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句式 ppt课件
合集下载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介词宾语放在介词之后,有以下情况:
㈠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① 王问:“何以知之”?(《廉》) ▪ (你)凭借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呢?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
“我跟谁在一道呢?” “谁与”是“与谁”,“与”是介词,“谁”是疑问
代词,充当介词“与”的宾语,前置到“与”的前面。 ③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种树》)
译文:又凭什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 呢?
4、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正存念会被人看少,又凭什么能自满呢?】
㈡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 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 的宾语前置。如:
① 余是以记之……(“我因此记下这件 事……” )
② 一言以蔽之。 (拿一句活就能概括它”。)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⑶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规 律 二 : 用 “ 见 ” “ 见 … 于 …”“ 受 … 于…”表被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 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规律三: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 主动者,或者用“为……所……”“……为
所”表被动。
⑹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⑻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课堂学习 质量检测
一、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用现代汉语解 释这些句子。(20分)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2、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虎丘记》袁宏道)
宾语前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
㈠ 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放在介词之前。 ① 王问:“何以知之”?(《廉》) ▪ (你)凭借什么知道(燕王会收留你)呢? ②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
“我跟谁在一道呢?” “谁与”是“与谁”,“与”是介词,“谁”是疑问
代词,充当介词“与”的宾语,前置到“与”的前面。 ③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 ?(《种树》)
译文:又凭什么能使我们繁衍生息而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 呢?
4、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正存念会被人看少,又凭什么能自满呢?】
㈡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是为了强调它,也 放在介词的前面,这种情况最常见的是“以” 的宾语前置。如:
① 余是以记之……(“我因此记下这件 事……” )
② 一言以蔽之。 (拿一句活就能概括它”。)
⑴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⑶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规 律 二 : 用 “ 见 ” “ 见 … 于 …”“ 受 … 于…”表被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 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规律三: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 主动者,或者用“为……所……”“……为
所”表被动。
⑹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⑺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⑻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课堂学习 质量检测
一、判断下列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用现代汉语解 释这些句子。(20分)
1、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2、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虎丘记》袁宏道)
宾语前置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固定句式+课件
14、然则:(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如果这样,那么”。)
①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有限, 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没有满足,诸侯送给 泰国土地越多,秦国侵略诸侯就越急 迫。)
15.向使:可译为“假如,如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例: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 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 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例: 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译文: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8、宁……耶?可译为:“哪里……呢?”
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哪里会想到这 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
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0、独……哉(耶)?可译为:“难道…… 吗?”
例: 独不怜公子之姊耶?
①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说的就是先生你这样的人。
7、所以:(可译为“……的原因,之所以……, 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 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 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例①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文:即使时代会不同,世事会变化,但人们 抒发情怀的原因,其基本点是一致的。
例②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译文:所谓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授与专 业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8、相与:(可译为“互相,相互,彼此; 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
例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 译文:人们互相交往,转瞬间度过一生。
例②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译文:(我和客人们互相靠着在船中睡 着了,不知不觉东方已经发白。)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翻译: 我不能拿整个吴国的土地,十万大军,被别人控制。
无标志的被动句
无明显标志词,根据前后文语义判断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函谷举” 意思是 “函谷关被攻克”,虽然没有被动标志词,但 从后文的语境可以判断出是被动关系。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古代汉语中,介复宾短古语简一约般放文在本谓框语之后,这
种现象又称状语后置,其中以 “于”“以”“乎”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居
多,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到谓语前。
状语后置
(1)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于星火” 是表示比较的状语,后置到了谓语 “急” 的后面。这句话用 “于” 作为状语后置的标志,突出 了事情的紧急程度。 翻译: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否定句,指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 莫、否、毋”等,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余”在否定句中作代词,置于动词“欺”之前。
翻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练习
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 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定语后置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 煞尾,构成“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例: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受物之汶汶(污浊的样子) 者乎?(《屈原列传》) “察察” 修饰 “身”,“汶汶” 修饰 “物”,这里将定语后置到 中心语 “身”“物” 之后,用 “之”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翻译:人又谁能让自己洁净的身体,去蒙受污浊的外物呢?
