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4章-第5节-光的色散辅导教学案(基础班)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光现象第5节光的色散导学案一、学习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

•掌握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相关规律。

•能够解释光的色散原因以及应用。

二、学习内容1.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2.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3.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4.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三、学习要点1. 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光的色散现象是指光在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不同波长的光经过折射后偏离原来的方向,形成不同颜色分开的现象。

常见的色散现象包括光的折射、光的偏折等。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光在光密介质中传播速度较快,在光疏介质中传播速度较慢。

3. 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菲涅尔折射定律,入射角度、折射角度和介质折射率之间满足下列关系: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其中,n₁和n₂分别表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₁和θ₂分别表示入射角和折射角。

4. 光的色散原因及应用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与波长有关而引起的。

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因此在折射时会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形成色散现象。

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如光谱仪、光纤通信等领域。

四、学习方法•阅读教材相关内容,重点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的概念和相关公式。

•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光的色散现象,加深对光的色散的理解。

•做典型例题,掌握光的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计算方法。

•做课后习题,巩固和复习所学内容。

五、学习提示•光的色散是光学中的重要现象,需要重点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注意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关系,掌握相关公式的应用。

•实验是学习光的色散的重要环节,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六、学习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光的色散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和折射角度的规律,能够解释光的色散的原因以及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然而,光的色散现象中涉及到的颜色、光谱等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操作不规范、观察不仔细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应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克服困难,从而更好地掌握光的色散知识。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以下问题:
a.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颜色?
b.这些颜色是如何产生的?
c.彩虹的形成与光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一些有关光的色散现象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的定义,理解太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复合而成。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掌握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的方法,并了解彩虹的形成原理。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光的色散在科技领域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技术等。
6.强化课堂总结与反思,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7.布置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设计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完成,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
(二)讲授新知,500字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 教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理解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2.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的发生原因;3.理解光的色散对于白光的分光组成的影响;4.掌握如何利用棱镜进行分光实验。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2.光的色散现象的发生原因;3.光的色散对于白光的分光组成的影响;4.分光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1.理解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2.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的发生原因;3.掌握如何利用棱镜进行分光实验。

3.2 教学难点1.理解光的色散对于白光的分光组成的影响;2.掌握分光实验的方法和步骤。

四、教学准备为了顺利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教师需要提前准备以下教学资源和物品:1.教科书和教学课件;2.黑板和粉笔;3.棱镜和光源;4.分光镜。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提前调动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例如:教师:同学们,你们是否见过彩虹?你们知道它是如何形成的吗?学生:彩虹是雨后出现的一道色彩斑斓的弧形,是由太阳光经过水滴的折射和反射形成的。

教师:很好!那么,你们知道光是如何产生的吗?它是由什么组成的?学生: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线组成的。

白光经过棱镜的折射会产生七种颜色的光线。

5.2 学习光的色散教师通过教学课件或黑板,介绍光的色散的基本概念和发生原因。

然后,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分光镜实验的现象,并引导他们理解光的色散对于白光的分光组成的影响。

5.3 进行分光实验教师向学生展示分光实验的方法和步骤,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可以使用棱镜和光源,按照正确的方法,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5.4 总结和讨论当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颜色的光线?2.为什么白光经过棱镜会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线?3.分光实验对于理解光的色散有何帮助?5.5 小结和延伸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扩展讨论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4.5光的色散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5光的色散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4.5 光的色散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我设计的这节《光的色散》物理课程,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彩虹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1. 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2. 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彩虹模型、色散实验器材。

2. 学具:实验记录表、彩色笔。

四、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彩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彩虹是如何形成的吗?”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2. 讲解:介绍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3. 实验:分组进行色散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4. 记录:学生用彩色笔在实验记录表上绘制实验结果,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5. 讨论:小组内讨论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五、活动重难点:1. 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解释。

2. 光的色散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学生在活动中是否掌握了光的色散现象,是否能够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光的色散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色彩设计等。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光的色散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点和难点解析:2. 实验环节的安排:实验是这节课的核心环节,我准备了色散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

在这个环节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我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鼓励他们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记录下来。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

3. 小组讨论的引导:在实验结束后,我组织了小组讨论环节。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4.5光的色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4.5光的色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设计:4.5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2.掌握光的折射和反射;3.能够解释光的色散原理;4.能够应用光的色散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光的色散原理及应用;2.教学难点:对光的色散进行实际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演示实验装置。

