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报告(格式版)
建设部发布《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
1 城 市人 均住 宅建 筑 面积 : 2 m 、 >  ̄ 5 2 、城 市 规 划 建 成 区 每 平 方 公 里 人 口密
度 ≥ l 0 0人 ol o
3 、城镇 最 低 收入 家庭 每 户人 均 住 宅 建筑
面积 : 8 ≥ m
l、 1城市 规划 建成 区绿 化覆 盖 率 : 4 % > / 0 城市 规划 建成 区绿 地率 : 5 ≥3 %
得 的成 就 。
乡人 居环 境 、 导城 市健康 发展 等 方 面起 到 了积极 指 作 用的 “ 中国人 居 环境 奖 ” 部 分 内容 和 指标 已不适 .
应 于 当前 城 乡建设 工作 。为全 面 落 实科 学发 展观 ,
构 建社 会 主 义和 谐 社会 , 一 步规 范 “ 国人 居 环 进 中 境 奖” 申报 和评选 工作 , 的 建设部 最近 对 《 国人 居 中
国人 居环 境 奖 申报 和 评选 办法 、 中国人 居 环境 奖 参
考 指标 体 系 、 中 国人 居 环 境 范例 奖评 选 主题 及 内 容、 中国人居 环境 奖 工作领 导 小组 成 员名 单和 中国
城 镇 政 府或 政 府 部 门、 事业 单 位 、 会 团体 、 企 社 项
目和 个 人 。
人居 环境 奖和 中国人居 环境 范例 奖 申报表 。
《 选 办法》 出 : 评 指 为在 我 国城镇 化 发展 过程 中
由于原 文 篇 幅较 长 . 们 特 精 选 主要 内容 刊 我
出, 大 家参 考 。 供
附件 2
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
一
、
定量 指标
8 城市 污 水处理 再 生利 用率 : 0 、 ≥2 % 9 城 市人均 拥有 道路 面积 : 1.m 、 ≥ 1 5 1、 0 以步行 、 自行 车 和乘 坐公 共汽 车 出行 的居 民
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
关于修订《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的通知颁布单位:建设部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国人居环境奖”设立以来,在改善我国城乡人居环境、指导城市健康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原《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建城[2002]127号)中的部分内容和指标已不适应于当前城乡建设工作。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规范“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申报和评选工作,我部对《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进行了修订,现予印发,请在组织申报时遵照执行。
《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建城[2002]127号)同时废止。
附件:1.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2.中国人居环境奖参考指标体系3.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4.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5.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附件1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一、奖项的设立为在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表彰在构建和谐社会、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城镇、单位和个人,建设部决定设立“中国人居环境奖”(含“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反映城镇在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总体成就。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反映获奖者在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中某个方面取得的成就。
二、评选对象“中国人居环境奖”的评选对象是城镇政府。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评选对象是:1、城镇政府或政府部门;2、企事业单位;3、社会团体;4、项目;5、个人。
三、申报条件(一)城镇政府或政府部门积极制定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城镇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方面的政策、法规,并取得实施效果;组织改善城镇人居环境的重大项目的规划和实施;重视对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建设的投入;有效领导和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改善城镇人居环境工作;在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建筑节能检查中没有被通报批评;不存在拖欠工程款或农民工工资以及因拆迁引起大量群众上访事件等问题。
“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申报陈述材料
“中国人居环境奖〞、“结合国人居奖〞申报陈述材料一、某市概况某市是华南地区的一座中心城市,位于珠江三角洲北缘,总面积7434.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718.8平方公里。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某市的经济社会和城市建立高速成长,国内消费总值连续20**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20**年末,国内消费总值到达2383.07亿元人平易近币,人均国内消费总值到达3.45万元,按当年汇率计算,到达4175美元;全市人口994.30万人,其中本市户籍人口7066万人,外来流动人口291.64万人;建成区面积到达430.7平方公里。
某市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假名城,目前正朝着建立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成长目的大步迈进。
二、申报“人居奖〞类别城市环境建立与经管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道路及市政根底设施建立架构城市道路主骨架,完善城市交通路网,增强城市办事功能。
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整治城市脏乱现象,标准城市经管秩序,改善城市环境面目。
大气污染治理治理废气污染,推广使用清洁汽车,成长绿色交通。
水源污染治理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进步污水处理率,整治工业污染源。
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完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建立生态公园和森林公园,构建现代化生态城市新格局。
三、某市人居环境改变的过程未施行改善环境之前的情况。
前几年,随着经济社会和城市建立的成长,某市的城市区域敏捷扩展,周边农村大幅纳入市区范围;产业构造和城市功能敏捷调整,城市根底设施对经济成长的承载负荷络续增大;机动车辆敏捷增长,城市道路建立相对滞后;农村人口敏捷向城镇流动集中,城市经管面日趋复杂,某市面临的环境脏乱和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根底设施的规划建立跟不上城市成长的需要,交通阻塞状况严重;商业网点和室内市场建立跟不上市场成长的需要,违法建立现象大量涌现;污水处理设施建立跟不上用水量的大幅增长,珠江和流溪河等水源水体污染比力严重;废气和扬尘污染指标急剧升高,城市大气环境受到污染;城市绿化跟不上城区扩展的步伐,市区“温室效应〞络续增大,城市栖身环境呈现恶化的态势。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的通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日期】2015.01.12•【文号】建城[2015]8号•【施行日期】2015.0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其他规定正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的通报建城[2015]8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园林绿化局、水务局,天津市市容园林委、水务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水务局,重庆市市政委、园林事业管理局,海南省水务厅,各计划单列市建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有关单位:根据《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的通知》(建城[2010]120号)和《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工作的通知》(建办城函[2013]653号)精神,我部组织专家对各地推荐的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并经社会公示,决定授予“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等54个项目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获奖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再接再厉,继续在人居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取得更大成绩。
