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冰红茶方便面成功传奇故事
02 康师傅案例分析
![02 康师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815b6a5acfa1c7aa00cce1.png)
康师傅案例分析一、康师傅介绍“康师傅”品牌可谓深入人心但是“康师傅”并不是一个公司的名字。
“康师傅”是台湾顶新集团旗下的一个品牌。
顶新集团的前身是1958年创立于台湾彰化的鼎新油厂。
1988年顶新集团的掌门人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允、魏应行”看到大陆改革开放后带来的前景广阔的市场,于是决定到大陆考察投资。
集团创业初期,一度使经营陷入困境,到1991年当他们准备打道回府时方便面让集团嗅到了新的商机。
1992年7月18日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正式投入运营。
1992年8月21日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从这里诞生。
并从1996年扩大业务至糕饼与饮料市场。
形成了以方便面、饮料、糕饼为主的三大业务,组成了“方便面事业群、饮料事业群、糕饼事业群以及配套事业群”四大事业群。
截止2009年12月“康师傅”拥有4931个营业所及79个仓库服务,5798家经销商以及72955家直营零售商。
“康师傅”以建立全球最大中式方便食品及饮品集团为目标。
秉持“回馈社会,永续经营”的精神,热心公益事业;秉持诚信、务实、创新的经营理念;努力创造一流产品,培育一流人才;展望未来“康师傅”将致力于将健康,美味和安全的产品带给每一位消费者。
二、SWOT分析优势:在中国内地,“康师傅”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是方便面的代名词。
拥有较高的顾客忠诚度。
“康师傅”以60亿包的销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
1996年“康师傅”在香港上市,2002年在香港股市最佳的股票中位列前三位。
2004年上半年销售额为60亿元人名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0%而拥有“康师傅”品牌的台湾顶新集团2004年年销售额以高达200亿人名币。
劣势:方便面以及饮料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农产品的价格不断的攀升,国家和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号称“加量不加价”的“康师傅大食袋”的净含量从120克减到110克,“康师傅”每包面的销售价相当于比原来上涨了9分钱。
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
![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71f4a56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dc.png)
经过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人们总爱用鲜花,掌声迎接成功者,但须知成功的路上坎坷,荆棘,崎岖,有人爱用责怪,嘲笑对待失败者,但须知失败中包藏着希望,孕育着胜利。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取得成功的故事,一起来看看吧!取得成功的故事篇1:林一轮在许多人看来,林丹简直就是命运的宠儿,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获得了丰收,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就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
但事实上,林丹的执拍岁月绝不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而是充满了坎坷与伤痛,十几年间,他曾经被开除过、被雪藏过、住过地下室,也受到过无数人的谩骂与嘲讽。
但是林丹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坚持把一切都扛了过去,终于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自我。
地下室里的插班生熟悉林丹的人都知道,林丹有过当兵的背景,曾在八一队待过,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次当兵并不是林丹自愿的,而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12岁那年,林丹曾获得过全国少儿羽毛球比赛的男单冠军,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进入福建队,也对自己入选福建队充满信心。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体校的大部分同学都被福建队挑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去了八一队。
这对当时的林丹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让他沮丧了很久,一直在考虑为什么福建队不要自己。
刚进八一队的时候,林丹还没有开始发育,穿最小号的军装都嫌大。
几年的军队生活磨练了林丹的意志,也让他的球技变得日益专业起来。
因为表现出色,林丹被中国青年羽毛球队挑中,代表福建去参加1998年的亚锦赛,没想到一开打就败在了一个印尼球员的手里。
回国之后,林丹遭到了所有教练的狠批,教练们痛骂他没有意志力,缺乏职业品质,一打不过对方就放弃。
林丹本以为,教练们骂自己一顿出出气也就算了,没想到更严厉的处罚还在后面:鉴于他在赛场上的糟糕表现,国青队一致决定将他除名。
而林丹对此毫无准备,返队后便前往礼堂开会,没想到刚一坐下,一位教练就板着脸说:“你不用坐这儿了,你已经被除名了。
”就这样,林丹在所有队员的注视下,狼狈而尴尬地走出了会议室。
精品康师傅冰红茶公司简介
![精品康师傅冰红茶公司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3603fc5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9.png)
康师傅冰红茶公司简介康师傅冰红茶加盟介绍一种新潮、冰酷的时尚饮品,红茶的香醇加上柠檬的清爽,喝上一口,那种清凉冰爽的感觉如同爱琴海边的夏日清风,令你全身舒畅,冰后饮用更能体验“冰力十足,无可替代”的畅快,让你从头到脚一爽到底,体味无限冰酷乐趣,就在康师傅冰红茶!精选上等红茶,加入柠檬酸制成精选优质绿茶,加入柠檬酸制成冰冻后口感更佳.康师傅冰红茶产品特色康师傅冰红茶加盟产品特色不仅如此,康师傅冰红茶近年一直开展“再来一瓶”活动,中奖率高达17%!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冰红茶是一种饮料。