2.学生准备:–学生课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学生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投影仪展示一幅彩色图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能够看到彩色的图像?2. 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15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相关章节,学习光的折射和反射的基本概念。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展示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3. 学习光的色散现象(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本《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关于光的色散的内容。

•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仪展示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白光穿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七种颜色?•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梳理光的色散现象的原因。

4. 掌握光的色散原理(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意图解释光的色散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白光由于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而导致的色散现象。

5. 应用光的色散知识(25分钟)•教师设计小组活动,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以下问题:1.为什么太阳在日出和日落时看起来红色?2.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3.为什么雨后出现彩虹?•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6. 总结与拓展(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醒学生复习课本相关章节。

•教师给学生拓展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作业本中与光的色散相关的练习题。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小组活动等,拓展了学生对光的色散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5.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自然规律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了解光的色散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应用。
4.通过学习光的色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光盘上的彩色图案是如何产生的?与光的色散有何关系?
(3)简述光谱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个例子,并说明其原理。
3.观察生活中的光的色散现象,拍摄照片或画图,并简要描述其产生原因。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发现。
4.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光的色散现象。要求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5.阅读拓展资料,了解光的色散在科学技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沟通与交流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色散现象,如彩虹、光盘、肥皂泡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现象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吗?”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猜想。
1.完成作业时,请保持书写规范,字迹清晰。
2.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确保答案正确。
3.遇到问题,及时与同学、老师交流,共同解决。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与理解,以及光谱的组成和特点。
2.难点:光的色散现象产生原因的解释,以及光谱在实际应用中的理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 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 光的色散导学案1. 导学目标•了解光的色散的概念和原理;•掌握计算光的折射角和色散角的方法;•能够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色散现象。

2. 知识回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到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的,但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

我们还学习了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率的方法。

今天我们将学习光的色散现象,探究光在透镜中发生的色散原理和计算方法。

3. 学习重点•色散的概念和原理;•光在透镜中的色散现象;•计算光的折射角和色散角的方法。

4. 学习内容4.1 色散的概念和原理光的色散是指不同波长的光在通过介质时,由于折射率随波长的不同而产生的偏转现象。

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折射率有关,而折射率又会随着波长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不同波长的光在进入介质时会有不同的偏折程度,从而产生了色散现象。

4.2 光在透镜中的色散现象当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时,由于折射率与波长有关,不同波长的光在透镜中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偏折。

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短波长的光(如蓝光)偏折角度较大,而长波长的光(如红光)偏折角度较小。

4.3 计算光的折射角和色散角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来计算光的折射角和色散角。

光的折射角可以使用折射定律计算:n1 * sin(θ1) = n2 * sin(θ2)其中,n1和n2分别是两个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分别是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光的色散角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计算:δ = θ2 - θ1其中,δ表示色散角。

5. 拓展延伸5.1 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其中一个常见的应用就是色散棱镜,它可以将白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

这种现象可以在彩虹上观察到,也可用于光谱仪等科学仪器中。

另外,色散还可以用于医学领域。

通过检测血液样本中光的色散情况,医生可以了解血液中各种成分的含量,并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判断。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案

课题主备人班级授课人课时第1课时授课时间课程标准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色散现象。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是不同的。

过程与方法探究色光的混合与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色散、色光的复合。

难点:能用色光的混合和颜料的混合知识解释五光十色的世界。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循环多反应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个案导入激趣自主探究和谐互助同学们都看到过雨后天空的彩虹,彩虹的美丽一直是为人们所赞叹的,但是,你们是否知道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太阳光下,我们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各种物体。

然而,在漆黑无光、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场所里,我们却什么也看不见。

如果有灯光的照射,那么光照到哪里,我们就能看到那里的物体及其色彩。

这一现象证明了一条什么规律?(引导归纳):有光才有色,没有光就没有色。

(教师设问):为什么我们周围的物体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颜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这光色之迷。

