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合集下载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1、根据在一定温度是某种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可计算这种物质 的溶解度。

要求出100克水中能最多溶解的量,成正比例关系导出公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100饱和溶液中或溶质质量/饱和溶液质量=溶解度/100+溶解度注意:(1)此公式上,下两个量单位必须统一。

(2)"100"指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溶剂。

(3)求出溶解度是以"克"为单位。

溶解度的计算关键是理解溶解度的概念: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必须抓住以下四个要点:"一定温度""100克溶剂""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解度的单位是克"计算公式为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克计算时应注意,只有溶解了的溶质才是溶液中的溶质,不蓉的物质不能计算在溶液中。

例1、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求硝酸钾在20时 的溶解度。

解:溶液的质量为溶剂质量与溶质质量之和,因此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里含有水 的质量是:50-12=38克此题意明确指出在20℃时38克水最多溶解12克KNO3, 设: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质量为x 克100x =克克3812 x =31.6克答: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克、练习1:在20时50克水中溶解102克蔗糖达到饱和,求(1)蔗糖在20时的溶解是多少?204克(2)配制1000克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需水和蔗糖各多少克?329克,671克2、根据某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计算出在该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2:已知NH 4Cl 在20时的溶解度是37.2克,实验室在20时,配制1000克NH 4Cl饱和溶液,需NH4Cl饱和溶液,需NH4Cl和水各多少克?3、根据某物质在某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计算出一定量的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

溶解度计算公式

溶解度计算公式

溶解度计算公式
1.定义: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
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物质的溶解度属于物理性质。

1.1溶解度的单位是克(或者是克/100克溶剂)而不是没有单位。

1.2在未注明的情况下,通常溶解度指的是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举例:在20°C的时候,100克水里溶解0.165克氢氧化钙,溶液就饱和了,氢氧化钙在20°C的溶解度就是0.165克,也可以写成
0.165克/100克水。

又如,在20°C的时候,100克水里要溶解36
克食盐或者溶解203.9克蔗糖才能饱和,食盐和蔗糖在20°C的溶解度就分别是36克和203.9克,也可以写成36克/100克水和203.9克/100克水。

1.3扩展: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里的体积数。

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自然也可用体积)。

2.计算公式:
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g (必须选取饱和溶液)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克)+溶剂质量(克)
对于饱和溶液,溶液质量分数w = S/(S+100)
所以溶解度S = 100/(1/w - 1)。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溶解度的计算在初中化学中,我们需要计算溶解度。

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

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

如果我们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

由此可得以下关系: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溶质质量)(溶剂质量)(饱和溶液质量)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W溶质/W溶液 = S/100-SW溶剂/W溶液 = 100-S/100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

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例如,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我们需要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题的方法如下: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也可代入分式(2)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如,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我们需要求KNO3和H2O各几克?解题的方法如下:设配制20℃时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W溶质 = S/100-S × W溶液W溶剂 = 100-S/100 × W溶液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W溶质 = S/100 × W溶液W溶剂 = (100-S)/100 × W溶液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计算溶解度的公式(一)

计算溶解度的公式(一)

计算溶解度的公式(一)计算溶解度的公式1. 理论溶解度公式•理论溶解度公式是通过理论计算得出的溶解度值,是一种近似值。

公式示例:C = K * S^n•C代表溶解度,单位一般是摩尔/升(mol/L);•K是溶解度常数,与溶质和溶剂的化学性质有关;•S是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物质浓度,单位也是摩尔/升(mol/L);•n是溶解度公式的指数,通常与具体化学反应有关。

例如,对于石膏(CaSO4)在水中的溶解度,可以使用理论溶解度公式计算,该公式为C = K * [Ca^2+][SO4^2-],其中K是溶解度常数,[Ca^2+]为钙离子浓度,[SO4^2-]为硫酸根离子浓度。

2. 实验溶解度公式•实验溶解度公式是通过实验测定得出的溶解度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实验溶解度公式通常与温度有关,因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公式示例:C = K * e^(-∆G/RT)•C代表溶解度,单位同样是摩尔/升(mol/L);•K是溶解度常数,与溶质和溶剂的化学性质有关;•∆G是自由能变化,单位是焦耳(J);•R是理想气体常数,约为J/(mol·K);•T是温度,单位是开尔文(K)。

例如,对于氯化铁(FeCl3)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数据,可以使用实验溶解度公式进行计算。

该公式考虑了自由能的影响,可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出溶解度常数K,进而预测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3. 摩尔溶解度公式•摩尔溶解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量,与溶液的体积无关。