无标志的被动句
无明显标志词,根据前后文语义判断
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
“函谷举” 意思是 “函谷关被攻克”,虽然没有被动标志词,但 从后文的语境可以判断出是被动关系。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古代汉语中,介复宾短古语简一约般放文在本谓框语之后,这
种现象又称状语后置,其中以 “于”“以”“乎”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句居
多,翻译时要将介宾短语移到谓语前。
状语后置
(1)介词“于…….”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例: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于星火” 是表示比较的状语,后置到了谓语 “急” 的后面。这句话用 “于” 作为状语后置的标志,突出 了事情的紧急程度。 翻译: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
宾语前置
动词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否定句,指表示否定的句子,即句中有否定副词“不、弗、未、 莫、否、毋”等,或表示否定的动词“无”。
例: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余”在否定句中作代词,置于动词“欺”之前。
翻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练习
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 翻译: 我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定语后置
(3)在中心语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再用“者”字 煞尾,构成“中心语+之+定语+者”的形式。
例: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洁净的样子),受物之汶汶(污浊的样子) 者乎?(《屈原列传》) “察察” 修饰 “身”,“汶汶” 修饰 “物”,这里将定语后置到 中心语 “身”“物” 之后,用 “之” 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翻译:人又谁能让自己洁净的身体,去蒙受污浊的外物呢?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②“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
被动句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见” 3.“于” 4.“受…于…”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幸于赵王) (受制于人)
5. “为……所……”(如姬父为人所杀)
6. “为”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解析:D项为被动句,故选D。谁与哭者主谓倒装,谓语是 谁与 主语是 哭者, 整句意思是 是谁在哭
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表被动的词来完成;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语义被动、意念被动。 如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二)定语后置句:之者有者加而者 定语后置句都有一定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中心词+之+定语+者,如:马之千里者 (2)中心词+有+定语+者,如:郑人有买履者 (3)中心词+而+定语+者,如:穷民而无告者 (4)中心词+之+定语,如:仰观宇宙之大 另有数量短语作定语,常常后置,如:军书十二卷。
况最常见了,要引起重视。 省略句常见省略词:之、于
省略主语
(1)承前省
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翻译:廉颇做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破齐国。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翻译: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它)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 )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
7. “……为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8. “被”
(风流总被雨打风格吹去)
专点专练
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D 项是(
被动句标志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见…于…”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2.“见” 3.“于” 4.“受…于…”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幸于赵王) (受制于人)
5. “为……所……”(如姬父为人所杀)
6. “为”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D.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解析:D项为被动句,故选D。谁与哭者主谓倒装,谓语是 谁与 主语是 哭者, 整句意思是 是谁在哭
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表被动的词来完成; 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语义被动、意念被动。 如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学》)
(二)定语后置句:之者有者加而者 定语后置句都有一定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1)中心词+之+定语+者,如:马之千里者 (2)中心词+有+定语+者,如:郑人有买履者 (3)中心词+而+定语+者,如:穷民而无告者 (4)中心词+之+定语,如:仰观宇宙之大 另有数量短语作定语,常常后置,如:军书十二卷。
况最常见了,要引起重视。 省略句常见省略词:之、于
省略主语
(1)承前省
①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翻译:廉颇做赵国的大将,攻打齐国,大破齐国。 ②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翻译: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它)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 )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
7. “……为所” (若属皆且为所虏)
8. “被”
(风流总被雨打风格吹去)
专点专练
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D 项是(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记》) 翻译: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 点改变。
方法点拨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 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用作补语, 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因此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 词结构后置。辨析时,要抓住两种情况:一是“于”字结构后置。如: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二是“以”字结构后置。如: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结构把后置的介词结构调至状语的位置。
二、被动句
二、被动句
定义:主语是谓语所表 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
1.用介词“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地方不正是当年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 方吗?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了,不受 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二、被动句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言! 译文: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
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句式特点:省略句同时又是宾语前置句。“抱恨泉 壤”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于”,“何言”应为 “言何”,说什么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排列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一般句子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并不是
三、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①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之 斗卮 酒。
②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 以 事。
③ 有志者,不随 之 以止也。
方法点拨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经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或主语之前,做句 中或句前状语;而在文言文中,这种介词却经常放在谓语动词后用作补语, 翻译的时候,习惯上把它当作状语,因此这种语法现象称为状语后置或介 词结构后置。辨析时,要抓住两种情况:一是“于”字结构后置。如:因 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二是“以”字结构后置。如:王尝语 庄子以好乐。(《庄暴见孟子》) 翻译时,要按照现代汉语的结构把后置的介词结构调至状语的位置。
二、被动句
二、被动句
定义:主语是谓语所表 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
1.用介词“于” 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地方不正是当年曹操被周瑜围困的地 方吗?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全面地学习了,不受 时俗的限制,向我学习
二、被动句
2.用“见”、“见…于……”表示被动(“于” 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言! 译文:不能清除凶恶悖逆之人,终致朝廷落到如此
地步,我只能抱憾于黄泉之下,还能再说什么呢!