各地要以获奖单位为榜样,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突出重点,不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改善城乡人居生态环境。
附件: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1月12日附件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获奖名单1.北京市朝阳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2.天津市供热改革和建筑节能泰达示范项目3.河北省张家口市山体绿化建设项目4.山西省晋城市白马寺沉陷区生态综合整治工程5.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喀喇沁旗锦山镇小城镇建设项目6.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成吉思汗公园维修改造项目7.辽宁省沈阳市于洪新城旧城改造项目8.上海市徐汇区历史文化风貌整体保护工程9.上海市长宁区城市网格化管理项目10.上海市静安区旧住房综合改造工程11.上海市普陀区长风老工业区转型生态商务区建设项目12.江苏省村庄环境整治苏南实践项目13.江苏省徐州市云龙湖风景名胜区生态景观修复工程14.江苏省常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15.江苏省常熟市虞山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17.浙江省杭州市公租房日常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项目18.浙江省杭州市市区道路分类保洁管理项目19.浙江省德清县下渚湖湿地风景区资源保护项目20.浙江省龙泉市溪头村新农村建设项目21.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湿地生态修复和公园建设项目22.安徽省合芜蚌实验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23.安徽省潜山县官庄村美好乡村规划建设项目24.福建省漳州市郊野公园龙文段项目25.福建省长泰县上蔡村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6.江西省赣州市中心城区章江水环境治理暨健身绿道建设项目27.山东省济南市保障房人居环境建设项目28.山东省潍坊市虞河上游湿地综合整治工程29.山东省日照市沙墩河绿道工程30.山东省菏泽市数字化城市综合管理项目31.山东省寿光市城市绿荫系统建设项目32.河南省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33.河南省三门峡市迎宾花园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34.湖南省长沙市洋湖生态新城建设项目35.湖南省长沙市梅溪湖生态公园建设项目36.湖南省湘潭市盘龙新农村建设示范项目37.广东省广州市轨道交通5号线首期工程滘口至文冲段工程38.广东省广州市第一资源热力电厂二分厂城市固废物环境教育项目39.广东省深圳市盐田区餐厨垃圾处理项目40.广东省惠州市金山河水清岸绿工程41.重庆市云阳县龙脊岭生态文化长廊建设项目42.四川省北川新县城灾后重建工程43.贵州省盘县古银杏风景名胜区妥乐景区保护与治理项目44.云南省昆明市保障性住房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项目45.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空气环境治理项目46.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市西三镇可邑村特色民居保护建设项目47.甘肃省临泽县大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48.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商住小区水源热泵供热建筑应用项目49.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库区湿地生态保护建设项目5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5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紫美雅和项目建筑节能与利用工程5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公园绿地建设项目5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旧城改造项目5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条件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条件1. 要是想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啊,居住环境得特别棒。
就好比你去朋友家做客,一进门就觉得神清气爽,那环境肯定是干净整洁又舒适的。
小区里垃圾都能及时清理,道路也没有坑洼,就像人脸上干净净没有污渍一样。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呢,要是居住的地方到处乱糟糟、脏兮兮的,怎么好意思申报这个奖呢?2. 这申报啊,还得看基础设施建设。
比如说那交通设施得完善吧。
就像一个身体里的血管一样,道路得四通八达,公交线路得合理安排。
像我上次去一个城市,那里的公交站点到处都是,想去哪都方便,而且道路标识清楚,就像有人在给你贴心指路一样。
要是交通乱七八糟的,大家出门都不方便,还谈什么人居环境范例奖呀?3. 环保方面那可是重中之重啊。
空气得清新吧,水得干净吧。
这就像人需要健康的食物和干净的水来生存一样。
我听说有的地方,以前河水又黑又臭,后来经过治理,现在清澈见底,还有小鱼游来游去呢。
要是周围的环境到处都是污染,那还能叫适合人居吗?还怎么去申报这个奖呢?4. 社区服务也不能差。
你想啊,住在社区里,就像住在一个大家庭里。
社区工作人员就像家里的管家一样,得把各种事情都安排好。
像有老人需要照顾,小孩需要玩耍的地方,社区都能提供相应的服务。
我住的社区,有专门的老年活动室,孩子们也有小广场可以玩,这才是好的社区服务啊。
要是社区对居民的需求不管不顾,这可不符合申报的条件哦。
5. 住房条件也在考察范围内呢。
房子质量得过硬吧,不能住着住着就出问题。
这就好比你穿衣服,质量差的衣服穿几次就破了,房子可不能这样。
我朋友买了个房子,结果经常漏水,这多闹心啊。
要是住房都不能让人安心居住,还怎么去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呢?6. 公共安全也是个关键因素。
就像你晚上走在路上,不用担心突然有坏人出现一样。
社区里有安保措施,城市里治安良好。
我有次去一个城市旅游,晚上在街头闲逛都觉得很安全,没有那种提心吊胆的感觉。
要是一个地方安全都不能保证,谁愿意住在那里呢?更别说申报这个奖了。
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重庆陈述材料)
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重庆陈述材料)---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陈述材料---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重庆南岸长江滨江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一、项目简况项目位于重庆市主城区长江南岸,东西长7.8公里,南北宽0.5至2公里,面积5.15平方公里;北望渝中半岛,东依南山绿色屏障。
昔日南滨,窄街陋巷,棚房旧楼,破损频危;岸陡坡高,交通困难;垃圾成山,污水横溢,扬尘漫天,一派破、旧、脏、乱、差的景象,洪水、滑坡年年威胁居民安全。
生态环境恶劣,绿化几乎为零。