冰红茶是意外被发明的。
西元1904年夏天,一位茶商理查(Richard Blechynden)参加在美国圣路易市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时,试图向人推销自己的红茶,但由于盛夏酷暑难耐,连理查自己都喝不下手中那杯热腾腾的红茶。
正当灰心之余,一堆冰块意外掉进手边泡好的一桶热红茶中,理查想想丢掉也可惜,便盛一杯来喝,顺便解渴,没想到这冰红茶清凉畅快,理查灵机一动转卖冰红茶,竟销售一空。
这便是冰红茶的由来。
康师傅冰红茶代理政策康师傅冰红茶加盟代理政策1.特约加盟商,享有品牌使用权和全部商品经营权2.形象使用权:免费使用总部统一的VI形象设计系统,实现全国店面的形象有整体性3.区域保护权:根据区域市场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发展品牌的思路发展经营店,区域内限额发展加盟店的原则,对加明店严格实行商圈保护4.业绩返还奖:加盟店完成合同约定的进货额,总部均给予丰厚的月返利及年返利5.代理优先权:在同等条件下加盟店享有买断区域独家经营的优先权;6.自由退换权:滞销、积压产品在不影响二次销售的前提下,可全程退货;7.安全退出权:由于各种原因加盟店在合同期内不再经营,可申请转让、收购、退货安全退出加盟;8.优先续约权:在加盟合同期满后,加盟店愿意继续合作,按总部政策办理新的加盟合同。
9.开业前全面指导培训:免费提供商场调查,商圈划定方案。
人员培训,开业指导等,实行跟踪督导,在经营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经营难题,总部将给予随时的咨询和指导。
康师傅冰红茶的品牌策略
![康师傅冰红茶的品牌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03cb5e9951e79b89680226b8.png)
康师傅冰红茶的品牌策略康师傅冰红茶在重新上市的短短两年间,销量成倍地增长,一举击败竞争对手,成为国内冰红茶品类的领导品牌,其“激情投入,冰力尽兴“的品牌DNA(精信传播集团所独有的品牌管理工具)深入人心。
品牌重塑1997年6月,顶新国际集团饮品事业群推出了一款新型饮料——康师傅冰红茶,由于此款饮料酸甜适口,一上市使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
然而随着饮料市场的不断成熟,竞争品牌也越来越多,康师傅冰红茶面临着越来起多的竞争压力和市场冲击。
如何能使产品更有竞争力,如何能给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拥有鲜明的个性?康师傅冰红茶面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要寻找新的契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对品牌建设进行新的规划。
2000年顶新国际集团与精信传播集团下属的G3广告公司携手为康师傅冰红茶开展了一场大规模品牌重塑之战。
寻找差异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要建立在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只有真正迎合消费者的需要,才能够使品牌具有鲜活的个性,才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品牌塑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最大程度争取消费者认同的过程。
在对饮料市场和消费者进行系统研究后,精信G3发现,康师傅是做方便面起家的,它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大多停留在理性层面,如质量有保证、值得信赖等,而情感方面的认知非常少。
但饮料市场是一个同质化非常强的领域,如果只是从产品角度出发,很难使品牌具有独特个性。
要想寻找差异,就必须运用多元化的方式,从视觉语言、心理感受、活动参与等一系列的传播活动中与消费者沟通,对他们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名人代言”与”冰力巨星”正如大多数饮料的消费群体一样,康师傅冰红茶的核心消费群基本上也是集中在15—20岁的青少年。
追赶潮流、自我实现是映射在他们身上最主要的特色。
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够真正吸引这些充满叛逆性的年轻人呢?精信G3相信只有从深度着手,投其所好,才能与他们产生共鸣。
根据消费者分析,充满活力与激情、无拘无束的生活正是他们向往的状态。
案例1康师傅的成功之道
![案例1康师傅的成功之道](https://img.taocdn.com/s3/m/3b1174b10c22590102029d81.png)
案例1 康师傅的成功之道台湾顶新食品公司打算进入大陆方便食品市场,但不知道大陆市场究竟需要哪一种方便食品。
当时大陆方便面食品工厂已有上千家,竞争比较激烈。
顶新公司没有贸然投资,而是委托大陆市场调查机构进行方便食品需求调查。
调查分两部分,一是消费者对方便面的需求情况;一个是生产者生产的品种、规格和口味情况。
结果发现,消费者对方便面食品除非不得已,并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口味较差,而且食用不很方便,而生产者生产的方便面大都是低档的,调料基本上是味精、食盐和辣椒面等原料。
根据这些情况,该公司大胆预测,大陆下一个方便面食品市场将是高档、注重口味、更为方便的产品。
于是在天津经济开发区投资500万美元,成立了顶益食品公司,生产高档方便面食品。
结果一炮打响,尤其是碗式包装更为方便,人们使用方便面不再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成为快餐食品中一种优先选择的品种。
小小的方便面硬是卖出了70亿元的销售份额。
讨论题:1. 市场预测的内容是什么?2. 影响市场预测的因素有哪些?3. 各个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同其市场营销力量成正比还是反比?谈老品牌的生存之道—红烧牛肉面的味道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对于品牌来说,如何跟上历史的车轮,与时代合拍将直接关系到品牌成长的空间、深度、广度和前景。
当然,对于那些懂得运筹帷幄的品牌而言,不管在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都能够体现出对时代节奏的有效把握,而这也是推动品牌成长的助力器。
还记得吃过的第一包方便面吗?可能很多人都会记起曾经饥肠辘辘时一碗热泡面带来的温暖与幸福。
还有很多人会记起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带给我们感官上的刺激与享受。
1958年,台湾魏氏四兄弟在彰化县创立鼎新油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长为台湾岛内数一数二的食品集团,这即是后来的顶新集团。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顶新集团进入大陆市场,数度受阻之后,改为由食用油转产方便面,这才造就了今天的巨大成就。