公式示例:Solubility = Mass of Solute / Molar Mass of Solute•Solubility代表溶解度,单位是摩尔/升(mol/L);•Mass of Solute是溶质的质量,单位可以是克(g)或毫克(mg);•Molar Mass of Solute是溶质的摩尔质量,单位是克/摩尔(g/mol)。

例如,若有10克氯化钠(NaCl)溶解在100毫升水中,可以使用摩尔溶解度公式计算其溶解度。

初中化学溶解度与反应速率精选计算题

初中化学溶解度与反应速率精选计算题

初中化学溶解度与反应速率精选计算题溶解度和反应速率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通过计算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溶解度计算题问题1:某化学实验中,向100毫升水中加入30克NaCl,求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

某化学实验中,向100毫升水中加入30克NaCl,求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

解答:溶解度是指单位溶剂中能溶解的物质的质量。

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溶解度 = 溶质质量 / 溶剂体积在这个问题中,NaCl的质量为30克,水的体积为100毫升。

将数值代入公式得:溶解度 = 30克 / 100毫升 = 0.3克/毫升所以,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3克/毫升。

反应速率计算题问题2:某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2A + 3B → C + D。

已知反应开始时A的浓度为0.1摩尔/升,B的浓度为0.2摩尔/升,反应经过10秒后,A的浓度减少到0.05摩尔/升,求反应速率。

某化学反应的速率方程式为:2A + 3B → C + D。

已知反应开始时A的浓度为0.1摩尔/升,B的浓度为0.2摩尔/升,反应经过10秒后,A 的浓度减少到0.05摩尔/升,求反应速率。

解答: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

根据速率方程式中反应物的系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关系:速率 = 反应物浓度变化量 / 反应时间在这个问题中,反应物A的浓度从0.1摩尔/升减少到0.05摩尔/升,反应时间为10秒。

将数值代入公式得:速率 = (0.05摩尔/升 - 0.1摩尔/升) / 10秒速率 = -0.05摩尔/升 / 10秒所以,反应速率为-0.005摩尔/升/秒。

总结通过以上的计算题,我们可以看到溶解度和反应速率的计算方法是基于一些简单的公式和关系。

理解这些概念的计算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决化学中涉及溶解度和反应速率的问题。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溶液的浓度和溶解度一、浓度的概念和计算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比例大小,常用的表示方法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

1. 质量浓度(C)的计算质量浓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公式为:C = m/V其中,C为质量浓度,m为溶质的质量,V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10g的NaCl溶解在100mL的水中,求NaCl溶液的质量浓度。

解:C = m/V = 10g/100mL = 0.1g/mL2. 体积浓度(C)的计算体积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体积,计算公式为:C = V1/V2其中,C为体积浓度,V1为溶质的体积,V2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20mL的乙醇溶解在100mL的水中,求乙醇溶液的体积浓度。

解:C = V1/V2 = 20mL/100mL = 0.23. 摩尔浓度(C)的计算摩尔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计算公式为:C = n/V其中,C为摩尔浓度,n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为溶液的体积。

举例:若将0.5mol的NaOH溶解在500mL的水中,求NaOH溶液的摩尔浓度。

解:C = n/V = 0.5mol/0.5L = 1mol/L二、溶解度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溶质在给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物质的量,通常用单位质量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1.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溶解度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温度:一般情况下,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对于部分物质如Ca(OH)2等,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 压强:对固体和液体溶质影响较小,但对气体溶质有较大影响。

- 溶剂的性质:不同溶剂对溶质的溶解度有差异。

- 其他:如溶质的结构、溶液的饱和度等。

三、浓溶液的稀释计算浓溶液的稀释是指通过增加溶剂的体积来降低溶液的浓度,使其达到所需浓度的过程。

1. 稀释计算的公式根据稀释计算公式可以计算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C1V1 = C2V2其中,C1为初始溶液的浓度,V1为初始溶液的体积,C2为稀释后溶液的浓度,V2为稀释后溶液的体积。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解读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解读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

由此可得以下关系: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

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也可代入分式(2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及溶液的稀释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及溶液的稀释计算

溶解度的计算方法及溶液的稀释计算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溶液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通常以单位溶剂质量或单位溶液体积中所溶解的溶质质量或溶质的物质量分数来表示。