二、领导决策1998年,南岸区区委、区政府决定:举全区之力,实施滨江路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彻底改变沿江地带的面貌,创建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
项目按照南岸区“发展江边”、“以路兴区”和“建设山水园林城区”的城市建设指导思想实施,符合重庆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重庆市防洪总体规划和重庆市南岸区城区绿地系统规划要求。
三、建设思路坚持综合整治,以堤路建设为主线,以全面建设城市、改善市民生活条件为目的,按照“以文化为灵魂、以绿色为生命、以灯饰为特色”的原则,打造“最有人气的旅游观光带、最显活力的经济增长极、最具品味的人居环境”;同步构筑完善的交通网络,同步开展大规模旧城改造,同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同步进行沿线景观建设,实现对沿江景观、旧城面貌、道路交通、码头泊位、危岩滑坡、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治理,以实现重庆市政府批准的“关于南岸滨江地带城市设计”的规划,建成“集居住、商贸、都市旅游和休闲于一体的滨水花园城区”。
四、建设举措创新资金运作模式,堤路带动相关产业。
项目建设采取了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以路带房,以房补路,以地生财,综合补偿,滚动发展”的方针,项目业主投入有限的资金,带动了300多亿的开发投入,形成良性运作态势。
各类工程建设中,未拖欠工程款及农民工工资,拆迁中注重以人为本,无集访事件发生。
项目于1998年11月24日正式开工建设,2002年2月9日,南滨路正式剪彩通车,9条配套连接道路同时建成投入使用,总投资11.5亿元。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内容简介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内容简介青岛开发区作为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务院、山东省委、省政府、青岛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不断打造全国精品开发区为目标,以不断探索体制和机制创新为架构,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抢抓半岛都市经济圈的发展机遇,自觉担负起发展大青岛,建设北方第一大港口的重任,全力培育山东半岛经济发展的“龙眼”。
建区二十年来,青岛开发区已经从一个荒野渔村发展成为一座山海城交融,海派文化浓郁,生活舒适、环境优美、文明、清新的现代化新城区。
在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青岛开发区致力于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始终坚持“生态优先、以人为本、环境取胜”的战略思想,突出抓好城市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城在绿中,人在景中,海天一色,气候宜人,这里已经成为人类最适合居住的地方。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一、城市概况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青岛开发区)南濒黄海,西依珠山,风光秀丽,四季宜人。
行政区现辖五个街道办事处及一镇,总面积274.1平方公里,总人口42.2万,其中常住人口26万。
2003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12.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2.1亿元。
青岛开发区是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1985年3月28日正式动工兴建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青岛母城隔海相望(海上最近距离2.26海里),背靠数万平方公里的平原地带,是环胶州湾构建“大青岛”的战略核心。
建区以来,通过致力于实施最佳人居和现代化国际城区的目标,使青岛开发区由一个地域狭小、人居环境相对较差的荒野渔村发展成为地域广阔、环境优美的新型生态城区。
二、申报内容以生态建设为龙头全面打造“五个佳境”,即:品位高雅的文化环境,求实开放的创业环境,舒适宜人的生活环境,美丽清新的休闲环境,和谐统一的生态环境。
以绿地建设为载体坚持因地制宜、精雕细琢,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增绿、补绿的“绿色计划”。
以科学养管为基础创新养护观念,完善管理措施,加大科技含量,倡导“依德养绿”。
建设部关于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通知
建设部关于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建设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3.03.05•【文号】建城函[2003]54号•【施行日期】2003.03.05•【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建设部关于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通知(建城函[2003]54号)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北京市、重庆市市政管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现将申报200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申报奖项及其条件按照建设部《关于印发<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和评选办法>的通知》(建城[2002]127号)及其附件的要求执行。
二、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包括文字、图片、音像资料三部分。
申报表以书面形式、文字材料以书面及软盘形式、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以光盘形式一式三份上报。
三、报送程序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本地区申报的项目进行审核,并提出推荐意见;将全部申报项目报送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并注明“中国人居环境奖办公室”。
四、申报时间申报工作从2003年3月开始,7月30日截止(以邮戳日期为准)。
7月30日以后报送的项目列入下一年度进行评审。
五、建立“中国人居环境奖”预备名单制度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工作的推动作用,促进各地进一步抓好人居环境改善工作,从2003年开始建立中国人居环境奖预备名单制度。
各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将各地准备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项目(包括计划项目、在建项目、已建成项目)列出预备名单,加强对这些项目的指导,提高项目的质量和示范性。
今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的申报项目原则上应从预备名单的竣工项目中推荐。
今后每年度的中国人居环境奖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工作将按照上述各项要求开展,不另行文。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以上要求,切实做好申报项目的组织工作,并将范例奖预备项目一并上报。
“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申报陈述材料
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申报陈述材料一、项目背景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是为了表彰在人居环境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机构或项目。
我们很荣幸向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奖提交我们的申请,并在此向评审委员会提交我们的申报陈述材料。
1.1 项目简介:我们所申报的项目是一座位于中国乡村的生态村改造项目。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城市,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很多方便,但也伴随着环境破坏、资源浪费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发起了这个生态村改造项目。
该项目旨在通过规划和设计,改善乡村的居住环境,促进生态保护、资源回收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1.2 项目特点:•明确目标:我们的项目致力于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生态友好的乡村居住环境。