为了消除前期市场拓展的失败影响,也更为符合大陆群体的消费喜好,顶新集团将旗下品牌命名为康师傅——健康的大师傅,并一改当时的真人设计风格,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大白帽、大白围裙,看起来诚实、憨厚、讨人喜欢的卡通康师傅形象。
康师傅案例分析
![康师傅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c1542aa5e9856a5712600e.png)
康师傅案例分析
康师傅简介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总部设于中国天津市,主要在 中国从事生产和销售方便面、饮品、糕饼以及相关配 套产业的经营。
康师傅3+2饼干据使用者定 位,以15-25岁的年轻时尚女 性为目标顾客,将3+2定位于 年轻、活力、时尚的产品
糕 饼
康师傅雪米饼根据产品价格定位, 口感、香味与旺旺差不多,价格 和旺旺一样,含量却多了50%, 后来直接降价
案例分析
• 自1999年7月康师傅冰红茶上市以来,凭借其独特 的口感和方便的包装,立即成为市场宠儿,市场 份额节节攀升,自2001年至今一直占据着冰茶市 场的半壁江山。 • 2013年康师傅冰红茶秉承冰力十足、畅快够爽的 理念,推出加量100ml新包装,同时推出《十二星 座不太囧》微视频网络引发轰动,成为最受青年 人追捧的热门话题。
饮料
饮品针对年轻消费群采用年龄细分和个性细分策略 推出含有天然薄荷成分的康师傅劲凉冰红茶。 康师傅矿泉水采用年龄细分和产品细分策略,出售 水,同时出售健康,给您好视力
糕饼
康师傅3+2夹心饼干采用年龄细分和商品价格的细 分将产品定位于中高档市场,主要针对15~25岁的 女性消费者
目标市场—差异化营销策略
福满多系列,价格在0.8元到 1元不等
加大消费者口味的细分,除麻辣、 红烧、海鲜系列还推出顺笋干老 鸭煲、椒香系列
亚洲精选和面霸,价格较高,包 装较精致,主要针对对口味有更 高的要求的顾客
“康师傅”的企业发展历程
![“康师傅”的企业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256a0237a98271fe910ef9c5.png)
“康师傅”的企业发展历程————————————————————————————————作者:————————————————————————————————日期:2“康师傅”的企业发展历程来自: 创业之家论坛(/)1992年,第一包康师傅方便面上市。
2005年,全世界人每吃掉五包方便面,就有一包是“康师傅”。
从乡村制油小作坊,到年销售额300多亿的,大型食品工业集团,是谁一手创造了“康师傅”的奇迹?从全球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到集食品、零售、餐饮于一体的跨国企业集团,“康师傅”走过了怎样的发展历程?“康师傅”创始人魏应行做客《台商故事》,讲述创业的曲折经历。
[演播室]康师傅不姓康主持人:观众朋友大家好,欢迎收看《台商故事》。
我们要给大家讲的是康师傅的故事。
康师傅不姓康,康师傅姓魏,为什么的魏师傅会创办了康师傅,在康师傅的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先来认识康师傅的创始人魏应行先生,魏先生你好。
当时为什么想起叫康师傅,没叫魏师傅。
魏四:康吧,应该作食品从健康趋向,康这个,而且康在我们,小有迷信,在品牌里面秘密里面,康是扬音。
取这个名字就比较向上,向扬。
这样一个名字,师傅是一个在北方很普通的一个尊称,所以取了这么一个名字之后,大家反而非常耳熟能详,非常容易沟通。
这个我觉得名字取得不错。
主持人:是不是有人真的会以为您姓康,叫您康师傅。
魏四:应该普遍有这样的,有这样的感觉,康师傅的老板姓康。
主持人:其实不论是魏师傅还是康师傅,刚来的大陆的时候都不是很顺利,我们也来回顾一下当年魏先生刚才到大陆时候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导视:初到大陆,就赔掉了上亿家产。
(差点卷铺盖走人)失败的卖油郎,如何摇身一变,成为食品业的大亨?(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接下来请收看“康师傅”的创始人,魏应行的创业故事。
[小片一]接连投资失利解说:1988年10月的一天,在香港飞北京的747班机上,一个28岁的台湾小伙,显得兴奋而又不安。
飞机就要降落在北京首都国国际机场,这将是他第一次踏上首都北京的土地。
口碑营销经典案例 口碑营销案例3则
![口碑营销经典案例 口碑营销案例3则](https://img.taocdn.com/s3/m/7a44079cf242336c1fb95e5e.png)
口碑营销经典案例口碑营销案例3则口碑营销是近年网络营销范畴中备受关心的新星,但是同时由于他与保守营销操纵办法的不同,也招致众多不同的见地。
那么接下来跟读者一起来了解一下口碑营销案例吧。
口碑营销案例一康师傅冰红茶08年夏季奥美世纪为康师傅冰红茶作的“HAPPINESS ANYWHERE快乐不下线”主题推广活动。
该品牌的目标消费群是青春、活力的一代,音乐、体育、影像、聊天、交友、游戏是他们上网的重要习惯。
于是,我们选择猫扑、校内、腾讯、淘宝以及重要视频网站展开深度合作。
结合各网站特点及网友使用习惯,量身定制活动。
比如,在猫扑网推出“漫画真人秀”活动,让网友上传图片故事或给剧本配旁白……利用其娱乐互动社区黏稠度较高的年轻族群,利用他们的创新意识、搞怪爱好,激励参与。
两个月内收到作品1.5万件。
而在校内网,推出“晒照片乐翻天”活动。
通过推行“一键式”参与法,最大程度简化操作,激发用户参与乐趣,再配合校内网SNS的病毒是传播机制,推动二次传播,参与人数也超过4000人,收到有效作品1.6万件,冰红茶产品形象更深入人心。
而在酷6网上开展“达人串串秀”,选择四位有影响力网络红人,召集跨行业、跨年龄、跨国籍的网友“视频接龙”,用简单新颖的创意传递欢乐,让更多网友与冰红茶亲密接触。
而与腾讯合作的冰红茶产品与QQ企鹅形象相结合的“魔法表情主题包”,有高达360万次的下载,同时有大量用户主动转发。
此外,“夏日清凉大作战”活动利用搜索引擎与网友进行沟通;淘宝网上展开“夏日清凉拍”增加活动曝光……在与各网站合作中,还植入了创新的瓶身代码扫描程序,线上线下互相拉动。
同时,提供Widget下载,整合活动讯息,并在活动结束后有持续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
一系列网络活动取得目标消费群积极回应,两个月活动期内广告总点击量超过840万次。
尽管分布在不同网站接触点上的信息是碎片化的,但由于接触点无所不在,这些碎片逐渐在消费者心目中合成完整概念,塑造出康师傅冰红茶在网络上年轻具有活力的品牌形象,让康师傅冰红茶“快乐”理念深入人心。
康师傅冰红茶
![康师傅冰红茶](https://img.taocdn.com/s3/m/ffe65a4c51e79b8969022663.png)
康师傅冰红茶康师傅冰红茶”品牌全案广告主:顶新国际集团实施时间:2001—2002年实施范围:全国核心策略:利用代言人策略,通过“冰力十足”的诉求,建立年轻的品牌形象创新点:通过代言人激情追逐冰红茶充分诠释“冰力十足”,强化产品与代言人的联接及产品的感性利益点用激情塑造品牌&——“康师傅冰红茶”品牌全案精信广告有限公司选送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要建立在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