计算溶解度的方法有很多种,下面将介绍常见的两种计算方法:饱和溶解度计算和已知溶液浓度计算。

一、饱和溶解度计算饱和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溶质质量。

一般来说,饱和溶解度的计算需要通过实验测定。

实验时,通常在固定温度下向溶剂中逐渐添加溶质,直到溶质不再溶解为止。

然后根据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溶解度。

饱和溶解度的计算公式为:溶解度 = 溶质质量 / 溶剂质量例如,假设有100g的水溶液中溶解了10g的盐,那么该水溶液中盐的饱和溶解度为:溶解度 = 10g / 100g = 0.1 (质量分数)二、已知溶液浓度计算已知溶液浓度时,可以通过溶液的稀释计算求解溶解度。

1. 溶液的浓度单位溶液的浓度常用的单位有质量浓度、体积浓度和摩尔浓度等,其中质量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体积中所含溶质的质量,一般表示为mol/L或g/L;体积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体积,表示为mL/L或cm³/L;摩尔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量。

2. 溶液的稀释计算溶液的稀释是指通过向已有的溶液中加入溶剂,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而溶质浓度降低的过程。

在稀释计算中,常常使用以下公式:C1V1 = C2V2其中,C1和V1分别表示初始溶液的浓度和体积,C2和V2分别表示稀释后的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以稀释计算为例,假设有200mL浓度为0.5mol/L的盐溶液,现需要将其稀释为浓度为0.2mol/L的溶液,计算所需的稀释溶液的体积。

根据稀释计算公式:C1V1 = C2V20.5mol/L × 200mL = 0.2mol/L × V2V2 = (0.5mol/L × 200mL) / 0.2mol/LV2 = 250mL因此,需要向200mL的0.5mol/L盐溶液中加入50mL的溶剂,即可得到浓度为0.2mol/L的溶液。

有关溶解度计算题讲解

有关溶解度计算题讲解

初三有关溶解度计算专题溶解度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S)/100g (理解记忆)溶解度(S)=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 100g推论:溶质质量1 / 溶剂质量1=溶质质量2 / 溶剂质量2溶质质量1 / 溶液质量1=溶质质量2 / 溶液质量2溶剂质量1 / 溶液质量1=溶剂质量2/溶液质量2【典型例题精讲】1、20℃时,把5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

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31.6 g)2、20℃时,把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

求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34g)3、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36.4g)※4、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

则:(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84g,266g)(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247g)※5、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

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1)溶液是否饱和(不饱和溶液)(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6、 t℃时,NaNO3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 10%Na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O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 D )A. 溶液质量是230gB. 溶质质量是50gC. 溶剂质量是170gD. 溶质质量是45g解析:此时NaNO3饱和溶液中m(NaNO3)=45g,m(H2O)= 180g,m(溶液)=225g7、将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乙为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水,析出的食盐晶体的质量( A )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无法判断8、现有500g20℃的A物质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后,有5gA 析出,若再蒸发掉20g水后,又有7gA 析出,则在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35g)※9、t℃,将一定量A(不含结晶水)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蒸发水,然后冷却至t℃,已知三份溶液分别蒸发水10g、20g、30g,析出A依次为ag、bg、cg,则a、b、c三者之间的关系是(B)A. c=a+bB. c=2b-aC. c=2a+bD. c=2a-b解析:由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因此在确定三者关系时应作如下理解:t℃时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3,由以上过程可知:c= a+2(b-a)=2b-a。

溶解度怎么求

溶解度怎么求

溶解度怎么求
溶解度计算方法
溶解度是什么
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因此对于固体来说,其溶解度一般是在一定温度下来表示的。

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计算方法
物质的溶解度可以根据溶解度的计算公式来计算,具体为: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100%。

物质的溶解度不仅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也与温度、压力等条件有关。

对于气体来说,其溶解度一般是在一定压强下来表示的。

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的是该气体(其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在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溶剂里的体积数。

也常用“g/100g溶剂”作单位。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溶解的最高量。

一般以100克溶剂中能溶解物质的克数来表示。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m(溶质)/m(溶剂)=s(溶解度)/100g (溶剂)。

— 1 —。

化学溶液的溶解度计算

化学溶液的溶解度计算

化学溶液的溶解度计算化学中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能溶解在溶剂中的溶质的最大量。

溶解度的计算是化学实验和研究中常见的任务,它对于了解物质的溶解特性和溶解过程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化学溶液的溶解度计算方法及其应用。