•多角度考虑:我们在项目中融入了生态、社区、文化和经济等多个方面的考虑。
•项目规模:该项目是规模较大的生态村改造项目,涉及多个村庄和数百户居民。
•社区参与:我们重视社区居民的参与和意见反馈,确保项目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二、项目目标2.1 主要目标:•提升乡村居住环境质量:通过改造村庄,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推动生态保护:通过设计,促进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激活村庄经济:通过引入文化、旅游等元素,促进村庄经济发展。
2.2 具体目标:•建设更加舒适和安全的住房,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
•提供更多公共设施,例如学校、医疗中心、娱乐设施等,提高生活便利性。
•引入生态农业和循环经济理念,促进农业发展和资源回收利用。
•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提供更多绿色空间和生态系统服务。
•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旅游,增加村庄收入来源。
三、项目实施及成果3.1 实施步骤:•第一阶段:项目调研和规划。
了解乡村现状、问题和需求,制定项目实施计划。
•第二阶段:设计和建设。
按照规划方案进行村庄改造和建设,包括住房、公共设施、绿化等。
•第三阶段:后期管理和运营。
建立项目管理机制,监督项目运营和维护。
3.2 预期成果:•乡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居民生活质量提高。
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居民住房状况改善材料
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居民住房状况改善)材料美丽大庆我的家大庆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面积2.1万平方公里,人口258万(城市人口92万),市区面积5107平方公里,下辖五区四县,有驻庆中直石油石化大企业6家。
大庆因油而生,因油而兴。
经过44年开发建设,在一片荒原上建成了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城市。
1979年以前,大庆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人们形象描绘当时大庆环境面貌是:出门盐碱路,很少看见树,无风遍地沙,有风不见家。
大庆居民住房条件也非常艰苦,在“先生产,后生活”、“油井钻到哪,房子建到哪”思想的指导下,居住区十分分散,而且全部居住在干打垒和砖柱土坯房里,人均住房面积不足8㎡。
城市基本没有集中供热、供水、排水系统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1978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大庆指出“要建设美丽的大庆油田”。
从此大庆开始致力于改善居民住房状况,曾经为油田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20万栋平房先后退出历史舞台。
截止目前,大庆已累计投资近560亿元,建设居民小区210个,总建筑面积3180万平方米。
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2.23平方米。
居民住宅成套率95.79%、居民住宅集中供热率80%、城市燃气普及率96.5%、城市供水普及率98%;人均公共绿地7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3%;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54.65%,城市污水处理回用率达到89.26%;城市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
大庆市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卫生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称号。
一、政府引导,多元投入,逐步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近几年来,我们采取综合举措,逐步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有效满足不同层次的住房消费需求,从总体上改善城市居民的住房状况。
一是发挥规划先行作用,明确住房建设的总体思路和要求。
1998年以来,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大庆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房地产、给排水等专项规划进行了修编,提出了以康居住宅为标准,适度超前,形式新颖,设施齐全,环境优雅,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利于残疾人、老年人居住的住房建设要求。
河北省人居环境奖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通知
河北省人居环境奖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居环境奖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8.15•【字号】冀人居办[2014]2号•【施行日期】2014.08.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标准正文河北省人居环境奖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组织申报2014年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的通知(冀人居办〔2014〕2号)各设区市、定州市、辛集市人民政府:为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交流展示新型城镇化工作成果,根据年度工作安排,我办现组织申报2014年度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请你们抓紧时间做好申报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一、申报条件按照《河北省人居环境奖评选暂行办法》(冀政办[2010]34号)和《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见附件1)要求执行。
二、评选对象城市政府或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建设项目和个人(以下简称项目)。
三、申报材料申报材料应重点反映申报项目在申报前后发生的重大变化、主要做法、实施过程、获得的成效和经验、宣传推广情况、创新的内容、公众参与情况等。
申报材料包括文字和音像资料,以纸质和光盘形式报送,一式三份。
1、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表(见附件2);2、申报单位的申报文件和申报报告(字数在3000字以内);3、音像资料(时间不超过10分钟);4、政府相关文件等资料。
四、申报程序申报单位自愿提出申请。
各设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或城市管理部门)组织对本地区的申报项目进行审查并提出推荐意见,经设区市人居环境奖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同意后,统一报送至河北省人居环境奖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
五、报送时间2014年度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上报的截止时间为2014年9月10日,逾期不再接收申报材料。
联系人:翟相斐、陈聪联系电话:*************、87904132附件:1、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2、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表河北省人居环境奖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2014年8月15日附件1河北省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主题1:居民住房状况的改善建立了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停止了住房实物分配,全面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有效启动了廉租住房;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多渠道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房地产市场活跃、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体系健全,住宅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得到有效启动;商品房空置量处于合理的区间;住宅建设广泛采用无障碍节能设计,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房地产交易、产权登记程序合理、服务规范;市场规则比较健全。
