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3《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优质课教案_1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时改革迫在眉睫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北魏的崛起与北魏重新统一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学习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宗主督护制;赋税制度的缺陷;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2)通过学习孝文帝改革前的社会矛盾与有利条件,进一步理解采用汉族的先进制度与生产方式的必然性、必要性。

(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学习,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史实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论证、表达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探究前秦统一北方和北魏统一北方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2)小组讨论学习先进文化的途径和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有利于经济发展,民族进步;

(2)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社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

(3)历史的发展离不开杰出人物的推动作用,冯太后和孝文帝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和条件。

2、难点:宗主督护制;北魏社会矛盾激化的原因;冯太后对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与讨论法、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改革的重要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1、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发展线索:

东汉——三国鼎立——西晋——十六国与东晋并立——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南朝

2、魏晋南北朝并立形势图

时代特征: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3、北魏的崛起:

1)起源于东北鲜卑族拓拔部;

2)魏晋之际游牧与山西、内蒙;

3)东晋时建立代国,不久为前秦吞并。

4)淝水之战后,再度崛起并不断发展;

4、北魏的发展:

1)背景:前秦瓦解,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和战乱

2)表现:

386年,拓拔圭重建代国,改国号魏,史称北魏;

398年,拓拔圭迁都平城,次年称帝,是为道武帝

C、影响:使北魏历史发展进入新时期。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1)时间:439年

2)意义:

A、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统一是历史大势所趋)

B、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C、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说明: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不仅为其全面推行改革提供稳定和广泛的空间,而且对社会生产力的推动,正是加速北魏进行封建化改革的关键。同时,对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的促进,更使他们认识到汉族文化的先进方面,成为汉化改革的重大前提。

正是在以上因素影响下,北魏统治阶级一开始就注重汉化改革,并不断推进!

二、改革的有利条件——统治阶级汉化改革的奠基

1、改革依据:汉族封建政权统治方式

2、主要改革人物与措施:

1)拓拔圭改革——①解散部落组织(分土定居),实行编户;②计口授田,劝课农桑;

③仿汉制设官制;④延揽人才,重用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⑤兴办太学,吸收汉族先进文化

2)拓拔焘改革——①广纳汉族士人;②修改律令,促进政权封建化;③发展农业,崇尚节俭;④崇尚儒学,培养拓拔人才;

3)冯太后改革——略

3、改革意义:

1)使拓拔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即封建化;2)国家机构日益完备,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

假如没有北魏统治阶级汉之前化改革的奠基,孝文帝也许照样会改革,但改革措施、成果、影响又会如何?

当然,历史不能假设,但通过假设,我们更易认识到北魏统治阶级之前改革的重大奠基作用,也更能体会到需要不断推进的真正意义!

三、改革的必要性——北魏统治面临危机

1、政治制度的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1)制度欠缺(落后)的表现:

A、宗主督护制:

a、形成:北魏进入中原,任命豪强地主出任宗主,督护农民纳税服役,形成宗主管理的基层组织;

b、影响:

①统一初期,利于巩固统治;

②长期以往,豪强地主往往隐瞒控制人口,逃避赋税徭役,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役收入和徭役征发;

B、九品混通制:

a、内容:根据资产多少规定赋税多少,分成九品征收

b、影响:实际上豪强地主隐瞒土地财产而避税,还与地方官吏勾结,共同搜刮农民(地方官吏“纵富督贫,逼强侵弱”),农民本身贫穷则交税甚多,负担沉重。

2)制度欠缺的影响:

A、对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极为不利;(政府财政危机)

B、加重广大人民的负担,导致阶级矛盾尖锐

2、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更大的危机);

3、人民起义,社会动荡——威胁统治

1)原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2)表现:

A、445年陕西人民起义(汉族、羌族)

B、百年间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沉重打击了北魏统治

概括:在当时内忧(阶矛、民矛激化,政、经危机)外患(北方柔然进攻)、统治不稳(人民起义,社会动荡)的现实状况下,如何巩固统治是统治阶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是进行改革缓和社会矛盾还是发动战争以转移阶级矛盾视线甚或缓和民族矛盾,不管怎样的道路,需要统治者来抉择!

统治者因素在改革道路的抉择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改革的推动力——统治者因素

1、冯太后:

1)出身汉家,以强硬手段掌握政权,推动北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思想动员)

2)精心培养孝文帝拓拔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人才培养)

3)临朝听政,推行初步改革;(奠基作用)

2、孝文帝:

1)孝文帝即位:471年拓拔宏通过禅让即位(权力保证)

2)在冯太后培养下,精通汉文化,通过比较鲜卑文化,坚定改革信念;

3)勤于政事,关心民生

4)孝文帝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主观条件)

要巩固统治(改革目的),就必须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概括:没有冯太后的支持与栽培,就没有孝文帝后来强有力的改革;离开孝文帝自身的努力与深邃的认识,改革也不可能成效卓著!冯太后与孝文帝,构成了改革的有效推动力!

教学小结: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1、改革前提: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2、改革必要性: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社会动荡

3、改革可能性:民族融合的趋势、冯太后掌握实权、孝文帝精通汉文化

感悟反思:

1、每当气候上的寒冷期到来,就会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难,从而进攻中原,落后的征服者必然要为被征服者的较高文明所征服

2、社会矛盾威胁社会安定,改革有利于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进步

作业:

幻灯片:

1、简要叙述北魏统一北方后的形势。

(1)统一的历史作用:初步结束西晋以来北方分裂割据局面;创造了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