句式特点:省略句同时又是宾语前置句。“抱恨泉 壤”省略主语“我”和介词“于”,“何言”应为 “言何”,说什么
四、倒装句
现代汉语句子成分的一般排列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一般句子由主语和谓语构成,并不是
三、省略句
3.省略动词或介词的宾语。 (宾语常见的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
①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 之 斗卮 酒。
②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 之 以 事。
③ 有志者,不随 之 以止也。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类型
示例
是
指示代词,这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表判断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判断句举例: ①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 翻译:法律是陛下与天下百姓共有的。 ②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 翻译: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的人都是平民。 ③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 翻译:陛下派人送贿赂给他,他才接受,这是陷害人触犯法律。 ④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翻译: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⑤杭,水陆之会。 翻译: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
2.五种定语后置句类型及示例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形容词、名词、代词等,一般放在中心词前。 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的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
类型
示例
用“为、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肯定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③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⑤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⑦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类型
示例
表疑问语气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感叹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主谓倒装举例: 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翻译:山川是如此险固、壮美,这是魏国的瑰宝啊!
(五)六种固定句式类型及示例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示例
是
指示代词,这
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
动词,表判断
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
判断句举例: ①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 翻译:法律是陛下与天下百姓共有的。 ②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 翻译: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的人都是平民。 ③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 翻译:陛下派人送贿赂给他,他才接受,这是陷害人触犯法律。 ④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翻译: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⑤杭,水陆之会。 翻译:杭州是水陆交通的要地。
2.五种定语后置句类型及示例 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主语或宾语的形容词、名词、代词等,一般放在中心词前。 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定语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的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
类型
示例
用“为、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肯定判断,用“非”表否定判断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③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项羽本纪》)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⑤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出师表》)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⑦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
类型
示例
表疑问语气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感叹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主谓倒装举例: 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翻译:山川是如此险固、壮美,这是魏国的瑰宝啊!
(五)六种固定句式类型及示例
固定句式也叫固定结构或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约定俗成,经久不变。熟练地掌握这些句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快速、正确地翻译文言文非常有帮①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荆轲刺秦王》)
高考文言文阅读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实用课件(共47张PPT)
分析:“舞”“泣”均为不及物动词,但分别带了宾 古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
语“潜蛟”“嫠妇”,故“舞”“泣”为使动词,分别译为 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
“使……起舞”“使……哭泣”
动时,后面就可以带宾语了
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分析:“愚”为形容词,但让后面的宾语“黔首”具有了“愚 昧”的状态,故“愚”为使动用法,译为“使……愚昧”
宾语前置句的类型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大王来何操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用之或是为标志强调宾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唯利是图成语中心词定语者句求人可使报秦者中心词之定语者句中心词而定语者句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中心词之定语句蚓无爪牙之利中心词数量词句军书十二卷在文言文语句中省略某词或某种成分的句子叫省略句
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译为“像翅膀一样”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分析:“箕畚”为名词,放在动词“运”之前,构成状语与 中心词的修饰关系,译为“用竹筐”
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工具与方式,翻译时要在活用 的名词前加上介词“用”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分析:“日”为时间名词,与动词“笃”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 修饰关系,故“日”用作状语,译为“一天天地”
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讲解 (下)
词类活用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
• 词类活用就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 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 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 去推断。
•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 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虚词与句式+课件
形式
例句
谓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 甚矣,汝之不惠!
