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讲练——写景咏物诗共84页文档
咏物诗(完整精华版)PPT课件
从意象、情感、手法三方面赏析
杜宇冤亡积有时, 年年啼血动人悲。 若教恨魄皆能化, 何树何山著子规?
15
1、分析意象
诗人笔下的子规有何特点?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 悲。
——冤亡、积怨、啼血
16
2、分析情感
诗人对子规寄寓了什么感情?
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 —— 蒙冤屈死之人多,诗人对他们的 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抨击。
31
? 香草美人等美好事物象 征自我高尚情操;
? 鸽子、橄榄枝象征和平; ? 松菊象征高洁; ? 杨柳象征离别等等
32
杜牧笔下的早雁是有寄托的。他表面上是 写雁,实际上是写人,即把逃避回纥南侵 的边地人民写作四散的早雁。这是象征的 表现手法。 全诗通过写边地人民的苦况,既有对人民 的同情,又隐含着对朝廷未能抵抗强敌、 安抚百姓的不满,表现了强烈的现实批判 性。
写三种花都用拟人手法,使物性 的花具有了人情味,全诗也就有了较 强的艺术感染力。
25
拓展延伸 “雁”意象的寓意
1、借雁抒离思之情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渔家傲》范仲淹
2、借雁叹孤寂之苦
孤雁不饮啄,飞鸿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杜甫《孤雁》
3、借雁表凌云壮志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17
3、分析手法
景物特征 啼血
物象内在品质 积冤、不平
诗人经历,社会环境 蒙冤屈死之人多、
社会黑暗
18
1、物:托物言志常常 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 ,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的 “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讲练——写景咏物诗86页PPT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讲 练——写景咏物诗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中考古诗词:咏物类赏析习题及答案
中考古诗词赏析分类练习题(咏物诗)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5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2、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1、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答出两点即可)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5分)蝉(唐)虞世南①垂緌②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③秋风。
【注释】①虞世南:初唐重臣,诗人、书法家。
唐太宗曾多次称赞其人格。
②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③藉(jiè):凭借。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3分)2、这首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刻画蝉,请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1、一只蝉落在高拔疏朗的梧桐树上,垂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不时自在地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
2、本诗通过刻画人格化的蝉,热情地赞美了那种高洁(高尚或洁身自好等)的人格。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5分)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①边,寂寞开无主②,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③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④群芳妒,零落⑤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注释】①断桥:残破的桥。
②无主:无人过问。
③更著:又遭受。
著,同“着”,遭受的意思。
④一任:任凭。
⑤零落:凋谢。
【背景资料】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却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的身世的缩影。
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_________的意境。
河北中考语文必考古诗:摹景状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类
5.手法赏析: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 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
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
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 从中来,发出感慨。
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
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 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4. 主旨赏析:请将这首诗的主旨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
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示例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菊,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最后一句写作者极其喜悦的心情。
