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

合集下载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2452)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2452)

《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1)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中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

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含关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

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1)(2020年整理).pptx

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1)(2020年整理).pptx
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设计,充分考虑本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 律 和心理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数学思考;充分考虑数学本身的特点, 体现 数学的实质;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 生体验 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
XXXX 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言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 信 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学作为对 于客 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 而且在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 20 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 计算机技 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 需 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 的作 用。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 学 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 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 数学课 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 展 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 .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 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 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 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 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 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 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 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 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

2020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2020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
。 2 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要作为一项人类活动来看待。 3 数学课程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 4 数学课程应展示数学文化的魅力。 要示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要展示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要展示数学家的探索精神,要 展 示数学文化的美学价值。
数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 统 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3、关于数学学习 1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 做数 学体现过程、感觉数学发现的乐趣) 2数学学习的方式应当是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 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 学 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 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 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 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 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要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 效的 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 基本
学海无涯
1、关于数学课程的功能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应当是适合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 间里 接触、了解和掌握的数学。 怎样理解有价值的数学? 有价值的数学应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价值的数学应有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有价值的数 学应对未来学生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作为教育内容的数学,首先要满足学生未来社会生 活的 需要,这样的数学无论是出发点和归宿都要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 3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 策 略。 课程内容既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学科的特征,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 学的结论,也应包括数学结论的形成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 利于学生经验、思考与探索。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直观与抽象的关系, 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 的不同学习需求。 2、关于数学的意义 1 数学教育的目的不能仅限于“智力或思维能力的发展”不能把智力价值看得过分重要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0年最新《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8版)试题总结一、填空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3.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4、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5、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6、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7、学生是数学学习的评价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8、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路)、(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

9、《数学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四个学习领域。

10、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二、选择(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C )A. 联系生活学数学B. 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C.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2、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要达到和谐发展的三维目标是( B )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教师成长D. 情感、态度、价值观3、下列对“教学”的描述正确的是( D )A. 教学即传道、授业、解惑B. 教学就是引导学生“试误”C.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独立的过程D.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互动4、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C)过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2020年整理).pptx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版)(2020年整理).pptx
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 “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 行 为动词解释见附录 1)。
(三) 课程内容 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 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 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 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的主要内容有:数的认识,数的表示,数的大小,数的运算,数量的 估计;字母表示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
3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 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 描述图形划分 为了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本标准统筹考虑九年的课程内容。同时,根 据学生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3 年 级)、第二学段(4~6 年级)、第三学段(7~9 年级)。
(二)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 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
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 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4. 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 习 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 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人教五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人教五年级数学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前、课
中、课后收集一些教材上和生
活中遇到的不确定现象的例子,
并引导学生进行展示交流。例
如现在很多超市货商店在节假
日时都会设计一下摸奖和转盘
的游戏,教师可以把它们引入
课堂,组织学生交流思考,充
分感受和体验不确定现象和时
间发生的可能性,经历知识的
形成过程。
第14页/共38页
“四维”目标的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第16页/共38页
“四维”目标的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活动经验”与“活动”密不可分,要有“动”——手动、口动和脑动。
教学“多边形面积”时, 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探索面 积计算的空间,注重突出学 生自主探索的活动。 在平行 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 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 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 经学过的图形,在通过合作 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 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从 而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 式。 在设计教学环节上,一 定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 主操作、合作交流的基础上 经历推导出图形面积的公式 的全过程。
1.结合总课标谈本学段的教学目标。 2.“四维”目标的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3.围绕数学课程内容的“四个领域”具 体介绍本年段的课程内容。 4.在教学中的一点建议。
第2页/共38页
结合总课标谈本学段的教学目标
1.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 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 转化
第9页/共38页
“四维”目标的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一、要以“知识技能”目标载体,落实“数学思考”“问题解 决”“情感态度”目标。
(2)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不仅 要使学生掌握技能操作的程序和步骤, 还要使学生理解程序和步骤的道理。 对于小数乘除法的计算,学生不仅要 掌握如何进行计算,而且要知道相应

(完整)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完整)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

《五年级上册数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1~6年级)》,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本套各册教材已通过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并于2001年9月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使用。

从近5年来所收集到的各种反馈信息看,这套实验教材受到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好评,在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理念、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满足各地教育发展需求等方面都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研究与编写,仍然坚持“在体现新理念的同时注意具体措施的可行性”“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两个基本原则,力求使实验教材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注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时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小数乘、除法,简易方程,观察物体,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等。

对于这些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 改进小数乘、除法计算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数四则计算在实际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小学生阶段需要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020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2020最新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完整解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PPT课件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 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 过程。
4.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 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5.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 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20年9月28日
❖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 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 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 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 少一次,可以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课内外相 结合。
2020年9月28日
7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 Nhomakorabea的数一、数感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展现数感