倒 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就把谓语 (汝之不惠!甚矣!)
置 提前到主语前面。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
传》)
定 “之…者…”为标志,即“中心词+之(而)+后置定语+ 马之千里者(《马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虚词与句式
一、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文言虚词与句式题型命题特点和命题规律; 2.学生学习文言虚词与句式新题型的解题方法,形成解题思路 和技巧; 3.学生注重积累,对文言虚词与句式熟记于心。
二、自主学习过程 必备知识链接: ㈠虚词:
虚词是“实词”的对称。虚词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词 ,有连接或附着各类实词的语法意义。根据能同哪些实词或短 语发生关系,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可以把虚词分为副词、介词 、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六类。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 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 、则、者、之。其中“因、以、于、则、之、乃、而”考试中 比较常见。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无 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 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 标 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可以转化为 壁之战》)
志 “……者,……也”句式。
2、被动句
形式
例句
有 用介词“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标 志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 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定 格 式
表 反 问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 有个人,以打鱼为生。有一天, 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的远 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紧靠 着两岸生长有几百步。其中没有 其他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 纭。渔人感到很惊奇。继续往前 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 口,好像若有光。便舍船,从口 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 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 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 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 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 自乐。
13.目吴会于云间。(《滕王阁序》) (眼睛——遥看)
14.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匣子——用匣子装)
15.其下圣人也远矣。 ( 《师说》)
(下面——低于)
名词活用为使动
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 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其特点是必带宾 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 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A.表示动作行为的趋 向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上面——向上)(下面——向下)
2.南取汉中。(《过秦论》) (南——向南)
3.西举巴蜀。(《过秦论》) (西——向西)
4.北收要害之郡。(《过秦论》)
(北——向北)
B.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作比喻, 表示动作、行为特征、状态。
1.席卷天下。(《过秦论》)
(席子——像卷席子那样) 2.包举宇内。(《过秦论》)
(包裹——像XXX裹那样) 3.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口袋——像装口袋那样)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像云一样)(回声——像回声一样) (影子——像影子一样)
C.表示动作行为的方 式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课件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谓 语提到主语的前面,叫做主谓倒装。这种情况很 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主语+谓语)
渺渺兮予怀
贤哉回也
定语后置
定语
定语
放在名词前面,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语。 (定语+名词)
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 把定语放在“中的心”词是之定后语,的这标种志情。况叫定语后置。
四、省略介词 文言文中常省略“于”、“以”等介词。 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五、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常常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在翻译时 要把省略的量词补充出来。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 (块)抚尺而已。
船头坐三(个)人。
蟹六(只)跪而二(只)螯。
省略句小结:
一、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二、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三、省略宾语 便要(渔人)还家 四、省略介词 急湍甚(于)箭 五、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
试一试:
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
全一致的一句是(06年广东卷)( A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D、为什么来到这儿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
B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谓语和宾语的位置: 谓语 + 宾语
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 1、指人:谁、孰 2、指物:何、胡、奚、曷(hé) 3、指地方:恶(wū)、安、焉、
(主语+谓语)
渺渺兮予怀
贤哉回也
定语后置
定语
定语
放在名词前面,用来修饰、限制中心语。 (定语+名词)
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 把定语放在“中的心”词是之定后语,的这标种志情。况叫定语后置。
四、省略介词 文言文中常省略“于”、“以”等介词。 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 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五、省略量词
文言文中常常用数词直接修饰名词,在翻译时 要把省略的量词补充出来。
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 (块)抚尺而已。
船头坐三(个)人。
蟹六(只)跪而二(只)螯。
省略句小结:
一、省略主语 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二、省略谓语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三、省略宾语 便要(渔人)还家 四、省略介词 急湍甚(于)箭 五、省略量词 一(张)桌,一(把)椅
试一试:
1、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
全一致的一句是(06年广东卷)( A )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D、为什么来到这儿
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A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B)
B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C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谓语和宾语的位置: 谓语 + 宾语
宾语前置
一、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 1、指人:谁、孰 2、指物:何、胡、奚、曷(hé) 3、指地方:恶(wū)、安、焉、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固定句式(疑问、反问、选择、感叹、揣度)课件
安书》
译:那么我就可以偿还此前受辱的欠债,即使 一万次被杀戮,难道我还会后悔吗?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官传序》
译: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 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
译: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难道敢进 关吗!