[演示1]介绍三棱镜,然后照下列图甲那样,让一束光穿过狭缝射在三棱镜上,让学生观察在白屏上能看到什么现象〔屏离棱镜不要太远〕.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学习小组合作讨论找到解题方法教师用三棱镜将太阳光色散,形成美丽的彩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件展示,学生大胆讨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以及勇于质疑、敢于挑战的精神。
3.通过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学习,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4.教育学生关爱眼睛,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动有趣的实例、严谨的教学态度、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提高他们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力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物理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形成彩色光带的现象,以及彩虹的形成原理。
2.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能够运用光的色散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彩虹、彩色电视等。
4.掌握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光的折射、色散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涉及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规律。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光的传播和反射,但对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认识尚浅。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光的色散原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中光的色散现象,如彩虹、日落等,让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设计实验演示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形成彩色光带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光的色散现象。
3.通过展示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引发学生对眼睛健康问题的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4.注重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设想: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理解色散现象的本质是不同颜色光的折射率不同,从而产生波长、频率与颜色的关系。
4.知识拓展,学以致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彩虹、太阳光盘等,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5.反思评价,提高认识: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反思评价,引导学生从知识掌握、实验操作、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
6.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制定合适的学习任务和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通过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4.生活实例:结合生活实例,如彩虹、太阳光盘等,讲解光的色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受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讨论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光的波长与频率关系等。
2.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其他小组可进行补充或提问。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4.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将其与光的色散现象联系起来,解释自然现象。
5.能够运用光的色散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现象,如太阳光的颜色、彩虹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1.采用实验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光的色散现象,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观察并记录:请学生观察一周内遇到的彩虹现象或其他与光的色散相关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时间、地点、现象描述等,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4.家庭实验: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用透明玻璃杯、水、白纸等材料,进行简单的光的色散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写下实验报告。
5.小组讨论:针对课堂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探讨,并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讨论报告,总结小组成员的观点和收获。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理解太阳光是一种复合光,包含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2.学会使用三棱镜进行光的分解实验,观察并识别光的色散产生的七种颜色。
3.掌握色散现象的产生原因,理解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导致色散现象。
3.利用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光的色散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5.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树立探究科学的信心。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学习光的色散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光的色散现象,掌握光的色散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光的色散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设计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光的色散的概念,了解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
2.使学生理解光的色散原理,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与光的色散相关的现象。
3.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光的色散原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与观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光的色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涉及光的色散现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验与观察,理解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掌握光的色散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往往只是机械记忆七种颜色的光,而对于光的色散的原理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则理解不深。针对这种情况,我制定了本节的教学目标: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观察到光的色散过程,进一步理解白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的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4.5《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4.适时反馈,查漏补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进行解答,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5.课外拓展,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观察和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评价方式,多元全面: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实验操作、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5.学会运用光的色散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彩虹、太阳光谱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使学生达到教学目标:
1.采用实验导入法,引导学生观察光的色散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利用多媒体展示光的色散实验过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色散原理。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总结光的色散现象的特点。
3.针对学生在数据处理、科学思维方面的不足,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难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和光的波长与颜色的关系。
设想:通过实验观察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色散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设计梯度性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攻克这一难点。
要求:问题具有针对性和思考价值,解答过程清晰,逻辑严密。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对待作业,按时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做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问,及时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3.注重团队合作,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和实验,提高自身实践能力。
4.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5.通过学习光的色散知识,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科学规律,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对象是初中八年级学生,他们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知识,对光的传播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充满好奇心,但可能对色散的本质和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探究光的色散原理。
教学设想具体实施:
(1)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色散现象,如彩虹、光盘、肥皂泡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实验教学
组织学生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观察三棱镜分解太阳光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色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讲解原理
结合实验结果,讲解光的色散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以及光谱的组成。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光的色散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撰写一篇关于光的色散现象的小论文,内容需包括:光的色散现象的定义、产生原因、生活中的应用等。字数在500字左右。
2.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光的色散的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3.请学生收集生活中与光的色散相关的现象,并进行简要解释。可以以图片、文字或实物形式展示,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在课堂开始时,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的色散现象图片,如雨后的彩虹、光盘表面的彩色条纹、肥皂泡上的彩色等。同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些现象吗?它们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呢?”引发学生思考。
2.教学目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5节 光的色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一、教学目标1.理解光的色散现象;2.掌握光经过棱镜色散的原理;3.了解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1.光的色散现象;2.光的折射和反射。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投影仪、光源、纸板、棱镜等;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作业册。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观察实验图片,在一定条件下,光通过棱镜后会出现哪些现象,引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的好奇。

