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的单因子实验

合集下载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 选择处女蝇:放出并杀死培养瓶中的全部成 选择处女蝇: 然后羽化后未超过8小时的雌蝇即为处女蝇。 蝇,然后羽化后未超过8小时的雌蝇即为处女蝇。
2 杂交:野生型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正反交 杂交:野生型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 各做一瓶。23℃恒温培养。 各做一瓶。23℃恒温培养。 3 移走亲本:待F1幼虫出现即可放掉亲本。 移走亲本: 幼虫出现即可放掉亲本。 4 观察F1:观察F1的眼色、性别。 观察F 观察F 眼色、性别。 5 F1 互交 : 在新培养瓶内 , 正反交各放入 5~6 互交: 在新培养瓶内, 正反交各放入5 6 果蝇,培养。 对F1果蝇,培养。 6 移去 F1 : 待 F2 幼虫出现即可放掉并处死 F1 果 移去F 幼虫出现即可放掉并处死F 蝇。 7 观察 F2 : 观察 F2 的 眼色 、 性别 后处死 , 连续 观察F 观察F 眼色、 性别后处死 后处死, 观察统计数据。 观察统计数据。 8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 理论的符合程度。 理论的符合程度。
实验用品: 实验用品:
用具:显微镜、双筒解剖镜、放大镜、镊子、 用具:显微镜、双筒解剖镜 、 放大镜 、 镊子、 麻醉瓶、白瓷板、毛笔、载玻片、盖玻片等。 麻醉瓶、白瓷板、毛笔、载玻片、盖玻片等。 药品:乙醚等。 药品:乙醚等。
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 选择处女蝇:收集突变型处女蝇(Why)。 选择处女蝇:收集突变型处女蝇(Why) 2 杂交 : 野生型雄蝇和突变型雌果蝇杂交 4~6 杂交: 野生型雄蝇和突变型雌果蝇杂交4 6 23℃恒温培养。 对,23℃恒温培养。 3 移走亲本:待F1幼虫出现即可放掉亲本。 移走亲本: 幼虫出现即可放掉亲本。 4 观察F1:观察F1的形态。 观察F 观察F 的形态。 5 F1 互交 : 在 2 瓶新培养瓶内 , 各放入 5~8 对 F1 互交: 瓶新培养瓶内, 各放入5 8 果蝇,培养。 果蝇,培养。 6 移去 F1 : 待 F2 幼虫出现即可放掉并处死 F1 果 移去F 幼虫出现即可放掉并处死F 蝇。

果蝇遗传系列杂交实验

果蝇遗传系列杂交实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实验步骤
1.在杂交前19-20天按杂交组合数量,计划和 培养好亲本。
2.收集处女蝇:一般选择在晚上9点钟把亲本 (种蝇)全部活的成虫转出处死(一个都不能 剩),第二天9点钟前(12小时内,最好8- 10小时内)把培养瓶里羽化的成虫转出,并 按♀、♂分开培养,所得的♀蝇即为处女蝇。
3.按各杂交组合需选的果蝇品系,每瓶放入3 -5对,塞好瓶塞,贴好标签,置于25℃恒 温培养箱中培养。
2. 挑处女蝇时, 每次只挑12小时内羽化成 虫,超过12小时的成虫已逐渐 有交配能力,必须一只不留地倒
出处死,才能进行第 二次挑选
3. 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 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4. 使用毛笔和瓷板,要用酒精棉球 消毒,同时必须凉干才能使用。
5. 每个杂交组合放果蝇 2-3对,用毛笔把果蝇扫进 试管,试管要平放,待蝇醒后, 方能竖起,避免果蝇粘在培养
基上被闷死,杂交组合配 好后,放回培养箱。
6. 培养箱温度保持在25℃, 不要随意更改或调整其他旋
钮,以免影响整个实验。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统计
1.把各杂交组合的果蝇成虫分别倒出试管, 并逐个组合麻醉,观察性状,做好记录。
2.样本自由度为n-1
4.根据实际观察数计算理论值。 5.计算2 值,结果必须与显著平准作比较
系列杂交实验内容
1.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杂交组合
18#♀ x 2 #♂ (正交) 2#♀ x 18#♂(反交)
2.果蝇二对因子自由组合实验的杂交组合
e♀ x 2#♂ (正交)
2#♀ x e#♂ (反交)
3.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组合
18#♀ x 22#♂ (正交) 22#♀ x 18#♂ (反交)

实验八一__果蝇的单因子实验

实验八一__果蝇的单因子实验

实验一果蝇的单因子实验一:目的1. 理解分离定律的原理;2. 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3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

二.原理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又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子二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子二代表型分离比是3:1。

这就是分离定律。

孟德尔从豌豆中选取了许多稳定的,易于观察的性状观察分析。

所谓的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如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豆荚形状,未成熟豆荚的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等性状。

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如豌豆有红花和白花,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粒,子叶颜色有黄色和绿色等。

这种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vg)是一对相对性状。

它们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野生型果蝇的双翅是长翅,(+/+)翅长过尾部。

残翅果蝇(vg/vg)的双翅几乎没有,只有少量残痕,无飞翔能力。

vg的座位是第二染色体67.0。

长翅对残翅显性完全。

交配方式:用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交配,得到子一代都是长翅,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型,呈3:1之比。

现以长翅雌蝇与残翅雄蝇交配为例P:长翅(♀)×残翅(♂)+/+↓vg/vgF1:长翅+/vg↓♀.♂相互交配F2:长翅残翅(1 +/+,2+/vg) (1 vg/vg)三.材料与方法材料: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的两个品系:野生型:长翅果蝇(+ /+)突变型:残翅果蝇(vg /vg)野生型果蝇的双翅为长翅(+ /+) ,翅长超过尾部。

残翅果蝇(vg /,g) 的双翅几乎没有,只留少量残痕,无飞翔能力。

果蝇的生活史及遗传性状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及遗传性状观察

实验3 果蝇的生活史及遗传性状观察【实验目的】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阶段的形态特征。

2、区分♀、♂果蝇,观察鉴别几种常用突变型的性状特征。

3、掌握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的方法和技术,为后续的果蝇杂交系列实验做好技术准备。