人居环境范例奖的申请报告
人居环境范例奖的申请报告篇一:乡镇创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工作汇报一.城镇概况官林地处长三角中心腹地,位于XX省南端、滆湖西岸,是XX市规划卫星小城市和宜兴西北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镇。
官林史起秦汉,东汉时为始祖(了凵)亭侯蒋澄封地,称官亭,唐代曾称凌霞,宋代因官宦聚居如林,始称官林。
全镇总面积121平方公里,人口10万,下辖18个行政村和2个居民社区。
20XX年,全镇共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6.9亿元,实现工业应税销售401亿元,财税总收入达8.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5.06万元,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十年位列宜兴市第一,连续五年位列XX市第三。
成功申报首批XX省创新产业专业镇,成功创建中国电缆城品牌培育基地,顺利通过XX省园林小城镇和XX省人居环境奖考核验收,成为全市首个XX市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先后获得了中国经济强镇、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等15项国家级荣誉。
二.申报奖项近年来,官林镇把城镇建设和人居环境建设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加速镇村一体化的一项战略措施,不断加快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多亿元,先后实施城镇建设20多项重点工程,镇区面积扩展到10平方公里,镇域环境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官林的小城镇建设呈现出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框架规模不断扩大的不错态势,江南小城市雏形已经初步显现,已达到申报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小城镇建设)的条件。
三.项目的确定和实施◆项目开始前的情形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官林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全镇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瓶颈。
由于城建资金不足,在人居环境建设上明显滞后。
老镇区居民住房面积小,居住环境差,设施陈旧老化;新区基础设施配套不健全,环境面貌不尽人意;镇区道路路况和通行能力较差,公共交通承载能力不足;镇区绿化面积小,公共绿地不足,生态环境质量不高。
尽快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成为进入新世纪后广大市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共同要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XX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一、项目背景1、项目概况XX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东晋升平二年(358)始置县治,悠久历史,人文厚重,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发祥地、理学思想的发源地、湘南起义策源地,是湖南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主要包理学思想文化发源古迹地、商贸文化古街、红色津江古村三部分。
县境内保存众多的古祠堂、古塔、古桥、古井、古书院、古牌坊、古凉亭、古石碑、古民居、古遗址、革命文物等1000多处文物古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源远流长,保留着独具特色的香火龙、装故事等民风民俗,被誉为中国古祠堂之乡、中国香火龙之乡。
2、项目目的和意义XX县历史文化遗产众多,由于自然、历史因素以及经济建设中,损坏文物现象偶有发生。
随着近年来发展步伐的加快XX县原本设想对旧城区进行拓宽改造。
XX县文物部门深入调查,发现旧城区历史遗存丰富,保存有古街、古民居、革命旧址、古祠堂等文物古迹,保留着纯朴的民风民俗。
县文物部门积极向XX县四家领导汇报,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最后形成共识,保护旧城区原有格局,择地另建新城区。
在新区建设加快的同时,XX县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组织实施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通过对文物进行修缮维护和基础设施改造以及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内涵的挖掘,在努力提升居住环境的同时,不断促进人与历史、文化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二、项目的实施[项目实施部门]XX县人民政府[项目参与单位]中国规划设计院、清华大学、武汉大学[项目实施过程及主要措施]一是对项目实施进行规范化管理。
1992年成立XX县文物管理所,管理县域内的文物保护工作。
1996年成立XX县文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县域内的文物管理工作。
2008年成立了XX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作为规划的监督执行机构,委员会下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小组、组建名城修缮整治项目指挥部,较大的建设项目和环境改变工程应经专家小组审定。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项目概况**区地处胶东半岛南部,是**市1994年区划时成立的新区,总面积533.2平方公里,人口约46万。
建区以来,**区依据功能定位,充分挖掘潜力和优势,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经济和社会事业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建筑节能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
坚决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积极探讨监管新举措,建筑节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先后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县(区)、国家生态示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绿化建设)、山东省小城镇建设先进区、山东省建筑节能管理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项目申报陈述一、城乡规划的编制和修订**区本着坚持以人为本,立足技术创新,搞好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节能材料,推进建筑节能和住宅产业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编制了《**区民用建筑节能十一五发展规划》,制定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和措施,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节约型城镇。
二、探索新思路,创造性开展建筑节能工作(一)区政府高度重视,有效保障推行建筑节能**区始终将建筑节能作为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坚决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
成立了**区建筑节能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前瞻的规划,完善各项规章和制度,为管理工作提供强大的保障。
(二)创新管理体制,建筑节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区在**市率先将建筑节能与工程质量监督有机结合,形成闭合管理的一站式服务机制。