一、溶解度的计算方法1. 重量比法重量比法是通过计算溶剂和溶质之间的质量比例来确定溶解度。

该方法常用于溶解度低的物质,如在溶剂中溶解了一小部分的溶质后,通过称量质量的方法计算出溶质的溶解度。

2. 浓度法浓度法是通过计算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的溶质质量来确定溶解度。

该方法常用于溶解度高的物质,如溶解度大且稳定的盐类物质。

浓度法可以通过溶解度差的测定、溶解度曲线的绘制等方法来得到。

3. 相对溶解度法相对溶解度法是通过比较不同溶剂中同一溶质的溶解度来确定溶解度。

当溶质的溶解度在不同溶剂中差别较大时,可以利用相对溶解度法进行计算。

该方法常用于研究溶解度与溶剂性质之间的关系。

二、溶解度计算的应用1. 物质的溶解性预测通过溶解度的计算,可以预测物质在不同温度和浓度条件下的溶解性。

这对于选择合适的溶剂、考察溶质的溶解特性以及制定化学实验方案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 溶剂的选择溶解度计算可以帮助确定适合特定溶质的最佳溶剂。

根据溶解度的计算结果,可以选择能够溶解溶质的溶剂,并进行后续的溶解和实验操作。

3. 化学反应的研究溶解度计算还可以用于研究化学反应过程中溶剂中溶质的溶解度变化。

通过计算溶解度的变化情况,可以揭示化学反应机理、研究溶液相变等。

4. 药物溶解度的研究药物的溶解度是了解其在体内的溶解特性、吸收和代谢情况的重要指标。

通过溶解度的计算,可以预测药物的溶解速度、生物利用度等,对于药物的研发和药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化学溶液的溶解度计算是化学实验和研究中常见的任务,通过合理选择计算方法和应用领域,可以更好地了解物质的溶解特性和溶解过程。

溶解度的计算对于物质的溶解性预测、溶剂选择、化学反应研究以及药物溶解度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关溶解度计算题讲解上课讲义

有关溶解度计算题讲解上课讲义

初三有关溶解度计算专题溶解度计算公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解度(S)/100g (理解记忆)溶解度(S)= 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100g推论:溶质质量1 / 溶剂质量1=溶质质量2 / 溶剂质量2溶质质量1 / 溶液质量1=溶质质量2 / 溶液质量2溶剂质量1 / 溶液质量1=溶剂质量2/溶液质量2【典型例题精讲】1、20℃时,把50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

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31.6 g)2、20℃时,把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

求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34g)3、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入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 (36.4g)※4、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

则:(1)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 (84g,266g)(2)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 (247g)※5、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

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1)溶液是否饱和? (不饱和溶液)(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181.3g)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 (83.0g)6、t℃时,NaNO3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 10%Na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O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D )A. 溶液质量是230gB. 溶质质量是50gC. 溶剂质量是170gD. 溶质质量是45g解析:此时NaNO3饱和溶液中m(NaNO3)=45g,m(H2O)= 180g,m(溶液)=225g7、将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 ,乙为1000g ,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 水,析出的食盐晶体的质量( A )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无法判断8、现有500g20℃的A 物质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 水后,有5gA 析出,若再蒸发掉20g 水后,又有7gA 析出,则在20℃时A 物质的溶解度是?(35g )※9、t ℃,将一定量A (不含结晶水)的不饱和溶液分成三等份,分别加热蒸发水,然后冷却至t ℃,已知三份溶液分别蒸发水10g 、20g 、30g ,析出A 依次为ag 、bg 、cg ,则a 、b 、c 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B )A. c=a+bB. c=2b -aC. c=2a+bD. c=2a -b解析:由于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因此在确定三者关系时应作如下理解:t ℃时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2饱和溶液3,由以上过程可知:c= a+2(b -a )=2b -a 。

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换算

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换算

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和换算一、知识概要(一)有关溶解度的计算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间有一定量的关系。

由此可进行以下计算:(1)根据饱和溶液溶质、溶剂的量推算溶解度;(2)根据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所含的溶剂和溶质量;(3)根据溶解度求算饱和溶液在蒸发掉一定量溶剂后析出的结晶量;(4)由于物质在不同温度下溶解度不同,可以根据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求算出一定量饱和溶液由于温度改变(或同时有溶剂量改变),析出结晶的量。

(5)饱和溶液中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溶质的溶解度:解题时要熟练运用下列比列关系:饱和溶液中(二)有关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有关质量分数的计算比较简单,但注意两点:一是含结晶水化合物的浓度均按无水物含量计算;二是有些溶质溶解后与水发生了反应,其不能直接按原物质的量表示,如SO3、Na2O2溶于水,溶液浓度按H2SO4、NaOH含量计算。