只有真正迎合消费者的需要,才能够使品牌具有鲜活的个性,才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因此品牌塑造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最大程度争取消费者认同的过程。
康师傅冰红茶在重新上市的短短两年间,销量成倍的增长,一举击败竞争对手,成为国内冰红茶品类的领导品牌,其“激情投入,冰力尽兴”的品牌DNA(精信广告有限公司所独有的品牌管理工具)深入人心。
2002年中国艾菲实效广告奖首次正式开展评选。
在众多参赛个案中,“康师傅冰红茶品牌重塑与重新上市”广告运动个案,击败竞争对手,赢得了专家的一致好评,夺得了金奖。
站在领奖台上,顶新国际集团与精信广告公司的代表手捧奖杯,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品牌重塑1997年6月顶新国际集团饮品事业部推出了一款新型饮料——康师傅冰红茶,由于此款饮料酸甜适口,一经上市便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
然而随着饮料市场的不断成熟,竞争品牌的越来越多,康师傅冰红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压力和市场冲击。
如何能使产品更有竞争力,如何能给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使其拥有鲜明的个性是康师傅冰红茶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
要寻找新的契机,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对品牌建设进行新的规划。
于是,2000年顶新国际集团与精信广告有限公司下属的G3广告公司携手为康师傅冰红茶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品牌重塑之战。
寻找差异一个成功品牌的塑造要建立在对市场和消费者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
只有真正迎合消费者的需要,才能够使品牌具有鲜活的个性,才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有一席之地。
康师傅发展历史
![康师傅发展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2eca650cdd36a32d737581a6.png)
方便面:掘到第一桶金1959年,魏家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
这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后由魏家的四兄弟和三姐妹继承,维持着中小企业的规模。
1989年,四兄弟中的老幺魏应行身负家人重托,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
他在各省之间辗转考虑,足迹几乎踏遍全家。
因为家庭企业是油坊,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大陆开发一种食用油。
当时大陆市场几乎全是散装油,谈不上优质和品牌。
魏应行决心开发“顶好清香油”,创立“来自台湾的食用油”形象。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条广告。
当时正在大陆热播的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女主角吴敬娴一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广告语深入人心。
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好,以大多数老百姓在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
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瓶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底线,滞销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
后来康师傅又先后试推“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两种产品虽然广告都很出色,但同样犯下了高估市场的错误,一直未能获得理想的销售。
至1991年的三年间,魏应行已赔掉了所携来的1.5亿台币的半数以上,几乎要打道回府。
恰好在这时他嗅到了方便面的市场机会。
当年他经常乘坐火车,并食用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
后来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能买到。
康师傅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决定主攻方便面市场。
由于过去在台湾,魏氏四兄弟在方便面这个领域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就像幼稚园的学生一半。
因此在推出新产品事便小心翼翼,边做边学。
当时为了了解大陆的口味,便通过试吃的方式来改进佐料配方。
同时在定价方面,发现当时的大陆市场上只能买到两种方便面:一种是进口的“高价面”,在机场饭店等地有售,却因价格偏高而难于推广,另外一价格极其低廉的袋装面,价格虽然低廉,但口味非常的差。
有哪些知名度高的口碑营销案例?
![有哪些知名度高的口碑营销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f4d1851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f6.png)
有哪些知名度高的口碑营销案例?运营的小事,用心听运营口碑营销也算是一种品牌效应,其依靠良好的品牌形象让消费者进行主动性消费的传播手段。
当然了,对于企业来说口碑营销是其至关重要的营销推广方式,那么在这里笔者便分享几个较为热门的口碑营销案例,附带案例分析的那种哦!案例一:康师傅冰红茶“HAPPINESS ANYWHERE快乐不下线”康师傅冰红茶是康师傅品牌旗下一个非常经典的产品,也曾经因为市场的年轻化趋势而逐渐落后于新品牌和新产品,为了挽回市场,实现品牌的年轻化,康师傅冰红茶在2008年展开了一次令人瞩目的口碑营销。
当时奥美世纪为康师傅冰红茶量身打造了一个“HAPPINESS ANYWHERE快乐不下线”的主题活动。
这个活动的主题具有非常明显的活力和青春色彩,而在具体的目标人群定位上,也是注重于具有青春活力与个性的年轻群体。
结合年轻人热衷网络,喜爱讨论与社交,对音乐、电影、运动、动漫、游戏等多个领域都充满兴趣的一些特点,奥美将这一活动主题在各大年轻人聚集的网络社区进行推广和传播,与当时活跃的人人、校内、天涯、猫扑、腾讯、淘宝等知名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合作,根据不同平台上年轻用户的差异化喜好和习惯进行具体活动的打造。
