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学2第二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恒定性资源:风能、降水
易误用、易污染的资源:大气、水、自然风光
二、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可为人类利用的数量有多少? 自然资源的潜在数量、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技术水平、经济
发展潜力等决定。 可更新资源的估算已有了较为成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 不可更新资源的估算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临界性资源(critical resources)是可能被掠夺到耗竭程度的可 更新资源,如果对此类资源的使用速率超过自然更新速率, 那么它就会向矿产资源一样实际上是在“被开采”。
****有些学者主张用“流动性”或“收入性”来代替“可更新性”,用“储藏性”获“资本性 ”来代替“不可更新性”。
可更新资源与不可更新资源具有相对性(讨论) 其他分类: 可以根据自然资源本身固有的属性,包括自然资源的可耗竭
资源基础:指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只是表明了理论上 的最终极限,而不能在实际上用来预测未来资源的可得性 。
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 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储量。
条件储量:也是已经查明的储量,但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以 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时不经济的。
远景资源:指目前仅作了少量勘探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 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自然资源的地域性使得它的稀缺性有了更丰富的表现,并由 此派生出“竞争性”的特征。
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 但是并非所有的自然资源潜在用途都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而且都能表现出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要求又是多种多样 的,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需要全面权衡,努力按照生 态学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统一的原则,借助系统分 析的手段,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多用性。
3、根据在自然界中更新的速率,分为不可更新资源与可更 新资源量大类,后者又包括恒定性资源和临界性资源。
普遍认同的分类
自然资源
不可更新 自然资源
可更新 自然资源
恒定性 自然资源
临界性 自然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
不可更新资源(non-renewable resources)是地壳中储量固 定的资源,即矿产资源。由于它们不能在人类历史尺度上 由自然过程再生(如铁矿石等),或由于它们自然再生的 速度远远慢于被开采利用的速度(如煤、石油等),它们 是可能耗竭的。
性、可更新性、可重复使用性以及发生起源等对自然资源 进行较详细的分类,如下图所示。 进一步的资源分类:
自然资源
耗竭性资源
可更新资源
土地、草场、 作物、森林、 动物、基因资 源等
不可更新资源
可重复使用的 资源(非消耗 性金属)
不可重复使用 的资源(化石 燃料)
恒定性资源:太阳能、潮汐能、原子能
非耗竭性资源
社会性:资源是文化的函数,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对自 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这说明自然资源具有社会性。
自然资源稀缺约束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开发产生的生 态影响作用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资源的冲突和争夺 冲击着社会,诸如此类的问题使自然资源的社会性有了更 加深刻的内涵。
二、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
自然资源学2第二章自然资 源的性质
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分类及其可得性度量
一、自然资源的分类
1、根据自然资源在地球圈层的分布,分为矿产资源(地壳 )、气候资源(大气圈)、水利资源(水圈)、土地资源 (地表)、生物资源(生物圈)五大类。
2、根据自然资源的用途,分为工业资源、工业资源、服务 业(交通、医疗、旅游、科技等)资源。
可更新资源(renewable resources)是在正常情况下可通过 自然过程再生的资源,如生物、土壤、地表水等。
恒定性资源、临界性资源
恒定性资源(immutable or perpetual resources)是按人类的时 间尺度衡量无穷无尽、也不会因人类利用而耗竭的资源,如 气温、降水、潮汐、风、波浪、地热、太阳能等。
1、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 自然资源从本质上是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种价
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 尚未勘察或极少勘查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最终可采资源:探明储量、条件储量、远景储量和理论资源 的总和统称最终可采资源。
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
最大资源潜力:指在其他条件都很理想的情况下,流动性自然 资源能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大理论潜力。
持续能力:可更新资源实际上能长期提供有用产品或服务的最 大能力,即不损害其充分更新的利用能力。
自然资源的整体性主要通过人与自然资源的相互关联表现出 来,自然资源一旦成为人类的利用对象,人就成为“人类资源系统”的组成部分,人类通过一定的经济技术措施开 发利用自然资源,在这一过程中又影响环境,人与自然资 源之间构成相互关联的一个大系统。
地域性: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 分布是不均衡的;同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条件 和技术工艺条件也具有地域性差异,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就 是所有这些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动态性:资源的概念、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都在历史进程 中不断演变。
与自然资源动态性有关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是增值性和报酬递 减性。自然资源利用合理可以不断增值。如荒地变成农田 、农田变成城市用地,表现为增值。而对一定量的自然资 源不断追加劳动和资本投入的过程会达到一点,在这点以 后每一单位的追加投入所带来的产出将减少并最终成为负 数。
自然资源的 稀缺性
Baidu Nhomakorabea
相对稀缺 (资源地区分布与人口 分布不匹配)
人口数量增加 人均需求量增加 人的世代无穷、有些资源不可再生
资源分布不均 人口分布不均 地区发展不平衡:技术、资金、交通等 地缘政治:隔离、孤立等
整体性:各种自然资源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 系统。人类不可能在改变一种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中某种 成分的同时,又使其周围的环境保持不变。
吸收能力:指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
种群(或人口)数量。
第二节 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稀缺性 2、整体性 3、地域性 4、多用性 5、动态性 6、社会性
稀缺性:
绝对稀缺 (总需求大于总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