4. "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 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 (恐怕)……吧!"、"还是……吧!"、" 难 道……吗?"
大王之救之!”燕王曰: 魏国。”燕王说:
“吾岁不熟二年矣,
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
“我国收成不好已经两年了,现
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
魏,且奈何?”田文曰 将怎么办呢?”
:“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 ,此国之利也,今魏王 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
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 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
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 。现在魏王出魏国国都的城门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 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022新高考Ⅰ卷)
22
• 2022年全国卷乙卷 武王打败了商,召见姜太
• 武王克殷,召太 公,问他:“将把那些商朝
公而问曰:“将 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
奈其士众何?”太 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
公对曰:“臣闻爱其 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
4、 "何也(何……也)"、"何哉(何……哉)" 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译:那么我就可以偿还此前受辱的欠债,即使 一万次被杀戮,难道我还会后悔吗?
•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官传序》
译:啊!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 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
• 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
译: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难道敢进 关吗!
4. "其……乎(也、耶)"连用,表揣测、希 望、反诘等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 (恐怕)……吧!"、"还是……吧!"、" 难 道……吗?"
大王之救之!”燕王曰: 魏国。”燕王说:
“吾岁不熟二年矣,
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
“我国收成不好已经两年了,现
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
魏,且奈何?”田文曰 将怎么办呢?”
:“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 ,此国之利也,今魏王 孟尝君说:“跋涉几千里去拯
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 救别人,这将给国家带来好处
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 。现在魏王出魏国国都的城门
(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 里而以助魏,且奈何? (2022新高考Ⅰ卷)
22
• 2022年全国卷乙卷 武王打败了商,召见姜太
• 武王克殷,召太 公,问他:“将把那些商朝
公而问曰:“将 的士人和百姓怎么办?”
奈其士众何?”太 太公回答:“我听说喜欢那个
公对曰:“臣闻爱其 人,同时会喜爱他房上的乌
4、 "何也(何……也)"、"何哉(何……哉)" 连用,表询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为什么呢"、"什么……呢?"、"怎么……呢?"
•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石钟山记》)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句式)课件(共68张PPT).ppt
古代汉语 ——句式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目 录熊
猫
壹 判断句 贰 叙述句 叁 否定句 肆 疑问句
01 判断句
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六种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是 不用系词“是”的,而是在谓语后面加语气词“也”帮助判断。①“主 ,谓+也”, 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如:虢,虞之表也。《左传·宫之奇谏假道》② “ 主+者,谓+也”,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语气词表示判断。 如:南冥者,天池也。《庄子·逍遥游》③“主+者,谓”,主语后用语气词 “者”,谓语后面不用“也”字。如: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张仪列 传》④“主 ,谓”,者字、也字都不用,如:贾生,洛阳之少年。(苏轼 《贾谊论》)⑤“主+副+谓+(也)” 如:“身非木石。”“此乃歌夫'长铗归来’者 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⑥“主&,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寡人是 问”就是“寡人问是”
⑸介词“以”的宾语往往可以无条件前置,如: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现代汉语中,“夜以继日”结构同此。
三、表示行为数量的句法
①常规句式: 数词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而不用表示动量的量词,如: 三进及溜,而后视之。《左传·晋灵公不君》 现代汉语中的千变万化、百发百中、一劳永逸等也是这种用法 。
2、句中的也字:语气词“也”字有时用在单句或复句中表示 顿宕。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用在单句的主语之后。如: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论语·季 氏》用在一般主语之后。 ②用在时间副词或表示时间的词组之后。 如:当是时也,禹 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许行》;今也则亡。《 论语·雍也》 ③用在复句的第一个分句之后,这个分句往往是表示时表示时 间修饰的分句。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左传·烛之 武退秦师》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
(四)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文言文中的介词结构大都会置于谓语之后,其中尤以由“于”“以”“乎”构成的介词 结构居多。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院。(《项脊轩志》)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盛以锦囊。(《伶官传序》) 掭以尖草。(《促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一)主谓倒装 谓语在主语的前面,谓语前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表达能
力,增强表达的效果和气势。如:
快哉此风!(《黄州快哉亭记》) 渺渺兮予怀(《前赤壁赋》)
(二)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谁、孰、胡、安、焉等)作动词宾语, 需要前置。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4、 用助词“之”“是”或“惟……是……”等帮助宾语前置。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庄子·秋水》)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惟德是辅。
(《左传·僖公五年》)
类似:唯利是图、唯命是从、马首是瞻
(三)定语后置 1、“中心词+定语+者”式。 客有吹洞箫者。(《前赤壁赋》) 2、“中心词+之(而)+定语+者”式。 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3、“中心词+之+定语”式。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4、 “中心词+数词定语”式。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步)
③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3、省略宾语 A、省略动词宾语 ①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 ②屠惧,投(之)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B、省略介词宾语(介词“以”“与”“为”“从”等的宾语常常省略。) ①竖子不足与(之)谋。 ②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之)会。 ④毋从(之)俱死也。
