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课件

合集下载

基底节解剖PPT课件

基底节解剖PPT课件

47
脉络膜前动脉细小,在蛛网膜下腔行程较长,易发生 闭塞。闭塞可能造成对侧偏瘫(大脑脚底供血不足)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内囊下2/5丘脑皮质束供血不足 ),偏盲(内囊下2/5视放射供血不足)。症状出现与 否取决于侧支吻合情况。 48
大脑前动脉 中央支 从大脑前动脉远侧段起始端发出的中央支 左、右 各一条。称为内侧纹状动脉 medial striate artery、内侧前穿动脉 medial anterior perforating artery、或Heubner返动脉。相当 于前交通动脉水平从大脑前动脉发出后,又折 回大脑前动脉起点附近的前穿质入脑。此动脉 是供应中央核团(基底核区域)重要而恒定的 血管,内囊膝部核后肢前部也接受它一部分血 液供应。 从大脑前动脉近侧段远端发出的中央支 每侧2~3 小支,供应丘脑下部的视上区、胼胝体膝和透 明隔。 从大脑前动脉近侧段起始端发出的中央支 每侧3~ 4小支,供应尾状核前部。
29
已知基底神经节的传出纤维主要发自苍白球内部和黑质 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发出轴突终止于脑干多处部位,包 括前腹侧核(VA)、腹外侧核(VL)、腹内侧核(VM)等,丘 脑核团及上丘、中脑-桥脑上部被盖。 与基底神经节活动有关的神经递质主要有多巴胺、乙酰 胆碱、5-羟色胺和γ-氨基丁酸。 内囊膝部损失,主要表现为面部和舌体无力,有时伴有 肌无力;定向障碍、勾音障碍、记忆障碍、语言障碍、 行为改变也可发生。内囊后肢内穿过的神经纤维较多, 此处病变表现的临床症状较多,主要为对侧偏瘫、感觉 障碍、视觉障碍等。
4
5
纹状体: 解剖结构:①尾状核是由前向后弯曲的圆 柱体,分为头、体、尾三部,位于丘脑背 外侧。 ②豆状核分为壳和苍白球,其中壳 和尾状核合称为新纹状体,苍白球称旧纹 状体。 功能:纹状体是椎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调节躯体运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发现 苍白球作为基底前脑的一部分还参与机体 的学习记忆功能。

基底节ppt课件

基底节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44
精选PPT课件
45
后交通动脉
AchA MCA
PCA PcoA
ICA
前床突
精选PPT课件
46
脉络膜前动脉 较细动脉,多数在后交通动脉起始处外方 1.5~4.5mm处,直接由颈内动脉发出。脉络膜前动 脉按其行程可以分为池部和脑室部。池部为从脉络 膜前动脉起始部始至进入侧脑室颞角之前止,因行 于环池而得名。脑室部起于侧脑室颞角,沿侧脑室 内的脉络丛向后至丘脑枕,继而绕丘脑枕弯行向上 ,经侧脑室三角部进入侧脑室体部,到达室间孔附 近,与脉络膜后动脉吻合。主要供血区为:脉络丛 、视束的大部分、外侧膝状体的外侧部、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前1/3、以及苍白球的大部分。
36
精选PPT课件
37
精选PPT课件
38
精选PPT课件
39
精选PPT课件
40
精选PPT课件
41
精选PPT课件
42
精选PPT课件
43
后交通动脉 全长约15mm。后交通动脉在向后行走过程中,发出2-8条细小 的中央支,可以分为两组,前组供应丘脑下部、丘脑腹侧部、视 束前1/3及内囊后股;后组主要供应丘脑底核。这些中央支其中一 支堵塞后,因有效的侧支循环难以建立,很难代偿。
精选PPT课件
30
精选PPT课件
31
血 供
精选PPT课件
32
1,右侧颈内动脉;2,后交通动 脉;3,脉络膜前动脉;4,视束; 5,下丘脑;6,视交叉;7,大 脑前动脉A1段;8,Heubner’s 回返动脉;9,大脑前动脉穿支; 10,嗅束;11,大脑中动脉M1 段;12,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 脉络膜前动脉穿支;13,颞叶; 14,侧脑室下角;15,脉络膜; 16,外侧膝状体;17,丘脑膝状 体支;18,丘脑枕;19,下丘; 20,中脑与脑桥过渡区;21,黑 质;22,大脑脚;23,海马钩; 24,大脑后动脉;25,基底动脉; 26,丘脑穿支动脉

头颅CT影像解剖ppt

头颅CT影像解剖ppt
头部断层扫描及CT
四脑室
2cm
鞍上池 环池
3cm
三脑室 四叠体池
4cm
侧脑室前角
外侧裂池 三脑室 大脑大静脉池 小脑上池
侧脑室三 角区及后 角
5cm
基底节区:尾状核、 豆状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5cm
豆状核:苍白球(内)、 壳核(外)
基底节区结构
基底节(Basal ganglia) (又称基底神经节)是指 从胚胎端脑神经节小丘发 育而来的神经核团,是大 脑的中心灰质核团,包括 杏仁核、纹状体和屏状核。 纹状体又分为:尾状核和 豆状核,豆状核又可分为: 壳核和苍白球。壳核和尾 状核合称为新纹状体,苍 白球为旧纹状体。壳核是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部位。
基底节区
杏仁核
纹状体
屏状核
尾状核 豆状核
壳核
苍白球
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
侧脑室体部
6cm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及临床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及临床
2018/11/20
2018/11/20
内囊前脚 内囊膝
内囊后脚
2018/11/20
尾状核头 苍白球 内囊前肢
壳核
内囊膝
内囊后肢
2018/11/20
2018/11/20
2018/11/20
胼胝体
尾状核 内囊