1080稍大于1000;
72×15=1080(米)
1080超过2000的一半,都是真正的数感,与量无关
2020年9月28日
15
二、符号意识
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 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 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
简单、通俗地说,数感就是数的感觉。
3000006000 三十亿零六千
读出数感!
30600, 30060, 30006
三万零六百 三万零六十 三万零六
6789读作( 6 )千 ( 7 ) 百 ( 8 ) 十 ( 9 ) ;
6789由( )个千,(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6789=( )×1000+( )×100+( )×10+( )
小数乘法计算法则推导: 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推导:
0.15×3=? 0.15 ×3 0.45

《数学新课标》课件

《数学新课标》课件
网络资源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
创新教学方式
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及时更新和调整教学内容,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更新教学内容
探索新的学习领域和方向,如数据分析、算法设计等,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拓展学习领域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多元评价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互评,促进自我反思和相互学习。
自我评价与同伴互评
数学课程资源
利用学校内的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等设施,提供丰富的数学学习资源。
校内资源
利用校外机构和场所,如博物馆、科技馆、企业等,提供实践性的数学学习机会。
校外资源
利用网络平台和数字化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数学学习素材和工具。
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数学问题,培养协作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及时反馈指导,调整教学策略。
过程性评价
根据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检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结果性评价
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考试、作品评定、口头表达等。
安排各学段内容标准中的“四个部分”内容要求的层次。
划分内容领域。将数学课程内容分为四个部分: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整体设计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统筹小学和初中课程内容,为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素养提供保证。
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

中职数学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
5. 注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
学海无涯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等 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的数学课程倡导实行信息技术与课程 内容的整合,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加强直观性, 降低学习的难度。提倡利用信息技术来呈现以往教学中难以呈现的课程内 容,训练学生学会使用科学型计算器、计算机数学软件和数学教育技术平 台,加强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鼓励学生运用计算机、计算器等进 行探索和发现。
2. 课程内容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 课程内容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学习 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以模块的形式设置课程内容,不同的专业可以根 据实际,贯彻“实用”和“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选择并加强相关内容 的教学。
3. 课程内容体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的理念 课程内容设置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课程具有选择性和 多样性,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可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不同的 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以利于实行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 步达标。
4. 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 在数学学习上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 造 ”过程。在教学内容上,可以结合实际,结合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投 入 与产出、市场预测、股市交易、存贷利息、保险等实际问题,开展探究 性 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 独 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时数 (一)基础知识(20——30 课时) 1. 实数概念。要求理解(2——3 课时) 2. 实数运算。要求掌握(2——3 课时) 3. 绝对值。要求掌握(2——3 课时) 4. 代数式(含整式、因式分解、分式、二次根式)。要求掌握(6——8 课时) 5. 方程与方程组(含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 列 方程解应用题)。要求掌握(6——9 课时)

(2020年整理)一、《数学课程标准》版.doc

(2020年整理)一、《数学课程标准》版.doc
分析: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将XXXX版的第2条关于对数学的认识整合到理念之前的文字之中,新增对课程内容的认识。
将“数学教学”与“数学学习”合并为数学“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表述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④删去“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由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中得“有坐标系的”。
增加的内容
①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②结合简单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并能用字母表示。
③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④认识中括号。
图形与几何ຫໍສະໝຸດ 第一学段删除的内容①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放在第二学段)
这样改动让人觉得更加科学,易于理解。因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和“人人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人有些迷茫,无法准确界定。因为我们研究的数学到底就没有价值?哪些是必须的?哪些是不必须的?我们很难确定。
变化二:“6条”改“5条”
XXXX版: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现代信息技术
XXXX版: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新增加的:运算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创新意识。
4.课程内容的变化
数与代数
第一学段
增加的内容
①知道用算盘可以表示数
②能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两个一位小数的大小,能比较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③能口算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④认识小括号,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两步)
一些目标的表述的修改

学习2024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变化与解读PPT课件(2024版)

学习2024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变化与解读PPT课件(2024版)
主题一:数与运算 (1)自然数的认识 两匹马、两粒米→□□→2,自然数的发展历程由数量到图形,再到数字,自然数在形式上是 去掉数量的名词,用符号表示数;在实质上舍去事物的背景,使得数具有了一般性,重点培 养建立数感、符号意识等数学核心素养,这样的学习过程体现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两 匹马、两粒米→□□,这是由感性具体→感性一般,属于简约阶段,再由□□→2,这是由感性 一般→理性具体,属于符号阶段,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感悟到数是一种符号表达,是对数 量的抽象。
始终。
本方案由市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其要求是必须承诺和落实具体的实施保证措施,并经方案批准机关审查同意,也建议由业主代表或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配备一名以上专职技术人员,负责水保方案的具体实施。 组员职责:在组长的带领指挥下对事故进行救援抢救
数学核心素养理念的解读
(三)数学核 心素养的内 涵—“三会”
数学眼光 数学思维 数学语言
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体现了数学的一般性特征。 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特征。 是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体现了数学应用广泛性特征。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整体上一致性和阶段性的特征,在小学的低年级学段中更具体、更侧重意识, 在小学的高年级学段中更一般、更侧重能力。
塔吊施工缝处的梁板砼浇筑待塔吊拆除后进行,浇筑方法同后浇带。 e、征求顾客对工程质量的意见,按照顾客的合理要求,排除故障并达到规定的标准要求,做为进行最终检验的内容之一;
课程标准修订的总体方向与原则
(五)加强了学段衔接
• 注重“幼小衔接”,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结合 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特征,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更好体现学习的连 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的学科和学习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