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句式课件(共31张PPT)
①感斯人言。(《琵琶行》) ②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
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 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 杜衍在荆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 “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定州 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 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 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祠部员外郎、知莱州。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
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 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 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 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虽然长 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
板块四
宾语前置句
明确概念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 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前边, 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类型加例句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何、 谁、孰、胡、奚、曷、安、恶(wū)等。 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格式:(主)+宾【谁、奚、胡、曷、安、恶、焉】+动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2.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可能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 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等 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
迁尚书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通判莱州。州民霍亮为仇 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时宋绶出知应天府, 杜衍在荆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 “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定州 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请趣 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又论刘从德遗奏恩滥,贬 太常博士、监潍州税。改祠部员外郎、知莱州。
即练即悟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陈谏议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一日,
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 陈尧咨售之贾人矣。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谏议遽召子, 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 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淮阴屠宰场里有侮辱韩信的年青人,对韩信说:“你虽然长 得高高大大,喜欢佩带刀剑,内心还是胆怯的。”
板块四
宾语前置句
明确概念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 言文里,宾语通常也是放在动词或介词前边, 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类型加例句
1.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如:何、 谁、孰、胡、奚、曷、安、恶(wū)等。 例: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格式:(主)+宾【谁、奚、胡、曷、安、恶、焉】+动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第二:整个句子必须是疑问句。 2.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可能宾语前置。常见的否定词有不、 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等 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高考文言句式专题省公开课获奖课件说课比赛一等奖课件
(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 ②屠惧,投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①竖子不足与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愿与会。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①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 ②屠惧,投(之)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旳一项是( C)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旳特点
①忌不自信。“不自信”
“不信自”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不欺余” ④是后来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如成言。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
如成言。
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
“于”“以”两词)。
补出下列句子旳省略成份。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6、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7、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8、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3.对话省
• (1)(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 曰:“不若与人。”
• (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 甚急。”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 ②屠惧,投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①竖子不足与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愿与会。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①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 ②屠惧,投(之)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旳一项是( C)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旳特点
①忌不自信。“不自信”
“不信自”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 “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余欺” “不欺余” ④是后来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如成言。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
如成言。
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
“于”“以”两词)。
补出下列句子旳省略成份。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6、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7、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8、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3.对话省
• (1)(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 曰:“不若与人。”