【实验原理】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属双翅目昆虫,具有完全变态。

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如下优点:1、生长迅速快,周期短,在25℃条件下,10—12天可完成一个世代。

2、繁殖能力较强,每只雌果蝇可产卵400~500枚,因而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多数子代,有利于作遗传学统计分析。

3、饲料简便易得,容易饲养,成本低,实验所需空间较小,条件简单,易管理。

4、突变性状多达400以上,并且多数是形态变异,便于观察和统计分析。

5、染色体数目少,突变基因容易在染色体上定位。

由于果蝇在实验上具有以上优点,所以T.H.Morgen能够以果蝇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并且发现了连锁遗传定律。

直至目前,用果蝇为材料进行的各种遗传学研究,寻找遗传学的各种内在规律,仍然很普遍。

因此果蝇作为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已被广泛认可,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开展系列的遗传学实验提供了有利条件。

【实验仪器和试剂】恒温培养箱,广口瓶,滴瓶,试管,瓷板,毛笔,棉塞,双目解剖镜,显微镜,烧杯,电炉,镊子。

乙醚,丙酸,酵母,麸皮,红糖,琼脂,乙醇。

【实验材料】利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来验证三大遗传定律所作的系列杂交实验中,共需要5个品系,它们分别是2号品系,6号品系,18号品系,22号品系及e品系,本实验需要准备以上5个品系。

【方法与步骤】1、果蝇的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成虫(见图3-1)。

卵:♀果蝇羽化后12小时内不能交配,所以选处女蝇必须在这12小时内进行。

超过12小时开始交配,2天后开始产卵,每只雌果蝇一生中可产卵400—500枚,卵长0.5mm,椭圆形,腹面稍扁平,表面有六角形花纹,在背的前方伸出一对纤丝,使卵平稳固定在食物或管壁上,不至于被移动或受损。

果蝇的单因子实验(分析“果蝇”文档)共8张PPT

果蝇的单因子实验(分析“果蝇”文档)共8张PPT

P性状长6特.翅征+:+野7×生~型8残天果翅蝇后v的g 双v,g翅是移长去翅,F(1亲+/+)本翅。长过再尾部过。 4~5天,F2成蝇出现,开始观察。连续统
↓ 材料
黑腹计果蝇7(~D8ro天sop。hilam被e l统ano计gast过er)的品系果、长蝇翅果放蝇(到++死)、蝇残翅盛果蝇留(v器gvg)中。。
统计检验 用χ2检验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检验,验证分离定律。
这理里论3雌 上.蝇配培无子须分养处离女比和蝇是,1去:1在,亲2子5℃二本温代箱基中杂因培型交养分(离瓶反比交是放同1:样2到:1做,2一若5瓶显℃)性。温完全箱,子中二代培表养型分。离比反是3交:1。与正交方法一样。7~8 F2 1 + +天: 2后+ v,g : 1倒vg去vg(长亲:残本=3:果1) 蝇。
果蝇的单因子实验
LOGO
实验原理
实验用品 实验目的 实验步骤 作业
Your site here
LOGO
实验目的
理解分离定律的原理,掌握果蝇的杂交技 术和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Your site here
LOGO
实验原理
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配子形成时, P7~8长天翅后,+ +移去× F1残又亲翅本按v。g v原g 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 7~8天后,移去F1子亲本二。 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子二代表型分离

Your site here
LOGO 实验原理
❖ P 长翅 + + × 残翅 vg vg ↓ 麻醉接种 正常羽♀×残翅♂残翅♀×正常羽♂ 贴好标签,标签上注明日期、杂交组合和实验者姓名。

果蝇杂交综合实验方案

果蝇杂交综合实验方案

果蝇杂交实验——验证遗传学三大定律1 实验目的:1.1 通过对果蝇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观察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其在后代中的分离现象,验证孟德尔的第一定律——分离定律。

1.2 通过对果蝇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孟德尔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1.3 通过位于果蝇性染色体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杂交试验,验证遗传学第三个规律:连锁遗传。

并了解伴性遗传与非伴性遗传的区别以及掌握伴性基因在正、反交中的差异。

2 实验原理2.1 果蝇的生活史: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30℃以上温度能使果蝇不育或死亡,低温能使生活周期延长,生活力下降,饲养果蝇的最适温度为20~25℃。

生活周期长短与饲养温度的关系果蝇在25℃时,从卵到成蝇需10天左右,成虫可活26~33天。

果蝇的生活史如下:雌蝇→减数分裂→卵受精雄蝇→减数分裂→精子羽化(第八天)(可活26~33天)产第一批卵蛹(第四天)第二次蜕皮第一批卵孵化(第二天)(第零天)第一次蜕皮幼虫(第一天)果蝇的生活周期和各发育阶段的经过时间2.2 果蝇的性别及突变性状的鉴别:果蝇的每一体细胞有8个染色体(2n=8),可配成4对,其中3对在雌雄果蝇中是一样的,称常染色体。

另外一对称性染色体,在雌果蝇中是XX,在雄蝇中是XY。

果蝇的雌雄在幼虫期较难区别,但到了成虫期区别相当容易。

雄性个体一般较雌性个体小,腹部环纹5条,腹尖色深,第一对脚的跗节前端表面有黑色鬃毛流苏,称性梳(Sex combs)。

雌性环纹7条,腹尖色浅,无性梳。

实验中选用的果蝇突变性状一般都可用肉眼鉴定,例如红眼与白眼,正常翅与残翅等。

而另一些性状可在解剖镜下鉴定,如焦刚毛与直刚毛等。

现列表如下:实验中使用的果蝇突变品系2.3 黑体果蝇的体色为黑色(b),与之相对应的野生型果蝇的体色为灰色(+),灰色对黑色为完全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第二号染色体上。