1、机制创新,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工作方式的转变,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实现工作广度的转变,监管范围由城区69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区553.2平方公里;三是实现工作深度的转变,由原来粗放式的管理转变为施工图审查、材料检测和施工质量全方位的监管。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居住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哈尔滨道外区人居环境改善目录前言 (3)一、道外区规划与建设背景 (3)二、道外区规划建设的整体理念 (5)三、道外区显著的规划实施效果 (6)1、通过老工业基地改造,推动城市功能更新 (6)2、通过住房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7)3、通过绿化和公共空间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9)4、通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城市文化魅力 (9)5、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载体功能 (10)四、道外区规划建设经验和影响 (11)附表1 道外区“十五”期间城市规划与建设所影响的人居环境系统变化一览表 (12)附表2 道外区“十五”期间搬迁工业企业一览表 (13)附表3 道外区“十五”期间改造危棚房一览表 (13)附表4 道外区“十五”期间危棚房改造情况对比 (14)附表5 道外区“十五”期间新增居住小区统计表 (15)附表6 道外区“十五”期间新增建设各类绿地一览表 (16)附表7 道外区“十五”期间绿化建设情况对比 (20)附表8 道外区“十五”期间新增停车场一览表 (21)附表9 道外区“十五”期间道路统计一览表 (22)附表10 道外区“十五”期间人居环境改善情况对比表 (23)附录道外区规划建设成果案例 (24)前言哈尔滨市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北方城市,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历史悠久的老城区之一,地处哈尔滨市的中北部,其范围北起松花江南岸,南至大方里以南坎下;西起景阳街,东至振江街,总面积为4.17平方公里。
2006年总人口137400人,人口密度32950人/平方公里。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复杂,道外区已不适应城市整体快速发展的需求。
为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为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针对道外区的更新改造进行了一系列实施工作。
一、道外区规划与建设背景新世纪开始,党和国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多项方针政策。
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报告格式版
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报告格式版一、项目背景与意义人居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保障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基础。
本项目旨在改善和提升中国人居环境的质量,促进人们的居住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位于中国大城市,计划通过改善居民小区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和建立良好的环境管理机制,改善居住环境质量。
三、项目目标1.提高居住小区的基础设施,确保水、电、气、热资源的供应稳定和安全。
2.改善小区的公用设施,提升居民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和效率。
3.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机制,加强小区的环境卫生和安全管理。
4.增强居民对人居环境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社区凝聚力。
四、项目内容1.基础设施改善:-修缮小区内的供水管道和给排水设施,确保供水正常、排水畅通。
-更新小区内的电力设备,确保电力供应的安全和稳定。
-加强小区内的天然气供应设施,确保居民的正常使用。
-升级小区内的供热设施,提高供热质量和供热效率。
2.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新建或改建小区内的公园、健身设施和儿童活动场所,满足居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
-配置小区内的公共场所,如图书馆、社区活动中心等,提供公共服务功能。
-建立居民活动中心,组织社区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3.环境管理机制建立:-设立专门的小区环境管理办公室,负责环境管理和监督工作。
-建立环境巡查制度,定期检查小区内的环境卫生情况,并制定整改计划。
-加强小区的安全管理,设置监控设备,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4.居民自治能力提升:-积极开展居民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开展环境保洁志愿者招募活动,培养居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习惯。
-建立社区组织,开展居民自治和公共事务管理。
五、项目效果评估1.基础设施改善:供水、供电、供气和供热设施得到升级,居民能够得到稳定、安全、高质量的服务。
2.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居民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设施,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材料
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材料一、城市简介扬州市位于江苏省中部,南临长江、北接淮水,中贯京杭大运河,现辖四县(市)三区,总面积6638平方公里,人口452.22万,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53.5平方公里,人口54.82万。
扬州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经济繁荣,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近年来,作为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中心城市之一,扬州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2002年全市GDP完成558.93亿元,同比增长11.1%,财政收入55.61亿元,同比增长36.6%,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了“绿杨城郭是扬州”的良好人居环境。
二、申报类别90年代初期至现在,扬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开展了一系列改善人居环境的创建活动,按照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旅游名市、生态园林城市的要求,在城市规划、建设、改造、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使扬州由一个地域狭小、环境相对较差的小城发展成为规模较大、风景秀丽的江淮明珠。
扬州已经具备了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的条件。
扬州调整了城市规划委员会,城市规划合理、编制科学、实施有效并得到严格管理;成立了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不断加大城建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水陆交通设施完善,城市道路成网成环,快捷畅通;公用事业不断发展,三废处理颇有成效,城市水气环境达标;建立和完善了住房保障体系,通过建设经济适用房、解困定销房、廉租房解决了弱势群体的住房问题。
三、城市人居环境改变过程扬州过去的城市状况90年代初,由于工业企业的剧增,加之城市基础设施历史欠帐过多,导致扬州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公用配套设施相对滞后,当时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仅2. 5平方米,人均住房面积仅有15.31平方米。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迫切需要改善人居环境和居住质量,尽快使扬州走上社会、经济、环境和谐发展的道路,再现昔日“绿杨城郭”的怡人环境。