• (2)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日之事) 甚急。”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课件46张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惟弈秋之为听
B、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 唯马首是瞻
D、 古之人不余欺也
(三)、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的成分 , 现代汉语中,定语一般放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之前。如 “美丽的家乡”。 在古代汉语中,有时候为了突出或强调定语,要把它放在 主语或宾语的之后,上面例句就会变成“家乡美丽的”。 这种语法现象叫做定语后置。 它主要有4种形式。
2021新高考二卷
收利十倍
2021全国乙卷
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 而存大信也。
判断句 状语后置
固定句式: 不亦……乎 固定句式: 奈……何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判断句
三、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分为常式句、变式句两大类:
判断句
常式句 被动句
省略句
常式句是指翻译句子时,句子成分按常规 排列,即定主状谓补定宾,语序不变。
6、没有任何判断标志,由上下文之意构成判断,翻译时主语后加 “是”。
即时小练
指出下列句式中的不是判断句: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③《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兵也 ④非我也,兵也 ⓹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⓺莲,花之君子者也 ⓻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⓼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1、否定句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要前置。构成宾语前置两个条件: 一是句子中有“不、未、勿、无、毋、弗、莫”等否定词。 二是宾语多是“余、吾、尔、自、之、己、汝、是”等代词。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邹)忌不自信 时不我待 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2、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特殊句式+课件57张
“中心词+之(定语)”: “中心词+(定语)者”: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中心词+而(定语)者”: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醉翁亭记》
“中心词+(数量词定语)”: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乐羊子妻》
翻译为:日行千里的马
处在偏远的江湖就担忧他的君主。
我和谁一道呢? 翻译时按现代汉语习惯调序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宾语前置:宾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
另外介宾短语中,宾语也有提到介词前的
“宾语前置”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多歧路,今安在? 《行路难》
E.唯命是从
B
(三)“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三)“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定语应置于中心词之前,但文言语 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定语)主语 [状语] 谓语〈补语〉(定语)宾语。
名、代
动、形
名、代
定语后置: 名、代(主语、宾语)(定语)
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B.未之有也
时不我待
C.渺渺兮予怀 美哉,我中国少年 C 项是谓语前置句
D.而今安在哉? 微斯人,其他吾都是谁宾与语前归置句?
B
文言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 的承受者,这样的句子叫被动句。 在现代汉语中用“被”表示。
被动句
①于: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译:所以(在)国内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
1、君何以知燕王? 宾语前置 2、宋何罪之有? 宾语前置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宾语前置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定语后置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被动句 6、会于西河外渑池。 状语后置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定语后置 8、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状语后置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 突出强调宾语。(唯……是…… )
定语后置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马之千里者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
中心词+ 数量词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三、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四、中心词+ 数量词
状语后置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于 (在)河北]作战、[于 (在)河南]作战
பைடு நூலகம்②遂与秦王会渑池。 [于 (在)渑池]会见
一、宾语前置 二、定语后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彼且奚适也? ②沛公安在? ③何以战?
结论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 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忌不自信。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
结论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 宾 语前置。否定词:不、未、莫、无等
9、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被动句
文言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被动句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不拘于时,学于余。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句式特点:用介词“于”表被动。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
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尝遗余核舟一。 ②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 双,欲与亚父。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③得璧,传之美人。
[于(给)]美人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一般即指 介词结构后置。文言文中的介词 结构大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面, 其中尤以由“以”“于”构成的 介词结构居多。
主谓倒装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甚矣,汝之不惠!
汝之不惠甚矣!
②美哉,我少年中国!
我少年中国美哉!
主谓倒置即将谓语前置, 大都是为了突出谓语部分,适 应表达的需要。主谓倒置句以 感叹句、疑问句居多。
句式特点:用“见”“见……于……”表被动。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句式特点:用“为”“为……所……” 表示被动。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夫晋,何厌之有? 3、唯命是从 4、唯利是图
结论三:用 “是”或“之”把宾语提到动词 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唯……是”结构属于此 类。这时的“是”或“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句式特点:用介词“被” 表被动,与今相同。
被动句主要形式:
一、用“见” “于”“见……于……” 表被动。
二、、用“为”“为……所……”表被动。
三、用介词“被”表被动。
倒装句
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定)主─[状]─谓─ <补> —(定)─宾
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 化,这就是所谓倒装句(变式句)。文言倒 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