屏状核
外囊
外侧苍白球 内侧苍白球壳
外侧苍白球
内侧苍白球
2018/11/20
屏状核为一薄层灰质,位于壳与岛叶皮质之间,其内
侧面与壳之间借外囊相隔,外侧面平坦,随岛叶内的回 旋而起伏,岛叶皮质和屏状核之内的白质称最外囊。
屏状核
2018/11/20
杏仁核,是海马旁回沟棘方的灰质团,
位于侧脑室下角的前方。
杏仁核
2018/11/20
内囊 ←
位于 豆状核、 尾状核和 丘脑之间
内囊
2018/11/20
内囊
2018/11/20
在大脑半球的水平断面上,可见内囊 呈横置的“V”字形,尖端指向内侧。 内囊一般可分为三部: 前方的称内囊前脚,较短,位于豆状 核与尾状核头之间; 后方的称内囊后脚,位于豆状核与丘 脑之间,较长; 前、后二脚在尾状核头与丘脑之间以 钝角相连,称内囊膝。

2018/11/20
豆 状 核
2018/11/20

豆状核
在岛叶深部,全部包埋于髓质中, 它在位置上与侧脑室并互关联,其 外侧面较平坦,与屏状核隔以外囊, 内侧面隔内囊与尾状核与丘脑相分 隔。
2018/11/20
在水平断面上,可见豆状核略呈三角形,其尖端指向 内侧。豆状核被垂直的内外髓板分为三份: 最外侧部称为壳,内侧两部合称苍白球, 原的前端与尾状核头相连,向后被内囊纤维所分隔。

基底节区及内囊课件

基底节区及内囊课件

丘脑解剖
1、前核群与内脏活动有关。
2、内侧核群为躯体和内脏感觉的整合中枢,亦与记忆功能
和情感调节有关。 3、外侧核群:其中腹侧核群包括: 腹前核调节躯体运动。 腹外侧核与锥体外系的运动协调有关。 腹后外侧核传导躯体和四肢的感觉。 腹后内侧核传导头面部的感觉和味觉。 靠近丘脑枕腹侧的外侧膝状体和内侧膝状体也属于丘脑
2. 丘脑至皮质下(锥体外系统)诸神经核的纤维联系受累时产 生面部表情分离性运动障碍。即当患者大哭大笑时,病灶 对侧面部表情丧失,但令患者做随意动作时,面肌并无瘫 痪。 3. 丘脑外侧核群与红核、小脑、苍白球的联系纤维受损产生 对侧偏身不自主运动,可出现舞蹈样动作或手足徐动样动 作。 4. 丘脑前核与下丘脑及边缘系统的联系受损产生情感障碍, 表现为情绪不稳及强哭强笑。
• 椎体外系损害定位较困难,且无实际意义。一般来说 :
• 1、苍白球和黑质损害 主要有震颤麻痹,苍白球损害愈重,肌张力增高愈显。 • 2、壳核及尾状核损害 主要表现舞蹈样动作。手足徐动和扭转痉挛,肌张力 增高或多变。 • 3、齿状核和下橄榄核损害 出现肌阵挛。
内囊的解剖
(1)位置: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与豆状核之间,水平切 面呈向外开放“V”字形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 副神经核
眼外肌 咀嚼肌 面肌(额肌、眼轮匝肌) 咽喉肌 胸锁乳突肌 斜方肌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大 脑 皮 质
躯体运动、 感觉区 —————————→ 新纹状体 苍白球 额叶躯体 运动区 腹前核、 背侧丘脑 腹外侧核 内囊 苍白球丘脑纤维
顶枕颞桥束
丘脑中央辐射
听辐射 视辐射
三偏综合征及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在大脑半球的水平断面上,可见内囊 呈横置的“V”字形,尖端指向内侧。
内囊一般可分为三部:
前方的称内囊前脚,较短,位于豆状
核与尾状核头之间;
后方的称内囊后脚,位于豆状核与丘
脑之间,较长;
前、后二脚在尾状核头与丘脑之间以
钝角相连,称内囊膝。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12
内囊前脚 内囊膝
侧面与壳之间借外囊相隔,外侧面平坦,岛叶皮质和屏 状核之内的白质称最外囊。
屏状核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8
杏仁核,附着在海马的末端,位于侧脑室下角的
前方。
杏仁核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9
← 内囊 内囊
位于 豆状核、 尾状核和 丘脑之间
内囊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基底核 = 基底神经节 =
尾状核+ 豆状核+屏状核 + 杏仁核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1
尾状核为一“弓”型的灰质团块,其
全长始终伴随着侧脑室。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3
尾状核的前端膨大,称为尾状核头
→ →

突入侧脑室的前角
尾状核中部稍细,称尾状核体沿丘脑的背外侧缘伸延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6
在水平断面上,可见豆状核略呈三角形,其尖端指向 内侧。豆状核被垂直的内外髓板分为三份: 最外侧部称为壳,内侧两部合称苍白球, 壳的前端与尾状核头相连,向后被内囊纤维所分隔。
壳 外侧苍白球
内侧苍白球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7
屏状核为一薄层灰质,位于壳与岛叶皮质之间,其内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内囊后脚
13
尾状核头 苍白球 壳核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内囊前脚 内囊膝 内囊后脚
14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15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16
尾状核更细,称尾状核尾
靠近侧脑室的外侧壁,继而弯向下方,
沿侧脑室下角的顶壁向前进入颞叶,
抵下角前端,再接近杏仁核。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4
豆 状


2/20/2021
基底节区解剖位置关系图
5
豆状核
在岛叶深部,全部包埋于髓质中, 它在位置上与侧脑室相互关联,其 外侧面较平坦,与屏状核隔以外囊 ,内侧面隔内囊与尾状核与丘脑相 分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