5年制数学课程标准(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后继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1)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5)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1)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 间想象 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 高学生 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4 培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对生活中的简单数学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 方法 予以解决。 5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依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类比、归纳、综合等方法,对数学及 其应用问题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判断、推理和求解,针对不同的问题(或需求),会选择合适 的模型(或模式)。
2、能力目标
1 集合:理解集合的概念,掌握用符号表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的方法。掌握集合的表示 方法中 的列举法,理解性质描述法。理解空集、子集、真子集和全集的概念,理解集合相等与包 含关 系,掌握集合的交、并、补的简单运算。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和充要条件。
2 不等式:通过比较实数大小理解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区间的概念。掌握一 元一 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会求解简单 的 一元二次不等式。能用解不等式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 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后继 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1、知识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 础知识 。
1. 不等式的性质
1.了解不等式的概念和性 质。
2. 掌握不等式的解法。 3.会解含绝对值的不等 式。
2. 区间的概念 3. 不等式的解法
1. 比较实数大小的方法 2. 不等式的性质
1. 区间的概念
1. 因式分解法 2. 线性分式不等式
4.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教学设计
一、教学方法 讲授、问题导入法、启发式。 二、活动设计 1.结合实际提出集合的例子, 引入问题。 2. 讨论如何解决上述问题。 3.提问学生,归纳学生遇到的 问题,引入集合的概念。 4. 结合实例讲解集合的相关知 识。
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的任务是: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初等数学的基本 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 能 力,为学习后继高等数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学生 了解掌握初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建立初步的数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 一些简 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8 直线和圆的方程: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点间距离公式及中点公式。了解直线与 方程, 理解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掌握两点斜率公式。掌握直线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理解直 线的 一般式方程。掌握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理解两条直线平行及垂直的条件。了解点到直线的 距 离公式。掌握圆的方程,包括圆的标准方程与圆的一般方程。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了解 直线的方程与圆的方程应用举例。
7 平面向量:了解平面向量的概念,掌握向量的几何表示,理解共线或平等向量,相等 向量。 理解并掌握平面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掌握向量的直角坐标 及其 运算,掌握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平行的条件。理解平面向量的内积的定义和运算法则,掌 握 两个平面向量内积的坐标运算和距离公式。了解平面向量的应用。
公式:角 与 k 2(k Z ) 、 、 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理解正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了解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6 数列:了解数列的概念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及前 n 项和的公式并 能应 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掌握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等比中项及前 n 项和的公式并能 应 用,解决一些基本问题;了解数列的实际应用举例
《数学》课程标准
一、 课程性质与定位
五年制高职的数学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公共必修课,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 已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学生学好 其他有关专业知识、专业技术、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适应今后就职就业以及继续学习和发展的 需要具有重要的意义。
9 概率与统计初步:了解分类、分步计数原理。理解随机事件和概率、概率的简单性质。 10 三角计算及应用:掌握正弦、余弦公式。了解函数作图方法。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 理。
11 坐标变换与参数方程:掌握坐标轴的平移。掌握参数方程的概念。掌握参数方程与普 通方 程的互化。
12 复数及其应用:掌握复数的概念。掌握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了解复数的几何意义。 13 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掌握双曲线圆的标准方 程及 其几何性质。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2
三、课程内容与任务设计
序号 学习情境
1
集合
2
不等式
教学目标
子情境 1.集合的概念
教学内容 1.集合的概念
2. 集合的表示方法
1. 理解集合的概念。 2. 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3. 掌握集合的关系。 4. 理解充要条件。
3.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4. 交集 5.并集 6.补集
7.充要条件
1. 集合的表示方法 1. 集源自与集合的关系 1. 交集 1. 并集 1. 补集 1. 必要条件与充分条件 2. 充分必要条件
1
3 函数: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符号 f(x)的意义和运用,能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 简单 的值域。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法。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能判断一些简单函数的单调性, 了 解函数奇偶性的概念。掌握一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理解二次函 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了解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一些简单应用。
4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理解有理数指数幂,掌握实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法则。了解幂函 数举例 。理解指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理解对数的概念(含常用对数和自然对数)。了解积、商、 幂的对 数。了解对数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5 三角函数:了解角的概念推广,理解弧度制的概念。理解任意角的正弦函数、余弦函 数
和正切函数。理解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sin2 cos2 1 、 tan sin 。了解诱导 co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