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考试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考试知识点
一、《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古典医籍;《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第一步药物学专著。
二、中医理论体系有三个基本特点:整体观念、恒动观念、辨证论治。
三、阴阳是对自然界相关事物或对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总概括。阴阳的相互关系: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四、五行:五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一是指行列次序,二是指运动变化,五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五、五行特性: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木克土,圆得生克)
六、相乘与相克次序相同,相悔与相克次序相反。相乘和相悔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相乘与相悔均为异常相克,且对某一行来说可同时出现,区别在于相乘是按相克次序克制过度,而相悔是相克相反次序。
七、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春夏长夏秋冬、东南中西北。
八、五行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解释生理现象、解释病理传变、指导诊断疾病和指导临床治疗。
九、相生关系的转变——母病及子(顺传):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子脏;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即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
十、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分为三类:五脏,六腑,奇恒之腑。五脏(心肺脾肝肾)多为实质性脏器,共同的生理功能为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多为中空腔性脏器,共同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受盛、传化水谷糟粕。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行类似于腑,而不同于六腑,生理功能是“藏而不泻”,类似于脏。
十一、心的主要生理功能: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者,君主之官)。
十二、肺称为华盖,又称“娇脏”,生理功能: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十三、脾的生理功能——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胃运化及胆汁分泌排泄、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肝藏血。
十四、肾生理功能——肾藏精(肾阳主一身之阳,为“命门之火”;肾阴主全身之阴,属“水”,故肾有“水火之脏”之称)、肾主水、肾主纳气。
十五、精、气、血、津液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脏腑生理活动的产物。
十六、气的生理功能: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和气化作用。
十七、气分类为——元气:又名“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营气;卫气。
十八、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六气是指自然界六种不同气候,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狱性、环境性、相兼性、转化性。十九、风邪致病特点:风属阳邪,其性开泻,易袭阳位;风性善行而数变;风为百病之长;风性主动。
二十、湿邪致病特点: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湿性重浊;湿性黏滞;湿性趋下。二十一、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危重;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二十二、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异常能直接影响内脏,病自内生,又称“内伤七情”。致病特点——直接伤及内脏:喜伤心、怒伤肝、悲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影响脏腑气机:怒责气上、喜则气缓、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影响病情转归。二十三、痰饮:痰饮是机体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其清稀者称饮。稠浊者称痰,两者同出一源,故并称痰饮。致病特点: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病势缠绵,病程较长;易扰乱神明;多见滑腻舌苔。
二十四、瘀血:指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与脏腑内的血液。致病特点:疼痛、肿块、出血、望诊、脉象。
二十五、气机失常主要有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这几方面。气机失常,又称气机失调,式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或升降出入功能失去平衡协调的病理变化。主要有①气滞(指气机郁滞而流通不畅的病理状态)②气逆(指气的上升过度,或下降补及,而致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③气陷(指在气虚的情况下,以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④气闭(指气之出入障碍,气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而出现气机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⑤气脱(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逸脱,从而导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二十六、望神,有得神、少神、失神、假神之分。假神:是指垂危病人出现的暂时性的某些症状“好转”的假象,如原本精神萎靡,面色晦暗,声低气弱,懒言少食,突然精神转佳,两颊色红如妆,语声清亮,喋喋多言,思食索食等,提示病情恶化,脏腑精气将绝,预后不良。古人比作“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二十七、望色。常色:微黄透红,明润光泽。病色——青色:主寒、痛、瘀血、惊风;赤色:主热;黄色:主湿、虚、黄疸;白色:主虚、寒、失血;黑色:主肾虚、水饮、瘀血。
二十八、望舌: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顺序: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先舌苔,后舌质。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
二十九、舌色(舌质)——淡白舌,主虚证、寒证;红舌,主热证;绛舌,主热盛、主瘀;青紫舌,主阴寒、瘀血。
三十、苔色(舌苔)——
白苔,主表证、寒证、湿证。苔薄白为病邪在表,病情轻浅;苔薄白而滑,主外感风寒;苔白而厚,主湿浊内盛,或寒湿痰饮;苔白滑黏腻多主痰湿;苔白如积粉,舌质红赤,则主湿遏热伏,或瘟疫初起;苔白厚燥裂。可见于湿温病邪热炽盛,暴伤津液。
黄苔,主表里证,热证。有微黄、深黄、焦黄之分,黄色越深,热邪越重。薄黄苔,风热在表;舌苔黄滑,舌淡胖嫩,为阳虚水湿不化;苔黄厚滑,湿热积滞;苔黄黏腻,湿热或痰热食滞;焦黄干裂或有芒刺,为里热盛极,耗气伤阴。
灰黑苔,主里热、里寒之重证。苔色浅黑为黑苔,苔色深灰为黑苔,灰苔与黑苔只是轻重的差别,常并称灰黑苔。苔灰黑湿润多津,多由白苔转化而成,为寒湿;苔灰黑干燥无津,多由黄苔转化,为火热;舌面湿润,舌边尖部呈白腻苔而舌中根部苔灰黑,多为阳虚寒湿内盛或痰饮内停;舌边尖见黄腻苔,而舌中为灰黑苔,多为湿热内蕴,日久不化所致;苔焦黑干燥,舌质干裂起刺者,无论是外感内伤,均为热极津枯之证。
三十一、脉诊有三部九侯,即脉分寸关尺三部(由桡骨茎突依次往肘部排列),每部有轻中重三法。医生以正常一呼一吸作为时间单位计算病人脉搏至数,一般一息四五至,切脉需1分钟以上。正常脉象又称“平脉”“常脉”,特点是:三部九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约每分钟60~90次),和缓有力,节律均匀。
三十二、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根据病人的证候表现之和概括出来的规律。表证,是病变部位浅在肌肤的一类证候。外感六淫之邪从皮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