目标和决策的形成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扬州市开展了大规模的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全面拉开了改善人居环境的序幕,确定了既要建设现代化城市,又要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总体发展思路,做出了向西部新发展的重大决策,在10多年的时间里,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矗立在西部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申报报告——河南省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二〇一四年三月四日前言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辖3县(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2市(禹州市、长葛市)4区(魏都区、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东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总人口447万;市区建成区面积70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
悠久的历史文化,使许昌享有“魏都”、“钧都”、“花都”之称,国家实施的“南水北调”、“西气东输”两大战略工程都在许昌境内通过,为许昌的现代化发展增添了后劲。
近年来,许昌市通过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活动,城市基础设施等硬件日趋完善,市民的环境意识、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城市形象明显改善,城市发展水平进一步得到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我市积极探索“管理靠队伍、长效靠机制、提升靠技术”的城市管理综合发展之路,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城市管理工作中,2010年4月建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成立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围绕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去做的理念,秉承为民服务宗旨,积极转变作风,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项目背景(一)项目概况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建设分为网络平台建设、软硬件集成建设、基础部件普查与数据库建设等。
按照国家住建部部颁标准规定建设了8个核心应用子系统,高效整合了公安、规划、国土、园林绿化、邮政、电力、移动、联通等部门的资源,建立了7个数据库,系统于2010年6月1日正式运行。
2011年实施一期拓展工程,开发了私搭乱建管理子系统、城市部件动态管理子系统、统计分析子系统、视频案件管理子系统等应用子系统,实现私搭乱建专项管理、移动视频采集等功能,有效遏制了私搭乱建的势头。
2012年实施二期工程,开发了全民城管服务系统、实景三维影像系统、视频资源整合应用平台、采集员动态监控子系统、语音通信集成工程、动力环境监控工程等应用系统,将覆盖范围拓展至环城公路以内和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共计170平方公里范围。
2013年实施二期扩展工程,将对机房内的重要服务器实行双机备份,确保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建设视频监控配套设备,实现对重点部位城市管理问题的实时监控。
(二)项目目的和意义城市管理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衡量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
随着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和服务在城市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也日益突显,但现有的城市管理水平低下,一些诸如职能交叉、管理粗放、效率低下、部门扯皮等难题较为突出,已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运行的需要。
面对日趋繁重的城市管理和服务任务,必须改变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采取技术手段,使全体市民群众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通过提高城市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和科技含量来促进城乡管理的提升。
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应用和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精确化;使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手段,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监控、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
新模式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现代城市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与创新。
能够有效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提高政府管理效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项目的实施(一)项目的实施部门项目建设单位为许昌市城市管理局,参与实施的单位分别为深圳市坚地(爱华)信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福建省冠林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市勘测院、深圳市图元科技有限公司、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网新邦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中国移动许昌市分公司、中国联通许昌市分公司。
(二)项目的实施过程和采取的措施——政府科学决策。
市政府第27次常务会议同意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提出了“明确建设思路、科学编制方案、有效整合资源、推进规范管理、创新投资体制、注重公众参与”的要求,并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工程确定为全市城建重点项目之一。
同时市政府成立了许昌市数字城管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的顺利启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邀请专家评审。
由市政府主办“许昌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专家评审会”。
邀请省级专家组一行8人经过实地考察,认真评审,原则上通过了我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的方案,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报请项目立项。
根据评审意见,市城管局编制了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认真审核,市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准予立项。
——完成试点确定。
因我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项目领导重视,起步早,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确定我市为河南省第一家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地级试点城市。
——实施公开招标。
借鉴外地建设经验,我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招标采取了部分分包的模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委托招标代理公司,走城建项目招标程序,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进行了招标。
一是对数字城管系统监理单位进行公开招标,深圳市坚地信息工程监理有限公司中标。