用具有这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性状的遗传行为应符合分离定律。

果蝇实验

果蝇实验

培养基的配制
果蝇培养基成分 : 水 1L 玉米粉 82g 蔗糖 62g 琼脂 5g 丙酸 5mL 酵母粉 少许
• 量取1L水,将大约一半倒入一干净的锅中, 加入琼脂加热溶解;水开后,加入蔗糖, 搅拌均匀,将玉米粉加入剩余的水中,搅 拌均匀,再沿着锅边慢慢倒入,边倒边搅 拌(这样玉米粉不易结块)。继续煮10多 分钟,锅中的培养基成为一种糊状物时即 可离火。加入丙酸(用以防腐)及酵母粉, 搅拌均匀即可分装。每瓶培养基厚约2cm, 室温下干燥2~3天,待培养基完全凝固,表 面坚硬时再行接种,培养基太软会粘住果 蝇致其死亡。
果蝇的性别的鉴别
• (1)大小 雌体通常比雄体大些。 • (2)形态雄体腹部钝圆,而雌体腹部稍尖,向后突出; 雄体腹部相对窄小呈柱状,而雌体腹部较宽厚呈卵圆形。 • (3)条纹 雌体腹部背面有宽窄相近的5条黑色条纹,而 雄体腹部的背面只有三条,上部两条窄,最后一条宽而延 伸至腹部腹面,呈一明显黑斑。 • (4)性梳(sex comb)果蝇胸足的跗节共有5个亚节。 在雄蝇第一对雄足跗节的第一亚节基部有一个黑色鬃毛结 构,形似一个小梳,称为性梳。放大100倍左右可以清晰 地看到这一结构。雌蝇不具这一结构。性梳的有无是鉴别 雌雄蝇的可靠标志之一。
果蝇单因子杂交
果蝇唾腺染色体的观察
• 双翅目昆虫(摇蚊、果蝇等)幼虫期的唾腺细胞 很大,其中的染色体称为唾腺染色体。这种染色 体比普通染色体大得多,宽约5um,长约400um, 相当于普通染色体的100—150倍,因而又称为巨 大染色体 。唾腺染色体处于体细胞染色体联会配 对状态。并且唾腺染色体经过多次复制而并不分 开,每条染色体大约有1000—4000根染色体丝的 拷贝,所以又称多线染色体。多线染色体经染色 后,出现深浅不同、密疏各别的横纹,这些横纹 的数目和位置往往是恒定的,代表着果蝇等昆虫 的种的特征;如染色体有缺失、重复、倒位.易 位等,很容易在唾腺染色体上识别出来。

实验二_果蝇杂交大实验(单、双因子杂交及果蝇伴性遗传实验)遗传学

实验二_果蝇杂交大实验(单、双因子杂交及果蝇伴性遗传实验)遗传学

实验二果蝇杂交大实验(单、双因子杂交及果蝇伴性遗传实验)
一、原种的扩大培养
1.品系四个品系果蝇:野生果蝇(红眼、灰身、全翅);残翅果蝇(红眼、灰
身、残翅);黑檀体果蝇(红眼、黑身、全翅)、白眼(白眼、灰身、全翅)
2.数量根据杂交需要扩大培养原种,每个品系原种至少分成2管。

二、杂交亲本的准备
1.亲本的挑出:从扩大培养的原种中,随机选择10对果蝇,放入装有的培养
基的大试管中,每组每个品系各1瓶,共准备4瓶(原种);
2.处女蝇的准备策略:各品系亲本果蝇在培养的第10天晚上10点(pm10:00)
弃去老果蝇(此时有很多没孵化出幼虫和蛹),接着每天按照①am6:00,pm2:00,pm10:00的方法连续(2-3天)分别收集分离♀♂成蝇,放入杂交瓶中每瓶培养基放置10对亲本果蝇,雌雄分开(见附录一,P63)(取一正方形白纸,沿对角线对折然后展平,平置于桌面,将麻醉之果蝇倒于对角线折痕上,用尺、尖头镊子或解剖针拨弄果蝇使其均匀分散于对角线的折痕上,然后沿对角线将雌雄果蝇分类拨入各侧)。