6.真题在线:(2016•荆州改编)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 项是( C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 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 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广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点拨】“鸟儿从山中飞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 岳》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B )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地飞回巢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系列之咏物抒怀诗(知识点+方法+习题)
诗歌鉴赏题专练之咏物诗一、咏物抒怀诗内涵:咏物抒怀诗是指诗人借助自然风物,包括天象、植物、动物及人工物品为吟咏对象,通过对该物体的外形、特点、品性等进行细致的描写,将诗人的情感寄寓其中,表达诗人自己的志向、理想和精神品质。
二、咏物抒怀诗分类:1、描摹情态类这类诗歌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如骆宾王的《咏鹅》;贺知章《咏柳》;苏轼《海棠》2、托物言志类这类诗歌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如:于谦的《石灰吟》;郑板桥的《竹石》3、咏物抒怀类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
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如初唐诗人虞世南的《咏蝉》4、以物喻人类这类诗歌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如北宋宰相李纲的《病牛》5、托物言理类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如苏轼的《琴诗》三、标志1.抓题眼:题目一般都是以某种动植物或者某件东西命名,有的时候再前面加一个“咏'“题”“赠”“赞”字。
2.找意象A.植物“四君子”(梅、兰、竹、菊)、莲(荷)、松等。
梅:傲骨挺立,高洁,淡泊兰:孤芳自赏,幽真竹:清雅淡泊,谦虚,坚毅,喻指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不俗不艳,隐逸莲(荷):高洁,不同流合污,出淤泥而不染松:不畏严寒,坚忍不拔B.动物常见的有蜂、蝉、蚕、燕、雁等。
蜂:勤劳、无私蝉:悲哀,感慨人生短暂易逝;高洁,表达诗人对高风亮节的追求蚕:辛苦,勤劳雁:思乡怀人,抒发羁旅之悲C.自然景物夕阳:感慨年华易逝,时光不再月:望月思人、怀乡,表达思念之情柳:与“留”音近,代指离情,表达依依惜别之情3.看内容: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40首(学生版)及部分参考答案
中考课外古诗鉴赏之咏物诗讲义与练习(学生版)咏物诗知识点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的实质是咏人、咏怀、咏世象。
在内容上,它的描写对象往往是动物、植物、矿物、器物、山川地理事物。
一句话,是“物”而非“人”。
在艺术上,它常常采用“兴”的手法,触景生情,借题发挥,连类而及,托物咏志。
在修辞上,或将人拟物,或将物拟人。
在咏物诗中,不同的事物往往寄托着不同感情。
下面为大家例举一些常见事物。
一、常见咏物诗的特点:1、形式特点:a、标题以物象为题;咏(题、赠、赞)+物象。
b、形似用形象语言描写出所咏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多用拟人、象征等手法;c、神似借物抒怀,表达理想、志向、情怀。
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情感: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
2、内容特点:(1)描绘生动,新颖传神。
这方面的代表作很多,如郭震之《莲花》,其以细腻的描写,精巧的比拟将莲花之形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莲花(唐·郭震)脸腻香薰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后来池看,碧玉盘中弄水晶。
(2)以物拟人,移情于物(借物喻人)。
如韩愈之《芍药》,其诗比拟生动,借物抒情,表现出以物拟人,移情于物之基本特征:芍药唐·韩愈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几重。
(3)借物抒怀,咏物明志(托物言志)。
如王维之《辛夷坞》,其借深谷中自开自落的辛夷坞来寄寓作者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且表明作者孤芳自赏之性格:辛夷坞唐·王维木未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4)咏物寓理,物理浑然。
如元稹之《菊花》,其诗理趣浑然,精巧可爱,说明物候对繁花之影响,菊开花于秋,而秋后无花可赏,故作者“此花开尽更无花”是真正爱菊之原因:菊花唐·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专题07 咏物诗-备战2022年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训练
专题7咏物诗【考点分析】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托物言志是一种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就是诗人把自己的某种理想、人格或感情融于某种具体事物,就是物与志的结合。
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声音、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描其形,求形似;融入理,求神似。
形神兼备,不即不离;情感上或发其志士之悲、君国之忧,或写其怀才不遇的感受;表现手法上常用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描写方法上,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诗的五种类型。
⑴描摹情态类: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的咏物诗。
如骆宾王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再如苏轼《海棠》“东风嫋嫋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表现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描写精致。
⑵托物言志类: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的咏物诗。
如白居易的《白云泉》:“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
咏物诗四首ppt14 课件下载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的喜爱和尊宠
诗中一个"赏"字,总揽全局,直贯通 篇,意境全出.
真 国
力重干钧,掷地有声,牡丹与芍药, 芙蓉相比,雍容华贵,艳压群芳,才
色
产生"动京城"的效应,神韵毕现.