与物质的量浓度有关的计算有:(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所需溶质、溶剂量或浓溶液稀释用量的计算;(2)根据所溶溶质的量求算物质的量浓度、离子物质的量浓度;(3)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二、例题分析例1已知某饱和氯化钠溶液体积为VmL溶液密度为dg/cm3,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溶液中含NaCl的质量为mg。

(1)用w表示在该温度下NaCl的溶解度是__ __。

(2)用m、V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 __。

(3)用w、d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 __。

(4)用c、d表示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 ___。

解析:本题没有给出具体数值,只给出抽象符号。

解题关键是:一要准确把握饱和溶液溶解度、质量分数的本质区别和相互联系,二要理解密度是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相互换算的桥梁。

(1)要求把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换算为溶解度:(2)要求用VmL溶液中的溶质质量m来表示物质的量浓度:(3)要求把质量分数(W%)换算为物质的量浓度:(4)要求把物质的量浓度换算为质量分数,实质是(3)小题的逆运算:例2 用Na2SO3和硫粉在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可制得Na2S2O3。

初中化学溶解度与溶解过程的解析与计算

初中化学溶解度与溶解过程的解析与计算

初中化学溶解度与溶解过程的解析与计算溶解是化学反应中常见的过程,它描述了固体溶质在溶剂中分散的过程。

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在溶剂中达到平衡时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量。

本文将解析溶解度与溶解过程,并介绍相关的计算方法。

一、溶解度的定义与影响因素溶解度是指在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达到平衡时能溶解的最大量。

通常用g/100 mL或mol/L来表示。

溶解度与溶剂和溶质的性质有关。

1. 溶剂的性质:溶剂的极性和溶解力会影响溶质的溶解度。

通常情况下,极性溶质在极性溶剂中溶解度高,而非极性溶质在非极性溶剂中溶解度高。

2. 温度:在常压下,通常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但也有例外,如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3. 压力:对于气体溶解于液体中的情况,压力对溶解度有重要影响。

亨利定律指出,气体溶解度与压力成正比。

二、溶解过程理解溶解是溶质的小颗粒分散在溶剂中的过程,溶解过程可分为溶解、溶质溶解和溶液形成三个步骤。

1. 溶解:溶质的小颗粒与溶剂发生相互作用,分散成单个的离子或分子。

2. 溶质溶解:溶质分子或离子融入溶剂,形成溶质颗粒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溶液形成:当溶质完全溶解在溶剂中,并且达到了平衡时,溶液形成。

溶解过程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即溶质在溶液中同时溶解和析出,直到溶解和析出的速率相等,达到溶解平衡。

三、溶解度的计算方法溶解度的计算方法依赖于溶质的性质和所需的表达式形式。

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摩尔溶解度和质量溶解度。

1. 摩尔溶解度(溶解度的摩尔分数):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摩尔分数,通常用x表示。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为:溶解度 = 溶质的摩尔数 / 溶剂的摩尔数2. 质量溶解度(溶解度的质量分数):用于描述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分数,通常用w表示。

溶解度的计算公式为:溶解度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溶解度的计算需要已知溶质和溶剂的摩尔质量或质量,并且需将它们转化为相同的单位后进行计算。

九年级化学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九年级化学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九年级化学关于溶解度的计算 过滤和结晶一.本周教学内容:关于溶解度的计算、过滤和结晶二. 重点、难点:1. 通过一些基础练习,加深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2. 掌握有关溶解度的基本计算方法。

3. 理解用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三. 知识要点:1. 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1)已知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和溶剂的质量。

求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例如:① 把50克2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2克硝酸钾。

求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

解析:溶液的质量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之和,因此5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是:50克-12克=38克设:20℃时100克水里溶解硝酸钾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x溶质 溶剂 溶液12g 38g 50gx 100g g x )100(+gg x g 1003812= 解得x=31.6g. 答: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② 把20℃时53.6克氯化钾饱和溶液蒸干,得到13.6克氯化钾。

求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设: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x溶质 溶剂 溶液13.6g 40g 53.6gx 100g g x )100(+gg x g 100406.13= 解得x=34g. 答: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4克③ 20℃时,把4克氯化钠固体放人11克水中,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求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设: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x溶质 溶剂 溶液4g 11g 15gx 100g g x )100(+gg x g 100114= 解得x=36.4g.答: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4克(2)已知某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的质量。