- 1 -
2
注:每个杂交组合至少10对,F1代自交时可以15对,每次统计杂交后代形状分离分化时,后代数越多越好,统计更准确!实验结果分析参照书上P28。

果蝇综合大实验

果蝇综合大实验

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实验报告组员:杨朝雄张晓旭赵慧佳杨明月徐聪吴燕张玮单因子、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果蝇的杂交实验,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并验证与加深理解三个的遗传规律;2、认识伴性遗传的正、反交差别,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3、掌握绘制遗传学图的原理和方法,加深对重组值、遗传学图、双交换、并发率和干涉等概念的理解;4、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的方法;二、实验器材:1、材料: 6号果蝇灰体白眼短翅卷刚毛和26号果蝇黑檀体红眼长翅直刚毛2、试剂:乙醇、乙醚、果蝇培养基等3、器具:麻醉瓶、酒精灯、白瓷板、毛笔、镊子、培养管、棉球等三、实验原理:果蝇具有生活史短、繁殖率高、饲养简便、染色体数目少2n=8和突变性状多等特点,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本次设计实验就是利用果蝇进行一系列的遗传学验证实验和染色体基因相对顺序和距离的测定;1、双因子杂交:果蝇的灰体基因E与黑檀体基因e为一对相对性状,而长翅与短翅为另一对相对性状;这两对基因是没有连锁关系的,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因此非同源染色体的这两对非等位基因可以很好的验证自由组合定律;自由组合规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非等位基因,其杂合体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彼此分离,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非等位基因可自由组合进入同一配子,结果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若显性完全, F1自交产生F2代表现出4种表型,比例为3:3:1:1;双因子杂交的遗传规律:双因子杂交正交6♀×26♂灰长黑短F1 灰长2、伴性遗传: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作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伴性基因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果蝇的红眼与白眼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单基因控制,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之间的关系为红眼对白眼完全显性;当白眼果蝇♀和红眼果蝇♂杂交,F1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却为白眼;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X w X w X+Y♂白眼♀红眼F1: X+X w X w Y♀红眼♂白眼F2: X+X w X w X w X+ Y X w Y♀红眼♀白眼♂红眼♂白眼3、三点测交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是连锁的,而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会发生一定频率的交换,使子代中出现一定数量的重组型;重组型出现的多少反映出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的高低;而根据基因在染色体上直线排列的原理,基因交换频率的高低与基因间的距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基因图距就是通过基因间重组值的测定而得到的;如果基因座位相距很近,重组率与交换率的值相等,直接将重组值作为基因图距;如果基因间相距较远,两个基因间往往发生两次以上的交换,必须进行校正,来求出基因图距;通过一次三点测验可以同时确定三个连锁基因的位置,即相当于进行三次两点测验,而且能在试验中检测到所发生的双交换;如果两个基因间的单交换并不影响邻近两个基因的单交换,那么预期的双交换频率应当等于两个单交换频率的乘积,但实际上观察到的双交换值往往低于预期值,因为每一次发生单交换,它邻近也发生一次交换的机会就减少,这叫干涉; 三点测交6号♀wsnm/wsnm ⨯ 26号♂+++/Y白卷短 红直长统计F2代各类型及数目填入表格四、实验步骤: 1.准备工作:将麻醉瓶和器具白瓷板、毛笔等领取培养管6支,填写标签并贴在培养管上; 标签写法举例如右:选取6号处女蝇和26号雄蝇:实验前2-3天陆续按组合收集8小时内羽化的果蝇,分离♀♂2果蝇杂交:转移5-6对亲本,记录杂交日期和亲本组合名称; 4、去亲本:杂交后7-8天;F1: ♀+++/wsnm ♂wsnm/Y 红直长 白卷短⊗5、F1代性状观察及自交:去亲本后4-5天进行,连续检查2-3天;移5-6对进行自交无需处女蝇;6、再去亲本:自交后7-8天7、记录结果:去亲本后4-5天进行,连续统计7-8天五、实验记录:记录了11月12日到11月20日的数据;数据总数表一表二表三六、实验数据分析:1、单因子杂交的实验数据分析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灰体:黑檀体=3:1单因子杂交的χ2测验df=2-1=1;α=;χα2=结论:χ2<χα2;观察值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3:1的分离比;2、双因子杂交的实验数据分析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灰长:灰短:黑长:黑短=3:3:1:1双因子杂交的χ2测验df=4-1=3;α=;χα2=结论:χ2<χα2;观察值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3:3:1:1的分离比;3、伴性遗传的实验数据分析1预期F2的表型与比例:红眼雌:白眼雌:红眼雄:白眼雄=1:1:1:1伴性遗传的χ2测验df=4-1=3;α=;χα2=结论:χ2<χα2;观察值和预期值之间的差异不显著,实验结果符合1:1:1:1的分离比4、三点测交的实验数据分析:两端的基因间距离进行校正:%+2×%=%据本次实验结果算出的三个基因的相对顺序和距离w-sn-m三个基因的遗传学图单交换率分别为%和%;双交换率为%并发率=%/%×%=,干扰==;意味着13%的双交换被干涉掉了,说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的交换抑制了邻近区段的另一次交换;七、结果讨论:本次遗传学综合大实验历时一个多月,并分为单因子、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和三点测交四个部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并且分配好每个人的任务,在观察和统计的过程中要认真、细心;就实验结果来看,一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实验数据少导致了在验证伴性遗传、自由结合定律的时候与预期比例有偏差;但是总体来说,本次的实验还是成功的;。

遗传学实验实验四果蝇的单因子试验

遗传学实验实验四果蝇的单因子试验
01
03 02
推断果蝇的基因型
根据实验数据,推断 出果蝇的基因型。
确定单因子对果蝇表 型的影响,以及其在 遗传中的作用。
利用遗传规律,分析 不同基因型果蝇之间 的组合关系。
验证单因子试验的可靠性
01
通过重复实验,验证单因子试验的可靠性。
02
比较不同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分析可能的 影响因素。
进行实验
按照实验方案进行单因子试验, 观察并记录果蝇在不同条件下的 生长和繁殖情况。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每组果蝇的数量、生长 状况、繁殖情况等数据,以便后 续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04
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
分析数据,确定表现型与 基因型之间的关系。
统计每个杂交组合中不同 表现型的果蝇数量。
观察并记录果蝇在不同杂 交组合下的表现型。
实验所需的果蝇品系
野生型果蝇
标记品系果蝇
作为实验对照,用于观察突变型果蝇 的表型差异。
用于追踪和鉴定特定基因型的果蝇。
突变型果蝇
具有特定遗传突变特征的果蝇,用于 单因子试验。
03
实验步骤
准备果蝇培养环境
01
02
03
准备果蝇培养瓶
选择适当大小的玻璃培养 瓶,清洗干净后晾干,加 入适量培养基。
控制培养环境
选择实验所需的果蝇品系
选择品系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具有不同遗传背 景和特征的果蝇品系,以便更好地观 察和比较实验结果。
遗传标记
利用已知的遗传标记,确定果蝇品系 的基因型,以便在实验中对果蝇进行 准确的分类和鉴定。
进行单因子试验并记录数据
设计实验
根据实验目的和果蝇品系的特征, 设计单因子试验方案,确定实验 组和对照组。

实验1-5果蝇实验

实验1-5果蝇实验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每次实验必须严防污染,棉塞不能混用,毛笔、瓷板和麻醉瓶 每次实验必须严防污染,棉塞不能混用,毛笔、 严防污染 使用后必须洗净、消毒、凉干。 使用后必须洗净、消毒、凉干。 2、挑处女蝇时,每次必须把成虫一只不留地取出,并每次间隔不 挑处女蝇时,每次必须把成虫一只不留地取出,并每次间隔不 一只不留地取出 能超过12小时。 12小时 能超过12小时。 3、移入新培养瓶时,须将瓶横卧,然后将果蝇挑入,待果蝇清醒 移入新培养瓶时,须将瓶横卧,然后将果蝇挑入,待果蝇清醒 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以防果蝇粘在培养基上。 过来后,再把培养瓶竖起,以防果蝇粘在培养基上。 4、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 5、注意使用乙醚麻醉剂,用完后应立即盖好。实验室不能有明火。 注意使用乙醚麻醉剂,用完后应立即盖好。实验室不能有明火。 6、本实验期间,实验室全开放,各组成员必须保持实验室的安全、 本实验期间,实验室全开放,各组成员必须保持实验室的安全、 安静、整洁、有序。 安静、整洁、有序。
果蝇的系列杂交实验
1、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杂交组合 18#♀ x 2 #♀ x 18#♀ x 22#♀ x e♀ x 2 #♀ x 2
#♂
(正交) 正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反交) 18#♂ (反交) 22#♂ (正交) 正交) 反交) 18#♂ (反交) 2#♂ (正交) 正交) 反交) e#♂ (反交)
2、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组合
生活史:(最适温度20~25℃)
雌雄果蝇的辨别要点: 雌雄果蝇的辨别要点:
♀ 大小 腹端 腹片 背纹 大 腹部末端稍尖 6个腹片 个腹片 小 腹部末端呈钝圆形 4个腹片 个腹片 ♂