步骤二:讲解光的色散现象(10分钟)引导思考: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了解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初步认识。

教师讲解:简要介绍光的色散现象,即光的不同颜色具有不同的折射角度,从而形成彩虹等现象。

步骤三:观察光的色散实验(15分钟)实验操作: 1. 教师向学生展示具备光源和棱镜的实验装置; 2. 教师调整光源位置和棱镜角度,使光通过棱镜后发生色散; 3.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观察结果。

讨论与解释: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讨论光经过棱镜后的色散现象,教师引导学生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步骤四:探究光的色散原理(20分钟)教师讲解与引导: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光的色散原理。

教师演示:教师演示用白色光照射棱镜后的色散现象,并解释光在不同折射角度下的色散规律。

学生实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探究光在不同材料中的折射角度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步骤五:实际应用(10分钟)教师讲解:教师简要介绍光的色散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光谱分析、宝石的鉴别等。

步骤六: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小结:教师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强调光的色散现象和原理。

作业布置: 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观察和实验,探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更多应用。

五、板书设计光的色散- 定义:不同颜色的光在通过棱镜后具有不同的折射角度- 形成彩虹等现象实验装置:光源、棱镜实验现象:光经棱镜后出现色散现象探究光的色散原理:- 白光照射棱镜后的色散现象- 光折射角度与颜色之间的关系实际应用:光谱分析、宝石的鉴别等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色散原理和讲解实际应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3.实践活动:分组进行以下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
a.利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观察白光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b.探究不同颜色光的传播速度差异,分析实验结果。
4.拓展阅读: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光谱分析在化学、天文等领域的具体应用案例,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5.家庭作业:
a.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分组讨论:针对实验结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光的色散现象产生的原因。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思考能力。
4.知识拓展:结合光谱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介绍光谱分析在化学、天文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对光谱重要性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基本特性,掌握光的色散现象的定义及产生原因。
2.理解不同颜色的光在色散过程中的传播速度差异,掌握彩虹的形成原理。
3.学会使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能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4.能够运用光的色散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的颜色变化、天空中的彩虹等。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光的色散现象的定义及其产生原因的理解。
2.不同颜色光的传播速度差异,以及彩虹的形成原理。
3.光谱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4.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二)教学设想
1.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形象生动地展示光的色散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2.色散产生的原因:讲解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差异,导致在经过三棱镜等介质时,折射角度不同,从而产生颜色分解。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5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3.引发思考:通过展示现象和提问,激发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介绍光的色散现象,讲解色散产生的原因,即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
2.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色散原理。
3.教学重点:强调色散现象的本质是光的折射,以及光谱的形成过程。
(2)鼓励学生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其科学思维。
(3)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的色散现象,如彩虹、光盘、肥皂泡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提出问题:为什么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七种颜色的光有什么特点?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学习光的色散之前,已经掌握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但在光的色散方面,学生可能对其现象认识不足,对色散原因和光谱的理解可能较为困难。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认知水平,引导他们从生活实例中观察、发现光的色散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自主发现光的色散现象。
(2)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色散原理。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彩虹、光盘等生活中的色散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3.教学反思: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85页的练习题,包括以下类型:
a.选择题:检测学生对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程度。
b.填空题:考察学生对色光三原色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五节《光的色散》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组成。
2.学习使用三棱镜进行光的色散实验,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并能正确描述实验现象。
3.了解彩虹的形成原因,知道光的色散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思考题:探讨为什么彩虹总是出现在雨后,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分享。
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确保作业质量。
2.观察报告要求文字简洁明了,图文并茂,字数在300字左右。
3.手抄报要求排版美观,内容丰富,具有创意。
4.思考题需认真思考,积极与同学交流,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
作业上交时间:下次上课前。
4.掌握色光的三原色,理解彩色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中的颜色是如何产生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总结光的色散现象及其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4.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光现象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通过学习光的色散,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增强环保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5节色散辅导科目物理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讲义类型基础版(适用于考试得分率低于60%的学员)教学目的1、知道色光的三原色,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形成丰富的色彩。

2、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3、通过实验了解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组成的。