例如:把100克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4克硝酸钾。

则:① 若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各多少克?② 若将78克硝酸钾配成20℃时的饱和溶液,需水多少克?解析:设配制350克20℃的硝酸钾的饱和溶液,需硝酸钾和水的质量分别为x 和y 。

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问题

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问题

一、关于溶解度的计算的类型1、溶解度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 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溶解度公式:溶解度=m 溶质/m 溶剂 × 100g 注意:(1) 四个关键词: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达到饱和、溶质的质量 (2)溶解度就是一定温度下,100g 溶剂中能溶解的溶质的最大质量 (3)溶解度单位为克(g )2、溶解度曲线: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

(1) 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①影响很大,如硝酸钾,表现为曲线陡②影响不大,如氯化钠(食盐),表现为曲线平缓(2)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等 二、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1、溶质质量分数 =0100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2、溶液质量与体积之间的换算:溶液质量(克)= 溶液体积(毫升)× 溶液密度(克/毫升)3、溶液的稀释:m 浓溶液 × a % = m 稀溶液 × b % (a >b ) 其中:m 稀溶液 = m 浓溶液 + m 水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不同(a %、b %)的溶液A 、B ,配制中间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c %), 则: m A ×a % + m B ×b % =(m A + m B )×c % 三、溶解度与质量分数的比较。

甲乙溶解度 g0 t 1 t 2 温度/℃305020 40 10初中化学总复习溶解度曲线专题练习9.右图所示曲线a 、b 、c 分别代表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t 1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顺序是B >C >AB .t 2℃时,A 和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同C .t 3℃时,在100g 水里分别加入三种物质各mg ,只有b 能形成饱和溶液D .从混有少量C 的A 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 ,最适宜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10.右图是a 、b 、c 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的溶解度一定小于a 的溶解度B .当a 中含有少量b 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 .通过降低温度可将c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 .a 的饱和溶液从t 2℃降温至t 1℃时变为不饱和溶液11.有关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a 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 .在t 2℃时,a 、b 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 3℃降温至t 1℃,a 有晶体析出,bD .t 3℃时,a 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 物质的溶解度 12.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溶液计算的几个公式与技巧

溶液计算的几个公式与技巧

溶液计算的几个公式与技巧
1、 溶解度=
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0(克) (仅适用饱和溶液)
2、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S 100S +×100%
3、 若要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为原来的21
,则加入与原溶液质量相
等的水;若要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为原来的2倍,则蒸发掉原溶液质量一半的水。

4、 稀释溶液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冷却热饱和溶液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5、 溶液混合时的“平均值法”原理:
A 克a %的溶液与
B 克b %的溶液混合得到(A +B )克c %的溶液。

(假设a >b ,且
2b a +=p ,该溶液密度随着溶质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
(1)A ×a %+B ×b %=(A +B )×c %
(2)c 一定介于a 和b 之间,即a >c >b ,具体分三种情况:
① 若A >B ,则a >c >p (c 靠近a )
② 若A =B ,则c =p (两种溶液等质量混合,混合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两种原始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平均值)
③ 若A <B ,则p >c >b (c 靠近b )。

中考化学溶液及溶解度得计算

中考化学溶液及溶解度得计算

中考化学溶液及溶解度得计算化学溶液及溶解度计算化学溶液是指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解度则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能够溶解的最大量。

溶解度的计算涉及到溶质、溶剂的特性及条件的考虑。

一、溶解度的定义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中单位体积溶液中所能溶解的物质的量。

通常用摩尔溶解度(溶解物的物质的摩尔数与溶液总体积之比)或质量溶解度(溶解物的物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来表示。

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得到。

二、溶解度的影响因素1.温度:一般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因为在较高温度下,溶剂分子运动更加剧烈,有更多的能量可以克服晶体的吸引力,使溶质更容易溶解。

2.压力:溶解度对于绝大多数溶质而言,压强的变化对溶解度几乎没有影响,因此压力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3.溶剂类型:不同种类的溶剂对溶质的溶解能力有明显的差异。

极性溶剂通常对极性或离子性物质具有更强的溶解能力,而非极性溶剂对非极性物质具有更强的溶解能力。

4.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越强,溶解度越大。

三、溶解度的计算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和测量溶液浓度、溶液温度等数据,来获得溶解度。

例如,可以制备饱和溶液,然后通过测量在相同温度下溶质在溶液中的浓度,来计算摩尔溶解度或质量溶解度。

2.数值计算法:a.对于一些溶质溶解度可用简单的公式表示的情况,可以通过进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计算来获得溶解度。

