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字形结构汉字》字理识字案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字形结构汉字》字理识字案例分析
(学习品字形结构的“品、森、众、晶”四个字)
师: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的是由相同的单字组成的品字形结构的汉字。老师这里有一杯茶,(师端杯品茶,并发出饮茶时的咂嘴声)你们看看老师在干什么。(生:老师在喝茶。) 师:老师怎么喝的,是口渴了一大口一大口地往嘴里灌吗?
生:不是,是一小口一小口地喝。
师:对,像这样一小口一小口地尝出茶的味道,可以用这个词来表示(出示课件“品茶”)。
师:“品”字是由什么字组成的呀?(生齐:“口”字。)老师刚才喝了几小口茶?(生:三小口茶。)如果老师品了很多口茶,是不是要用很多个“口”字来表示呢?(生:不是。)我们中国汉字有一个特点,就是由一个单字重复几次组成一个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在我们的汉语中,“三”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品”字由三个“口”组成,就表示品尝了很多口茶的意思。
(课件出示“茶”字,指导读好翘舌音,并让学生说“茶”字是怎样组成的。)
师:“茶”字为什么由“艹、人、木”组成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经过相互交流讨论理解了“茶”字的基本字理:茶叶是长在茶树上的,所以“茶”字下面是“木”字;茶叶是采摘茶树上的嫩芽制成的,嫩芽像嫩草一样尖细,所以“茶”字上面是个“艹”;茶叶是“人”从茶树上采摘的,泡制成茶后给“人”
喝的,所以“茶”字的中间是个“人”。)
(给学生简单介绍茶的分类,读文中句子,写生字。)
(出示课件“木”,指导学生读“木”字,并组词——树木)
师:如果有很多树木,几十棵、几百棵,这地方叫什么?(投影出一片树林的画面。)(生:树林。)“林”是什么结构的字?(生:左右结构) (引导学生用“林”组词)(课件投出一大片茂密森林的画面)
师:这里有成千上万棵树木,一棵挨一棵,一眼望不到边,这地方叫什么?(生:森林)“森”字是怎样组成的?叫什么结构呢?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森”字的结构,然后强调:凡是由三个相同的单字叠累而成的字,我们都叫它品字形结构的字,相同的单字每重复一次,意思就加强一次。)
师:森林里有这么多树,如果我们人类乱砍滥伐,“森林”就会变成(生:树林。)再继续乱砍滥伐下去,“树林”就变成(生:树木。)树木越来越少,如果再继续砍伐下去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出示课件:光秃秃的山岭和一截截树桩的画面。文字也递变成“森林——树林——树木——树桩”)
生:树木砍完了,人类就没有氧气了。
生:没有树木,洪水一来就会把房子冲走。
师:说得真好。人类乱砍滥伐,没有树木,就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这也是造成我国近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的洪水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现在我们该怎样做才能保护我们的环境呢?谁能把“木——林——森”先组词然后连起来说一段话呢?
(在教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先同桌对说,后指名四个同学说。同学们一般都能如是连说:我们要多栽树木,还要保护树木,树木越种越多,变成树林,树林越长越茂密,变成森林,这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教师总结学法:1.读准字音;2.分析字形;3.根据字形理解字理。而后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众”和“晶”两字)
【评析】
这节识字课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在识字中加强字理的教学,让学生准确地把握字的音、形、义,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识字质量。例如,在教“茶”字时,老师不是机械地分解部件,而是引导学生从其构字理据上识记该字,让学生懂得为什么“茶”字由艹、人、木组成,这样的教学,学生自然会牢牢地识记这个字的形义。品字形结构的同体会意字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教“品”和“森”字时,老师除了让学生知道其叠累而成的结构关系外,还注意揭示出汉字构字的规律,即:由一个单字重复几次组成的字,每重复一次,这个字的意思就加强一次。汉语中的“三”常用来表示多的意思。如此有机地给学生讲解一些文字学知识,就能逐步地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此外,教师还巧妙地利用“木——林——森”和“森——林——木”的字形递增减变化,结合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洪水灾害,给学生揭示了乱砍滥伐树木给人类造成的危害,又通过让学生进行“连字组词、缀词成句”的说话训练,既有效地进行了语言训练,又有机地对学生进行了保护环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