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验证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2. 掌握果蝇单因子杂交的方法和杂交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

3. 理解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

实验原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指出,在杂合子(如Aa)的个体中,两个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分离,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因此,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应为3:1(显性:隐性)。

实验材料:1. 野生型黑腹果蝇(显性基因A)。

2. 黑体果蝇(隐性基因a)。

3. 酒精、甘油、棉签、培养皿、显微镜等。

实验步骤:1. 将野生型黑腹果蝇和黑体果蝇分别饲养在培养皿中,保证其生长环境适宜。

2. 待果蝇成熟后,挑选健康的雄性和雌性果蝇进行杂交。

3. 将杂交后的果蝇放置在培养皿中,提供足够的食物和水分。

4. 观察并记录F1代果蝇的表现型,统计野生型和黑体果蝇的数量。

5. 将F1代果蝇进行自交,收集F2代果蝇。

6. 观察并记录F2代果蝇的表现型,统计野生型、黑体和杂合子(Aa)的数量。

实验结果:1. F1代果蝇中,野生型和黑体果蝇的比例约为3:1。

2. F2代果蝇中,野生型、黑体和杂合子(Aa)的比例约为9:3: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在F1代中,野生型和黑体果蝇的比例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即3:1的比例。

2. 在F2代中,野生型、黑体和杂合子(Aa)的比例符合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即9:3:4的比例。

3. 这表明,在果蝇的单因子杂交实验中,等位基因的分离和组合规律是成立的。

讨论:1. 本实验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说明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确实会分离,独立地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2.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确保果蝇的生长环境适宜,避免因环境因素导致实验结果偏差。

- 在统计结果时,要尽量减少人为误差。

- 对于实验数据,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讨论。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并掌握了果蝇单因子杂交的方法和杂交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

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遗传规律奠定了基础。

果蝇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通过果蝇单因子杂交实验,观察和分析遗传现象,验证孟德尔
遗传定律。

实验材料:
1.果蝇(种杂株)
2.显微镜
3.实验动物沙盘
实验方法:
1.选取成熟果蝇,根据外观选出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作为亲本。

2.将两个亲本分别放到实验动物沙盘中交配,分为纯合子和杂合子两种情况。

3.通过分离纯合子,从中选取具有相同特征的个体作为后代亲本,进行下一轮交配。

4.在每一轮交配后,观察后代果蝇在形态和颜色上的差异,并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结果:
1.杂种果蝇的后代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而纯种果蝇的后代表现出一致的特征。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证实了孟德尔遗传定律中的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存在与表现规律。

实验结论:
该实验结果验证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正确性,即在单因子杂交中,后代的基因表达受到隐性基因和显性基因的影响,同时也证明了亲代间的遗传杂交现象。

该实验为现代遗传学的研究提供了基础和理论支持,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果蝇遗传实验报告

果蝇遗传实验报告

经典遗传学综合性实验10农生1班第一组卢**摘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完成果蝇的单因子实脸、双因子的自由组合、三点测交及伴性遗传这4个独立杂交实验。

果蝇的分类: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

果蝇属(Drosophila)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

果蝇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便,世代周期短(12天可繁殖一代),突变性状多,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方便,容易重复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等研究中的模式动物。

关键词黑腹果蝇单因子实验双因子实验、三点测交伴性遗传1 引言果蝇在25℃条件下,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8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开始产卵。

受精卵经22~24小时就可孵化成幼虫。

幼虫生活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的三龄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时即将要羽化了。

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较肥大,呈半透明的乳白色,约1小时,蝇体即变为粗短椭圆形,双翅伸展,体色加深。

遗传规律的实质:①在杂交试验中,配子形成和受精时染色体的行为跟基因的行为是一致的;②在形成配子的减数分裂过程中,凡是同源染色体及其负载的等位基因间要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休及其负载的非等位基因间要自由组合;③四线期伴随着同源染色休的非姊妹染色单休间片段的交换,导致连锁群的等位基因间要发生一定的重组;④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其遗传行为与性别有关。

