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陈步伟

【摘要】近些年高校志愿服务活动日益得到社会的重视,志愿者的社会地位也愈加凸显。本文通过剖析当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寻找相应的解决路径,实现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这也是高校志愿者组织管理者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

【关键词】志愿组织;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陈步伟(1984.9 ),男,江苏盐都人,盐城师范学院助教

在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重大赛会以及非典疫情、汶川抗震救灾等活动中,80%的志愿者来自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实施8年来,累计由10万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西部基层开展志愿服务;“研究生支教团”开展工作12年来,从国内近百所重点高校选派近5,000名志愿者赴中西部贫困地区支教。青年志愿者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1994年,多年来在扶贫开发、助老扶幼、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抢险救灾、海外服务等多个领域积极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据2010年12月统计数据显示,全国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超过3124万人。但是我国的志愿者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我们要深入思考、剖析当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寻找相应的发展路径,实现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剖析

(一)缺乏完善的组织体系。完善青年志愿服务组织体系建设是志愿服务工作整体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高校共青团组织一般都设有志愿者工作部,围绕共青团的中心工作,指导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活动的开展受到了过多的行政干预。大学生志愿者协会是一种由上至下推动建立的共青团组织的一个学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组织的社会化水平较低,自主空间不足,各种大学生志愿者协会缺乏自身的组织系统,难于充分发挥其自主组织、协调和推进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功能。如何在接受共青团指导下使其相对独立性运作,强化其自我组织的力量,减少行政化干预的影响,更充分的体现志愿者活动志愿性的本质性要求,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缺乏有效的权益保障。目前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服务、救援抢险、大型活动、扶贫支教、城市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志愿者缺乏必要的权益保障,严重地影响着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从事志愿服务的权利和义务是模糊的,一些合法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工作中获得相应的保障太少,存在着诸多后顾之忧。管理者对大学生志愿者行动的管理、培训和项目评估不足,缺乏预防处理风险和事故的能力,为志愿者提供相关教育、培训、人身、医疗保险较少。虽然权益保障问题逐渐被重视起来,各地在立法中,针对志愿者服务保护加快了进程。比如杭州市在2003年颁布实施《杭州市志愿服务条例》之后,通过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参与志愿服务的义务,明确志愿服务者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确认其法律地位,形成一个政府和各界认可志愿者、支持志愿者的社会环境,保护志愿组织和志愿者的合法权益。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实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志愿者在进行公益性活动时人身或财产出现重大伤害也作出了规定。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比较落后,法律尚未对志愿服务做出明确的法律定义,对志愿者的专门保护在立法方面还相对滞后。完善大学生志愿者活动法律保障的任务还很艰巨。

(三)缺乏必要的活动资金支持。资金是志愿者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前提。高校志愿者组织对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经费的筹措,普遍做法是学校行政划拨到共青团工作经费中,这部分资金相当有限。由于的认识的偏差、制度的缺失和志愿者组织本身公益和非盈利性质的限制,高校志愿者组织用很少通过社会赞助、企业捐赠、个人捐助等方式募集资金。发达国家很多志愿者组织的资金筹集是通过向社会提供非盈利性有偿服务获得。但是,我国很多人认为志愿服务是免费奉献的,如果变成了有偿服务,就比较“敏感”,加上缺乏可遵循的制度规范,处理不好,容易被误解。高校志愿者组织由于没有一个良好而有效的经费来源渠道,导致了活动经费的严重缺乏,这使志愿者组织开展工作时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势必会影响志愿服务的质量,很多志愿者组织只能开展一些简单的体力劳动,一些品牌项目、重点项目难以完成。资金的不足也影响了对志愿者的激励力度,降低了志愿者参加服务的积极性,影响到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开展。

(四)缺少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发达国家的志愿者制度大都比较完善,并有一定的激励和回报措施。譬如,英国

·

9

·

将志愿服务活动与公民的成才就业、公司的效益等挂钩,志愿者年轻时可以把服务时间“储蓄”

起来,等到年老时,可以享受别人的志愿服务,这使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响应。韩国把学生的志愿者活动状况计入总学分,占总成绩的一定比例。在美国,多数高校为参加志愿者活动的学生提供各种补助,以此来激励广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而我国的志愿者服务目前缺乏统一的权威性法规,很多志愿者活动不够规范。由于激励机制的缺失,

