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依据
服装心理学是服装设计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之一,是服装设计、美学、社会心理学、人类文化学、服装工程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具有多学科性质。
本课程在于揭示服装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服装行为表现形式。
通过服装心理学的学习,可以了解人们穿衣的心理动机。
服装心理学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对服装设计者心理要素的研究来指导设计思维程序和模式。
通过对服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服装行为与心理的能力。
是服装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
贯彻“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关注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利用现有师资、校内实训环境、校企合作等条件组织教学。
遵循“培养一线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和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市场真实的氛围和环境,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二)课程教学设计的思路
1.教学内容设计思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引入实践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符合职业教育的教学体系,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明确教学的理论目标与实践目标。
课程内容注重基础理论和案例分析能力的训练,针对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和方法紧紧围绕其专业需要来选取,同时兼顾高等职业教育对知识应用的需要。
2.教学形式设计思路:根据服装设计(营销方向)工作流程,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以服装设计(营销方向)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边讲边做,讲做结合”一体化教学方法。
以企业的实际营销工作流程,以及营销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为基础进行教学内容设计。
在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通过情景模拟、案例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服装类营销人才所需技能。
3.教学组织设计思路:受时间及课程内容的限制,《服装心理学》教学内容分为课堂集中教学内容与学生课外自学内容。
集中教学内容严格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自学内容亦同样提出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熟悉及了解的内容,与集中教学内容一样配备试题库,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内容、要求与时数
五、课程教学形式与方法
(一)理论教学
1.课堂讲授:结合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并通过参考相关的书籍教材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利用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运用有关教育理论分析街头、校园、身边的服装行为,能将思考系统化,应用在服装设计中,甚而转换为实物。
2.案例分析法: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案例,比如新旧版本剧照比较,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分析,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点,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以复习为目的,由同学根据教学要求阅读扩充资料及其他参考文献,上课提问和教师答疑,或由若干同学以小组形式准备交流,加深重点问题理解。
4.视频教学法:收集有关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着装现象、并对其中的主体进行性格分析,讨论不同人物性格、职业背景、场合等
的不同着装风格,同时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
(二)实践教学
1.案例分析法:设计案例进行演练、分析。
2.参观:到具体的服装公司、商场参观,实地体消费人群的不同,不同的风格定位,对服装现象进行评说(资料以照片或VCR形式呈现),就生活中人物的着装进行点评和建议。
3.设定主题情景(如郊游、面试、舞会、相亲)、人物角色(年龄、职业、性格)、特定体型,要求学生进行服装搭配设计。
六、课程教学资源
(一)对任课教师的资质要求。
总体上要求执教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具有服装设计、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学习背景,并通过参加学术会议、进修、观摩和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提高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材选用建议。
本课程教材的选用应遵循“科学性、适用性、先进性、权威性”的原则,尽量选用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或适合教学对象的富有特色的教材,亦可是校企合作开发或自编有特色的校本教材。
课程教材由课任教师按我相关规定提出选用意见,经教研室同意后,报系审定、教务处审批、征订。
(三)教学设施设备条件。
校内配备多媒体教室、综合实训基地和服装设计实训室,满足学生的校内实训要求,同时校外还和多家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
(四)课程学习资源。
1.教材:《服装心理学》刘国联,2007年第一版
2.参考文献:赵平:《服装心理学概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11月版;陈东升、吴坚:《新编服装心理学》(21世纪高等服装院校教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年5月版。
七、课程教学考核评价
(一)考核评价的依据
依据学生能否通过服装心理学的学习,了解人们穿衣的心理动机,提高学生分析服装行为与心理的能力,能否在服装心理学的理论依据下指导服装设计思维程序和模式。
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应通过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二)考核评价的主体
考核评价的主体应由系部、听课教师及教学对象构成。
1.系部通过分析该课程各个班级的学期成绩和质量分析表,判断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
2.听课教师根据听课记录衡量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根据教学对象即学生的评价反馈记录判断任课教师的授课态度及效果。
(三)考核评价的主要内容、标准及成绩的评定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将学习态度、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技能目标考核作为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理论考试作为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80%。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四)考核评价的方式
评价体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
过程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问卷调查、访谈、平时测验和听课记录等,并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结果性评价则从学生学期成绩的百分制考核和任课教师的教学等级制(优、良、合格、不合格)这两个角度考核评价任课教师的教学情况。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目标和课程目标进行专业教学考核评价。
八、相关说明
因编者水平有限,本课程标准缺点在所难免,敬请相关教师及读者批评指正。
九、编制说明
本课程标准由市场营销教研室尤巧燕老师编制。
执笔人:审核人:
2015年 7月 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