比如流行的图文分享平台猫扑网用户主要对图片文字类的内容的感兴趣,奥美世纪就在猫扑网上推出“漫画真人秀”活动,鼓励用户们创作相关的图片、故事,或是给剧本配上旁白,这一活动充分给予了年轻用户们发挥个性、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受到了很大欢迎。
而在校内网上,康师傅冰红茶推出的是“晒照片,乐翻天”活动,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群体们的参与热情,也在用户们的主动讨论与积极参与下成功进行了二次传播。
而与腾讯合作推出了“魔法主题表情包”,让康师傅冰红茶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通过这些个性化活动的开展,“HAPPINESS ANYWHERE快乐不下线”主题活动成功让众多年轻消费者注意到了康师傅冰红茶在品牌形象上的大转变。
激荡30年:中国冰红茶往事
![激荡30年:中国冰红茶往事](https://img.taocdn.com/s3/m/12910dc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d.png)
激荡30年:中国冰红茶往事这个持续了三十年的战局未来会有怎样的结局?作者 | 池小雨编辑 | 趣解商业如今因为“屌丝饮料”(大瓶装)而再度走红的冰红茶,在中国历经了近30年的发展,一度位列国民喜爱度最高的饮料行列。
虽然目前称霸冰红茶品类的是台湾品牌康师傅和统一,但鲜为人知的是,最初真正点燃冰红茶市场的却是一家偏居河北的“小厂”。
01.遗憾的旭日之升热浪滚滚的90年代,老旧的商业体系正在被淘汰,新的商业生态乘着改革春风,从缝隙中迸发着向上的生机。
像张瑞敏、李经纬等人一样,一位名叫段恒中的青年人受任于危难之间,扛起河北衡水冀县供销社主任的职务,推动“老机器”适应新时代风浪。
1993年,河北旭日集团成立,阶段性转危为安,时年42岁的段恒心中出任集团董事长。
在这一年,旭日集团瞄准了茶饮市场空白,率先推出中国第一款茶饮料,为茶饮1加入碳酸气,主打“冰茶”,这就是后来家喻户晓的“旭日升”。
图片来源:旭日升官网凭借时尚的概念与鲜爽清凉的口感,旭日升冰茶刚上市,就在这片燕赵大地上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一炮打响之后,旭日升之后是如何将影响力拓展至全国的呢?段恒中采用了时至今日仍然有效的线上广告轰炸、线下人海战术的营销打法。
从1995年开始,旭日升开始在河北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媒体打广告,并持续邀请九十年代当红明星为冰茶代言。
羽泉、刘德华的都被这个“小厂”揽入怀中;据说羽泉脍炙人口的《冷酷到底》,就是为旭日升所做的广告歌。
从1996年底起,旭日集团每年花费上亿进行广告营销——在那最“疯狂”的一个阶段里,中央电视台当时全部8个频道都在播放旭日升冰茶的广告,足见“旭日升”势头之猛。
旭日集团还派出上百名员工,奔赴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各大城市,通过地毯式布点,密集型销售,建立起48个旭日营销公司、200多个营销分公司,连接起无以计数的批发商和零售商,形成了遍地开花的“旭日升”营销网络。
图片来源:旭日升广告两招过后,旭日升的销售额就从1995年的5000万元升至1997年的5亿元,1998年的销售额更是突破30亿元大关,而今天火遍中国的大窑汽水也才不过年销售额32亿元。
康师傅——创业路上的“钢铁战士”
![康师傅——创业路上的“钢铁战士”](https://img.taocdn.com/s3/m/ac1d8ce4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d.png)
康师傅——创业路上的“钢铁战士”
佚名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0(000)012
【摘要】回首"康师傅"走过的岁月,那是一场时间与速度的竞赛。
以一碗方便面开始,以及随后的米饼、饼干、饮品,"康师傅"以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短短的十多年间便收获了累累硕果。
【总页数】1页(P50-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81
【相关文献】
1.创业路上永远走在永远走在创业路上——建德市五星车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潘余明专访 [J], 余海峰
2."康师傅"兄弟创业的成功启示 [J],
3.建设“创业型城市”,全民创业激情在镇江激荡——不是在创业,就是在创业的路上 [J], 晏培娟;董超标;利荣;翀煜
4.麦贤得:钢铁战士钢铁人生 [J], 高睿
5.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内容营销路上的梦想秀 [J], 姚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康师傅
![康师傅](https://img.taocdn.com/s3/m/f8d498280722192e4536f6d6.png)
LOGO奔跑吧,康师傅刘美晨李小虎赵国峰康师傅方便面为什么会火1康师傅方便面的起源故事2康师傅与他的竞争者——统一3康师傅未来向哪奔跑4就对于我们90后的大学生而言食堂条件单一,食物已经吃腻,吃饭时间很集中,就在11.30-12.10 和4.30-5.20左右,我们已经厌倦了食堂永远不变的食物和挤食堂抢饭的苦恼,所以,方便面是我们最好的选择大学生作为一个当代极强的消费群体康师傅--健康,亲切,专业感,责任“康师傅”方便面,是台湾魏家四兄弟在祖国大陆的第三次投资。
前两次,他们败得很惨。
但第三次他们却成了大赢家。
说起魏家四兄弟前来大陆投资的故事,颇有意思。
1987年底,他们原本计划到欧洲投资。
动身前,台湾当局宣布开放大陆探亲,他们灵机一动,临时改变行程,决定在大陆市场寻求发展的契机。
开始,他们并不清楚搞什么行当最能走红。
很自然地想到做原来在台湾熟悉的食用油,也推出过“康莱蛋酥卷”,但这些产品都因为太超前而失败,差点让魏氏兄弟血本无归。
直到一次出差时,魏家老四魏应行发现一同搭车的人对他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可以买到。
魏应行敏锐地捕捉到这个商机,四兄弟私下里仔细观察后发现:改革开放后的大陆,经济建设搞得如火如涂,“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遍地作响,人们的生活节奏日趋加快。
如果适应大陆的快节奏,在快餐业上寻求发财的机会应该是个不错的主意。
就像当年,日本的日清公司抓住5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腾飞时机,开发出方便面而大获成功,我们为什么不去占领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呢?康师傅机会来了!于是,分析了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后,四兄弟再次振作,并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