缺乏高素质人才持久参与志愿者活动,许多大学生报名之后,参与一次、两次活动就不再坚持了。如何借鉴国外志愿服务管理的措施,提高广大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的认识程度,激励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这是必须着重解决好的问题。

二、高校青年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路径探寻

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是长期的工作,高校必须立足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继续坚持共青团承办,完善制度建设。中国青年志愿者从属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下属的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是一种

“自上而下发起并推广”的模式。中国志愿服务事业主要依托共青团开展工作,因为大部分志愿者都是青年,而且借助共青团组织强有力的宣传和号召力,

能够使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进行。团系统在发起和推广青年志愿者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既要坚持共青团承办,也要充分发挥民间自发组织的主体作用,让志愿服务组织自主进行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努力完善志愿服务中各项机制,例如:招募培训制度、注册登记制度、

项目运作管理机制、资金筹措机制、评估奖励机制、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全面的运作规范,使志愿者行动制度化、规范化。

(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高校可以将志愿服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平台,把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跟学生的自我发展结合起来,

比如与评奖评优、学生党员的发展、升学就业推荐、

奖学金的评定等方面挂钩。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和切实可行的服务评估考核体系,奖惩分明,规范志愿者活动程序通过注册和建立志愿者服务档案,规定在校生必须完成一定的志愿服务时长,完成志愿时长的学生得到相应的学分,

使志愿服务活动成为一种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志愿者通过注册认证获得编号后,要定期注册,定期认证,使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日积月累,清楚地记录在案,管理机构通过定期考评比较,

选拔出表现优异者给予星级称号等奖励。在重大志愿服务活动中,可从表现突出的志愿者中选拔参加,这样的志愿者队伍比较稳定,工作连续性强。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每年三月份以3月5日向雷锋学习日为契机,开展“奉献杯”志愿服务活动月活动,并对照详细的考核指标体系,对

一年度中表现突出的组织、

项目和个人进行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在一定程度上,

有效促进了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三)广泛宣传,促进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服务质量不高、专业化欠缺,这是志愿服务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问题。因此,加强对志愿服务的宣传教育显得十分重要。要改变“志愿服务就是无偿劳动”的错误观念,广泛宣传典型的志愿服务个人和志愿服务项目,进一步丰富志愿服务文化、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引导广大青年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同时进行志愿者的自我教育与培训,增强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宣讲志愿服务基础知识,从而有效应对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此外,要建立志愿服务网站,设立志愿服务需求信息,方便志愿者根据自己的时间、兴趣的情况选择相应的服务项目或岗位;并及时上传志愿服务新闻报道,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让广大大学生受到感染,促进志愿服务意识的广泛传播,

加大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四)开展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创建志愿服务基地。结合本校实际和青年特点,

发挥特色优势,创造性地推出彰显志愿精神、营造氛围、具有校内外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活动。

随着我国志愿者组织规模的日益扩大,原有的服务形式和项目建设一时难以跟上队伍发展的步伐。青年志愿者组织要加强和改进组织管理工作,大力推进志愿者服务形式和服务项目的创新和拓展,

应鼓励志愿者在各种社区发展服务公益活动服务,环境保护服务等领域,大力开展预防性的志愿者服务,如社会研究、教育等工作,以扩大志愿者服务的范畴。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运用各学院志愿者本身不同的才能、经验和专业知识,建立富有特色、具有实效的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是拓展志愿者服务项目的有效补充途径。以盐城师范学院为例,从2006年到2011年已经与144家单位合作创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基地。实践基地的建立,

应该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要考虑到基地建立后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期性,

连续性,做到“重建设、轻挂牌”扎扎实实推进志愿服务深入、持续开展。【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青年志愿者超3124万[J ].中国青年研究,20112.余佳佳,励睿淑.构建高效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研究基于温州大学的一项调查报告[

J ].经济研究导刊,20113.冯华.建立志愿服务的可持续机制探析———以5.12汶川大地震为例[

J ].社会工作,20084.北京志愿者协会编著.走进志愿服务[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

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