二是对《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实施方案设计》进行公开招标,福建省冠林电子有限公司中标。
三是对系统建设软硬件集成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深圳市金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
四是对系统建设数据普查项目进行公开招标,福州市勘测院中标。
五是与许昌联通公司和许昌移动公司组成的联合体签订了网络运营商项目合作协议。
——分期建设实施。
2010年完成了许昌市建成区70平方公里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先后实施了一期拓展、二期工程、二期拓展等项目,覆盖面积扩展至许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共计170平方公里范围。
开发了全民城管服务、私搭乱建等扩展子系统,今年将建成数字城管便民服务平台,实现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
(三)资金来源与保障将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和运行经费列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给予重点保障,将系统拓展建设纳入全市城建重点项目;各部门设立专项资金,为数字城管问题及时处置提供了资金保障。
(四)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公共参与——实施部门联动。
市直各部门和所辖区县通力协作,互相配合,市发改部门对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的可研及时进行审核、审批、立项;市财政部门积极筹措建设运行资金;市人社部门(市编办)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机构合人员从快审批、调配;市监察部门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施工环境。
——高度整合资源。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市规划部门提供了中心城区基础地形图,市国土资源部门提供了最新航拍的正射影像图,市民政部门提供了全市城区电子地图信息和行政区划数据,市住建部门提供市政公用设施、园林设施、地下管网等基础数据档案,市公安部门提供了视频监控资源数据,整合后的基础数据,在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运行中实现了资源共享。
——市民积极参与。
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全方位对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每月第一个周日在市区主要广场、居民居住区附近、人流密集场所开展宣传活动,现场解答市民群众提问,接受市民群众投诉,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卡片。
同时,为了提高市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协调通讯部门将12319城市管理服务热线由主叫付费变被叫付费。
——搭建便民服务平台。
2014年,许昌市数字化城市管理中心为了实现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在建设智慧城管体系中搭建便民服务平台,依托自建的数据库和交换平台,整合了许昌市直各个单位和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信息资源、业务应用事项等,将市民日常生活所需的30多项便民服务内容和城市管理问题投诉举报等整合到便民平台,使市民既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电脑上网形式查阅各类生活所需信息,方便市民生活出行。
又可以通过便民平台和微信直接上报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使每位市民都可以成为义务采集员,实现人民城市人民管的目的。
——组织数字城管开放日活动。
持续开展数字城管对外开放日活动,每双月实施一次,提前在各类媒体上进行公示,邀请社会各界实地参观中心,做好讲解接待,让市民群众了解数字城管的案件流程、12319热线的受理内容、处置流程,详细解答市民问题,及时关注和解决市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提升中心的服务品牌。
三、项目的效果(一)项目展现的效益——社会效益:城市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中“被动管理”的问题,建立了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城市管理新模式有利于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便于群众监督,可以极大地激发居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热情。
——经济效益:城市管理新模式有效整合了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将会大幅度降低管理成本,进一步优化城市投资和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我市系统建成后,相较于传统管理模式达到同样管理水平所需的投入,平均每年可节约相关资金千万元。
(二)项目实施后,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了城市居住和生产工作环境——城市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城市管理中“被动管理”的问题,推动了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
由于近年来管理重心逐步下移,强化基层,管理的许多职能在条上,而责任却集中在块上。
造成了城市管理中一定程度上的被动。
条与块的矛盾日益凸现。
新模式一方面通过创立“监督点”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克服了突击式、运动式、被动、滞后、多头管理等弊端,另一方面通过综合运用数字化城市相关技术,建立起统一领导,部门负责,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城市管理新机制。
——城市管理新模式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相结合,再造城市管理流程,能够大大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新模式将精确敏捷的城市管理理念和以人为本、全民参与、职能整合、全面协同的原则,与管理体制、管理技术创新及成熟的数字城市技术运用相结合,实现城市管理革命性的变革。
目前,我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对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率达到96%以上,指挥中心的任务派遣准确率达到99%,结案率为98%,按期结案率达到85%以上。
真正做到了问题及时发现、任务准确派遣、问题及时处理。
——城市管理新模式将信息化技术全方位应用于城市管理全过程,使信息化建设落地。
新模式运用信息化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全过程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处理;实现技术支撑体制、体制保障技术应用的良性互动;支撑整个系统流程再造;支撑系统的内生评价;支撑精确、敏捷管理方式的实现,摆脱过去为信息化而信息化、信息化与生产和管理很大程度上脱节的怪圈,做到需求引导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带动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使信息化建设落地。
——城市管理新模式使城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做到一清二楚,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可靠保障。
新模式对城市部件准确定位并编码,并通过信息采集员全天候不间断巡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上报各种城市部件和事件信息,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某类城市管理对象的专项普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而且可以及时处理问题,有效防止因井盖丢失、消防设施残缺、地下空间隐患等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从而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提高区域内群众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