咏物诗
这首诗运用了以下艺术手法
(1)烘托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写了三种名花,褒贬都极有分寸,写芍药"
桑梓 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西楼 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
南园 泛指花草园林
落日 惆怅 冬雪 冷峻
秋雨 忧愁 流水 叹惋、时间流逝
落叶 失意、伤感 丁香 指愁思或爱恋情结 大漠 苍凉 旷野 凄清
美酒 壮行 红豆 相思
竹林 闲趣、隐逸 孤灯 孤苦、羁旅凄凉,思乡怀人
秋虫 凄凉 故园 乡愁
黄粱 表现虚幻的事或欲望的破灭
花开 象征希望、人生的美好
鸳鸯 常喻夫妻,表现夫妻情深
鸿雁 表现书信、两情交往或思乡之情
鹧鸪 烘托荒凉破败或惆怅落寞
杜鹃 哀怨、凄恻、思归或冤魂悲鸣表 杜鹃 哀怨、悲伤、凄凉
咏物诗
诗歌意象与诗歌形象
燕 温情、惜春、爱的思念、沧桑、漂泊、信
猴猿 表现凄厉、哀伤、孤寂,愁苦
◎诗人咏物,常常希望能借物表达出自己的理想 和志向,或者表明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这便是寄 托。
咏物诗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 分析。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通过 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 品格。
触动人们旅思乡愁和 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
黯然魂消 伤心欲泣
古诗鉴赏专题之咏物诗讲与练课件资料
古诗鉴赏专题之咏物诗讲与练【一】咏物诗略说1、定义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好的咏物诗,要使所咏之物与所抒之情珠联璧合,天衣无缝,具有和谐自然之美;要即物生情,“情”附“物”上;要虚实得当,点化自然;要由小类大,由此及彼;要取“物”贴切,寄寓新颖。
力求做到四个统一:“不即”与“不离”的统一,“入物之内”与“出物之外”的统一,“不是此物”与“恰是此物”的统一,客观形象与主观感受的统一。
2、咏物诗的特点: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二】咏物诗的分类从咏物的不同方式来区分,咏物诗则可分为赋体咏物诗和比体咏物诗两大类。
前者以描摹物态为主,后者以托物言志为主,。
“赋体咏物诗”“赋体”咏物诗强调图形写貌,诗人对事物的形貌、声色等细微特征特别关注,重视事物给自己的感官印象,并且对它精雕细琢。
例如:骆宾王七岁写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在诗人的笔下,鹅的形态、动作被刻画的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四种颜色搭配起来,画面鲜艳明丽,浮和拨的动作生动准确。
又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把柳树的特点、形态以及柳树与时令的关系都写的很好,诗的技巧很高超,把柳树说得很好,很准确,说到家了。
因此,也不愧为名篇。
上面举例的两首诗都是对物的描摹写生,其中自然也蕴涵着诗人的情感,但是并没有寄托诗人的美刺讽喻。
——这就是“赋体咏物诗”。
“比体咏物诗”特点是托物寓志,借物抒情。
这类诗歌的本意不在物本身,只是借物来说事,以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根据表现手法的不同,大致有四种形式。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曲阅读4、咏物抒怀类
• (四)
鹧鸪天①
• 宋 苏轼
•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 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②细细香。 村舍外
,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 ,又得浮生一日凉。
•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②红 蕖:红荷花的别名。
一二 三四 五
• 1香.”词两上句阕的中语“言翻·很空·有白鸟特色时,时请见·赏,·析照加水点红蕖的两细个细 答案词:。运(用3分叠词) ,不仅具有韵律美,(1分)且分别形容飞鸟和荷
古诗文梳理 古诗词曲阅读 四、咏物抒怀类
• (一) [2024龙岩二检6分] •白 梅
• 元 王冕 •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一二 三四 五
• 1.这首诗的题目是《白梅》,诗中又写到“桃 李”,这样写有何用意?(3分)
答案:将混杂芳尘的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相对比,(1分)从而 衬托出白梅的素雅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2分)
一二 三四 五
• 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诗歌第三、 四句中体会到的意境。(3分)
答案:忽然在一夜之间,世间的白梅都齐齐绽放,清香四溢, 弥漫整个大地,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春色。(言之成理即可)
一二 三四 五
• (二) [2024莆田二检7分] • 中秋月
• 宋 晏殊 • 一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①独向隅。 • 未必素娥②无怅恨,玉蟾清冷桂华孤。 • 注释:①羁人:羁旅他乡的人。②素娥:嫦娥 。
。 • C.诗中用“抽不尽”写出了诗人相思之情的绵绵不绝。 • D.“却教风雨怨秋声”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秋风秋雨和秋天 点的拨怨:恨“之却情教。风雨怨秋声”是间接抒情。
一二 三四 五
中考古诗词鉴赏——咏物禅理诗——考点精讲及精练
中考古诗词鉴赏——咏物禅理诗——考点精讲及精练【师者言说】诗言志,歌永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古诗人喜欢咏物,寄寓自己的情感。
《全唐诗》就保存了6021首咏物诗。
自然界中的万物,夜月琴声书韵,春风鸟语花香,皆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或抒发自己的怀抱,或言明自己的志向,或鞭挞社会丑恶现象,或阐明某个事理,或寄托自己的理趣,所谓“一草一木总关情”,于是,就产生了咏物禅理类诗歌。
咏物禅理诗的特点是“体物肖形,传神写意”。
【课标要求】《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
”明确指出了中考诗词鉴赏考察的方面。
【考点精讲】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言志的外壳,是诗人塑造形象、抒发情感的载体。
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歌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层的判断、鉴赏和评价。
因此,鉴赏诗歌的语言是中考诗词鉴赏考查的一个重要考点,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风格、诗眼。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