4、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5、通过观察实验,产生探索未知物理知识的欲望与兴趣.重、难点重点:光的色散现象;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难点:红外线、紫外线的作用及应用授课时长建议授课时长2小时教学内容【课程导入】天空中为什么会出现彩虹呢?物体为什么有各种颜色?【新知讲解】※知识点一:光的色散1、太阳光是白光,它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如果用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了一条彩色的光带,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和紫七种颜色的光。

把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的彩色光带,称为光谱。

结论:(1)用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光谱。

(2)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假设:将一束红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光,调整角度,再现与屏幕上;将一束绿光透过三棱镜后的光,调整角度,再现与屏幕上。

实验现象:白光透过三棱镜,会分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

色光透过三棱镜后不能再色散。

单色光和复色光:我们把透过三棱镜后不能再色散的光称之为单色光。

由几种单色光合成的光称之为复色光。

白光是一种复色光。

同一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白光进入某种介质发生折射时,紫光偏折程度最大,红光偏折程度最小。

2、色光的混合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它们可以混合出各种色光;红、黄、蓝是颜料的三原色。

彩色电视机、电脑显示器、室外的大屏幕的色彩是利用光的三原色合成的。

色光的相加混色:红+绿=黄;红+蓝=品红;绿+蓝=靛;红+绿+蓝=白。

颜料的三原色等比例混合后成黑色。

3、物体的颜色: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通过的色光决定,透明物体能使与它相同颜色的色光通过,吸收其他颜色的光;能透过所有色光的物体是无色透明的物体。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就显示白色。

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就显示黑色。

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能够吸收所有色光,有色物体只有在白光和同种颜色色光的照射下才会显现出本来的颜色。

4、在红光、紫光外还有人眼看不见的光,分别是:红外线,紫外线。

(1)红外线:一切物体不停地发射红外线。

1800年,美国物理学家赫歇耳在研究各种色光的热效应时,发现了红外线。

红外线的波长范围很宽,人们将不同波长范围的红外线分为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区域。

①特点: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红外线的热作用强,各种物体吸收了红外线后温度升高;红外线的穿透能力比较强。

②用途: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如红外线烤箱烤食品,浴室用的浴霸用红外线取暖;医学上用装有对红外线敏感的胶片的照相机给人体拍照,有助于对疾病作出诊断;利用红外线遥感技术对地球勘测、寻找水源、监视森林火灾、估测大面积农作物的长势和收成,预报风暴和寒潮;步枪瞄准器上的红外线夜视仪;电视机等的红外线遥控器。

(2)紫外线:太阳光是紫外线的主要来源。

1802年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在可见光谱地紫外部分发现了紫外线。

①特点: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相片底片感光;紫外线的生理作用强,能杀菌;荧光效应。

②用途: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有助于骨骼的生长;紫外线能杀死微生物,可以用紫外线灯来灭菌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以用紫外线进行有效的防伪。

注意: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轻则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

地球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能够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人和生物。

另外,除了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之外,看不见的光还有X射线,射线等,他们都是电磁波,只是波长和频率不同。

※例题【例1】“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

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A.红光B.黄光C.绿光D.紫光【答案】C【例2】光的颜色之谜是由下面哪位科学家揭开的()A.牛顿B.托里拆利C.伽利略D.焦耳【答案】A练习1、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仍按原来方向传播B.光将向斜上方偏转C.在光屏上呈现各种色光D.光屏上只呈现红、绿、蓝三种色光【答案】C2、电视机的各种色彩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B.“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清疑水浅”是因为发生了光的反射C.“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桃花相映红”是因为桃花发出了红光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挽雕弓如满月”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性状3.下列关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孔成像”和“水中倒影”都是光的反射现象B.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具有热效应C.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需要选择薄的玻璃片进行实验,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D.我们所看到的“红花绿叶”,那是由于花吸收了红光、叶子吸收了绿光4.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A.A处应是紫光B.只有AB之间有光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迅速上升5.如图所示的现象,属于光的色散现象的是A.铅笔好像被水面“折断”B.雨后天空中出现彩虹C.人在墙上形成影子11.冲印相片一般要在暗室里进行,但暗室并非完全无光,而是用一亮度较低的红灯照明。