如钙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钙的平衡式:Ca^2++HCO3^-⇌CaCO3可通过计算反应物浓度和平衡常数来推算出溶解度。

b.对于复杂的溶液体系,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或计算化学方法来进行溶解度的预测。

四、溶解度的应用溶解度的计算和了解对于许多化学工程和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制药和冶金工业中的晶体生长、晶体纯化、溶质分离等过程。

同时,溶解度的知识还可以用于控制溶液制备和工艺参数,以获得所需产品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中溶解度的计算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中所溶解物质的质量是一定的,反之,任意量的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或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比是一定的,如果把一定温度下溶剂的量规定为100g,此时所溶解溶质形成饱和溶液时的质量称为溶解度。

由此可得以下关系:溶解度————100g溶剂————100+溶解度(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饱和溶液质量)可得出以下正比例关系:式中W溶质、W溶剂、W饱和溶液分别表示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S表示某温度时该溶质的溶解度。

在以上的比例式中,100是常量,其它3个量中只要知道其中2个量就可求出另外一个量。

由此,不仅明确了溶解度的解题的基本思路就是比例关系,从而避免质量混淆的现象,而且也使学生明确溶解度计算的一题多种解法,并从中找出最佳解法。

一、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解度例1 在一定温度下,ng某物质恰好溶于一定量的水中形成mg饱和溶液,求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解;由题意可知,W溶液=W溶质+W溶剂,因此m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水的质量为:(m-n)g,此题可代入分式(1):设某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g也可代入分式(2)二、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此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例2 已知在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

现要在20℃时配制20gKNO3饱和溶液,需KNO3和H2O各几克?解:设配制20℃20g硝酸钾饱和溶液需硝酸钾的质量为xg。

此题若代入公式(1),列式为:若代入公式(2),列式为:需水的质量为20-4.8=15.2g答:配制20℃时20gKNO3的饱和溶液需KNO34.8g和水15.2g。

三、已知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求一定量溶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溶剂的质量例3 已知氯化钠在20℃的溶解度是36g,在20℃时要把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多少克?解:从题意可知,在20℃时36g氯化钠溶于l00g水中恰好配制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设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氯化钠饱和溶液需要水为xg答:在20℃时,40g氯化钠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111g。

四、计算不饱和溶液恒温变成饱和溶溶需要蒸发溶剂或加入溶质的质量例4 已知硝酸钾在20℃的溶解度为31.6g,现有150g20%的硝酸钾溶液,欲想使其恰好饱和,应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解:先计算150g20%的KNO3溶液里含KNO3的量为150×20%=30g,含水为150-30=120g,则欲使之饱和,所要加进溶质或蒸发溶剂后的量之比与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之比相等进行列式。

设要使20℃150克20%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x克KNO3或蒸发yg水,依题意列式:答:要使20℃150g20%的KNO3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加入KNO37.92g,或蒸发25.1g水。

五、计算温度升高时变成饱和溶液需加入溶质或蒸发溶剂的质量例5 将20℃时263.2g硝酸钾饱和溶液温度升至60℃需加入几克硝酸钾或蒸发几克水才能变为饱和溶液?(20℃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60℃为110g)设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xgKNO3或蒸发yg水后才能变成饱和溶液。

先计算20℃此饱和溶液中含溶质和溶剂的量,设含溶质为ag则含水的量=263.2-63.2=200(g)依题意列式:答:将20℃时263.2gKNO3饱和溶液升至60℃时需加入156.8gKNO3或蒸发142.55g水后都可变成饱和溶液。

六、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例6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求此温度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根据溶解度的定义,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即意味着100g水可溶解36g氯化钠,则溶液质量为100+36=136g,据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可得公式:答:20℃时NaCl饱和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为26.47%。

由以上计算可知,某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是:例7 某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m%,求此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解: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m%,则当溶质质量定为mg时,溶液质量为100g。

设该温度下此物质的溶解度为Sg【随堂训练】1.t℃时,NaNO3的溶解度是25g,现向盛有200g 10%NaNO3溶液的烧杯中,加入30g NaNO3固体,则此时烧杯中()A. 溶液质量是230gB. 溶质质量是50gC. 溶剂质量是170gD. 溶质质量是45g2.将两杯20℃时的食盐饱和溶液,甲为500g,乙为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掉15g水,析出的食盐晶体的质量()A. 甲=乙B. 甲<乙C. 甲>乙D. 无法判断3.t℃时,向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中加入ag无水硫酸铜,析出bg硫酸铜晶体,则(b-a)g是()A. 饱和溶液失去溶剂的质量B. 减少的饱和溶液的质量C. 析出无水物的质量D. 饱和溶液失去溶质的质量4.现有500g20℃的A物质溶液,若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后,有5gA 析出,若再蒸发掉20g水后,又有7gA 析出,则在20℃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