而四兄弟中锋头最健的老二魏应交则凭借其优渥的人脉和真诚从战友的父亲处,募得了上亿资金,成为康师傅横空出世的强有力支撑。
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推出了适合大陆民众口味的“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
1991年,适逢天津科技开发区招标,“康师傅”便在区内注册了顶益食品公司。
企业管理故事(完整版)
![企业管理故事(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e23922964bcf84b9d57bef.png)
企业管理故事企业管理故事第一篇:小企业管理故事小企业管理故事“卖油郎”的转行1988年,二十八岁的魏应行,带着家族重托,揣着股东股本从台湾来到大陆,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他先后在北京、济南建立了制油、制蛋酥卷的工厂。
虽然通过精彩的广告和良好的品质,在大陆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这两者均由于价格过高,而当时老百姓的收入有限,购买力非常低,市场很难打开。
到1992年,魏应行所带全部股本几乎都赔了进去。
一次,魏应行去外地出差,当年返回北京要坐十八小时火车,他拿出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香味四散,大陆同行都说这方便面怎么这么香,分给大家吃,都说很好吃。
魏应行想,既然大家这么喜欢,为什么不能生产方便面?就在这一念之间,创造了顶新方便面王国。
经过调查,发现国内市场上的方便面,要不几角钱一包,质量很差,一泡就软了,而且包装简陋,又不注重宣传,十几年如一日的一个模样。
要不就是进口方便面,价格都在5元、10元钱一包,普通老百姓消费不起,多在宾馆和机场销售。
市场两极分化,而中间的空白区域却没有企业做。
顶新认为,在高价位及低价位中间,应该有一个中价位市场,因此,锁定二至五元的中间价位市场主打。
1992年8月21日,第一袋方便面上市了。
顶新的方便面品质精良、汤料香浓,碗装面和袋装面一应俱全,而且它取了一个有亲和力的名字――“康师傅”。
“师傅”在华人中有亲切、责任感、专业成就的印象。
“康师傅”方便面一经推出,一条生产线三个月的订单24小时内全部签完。
自此,“康师傅”方便面香飘大陆各地。
艰苦创业之路顶新集团的前身原是1958年创立于台湾彰化的鼎新油厂,1974年更名为顶新制油公司,以生产工业用蓖麻油为主。
1988年,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魏氏兄弟看到大陆前景广阔的市场,于是决定到大陆考察投资,从此四兄弟便踏上了一条筚路蓝缕的创业之路。
集团创业初期,先后在北京、内蒙、济南等地区投资办厂,并推出了“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等知名产品。
康师傅: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
![康师傅: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https://img.taocdn.com/s3/m/b580027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9.png)
康师傅: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和受益者本刊记者/袁子健(见习)在改革开放的热潮中,无数的民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参与市场竞争,并在竞争中发展壮大,康师傅便是其中一员。
康师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长韦俊Array贤在采访中诚挚地说:“康师傅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成果,也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亲历者和受益者。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康师傅。
”开创方便面时代揭开碗盖,将调料包与蔬菜包均匀散布在面饼上,只需一碗热水和几分钟的静候,便能享受到一份美食。
方便面作为现今生活中最为普遍的“快餐”,已经融入到所有百姓的生活当中。
在繁忙工作的间隙、亦或是不想下厨的夜晚,一碗方便面便能消除人们那一刻的饥饿感。
而就是这样一份当代人最习以为常的食品,却在诞生之初给了消费者“魔法般的体验”。
在上世纪90年代,绿皮火车还是当时最为流行的长距离交通工具。
绿皮火车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印记,但长距离在火车上的奔波,更多的是难以果腹带来的身体折磨。
若只有几个小时还可以忍耐,一旦将时间延长到一天以上,饥饿感所带来的疲惫便会令人难以接受。
而对于当时绝大多数并不富裕的乘客而言,相对昂贵的餐车食品并不是第一选择。
所以许多长距离乘客都会在乘车之前带好一大袋的干粮。
可谁都想能够吃上一口热饭,于是康师傅集团的创始人魏应州便看到了这个广阔的商机。
当时大陆早已有了方便面,但绝大多数都是袋装,并且只有面饼和调料粉包。
更多的时候,消费者习惯于将这样的方便面作为零食干吃。
在绿皮火车上了解到许多乘客渴望能“吃一口热饭”的魏应州,在脑海中立刻闪现出一个主意:“为什么我不做一款碗装的方便面呢?”就这样,魏应州立刻来到天津投资办厂。
1992年,第一碗康师傅方便面正式诞生。
揭盖即食,还有酱包,加上热水便是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这样的食品迅速受到众人追捧。
1993年康师傅的电视广告里那一句“香喷喷,好吃看得见”,一直到现在还是中国最脍炙人口的广告语之一。
就这样,康师傅牛肉面在极短的时间里飞速发展。
从红火到萧瑟:中国的方便面故事
![从红火到萧瑟:中国的方便面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a9169c5af45b307e97197d8.png)
从红火到萧瑟:中国的方便面故事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7年第9期在过去20多年里,方便面占领着中国经济最奇妙的一个时代。
它伴随着时速30多公里的绿皮火车而生,活跃在那个GDP增长率逐年攀高的奥运年代。
然而在今天,这个繁荣的象征正在消退,人们似乎不像过去那么热衷方便面了。
尽管如此,它所代表的那个曾经的奋斗时代并没有消失,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段吃方便面的往事,过往的所有回忆全部塑封在108克的纸盒里,只要在80度沸水里浸泡上3分钟,就会在打开盒盖的时候,跟熟悉的味道一起,一瞬间复生。
要说北京城消息最灵通的人,张春来大概算得上一个。
