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文化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文化理论
第一章文化与大众文化
第二章“文化与文明”传统
第三章文化主义
第四章马克思主义
第五章精神分析
第六章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
第七章女性主义文化研究
第八章后现代主义
第九章大众政治
By Antlin~
第一章文化与大众文化
一、文化
雷蒙德·威廉斯:第一,文化可以指“智力、精神和美学发展的一般过程”;第二,文化指“一群人、一个时期或一个群体的某种特别的生活方式”;第三,文化指涉“智力,尤其是美学所创造的作品和实践”。
二、意识形态
1.意识形态可以指“为某一特定人群所接合的观念系统”;
2.意识形态是某种掩饰、扭曲或欺骗,用来描述某些文本和实践如何呈现对现实加以歪曲的图景;(经典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常用的定义)
3.用意识形态指代意识形态构成,理论前提是:社会的概念建立于互相冲突而非彼此赞成的基础之上,是围绕着不平等、剥削和压迫被建构出来的,在冲突中,文本总是有意无意地偏袒着一方,即所有文本都带有意识形态的意味;
4.罗兰·巴尔特:意识形态主要在内涵层面发挥作用,是文本或实践所承载的或可能承载的、间接的、常常是无意识的含义。文本将原本特殊的东西普世化、合法化,让观众误将文化之物当做自然之物;
5.路易·阿尔都塞:意识形态并不是简单的观念的集合,而是一种物质实践,这意味着意识形态存在于日常生活的实践之中,而不仅仅存在于日常生活的观念之中。在此意义上,意识形态完成了对资本主义经济条件和经济关系所必须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使其继续运行。
三、大众文化
1.大众文化是指那些被很多人所广泛热爱和喜好的文化;(无法解释为何很多权威人士认可的“高雅文化”也有很大的销量)
2.大众文化就是除了“高雅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即大众文化是一种低等文化。大众文化是为了满足乌合之众而批量生产的商业文化,高雅文化则是个体创造活动的结果;
3.将大众文化等同于群氓文化,大众文化不过是一种无可救药的商业文化,是为大众消费而批量生产的文化,其受众是一群毫无分辨力的消费者;
(1)在过去一直存在着一个黄金时代:有机社区或民间文化;
(2)群氓文化不仅具有欺骗性且毫无营养,是美国的舶来品;
(3)大众文化的文化事件可以被视为公众幻想的形式,是人类的梦幻世界;
(4)结构主义者认为大众文化是一架意识形态机器,轻而易举地对宰制性的权力结构进行着再生产;
4.认为大众文化是来源于人民的文化。大众文化仅属于人民的本真文化,等同于民间文化,乃是一种民治、民享的文化;(这种观点无法分清究竟谁是人民,忽视了大众文化生产的商业属性)
5.“葛兰西派”学者认为,大众文化是一个富含冲突的场所,在这里,被统治集团之抵抗的力量与统治集团利益对被统治集团的“收编”力量进行着斗争。
大众文化的文本与实践在这种均势妥协中流动,这一过程既是共时性的,又是历史性的;6.后现代主义:后现代文化已经不再具有高低之分。
第二章文化与文明传统——群氓文化意识形态理论
背景:城市化阶级与阶级居住地的分离,工业化雇佣者与被雇佣者之间的关系,加之法国大革命引起英国统治阶级的恐慌,工人阶级得以在统治阶级之外发展出了一种独立的文化。这种文化有两种来源:(1)文化企业家以赢利为目的而生产出来的文化;(2)思想激进的匠人,新兴城市无产阶级和倡导革新的中产阶级生产出来的、旨在鼓动政治变革的文化。前者通过
将文化变成商品的方式瓦解了文化的凝聚力和权威性,后者则通过对所有形式的政治及文化权威形成了直接的挑战。
代表人物:马修·阿诺德、利维斯主义以及美国的群氓文化理论家
一、马修·阿诺德(1822—1888)
英国诗人与文学批评家。代表作《文化与无政府状态》
主要观点:1.文化与文明是相对的,文化指人类的精神生活层面,文明指人类的物质生活文明是外在的机械的;
2.文化是世人所思所表的最好之物:获知最好之物的能力,最好之物本身,将最好之物运用于精神和灵魂,对最好之物的追求过程;
3.英国社会分为三个阶级:贵族阶级是野蛮人,他们是精力充沛的正人君子,但他们闭目塞听,墨守成规,没有创新意识;中产阶级是非利士人,是市侩,坚守信仰,但一味沉溺于物质文明,唯利是图,缺乏文化的熏陶;工人阶级是群氓,是乌合之众,粗野愚昧,贫困肮脏。
4.无政府状态是大众文化的代名词,文化的社会功能在于指引贵族与中产阶级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为那些还存留一丝人性的工人阶级提供道德标准,使他们尊重权威,克服自身的无政府倾向;
5.国家是文化概念在制度上产生的必然结果,要恢复昔日的文化传统,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不管政府属于哪个阶级,我们都应该遵守秩序,克服无政府状态。;
6.教育是通向文化的大路:通过教育,让贵族接受自身早已在历史中衰落的事实,让工人阶级温顺地接受剥削和统治,让中产阶级为将来获取权力做准备,从而建立一个由新兴城市中产阶级统治的社会。
评价:阿诺德的观点来源于浪漫主义者对工业文明的批判,企图动员文化的力量对大众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加以管控。这种观点调入了精英主义的陷进,声称只有小部分精英才能获知文化,其余人都是一知半解,不愿参与政治实践,所反对的只是工人阶级的异见政治与对抗政治,是对现有统治秩序的维护。
二、利维斯主义
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影响力大约持续了40年,代表作:F·R利维斯《大众文明与少数人的文化》,Q·D利维斯《小说与阅读公众》,F·R利维斯与丹尼斯·汤普森合著的《文化与环境》
主要观点:1.文化始终是少数人的专利,但如今,他们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权力的拥有者不再是知识权威和文化的代表,代表权威的坍塌是伴随着大众民主的兴起而到来的。为此,利维斯主义主张在学校教育中加入抵制群氓文化的训练,在学校之外,少数人武装起来,主动出击,自觉采取各种抵抗形式。
2.群氓文化的不同形式皆具有极大的破坏性:通俗小说和电影诱发了受众的心理安慰和精力分散的成瘾性,广告以及对广告的消费是文化衰落的主要症候;
3.深切缅怀故去的文化黄金年代——孕育了莎士比亚戏剧的伊丽莎白时期:黄金时代的标志不是单纯的文化整体性,而是建立在权威制和等级制原则上的文化整体性,而毁灭这种文化(有机社区与民间文化)的罪魁祸首便是工业革命。
4.劳动的质量也因有机社区的消逝而受到了侵蚀,标志就是休闲娱乐正在社会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工人置身于自己创造的文化之外。
5.必须在对古老秩序的追忆之中建立一个新秩序,尽管有机社区已经不复存在,但人们可以通过阅读伟大文学作品来体味其标准与价值。向各所大学派遣文化传教士(文学精英),捍卫文学与文化的传统,让孩子们从小便武装起来,抵制群氓文化的侵蚀。
评价:诚如弗朗西斯·穆勒恩所言,利维斯主义的核心是一种小资产阶级的反抗,反抗一个它无以从根本上加以改变或者替代的文化秩序。采用居高临下的姿态俯视大众文化,难逃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