2材料与方法2.1.1材料:黑腹果蝇,基本性状:(6#)小翅、灰身、白眼、焦刚毛;(e#)长翅、黑体、红眼、直刚毛。

2.1.2用具:显微镜、白瓷板、毛笔、麻醉瓶、培养瓶和恒温培养箱2.1.3试剂:乙醚、无水乙醇、玉米粉、蔗糖、酵母、琼脂、丙酸。

2.2实验步骤2.2.1果蝇培养基制备普通培养基制备。

基础培养基:A:蔗糖12.4g 、琼脂1.24g、水76mL,煮沸溶解。

果蝇的杂交

果蝇的杂交
(2)7—8天后移出全部亲本,观察核对亲本的性状。 (3) 待培养瓶中成蝇孵出后,检查F1代的有关性状。每
2—3天检查一次,并作记录,共检查3次,约40—100 只,检查后的果蝇移去处理。 (4)选取F1代果蝇3—5对移入新培养瓶中,进行兄妹交 配繁殖。(此时不一定用处女蝇,为什么?)
同时选F1代的处女蝇与隐性亲本的雄蝇(残翅型) 各3—5只,移入另一个新培养瓶中,进行测交实验。
(2)7—8天后移出亲本,并观察核对亲本的性状。
(3)待出现F2成蝇后,观察有关性状的表现及数量。以 后每隔两天统计记录一次,要求达到60—120只。 检查记录过的果蝇要及时移去处理。
(4)取F1雌雄蝇4—5对移入一个新培养瓶中,使其交配 繁殖。
(5)7—8天后移出F1雌雄蝇,待F2成蝇孵出后,每隔两天
两对性状的表现,忽视白眼、红眼性状的存在; 当做伴性遗传实验时,只看红眼、白眼这对性状的表现,
忽视残翅、长翅和个杂交组合,只需观察一个实 验,相对省时省事;还节省实验材料,解
决培养设备资源紧缺的问题。
作业:
一、实验分组进行,10人一组,两人做一个杂交组 合。每人要参加全部实验过程,但均有自己侧重负责的 内容,既要充分发挥个人的能力,又要实现同学间的互 补,培养团队精神。实验数据资源共享.组长负责安排、 检查和督促。
通过这一个实验同时进行上述3个实验的观察(各取所需): 当做单因子杂交实验时,只看残翅和长翅这对性状的表
现,忽视白眼、红眼和黑檀体、灰体性状的存在; 当做双因子实验时,只看黑檀体、灰体和残翅、长翅这
两对性状的表现,忽视白眼、红眼性状的存在; 当做伴性遗传实验时,只看红眼、白眼这对性状的表现,
忽视残翅、长翅和黑檀体、灰体性状的存在。
选取具有非同一连锁群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果蝇,如长 翅黑擅体与残翅灰身杂交,观察后代中这两对相对性 状的遗传表现,从而验证孟德尔自由组合规律。

南京大学实验报告果蝇的单因子杂交实验

南京大学实验报告果蝇的单因子杂交实验

单因子分离规律验证实验目的1.熟悉以果蝇为材料进行遗传学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2.验证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预备知识遗传是自然界极其复杂的生命现象,只有通过少数有相对性状差异的类型之间进行杂交,并分析这些性状在亲本和杂种子代中的表现,才易于在复杂的遗传现象中找到遗传的基本规律。

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连锁规律等都是采用这种杂交实验的方法发现的。

在果蝇杂交中,有相对性状的品系之间进行杂交,杂种F1表现为显性,杂种F1形成配子时,带有显隐杂合等位基因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对等分离,等位基因也随着分离,产生两种不同配子,因此,不论显性性状还是隐性性状都将在F2中按一定的比例在不同的个体上重新出现。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黑体与野生型的交配收集并统计F2代的方式,通过验证其后代比例是否为野生:黑体=3:1的比例,来验证单因子的分离定律。

实验材料野生型黑腹果蝇、黑体果蝇解剖镜、毛笔、麻醉瓶、白瓷板、标签、吸水纸、培养瓶(4瓶/人)、乙醚、75%乙醇实验步骤②亲本果蝇的培养。

②处女蝇的收集:清除成虫后10小时内进行收集,收集的处女蝇分品系单独培养,如一次收集数量不够,可再作第二、第三次收集。

PS:处女蝇的收集非常重要。

果蝇交配一次后,雄蝇的精子会贮存在雌蝇体内陆续使雌蝇的卵受精,如果杂交不用处女蝇,会造成杂交后代的实验结果不准确。

③选处女蝇分正交(++♀/bb♂)反交(bb♀/++♂)两个杂交组合,分别置于新鲜培养瓶中,每瓶5~6对,贴上标签,注明亲本类型,实验日期,姓名,学号等,然后置于22℃~25℃培养箱中培养。

③一周后,清空亲本果蝇。

PS:清空亲本的操作是因为子一代是杂合子,其自交才是杂交实验,测出准确的分离比。

⑤二周后,观察F1果蝇体色,看是否与预期结果相符。

⑥取5-6对F1果蝇放入新鲜培养瓶中,每种组合放两瓶。

⑦三周后,清空F1果蝇。

PS:清空F1是因为之后的实验结果需要来自F2的计数,若F1混在其中会影响实验结果。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报告
但是经过这次的实验我们从中知道了很多道理,比如,做这种实验要有耐心和毅力,不然坚持不下来,这次的锻炼为我们以后做更加复杂的实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师评语及评分:
签名:年月日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学号姓名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班级
实验课程名称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
教师及职称
开课学期2016至2017学年第二学期
填报时间2017年6月20日
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
一.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序号
实验九
实验名称
果蝇伴性遗传与单因子杂交实验
实验时间
实验室
1.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观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学会辨认果蝇的雌、雄蝇。
(5)贺竹梅;《现代遗传学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
二.实验报告
实验数据处理
由于单个小组的实验数据有限(我们组为第三组),在统计上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基础,因此实验数据的分析过程中的观察值和预期值都是参考其他小组实验结果的总计数据。对单个小组进行数据分析意义不大。
伴性遗传的实验数据分析
伴性遗传正反交的表型不同。预期结果:正交时,F1均为红眼,F2代中红眼∶白眼=3∶1,但在雌果蝇中全为红眼,在♂中红眼∶白眼=1∶1。当反交时,F1代中的雌果蝇为红眼,雄果蝇却为白眼,F2代中红眼果蝇∶白眼果蝇=1∶1,在雌果蝇或雄果蝇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均为1∶1。下表对统计数据进行χ2测验,以确定观察值与预期结果的符合程度。
3.实验设备及材料
黑腹果蝇品系
野生型(红眼)wild type (+)
突变型(白眼)white eye(w)
毛笔,乙醚,三角瓶、果蝇培养基、放大镜、显微镜。
4.实验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遗传学实验