他能第一时间知道,哪些日子坐火车的人最多,哪个景区游客逛得时间最长,哪有新楼盘破土动工,哪家大学最近考试,哪个小区住户收入最高,他甚至知道什么时候孩子容易闹病,一波波地跟着爸妈涌去儿童医院打针。
赋予他这种神奇洞察力的,是方便面。
张春来是康师傅方便面驻北京地区顺通销售所所长,他的秘诀很简单——在这些地方,方便面会突然间卖得特别好。
同样的故事在中国很多城市每时每刻上演着。
在世界方便面协会的统计里,中国是全世界方便面消费量第一大国。
在2015年全世界总消费的977亿份方便面中,中国的年销量就达404.3亿份,几乎是排名其后的8个国家需求量的总和。
其中,由中国发明、在中国最为畅销的红烧牛肉味方便面,也一直是全世界单品口味销量第一。
全民爱吃方便面的年代在中国,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方便面故事。
它大多跟考试、加班、坐火车、夜宵有关,有时甚至还会带有些许传奇色彩——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靠吃方便面解压;里约奥运会乒乓球比赛拿了冠军后,马龙和张继科得到的奖励是教练刘国梁亲手煮的方便面;而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在创业初期,为了节约时间和成本,全员吃方便面,他甚至还专门招聘过一个能变着法儿把方便面煮出50种味道的员工。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广受欢迎,在北京做了十多年方便面经销生意的陈庆轮,直到现在还不太愿意接受人们不再爱吃方便面这件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师傅冰红茶方便面成功传奇故事作者:时间:2007-11-03来源:世界品牌实验室字号【大中小】康师傅冰红茶方便面成功传奇故事:在中国内地,康师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就是“方便面”的代名词。
康师傅以60亿包的年销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商,一年中单用于包装康师傅方便面的塑料薄膜就可以绕地球十二圈。
1996年康师傅在香港上市,2002年在香港股市增值最佳的股票中,位列前三位。
2004年上半年营业额为6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0%。
而拥有康师傅品牌的台湾顶新集团2004年年销售额已高达200亿元人民币。
康师傅所采取的战略是速度制胜。
面对一片空白的大陆市场,为了迅速占位,在中国内地塑造出“第一品牌”的形象,康师傅通过大手笔的广告策划、准确明晰的市场定位、领先一步的产品策略、精耕细作的渠道策略……在极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
战略:速度制胜,抢占第一康师傅的创始人是台湾魏氏四兄弟: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和魏应行。
1958年,四兄弟的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个小油坊,起名“鼎新”。
从小时候起,四兄弟加上三个姐姐就在油坊帮忙。
尽管非常辛苦,但油坊的规模一直发展不起来,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魏德和去世时,家产与负债也是基本相抵。
到1991年时,魏应行带来的1.5亿元新台币几乎全部赔光了。
就在他准备打道回府时,他又嗅到了新的商机。
当时他经常在外出差,并食用一种从台湾带来的方便面。
他渐渐发现,一同搭车的人们对他的方便面常常十分好奇,经常有人围观甚至询问何处可以买到。
魏应行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的巨大需求,从此开始了翻身立业的机会。
当时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呈现两极化:一极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质量很差;另一极是进口面,质量很好,但价格贵,五六元钱一碗,普通大陆人根本消费不起。
看到这种市场情况,魏应行想:如果有一种方便面物美价廉,一定很有市场。
于是决定生产这种方便面,并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适应北方人的思维方式,在北方人眼里,“师傅”这个词显得较为专业,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
名称起好了,产品档次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确定口味了。
怎样开发符合大陆人口味的方便面了呢?康师傅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和调查发现:大陆人口味偏重,而且比较偏爱牛肉,于是决定把“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
考虑到大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1.98元。
包装漂亮、广告凶猛的康师傅一经推出便立即打响,并掀起一阵抢购狂潮。
康师傅公司门口甚至一度出现批发商排长队、一麻袋一麻袋订货的罕见场面。
在市场的推动下,康师傅的生产规模迅速膨胀,在几经失败之后,魏应行终于第一次尝到了投资大陆的甜头。
为了应付产品供不应求的热销局面,康师傅不得不投入巨资至流通领域,同时用提前收来的订金购买国外的先进设备,招募人员。
从第一碗面上市后的半年内,康师傅生产线上的工人即从300多人猛增到三四千,生产线则扩大到了天津之外的多个城市。
此后,康师傅又连续投资在各地设厂,搭建生产线,以超常规的速度急驰。
康师傅的生产布局规划是,直径500公里内要有一个方便面生产基地,以把运费控制在销售价格的5%以内,由此实现新鲜度、销售价与成本的最佳组合。
这种超常规的发展其实也隐藏着一定的风险,一度使康师傅的资金链非常紧张。
但为了尽快地完成布点,先入为主地占据当地市场,康师傅还是采取了这种快速扩张的战略,这一点也与其竞争对手统一集团稳健发展的战略有所不同。
但是今天,康师傅这种较为激进的战略证明是非常成功的,这也是它能够快速超越统一而后来居上的原因。
产品: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做方便面,康师傅不是第一个,远在统一之后,当统一已经是台湾第一品牌时,康师傅还没找到北。
康师傅的其他产品,如茶饮料、果汁饮料、糕饼等也是如此,虽然在竞争对手之后切入市场,但很快都进入了市场前列。
康师傅在切入后之所以能将对手快速甩开,关键在于能够在竞争产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产品,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开发出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新产品。
同样的产品,后来的康师傅总能本着“以有限的资源创造超值销量”的标准,在考虑市场份额的同时,尽可能以较低的价格给消费者以最大的实惠,因此受到欢迎。