炼字,古典诗歌要求用极少的文字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因而其语言讲究以少总多,一字传神。
炼句,古典诗歌还十分讲究炼句,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在诗句结构上变化多样而且有规律可循。
语言风格特色,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名题点击]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咏物诗鉴赏》---(共64张)PPT课件
.
4
咏物诗是指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 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 借以抒发思想感情的诗歌。
形式标志
以物象为题,如《小松》、《子规》
咏(题、赠、赞)+物象,如《咏 梅》、《赏牡丹》
.
5
猜猜下面诗歌的所咏何物。
(一)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鹦鹉
(二)灞岸晴来送别频,相偎相倚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争解垂丝绊路人。
注解等。
.
19
画 菊 郑思肖(南宋) 不第后赋菊 黄巢(唐)
花开不并百花丛,
待到秋来九月八,
独立疏篱趣未穷。
我花开后百花杀。
宁可枝头抱香死,
冲天香阵透长安,
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元兵南下,郑思肖 上疏直谏,痛陈抗敌 之策,被拒不纳。
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 急; 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 不中。
【注】①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 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1、形象特点: 栖高饮露、生性高洁、声音远播。
2、所言之志:
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3、手法: 托物言志 象征
借蝉声远传无需借秋风的特点,道出了立身品格高洁的 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能声名远播,从而表达 出对高洁自守品格的热情赞颂和对才华的高度自信。
.
17
物的 由小到大,不被人注意,但 特点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1、2句)
《小松》
以小松喻人,出 情与 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
自小刺头深草里,志 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写景咏物诗
一.书院二小松唐·李群玉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注释]秋烟:比喻小松初生的枝叶。
15. 诗中“”、“”两个词写出了二小松“小”的特点。
(2分)1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二、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4.第二句中的“惊”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2分)5.三、四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分)三、【双调】寿阳曲江天暮雪马致远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请赏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飘柳絮”的妙处。
(2分)9.(1)这两首诗歌描绘的画面有何不同?(3分)(2)寄托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情感?(1分)答:四、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①高。
[注一]①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1.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发挥想象,把该诗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2分)2.结合全诗,对“由来不羡瓦松高”一句进行简要赏析。
(2分)五、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
(2分)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六、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
(2分)2.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
诗歌分类整理(写景咏物)
诗歌分类鉴赏(五)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宋】王安石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①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②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闲适自在。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
“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
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早过大通驿①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
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
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
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
①此处运用了通感的手法,②诗人着一“软”字借触觉表现视觉,表现出江水在轻风吹拂下的状态,表达作者轻松舒适的感受。
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首先写晨雾初散和朝阳将出未出的景色,接着写船临近集市和经过港湾的情景,再写风吹江水和云飘九子山的景色。
全诗通过地点转移和景色变化写出“过”的行程。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风二首(其二)杜甫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C)(E)A.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带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中考“咏物诗”试题解析-6页文档资料
中考“咏物诗”试题解析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