遗传学实验

• 实验报告:
绘制所观察到的分散较好的唾液腺染色 体图像。
实验四:核型分析
• 实验目的:
掌握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 了解和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方法。
• 实பைடு நூலகம்原理:
秋水仙素是一种生物碱,它能抑制细胞分裂时 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不走向两极而被阻止在分 裂中期,这样细胞就不能继续分裂,从而产生染色 体数目加倍的核。若染色体加倍的细胞继续分裂, 就能形成多倍性的组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染色 体制成片子,就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和鉴定染色体的 数目。
后期II: 着丝粒纵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末期:染色体解旋,核膜重建等。
实验报告
• 根据你所观察的结果绘制蝗虫精巢减数分
裂过程中的染色体图像
实验二:果蝇杂交实验
1、果蝇培养及主要性状观察
一、遗传学实验常用的五个果蝇品系:
• 品系
• • • • •
体色 翅形
眼色
刚毛
野生型: 灰身、长翅(翅过体)、 红眼、 直刚毛
1.非显带染色体的识别 1968年以前,不通过带纹,而从染色体整体分析。 1960年,丹佛会议上,提出了人类有丝分裂染色 体命名标准体制草案,为以后的所有命名报告奠定了 基础。 1963年,伦敦会议上,正式批准Patan 提出的A、 B、C、D、E、F、G七个字母表示七组染色体的分类 法。 1966年,芝加哥会议上,提出人类染色体组和畸变速 记符号的标准命名体制。
煮沸后加约1毫升丙酸(抑菌),待稍冷却后 再加入C,搅拌均匀后分装。
三、果蝇培养基的配制
(三)注意事项:
• 配制培养基前先要对指管及棉塞进行消毒处理,
121℃ 25分钟;
• 分装时培养基不要碰到管壁; • 酵母粉可以等到玉米粉煮沸后再加,这样可以避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业班级:12级生物技术02班学号:20120322121姓名:李承瑜实验日期:2014年03月22日室温:23.1℃大气压:82.38Kpa实验序号:二实验名称:果蝇的单因子实验1.目的1.1熟悉以果蝇为材料进行遗传学杂交实验的基本方法;1. 2 验证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规律2.原理一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又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

理论上配子分离比是1:1,子二代基因型分离比是1:2:1,若显性完全,子二代表型分离比是3:1。

这就是分离定律。

孟德尔从豌豆中选取了许多稳定的,易于观察的性状观察分析。

所谓的性状是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总称。

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作为研究对象,这些被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称为单位性状(unit character).如豌豆的花色,种子形状,子叶颜色,豆荚形状,未成熟豆荚的颜色,花序着生部位和株高等性状。

不同个体在单位性状上常有着各种不同的表现,如豌豆有红花和白花,种子形状有圆粒和皱粒,子叶颜色有黄色和绿色等。

这种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为相对性状。

果蝇的长翅(+)和残翅(vg)是一对相对性状。

它们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

野生型果蝇的双翅是长翅,(+/+)翅长过尾部。

残翅果蝇(vg/vg)的双翅几乎没有,只有少量残痕,无飞翔能力。

vg的座位是第二染色体67.0。

长翅对残翅显性完全。

交配方式:用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交配,得到子一代都是长翅,子一代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子二代产生性状分离,出现两种表型,呈3:1之比。

现以长翅雌蝇与残翅雄蝇交配为例P:长翅(♀)×残翅(♂)+/+↓vg/vgF1:长翅+/vg↓♀.♂相互交配F2:长翅残翅(1 +/+,2+/vg) (1 vg/vg)3.材料与方法3.1材料黑腹果蝇(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 的两个品系:野生型:长翅果蝇(+ /+)突变型:残翅果蝇(vg /vg)野生型果蝇的双翅为长翅(+ /+) ,翅长超过尾部。

残翅果蝇(vg /,g) 的双翅几乎没有,只留少量残痕,无飞翔能力。

3.2仪器双筒解剖镜,恒温培养箱,天平,培养瓶,麻醉瓶,毛笔、白瓷板,放大镜,棉花,镊子,大烧杯,电炉,玻璃棒,铁架台,漏斗,胶管,无数锥形瓶。

3.3试剂乙醚、玉米粉、琼脂、葡萄糖、酵母粉、丙酸。

3.4方法1. 培养基的配制:8人为一组,按照所需的量配制相应的培养基。

现在以300ml为例,培养基的配方如下:A:葡萄糖23.45g,琼脂2.345g,加蒸馏水150ml,煮沸溶解。

B:玉米粉30.9375g,加水150ml,加热搅拌均匀后,在加2.625g酵母粉。

将A和B混合加热成糊状后,加1.875ml丙酸,即可分装到培养瓶中。

每瓶分装30ml左右,将瓶壁擦拭干净后,用纸包扎好后即可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灭菌后在2到3天内未发生霉变,即可用。

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培养基的防霉。

因为酵母菌与霉菌生活环境相似,均为pH4.5~6.0。

所以在培养基的配制、酵母液的制备乃至转管时瓶塞的取放等每一个细节都要按无菌操作的基本要求去完成,防止霉菌的污染。

对于已经被霉菌大量污染的培养基应及时倒掉,不宜再用。

2)培养的温度。

温度对果蝇的生长发育繁殖至关重要。

果蝇生活的最适温度为20~25℃。

当温度降至0℃以下时,生活周期延至57 d以上,生活力明最降低.而高于30℃时引起不育和死亡。

因此,选培养箱培养最为妥当。

3)保证果蝇种系的纯正。

要想保证遗传学实验的杂交测试不受干扰.一定要保证亲本果蝇的纯正。

如发现有从瓶中逃逸者,必须捕杀。

并且.经常对亲本果蝇进行性状检查.排除杂交者或突变者。

4)酵母菌的选择。

以往常常使用干酵母片,但其菌体活力较差.难以大量繁殖。

现在改用发酵面包专用活性酵母粉来制备酵母菌液,效果较好。

5)果蝇的复壮。

由于长期在低温下生活,果蝇的生活力大大降低。

因此,必须挑取个体较大,繁殖力较强的雌雄果蝇,装入新培养瓶,继续培养。

2 、交配方式:用纯系残翅果蝇( 雌) 与长翅果蝇( 雄) 交配,此为正交实验;反交实验以长翅果蜗为母本、残翅果蝇为父本,由此得F1 代。

F2 代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 代出现性状分离,如下图P残翅( ♀) ×长翅( ♂)+/+vg/vg↓F1长翅(♀、♂)+/vg↓F2长翅、惨翅3 、选野生型和残翅果蝇为亲本。

雌蝇一定要选处女蜗,可在实验前2-3 天陆续收集,雌雄个体分开培养.数目多少根据需要而定。

将雌雄果蝇放在一起培养,雌蝇的生殖器中有贮精囊,可保留交配所得的大量精子,雌蝇一次交配所得的精子,足够它多次排出的卵受精,因此在做杂交试验时,雌蝇必须选用处女蝇(没有交配过的雌蝇)。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处女蝇呢?一般来说,刚羽化出来的果蝇在12 小时之内是不进行交配的,所以在这段时间内选出的雌蝇即为处女蝇。