如果工作人员穿的是蓝色衬衣,那么这时看上去衬衣的颜色大体上是A.蓝色B.黑色C.红色D.白色12.下列物理现象及其分析中,正确的是A.在平静的湖面上观察到“红嘴鸥在水里飞”,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B.高楼大厦的玻璃墙会造成光的污染,是由于光滑玻璃表面产生漫反射的缘故C.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说明各种色光都是由白光组成的D.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一定比例可以组合成任意一种色光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白纸上写红字,在红色的灯光下很容易辨认B.白纸在黄色灯光的照射下看起来仍然是白色的C.我们看到不透明的红色物体,是因为光照在这个物体上,把红光都吸收了,所以是红颜色D.自然界绝大多数彩色光都可以利用红、绿、蓝三种色光按照不同比例混合而成,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称为光的“三原色”14.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屏上标出了三个区域,其中能让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升高的区域和能识别人民币真伪的区域应该是A.区域①能升温,区域③能识币B.区域②能升温,又能识币C.区域③能升温,区域①能识币D.区域①既能升温,又能识币15.仔细观察光的色散实验,图中的光路示意图正确的是A.B.C.D.16.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可以发现红外线的存在。

实验中,为了增加实验的呈现效果,以下做法可行的是A.在三棱镜放一张红色的滤色镜B.将白屏换成红色的C.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D.再增加一只三棱镜17.中国科技馆里有一个“颜色屋”,如图甲所示,屋内摆放着家具,墙上有“光影之绚”四个大字。

(1)“颜色屋”内的灯光颜色会在白、红、蓝、绿之间变化,家具在不同颜色灯光的照射下,呈现出的色彩是的。

(选填“变化”或“不变”)(2)图乙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组成的。

(3)在各种色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

红光能传得很远,因此用红灯表示危险的信号效果明显。

红光的波长在630 nm至780nm之间。

则630 nm=m。

18.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蓝光二极管的发明者获得,这项发明使制成白光LED灯成为现实。

要制成白光LED灯,除蓝光二极管外,还需_______ 、__________两种色光二极管;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 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 s刹车。

在限速为120 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___ m。

19.将红、绿、三种色光照在白纸上(图甲),中间相互重叠区域会出现白色;当白光照到鹦鹉图片上时(图乙),鹦鹉的嘴呈红色,翅膀呈绿色,则在当(选填某一单色光)光照时,嘴仍呈红色,此时翅膀呈色。

20.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色。

【课堂总结】【家庭作业】1.紫光外侧有人眼不可见的光,叫做,最早发现这种物质存在的科学家是德国的;验钞机利用物质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够的原理制成,医院常用紫外线,适量照射紫外线对人体,过量照射紫外线对人体,导致皮肤过早衰老,甚至引发。

2.某班同学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同学们在白色光屏上可以看到多种色光,如图所示最上面的色光是光,一位同学用绿纸将光屏包住,这时在光屏上只能看到光。

实验中,某同学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发现温度计放在(选填“A”或“B”)的外侧时温度计示数上升得较快,说明在这一区域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这种光叫,其主要特性是效应。

3.太阳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证明太阳光是。

如图,在棱镜和白屏之间放上一块透明的蓝色玻璃,则白屏上只呈现色光。

4.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

(1)这个现象称为光的____________。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棱镜对_______(“A”、“B”)的偏折作用更强。

(2)由此说明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可以把光屏上的光大致分为7种颜色:红、橙、黄、绿、蓝、_______、紫,A处应该是________光,B应该是_______光。

5.关于红外线和紫外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9.夜间,点亮的电灯照在桌面上,如果我们看到桌面呈绿色,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灯光是白色,桌面是绿色B.灯光和桌面都是绿色C.灯光是绿色,桌面是白色D.灯光是蓝色,桌面是黄色10.阳春4月,荷兰花海的各种郁金香竞相开放,争妍斗艳,喜迎各地的游客。

在太阳光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郁金香是因为A.红郁金香能发出红色的光B.红郁金香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C.红郁金香能发出白色的光D.红郁金香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光11.通过下列活动及观察到的现象不能得出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是A.晴天,洒水车洒水时看到的彩虹B.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出现彩色的光带C.白天,看到彩色焰火D.在自然光的条件下观察到彩色的鹦鹉12.每到盛夏人们就会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