其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托物言志”型,其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时寄托了一定的感情;二是“借物抒情”型,即作者或流露出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蕴生活的哲理,或表现自己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有如下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应考指南】咏物诗赏析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一种诗歌考查类型,试题设置基本锁定在积累、感悟、运用、欣赏的范围内。
在题型设置上,不少考区已开始由客观题转向主观题,如鼓励创新、弘扬个性的开放题,这一点应引起注意。
回答咏物诗赏析类试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征首先,要抓住所咏之物的主要特征,思考这些特征可以和哪些品质、精神联系起来,明确其比喻或象征意义。
比如松与竹都是常青的植物,都有耐寒的品性,都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顽强而茁壮地生存下来。
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岑参《范公丛竹歌并序》云“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描述了松与竹的最大特点,这使其成为坚贞不屈的品格、傲然直立的形象、刚正不阿的品格等的象征。
二、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诗中所托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节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载体。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时寄托的感情。
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世俗、坚守正义的气节。
咏物诗讲究“不即不离”,即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上,又要契合所咏之物;既要基于物,又要高于物。
对这类诗词的鉴赏重点是要体会作者“言在诗外”的情感,在赏析时应细加领悟。
三、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咏物诗托物言志,在具体描写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
中考课外古诗词阅读分类讲练——写景咏物诗
常考题型
1.对情感主旨的理解(借助景物所抒的情) 2.对内容的理解 (1)描绘诗句呈现的画面 (2)景物特点,诗歌意境 3.对诗词语言的赏析 (1)字词的赏析 (2)句的赏析 4、对所用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理解。
常考题型和解题技巧
例: 如梦令• 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释 ①汉:汉水 ②霁 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 的特点.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注释 ①汉:汉水 ②霁 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 宁静 的特点.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常考题型和解题技巧
例: 如梦令• 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释 ①汉:汉水 ②霁 雪后转晴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 宁静 的特点.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表达了词人无限的留恋之情.“一声鸣橹”后的满川寒鹭、雪霁乱山,都给人无数惊喜, 平添不少江山生趣,使得词人流连忘返.“数遍溪南烟树”正是这种情感的外在表现.
常考题型和解题技巧
情感主旨
(1)“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写出了环境 宁静 的特点. (2)“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常考题型和解题技巧
例: 如梦令• 汉①上晚步 [宋]赵长卿 何处一声鸣橹.惊起满川寒鹭. 一著画难成,雪霁②乱山无数. 且住,且住,数遍溪南烟树. (选自《全宋词》) .注释 ①汉:汉水 ②霁 雪后转晴
中考语文复习咏物抒怀类(10首)
2025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专题咏物抒怀类何为咏物抒怀类古诗?这类古诗有什么特点?咏物抒怀类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重要类型。
在这类诗中,诗人通常通过对某一具体物体的外形、特点、品性等进行细致的描绘,以表达其内在的情感、志向、理想和精神品质。
这些物体可以是自然界的景物,如山水、花鸟、风雪等;也可以是人工制造的物品,如器物、建筑等。
特点:1.托物言志:这类古诗通常会选择某一具体的物体或景象作为描写对象,通过对这个对象特征的深入描摹,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志向或哲理。
如王冕的《墨梅》就是通过描写梅花的风格,来反映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
2.即事抒怀:这类古诗的作者往往因为某一具体的事物或事件而有所感触,进而发而成诗。
他们的诗歌通常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思考,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就是典型的即事抒怀之作。
3.融合自然、社会、历史感触:这类古诗的作者往往会将自然景物、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与自己的情感、思考相结合,从而表达出对自然、社会、历史的独特感触。
如咏史诗多以特定意象融合作者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主题:咏物抒怀类古诗的主题主要集中在通过对具体物体的描绘和赞美,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情感、人生态度或哲理思考。
《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意象1.庐:代表诗人的居所,象征诗人与世无争、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
2.车马:通常代表繁忙的世俗生活,这里用来对比诗人所追求的宁静和自由。
3.菊花:菊花是秋天的象征,代表着高洁、坚贞和隐逸的品质,与诗人的人格追求相契合。
4.东篱:篱笆围绕的菜园,象征着诗人与自然的亲近和田园生活的宁静。
5.南山:代表大自然和永恒,与诗人心中的理想世界相呼应《龟虽寿》—三国—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