5.已知氯化铵在30℃时的溶解度为45.8克。

30℃时将68.7克氯化铵配制成400克的溶液,通过计算:(1)溶液是否饱和?(2)若不饱和,为了使其饱和,可用下面的方法:①蒸发溶剂法:需蒸发多少克水才能成为饱和溶液?②加溶质法:需再加入多少克氯化铵,溶液才能成为饱和溶液?6.20℃时,将一定质量的NH4NO3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将所得溶液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蒸发18.75g水,可使溶液饱和,另一份加入36g NH4NO3也达饱和,求⑴20℃时, NH4NO3的溶解度。

⑵原溶液中NH4NO3的质量。

【模拟试题】一.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里)1. 40℃时,25g水中溶解16 g硝酸钾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 gB.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16gC. 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 gD. 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4g2. 下列接近饱和的溶液升高温度后能达到饱和的是()A. NaCl溶液B. KNO3溶液C. 溶液D. NH4Cl溶液3. 要增大硝酸钾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措施是()A. 增大溶剂量B. 充分振荡C. 降低温度D. 升高温度4. 在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g,将5 g食盐放入10 g 水中,在20℃时,所得食盐饱和溶液()A. 15 gB. 14 gC. 13.6 gD. 12.5 g5.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与某固体物质制成的饱和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B. 表示在指定温度下,某物质在溶剂中所能溶解的最多克数C.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100 g溶剂与某固体物质制成的溶液中,固体物质的质量D. 表示某物质在100 g溶剂中所溶解的最多克数6. 20℃时,25g水中溶解0.1g某物质即达到饱和,该物质的溶解性是()A. 难溶B. 易溶C. 可溶D. 微溶7. 下列因素中,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有影响的是()A. 溶液的质量B. 溶液的浓度C. 溶液的温度D. 溶液体积8. 25℃时,80g水中最多能溶解8gM晶体,5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0 g N晶体,则M和N的溶解度相比()A. M>NB. M<NC. M=ND. 无法比较9. 某温度下,a g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干得bg硝酸钾,此温度下,硝酸钾的溶解度计算式正确的是()A. ×100 gB. (g)C. ×100gD. ×100(g)10. t℃时,在m g水中溶解某物质ng,溶液恰好达到饱和,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计算式正确的是()A. B. (g) C. D.(g)11. 20℃时,100 g A物质的溶液,温度不变,蒸发掉10 g水后有2 g A析出,又蒸发掉10 g水有4g A析出,则:20℃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A. 20gB. 40 gC. 30 gD. 无法计算12. t℃时,M物质的溶解度为S g,则b g M物质在t℃时,可配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是()A. B.(100+S+b)g C. D.13. t℃时,M的饱和溶液m g中含溶质a g,N的饱和溶液m g中含溶质b g,则此温度下M的溶解度与N的溶解度之比是()A. B. C. D.14. 在t℃时,向一瓶某溶质的饱和溶液,加入一些该溶质的晶体(设不含结晶水),则()A. 晶体质量减少B. 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C. 晶体质量不变D. 溶质的溶解度变化15. 有A、B、C三种物质,20℃时分别溶解在水中制成饱和溶液。

已知A物质1 g溶解后得到11 g饱和溶液;B物质130 g制成1150 g溶液;C物质25 g溶解在350 g水里,三种物质中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A > B >CB. B>A>CC. B> C > AD. C >B>A二. 计算题16. 已知氯化铵在100℃时的溶解度为75 g,现将100℃的氯化铵的饱和溶液50 g,经加热蒸发结晶后剩余饱和溶液32.5g(100℃),求蒸发掉多少克水?17. 在加热情况下,300 g水中溶解了231.9 g氯化铵,如果把这种溶液冷却到10℃,会有多少克氯化铵析出?如果把析出的氯化铵在10℃又配成饱和溶液,需加水多少克(10℃时氯化铵溶解度为33.3 g)18. 在20℃时,将氯化钠与一种不溶物组成的固体混合物30 g,投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后,尚余15.6 g固体,将这15.6 g固体再加入40 g水中,搅拌、溶解、过滤,还剩余5 g固体,求原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及其20℃时的氯化钠的溶解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