新品开发的前提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每一个市场甚至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口味、价格、诉求等需求的不同,如果忽略这一点,就可能会犯下致命的错误。
统一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曾把在台湾最畅销的鲜虾面、肉燥面等产品带到中国来,认为“我们爱吃,他们也应该喜欢的”,结果遭到冷遇。
在台湾,人们吃海鲜味选统一,排骨味就选味味,干吃面吃王子面。
鉴于此,康师傅在大陆发展出很多副品牌,如面霸120、福满多、小虎队等,适应不同的口味。
随着大陆民众收入增加,消费者对速食面的需求,从以前吃饱就行,发展到现在开始关注营养成分。
康师傅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变化,并经过调研,发现有七成消费者对营养型速食面感兴趣。
于是,2004年,康师傅开始了其在高端市场的产品延伸,研发了代表六个不同国家、地区口味的方便面,推出“亚洲精选”系列。
并且请来了凤凰卫视的节目主持人陈鲁豫做代言人,希望能将它打入城市白领市场。
本着一贯的大手笔,康师傅对“亚洲精选”系列的市场推广费用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
康师傅在1996年投入茶饮料的生产,当时推出的是柠檬茶和菊花茶,1997、1998年,康师傅又相继推出了冰红茶、绿茶和乌龙茶。
随着2000年茶饮料市场的升温以及旭日升的衰落,康师傅茶饮料迅速走红,成为中国包装茶饮料市场的领导品牌。
尤其是康师傅冰红茶,自2000年上市以来,始终保持着持续投入,请来任贤齐、张惠妹等做代言人,诠释其青春、奔放、活力的产品形象。
在果汁饮料、运动饮料、矿物质水、糕饼、乳品等产品线上,康师傅都有不俗的表现。
目前,康师傅的触角几乎已伸至食品的各个领域,从最初的康师傅方便面,到康师傅绿茶、康师傅冰红茶、康师傅冰绿茶,到鲜の每日C,再到康师傅矿物质水、功能饮料劲跑X、康师傅糕饼以及乳品,康师傅在不断地扩充产品线。
凭借康师傅品牌的强大号召力,康师傅几乎在每一个产品中都颇有斩获,而不断充实的产品又在为不断为品牌价值累积加分。
渠道:深耕细作,遍及乡镇在过去几年中,康师傅投资在渠道布局上的费用已经高达3亿多人民币。
现在康师傅在中国内地已经拥有一个包括300个营业点,近5000个经销商,55万个销售点,139个仓库的巨大销售平台。
1.深入乡镇,全面覆盖康师傅的渠道上的特点之一是渠道下移,其销售网络已经深入到乡镇底层,这是康师傅与竞争对手争夺市场时的一个巨大优势。
有统计表明,在城市市场,统一与康师傅几乎平手,但在县级以下的乡镇,统一的销售量远不如康师傅,可以说,是乡镇市场拉开了二者的差距。
康师傅在渠道上的另一个特点是精耕细作、全面覆盖。
康师傅把全国划为1500个小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有业务员负责。
康师傅要求每一个业务员每天要拜访30个零售点,了解他们的销售情况及需求,搜集他们对于产品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康师傅编织起了一个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由点到面都有专人负责的动态的营销网络,即使人员更替也能保证很快接替。
而这个网络中的每一个人渠道管理员,不仅要负责新网点的开发,还要负责已有网点的维护和提升。
针对大卖场,业务代表必须学习掌握相应的技巧。
例如,当康师傅的直营业务代表拜访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超市时,他们会着重强调品牌的影响:康师傅是方便面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高达40%,卖康师傅的产品,会有更大的走货量,因而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对于经销商的管理,康师傅一方面非常严格,在经销商选择、窜货、价格控制等原则性的事情上非常强硬,另一方面康师傅又对有潜力的经销商大力扶持,帮助经销商成长,经销商成长了康师傅就会跟着成长。
每当经销商遇到产品、销售上的难题时,康师傅的业务代表就会想办法协助其销售,增强经销商对经销康师傅产品的信心。
大卖场内的产品品种数不胜数,但我们走进卖场时,总能发现康师傅特别地引人注目呢。
在这方面,康师傅也有不少的诀窍,重点是三个“易”字。
第一个是“易看”。
应该将商品和相关宣传品整齐的陈列在顾客容易看到的地方,最佳位置是在水平视线上下。
另外,导购牌要标示清楚且吊放在顾客易看到之处;价格牌的规格应尽量与卖场统一,内容要简单明了。
第二个是“易取”。
这是为了方便顾客,以高度为165厘米的货架为例,商品的黄金陈列线的高度一般在85~120厘米之间,它是货架的第二、三层,是眼睛最容易看到、手最容易拿到的陈列位置。
另外,在商品陈列时,要注意陈列的稳定度,不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拿便全倒。
第三个是“易买”。
商品分类要整齐,价格牌、产品规格、口味等产品相关资讯一目了然。
当康师傅理货员不在场时,顾客也能尽快自行挑选自己想要的产品。
市场:低价策略,扩大市场1.低价策略杀回台湾在大陆获得成功,取得“中国方便面第一品牌”的桂冠之后,康师傅便衣锦还乡,杀回老家台湾省。
台湾省是统一方便面的天下,统一占据老大位置已经多年,地位根深蒂固,相对于在大陆的辉煌,康师傅在台湾还只是一个无名小卒。
康师傅在台湾市场的主要对手,仍然是统一,作为进攻者,康师傅必须找到统一的弱点,出奇制胜,康师傅的制胜武器是低价策略。
“通过全面降低成本,成为低价市场的领导者”。
康师傅以低价跨入台湾市场,不仅有效地击中了统一的软肋,而且抓住了消费者在目前台湾经济不景气,对低价产品有大量需求的机会。
再加上康师傅在大陆的成就,台湾也已经慢慢地受到影响,因此康师傅在台湾一上市,便引起轰动。
选择低价策略也有风险,除非品牌具有条件成为低价领导者,否则将会弄巧成拙。
因此,要成为低价市场领导者的关键,首先在于降低成本,让产品在价格上取得绝对的优势;其次,企业必须具备打持久战的能力,否则难以最终突围。
事实上,以目前康师傅的条件,采取低价策略进军台湾方便面市场是切实可行的策略,康师傅有统一所不能及的低成本优势,如果康师傅下一阶段能在质量上再多下工夫,树立低价高质的形象,那么,康师傅在台湾市场又将重演大陆市场的风采。
2.低价策略进军农村据预测,到2010年,全球方便面的市场容量为1万亿包,中国内地的方便面市场也至少有600亿包至700亿包的发展空间,而农村市场将是新的增长点。
目前的农村市场,大部分已经被华丰、白象等本土方便面品牌占据。
以前康师傅因为忙于城市市场的巩固以及成本等原因而疏于农村市场的开拓,多年来,康师傅虽已在大中城市打下了良好的营销基础,但农村市场仍是一个薄弱环节。
随着竞争日益加剧,未来方便面行业的发展方向正在悄悄发生转移,谁能迅速抢占农村市场已经成为未来制胜的关键。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机会就像当年的大陆市场对于康师傅一样的重要,如果康师傅能够占据农村市场,就能够继续保持现在的第一品牌地位,未来方便面的竞争格局也不会发生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