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在羽化后的8 小时内挑选。

因此,在杂交实验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各实验小组要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精心挑选处女蝇。

为了操作方便,可以在每天晚上22 :00 ~23 :00 将培养瓶内的成蝇杀死,次日早晨8 :00 ~9 :00 对新羽化出的果蝇进行挑选。

4、成体果蝇好动,如何将它们成功移入新培养瓶呢?有效的方法是麻醉。

所用的麻醉瓶可直接用干净的培养瓶,或用广口瓶代替。

用左手小指与无名指夹取麻醉瓶瓶塞。

在瓶塞滴加数滴乙醚。

取果蝇培养瓶轻拍瓶壁,使果蝇震落在瓶底。

再用左手无名指与中指夹取培瓶塞.培养瓶口与麻醉瓶口对接轻拍上方的培养瓶将果蝇落到麻醉瓶里。

然后迅速盖好两个瓶塞,半分钟左右,果蝇被麻醉,活动缓慢,注意麻醉不得过度,如果果蝇两翅展开且肢体僵硬.说明已致死。

因此,必须抓紧时间移人新培养瓶中.可将培养瓶横卧,用干净毛笔把果蝇挑人,待果蝇清醒后.再竖立加塞,防止果蝇粘在培养基上。

首先把残翅处女蝇倒出麻醉,挑5 只移到水平放置的杂交瓶中,再把长翅倒出麻醉,挑选5 只雄蝇,移到上述杂文瓶中。

等杂交亲本在杂交瓶中全部苏醒后,将杂交瓶直立,并移入25 ℃温箱中培养。

同时,按上述操作进行反交实验接种培养。

注意按下述方式贴好标签:5、7 天后,释放杂交亲本。

6、再过4-5 天,Fl 成蝇开始出现,观察F1 翅膀( 表型) ,注意显、隐性关系,连续检查2-3 天,并计数统计,或在释放亲本7 天后集中观察。

7 、选取正、反交各5 对F1 雌雄果蝇,分别移入一新培养瓶( 这里不需用选取处女蝇) ,置25 ℃温箱小培养。

当看到培养瓶内有蛹出现时,及时将亲本处死,以防发生回交。

8 、7 天后,释放Fl 亲本。

再过4-5 天,F 2 代成蝇出现后,进行观察统计,可连续统计7-8 天,观测数目在200 只以上。

被统计过的果蝇倒入水槽冲掉。

注意事项:1.杂交前必须选择处女蝇2.挑果蝇时,除了要注意雌雄外,还要注意性状,防止因果蝇混杂而引起实验结果的失败。

3.不可麻醉过度。

4.放到培养瓶中时要先把瓶子倾斜,待果蝇苏醒后再把瓶子竖起来,防止果蝇粘在培养基中而不能苏醒。

5.剩余的果蝇可放到大瓶子中,以保留种用。

6.写好标签放到培养箱中。

7.无论是对F 1 还是对F 2 进行统计,都要及时进行,避免陆续羽化出的果蝇在培养瓶内交尾后将卵产在培养基内。

因此要求实验者不断进行观察,只要有新羽化出的果蝇,就要及时取出,并进行统计和观察。

4结果与分析4.1结果:由正交结果进行χ 2测验结果可知0.8<P<0.9,长翅数与残翅数的比值接近3:1,由反交结果进行χ 2测验结果可知0.8<P<0.9,长翅数与残翅数的比值也接近3:1,由此可以确定果蝇的长翅与残翅这一相对性状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这对基因在杂合状态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而在配子形成时,又按原样分离到不同的配子中去,导致子二代的表性比为3:1.同时也可以确定长翅是受显性基因控制的,而残翅则是受隐性基因控制的。

将正反交合并后进行χ 2测验可知0.7<P<0.8,同样符合孟德尔的分离比例,只是合并后的概率比没有合并后的要小,说明正交与反交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明显看出这个差异不是很大,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由许多因素造成的,如温度,大气压,人为因素等等。

我认为最主要的因素则应该是果蝇本身。

正交是用长翅作为母本,反交则是用残翅作为母本,因为残翅果蝇无飞翔能力,进行杂交时较用残翅做父本时更加容易,因而造成了正反交之间的差异。

5.讨论与结论5.1讨论:1.就本次试验而言,可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分离定律?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各自独立的分配到不同的配子中去,每个配子中只含有一对基因中的一个成员,对本次实验的真实性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验证。

(1).测交法(test cross):测交法是把被检测的个体与隐性纯合体杂交,由于测交时常利用一个原来的隐性纯和亲本进行杂交,故又常称为回交,根据测交子代所出现的表型种类和比例,可以确定被测验个体的基因型。

由于隐性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含隐性基因的配子,他们与含有任何基因的另一种配子结合,其子代将只能表现出另一种配子所含基因的表型,因此,测交子代表型的种类和比例正好反映了被测个体所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

在本次试验中,我们已经验证了长翅与残翅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要验证F2的表型分离比为3:1,即验证分离定律,可以用纯和的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杂交,F1代表现性为长翅,当用F1再与残翅果蝇测交时,F1形成两种配子,它们的数目应相等。

而测交亲本的基因型只产生一种配子,因此在测交子代中,应该有1/2的果蝇基因型是显性,表现为长翅,1/2的表现为残翅。

长翅×残翅长翅×残翅++ vgvg +vg vgvg↓↓↓↓配子: + vg + vg vg↓↓F1: +vg +vg vgvg(长翅) (长翅) (残翅)1 : 1图1:果蝇翅型的理论结果(2).自交法按照孟德尔的假设,在F2代中凡表现隐性性状的类型其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的分离,而表现显性性状的类型中应有1/3的个体自交后不会发生性状分离,2/3个体自交后代中仍会发生性状分离,且显性与隐性之比为3:1.在本次实验中,用F1代进行“自交”,其结果证实了这一推论,但是我们仅仅做到了F2代,显然并不能下定结论,孟德尔用豌豆的7对性状研究时,直到F7代仍符合,我们应该多做几代,若所有的结果仍符合这一推论,才能验证分离定律。

2.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1).研究的生物体必须是二倍体(体内染色体成对存在),并且所研究的相对性状差异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